岩脚镇小麦提纯复壮方案

岩脚镇小麦提纯复壮方案
岩脚镇小麦提纯复壮方案

岩脚镇小麦提纯复壮方案

岩脚面具有百年悠久历史,以香、滑、劲、脆独特风格闻名全国,岩脚面现已规模性生产,品牌已注册(黔中特岩脚面条)国家法律保护。深受各大宾馆、的青睐。但生产原料岩脚小麦种植面积在减少,最适品种“阿波”面临灭绝,主要原因是品种严重退化,为保护地方品种提出对小麦“阿波”提纯复壮。

一、技术路线

采用三年三圃提纯法:用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和混系繁殖,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提纯流程图:

大田→精选单穗→穗行圃→去杂去劣→穗系圃→去杂去劣→原种圃

∣→去杂去劣→穗行圃

因为三年三圃提纯法需要四年以后,才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原原种,所以,为了保证前两年能生产出原原种。我们采取了,第一年用“穗选法和片选法”提纯法和第二年用“二年二圃提纯法”,生产原原种的方法。

第三年后“三年三圃提纯法”就可以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原原种了。

为了保证每年生产出1.5万斤高质量的原种,对每个品种各圃繁殖田配套面积如下:

二、实施地点

实施地点选在岩脚镇羊场村。

三、经费预算

岩脚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14年6月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只要掌握了它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根据其昼伏夜出、地面排粪、畏光、喜温、喜湿、好气等特点,除可在室外大面积养殖外,亦可在室内开展如瓶养、箱养、池养、立体养殖等多种不同模式的工厂化养殖,现将几种主要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一、立体多孔槽养殖法立体多孔槽分三种类型:多孔箱(或多孔桶):适合于处理农户的日常生活垃圾,也可大规模生产。方法是先将旧木箱(捅)钻孔,孔径2~3厘米,孔的总面积占箱(桶)体侧表面积的一半以上,内养日本大平二号蚯蚓5000~10000条,每月可产鲜蚯蚓1~2公斤,蚓粪35~70公斤。若规模化养殖,则把多孔箱(桶)堆积起来,两列箱体之间距离应在5厘米以上,以利通风、排粪。箱(桶)的容积以30-80升为宜。室内多孔槽:适合于畜牧场、生产队或专业户使用,用角钢焊成长180厘米,宽35厘米,高200厘米的长方体,四周用塑料绳编成,间距为2~3厘米,内装沤制好的饵科和蚓种,每槽可养大平二号蚯蚓2万条。池内多孔槽:由一个水泥池及若干个多孔槽所组成。池长100~1000厘米,宽100-300厘米,高150厘米;四壁用石料或砖块砌成,内外壁用水泥沙浆抹光.池底设置清理蚓粪的出粪口,在离池底20厘米高处用钢筋焊成底座,钢筋间距为2-3厘米。池内的多孔槽规格根据池的大小决定,一般长60~260厘米,宽10厘米,高130厘米,周围用角钢焊成,四面用钢筋焊接,钢筋间距2-3厘米。多孔槽放在底座上,

两槽之间距离35厘米左右,槽壁距池壁20厘米,饵料和蚓种放在多孔槽外面。以上三种形式都要在槽上覆盖塑料薄膜。饲料的选择及调制:只要是无毒的有机物都可作蚯蚓饲料,含蛋白质过多的单一饵料最好与其他饵科配合投喂。各种饵料都须经过筛选、去杂、堆积沤制一段时间方可直接以上面投喂。马粪等比较碎的饵科可以直接投喂,因为通气孔可以把酵母菌等好气性细茵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把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内,而嫌气性微生物也无法生存,不必担心高温烧死蚯蚓或酸度过高酸死蚯蚓。管理注意事项:把室温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室内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它又直接影响差槽内温度,如果室温高于20摄氏度,就无法控制饲料发酵而增高的槽温。降温的措施有以下几种:(1)浇水降温;(2)池槽上方盖草棚,避免阳光直射;(3)开电扇通风散热;(4)使用空调设备。相反,冬天可采用以下升温办法:(1)覆盖塑料薄膜;(3)利用工厂余热;(3)室内生火;(4)投喂末发酵饲料。注意槽内湿度:多孔槽渗水条件,不伯饵料湿度大,上面覆盖了塑料薄膜,水蒸气也蒸发不出去,保湿性能好,且湿度均匀,注意到所投饵科的湿度不低于75%就可保持一个月的适宜湿度。塑料薄膜若有破损则应及时更换新膜,否则槽壁表层湿度不够,蚯蚓不向外排粪而造成自身污染。注意空气流通:立体多孔槽通气条件好,但新加饵科时会有臭气味,虽然蚯蚓及蚓粪有除臭作用,但短时间内不立即消失,所以养殖室应常开前后窗和天地窗。制造黑暗环境:养殖室一般用黑布或黑色塑料薄膜避光,槽的四周同样围以黑色薄膜,有利于蚯蚓在槽壁上活动、排

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国以农为主,农以种为先”,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产量份额。目前,小麦的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麦种子的质量,只有搞好小麦提纯复壮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种子,才可以保证小麦丰产丰收。近几年,小麦新品种自进入大田生产至推广时期,推广年限只有3 5年。传统的小麦品种提纯复壮方法是采取“三圃制”技术,即三年三圃制。这种方法会导致原种出圃,品种过时,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小麦提纯复壮方法和技术。 1 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表现和原因 1.1 小麦混杂退化的表现 在小麦生产中,小麦品种混杂退化表现为高矮不齐,成熟早晚不一,生长势强弱不同,病虫危害加重,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减弱,穗小、粒少等经济性状变劣,丰产性明显降低。1.2 造成小麦混杂、退化的原因 机械和人工混杂,天然杂交和种间异交发生的生物学混杂;品种本身的性状分离和基因突变导致品种退化。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会加速品种的混杂、 退化;不良的栽培技术、环境条件会造成小麦群体中优良个体不能充分繁殖,使一些适应低产水平的个体比例逐年上升,最终导致群体生产力下降。由于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和人工造成的混杂,品种未完全稳定过早投放市场,品种性状仍在分离和变异以及天然杂交(小麦天然杂交率在1% 2%)造成混杂、退化。 2 小麦品种类型 依据8年来的提纯复壮和繁育生产经验,根据品种基因纯化和性状稳定程度及退化程度,把需要提纯复壮的小麦品种分为三类,有区别地开展提纯复壮方法技术的研究。第一类品种类型,即通过审定时品种基因纯化度较高,性状稳定性强;第二类品种类型,即通过审定时,该品种的基因纯化度较低,在生产上仍有分离、变异现象出现;第三类品种类型是在生产上推广年限较长,混杂退化较严重,然而该品种有区域性种 植,有必要进行提纯复壮,延长推广寿命。 3 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3.1 第一类品种类型 在审定前,品种已经系统选育 6 8年,杂交时双亲亲缘关系又比较近,小麦纯化稳定 较快,基因纯化度高,稳定性较强。这一类型小麦品种容易保纯,提纯复壮比较简单,为了快速把品种广泛推广,采取“一圃制”提纯复壮方法。首先用育种家种子单粒稀播,行距25cm ,株距7 10cm ,小麦分蘖期、返青 拔节期、抽穗期、灌浆后期、成熟期进行观察、鉴定,剔除不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剩下的单株混合收获,下年作为原种进行扩繁。 3.2 第二类品种类型 在审定前,品种系统选育时间较短(4 5年),双亲亲缘关系较远,小麦基因纯化较慢,过早参加区试,品种审定后稳定性较差,在繁育生产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分离、变异现象,导致该品种混杂退化速度加快。这一类型品种在推广时,必须认真搞好提纯复壮工作,尽快让其稳定下来。这类品种类型,采取“二圃制”方法。先用选育的种源,单粒稀播,种成选择圃,选择标准单株种植成株行圃,从苗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期、灌浆后期、成熟期进行观察鉴定每个株行,剔除不符合该品种典型特征特性的分离、变异株行(这些株行也可以作为系统育种的延续材料,从中可以选育出新品种),在当选株行里选单株留下年再种植成株行,继续提纯复壮,当选株行混收来年扩大繁殖。这样在当选株行里选出优株行,再继续提纯复壮。3.3 第三类品种类型 在市场上已推广多年,由于时间长、世代多,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但部分省区仍有种植,也有必要进行快速提纯复壮,再延长推广年限(例如郑麦9023)。这一类型品种,要结合系统选育搞好提纯复壮工作,其方法是尽量选择比较好的种源,从选择圃里选择比较符合原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种植小麦品种快速提纯复壮技术 张新泉 李九灵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土肥站/河南省天中种子公司,463300)(汝南县赵瓦房园林场,463300) 测预报,及时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喷雾,达到防病、治虫、防早衰的目的。 4.4 蜡熟末期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叶片 枯黄、茎秆尚有弹性、子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时千粒重最高,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秆还田。 (收稿日期:2012-07-05)

食用菌菌种退化原因分析及复壮方法的探讨_李红

辽宁农业科学 2010(4):53~55 L iaon i ng A g ricu ltura l Sc i ences 文章编号:1002-1728(2010)04-0053-03 食用菌菌种退化原因分析及复壮方法的探讨李 红,肖千明,刘 娜,张 敏,张季军,宋 莹,刘岩岩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 摘要:综述了食用菌菌种发生退化的原因(遗传学、细胞学、生理学、保藏方法和感染病毒),并提出了复壮、定期重新分离等解决方法,为食用菌菌种保藏、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菌种退化;复壮;定期分离 中图分类号:S646.03文献标识码:B 本文分析了食用菌菌种退化原因和探讨复壮技术,拟从退化的菌种群体中找出尚未退化的个体,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减少环境因子的影响,达到长期延续菌种的优质、高产和抗逆等优良特性目标。 1 菌种退化原因分析 1 1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原因 按照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观点,细胞分裂周期越短生长越快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异的几率越高。食用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速度比植物和动物都快,因此菌种群体中变异个体存在的几率大大增加。菌丝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发生自然突变的突变率较高,据测算大约每366个细胞中平均就有一个细胞发生自然突变。所以菌种转管繁殖的后代与亲本菌种不可能完全一样,转管次数越多,变异越大,稍有不慎,选择失误,极易造成整个菌株生产性能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继代保藏的食用菌品种的一些优良性状会逐渐因负向突变而丧失。 1 2 基因突变引起的菌种性能衰退 一些食用菌品种(香菇、双孢菇)是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极性发生变异导致菌种性能衰退,采用单孢育种和多孢分离选种时,应注意单核菌丝之间的可亲和性配对,问题,目前,国内一些正在衰退的老菌种的单核体有极性丢失的现象,同时香菇双核体的单核化也是菌种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交产生的变异时有发生。目前人工栽培的品种多,生产上无法隔离,这样很容易发生品种间的杂交,即使在一个出菇场所只栽一个品种,所产生的担孢子还可能和原来的双核菌丝产生杂交。据日本有关文献报道,香菇段木栽培时,这种自体杂交产生杂种子实体的概率为:第二年15%、第三年20%、第四年30%这种自交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引起。 杂交种性不稳定,生产上最初的几年表现良好,几年后表现逐渐变差。基因突变在自然情况下就可发生,这种自然突变是由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所造成的,如受紫外线、射线的照射及化学诱变剂诱变等都可能使基因发生突变。 1 3 生理学方面的原因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种,大多生长并被保存在一定的半人工合成的琼脂培养基上。在这类培养基上,菌种体虽能进行正常的营养生长,但不能出菇。长期的继代保藏,将导致菌种体固有的繁殖生长因子长期不被启动。 培养基质组成和配比不合理,不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导致菌丝生长缓慢、细弱,长期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不能满足其野性的要求,如培养环境的C O2,浓度过高,培养期间的温度超出其生长极限等,使其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失去正常生理功 * 收稿日期:2010-06-17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GCNT-LN-07) 作者简介:李红(1979-),女,微生物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

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的方法探究

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的方法探究 由于蚯蚓可以将有机物降解为腐植酸类物质,且其体表可分泌易分解的单糖类有机物,因此蚯蚓可显著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开展养殖蚯蚓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可行性研究,1989年通过成果鉴定,肯定了养殖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据资料显示:蚯蚓善食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并能产生高蛋白质体及高质量的有机肥。文章以厨房废弃菜叶来饲养蚯蚓,以此来探究利用蚯蚓理厨房垃圾的方法。 标签:利用蚯蚓;处理;厨房垃圾 前言 据统计我国380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已陷于垃圾山的重围。目前城市垃圾主要以生活垃圾为主,而生活垃圾又以厨房垃圾为主。除了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外,剩下的主要是厨房垃圾和少量不好收集的碎纸、塑料等。所以,最终需要处理的城市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近二十年来,利用蚯蚓来处理易腐的有机废物,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对蚯蚓的研究和利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并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美国洛杉机蚯蚓养殖饲养1000万条蚯蚓,每个月可处理垃圾7.5吨。日本建成占地1.65万平方米的蚯蚓养殖场,每月处理有机废物3000吨,我国自1980年开始,从事蚯蚓露天养殖和用蚯蚓处理有机废物的研究工作。 蚯蚓是一种杂食动物,它们大量吞食有机物质,通过砂囊的机械研磨和肠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进行分解和转化。这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矿物质被进一步转化为植物易于利用的可给态化合物,如氨、碳酸和易矿化的尿素、尿嘌呤以及速效性的磷钾矿质养分。这些代谢剩余产物大部分与吞食的土壤密切复合,混上蚯蚓体表分泌物、尿液等以蚓粪的形式排泄出来,形成土壤中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团粒结构。很多研究表明,蚯蚓可显著增加土壤中全氮和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并可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和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供肥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蚯蚓 挖取菜地里的蚯蚓为主。 1.1.2 饲料 厨房的废弃菜叶。

蚯蚓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蚯蚓养殖技术光盘——新法养殖蚯蚓》(2片/套)新法养殖蚯蚓教学光盘,是我国第一部新法蚯蚓养殖专用教学光盘。蚯蚓是饲养鱼类、家禽等不可多得的高蛋白饲料,是钓鱼的最好饵料,现代医药、食品加工等的最好原料,养殖蚯蚓经济效益好。主要内容如下一、养殖蚯蚓是“农业绿色革命; 二、国外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三、我国养殖蚯蚓与开发利用; 四、蚯蚓养殖技术与方法; 五、饲料的调制与发酵; 六、蚯蚓生长繁殖技术; 七、人工养殖蚯蚓饲料的来源; 八、蚯蚓的加工与利用。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 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学特征、蚯蚓对环境的要求及布局、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殖方式与设施、引种、蚯蚓的基料和饲料、建池、蚯蚓的饲养管理、鲜活蚯蚓的采收和贮运。 《正版图书——蚯蚓养殖技术》,蚯蚓是家禽养殖、淡水鱼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研究员等编著。内容包括:概述,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蚯蚓的生物学因子,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蚯蚓的人

工繁殖技术,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敌侵害、病害及其防治,蚯蚓的采集及处理,对发展我国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蚯蚓养殖专业户和从事畜牧、水产、饲料、食品、制药、环保工作者阅读。 目录 一、概述 二、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 (一)传统药材,沿用至今 (二)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三)处理有机废物,消除环境污染 (四)优质肥料,改良土壤 三、蚯蚓的形态结构牲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器官 四、蚯蚓的生物学因子 (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二)生长、繁殖习性 五、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 (一)天锡杜拉蚓 (二)日本杜拉蚓 (三)参环毛蚓 (四)秉氏环毛蚓

提纯复壮新品种苏州东山香青菜

提纯复壮新品种苏州东山香青菜 东山香青菜,是苏州地方传统特色珍稀蔬菜品种,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因其香、糯、甜而深受消费 者的喜爱。其主要种植于沿东太湖的东山镇,种植区域 的局限性较强,品种特性又有别于苏州吴江地区的香青菜,故被称之为“东山香青菜”。东山香青菜至今仍 然沿袭着秋种冬收的传统栽培模式,许多农户利用杂片 地种植和自留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较少,种子产业 化更无从谈起。为了更好地保护东山香青菜的种质资源,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与东山雨花绿蔬菜专业合作 社的技术人员一起到东山镇的有关村、基地进行走访, 收集了 20 余份不同农户的香青菜种子。从 2011 年秋开始,进行育苗、露地和设施栽培观察、田间选择、单株 留种和防虫网大田留种等试验,意在筛选出符合品种特 征的纯种,并进行复壮,保护地方品种并进一步开发利用。 1提纯复壮方法 第 1 年秋季,将收集来的种子按农户进行登记、 编号,并以户为单位分开育苗、定植,田间观察,去 除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差、植株生长形态较乱的苗;

对生长较整齐的田块,按品种特性要求,分别于幼苗期、莲座期进行选择,淘汰叶色淡、叶面较平、株型 开展且内叶少、生长势弱及带病征的不良植株,留下 的植株继续进行田间生长观察。 第2 年春季,在大田里选择符合形态特征的单株,用防虫网隔离单独留种;同时对初选留下的种株进一步去杂去劣,将留下来的优良种株用防虫网覆盖进行大田混合采收留种。 第 2 年秋季,将单株选留种株上采收的种子和大 田混合采收留种的种子,在同一地块分小区种植,田 间观察生长形态,淘汰生长弱和形态特征不良株。 第 3 年春季再进行 1~2 次选择,同时在单株留种 区和大田混合留种区内进行单株选择,隔离留种,并对选留下的植株去杂去劣后用防虫网覆盖进行大田混合留种。第 3 年秋季再按以上方法重复进行选留种。 采取此法选留种,既可以通过单株留种来保持香 青菜品种的纯度,又能通过优良单株间的杂交,防止 自交退化,保持其优良种性。 2生物学特性观察 2.1 植物学特性观察 东山香青菜具较强的耐寒性,在东山地区以露地 栽培为主。露地栽培的香青菜经霜冻后,香味更浓、

黄瓜的提纯复壮技术探讨

黄瓜的提纯复壮技术探讨 陆业兴1,陈晨昌2,陆秀虎3 (1.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农业局,广西 钦州 535000;2.广西钦州市钦南区那彭镇农业站,广西 钦州 535015;3.广西钦州市钦 南区那彭镇农业站,广西 钦州 535015) 摘 要:退化的黄瓜品种通过提纯复壮手段可以使退化的品种恢复生机,有利保护和发展该优势品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对那彭镇白皮黄瓜提纯复壮工作进行介绍,分别包括:种子来源及提纯方法、提纯复壮步骤、提纯方法、栽培管理技术、提纯结果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栽培管理;黄瓜;提纯复壮 中图分类号:S33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7)12-0077-01 钦南区那彭镇白皮黄瓜是桂南地区特色种植品种,种植历史比较悠久,栽培面积大,具有抗病,早熟,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受到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好评。白皮黄瓜不仅可以生食,还可以作为咸菜腌制黄瓜皮。受种植历史的影响,但是由于那彭镇白皮黄瓜的种植均是由当地农民来进行自繁自用,目前其种植性能已经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导致整个种植的经济效益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趋势。而退化的黄瓜品种通过提纯复壮手段可以使退化的品种恢复生机,有利保护和发展该优势品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文章就黄瓜的提纯复壮技术进行探讨。 1 种子来源及提纯方法 种子来源:选择广西钦州钦南区那彭镇的优良白皮黄瓜。 试验地点:选择在广西钦州钦南区那彭镇那勉村黄钦户,主要原因:①黄钦户的田块处于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②黄钦户周围1km内没有其它品种的黄瓜种植。 提纯时间:从2014年5月1日~2016年5月1日;并且选择自交选纯的方式来进行提纯。 提纯目标:提纯之后的白皮黄瓜能够达到高于95%的综合纯度,第1瓜着生在2~3节的占有率95%以上,每隔2~3节有瓜率95%,95%以上的白皮黄瓜均不出现刺瘤现象,且为白色;90%以上的白皮黄瓜为主蔓结瓜,90%的瓜条均处于整齐的状态。 2 提纯复壮步骤 试验田地面积为0.9亩,于2014年分别在种瓜成熟期、嫩瓜期、初花期进行单株选育的工作。 1)初花期:分别基于植株的生长强弱程度、开花的早迟情况、雌花位的高低程度等来选择N个单株(均在2~3节结第1瓜,早熟性强)。 2)嫩瓜期:分别基于嫩瓜的表面光滑度、瓜色、瓜形等来选择种瓜(均为大小适中、瓜形正、无刺瘤、表皮光滑、皮色白嫩),最终选择出符合相应标准的N1个株。 3)种瓜成熟期:基于种瓜的光滑度、瓜形、皮色来最终选择出符合相应标准的N2个株。通过三次去杂除劣之后,留种选择那些位于种瓜中间部位的种子,并且还要自交选纯。 3 提纯方法 1)捆花:捆花材料可采用5A保险丝,捆花时间为开花前1天,捆花目的在于避免昆虫进入雌花进行异株花粉传递。 2)授粉时间:虽然雌花的受精能力在开放后2天和开放前1天均存在,但受精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雌花刚开放当天。与雌花相比,雄花的寿命明显更短,花粉在开放后次日就会导致生命力消逝。雄花受精能力最强的时间段是雄花刚开放的当天上午,下午的效果就会大幅度下降。有鉴于此,最好的授粉效果是在雌花、雄花刚开放的当天上午。 3)授粉方法:①解开捆花,并且将雄花摘下,花瓣务必要小心地用镊子来进行去除,以此来将花药取出;②轻轻摩擦雌花柱头进行授粉,并且还要将授粉株号、授粉人、授粉日期等信息注明在纸牌上;③待换株授粉的过程中,务必要将操作人员的手指和镊子都用酒精进行消毒、擦洗,以此来避免授粉到下一株雌花上,最终选择出符合相应标准的N1个优良单株。 2016年及以后,进一步筛选第2年种瓜,生产原种务必要选择纯度高的品种,在原种圃内进行单株自交,株系留种(方法同上),剩下的作大田原种。以后根据市场来确定原种和大田种量生产。 4 栽培管理技术 1)育苗:可在春季来对白皮黄瓜进行采种,并且还要采用小拱棚育苗的方式来进行栽培,这样一来,既能够让种子产量得以提高,又能够便于培育壮苗。 2)定植密度:与收摘商品瓜相比,白皮黄瓜的定植密度更大,大概为其120%。 3)施肥水平: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肥,还可适当增加饼肥、鸡粪、牛粪、猪粪等,以此来让种子变得更加饱满。 4)整枝摘心:每株种瓜要留2~3条瓜藤,以此来避免养分被过多地消耗,并且还要将生长点和侧枝进行及时去除。 5)辅助授粉:虽然白皮黄瓜不授粉也可结果,但没有种子,所以,务必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6)采收种瓜和选种:采收时机选择在雌花授粉后50~60天,并且还要利用发酵法来京想洗种。 5 提纯结果 通过提纯之后,白皮黄瓜顺利地实现了提纯复壮,瓜皮乳白色、表面光滑、味鲜、细薄,适宜在露地、小拱棚、早春大棚等地栽培。 参考文献: [1]阮晓亮,袁楚雄,严轶华.浅谈之豇28—2的提纯复壮[J].种子 世界,1997,18(7):190-194. [2]张建华,张峻,蔡明荣.七宝黄金瓜提纯复壮关键技术[J].上海 蔬菜.2013,17(6):123-126. [3]孙光兴,周根生,章国荣.榨菜潮丰1号的提纯复壮及栽培要点 [J].浙江农业科学,2008,20(5):191-194. (收稿日期:2017-6-16) —————————————— 作者简介: 陆业兴(1977-),男,广西钦州人,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鲜鸡粪中蛋白含量高,蚯蚓直接处理容易发生蛋白中毒。在蚯蚓寄居环境接种菌剂,蚯蚓和微生物协同作用不仅能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还能使引起蚯蚓蛋白中毒的物质转化分解。蚯蚓在发酵牛粪、发酵鸡粪的混合物料中繁殖最快,在自然干燥牛粪、发酵牛粪、烘干牛类中繁殖较快,在发酵猪粪、发酵猪粪发酵鸡粪中繁殖较慢,而在发酵鸡粪、烘干猪粪中均不能生存。故将鸡粪与牛粪、猪粪按一定比例复配做基料养殖蚯蚓效果好,其取食量大、排粪多、逃逸数量少,适应性较强。 1 蚯蚓习性 1.1喜温: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 1.2喜湿、怕干:蚯蚓体内含水量80%左右,要求饵料含水量60%-80%(以用手握料,指缝滴水为准),所以要求养殖床含水量在60%以上,这样每天或隔1-2天,必须浇一次水,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间为冬季中午浇,夏季晚上浇,春秋季节可白天浇。 1.3喜暗、怕光:蚯蚓昼伏夜出,在月光下可见活动觅食,养殖床要盖稻草,保持湿润、遮光。 1.4喜空气、喜静,疏松饵料有利蚯蚓生长,我们多年经验是投料前将床翻支一遍(大约20公分厚)增加透气。这一点很重要,多年来,我们发现床土底层,蚯蚓数量很少,但饵料还是有的,主要就是缺少空气,这样对蚯蚓生长不利。 2 养殖方法 2.1基料的加工 将鸡粪、牛粪与猪粪晾晒,使粪便的含水量降到20%,碾碎后再过筛。 2.2 基料的发酵 将过筛后的鸡粪∶羊( 牛) 粪为2∶8 的比例配制、猪粪:鸡粪:牛粪为3:2:5猪粪:鸡粪:羊粪:牛粪为3:1:2:4(体积比)的比例配制基料,并添加微生物促熟剂进行堆腐发酵,堆料高度1.2~1.4米,并保持一定水分,用手捏基料指缝间能挤出2~3滴水,两天翻堆一次,发酵时间在15d左右。 2.3蚯蚓床制作 将基料堆成宽1m,高10~15cm的长条状作为蚯蚓生物床,将蚯蚓床料加水

美国红辣椒提纯复壮技术要点

美国红辣椒提纯复壮技术要点 摘要:文章就辣椒提纯复壮的方法及其技术要点进行总结陈述,以供参考。 关键字:红辣椒;提纯复壮;性状辣椒提纯复壮的方法有一次单株选择法、二次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三种。根据设备、人员、资金等情况,一般采用混合选择法对红辣椒进行提纯复壮工作,提纯过程中,根据辣椒第二、第三两层果实性状遗传优势较强的特点,在种椒的选留上,以这部分果实为主选留种椒,其余辣椒不作为留种所用。 1 提纯指标 辣椒的目标性状及其选择顺序定为:始花节位—果数—果色—果形—果重—抗病性—株高×株幅。依据此办法,将美国红辣椒的性状基本定为株型:株高≥70 cm,开张度≥44.20 cm×46 cm,主茎高≥30 cm;果实:嫩果深绿色,老熟果紫红色,果长≥12 cm,横径≥2.20 cm,果肉厚≥0.25 cm,单果重≥28 g,果皮光滑无皱褶,果形牛角形,果肉致密,抗病性较强;其他性状:主茎为深绿色,叶卵圆形,开花节位7~12节,全生育期150~160 d。 2 地块选择 辣椒既可自花授粉也可异化授粉,自花授粉不会导致辣椒性状显著下降,而辣椒通过异化授粉的异交率在7.6 %~36.8 %,为避免采收种果为异交果,故选种地块周围2 km范围内没有种植辣椒的田块。 定植前要整地施基肥,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9万kg/hm2,磷酸二铵6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深翻细耙,使肥料和土壤充分混合。种植密度按大行距120 cm、小行距20 cm做栽培畦,上覆地膜,每畦种4行,“丁字型”种植,株距20~25 cm。地温稳定在12 ℃以上时进行播种。 3 种椒的选留 根据辣椒第二、第三两层果实性状遗传优势较强的特点,在种椒的选留上,以这部分果实为主选留种椒。为了提高选育质量,加快提纯速度,在提纯过程中,采取先定块,后定株,再定果的方法进行种椒的选留。 4 田间管理 主要包括合理间苗、追肥、调整植株、除杂等。 在辣椒4叶1心时及时间苗,每穴选留长势一致的健壮幼苗2株。门椒坐住后,结合浇水追施一次辣椒专用冲施肥,用量450 kg/hm2。封垄前再结合膜下滴灌追施1次辣椒专用冲施肥,用量450 kg/hm2。盛果期可依田间长势在随水追肥一次,用尿素150 kg/hm2、硫酸钾125 kg/hm2。在门椒以下各叶间发生的腋芽,要及时抹去,如果腋芽萌发侧枝,可将其摘心处理。对一些老叶、病叶及时摘除。田间发现叶片、植株长势等不同于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要及时拔除,辣椒坐果成型后果实不同于本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也要及时拔除。 5 采收 合理的采果时期在9月15日至9月30日进行。选择第二、三排果实中符合美国红基本性状的辣椒进行采收,待果实熟透后即可剖取种子,剖果晒种应选晴天进行,种子贮藏最好将晒干种子贮藏在硅胶干燥器中。 6 病虫害防治 6.1 病毒病 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发病初期喷施20 %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技术初探

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技术初探 杨 辉 (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连 116036) 摘要:概括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意义、育种目标、实质,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选育技术,总结了组配玉米杂交种、品种比较过程中运用的诸多技巧。 关键词:玉米;耐密型;选育技术;总结 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技术是指选择优良的种质基础材料,在玉米选拔培育过程中采取系谱法选育自交系,利用玉米杂种优势模式进行组配新组合,培育出“高产、优质、耐密、广适、易制种”优良玉米杂交种。其核心是选拔出耐密性强的自交系,培育成耐密型玉米杂交种。 1 耐密型玉米品种选育的意义 玉米的耐密性是重要的玉米农艺性状,选育耐密 品种已成为现代玉米育种重要的攻关目标。中国农大李竞雄教授曾指出,玉米栽培上最大的改革是种植密度加大和施肥水平提高。在今后的育种中,从育种的基础材料开始,在自交的不同世代以至杂交种的评价鉴定都应在预先设计的高密度下进行评价。这前瞻性的论述对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玉米种植密度的逐步增加是当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耐密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 335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有力地证明了耐密型玉米品种对持续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对玉米的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耐密型玉米品种的育种目标及实质 耐密型玉米品种的选育应以高产、优质、耐密、广 适、易制种为首选育种目标,以中大穗、中大粒、中高秆、中高密、中晚(晚)熟为其主要发展方向。选育耐密型玉米品种的实质是采用合理密植方式,通过群体增产达到高产目的。其内涵是通过密度影响玉米群体内光能、二氧化碳浓度、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垂直分布,使玉米个体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等有效协调,从而最大程度地达到群体增效。耐密型玉米品种在生产表现上与稀植大穗品种比较有着本质区别,具有株型清秀、株高中高、超强的耐密植能力、果穗中等且均匀一致、熟期适宜、品质中上、子粒深且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收割等特点,满足了现代玉米生产的需求。 3 耐密型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选育 技术 3.1 种植密度在早晚选育世代应该变化 采取“早密后 放”的方法,即在早代(S 1 S 4世代)采用11.25万株/hm 2以上的高密度种植,在高代(S 5 S 6世代)放开种植密 生产的原种。 4 原种生产不规范,种子质量无保证 棉农不懂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无能力生产 原种,生产棉花原种是各级棉花原种场和特邀原种队的主要任务。现在大多数原种场没有专业队伍,也不按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施,种子质量无保证。除此之外,对品种种性难于把握,种子越选越杂。据研究,棉株经济性状的退化大都呈连续性数量变异,难以准确地鉴别和选择;棉花许多性状对环境很敏感,由于棉花个体差异,难以判断是遗传原因还是环境原因;采用单株选择和分系比较的办法生产原种,往往杂合性强的个体或株行反而占有选择 优势,在提纯复壮的同时,又增强了造成退化的内在因素,以致原种后代很快发生一代不如一代的衰退现象。 首先,原种场应建立稳定的专业队伍,技术人员必须亲自掌握原种生产的全过程,确保技术操作规程的实施。其次,要严格掌握品种的典型性,从品种的典型性入手,选择株型、叶形、铃型等主要特征符合原品种要求;在典型性的基础上考察丰产性和品质,只有典型性、丰产性和品质均符合原品种要求才能入选。同时,良种繁育田应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栽培管理条件一致,以利于比较、鉴定和选择。 (收稿日期:2013-03-02)

浅谈小杂粮在中国的发展

浅谈小杂粮产业在我国的发展 徐笑宇 摘要:小杂粮作为我国农业体系中在近几年间新兴而起的一项潜力产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广等特点,更对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和社会结构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小杂粮产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三个主要方面对小杂粮产业的未来趋势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引用了前人结论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程度上的思索,并对日后小杂粮产业进行了前景的展望,可为后来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粮食生产上向来覆盖面十分巨大,除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为主的三大农作物之外,我国还具有多种不同结构的粮食作物。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农业格局的进一步优化发展,以及当下社会理念的转变,许多之前未受重视的粮食作物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仅是因为其突出的经济价值,更是因为相比于传统粮农作物其所体现出的特殊价值,譬如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等。小杂粮作为一种特殊的粮食作物,在传统农业当中,向来被视为救荒抗灾用的粮食作物,以往不受重视,但随着社会和农业结构的转型,其特殊的功效开始为人所知,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愈来愈多对小杂粮深入的研究,小杂粮已经作为一项极具潜力的粮食产业正在一步步兴起。基于其特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杂粮生产对于西部农民脱贫致富,减轻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小杂粮发展现状简述 1.1 小杂粮的生产和分布 小杂粮是小宗粮豆作物的俗称,主要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域性强、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包括荞麦(甜荞、苦荞)、燕麦、糜子、籽粒苋、薏苡、青稞、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芸豆、豇豆、小扁豆、黑豆等。我国小杂粮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长期的栽培驯化形成了许多地域性名优品种。随着人们健康需要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小杂粮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名优产品更是供不应求[1-3]。据统计,2000年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为900万hm2,占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8.7%;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面积约为350.8万hm2,占3.8%;谷子、高粱面积约240万hm2,占2.3%;芸豆、绿豆、豌豆、蚕豆、小豆等面积约为320万hm2,占2.6%。小杂粮总产约197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 2%;其中,荞麦、燕麦、糜子、青稞等产量约为766万t,占1.6%;谷子、高粱产量约为720万t,占1.5%;绿豆、芸豆、豌豆、蚕豆、小豆等产量约为486万t,占1.1%,但由于我国小杂粮生产条件较差,加之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工作滞后,小杂粮单产水平普遍较低[4]。 小杂粮虽然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历来都具有一定的生产地位,但由于其不利于大范围推广种植,在中国传统饮食习惯中又不属于主食,虽然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又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目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只有荞麦、燕麦、大麦、糜子、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等,可尽管如此,由于中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域,又是作物起源中心,我国荞麦、糜子的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第二位;蚕豆占世界总产的1/ 2;绿豆、小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 3,我国是燕麦、豇豆、小扁豆主产国[5],故我国又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我国小杂粮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从地理位置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高原地区,即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从自然条件看,主要分布于我国生态条件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看,主要分

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属于生物养殖技术领域。该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由内、外两个箱体组成,具备蚯蚓养殖和蚯蚓收集的功能。所述养殖装置内箱体由五个养殖板网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污泥层、产卵基料层、饵料层、收集层和吸水保水层。所述养殖装置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管和加湿喷雾器,能够根据蚯蚓习性对养殖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本技术具有装置灵活方便,空间利用率高,环境友好,方便蚯蚓的采集等优点。 技术要求 1.一种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装置由内、外两个箱体组成,具备蚯蚓养殖和蚯蚓收集的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养殖装置内配有白光LED 灯,在养殖过程中工作,通过LED灯发光防止蚯蚓经通风孔外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箱体由五个养殖板网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污泥层、产卵基料层、饵料层、收集层和吸水保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箱体顶部安装加热管,在蚯蚓收集期间,提升加热管温度并配合吹风系统在养殖床表面吹动,逼迫蚯蚓向收集层聚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白光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LED灯可为射灯、灯带软贴片 或者LED灯泡,色温参数为3000K~6500K,优选6500K。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收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层位置处设有导轨,使其可以向外箱体开启方向滑动,并且收集层与上、下层之间用塑料打孔隔板隔开,上层隔板孔径为4~6mm,下层隔板孔径为1~2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加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在蚯蚓收集期间,加热温度上升至35~40摄氏度,优选35摄氏度。 技术说明书 一种集约型蚯蚓养殖装置 技术领域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集约型生物养殖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蚯蚓养殖的养殖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与蚯蚓相关的加工产品不断涌现,例如,蚯蚓含有某些酶类激素,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并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将其风干制成的饲料能够提高禽畜的生长速度和品质;除此之外,蚓粪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元素和有机物,是一种理想的有机肥。蚯蚓养殖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但目前,蚯蚓养殖主要以粗狂型的自然养殖为主,过分依赖于本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存在蚯蚓逃逸率高、土地利用率低、蚯蚓产出低、不便于收集等缺点,难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生产要求。 技术内容 本技术属于集约型化蚯蚓养殖装置,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土地利用高、便于管理,可实现蚯蚓养殖的规模化生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集约型化蚯蚓养殖装置,包括内、外两层箱体,兼具蚯蚓养殖和收集的功能。

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

蚯蚓的提纯复壮方法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章。蚯蚓是低等动物,遗传变异可塑性极大,在生产中极易退化。传统的养殖方法往往是在池内放小部分种蚓,种蚓产出后代,后代长大后又产生后代……,这样就造成祖孙同堂,引起蚯蚓近亲交配,导致蚯蚓品种退化。蚯蚓就会生长变得缓慢,繁殖率大大降低,饲料利用率也降低(为长远利益着想,建议养有这种蚯蚓的养殖户趁早淘汰,重新引种)。所以,为了保持蚯蚓优良品种的高产、优质等性能,必须经常通过纯种选育对蚯蚓进行提纯复壮。 以前一些人士认为,经常把蚓群中个体较大的蚯蚓选出作为种蚓,再让它们进行交配,繁殖后代,这种方法就叫做“纯种选育”或“提纯复壮”。实际上这样做不但没有效果,也很麻烦。试想,传统养殖方法已使蚯蚓由于近亲交配品种已退化,就算再挑选出个体较大的蚯蚓作种蚓也意义不大了(人类由于近亲结婚生出长得牛高马大的傻子,有的连生殖能力都没有)。 我们独特的提纯复壮方法是:种蚓放进箱中产茧至15天(冬季20天),把种蚓与基料分开(茧在基料中),把15箱以上的蚓茧搅拌,意在把一同条蚯蚓的蚓茧完全打散。这样,蚯蚓近亲交配的可能性就小了。提纯复壮的箱数越多,效果越好,我场每次提纯复壮的数量都在200箱以上,基本杜绝了近亲交配;再有,把选出来的种蚯蚓让它们混合在一起养3天,让它们在一个高密度环境里,再突然降低它们的密度,形成一个条件反射,重新分配到养殖箱中,让它们进行杂交,它们就会成倍地多产茧。这样就达到了提纯复壮和提高蚯蚓繁殖的目的。也绝对保正了蚯蚓品种的优良性,并使蚯蚓品种不断的得到改良。建议农村小型养殖户每次提纯复壮以40箱以上为好,实在太少,初次绝对不能低于15箱(种蚯蚓在30000条以上),根据众多养殖户以往经验教训,低于15箱种蚯蚓进行提纯复壮,一般都失败,一年左右品种严重退化。产茧的种蚓仍放回原箱中加入新基料继续让其产茧,半月后再提纯复壮。 蚓茧和基料堆成20-30厘米高,60厘米宽的小条,浇足一次水,保持料温20―27℃,15-25天全部孵化。 孵化后每平方米的幼蚓密度较大,孵化后10-15天分散成4----6个平方米,保持每平方米有2―3万条蚯蚓,添加一些新培养料,每3天用营养剂浇喂一次,10天后再加一次新粪料,约一个月长成蚓,可以用来喂养经济动物或作种蚓。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养殖蚯蚓的面积一定要形成规模形成。

浅谈食用兰州百合的高效优质发展思路

浅议食用兰州百合的高效优质发展思路食用兰州百合是全国四大百合品系之一,产品以鳞瓣大而肉厚,风味甘甜,营养丰富而闻名,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食用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食用兰州百合属川百合的变种,地下块茎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而成,因“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花为总状花序,花下垂,花被火红色,向外反卷,鲜艳夺目,花形大而美观,香气浓郁,是理想的盆栽、切花花卉。其块茎甘甜的风味正合南方消费者的口味,而且食用兰州百合块茎的养生价值也得到南方消费者广泛的认同。食用兰州百合可入药健身,补中益气、理脾健胃、润肺止咳、清热利尿等,是滋补佳品。作为名菜佳肴弛名中外,如“百合雪莲”、“蜜汁百合”、“鸳鸯百合”等富丽堂皇,香甜醇美,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认为:“食用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可称世界第一”。 1百合的起源 1.1百合在中国的起源 百合原产亚洲东部的温带地区,中国、日本、及朝鲜野生百合分布甚广。中国是野生百合资源分布最广的国家,从云贵高原到长百山区,到处都有它的踪迹,遍及南北26个省、自治区,垂直分布在海拔200~3200m之间。中国有关百合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罗愿的《尔雅翼》。书中说番韭就是百合蒜,并说:“百合蒜,根小者如大蒜,大者如惋,数十片想累,状如百莲花,故名百合花,言百片合成也。” 中国百合的主要产区有湖南邵阳、江苏南京、宜兴、江西万载,浙江湖州、山东莱阳、甘肃兰州等。中国是野生百合资源最多的国家,也是百合栽培开发利用最早的国家,历史非常悠久,始载于明代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2百合在兰州的起源 兰州栽培百合的历史从引种到现在约有130多年了,据《皋兰县志》记载,食用兰州百合系七里河区黄峪沟农民扬万贵(世称扬百合)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从陕西长武、彬县引种,1863年(清同治二年)试种成功,到1883年(清光绪九年)由于当时陕甘总督谭钟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百合得以大力发展。当时种植的百合只供一些达官贵人食用和地方官僚向清朝政府官员和皇室进贡,到1890年开始作为蔬菜上市。当时的种植面积近20hm2,单产600kg左右。新中国成立后,百合种植都是以农民自发自愿方式种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北京林学院教授陈俊愉将其命名为“食用兰州百合”,自此以后,食用兰州百合才作为通用名称,有别于其他种植地而闻名全国,由此掀起了食用兰州百合种植的高峰,兰州市的七里河、榆中率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

浅谈污泥的蚯蚓分解处理技术 本文指出了污泥中不仅含有植物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氮、磷、钾、有机质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的重金属元素如Cd、Hg、As、Zn、Cu、Pb等有机有害成分以及病原菌,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污泥,可以减少污泥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可能。分别从蚯蚓蚓种的选择、污泥处理过程中蚯蚓的生长繁殖状况及受温度的影响、处理后对污泥中营养元素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蚯蚓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共334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2亿m3/d。但是伴随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按照1万t水可以产生5t含水率80%湿泥计算,我国污泥的日产量可达到7.1 万t,年湿泥产量(按365 d计算)为2591.5万t。污泥中不仅含有氮、磷、钾、有机物等植物营养成分,还含有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泥若未经妥善处理,极易对地下水、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如何有效地处理处置污泥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有填埋、焚烧、土地利用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二次污染、占地面积大、投资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蚯蚓是腐食性动物,消化道可分泌出蛋白酶、脂肪分解酶和纤维分解酶等酶类,能将植物营养素和有机质转化为有机复合肥和高蛋白,蚓粪能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群且有除臭、脱色功能。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污泥,可为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标提供可能。 2、蚯蚓品种的选择 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分解者,其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够很好地分解土壤有机物,利用蚯蚓处理污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技术。由于不同属的蚯蚓有不同的形态和生理特征,选择合适的蚓种,可以有效地提高蚯蚓的利用率和剩余污泥的处理效率。蚯蚓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目前,全世界已记录的蚯蚓种数超过3000种,我国蚯蚓品种有160多种。一般选择适应性强、耐受性好、繁殖迅速、食性杂、易于饲养的蚯蚓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目前国内外对赤子爱胜蚓处理剩余污泥的研究较多。陈学民等比较了微小双胸蚓和赤子爱胜蚓2种表居型蚯蚓对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 种蚯蚓对污泥的矿化、降解及减量能力基本一致,均可作为污泥处理的蚓种。 3、蚯蚓处理污泥过程中的生长繁殖状况 及温度影响通过研究蚯蚓在处理污泥过程中生长繁殖状况的变化,把握其适宜的生长繁殖条件,可以有效地利用蚯蚓,从而提高蚯蚓的污泥分解处理能力。马莉等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污泥与牛粪的混合物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发现污泥所占比例较大的处理中蚯蚓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