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

(2011~2015)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https://www.360docs.net/doc/8812574615.html,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十二五”时期是学院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依据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和学院的发展潜力,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院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一)前五年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指引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深化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经全院干部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1、明确方向,科学定位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转变,以及闸北区近年来迅速发展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业、研发创意服务业、人才咨询服务业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业等生产型服务业。学院审时度势,顺应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据学院整体发展需要,积极找寻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等三个契合点,合理设置“特、需、强”专业,融入区域经济建设。

2、优化团队,提高水平

学院以“提高素质,提升水平”为方针,大力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以“充分利用,持续稳定”为方针,大力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努力,目前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111名专业教师中有81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育婴师、室内设计师、国际物流师、注册会计师和翻译等职业资格证书等43种类。“双师型”教师已达到72%。学院建有一支相对稳定,且具有扎实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著名高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或能工巧匠的兼职教师队伍。

3、工学模式,全面推进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架构了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重点专业突出,重点专业与一般专业与特色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以质量为核心,突出工学结合,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改革,产生了一批国家级、市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建成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和电子商务两支市级教学团队;以能力为目标,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确立“一个中心”,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两个平台”,实施了实践教学工作,推进“三个结合”,建立了实践教学保障。

4、规范管理,保障教学

学院以制度化、科学化、程序化和信息化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以往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增加了适应学院发展需要和高职人才培养评估工作要求的一系列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教学;借鉴《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规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监控与保障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管理运行规范(试行)》、《主要教学质量标准》等文件规定八大教学环节工作规程及要求,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积极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适合学院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大大地提高办事效率。

5、育人成才,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和上海市举办的计算机、英语、建模、艺术和汽车技术等类比赛,获奖达100余项。近三年来,据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良率达95.9%以上。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为支持,深入社区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和公益服务活动,现已成立了电脑应用服务社、汽车保养维护服务社、小海豚科学育儿乐园、老年旅游服务咨询社等近30个贴近市民生活的志愿服务部,赢得了社会好评。

(二)学院发展面临的形势

1、上海经济发展,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随着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加速“四个中心”建设,尤其是闸北区确立“聚焦苏河湾建设,打造南高中繁北产业功能格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商务商贸服务业以及房产建筑业等四个产业,这为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和契机。

2. 学院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院在人才培养上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在内涵建设上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在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上缺乏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在整合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积极性和院校的服务能力,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平台,因此学院未来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为引领,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加强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的实

施”为促进,加强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学院服务上海和闸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二)发展定位

学院立足社区,面向上海,辐射全国,走向国际,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一体,致力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区。利用自身优势和职业教育集团集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做需做特做强,通过重点项目的开展提升学院知名度,扎实推进人才战略,加强师资建设,根据教育现代化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办成一所适应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地区市民及其子女自身发展需求、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满足上海特别是闸北区域经济文化需要、满足上海国际化需求,在上海乃至全国颇具特色的社区型高等职业学院。

(三)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不断开拓创新,建成一所理念和机制体制先进、办学条件良好、师资强大、管理规范、有特色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学院。经过五年奋斗与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

三、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具体目标

(一)办学规模

1、办学规模

依据学院教学设备、师资配备和后勤服务设施的实际状况,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为4500人左右,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数为3000人,继续教育学生数为4000人次,以此规模实现良好的办学效益。

2、办学结构

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逐步将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等社区教育形式融为一体,形成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和功能衔接的职业教育平台和终身教育体系。寻求校企合作、国内外合作等多种办学模式,建立多形式、多功能、多元化办学结构。

3、保障措施

继续依靠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办学资金筹措力度,增加对学院教育教学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发展;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和师资,加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指导,提高社会美誉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

1、校园校舍建设

学院现有原平路、高平路、和田路、彭浦新村等校区,且与周边学校共享部分教育场地资源,共占地159.5亩,建筑面积103899平方米。为了满足未来教育发展和办学规模,在财力允许情况

下,学院将扩建新的生产性实训基地1000-5000平方米,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使校园占地面积进一步扩大。

2、设施设备建设

教学设施设备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必要条件,为此学院将投入资金,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五年中将配合“085”工程的实施,以五大重点专业为引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子商务、应用外语、飞机制造技术、艺术创意、学前教育五大实训中心,完善软硬件设施设备,以达到特色高职的办学要求。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配合数字化市民学习港建设,建设和完善学院数字媒体和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3、保障措施

学院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2500万到1亿元,加强对教学设施设备投入。同时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通过地区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学院面积的拓展和学生宿舍的扩容。

(三)管理体制改革

1、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进学院民主建设与法制管理,完善组织结构形式,做到条块清晰,权责对等、权责明晰。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管理制度和岗位工作职责,用制度来管理人,用感情来调动人,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促进学院教学质量、就业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实力的全面提高。进一步加强对管理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学院后勤保障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

2、建设目标

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学院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职责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按照政府、学院、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原则,建立学院理事会,统筹推进学院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创新性发展。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和重点专业建设形成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加强与高校、中职的联系,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要求,推进教育“立交桥”建设。成立学院纪委,加强工会建设,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学院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维护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3、保障措施

改革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院管理结构。加强民主监督,完善工作制度,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绩效分配制度等各方面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各项改

革措施具有协调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将评估结果与学院内部的机制调整、推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等各项工作有机联系起来,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加强和改进行政管理部门的作风建设,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规范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办法,大力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人员的理论、政策、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意识。

(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指导思想

按照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内,确定所需各类岗位的数量、名称、职责、任职条件、目标任务和岗位等级。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进一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逐步提高广大教职工生活待遇的同时,继续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加强对“质”的考核,以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改革目标

按照先入轨,后完善的岗位设置试行原则,在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内,根据需要对岗位设置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确保岗位设置与学院发展相适应。规范现有的考核程序,制订重“质”考核相应分配政策,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做到职、责、绩、利相统一,实现优质优酬、总体提高的改革目标。

3、保障措施

强化人事处职能,明确教职工岗位职责。建立一套简便易行、科学合理,既体现工作数量、又充分反映工作质量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岗位绩效与岗位责任津贴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根据岗位职能、责任和贡献大小,以岗定薪、以绩定奖,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增大绩效奖在个人分配中的比重。重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

(五)师资队伍建设

1、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加强对专业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引进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师资建设中管理队伍的配备,从而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在职称、专业结构上梯次合理,有较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较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建设目标

教师总量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要求配置教师总量,有计划引进

或聘请5名左右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培养20名左右骨干教师,聘请80名左右企业行业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力争达到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0%。

职称指标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人数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30%,并且在五年内力争突破这个指标,(指标将根据市人事局未来定岗定编的相关规定作调整)。中级职称人数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65%。

学历指标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70%。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80%;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力争培养5名左右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

双师型指标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力争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5%;

专业带头人每个重点专业设2名专业带头人,非重点专业设有1名专业带头人。

3、保障措施

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教风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建立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实行专兼并举,完善师资结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以岗定薪,以职定薪,以绩定薪;在教师学历教育、业务进修、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学术科研等方面保障经费投入。

(六)高职专业建设与发展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中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结合学院专业建设的基础水平和内外环境,秉持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本方针,体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以提高专业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专业建设与发展。

2、建设目标

优化专业布局从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面向出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平台”为依托,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逐步调整专业在系部管理分布上的不合理现状,理顺专业布局结构,专业总数不超过25个。

建设专业资源库整合在人才培养、课程结构设置上具有共通性的相关专业,建立专业群。根据我院专业发展条件,主要打造五大专业群:学前教育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应用语言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机械制造专业群。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各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每年至少推进一个专业群的资源库建设,五年时间基本

建成完整的专业资源库,并建立资源库运作和更新机制,实现校内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强化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以上海市重点专业建设085工程为契机,强化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从课程设置体系、师资队伍结构、实践基地等方面推进重点、特色专业全面发展,争取在五年内建成3-5个上海市品牌专业。

建立联动、贯通机制实现中高职学制贯通的运作机制尝试,选出2-3个专业进行试点,同时推进高职专业与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相关专业及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联动。

开发社会服务功能以闸北行健数字化市民学习港为依托,推进专业社区课程开发,专业教师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每个专业群打造一个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积极探索专业服务社会的途径,承接相关项目,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深化校企合作各专业在原有校企合作,建立实训(习)基地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理念,深化校企合作,结合专业特色和发展要求推行“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合作课题研究,增加行业专家、能工巧匠在专业课程中的任教比例。到2015年,各专业教师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40%。

3、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织协调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相关事项。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各专业群及各专业发展总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评优体系。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适应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做到院系两级管理,统分结合,试点推进。

(七)高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中对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结合学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基础水平和内外环境,秉持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基本原则,体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以提升高职教育的基础能力为目标,综合发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2、建设目标

建立校内现代化综合实训基地为满足专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教学需要,为真正实现工学结合提供基础保障,学院在改进和提升原有实训室软硬件条件基础上,拟通过加层、扩充校舍(原大宁中学)的方式,建立现代化的、能够满足各专业教学集中实训、培训、短训、社区活动需要的综合实训基地。

优化校内实训基地运作机制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和综合运用,要进一步优化校内

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建立院系两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训基地统一归口管理,统一运作,提高利用效率。各部门设立专人专岗管理本部门实践教学,实现部门管理与学院管理的有效衔接。

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和监控机制应对外地生源比例逐年增加的情况,制定学生到外地实习的管理办法和监控机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实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对各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基本情况进行排查,在对各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数量汇总的基础上,对各专业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评,改变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利用率较低的情况,增建符合专业发展需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3、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织协调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相关事项。建立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各专业群及各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总目标和年度目标,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评优体系。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学院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并提供相应的学院政策、资金保障。

(八)成人教育发展

1、指导思想

以育人为本,立足于为成人发展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和智慧源泉。坚持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积极谋求成人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调整办学思路与模式,构筑多元化、多渠道办学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2、总体目标

以保持计划确定的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质量为着力点,稳定发展学历教育和适度发展非学历教育。充分挖掘学院潜能,加大对外办学力度。激发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加强竞争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成人教育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新模式。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保障措施

制订、实施“走出去”的积极办学模式,拓展校际、校企合作办学渠道。制订、实施“请进来”的积极的人才引进策略。在完善目前教务管理系统软件的基础上,深入开发其它管理系统软件。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梳理、修订、深入细化教育教学管理条理、制度。根据社会需要,依托学院资源,调整专业设置。完善、提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针。

(九)远程教育发展

1、指导思想

坚持“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办学宗旨,拓宽发展道路,提升办学实力。着眼于市、区发展需要,按照建设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的总目标,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的办学方向,坚持“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方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发挥电大系统整体办学的优势,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才强市”,构建我区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2、发展目标

将闸北电大发展成为闸北区成人继续教育的基地、终生学习教育的支柱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平台;将闸北电大建成为具有市内一流的远程教育基础设施、一流的远程教学资源、一流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一流的教育队伍的远程开放大学,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中心。

3、保障措施

以项目促建设,尽快启动全民终身学习的远程服务平台搭建工程,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工程,推进网络改造和虚拟专网建设,建立一站式服务系统和统一的门户访问网站,加速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的设施、队伍、资源、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形成与市内外有关单位的科研合作机制,建立面向全市乃至全国的专兼结合的科研队伍,为发展提供导向和策略。

分类规划培养教学、管理、资源开发、非学历培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建立能保障办学需要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化教育队伍。完善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对外的合作机制,加快校内环境改造工程。

(十)继续教育发展

1、指导思想

以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发展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城市竞争力为立足点,积极发展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满足社会个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助高职学生成长为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职业技能水准,增强适应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

2、发展目标

有序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工作,力争对高职学生进行全覆盖双证培训,合格率力争达到90%以上。发挥以奥鹏远程学历教育为主的数字化学习港优势,为我市特别是我区市民的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逐步形成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稳步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拟提高到每年2000人次,拟开设育婴师、保育员等社会需求较强烈的新项目,探索在职职工的集体职业技能岗位轮训。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

3、保障措施

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要求所有员工加强学习,提升服务理念、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所有学员,成为学员的良师益友。加强考核管理,对在编职工、人事代理职工进行德、职、能、绩综合考评,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十一)社区教育发展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促进终身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指导服务为重点,以社区教育创新为动力,与时俱进,务实开拓,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打造终身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不断完善具有闸北特点的开放式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和终身学习资源平台,努力提高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能力,努力营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区域终身学习氛围,推动闸北学习型城区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2、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学院在全区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市民学习港的功能,为居民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指导、辅助、服务。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型的现代化终身教育服务平台,大力加强社区教育的实验研究,深入提高对社区学校的业务指导能力,真正使学院成为全区推进终身教育的指导服务中心,为建设和谐闸北和提高城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和智力支持。力争到2015年使学院在社区教育实体化建设方面得到加强。

3、保障措施

强化学院正确的发展定位,坚持“向社区开发、为社区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关系,强化学院的社区教育龙头和指导中心角色。积极完善学院内部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学院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架构,制定各系部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考核指标,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合力。加强“两中心”力量,增加社区教育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提高成员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业务指导和服务能力。发挥好“两中心”的窗口作用,加强与区民政、卫生、体育、文化、文明办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加强与各街道镇在社区教育领域的合作和共建,加强与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在资源共享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方面的沟通与协作。

(十二)教科研建设

1、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深教科研工作对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院办学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提高教师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营造浓郁的教科研氛围和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加快提升学院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增强学院教科研实力。

2、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科研管理和服务,探索具有特色的科研工作模式;进一步抓好课题立项工作,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教学

改革科研项目;加强与企业之间合作开展科研开发与理论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科研强校”的目标

3、保障措施

加强教科研工作宣传,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运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力争做到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导向机制;要把教科研作为对教师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增加其比重;注重教科研过程服务和管理,抓好中期检查和课题结题工作,加强课题验收、鉴定工作,提高课题研究质量;鼓励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科研联系,扩大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加大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学刊、讲座、年会等学术平台的作用,充分反映学校教科研进展、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

(十三)学生工作建设

1、指导思想

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工作的内涵建设,推进学生工作的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2、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素质结构,进行正确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有序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积极拓展新的教育形式,注重品牌效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保证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3、保障措施

进一步深化学生工作网络体系,构筑学工部、学生处、团委各系部组织等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深化院系两级管理,院、系、辅导员三级运作的学生工作网络,切实保障学生工作的扎实开展。突出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工作的人员配置,形成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梯队。坚持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作用。坚持在学生宿舍区建设好入党积极分子实践基地。

(十四)校园文化建设

1、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先进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积极推进校园

文化建设,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院的改革发展稳定、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建设目标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较成熟的校园文化精神;逐步建成有一定品位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逐渐健全各项校园文化制度等。

3、主要措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机制建设,发挥其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深入开展校风建设,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成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乐,学生以成才为志的优良校风。精心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通过门户网、《行健信息》、《行健人》报纸、《行健论坛》刊物、宣传橱窗等宣传舆论阵地,用先进文化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加大网络建设、网络辅导和网络监控的力度。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校园党建》、“行健易班”等教育网站。

(十五)图书馆建设

1、指导思想

以《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估指南》关于“资源利用最大化、建设管理规范化、服务读者人性化”为指导,以建设数字化市民学习港为契机,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图书馆资源优化配置和图书馆为社区服务等为工作重点,开拓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服务层次,积极构建和谐图书馆,努力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发挥作用。

2、建设目标

成立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读者协会”;建立以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服务创新为中心,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结合学院办学方向和专业建设走向,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保持生均年进新书3册以上,文献经费投入占教育事业经费比例3%以上;把图书馆建设发展为功能完备、管理科学、业务规范、服务一流的信息资源交流中心。

3、保障措施

关注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有计划地收集相关专业核心文献和专业相关文献,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收藏学院教师及与本院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整合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参与全市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院际图书馆业务和学术的交流合作;在管理中,坚持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修订体现图书馆管理主体与客体双方责、权、利统一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六)数字化市民学习港建设

1、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中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公共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使学校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2、建设目标

明确结构布局和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市民学习港的结构及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管理体制。同时,建立与教学部门的互动机制,提高学院相关部门的参与度,实现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和应用。

加强内涵建设充实一港四中心的内容,加强内涵建设,开展相关资料库建设及具体运作机制建设,培养一支适应学习港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终身教育理念的工作人员队伍和一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乐于奉献的学生志愿者队伍。

突出特色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建立国产软件体验科普基地、艺术创意中心、闸北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体现学习港科技与创新、信息与服务相结合的特色。

建设网络平台依托学院校园网络系统,开发建设学习港网络平台,实现学院与社区网络资源共享,开通闸北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线咨询系统,拓展学习港服务空间。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在现有17个共建单位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单位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开发项目。

3、保障措施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学习港运作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理顺关系。加强舆论宣传,以活动、项目开展为契机,与更多的新闻单位建立联系,打通学习港信息通报渠道,提升学习港知名度。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学院为数字化市民学习港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并提供相应的学院政策、资金保障。

建设具有特色的社区型高等职业学院是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全体教职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使命。秉承“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校训,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我们深信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学校十二五规划方案

篇一:《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平沟小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前,随着党中央和国家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是我们这一农业大国发展的根本,而发展农村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根本在教育。为适应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平沟小学的办学水平。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持续稳步健康有效发展和教育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以“办行知学园、创平安校园、建和谐乐园”为目标,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坚持以教师队伍的发展为重点,坚持以全面进行教育改革、构建新的育人模式为途径;坚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平沟小学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 保质保量完成“普九”任务,优化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完善师生评价体系;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品位。在原有的基础上,师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学校管理规范化,经过五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农村学校。 三、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1、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硬、软件建设,积极筹措资金,配置电脑10台,硬化操场。争取多媒体进课堂,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2、努力创办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提升学校品牌。 3、全面实施课堂模式改革,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科教学研究和实施,积极构建符合农村学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成材,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课堂教学策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学科教研,使小学毕业质检成绩位于同类校前茅。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推进园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校个性发展并形成特色,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展,全面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

(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2011-2015) 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教育十二五规划全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市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 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5+2”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 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市水平 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三、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城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以上,农村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6%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乡镇中心园(所)以上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50%,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75%,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城区低于2%、农村低于3%。 (2)2013年之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市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永安一中创建省示范高中为目标,以永安十二中的“山海合作”教育改革为接口,努力打造永安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目前,全国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共6308家;其 …

说明 目前,全国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单位共6308家;其中大专等以上聘请资格单位1831家,中等以下教育机构聘请资格单位4477家,不在本名册之内的聘请单位如拟聘请外国文教专家任职,须按有关规定办理资格认可手续。请各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归口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外事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法进行管理。

一、大专以上聘请资格单位 聘请单位 注册类别 证书编号 北京市 187个(中央59) 外交学院 A1 1101001 中央民族大学 A1 110100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A1 1101003 国际关系学院 A1 1101004 中国政法大学 A1 1101005 中央财经大学 A1 110100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A1 1101009 中国农业大学 A1 1101011 北京林业大学 A1 1101013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A1 110101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1 110101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1 1101018 北京交通大学 A1 1101019 北京邮电大学 A1 1101020 中央美术学院 A1 1101021 中央音乐学院 A1 1101022 北京舞蹈学院 A1 1101023 中央戏剧学院 A1 1101024 — 1 —

哈尔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 A2 2312004 鸡西天立外国语学院 缓注册 A2 2313052 哈尔滨恒星外国语学院 A2 2321001 黑龙江职业技术学院 A2 2321002 黑龙江国际旅游商务学院 A2 232100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A2 2321008 黑龙江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缓注册 A1 2330001 黑龙江滨才学院 A2 2330004 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缓注册 A2 2330018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化馆 A2 2350001 大庆眼科医院 A2 2360001 大庆人民医院 A2 2360002 上海市 81个 同济大学 A1 3101001 复旦大学 A1 3101002 华东政法大学 A1 310100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A1 3101004 华东师范大学 A1 3101005 东华大学 A1 3101006 上海财经大学 A1 3101007 上海交通大学 A1 3101008 上海外国语大学 A1 3101009 上海中医药大学 A1 3101010 —24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高校学院学生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资料总结

***学院 学生工作处“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生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生工作部(处)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工作创新为动力,努力实现日常工作有效率,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成效,不断拓宽学生工作新思路,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工作新模式,建立健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新机制,为学校和谐发展和学生全面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提高思政管理水平 1、落实“四导制”模式,构建特色学管队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院从育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整合、优化人力资源,建立了由专职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学业导师、职业导师构成的科学合理的“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动态平衡”的“四导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工作大格局。 在“四导制”中,专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是学生思想的指路人;辅导员助理协助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和休闲文化教育,是学生生活的贴心人;学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和学业定位,是学生学业的解惑者;职业导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技能培养、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是学生走向社会的领路者。“四导制”在工作上有分工有合作,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通过相互协调、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发挥作用,以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四导制”的成功推行,改变了我院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打独斗的格局,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全过程、全方位覆盖。目前,我校有31名专职辅导员,一线专职23人,兼职辅导员43人。69名辅导员助理。 学院在辅导员配备上,首先按照学生党团建设、心理辅导、职业发展指导、资助等工作需求,选配专职辅导员,其次依据专业、年级、班级的特点选配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和辅导员助理,形成“矩阵式”配置,便于工作协调、取长补短和优化组合;在队伍结构上,既有党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依法治校创建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依法治校创建指标体系任务分解表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要素 一、建章立制1.章程建设与实施 ①学校依法制定章程,并经主管部门核准;②学校设有工作机构,推进章程实施;③学校章程向社会 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办公室) 2.配套制度建设①学校规章制度健全,体系完备;②学校制定推进依法治校相关文件。(办公室牵头,各部门配合) 3.章程实施及保障机制 ①学校规章制度的“立改废”程序规范,公开透明;②学校规章制度不存在与法律法规及章程相抵触 的内容;③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归档健全。(办公室) 二、内部治理结构4.决策机制 ①校内决策事项明晰,议事规则健全;②学校建立校内“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并建立重 大决策的征求意见、科学论证、风险评估、监督执行等机制,决策程序科学民主,决策执行与监督机 制完善。(办公室) 5.二级管理 ①学校二级学院(系)决策事项明晰,议事规则健全;②学校与二级学院(系)之间职责权限划分明 确,内部管理程序规范,规则健全。(办公室、二级学院) 6.教职工代表大会建设 ①学校有健全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 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②教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制度、 事务,依法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工会) 7.学术组织建设 ①学校有健全的学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职责权限、议事规则符合规定;②学 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权,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咨询、审议、决策作用,维护学术活动的独立性。(科 技处) 8.其他民主参与 ①公办学校设立理(董)事会,有明确的职责权限与议事规则,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办公室) ②民办学校设立监事会,有明确的职责权限与议事规则,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③学校设有工会、 共青团、妇联、学生组织等其他群众组织,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工会、团委、学工部)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八仙筒学区中心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地区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校舍新建,进行校园改造,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十二五”年发展规划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为进一步加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优秀一线工程师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学院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强化特色、整体提高”的原则;按照学校拟订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讨论稿)》。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月”活动,对我院的“十二五”规划内容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依托我院现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及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促进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线优秀工程师人才培养结构,推动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学科专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取得较大的发展,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使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正规化、教学运行制度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统一了原三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整合了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设施布局初步合理,资源基本共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初步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引进个别的教授和博士毕业生,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初步变化,高职称、高学历师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完成了1个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检查、建设工作,使我院的本科专业达到3个,稳定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新兴专业的建设和学

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及最佳项目奖评选办法(试行)

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及最佳项目奖评选办法(试行) 一、答辩对象 各参评高校团委社会实践工作负责人、最佳项目奖申报团队负责人。 二、评委构成 各高校团委主要负责人、团市委学校部各组联系人。 三、评选方式 1、全市高校10月15日前以互学互检小组为单位(分组名单见附件1),分为5个小组进行互评交流,通过陈述和答辩结合的方式推选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和最佳项目奖。 2、评委根据该校(团队)5分钟自述和3分钟答辩情况进行打分,所有现场评委的评分总和即为该校(团队)的最后互评得分,互评得分占60%,主办单位根据申报材料及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书面评审,占40%。 3、不得为本校(团队)打分。请在评审结束后签名确认,将评分表交于团市委学校部各组联系人。 4、根据总评分由高到低评选出最佳组织奖16名、优秀组织奖16名;最佳项目奖17项。 5、会务筹备等事宜由承办高校团委负责。 四、评选细则 1、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 (1)工作机制(30%) a.争取党政支持情况,积极发动院系的举措,配备专业教师指导情况; b.专项经费支持情况; c.为实践团队提供社会实践资源情况,重点团队规划情况; d.工作体系建立情况,包括前期培训、校内遴选、过程记录、调研指导、成果总结、表彰评优等。

(2)工作开展(30%) a.按计划开展“三下乡”、“知行杯”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b.申报“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的数目,活动实际开展项目数量、学生参与数量、服务对象数量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率; c.申报“知行杯”社会实践项目的数目,活动实际开展项目数量、学生参与数量、与委办局对接的“知行杯”项目数量、与委办局合作情况; d.学科特长结合情况,项目持续开展情况,项目品牌化建设情况,社会反响情况; e.活动整体宣传情况,是否积极运用校级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积极向“上海学联”新媒体平台投稿,信息报送是否及时有效; f.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教育情况。 (3)工作成效(30%) a.总结材料上报情况,是否及时上交工作总结、项目成果等材料; b.校内工作总结情况,是否召开校内总结会,展示社会实践成果; c.“三下乡”及“知行杯”社会实践项目获奖情况。 (4)其他因素(30%) a.配合团市委整体工作情况,包括实践材料报送等; b.开设面向其他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专场培训会,提供“菜单式”培训课程,或组织社会实践专题工作交流会等。 2、最佳项目奖 (1)项目准备(30%) a.选题切合基层需求,反映社会现状,注重与优势专业结合; b.活动方案周密,团队成员分工明确,配备专业教师指导; c.与实践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长效机制; d.实践团队自身进行专业化培训。 (2)推进过程(30%) a.项目顺利完成,基本达到逾期目标,安全无事故; b.项目活动内容翔实、紧扣选题,有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文字、图片、视频等),成员团队合作意识强;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结

. 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总结 神山乡初级中学 赵家营学校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县委政府、县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活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了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来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践行依法治教,弘扬依法治教精神,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现就十二五期间工作回顾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神山乡中、赵家营学校是一所集乡初中和村小为一体的农村学校,位于神山乡赵家营村。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共有中小学生214人。其中,初中3个班,中学生85余人;小学6个班,小学生129人。在职在岗教师22人,其中大学学历17人,大专学历5人;中级职称10人,45岁及以下教师18人。近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校园环境明显改善,教育设备设施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狠抓队伍建设:

1、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抓“四风”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防腐倡廉,防微杜渐;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提高学校领导班子防腐倡廉能力,进一步使班子有凝集力、团结力和战斗力。 2、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全面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度,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继续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禁烟、劝烟活动。坚决杜绝乱收费,乱补课,乱收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酒后上班,上课使用手机等现象。 (二)、夯实师训工作: 1、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先后有15人次参加市以上各类培训,参加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先后三次共66人次。 2、在“十二五”期间学校每年均组织对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有:师德师风学习、教师信息教育技术学习、分学科的教材教法学习、安全知识学习。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硬化学校操场地面,面积40平方米,投入资金0.68万。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文化品位高、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邯郸学院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现状 邯郸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705.85亩(包括主校区、幼师校区、南校区、职工家属院和公寓村85亩)。2001年以来,我校主校区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15万平方米,社会化学生宿舍(公寓)7万多平方米。截至到现在学校总建筑面积达25多万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4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目前主校区尚有建筑用地近100亩,已经列入邯郸市第十一五规划中的第二校区规划1500亩,目前邯郸市规划局已经出具初步选址意见,在市南部教育园区规划一期用地571亩。

近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2 004年升本以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体育设施等办学条件已经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如何继续加快校园建设步伐,为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设施保证,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工作。 二、编制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国家建设部、计划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批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和《邯郸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等。 三、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我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尊重“古朴、典雅、凝重、厚实,以人为本、亲近自然”校园建筑设计风格的前提下,既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又要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生态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提高,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把我院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有鲜明浓郁文化色彩特色的校园。 四、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主校区完成特殊教育综合楼、公租房、体育馆等项目建设;启动新校区建设,完成征地工作。完成继续教育学院、太极学院、研究生院、体育设施、后勤服务用房等项目建设。 (二)、主要任务 1、现有校区建设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自主招生面试试题综合素质答案技巧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自主招生面试试题与答 题技巧 一、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测试目的 综合素质测试面试主要从学科潜质、人文素养、科学思维、个性特长和心理素质等多个维度来考察报考的学生。 二、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测试内容 面试其实就是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其考察的内容非常广泛。综合素质测试面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对社会的认知 能力等。考题都比较大众化,涉及面广,贴近生活实际,主要考察平时的知识积累,体现了大学所要求学生的基本素质。 报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同学们需要多多关注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面试老师很喜欢提社会热点相关问题。 三、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技巧 面试老师提问的问题一般都没有标准答案。无论遇到提什么问题,只要能自 圆其说即可。要了解过去一年发生过哪些大事、社会问题,社会上有过哪些争论和风潮;其次,要对热点问题略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面试考的并不是试题本身,而是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自信心、见识面。 面试前自学一些和你所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专业有关的知识,有些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老师会提问专业相关问题,至少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尤其对于中学中很少接触到的学科。 四、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面试真题 1、自我介绍一分钟(面试中的第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为中文,有些上 海行健职业学院教授会要求考生用英文进行,建议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2、你报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的优势在哪里 3、为什么选择报考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如果没被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录取 呢? 4、谈谈你对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自主招生的看法 5、你的性格与兴趣和你所选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专业相匹配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重大挑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各项任务。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长,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力

学校十二五规划

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东港市东尖山学校 2011年3月

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根据《东港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东尖山学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为契机,以抓质量、树特色为核心,以人性化思想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文化强校为宗旨,用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整合办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加强学校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人性的光辉发展生命化教育”的发展特色,办好人民满意、适应地区发展的教育,力争实现“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异,教学质量优秀,学生习惯良好”的办

学目标。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增加设施、设备,创新学校文化建设,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创建“园林化校园”,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 (2)品德教育:把“用人性化管理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活动的方向,道德教育以重视观念的传递、行为的限制转为情感启迪,走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探求价值的德育教育系列模式。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德育资源,强化养成教育、品质教育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有效课堂”研究,探索“有效课堂”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达到全市中上等水平的教学质量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使全体学生的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抓手,整体推进各年级各学科的校本研修进程。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建

(发展战略)学院招生就业发展规划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5年招生就业发展思路 2010-2015年是学院转化提升、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为学院招生就业多元化方式推进和高效化质量提升创建了开放的时空平台。遇学院为人发展的本根性教育思想和为校崛起的品牌性教育理念提出的历史时刻,紧紧围绕学院办学思路狠抓招生计划完成和就业质量提高,推动招生就业工作稳步前进。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全院在校学生3718名(不含挂靠生),经济管理系约占1/3,女生近2/3,文科生近2/3,农村生源多于城市生源,除2011届毕业生外基本上为90后。通过五年专科层次的办学,学院综合实力已满足目前学生规模和生源结构的现状。针对甘肃普招生源逐年减少和就业政策逐步放活的情况,学院近三年在各专业招生与就业方面开创性地实施重大举措8项,形成了经验性、规范性、指导性文件12项,提升了学院在学生、家庭、社会中的影响力,但仍存在滞后和不足。 1.招生专业简介、宣传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2.招生专业设置、发展与就业市场调研、开拓对接联系欠佳。 3.招生多元化方式少。 4.师生引导考生选报专业的思想认识仍需统一。 5.文科生多、女生多的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措施缺失。 6.专业人才培养为服务甘肃经济和“三农”发展的力度仍待深化。

7.学生、家长、教师的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及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认识仍需引导。 8.辅导员就业工作职责的落实仍需重视。 9.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就业讲座、就业型活动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 10.就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招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的科学领导下,积极与各部门合作,学习和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甘肃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在主动探索高职教育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规律的过程中,按照“创建品牌抓招生,提升质量促就业,推进就业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四级运行机制,面向市场,尊重学生,有效引导,合理推荐,谋求学生与学院的共同发展和根本性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普招学生规模达到4500-5000名,多元化招生逐步实现,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不断提高,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匹配得到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与生源结构矛盾合理调整,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就业岗位与薪资待遇符合专业要求,毕业生就业满意

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摘编)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