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观后感

磁州窑观后感
磁州窑观后感

峰峰矿区“走进磁州窑”主题征文小学组

拜访磁州窑

第四小学五年级(4)班张雷祥

磁州窑有辉煌的艺术的珍品﹑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我很荣幸能去磁州窑,想迫不及待地拜访一下它。

到达目的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四层的“磁州窑”艺术馆。在那里,我们站好了队等待着进入那富有古今代陶瓷文化的艺术馆。有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去“穿越时空”,回到我们的文明古国,了解磁州窑的文化。我们一边看着那些精美的艺术品,一边听工作人员的解说。我听到工作人员说:“磁州窑艺术馆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安际衡’先生建造的。”我一听到这,心里想:他是怎么想出这样精美的陶瓷,花费了多少精力。他用自己的实力来发扬磁州窑的文化,让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弘扬磁州窑文化。

我们先参观了两个展厅:一个是古代陶瓷展,另一个是现代陶瓷展。参观古代陶瓷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三国演义》里的一名刘备生死之交的兄弟——关羽!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梳理着自己的长须,身边立着青龙偃月刀,上面沾着一丝鲜血,皱着眉头怒视前方,似乎他看见了曹军,正要和他们决一死战!在参观现代陶瓷展时,我看见了三个陶瓷盘子,上面有一些老虎。工

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朱伯华朱老师在上面用水墨画出的老虎。”朱老师的老虎画得栩栩如生。其中第一只老虎在懒洋洋的睡觉;第二只老虎趴在草丛中,好像在等待时机捕捉猎物;第三只是只母老虎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我们还参观了一楼的陶灯展,里面有一些陶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尤其是‘芭蕉雨’这个陶灯,上面有几片芭蕉叶,芭蕉叶上面有一些小洞洞,这就是雨。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用十二神肖组成的‘寿’字的陶瓷和一些十二生肖。还有一些有着可爱的小动物的陶瓷水杯。工作人员说:“我们一起去这件看看工人师傅是怎么做出这些陶瓷和‘芭蕉雨’,好不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接着我们迈着步子去车间了。

到了车间,我们看到了一些师傅在做荷口瓶,他们利用机器的帮助来完成这件得意的作品。我们还看到了一位阿姨正在专心致志地刻茶杯,她似乎没有察觉到我们在她身边围着,仔细的刻画着每一条线。我们还看见了一些叔叔阿姨在做陶灯,他们用细小的针来掏空一些小地方,硬硬的陶泥,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小菜一碟。他们工作是那么认真,时刻不忘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观完了,我们在外集合,留下了和指导我们的工作人员的留影,我们一起围着‘磁州窑艺术馆’的石柱拍了留影。在回去的时候,有两只小狗伴我们左右。我边走边想:磁州窑的发展道路反映出了磁州窑人长期不停的苦苦探索与创作思考的过程。其实,磁州窑的文化道路还有很长﹑很长……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风格独特的磁州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放工致兼有,与同时期的五大名窑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浓厚的民间情趣,装饰形神兼备,别开生面,颇具北方特色。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历史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 磁州窑 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 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清朝初期,彭城磁州窑又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时期,窑场增多,窑型改大,品种增多,产量增大,日用瓷覆盖民间市场。《磁州志》记载,“彭城滏源里居民善陶缸之属,舟车络绎,售于他郡”。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

磁州窑窑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以磁县观台镇为中心,因磁县在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很有影响的一个窑口,以至于江西、河南、河北以及辽所属地各窑口仿烧磁州窑产品,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以酒具、瓶、盆、罐、缸、壶、玩具为多,以剔花、珍珠地划花、白地褐斑为主要特色。 用竹、骨、金属制成的雕刻工具、笔法流畅,但很少画全景、全植物、以单枝、独花朵为特点。底因用化妆土,底显白,白地黑花显得明快,古拙、瓷枕、大罐等大器常有题诗和寄托语、笔法随意形成图文并茂,寓意深长,表现出当时工匠的心情,刻划牡丹和水纹、云纹使瓷器表现出黑白相间的流畅与自然,是古代人文艺术的真实写照。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这时直系窑口生产主要分布在以峰峰矿区临水、彭城为主的滏阳河流域和以磁县观台为主的漳河流域。观台窑与元代几近衰落;临水、彭城窑口则薪传于今,生产规模日益壮大,遂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制瓷中心。磁州窑瓷器面向大众而品相纷华,在宋元众多瓷窑中风骚独领。它以施用化妆土为基本特征,创造了丰富的装饰技法,即有各类色釉装饰、刻划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绘划花,又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种;尤其是铁锈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窑单色釉的局限,具有传统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并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综合艺术,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的新境界;为以后青花和五彩瓷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磁州窑的装饰题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画师们以极其潇洒的手法和高妙的画技,将民间喜闻乐见的花鸟鱼虫、珍禽瑞兽、山水人物、戏曲故事、诗词曲赋、格言民谚、婴戏杂剧等绘于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及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 溯源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磁州窑由于目前的存世量很少,所以它的历代产品都成为国内外珍惜的藏品。 金代磁州窑的装饰风格趋于简化。到了元代,彭城地区的磁州窑又掀起了一个制瓷高潮,除继承宋金时期传统品种外,又扩大了生产规模,大型器物的生产也增多。1973年,在彭城大路沟曾出土有"大元国至元三年……"的石制碾槽,并出土了很多元代典型的鱼藻盆残片。其型制、装饰风格与北京元大都出土的鱼藻盆极为相似。近年来,在彭城的旧城改造中更是大批量、大规模地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元代瓷器、瓷片。 明代彭城磁州窑仍保持着相当大的产量,并在彭城设置了官窑,在磁州南关设立了存放官家酒坛的仓库--"官坛厂",以备顺滏阳河舟运入京。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心,也随之而成为北方瓷都。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16、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辽、金、元时代的陶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 一、辽代陶瓷 陶瓷器类 辽代陶瓷器多为酒具、茶具、盛食具、贮藏器和日用杂器,大都为民窑产品。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的辽契丹贵族墓和汉人墓中均出土有辽窑烧制的白瓷和酱、黄、绿色釉及三彩陶器。传世品中辽陶瓷以黄、绿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居多。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民窑制品胎质粗糙,均施化妆土。白瓷釉白微黄,胎色白带红、黑色杂质点;黑釉瓷釉色纯黑;白釉黑花瓷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黄官窑白瓷胎质细白,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釉质莹润,佳者与定窑上品相类,有的于器底刻“官”或“新官”款。黑釉瓷胎质细白,釉色黑中闪绿,积釉处如堆脂,光泽较强;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闪黄,有黑色杂质点;单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官窑三彩色釉娇艳光洁,民窑三彩色釉鲜艳不足,釉层易剥落。白釉陶器釉质欠润泽,白釉上点绿彩者颇为美观。 陶瓷器造型 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一般白瓷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制的痕迹郡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征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辽代瓷窑集中在今辽宁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窑(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门头沟窑等,主要产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 陶瓷装饰技法

元代工艺的特点等

不少进步和提高,其中江南丝织业尤为发达,产品远销大都及其他城市。元朝内廷设官办织绣作坊80余所,产品专供皇室使用。绫绮局、织佛像提举司等官办织绣作坊所绣织的御容像、佛像等,应是元代织锦业重大发展的代表,纳石失则是其丝织业的新成就。它最初是由阿拉伯工匠以金丝色线织成,地色与金丝交相辉映,富丽堂皇,故亦名织金锦,对后世织金锦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蜀锦仍盛行不衰,著名者为蜀中十样锦。绫、罗、绸、缎、绢、纱等各地均有织造,其中缎织物业已成熟,益臻精美,集庆纱、泉缎、魏塘机绢等都是元代丝织名品。缂丝似较南宋朱克柔等人缂丝稍嫌退化,但仍具有一定水平。棉、毛织业的兴起与发达也是元代纺织工艺的重大成就。花毯、花毡工艺的发展与蒙古族的生活起居有紧密的联系,大毯有的长达16.67米,宽7.5米,足知作坊规模非同一般。刺绣仍是城乡女红的副业,尚未形成地方名绣。印染业是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染缬又有它独立的审美价值,此时的松江棉布印染,其效果如同绘画般精巧细致。 [东方朔偷桃图缂丝] 玉器工艺 元代礼仪,上承宋、金,亦用金玉作为典章用具。故元代玉器工艺在宋、金玉器业的基础上得到持续发展。中统二年(1261)在大都设金玉局,至元十五年(1278)设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玉局提举司,负责管理宫廷用玉的生产。至元十七年又设杭州路金玉总管府,辖金玉玛瑙工匠数千户。于是,大都与杭州成为元代金玉工艺生产的南北两个中心。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二年将新碾的渎山大玉海置于广寒殿,还以白玉龙云花贴玉德殿楹拱,内设白玉金花的屏台,上置玉床,说明元代内廷用玉远远地超过了前代。从出土和传世的元代玉器可以了解,有上承宋代礼制玉和观赏玉,和继辽、金的春水、秋山玉,还有元代官场和生活用玉,如玉押和镂空玉帽顶等。元代玉器的风格与宋、金相连,重写实与寓意,制做上善用镂空,技艺娴熟,形象生动。但作工稍显粗犷,保留了较多的斧凿痕,亦别具风味。 漆器工艺 民间多用漆髹饰木竹器,可防潮牢固,适用美观。光素漆器在宋代基础上继续生产。元代漆器工艺成就较大的是雕漆、犀皮、戗金、螺钿等,比南宋有了长足的进步。雕漆属于漆器中的雕镂,即雕刻为隐现、阴中有阳者,分为剔红、剔黑、剔犀等若干种。剔红名工有张成、杨茂等人,现存有盘、渣斗等小件器物,图案构图丰满,刀法藏锋清楚,磨工隐起圆滑,风格深厚清致,技艺极高。剔

磁州窑文化普及阅读课

磁州窑文化普及阅读课(六年级) 峰峰矿区进修学校苗文芹 一、指导目的: 1、结合当地“磁州窑文化”拓展学生阅读视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从报刊、书籍、网络上查找有关磁州窑资料整理出来,以备课上阅读交流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峰峰是著名的北方瓷都,有着源远流长“磁州窑文化”哪个同学了解有关知识的请举手。看来很多同学都准备病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老师今天也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更多的关于磁州窑文化的一些文学作品。 (二)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到“磁州窑文化”的? 师: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到磁州窑文化的,又是通

过什么途径了解到的呢?(生回答:家长叙述、本地书籍、网络查询……)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磁州窑文化”的文学读物呢?(生谈)师:能不能把你看到的有关“磁州窑文化”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跟大家分享一下呢。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同时也会让你们做很多社会调查,了解我们乡土文化,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对,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乡土文化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使我们更了解我们的家乡,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在这次搜集阅读“磁州窑文化”作品过程中,你们一定对怎样读书收获更多,有了新的体会吧?(生答)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这些新的书籍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磁州窑

磁州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概况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浦《景德镇陶录》和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等书,磁州窑瓷器在造型、釉色、烧造地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和描述。 磁州窑的历史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到了宋代,磁州窑开始步入兴盛时期。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并将陶瓷技艺和美术揉融在一起,将陶瓷器物提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境界,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纪元。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参观磁州窑艺术博物馆

参观磁州窑艺术博物馆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匠心在何处?就在氤氲千年的磁州窑里…… 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峰峰职教邀请了磁州窑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安际衡大师到校进行磁州窑文化讲座,学生们受益匪浅。 为让学生们将讲座内容与实际感受深层次结合,学校招生就业处组织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赴安大师创建的磁州窑艺术馆参观学习,旨在进一步了解磁州窑文化的悠久历史,感受磁州窑艺术之美,体会匠心精神。 在现代陶艺展厅,学生们欣赏了大家陶艺公司生产的磁州窑仿宋瓷和公司创新研发的磁州窑现代艺术精品。件件作品精雕细琢,充分展现了技师的独具匠心和磁州窑的独特魅力。安大师逐一解读了展品呈现的陶瓷技法。 在名家陶艺展厅,学生们有幸看到国家级、省级大师的作品,一件件艺术品把学生们的审美提升到新的高度和境界;在古文物展示厅,一方方精美的磁枕让学生们了解到磁枕涉及范围之广,包括历史、文学、体育、战争、戏曲、儒释道等各方面;在古代瓷器展厅,各种古代生活用瓷,诉说着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学生们在各个展厅驻足观看,赞叹技艺的同时,品味着展品背后的故事,涵泳着展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来到工坊,观摩了陶艺大师现场拉坯的场景,无论是杯形、罐形或是其他形状,都在大师们的巧手下塑成,惟妙惟肖,学生们惊叹万分,比量自己的差距,纷纷表示拉坯学习必须再下苦功。 在壁画生产车间,安大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幅幅精美的陶瓷壁画是如何诞生的,看到创作者们深厚的美术功底,学生们再次感慨,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丰盛的磁州窑文化盛宴让学生们流连忘返,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深入地了解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深切地体会到工匠们的匠心精神,激发了他们对磁州窑历史文化的兴趣、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进一步学好专业课的热情。

金磁州窑虎形瓷枕

金磁州窑虎形瓷枕 时间:2014-12-03 15:28:49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磁州窑虎形瓷枕系金大定二年(1162年)制作。尺寸:高12.8厘米,长39.6厘米,宽19.5厘米。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枕以虎为造型。猛兽为枕可镇妖避邪、早得贵子。唐代韦后的姐 姐出嫁后便用豹、熊形枕,以辟魅求子。金代器物纹饰常出现虎、豹、鹿等,也与其民族“秋捺钵”(秋天狩猎)的生活习俗有关。此枕将虎的威 猛及水鸟的灵巧和谐地组合一起,体现了工匠的丰富想像力。枕底有 墨笔行书“大定二年六月廿六日张家”十一字,应是买主随手写下的。瓷枕为夏季寝具,宋代瓷枕上有题诗为:“久夏天难暮……一枕最幽宜。”磁州窑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以白地黑花装饰为特色,画面活 泼自然,笔法简练豪放,图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官窑所缺 乏的奔放、洒脱的自然之美。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据考察,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 物也多。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 禹县的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 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 近似的瓷器。 风格独特的磁州窑瓷器,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融入本地特色,精细粗犷并存,豪 放工致兼有,与同时期的五大名窑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 浓厚的民间情趣,装饰形神兼备,别开生面,颇具北方特色。磁州窑 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 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 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 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 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间绘画等艺术提供 了丰富的资料。

磁州窑考古研究的主题分类

磁州窑考古研究的主题分类 一、关于磁州窑的定义 要谈磁州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首先要厘清磁州窑的内涵和外延。磁州窑作为一个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磁州窑是指古瓷州境内的窑场,有两个中心,一是在滏阳河流域以彭城镇为中心,一是在漳河流域以观台镇为中心,包括了观台、冶子、东艾口、申家庄、观兵台、南莲花、荣华寨等窑场。广义的磁州窑是一个窑系或者大而化之的说是一种艺术风格的概念。陈万里将这个概念下的器物称为“宋代北方民间瓷器”,从中可窥见磁州窑类型的产品生产之广。本文所讨论的磁州窑主要还是指的狭义的概念。 二、对于磁州窑研究主题的分类 笔者根据掌握的磁州窑的相关资料,将除去遗址调查及发掘报告的磁州窑的相关研究分为以下七类: (一)综述及历史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秦大树发表在《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的《简论观台窑的兴衰史》,将观台窑的烧制过程分为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和衰亡期四大阶段来介绍观台窑的发展、变化。综述类的研究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充实完善,因此

在1958年对观台窑址的发掘之前,是没有足够的资料展开此类研究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此类研究逐渐增多,并且出现了分朝代的更加细致的综合研究。 (二)特定器型研究。此类研究中最多的便是对瓷枕的研究,研究的方向包括馆藏瓷枕的介绍;瓷枕的造型与装饰艺术概论;其上的诗词及书法、绘画;“张家”造枕等。此外磁州窑的瓶类器物如梅瓶也是一个研究的焦点,主要探讨的问题有瓶类的分型分式、器型演变、装饰手法及胎釉、功能作用等。但也应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瓷枕的研究虽多,但大都停留在表面,对瓷枕的烧制工艺及地点、分销路径还应有更加细致的研究。 (三)装饰品种研究。分为对釉色和对具体装饰手法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白釉剔花、白地黑花、红绿彩、黑褐色彩瓷、彩绘牡丹纹、翠蓝釉等装饰手法的研究上。此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还需科技考古手段的介入使之更加深入。 (四)艺术鉴赏及文化现象研究。包括了对磁州窑器物上的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鉴赏研究及磁州窑相关的民间文化现象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和文学史、艺术史及民俗学联系在一起,极大的拓宽了磁州窑的研究范围。

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图)

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 明代彭城窑白地黑花褐彩婴戏图罐

明代彭城窑白地黑花人物图碗残片

明代耀州窑白地黑花婴戏图双系罐 唐代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观念的局限,文人阶层对于儿童关注的程度不高。宋代以来,上层文人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平民阶层,而源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家们更是将平民生活有关的题材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纹饰即婴戏纹在宋代兴盛起来。这些纹饰一方面表现了儿童生活玩乐的形态,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一定的吉祥寓意,因而作为一种传统装饰而延续至今。

磁州窑系的民窑装饰艺术堪称我国瓷器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无论是在以刻划花、篦划花、模印花等为主要装饰的前期装饰艺术阶段,还是以白地黑花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装饰艺术空前繁荣期,亦或在元代铁蹄践踏下观台窑址的衰落期,以及明清时期以白地褐花装饰为主和清代民国青花五彩等装饰艺术的多元发展期,磁州窑都为我们留下了儿童的身影。 一、宋金时期——磁州窑的婴戏纹饰盛行的时代 (一)磁州窑婴戏题材盛行的背景 宋金元时期,社会风俗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少年儿童的游戏亦很多样,小河边、草地上、山间、溪流旁等到处可以寻找到他们嬉戏的身影。这些便成为民间陶瓷艺术家们装饰艺术的灵感之源。 宋代经济繁荣,文人画坛亦呈现欣欣向荣之象:[1]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变勾、没骨等绘画技法日臻成熟;人物画注重个性的细腻和深刻,画风趋于写实,而其中表现的非文人阶层的生活洋溢着淳朴、热情;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相当盛行,其中描写儿童生活的婴戏题材绘画独立为专门的画科;再者,宋朝统治者以文治国,而金元朝统治者对文人阶层的控制较为松弛,整个社会风气比较宽松,失意于科举制的文人亦参与到瓷器的创作中来。为民窑的釉下彩绘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

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及特点

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及特点 中国元代是以蒙古族游牧主贵族为主,代表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地主和上层贵族利益的政权。其文化特征从总体上看,仍是融合蒙古族等游牧民族文化和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他外来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总体,是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元初,统治者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措施,遂使传统的工艺美术也得以复兴和发展。元朝尊西藏佛教为国教,梵像的传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均给元代工艺美术带来殊变或折射。统治者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和精神享乐的需要,将战争中掳掠来的欧洲、阿拉伯地区及西夏、金、南宋的各行工匠组织起庞大的为皇家服务的官办手工业。匠籍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便于积累工艺经验,提高技艺,使官办手工业人材荟萃,技艺精湛,生产出了大量高级手工艺品和消费品,反映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发达。 陶瓷工艺盛行于宋、辽、金时期南北各地的磁州窑、钧窑、官窑、汝窑、龙泉窑、吉州窑等著名瓷窑,此时已走向衰落。唯江西景德镇窑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元代已逐渐形成了有巨大生产能力,并出现了划时代的新创造。朝廷专设浮染瓷局,负责烧造皇室用瓷,该局停办后改由饶州路总管监烧。景德镇陶瓷业的最大成就是青花、釉里红等品种的成熟。青花是以氧化钴料在瓷胚上绘以各种纹样,上釉后以还原焰烧成。其钴料有域外和国内两种。使用域外钴料,其色泽深邃如青金,庄重典雅。取自浙江、云南及江西等地的国产钴料,则呈色灰蓝或蓝中泛青灰。釉里红是以氧化铜呈色的釉下彩,其工艺、器型、装饰等大体与青花瓷器相似。但其显色较青花难度更大,成功的显色堪与宝石红媲美,但大都泛出深浅不同的灰色,有的呈乌金或淡墨色。红、蓝单色釉瓷的烧成,标志着中国单色釉瓷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间白釉瓷也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其釉呈卵白色,因印有“枢府”字,故又名枢府窑,其中以“天禧”款为其代表。磁州窑品种繁多,产量庞大,纹饰趋于简化。均窑显色不见火焰红和火焰青,仅见月白地或点红斑者。龙泉窑瓷器釉色偏绿,器体大型化。吉州窑也趋向潦草。元代对外贸易较之前代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陶瓷的输出也明显增多,为适应这种需要,东南沿海地区的制瓷业亦有所发展,产品大量增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中占的比重日益扩大,并逐步超过了金、银、铜、漆等器皿。 [青花釉里红盖罐] 织绣工艺元代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继宋、金之后又有不少进步和提高,其中江南丝织业尤为发达,产品远销大都及其他城市。元朝内廷设官办织绣作坊80余所,产品专供皇室使用。绫绮局、织佛像提举司等官办织绣作坊所绣织的御容像、佛像等,应是元代织锦业重大发展的代表,纳石失则是其丝织业的新成就。它最初是由阿拉伯工匠以金丝色线织成,地色与金丝交相辉映,富丽堂皇,故亦名织金锦,对后世织金锦缎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蜀锦仍盛行不衰,著名者为蜀中十样锦。绫、罗、绸、缎、绢、纱等各地均有织造,其中缎织物业已成熟,益臻精美,集庆纱、泉缎、魏塘机绢等都是元代丝织名品。缂丝似较南宋朱克柔等人缂丝稍嫌退化,但仍具有一定水平。棉、毛织业的兴起与发达也是元代纺织工艺的重大成就。花毯、花毡工艺的发展与蒙古族的生活起居有紧密的联系,大毯有的长达16.67米,宽7.5米,足知作坊规模非同一般。刺绣仍是城乡女红的副业,尚未形成地方名绣。印染业是纺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染缬又有它独立的审美价值,此时的松江棉布印染,其效果如同绘画般精巧细致。 [东方朔偷桃图缂丝] 玉器工艺元代礼仪,上承宋、金,亦用金玉作为典章用具。故元代玉器工艺在宋、金玉器业的基础上得到持续发展。中统二年(1261)在大都设金玉局,至元十五年(1278)设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玉局提举司,负责管理宫廷用玉的生产。至元十七年又设杭州路金玉总管府,

磁州窑观后感

磁州窑观后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峰峰矿区“走进磁州窑”主题征文小学组 拜访磁州窑 第四小学五年级(4)班张雷祥 磁州窑有辉煌的艺术的珍品﹑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着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我很荣幸能去磁州窑,想迫不及待地拜访一下它。 到达目的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四层的“磁州窑”艺术馆。在那里,我们站好了队等待着进入那富有古今代陶瓷文化的艺术馆。有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去“穿越时空”,回到我们的文明古国,了解磁州窑的文化。我们一边看着那些精美的艺术品,一边听工作人员的解说。我听到工作人员说:“磁州窑艺术馆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安际衡’先生建造的。”我一听到这,心里想:他是怎么想出这样精美的陶瓷,花费了多少精力。他用自己的实力来发扬磁州窑的文化,让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弘扬磁州窑文化。 我们先参观了两个展厅:一个是古代陶瓷展,另一个是现代陶瓷展。参观古代陶瓷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三国演义》里的一名刘备生死之交的兄弟——关羽!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梳理着自己的长须,身边立着青龙偃月刀,上面沾着一丝鲜血,皱着眉头怒视前方,似乎他看见了曹军,正要和他们决一死战!在参观现代陶瓷展时,我看见了三个陶瓷盘子,上面有一些老虎。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朱伯华朱老师在上面用水墨画出的老虎。”朱老师的老虎画得栩栩如生。其中第一只老虎在

懒洋洋的睡觉;第二只老虎趴在草丛中,好像在等待时机捕捉猎物;第三只是只母老虎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我们还参观了一楼的陶灯展,里面有一些陶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尤其是‘芭蕉雨’这个陶灯,上面有几片芭蕉叶,芭蕉叶上面有一些小洞洞,这就是雨。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用十二神肖组成的‘寿’字的陶瓷和一些十二生肖。还有一些有着可爱的小动物的陶瓷水杯。工作人员说:“我们一起去这件看看工人师傅是怎么做出这些陶瓷和‘芭蕉雨’,好不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接着我们迈着步子去车间了。 到了车间,我们看到了一些师傅在做荷口瓶,他们利用机器的帮助来完成这件得意的作品。我们还看到了一位阿姨正在专心致志地刻茶杯,她似乎没有察觉到我们在她身边围着,仔细的刻画着每一条线。我们还看见了一些叔叔阿姨在做陶灯,他们用细小的针来掏空一些小地方,硬硬的陶泥,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小菜一碟。他们工作是那么认真,时刻不忘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观完了,我们在外集合,留下了和指导我们的工作人员的留影,我们一起围着‘磁州窑艺术馆’的石柱拍了留影。在回去的时候,有两只小狗伴我们左右。我边走边想:磁州窑的发展道路反映出了磁州窑人长期不停的苦苦探索与创作思考的过程。其实,磁州窑的文化道路还有很长﹑很长……

古陶瓷的特征及种类1

古陶瓷的特征及种类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 瓦当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 汉砖 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 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 兵马俑 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铅釉陶 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

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简介

邯郸成语典故磁州窑礼品瓷简介 古都邯郸,华夏璀钻。历史悠远,文化厚淀。物产丰饶,辈出英豪。我为赵人,深感荣耀! 8000多年文明史,2800年建城史的邯郸,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和积淀了赵文化、磁山文化、女娲文化、成语典故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广府太极文化、梦文化、边区革命文化十大文化脉系。 这十大脉系中,有两大文化脉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刻。 一是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成语典故是历史与文学融合孕育的结晶,它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有“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价值连城刎颈之交、毛遂自荐、一言九鼎”等。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睿智了政治头脑,发展了军事思想,丰富了汉语词汇,滋养了中国文学,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每个邯郸人都为之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是磁州窑文化。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China 一词,有两个意思,中国和瓷器。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陶瓷发展史。磁州窑创烧于北齐,成熟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窑址主要位于磁县观台镇和峰峰矿区彭城镇。磁州窑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开创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制瓷工艺结合起来,形成质朴、豪放、洒脱、明快的艺术风格,开拓了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成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窑。磁州窑作为北方陶瓷代表,与南方景德陶瓷不相伯仲,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和“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传承了千年磁州窑火的彭城陶瓷业得到国家重点扶持,生产得到迅速恢复,陶瓷生产从传统手工作坊向现代工厂机械化生产转变,产品由粗瓷改为细瓷,千年古镇彭城完成历史巨变,现代陶瓷工业体系初步建立,邯郸陶瓷跻身全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改革开放后,邯郸陶瓷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世纪90年代,邯郸陶瓷业走向辉煌,共有陶瓷企业15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3155人,年产量达到4287万件,产品有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仿古工艺陶瓷、工业陶瓷、陶瓷花纸5大系列1000多个规格和品种,有国优产品4项,部优产品4项,省优产品15项,130多项获省级以上新品种、新花面奖,一项获得国际博览会银奖,产品出口到欧美、澳洲、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新世纪,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磁州窑陶瓷文化研究迎来一个新的高潮。2003年,

磁州窑观后感

峰峰矿区“走进磁州窑”主题征文小学组 拜访磁州窑 第四小学五年级(4)班张雷祥 磁州窑有辉煌的艺术的珍品﹑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地位。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我很荣幸能去磁州窑,想迫不及待地拜访一下它。 到达目的地,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座四层的“磁州窑”艺术馆。在那里,我们站好了队等待着进入那富有古今代陶瓷文化的艺术馆。有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一起去“穿越时空”,回到我们的文明古国,了解磁州窑的文化。我们一边看着那些精美的艺术品,一边听工作人员的解说。我听到工作人员说:“磁州窑艺术馆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安际衡’先生建造的。”我一听到这,心里想:他是怎么想出这样精美的陶瓷,花费了多少精力。他用自己的实力来发扬磁州窑的文化,让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弘扬磁州窑文化。 我们先参观了两个展厅:一个是古代陶瓷展,另一个是现代陶瓷展。参观古代陶瓷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三国演义》里的一名刘备生死之交的兄弟——关羽!他坐在一块石头上,梳理着自己的长须,身边立着青龙偃月刀,上面沾着一丝鲜血,皱着眉头怒视前方,似乎他看见了曹军,正要和他们决一死战!在参观现代陶瓷展时,我看见了三个陶瓷盘子,上面有一些老虎。工

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朱伯华朱老师在上面用水墨画出的老虎。”朱老师的老虎画得栩栩如生。其中第一只老虎在懒洋洋的睡觉;第二只老虎趴在草丛中,好像在等待时机捕捉猎物;第三只是只母老虎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 我们还参观了一楼的陶灯展,里面有一些陶灯,在灯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尤其是‘芭蕉雨’这个陶灯,上面有几片芭蕉叶,芭蕉叶上面有一些小洞洞,这就是雨。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用十二神肖组成的‘寿’字的陶瓷和一些十二生肖。还有一些有着可爱的小动物的陶瓷水杯。工作人员说:“我们一起去这件看看工人师傅是怎么做出这些陶瓷和‘芭蕉雨’,好不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接着我们迈着步子去车间了。 到了车间,我们看到了一些师傅在做荷口瓶,他们利用机器的帮助来完成这件得意的作品。我们还看到了一位阿姨正在专心致志地刻茶杯,她似乎没有察觉到我们在她身边围着,仔细的刻画着每一条线。我们还看见了一些叔叔阿姨在做陶灯,他们用细小的针来掏空一些小地方,硬硬的陶泥,在他们的眼里也是小菜一碟。他们工作是那么认真,时刻不忘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观完了,我们在外集合,留下了和指导我们的工作人员的留影,我们一起围着‘磁州窑艺术馆’的石柱拍了留影。在回去的时候,有两只小狗伴我们左右。我边走边想:磁州窑的发展道路反映出了磁州窑人长期不停的苦苦探索与创作思考的过程。其实,磁州窑的文化道路还有很长﹑很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