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native-PAGE 实验讲义

Blue native-PAGE 实验讲义
Blue native-PAGE 实验讲义

Blue Native PAGE

一.实验原理:

Blue Native PAGE(BN-PAGE)是Hermann Scha¨gger1991年创立的一种从生物样品(质膜,胞浆等)中分离蛋白质复合物的电泳技术。能分离10KD-10MKD范围内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复合物。

BN-PAGE 以考马斯亮蓝G-250 代替SDS 使蛋白质复合物带负电荷,根据各个不同复合物分子量不同从而在胶中得到分离。这些复合物在胶中以蓝色条带形式呈现。样品用一些温和的去污剂如dodecylmaltoside (DM),Triton X-100 和毛地黄皂苷(digitonin) 等溶解, 从而使复合物以近似天然的状态分离。

实验中若想进一步分析复合物各个亚基的成分,通常采用BN-PAGE结合SDS-PAGE的方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二实验需要用到的试剂:

咪唑(Imidazole),6-氨基乙酸(6-Aminohexanoic acid),聚丙烯酰胺(Acrylamide (twice-crystallized)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acrylamide (twice-crystallized)),20%(W/V)Triton X-100,20%(W/V)dodecylmaltoside (DM),20%(W/V)digitonin,甘油,5% (W/V)G-250(Coomassie blue G-250),巯基乙醇(.Mercaptoethano),过硫酸铵(AP),TEMED,氯化钠

三溶液的配置

AB-3 mix:称48 g acrylamide 加入大约50mL的ddH2O中,搅匀后定容至100mL,再加入1.5 g bisacrylamide,混匀,三层滤纸过滤后置于棕色瓶中保存。

5%G-250溶液:0.5g G-250,0.6559g 6-氨基乙酸溶于10毫升水中

电极缓冲液和凝胶缓冲液的配方见表1

样品溶解液的配方见表2

分离胶和浓缩胶的配方见表3

四实验流程:

1.灌胶

选择合适的玻璃板,用洗涤剂反复擦洗玻璃板,再用自来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双蒸水漂洗,自然晾干或者用吹风机吹干。隔条以同样的方法洗干净以后,自然晾干或用滤纸吸干。将玻璃板卡入隔条中,短板对负极置于电泳槽中,用1%的琼脂糖封胶。将电泳槽放在4度冰箱中冷却。按照表上所列的方法配好不同浓度的分离胶,用梯度混合仪灌胶。

灌完胶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封住胶面,等待凝胶聚合。

大约30分钟后,凝胶的表面出现两个界面,分离胶已经聚合,去掉表面的正丁醇层和水层,再用双蒸水冲洗胶面,直到没有正丁醇的味道为止。用滤纸小心的吸干胶面。

按照表中的方法配好浓缩胶,灌胶,插入梳子,等待凝胶聚合。

2 样品处理

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现在以海马突触质膜为例讲解样品处理方法。

从-20度冰箱里取出一管用1.5mLEP管装着的海马突触质膜样品,置于37度水浴锅中使其快速溶解。溶解后加入表二所示的solution buffer A 溶液,加到EP管最大刻度处。18000g冷冻离心20分钟,弃上清,取沉淀。称沉淀的重量。按照detergent/protein=3:1的比例加入20%Triton X-100溶液,使Triton X-100的终浓度为2%,用Tip头小心混匀样品,注意不能有气泡,冰上裂解30分钟。然后18000g冷冻离心20分钟,收集上清,测蛋白含量。

取出120微克的样品,加入3微升 5% G-250溶液和5微升 50%的甘油,混匀后即可上样。所有操作均在冰上进行。

3 电泳

将处理好的样品用微量进样器点在上样孔中以后,倒入1ⅹ负极液和正极液,插好电源,以恒压100V开始电泳,待样品跑过浓缩胶后,电压改为250V,之后可以慢慢增大,到样品最后跑完。只要控制电流在50毫安以内即可。待样品跑到凝胶的1/3处更换负极液,将原来1ⅹ负极液换成1/10ⅹ,这样可以降低胶的背景。负极液的配方见表一。电泳过程如下图所示:

4 固定和染色

当样品跑完整个凝胶后,剥胶,固定和染色。这个过程和普通的SDS胶一样。即用固定液(50%ddH2O,40%甲醇,10%乙酸)固定30分钟后,水洗4次,15分钟一次。然后在考染液中染色过夜。

5脱色,扫描

染色过夜后,倒掉考染液,用双蒸水脱色,到背景十分干净为止,扫描。

如果不要分析复合物各个亚基的组分,就可以直接拿Blue Native胶切胶,酶解后质谱鉴定。若还想进一步分析复合物各个亚基的组成,则还要做二向SDS-PAGE。

五二向SDS-PAGE操作过程

1灌胶

选择合适的玻璃板,洗干净后按照上述方法灌胶。SDS-PAGE 30%凝胶储液,分离胶buffer,浓缩胶buffer的配制见实验室自编教材《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实践指南》,凝胶浓度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浓度,凝胶浓度与其对应的分离范围见表3.1。

本实验室常用的分离胶的浓度为11.5%,浓缩胶的浓度为4.8%,配方如下:

电极缓冲液的配置:

Tris(MW121.14) 3.03g ,甘氨酸(MW75.07) 14.4g ,SDS 1g ,加双蒸水至 1000ml

2 平衡

将Blue Native胶根据条带的位置切成长条,置于含有1%SDS,1%巯基乙醇溶液中平衡2小时,水洗20分钟。

3 转移

先煮琼脂糖(0.05g琼脂糖,10毫升电极缓冲液,30微升溴酚蓝),然后将平衡好的胶条摆在二向SDS胶的浓缩胶胶面上,用压胶片把胶条压紧,使二者紧密结合,并保证两个胶面之间没有气泡,再向胶面上封一层琼脂糖。

4 跑胶

等琼脂糖凝固后,将玻璃板摆到电泳槽上,倒入电极缓冲液,以25毫安恒流开始电泳。等样品跑过浓缩胶后,将电流改为45毫安直到电泳结束。

5 银染

①固定液(100毫升乙醇,25毫升乙酸,125毫升双蒸水)固定30分钟

②将固定液倒掉,加入敏化液(0.5g硫代硫酸钠,17乙酸钠,75毫升乙醇,最后定容至250毫升)敏化30分钟

③倒掉敏化液,加入双蒸水洗3次,每次5分钟

④倒掉水,加入银染液(0.625g硝酸银加水至250毫升)染色20分钟

⑤倒掉染色液,水洗两次,每次1分钟

⑥倒掉水,加入显影液(6.25g碳酸钠,50微升甲醛溶于250毫升水中),3-5分钟以后即可看到结果

⑦倒掉显影液,快速加入终止液(3.65 gEDTA溶于250毫升水中)终止20分钟

⑧倒掉终止液,加入双蒸水洗胶面

注意:每步之间都要换干净手套,银染液配好后要避光。

6 扫描

Tips:

1 样品处理是整个实验的关键,样品处理最重要的是去污剂的浓度以及去污剂和蛋白的比例,这个通常需要摸索,设置不同的浓度以及比例,最后选择最佳的。下图就是一个例子。

2 上样量不能太大,太大课样品会沉积在上样孔中不能下来。上样量是根据上样孔的大小以及胶的厚度来决定。

3 样品的盐离子浓度要非常低,否则会导致样品在上样孔中的沉积。如果样品的盐离子浓度很高,首先必须脱盐。

4 每个孔上样的样品体积不能超过上样孔容积的4/5,所以必须控制样品的浓度,浓度太低需浓缩。

5 所有操作必须在冰上进行,保证复合物的完整性。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问题:人类各种活动或自然因素作用于环境而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由此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称为环境问题。 2、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叫做环境污染。 3、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4、分配系数: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的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5、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6、辛醇-水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辛醇中的浓度和在水中的浓度之比称为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 7、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8、亨利定律常数:化学物质在气——液相达平衡时,该化学物质在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和其水面大气中的平衡分压之比。 9、水解常数:有机物在水中水解速率与其在水中浓度之比称为水解常数。 10、直接光解:有机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光而进行分解反应。 11、敏化光解:腐殖质等天然物质被光激发后,将激发的能量转移给有机化合物而导致分解反应。

12、光量子产率: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占吸收总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13、生长代谢:微生物可用有机化合物(有机污染物)作唯一碳源和能源从而使该化合物降解的代谢。 14、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用碳源和能源,须有另外的化合物提供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该化合物才能降解。 15、生物富集(Bio-enrichment):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吸收、吸附等),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6、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富集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17、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指生物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18、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 19、阈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 20、最高允许剂量:是指长期暴露在毒物下,不引起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高剂量。 15、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包括碱基对的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四种类型。 16、遗传致癌物:1)直接致癌物:直接与DNA反应引起DNA基因突变的致癌物,如双氯甲醚。 2)间接致癌物(前致癌物):不能直接与DNA反应,需要机体代谢活化转变后才能与DNA反应导致遗传密码改变。如二甲基亚硝胺、苯并(a)芘等。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4

大连理工大学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电子0904 学号: 200901201 学生姓名:朱娅 2011年11月20日

实验四、调幅系统实验及模拟通话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调幅发射机、接收机的整机结构和组成原理,建立振幅调制与 解调的系统概念。 2.掌握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用调幅实验系统进行模拟语音通话实验。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内容及步骤,说明每一步骤线路的连接和波形 (一)调幅发射机组成与调试 (1)通过拨码开关S2 使高频振荡器成为晶体振荡器,产生稳定的等幅高频振荡,作为载波信号。拨码开关S3 全部开路,将拨码开关S4 中“3”置于“ON”。用示波器观察高频振荡器后一级的射随器缓冲输出,调整电位器VR5,使输出幅度为0.3V左右。将其加到由MC1496 构成的调幅器的载波输入端。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0.000MHz,Vpp=0.3V。 (2)改变跳线,将低频调制信号(板上的正弦波低频信号发生器)接至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的调制信号输入端,用示波器观察J19 波形,调VR9,使低频振荡器输出正弦信号的峰-峰值Vp-p 为0.1~0.2V.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波形为一正弦波,f=1.6kHz,Vpp=0.2V。 (3)观察调幅器输出,应为普通调幅波。可调整VR8、VR9 和VR11,

使输出的波形为普通的调幅波(含有载波,m 约为30%)。 (4)将普通的调幅波连接到前置放大器(末前级之前的高频信号缓冲器)输入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 波形:前置放大后的一调幅波,包络形状与调制信号相似,频率特性为载波信号频率。f?=1.6kHz,Vpp=0.8V,m≈30%。 (5)调整前置放大器的增益,使其输出幅度1Vp-p 左右的不失真调幅波,并送入下一级高频功率放大电路中。 (6)高频功率放大器部分由两级组成,第一级是甲类功放作为激励级,第二级是丙类功放。给末级丙类功放加上+12V 电源,调节VR4 使J8(JF.OUT)输出6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在丙类功放的输出端,可观察到经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 可改变丙类放大器的增益,调节CT2 可以看到LC 负载回路调谐时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波形:此时示波器上为放大后的调幅波,f?=1.6kHz,Vpp=8V,m≈30%。 (二)调幅接收机的组成与调试 从GP-4 实验箱的系统电路图可以看出调幅接收机部分采用了二次变频电路,其中频频率分别为:第一中频6.455MHz,第二中频455kHz。由于该二次变频接收机的两个本机振荡器均采用了石英晶体振荡器,其中第一本振频率16.455MHz,第二本振频率6.000MHz,也就是说本振频率不可调。这样实验箱的调幅接收机可以接收的频率就因为第一本振频率不可调而被固定下来,即该机可以接收的已调波的中心频率应该为10.000MHz(第1本振频率-第1中频频率 = 16.455MHz - 6.455MHz =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 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它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密切相关。通过对某一化合物分配系数的测定,可提供该化合物在环境行为方面许多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对于评价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危险性起着重要作用。测定分配系数的方法有振荡法、产生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2、学习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 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是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即: K ow = c o/c w 式中:K ow—分配系数; c o—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相中的浓度; c w—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水相中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振荡法使对二甲苯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达平衡后,进行离心,测定水相中对二甲苯的浓度,由此求得分配系数。 K ow=(c0V0-c w V w)/ c w V w 式中:c0、c w—分别为平衡时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相和水相中的浓度; V0、V w—分别为正辛醇相和水相的体积。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紫外分光光度计 (2)恒温振荡器 (3)离心机 (4)具塞比色管:10mL (5)玻璃注射器:5mL (6)容量瓶:5mL,10mL 2、试剂 (1)正辛醇:分析纯 (2)乙醇:95%,分析纯 (3)对二甲苯:分析纯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1.00mL对二甲苯于10mL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该溶液0.10mL于25mL容量瓶中,再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时浓度为400μL/L。在5只25mL容量瓶中各加入该溶液1.00、2.00、3.00、4.00和5.0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波长227nm处,以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值。利用所测得的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值对浓度作图,绘制标准曲线。 2.溶剂的预饱和 将20mL正辛醇与200mL二次蒸馏水在振荡器上振荡24h,使二者相互饱和,静止分层后,两相分离,分别保存备用。 3.平衡时间的确定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1)移取0.40mL对二甲苯于10mL容量瓶中,用上述处理过的被水饱和的正辛醇稀

中南大学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题目调制与解调实验 学号 专业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振幅调制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和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三、基本原理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受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信号。本实验中载波是由晶体振荡产生的10M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图2-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与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1KΩ电位器,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⑹、⑿之间)输出。

图2-1 MC1496内部电路图 用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中VR8用来调节引出脚①、④之间的平衡,VR7用来调节⑤脚的偏置。器件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12V,-9V),电阻R29、R30、R31、R32、R52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四、实验结果 1. ZD.OUT波形: 2. TZXH波形:

《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书(环科+环工)16学时

实验一不同水域水碱度的分析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环境化学及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 4学时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成分。在这些情况下,碱度就成为一种水的综合性特征指标,代表能被强酸滴定的物质的总和。 碱度的测定值因使用的终点pH值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当试样中的化学成分已知时,才能解释为具体的物质。对于天然水和未污染的地表水,可直接用酸滴定至pH为8.3时消耗的量,为酚酞碱度。以酸滴定至pH为4.4-4.5时消耗的量,为甲基橙碱度。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无实际意义,往往需要根据水中物质的组分确定其与酸作用达到终点时的pH值。然后,用酸滴定以便获得分析者感兴趣的参数,并做出解释。 1.方法的选择 用标准酸滴定水中碱度是各种方法的基础。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酸碱指示剂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根据电位滴定曲线在终点时的突跃,确定特定pH值下的碱度,他不受水样浊度、色度的影响,适用范围较广。用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控制性试验及例行分析。二法均可根据需要和条件选用。 2.样品保存 样品采集后应在4℃保存,分析前不应打开瓶塞,不能过滤、稀释或浓缩。样品应用于采集后的当天进行分析,特别是当样品中含有可水解盐类或含有可氧化态阳离子时,应及时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不同水域水碱度的意义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课程英文名称:The e 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课程总学时:17总学分:0.5 推荐使用教材:自编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环境化学实验》包括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污染化学和污染控制化学三部分内容,重点是环境污染化学部分,着重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通过《环境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促进对环境化学领域研究动态及前沿的理解,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增加了以独立科研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实验”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设计了多个研究题目供学生参考选择,要求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教师的配合下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在研究过程中,实验室(包括仪器设备)向学生开放,在教师的配合下,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活动。在学期末,学生应完成一篇符合规范的研究论文。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基础实验 1、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5学时 第二部分综合实验 2、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6学时 3、海洋沉积物中砷的污染分析6学时 四、考试要求 依据平时实验进行情况进行考查(包括预习和知识准备情况、实验过程中操作动手能力及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科学思考能力、实验报告的写作水平等)。 五、学习参考书: 1、环境化学实验.董德明,朱利中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环境化学实验.康春莉,徐自力和冯小凡主编.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3、环境化学实验.孔令仁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4、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鲁如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实验一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通信电子线路Multisim仿真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Multisim调制电路仿真

目录 一、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常规调幅A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双边带调制D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单边带调制SSB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调频电路F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调相电路P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ultisim电路仿真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实验感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普通物理实验3+光学六个实验讲义

实验5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干涉花样的形成原理。 2.学会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整和使用方法。观察等倾干涉条纹,测量待测光源的波长。 3.观察等厚干涉条纹,测量钠光的双线波长差。 【仪器和用具】 迈克尔逊干涉仪(WSM-100型),氦氖激光,毛玻璃屏。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介绍 19世纪末,迈克尔逊为了确定当时虚构的光传播介质—“以太”的性质,设计和制造了该种干涉仪,并在1881年与莫雷合作在该干涉仪上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迈克尔逊—莫雷测“以太”风实验,实验得到了否定的结果,为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相对论提供了实验基础.迈克尔逊也因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简明,构思巧妙,堪称精密光学仪器的典范。 其原理是用分振幅的方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仪器。它的主要特点是两相干光束完全分开,这就很容易通过改变一光束的光程来改变两相干光束的光程差,而光程差可以以光波的波长为单位来度量,随着对仪器的不断改进,还能用于光谱线精细结构的研究和利用光波标定标准米尺等实验。因此,根据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研制的各种精密仪器已被广泛应用于长度精密计量、光学平面的质量检验和傅里叶光谱技术等方面,迈克尔逊干涉仪是许多近代干涉仪的原型。 图29-1 WSM-1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实物图 WSM-100型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实物图如图29-1所示。 (1)反光镜1和反光镜2:这是两个互相垂直放置的平面镜,镜面镀有金属膜,具有很高的反射率。

(2)分光镜和补偿片:分光镜又称为分光板,是一块平行平面玻璃板,其第二平面上镀有一层半透(反射)膜,可以将以450入射的一列光分成两列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补偿片也称补偿板,它的厚度和折射率都与分光板相同,且与分光板平行放置,用以补偿通过分光镜的透射光与反射光之间附加的光程差。 (3)传动部分和读数系统:转动大转轮和微调鼓轮,都可使导轨上的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反光镜1沿导轨移动。反光镜1的位置或移动的距离可由机体侧面的毫米刻尺、读数窗口内刻度和微调鼓轮的读数确定。 粗调手轮旋转一周,拖板移动1毫米,即反光镜1移动1毫米,同时,读数窗口内的鼓轮也转动一周,鼓轮的一圈被等分为100格,每格为10-2毫米,读数由窗口上的基准线指示。 微调鼓轮每转过一周,拖板移动0.01毫米,可从读数窗口中可看到读数刻度移动一格,而微调鼓轮的周线被等分为100格,则每格表示为10-4毫米。 如图29-2所示的读数为33.52246mm。

环境化学实验1

活性炭吸附实验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 ②掌握用实验方法(含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吸附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2.实验装置及材料 (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装置间歇式吸附用用三角烧杯,在烧杯内放入活性炭和水样进 行振荡。 (2)连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连续式吸附采用有机玻璃柱D25mm×1000mm,柱内500~750mm高烘干的活性炭,上、下两端均用单孔橡皮塞封牢。各柱下端设取样口。装置具体结构如图4—10所示。 (3)间歇与连续流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 ①振荡器(1台)。 ②有机玻璃柱(3根D25mm×1000mm) ③活性炭。 ④三角烧瓶(2个,500mL) ⑤COD测定装置。 ⑥配水及投配系统。 ⑦酸度计(1台)。 ⑧温度计(1只)。 ⑨漏斗(6个)。 ⑩定量滤纸。 3.实验步骤 (1)间歇式吸附实验 ①将活性炭放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然后在10 5℃烘箱内烘24h,再将烘干的活性炭研 碎成能通过270目的筛子(0.053mm孔眼)的粉状活性炭。 ②测定预先配制的废水水温、pH值和COD。 ③在5个三角烧瓶中分别加入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粉状活性炭。 ④在每个烧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废水进行搅拌。一般规定,烧瓶中废水COD(mg/L) 与活性炭浓度(mg/L)比值为0.5—5.0。 ⑤将上述5个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即可停止。(振荡时间一般为30min以上)。 ⑥过滤各三角烧瓶中废水,并测定COD值, 上述原始资料和测定结果记入表4—11。 (2)连续流吸附实验 ①配制水样或取自实际废水,使原水样中含COD约l00mg/L,测出具体的COD,pH 值、水温等数值。 ②打开进水阀门,使原水进入活性炭柱,并控制为3个不同的流量(建议滤速分别为 5 m/h,l 0 m/h,15 m/h) ③运行稳定5min后测定各活性炭出水COD值。 ④连续运行2—3h,每隔30min取样测定各活性炭柱出水COD值一次。

通信电子线路实物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与综合实验 第一次实物实验 院(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信息工程姓名:陈金炜学号:04013130 实验室:高频实验室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陈秦郭子衡邹俊昊实验时间:2015年11月21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一常用仪器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常用示波器、信号源和频谱仪等仪器的使用,并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工作 原理; 2.通过实验掌握振幅调制、频率调制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仪器 示波器(带宽大于 100MHz) 1台 万用表 1台 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1台 信号发生器 1台 频谱仪 1台 多功能实验箱 1 套 多功能智能测试仪1 台 三、实验内容 1、说明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示波器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与被测信号频率之间关系。 答: (1)频谱仪结构框图为: 频谱仪的主要工作原理: ①对信号进行时域的采集,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成频域信号。这种方法对于AD 要求很高,但还是难以分析高频信号。

②通过直接接收,称为超外差接收直接扫描调谐分析仪。即:信号通过混频器与本振混频后得到中频,采用固定中频的办法,并使本振在信号可能的频谱范围内变化。得到中频后进行滤波和检波,就可以获取信号中某一频率分量的大小。 (2)示波器的测量精度与示波器带宽、被测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示波器的带宽越宽,在通带内的衰减就越缓慢; 示波器带宽越宽,被测信号频率离示波器通带截止频率点就越远,则测得的数据精度约高。 2、画出示波器测量电源上电时间示意图,说明示波器可以捕获电源上电上升时间的工作原理。 答: 上电时间示意图: 工作原理: 捕获这个过程需要示波器采样周期小于过渡时间。示波器探头与电源相连,使示波器工作于“正常”触发方式,接通电源后,便有电信号进入示波器,由于示波器为“正常”触发方式,所以在屏幕上会显示出电势波形;并且当上电完成后,由于没有触发信号,示波器将不再显示此信号。这样,就可以利用游标读出电源上电的上升时间。 3、简要说明在FM 调制过程中,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如何加到FM 波中的? 答: 载波的瞬时角频率为()()c f t k u t ωωΩ=+,(其中f k 为与电路有关的调频比例常数) 已调的瞬时相角为00 t ()()t t c f t dt t k u t dt θωωθΩ =++? ?()= 所以FM 已调波的表达式为:000 ()cos[()]t om c f u t U t k u t dt ωθΩ =++? 当()cos m u t U t ΩΩ=Ω时,00()cos[sin ]om c f u t U t M t ωθ=+Ω+ 其中f M 为调制指数其值与调制信号的幅度m U Ω成正比,与调制信号的角频率Ω反比,即 m f f U M k Ω=Ω 。这样,调制信号的幅度与频率信息是已加到 FM 波中。

大学物理实验 复摆实验讲义

复 摆 【实验目的】 (1)研究复摆的物理特性; (2)用复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3)用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研究问题及处理数据。 【仪器用具】 复摆,光电计时器,电子天平,米尺等。 【实验原理】 1.复摆的振动周期公式 在重力作用下,绕固定水平转轴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的刚体称为复摆(即物理摆).设一复摆 (见图1-1)的质量为m ,其重心G 到转轴O 的距离为h ,g 为重力加速度,在它运动的某一时刻t,参照平面(由通过O 点的轴和重心G 所决定)与铅垂线的夹角为0,相对于O 轴的恢复力矩为 M=-mgh sin θ (1.1) 图 1-1复摆示意图 根据转动定理, 复摆(刚体)绕固定轴O 转动,有 M=I β (1.2) 其中M 为复摆所受外力矩,I 为其对O 轴的转动惯量,β为复摆绕O 轴转动的角加速度, 且 22dt d θβ= 则有 M=I 2 2dt d θ (1.3) 结合式(1.1)和式(1.3),有 I 22dt d θ +mgh sin θ=0 (1.4) 当摆角很小的时候, sin θ≈θ, ,式(1.4)化为

22dt d θ + θI mgh =0 (1.5) 解得 θ=A cos(ωt+θ0) (1.6) 式中A ,θ由初条件决定;ω是复摆振动的角频率,ω=I mgh /, 则复摆的摆动周期 T=2πmgh I (1.7) 2.复摆的转动惯量,回转半径和等值单摆长 由平行轴定理,I=I G +mh 2,式中I G 为复摆对通过重心G 并与摆轴平行的轴的转动惯量, (1.7) 式可写为 T=2πmgh mh I G 2 + (1.8) 可见, 复摆的振动周期随悬点O 与质量中心G 之间的距离h 而改变。还可将I =I G +mh 2改写 2 2G 2I mR mh mR =+= (1.9) 式中R G = m I G 为复摆对G 轴的回转半径, 同样也有R=m I , R 称为复摆对悬点O 轴的回转半径。复摆周期公式也可表示为 T=2π g h h R G +2 (1.10) 事实上, 总可以找到一个单摆,它的摆动周期等于给定的复摆的周期,令 L =h h R G +2 (1.11) 则 T= 2π g L (1.12) 式中L 称为复摆的等值单摆长。这样, 就它的振动周期而论,一个复摆的质量可以被认为集中到一个点上, 这个点距悬点(支点)的距离为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三点式振荡

通信电了线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通信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 现代通信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而准确的传输信息。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组成通信系统的电子线路不断更新,其应用十分广泛。实现通信的方式和手段很多,通信电子线路主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 在本课程设计中,着眼于无线电通信的基础电路一一LC正弦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其中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正反馈放大器既可以由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分立器件组成,也可由集成电路组成。LC振荡器中除了有互感耦合反馈型振荡器之外,其最基本的就是三端式(又称三点式)的振荡器。而三点式的振荡器中又有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这两种基本类型。 反馈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本文介绍了高频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路的原理及设计,电感三点式易起振,调整频率方便,可以通过改变电容调整频率而不影响反馈系数。正弦波振荡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所产生的波形不同,可将振荡器分成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两大类。前者能产生正弦波,后者能产生矩形波、三角波、锯齿波等。 在此次的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中,我选做的是电感三点式振荡设计,通过为时一周的上机实验,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指

示波器观察动磁滞回线讲义

示波器观测动态磁滞回线 一、用示波器观测动态磁滞回线简介: 1. 实验原理。 参照《新编基础物理实验》实验四十三《磁滞回线的测量》的实验原理。 2. 测量电路。 3. 相关公式 1R 1 1N H R u =l 2C 2R C B N S u = l ,铁磁样品的磁路长度;S ,铁磁样品磁路的横截面积;N 1,N 2,初级、次级绕组匝数。 对样品1(铁氧体):l = 0.130m ,S = 1.24×10-4 m 2 ,N 1 = N 2 = N 3 = 150匝。 对样品2(硅钢片):l = 0.075m ,S = 1.20×10-4 m 2 ,N 1 = N 2 = N 3 = 150匝。 4. 名词术语: 1) 磁中性状态:磁化场H 为零时磁感应强度B 也为零的状态,称为磁中性状态。 对铁磁样品加一个振幅足够大的交变磁场,并逐渐将振幅减小到零,铁磁样品即可被磁中性化。 2) 磁滞回线:磁化场H 循环变化时(-H 0H + )B 的变化轨迹称为磁滞回

线。它是相对于原点对称的闭合曲线。(样品测量前需要先磁中性化) 3) 饱和磁滞回线:磁化场H 在循环变化过程中可以达到足够大,使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0B M H μ=?随H 的增大不再增大,由这样的循环变化磁化场得到的 磁滞回线称为饱和磁滞回线。 饱和磁滞回线上磁感应强度最大的值称为饱和磁感强度,用B S 表示。 饱和磁滞回线上B=0所对应的磁化场称为矫顽力,用H C 表示。 饱和磁滞回线上H=0所对应的磁感应强度称为剩余磁感应强度,用B r 表示。 4) 基本磁化曲线:将振幅不同的循环变化磁化场下所得到的磁滞回线的顶点连接 起来的曲线。(样品测量前需要先磁中性化) 5) 起始磁导率i μ:磁导率μ定义为0B H μμ=,通常铁磁材料的μ是温度T 、磁化场H 、频率f 的函数。在很低的磁化场下,磁化是可逆的,H 和B 之间呈线性关系,没有滞后现象,在此区域中,磁导率为常数,该磁导率称为起始磁导率,即i H 00 B lim H μμ→=。 6) 可逆磁导率r μ:当一个直流磁场H 和一个很弱的交变磁场h 同时作用在铁磁材料上时,直流磁场H (也称为直流偏磁场)使铁磁材料偏离磁中性化状态,h 引起磁感应强度B 的交流变化b 。当h 0→ 时,由h 产生的退化磁滞回线(即一条斜线)的斜率与0μ的比值称为可逆磁导率r μ,即00 lim r h h b μμΔ→Δ=Δ,其中h Δ和b Δ分别是h 和b 的变化范围。r μ是H 的函数,一般H 越大,r μ越小。 二、实验内容: 1. 观测样品1(铁氧体)的饱和磁滞回线。 1) 取1R 2.0=Ω,2R =50k Ω,C 10.0F μ=,100Hz f =,调节励磁电流大小 及示波器的垂直、水平位移旋钮,在示波器显示屏上调出一个相对于坐标原点对称的饱和磁滞回线。在回线的上半支上,从-B S 到B S 选取9个以上测量点(其中必须包括S B ,B 0=,H 0=三个点),测量各点的H 和B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饱和磁滞回线。给出S B ,r B ,C H 的测量值。 2) 保持1R ,R 2C 不变,测量并比较f =50Hz 和150Hz 时的r B 和C H 。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环境化学实验讲义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前言环境化学实验是为进一步深化《环境化学》课程讲授的基本知识,掌握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数据科学分析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独立科研能力。?依据新的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环境化学实验课程共包括4个实验,内容涵盖了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和土壤环境化学等。 实验一为天然水中油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环境中油类污染的认识,了解石油类类污染物含有共轭体系的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峰,掌握油类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实验二为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这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平衡状态下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的分配状况,使学生深层次了解有机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以及脂溶性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吸收行为。 实验三为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实验;使学生了解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性能以及它们在水中的归宿。 实验四为土壤对铜的吸附实验;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被广泛关注,也是目前食品安全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吸附性能对今后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编者张凤君 目录 实验一天然水中油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1)

实验二有机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3) 实验三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 (6) 实验四土壤对铜的吸附 (10)

实验一天然水中油类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环境中油类污染的认识,掌握油类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二、实验原理 紫外分光光度法比重量法简单。石油类含有的具有共轭体系的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峰。带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50~260 nm,带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主要吸收波长为215~230 nm。一般原油的两个吸收峰波长为225及256 nm,其他油品如燃料油、润滑油等的吸收峰也与原油相近。本方法测定波长选为256 nm,最低检出浓度为 mg/L,测定上限为10 mg/L。 三、仪器与试剂 1.紫外分光光度计(具有1 cm石英比色皿) 2.石油醚(60~90℃)提纯:透光率应大于80% 纯化:将石油醚通过变色硅胶柱后收集于试剂瓶中。以水为参比,在256 nm处透光率应大于80%。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绘制:把油标准储备液用石油醚稀释为每毫升含 mg油的标准液。向7个10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油标准液0, mL, mL, mL, mL, mL, mL,用石油醚稀释至刻线。最后在波长256 nm处,用1 cm石英比色皿,以石油醚为参比液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解析

LC与晶体振荡器 实验报告 班别:信息xxx班 组员: 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 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2)、幅度起振条件: 图1-1 三点式振荡器 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 F U ——反馈系数, A U ——放大器的增益, LC 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 -=+-=ω,即)(Au 1 * 'ie L oe m q q q Fu q ++ >

q ie——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 oe——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 U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和输出电容C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L1L1 (a)考毕兹振荡器(b)交流等效电路 图1-2 考毕兹振荡器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3,并加大C1和C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C3和L决定。C1和C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和C 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大学物理实验梗概

2011-09-08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为什么要上物理实验课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Steven Chu Cohen-Tannoudji William D.Phillips 1998:量子霍耳效应,电子能够形成新型粒子 Robert B. Laughlin Horst L. Stormer Daniel C. Tsui 2011-09-0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Eric A. Cornell Wolfgang Ketterle Carl E. ieman 授之工具

2. 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 学实验研究,每个实验题目都经过精心设计、 安排,实验结果也比较有定论,但它是对学生 进行基础训练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可使同学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 法和实验技能诸方面得到较为系统、严格的训 练,是大学里从事科学实验的起步,同时在培 养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 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经 过半年的时间,真正能学有所得。 2011-09-08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室)

实验预习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实验预习—实验能否取得主动的关键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实验的总结 2011-09-08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3. 实验误差与测量结果评定 3.1 测量与误差3.2 测量结果评定与计算 3.3 有效数字及近似计算 ?? ???结果评价误差 测量

2011-09-08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1 ) ()(1 2 ??= ∑=n x x x n i i σ随机误差特点 2 22)(21 )(σπ σA x e x p ??=概率密度 单个具有随机性,总体服从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t 分布、均匀分布)可以降低随机误差多次测量 贝塞尔公式 标准差 n x x n i i /)(1 ∑==算术平均值 ---最佳值 2011-09-08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1 )(?= n x σ] ,σσ+?A n x x n i i /)(1∑==测量量的最佳估计值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2011-09-08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精密度:高差高正确度:差高高精确度:差 差 高 精确度——综合二者(准确度)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环境化学答案解析

《大气环境化学》第二章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1)主要层次划分: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 (2)各层次特点: ①对流层:0~18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空气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18~50km;平流层下部30~35km以下气温变化不大(同温层),30~35km以上随高度升高温度增大(逆温层);有一20km厚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并且臭氧分解是放热过程,可导致平流层的温度升高;空气稀薄,水气、尘埃的含量极少、透明度好,很少出现天气现象,飞机在平流层低部飞行既平稳又安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可遍布全球。 ③中间层: 50~80km;空气较稀薄;臭氧层消失;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大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④热层:80~500km;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人类可利用它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更加稀薄,大气质量仅占大气总质量的0.5%。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与大气温度不同,大气的压力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0.6℃左右。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疏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上空为轻度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刘紫豪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301 学号21 姓名刘紫豪 指导教师张鏖烽 2015年11 月10 日 实验一 OrCAD系统基本实验1、实验目的 掌握Or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的应用。 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仿真实验方法。

2、实验环境 P4微机; OrCAD 10.5工具包。 3、实验内容 (1)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掌握 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第一部分; 掌握OrCAD 10.5电子设 计自动化(EDA)软件系统 中的电子电路原理图设计包 ——Capture CIS的使用方法 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实验 和研究作技术上的准备。 (2)给定实验内容 A. 按本实验指导书的 第一部分中介绍的方法,使 用OrCAD 10.5完成二极管限 幅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实验。 B. 利用Capture CIS为 本实验建立一个新的 PSpice项目,项目名可以自 行选取。 C. 绘制出如右图所示的给定仿真电子电路原理图,包括放置电子元器件、放置导线、放置断页连接器、修改各元器件的参数等操作。仿真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参数如下表: 元件代号值仿真库备注 D1 D1N3940 DIODE.OLB D2 D1N3940 DIODE.OLB R1 1K ANALOG.OLB R2 3.3K ANALOG.OLB R3 3.3K ANALOG.OLB R4 5.6K ANALOG.OLB C1 0.47u ANALOG.OLB 0 SOURCE.OLB 零接地 V1 5V SOURCE.OLB Vin 0V SOURCE.OLB V2 SINE SOURCSTM.OLB 后面实验需要 V3 VAC SOURCE.OLB 后面实验需要 D. 完成本电路的偏置点分析参数设置(参见本指导书的6.2.1节),运行该偏置点分析,将其仿真结果(图)拷贝作为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