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华中师大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

禄丰县旧庄小学蒋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禄丰县教育管理干部提高研修班”学习。聆听诸多专家的教诲,尤其对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副教授《学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专题感受颇深。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构建“文化育人”的管理模式起到极大的引导作用。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力量。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学校,规模小、校点分散、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完善……校园文化如何引领乡镇学校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怎样进行探索和实践?

结合在华师的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我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索: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创建与引领显然是不行的。

比如:在墙壁上写写画画,让墙壁“说话”;在校园里做一做宣传栏,扩大对外宣传,重视“宣传广告”之类的“可视性”文化,忽视了校园整体规划、校园绿化、美化亮化等环境文化;在教室里挂一

挂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在制度文化建设上,追求“高、大、全”,忽视了制度的“严、实、准”;在精神文化建设上,注重组织“热热闹闹”的活动,忽视了师生个体精神层面真实的需求。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无可厚非。但是校园文化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良好校园文化的学校,一进入校园就让人感觉到“书香味”。比如: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张弛有度的墙体文化、精神饱满的教师团队、严慈相济的管理方式、活泼有序的学生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探索

1、加强物质文化创建,塑造优美舒心的育人环境。实践证明:优良的校园环境会对师生行为产生正面的影响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

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所以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一般都不会有人扔下垃圾;反之亦然。

在物质文化创建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宏观上从校园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的分区入手,做到“大处着眼”;中观上从墙壁文化、宣传栏、绿化美化、班级文化等方面入手做到规范有序;微观上从垃圾桶的布置,一张桌子的摆放,一片绿化植物的修剪都做到整齐美观,这就是“小处着手”。

乡镇学校很少有富余的资金进行“大手笔”的环境改造,但可以从细微处做起,营造一种“简而不陋”学校物质文化。

例如:我们的宣传栏里,是教师阳光的笑脸和个人的“教育感言”,目的是激发教师对教育的热情;楼道上,悬挂的是学校集体活动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办公室里,写的口号是:“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此激励教师提升团队凝聚力;整容镜上的提示语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学校”,警醒师生慎言慎行;班级文化栏里,是师生亲如一家的合影,营造师生和谐友善的班级文化……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规范有序的教学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作用就是“定规矩”。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提高执行力的前提是师生对制度的认可。

例如:我校在涉及教师利益的履职考核、岗位聘任、绩效工资分配、职务晋升等关键制度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提交教职工大会无记名投票通过。站在依法、公平、合理角度设计制度,从起草、

修改到定稿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不搞“口袋里卖猫”。教职工对制度有意见很正常,修改、引导、寻求“最大公约数”就可以了。在讨论制度时候,大家都“没有意见”其实就是“最大的意见”。反之,如果制定制度搞“暗箱操作”,即便通过了、执行了,可能会失去了广大教师的支持与拥护。制度的执行上,我们的理念是:只要领导带头,就没有执行不下去的制度。

比如:学校传统的《考勤制度》中有一项是“高考陪考假”,因与上级要求发生冲突而修改。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后,有一名班子成员有子女参加高考,但领导严格执行新的考勤制度。广大教职工理所当然地也会执行学校颁布的其他制度。再如:乡镇学校教师无偿加班工作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了引导教师合理处理工作与家庭事务,所有教师每学年给1天“公假”冲抵日常加班,这样的制度既不违反法规,也合情合理。

3、依托精神文化建设,构建仁爱和谐的工作环境。“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古人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足见学校领导在团队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更重要是思想上的引领。领导的作风会对学校的校风产生影响;学校的校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风;学生的学风将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在学校里,小到一个师生间友善的问好、一个严肃的会风、师生文明的排队用餐习惯、教师用心的作业批改、一个甜美的微笑等等都是学校精神文化体现。“工作中严肃认真,生活中团结活泼”是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原则。如若学校领导在工作中“搞团结”那就是不履职;

在生活中“搞严肃”那就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对待工作失误的同志,单独进行中肯的交心谈话,他会感受到学校的理解与期盼;对待为团队争取荣誉的老师,不妨在大会上当众表扬,他会感受学校的认可。“表扬的话要大声说,批评的话要小声说”这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体现。

学校的精神文化还体现在管理中的和谐与仁爱。例如:在一次正常的教师考核中,有一位教师对扣分情况有意见,找到学校“反映问题”,情绪颇为激动。虽然当时开学工作很忙,但我用心地倾听了近半小时,倒上一杯热茶,递上一块纸巾……本以为很棘手的问题,但稍加引导,这位老师平静了,也想通了。试想,如果当时作为学校领导也情绪化,甚至给老师扣上个“无理取闹”的帽子,我想结局肯定是相反的。

总之,校园文化在学校内涵发展中发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要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还要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更重要的是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让校园文化引领学校、教师向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以德治校”的目标。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的精神家园”,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乡镇学校的内涵发展将会别有一番天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不必追求“整齐划一”。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何尝不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2016/7/13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立足实践,以生为本,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园绿化环境的创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关键词:校本课程;学生实践;校园文化 一、龙港的自然地理背景 龙港高级中学位于浙江温州龙港镇。龙港镇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约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土壤呈酸性,适合植物生长,植被资源也比较丰富,林木种类较多。综上所述,我校的植物生存环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学校投入了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植被,校园物种也比较丰富,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条件。 二、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呈现我校校园绿化的图片(如文化走廊、校门口、操场边等)。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在哪里?照片上显示的是什么植物?它有什么特点?……激发探究热情。 自古以来,人类与植物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植物不仅可以美化我们周围的环境,而且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增添了乐趣。说起植物,人们的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各种画面――牡丹的华贵、玫瑰的芳香、荷花的高洁、腊梅的不屈、松柏的坚挺、杨柳的悠扬……植物给我们以视觉的享受,给我们以嗅觉上的愉悦,甚至还丰富了我们的食谱,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没有植物的世界是不能称之为世界的。所以我们把研究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校园植被鉴赏与规划”。 三、立足实践,以生为本,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类别,学生自由选题,成立研究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鉴别植物?植物有哪些功能?”等等。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为3个子问题:植物的鉴定、植物的功能、校园绿化的规划。学生成立几个研究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小组,并且推选一位组长。由组长带领各组员进行活动方案设计,各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各小组展开调查和研究活动,并及时做记录。汇总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小论文、写活动体会。

(完整版)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虽然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指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等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具体来说,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括如下的内容: 一、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学校建筑、教学设施、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宿舍等方面的建设,这些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有人把这些称为显性校园文化。 (1)校园建筑。如果是新建学校,校址最好选在较为洁净和宽敞的地方,周围不要有太多的商店,特别是应该离集贸市场远一些。学校的建筑应力求体现某种风格,或朴素,或典雅,或造型别致。尽可能避免设计成“火柴盒”式的传统校舍,给人一种呆板单调的印象。即使是老校舍,也要力求体现特色,如在走廊、墙壁、楼梯旁等场所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小装饰,给人一种和谐悦目的感觉。 (2)学校标识。为营造鲜明的校园文化,每一所学校最好有自己独特的标识,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报等。这些标识一方面突出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校容校貌。如果说学校建筑是学校的身体的话,那么,校容校貌就构成了学校的外貌。对校容校貌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学校的整洁、干净和卫生。第二个要求是校舍内部如教室、走廊等的装饰和布置。校舍的装饰布置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味,还要考虑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名人像、语录牌、科学家照片、学生自己的作品等。也可设想一些其他的风格,如张贴一些美丽壮观的大自然风景图片,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鉴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4)校园绿化。绿化、美化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改善学校的环境,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且也能给人一种美的熏陶,激发良好的情感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师生员工的学校生活品味。学校要尽可能做到校容校貌整洁优雅,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能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的作用。校园绿化要和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进行,要提倡自己动手建校园,这样学生才会爱惜绿化成果,同时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 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规范学校成员的行为,告诫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这样一种功能,自然离不开必要的制度。(1)机构设置。学校机构设置不仅仅是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例如,中小学一般都要设立党团组织、学生会、少先队、运动队以及各类文艺团体,这些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以阳光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用特色文化打造学校品牌 发表时间:2018-06-21T16:34:23.36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4月总第141期作者:吴永余 [导读]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 ——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阳光教育特色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吴永余江苏省南京市旭东中学210044 我们行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有一种追求教育幸福的精神性本能。阳光教育是幸福教育的至高境界,就是要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教育的阳光,在教育追求的实践中享受阳光的恩赐,达到培养完整而丰满的人性这一目的,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一、阳光文化引领阳光教育的教育追求 1.阳光文化:文化是个好东西,“文化引领发展”是硬道理。一所阳光的学校必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不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学校是一个充满精神感召力的学习型和发展型的文化组织,学校还必须是有助于人成长的教育组织。学校是物质环境与精神和谐统一的优质生活空间。学校文化是立校之基,学校文化是育人之本。改变一个学生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改变一个教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校要改变学校的文化精神。阳光办学更需要阳光的学校文化,阳光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学校阳光文化的建设应与学校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融合,应以价值观为核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应体现个性。大家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大家的学校文化,学校阳光文化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应体现在细节之中。学校阳光文化要好识、好记、好用、好传播。 2.阳光教育:阳光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实践倡导者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教授,核心理念是“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它是借用阳光的公平、普惠、温馨、关爱、健康、快乐等基本属性,来比喻我们心目中试图达到的一种理想的教育境界。具体地讲,阳光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公平性、全面性、实践性和关爱性是阳光教育的本质特征。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阳光教育是一门艺术,她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阳光教育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的微笑,阳光教育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起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在阳光教育者的引导下会使每位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个性鲜明、品德优良、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使学校成为师生共享教育阳光、充满成功与快乐的阳光家园,使教育事业真正成为人民满意的阳光事业。 二、阳光教育的实践 旭东中学建校于1996年,经历从民办到公办的历程,在探索学校办学模式上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促进每一位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发掘校园文化底蕴,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在行进中确立“阳光教育”为学校的办学终极目标,确立“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的办学理念,强化“我是旭东人,阳光每一天”育入主题,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旭东阳光文化”。 1.我们崇尚阳光。学校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别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阳光每一天。学校大力实践“阳光教育”,打造“旭东阳光文化”,以“三个阳光”为核心办学理念,即“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生,办阳光学校”。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进阳光的每一个元素,使全校师生都能积极做到“阳光每一天”。“阳光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着力打造的特色项目,对学校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2.阳光教育的标准:阳光教师,即有阳光的心态,有阳光的形象,有慈母的爱心,有敬业的精神,有丰富的学识;阳光学生,即有健康的心理,有强健的体魄,有优秀的习惯,有显著的特长,有合作的精神;阳光学校,即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规范的办学行为,有优雅的育人环境,有和谐的管理机制,有公平的教育态度。有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校根据标准,制订细致的评比细则,在全校展开阳光学生、阳光教师的评选与表彰活动。 3.阳光校园文化及活动:我们打造的旭东阳光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个角落、空间都渗透阳光文化教育的元素。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旭东阳光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和充分的展示。 4.阳光课改:我校2009年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确立“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后,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把课改纳入成为阳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初步确立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234模式”,即两个载体:小组合作模式为活动载体,导学案的使用为知识的载体;三大环节:预习、展示、测评;六大模块:预习交流、目标解读、分工合作、当堂展示、穿插巩固、当堂测评。 我们的阳光课堂是活泼的,我们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的,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优质发展。我们的阳光生活丰富多彩,但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更为重要,教育的责任就越发显得沉重。因此,为人师者当思考“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真谛。 阳光文化引领下的阳光教育需要我们一起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启迪智慧,传承文明;爱我民族,众志成城。用一颗负责任的心去共同实现教育的应然追求,那就是教育的幸福,那就是幸福的阳光教育。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考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中建小学

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些思考 学校内涵发展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重点,关注学校的发展实质上就是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一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涵发展力的强弱。学校内涵发展是教育发展的血液。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作为一所农村学校要发展学校内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正确理解学校内涵发展 1、内涵发展不是一味追求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上。从而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抓好课堂教学工作。 2、内涵发展是将学校中教学、德育、师生互动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而不是把发展的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 3、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但不是简单的搞几项特色活动、或办几个特长班。 4、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是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更不是效仿其他学校的发展。 二、准确定位学校发展的内涵 一所学校,要把目光投向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确立先进的理念,准确定位内涵发展的办学方向,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要真正落实办学方向,为内涵发展蓄势,领导的凝聚力是相当关键的,我认为学校领

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三先”:一是率先垂范,提高人格魅力;二是观念先行,提高决策力;三是敢为人先,提高执行力。学校领导干部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端正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学校内涵建设工程。 三.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一)建立学习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把外出学习与请进来培训集合起来。要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要一如既往的做好每学期的研究活动,要通过观摩听课、集体评议、经验交流、案例剖析等活动,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有效教学”方法,让师生享成功的喜悦。 (三)组建教师学习团队。要以骨干教师为中心,发展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组成不同的教师学习团队。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制定出教师的培养目标,加强学习指导,有效推动教师个性的发展。 四、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让师生置身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打造一种精神,让师生内化于心,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 五、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

打造校园文化 引领学校发展

打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摘要:所谓校园文化,就是指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风气与传 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它是学校隐性德育 的主渠道,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又 是一个长期的、价值观不断冲突的过程。我认为,校长首当其冲,应该成为校园 文化的引领者。 关键词:教育思想领导职责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校长要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综合的人文素养,具体体现在领导力、凝聚力、协调力、廉洁力等方面,从教育方针的落实、办学理念的确定,到教师队伍建设、学 生健康成长、内外环境优化、办学条件改善、课程实验推进、评价方式改革等各 个层面,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努力搭建学校文化建设平台。在校园文化 建设方面,我认为应突出三个字:重、抓、做。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重”字 1.注重校园美化、绿化,体现特色。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价值取向,校园不仅仅是校园,而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充满诗情画意的 空间。创设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生成。 2.注重校训、办学理念等的生成过程。物化形态的名言警句只是一种文字符号,只有当它被师生认同并转化为内在需求体现为外在行为的时候,才能成为本 校的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陶冶人、激励人、提升人的精神食粮,因此,我校面向 全体师生征集校训、办学理念、校徽、校歌等,征集的过程其实就是比较、选择、认同并遵循的过程,大家积极参与,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3.注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校园景观的设置上, 如喷泉、假山等,我们力求使之具有教育性、哲理性、诗情性、艺术性和人性化 的特征,具有影响人、感召人、净化人、陶冶人、催人上进的功能。 4.注重领导团队分工合作。一个能力再强的校长,他的精力和智慧也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调动身边其他干部的积极性,分工合作,分块负责,才能确保学校 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校长统领全盘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教师的价值取向引导及 打造精品团队上。这样,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井然有序,实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的变化。 二、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一个“抓”字 1.抓制度建设,保证执行力。落实是态度,落实是责任,落实是能力。工作 的落实离不开制度。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维系学校正常管理秩序,提升校长执行力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规 章制度,规范学校所有成员的行为,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也才能保证有效的校长执行力。 2.抓创意先行,提高创新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走向辉 煌的灵魂;是一个团队、一个组织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教育,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那么 学校如何在变革中实现超常发展?唯一之路就是创新。校长的创新力首先在于结 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根据 学校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运用创造思维和创新行动适时地调整、修正学校的发

学校内涵发展规划

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 ——仙市中学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增强办学活动,认真落实沿滩区教育局“内涵发展规划”和“一校一特色”工程方案,使我校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特色品牌学校,特制定我校内涵发展三年规划。 一、背景分析 仙市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釜溪河畔,国家级文化名镇——仙市镇的川主庙,由有百年历史的仙市中心校初中部发展而建立。仙市古镇“因盐设镇”,具有1400多年历史,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俗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被誉为古盐道上的明珠,又因“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以及精美的古典建筑群和佛教文化的兴盛而闻名遐迩。0七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文化遗存让人流连忘返。乘着仙市古镇建设的东风,仙市中学在近两年内将会得以重新建设。预计工程投资2000多万,占地45亩,新学校的设计风格与仙市古镇建设有机的融合,青砖黑瓦,古香古色。新学校建成后将是沿滩区农村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环境最优美的中学。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为办学理念,确立“质量立校、名师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方针。教育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飞跃。已连续五年获区教学质量一等奖。综合评估考核一、二等奖,已经逐渐成为沿滩一流、全市有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农村初级中学!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优良的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开展“传承千年古镇文韵,打造特色品牌学校”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一)办学思想: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 办学目标:在同一蓝天下,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校风:修身、益智、健体、增能 教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 学风:勤于求知、严于修心、乐于强身 (二)特色界定 1.特色目标:传承“古镇文韵”,修立君子品行 2.特色内涵:借助优势地理环境,以了解、挖掘、学习仙市古镇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为切入点,以“礼仪教育”为核心,通过开展诵读经典诗文、学习儒家礼仪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体验中华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知礼守礼、热爱家乡的新时代接班人。 四、建设规划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底蕴。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内在的精神。一所学校只有形成并践行了具有自身特质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才能拥有持续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双沟中心小学强化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2010年,区特色学校参观考察团一行100余人来我校调研指导工作。我校的办学特色是“营造书香校园,建设学习型学校”,围绕这一办学特色我校做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也可以说是五大亮点:1、在走廊及过道内张贴名人名言、名人读书立志故事、古典名篇欣赏、地方文化名人及古迹介绍的高清放大写真图片。2、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使之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文化载体及展示平台。3、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随时有书读。4、创办校刊,使之成为师生展示文学艺术才华的平台。5、建立“红领巾广播站”,传播师生关注话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考察团成员在解说员的带领下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上述我校的五大亮点,刘颖区长和赵勇局长对我校在特色学校创建方面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赏。 一、构建以人为本、立体丰盈的理念文化 在反复讨论、不断揣摩的基础上,双沟中心小学确定了自己的理念文化框架:以“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作为学校使命,以“为腾飞学子添翼、为成功人生奠基”作为办学理念,倡导“顺应人的成长规律,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自然与自觉”的学习境界。这个理念建构后,又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和讨论,促进大家全面理解和领会“成长文化”的建构,“成长教育”的开展,引领师生“关注成长”、“追求成长”、“共享成长”,努力追寻自我身体的发育、情感的丰富、智慧的生长、道德的提升的最佳途径,为学校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践行关注需求、促进成长的教师文化 (一) 了解成长需求 每个教师有其个性需要,也有其共性追求。他们都渴望成熟、成功、成名。社会和学校也期盼教师“成名”,因为教师的“成名”是建立在师德和业务素质精良基础上的。学校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的认识 重庆市江北区蜀都小学·陈戈亮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是内在发展较好的学校,学校内涵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让学校内涵发展起来,正是带着这样的认识体会和价值追求,我们在不断地、坚持不懈地实践着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子。 一、对内涵发展的认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另一层是指内在的涵养,与内涵相对应的概念是外延,外延是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所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是一种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发展更多是出自内在需求。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变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学校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及精细化实施,形成自己的特色及优势,积淀厚实的校园文化底蕴,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及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使其保持强大

生命潜力。 二、为什么要强调内涵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集团化办学及学校规模扩张已几近极限,学校格局调整已基本结束,随着国家双高普九的实施,学校硬件建设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不少学校管理落后的状况并没得到多大改变,特别是管理理念的缺失,学校的文化精神、文化符号、文化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被疏漏了。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同时也是教育本质发展的需求。 三、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质,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把握概念是前提,文化建设是根本,发展教师是关键,精细化管理是策略,领导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两项基础工程。一、把握一个概念:内涵式发展(一)内涵式发展的含义内涵式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相对于内涵式发展的外延式发展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式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途径、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把教师素质提升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关注点,在事关教师发展的工作上都力求做精做细。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是一种特色发展。将办学特色放在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整体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式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注重质量、精细化管理、打造品牌(特色)、不断创新,是内涵式发展的显著特征(二)内涵式发展的一般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第一要务是发展教师,根本措施是提高科研实力,根本内容是学校文化建设,根本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硬件支持不可或缺。二、抓住一个根本:学校文化建设(一)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口号盛行,缺乏操作性。词语罗列,大话套话;言行不一,名不副实。2、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定位欠妥,缺少特色;表述欠佳,缺少关联。3、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注重面子,缺少内涵;追求形式,脱离实际。 (二)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把握本质,体现科学性。?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一定民族经过长期的物质活动和实践活动积累起来的为一定民族(或种族或集群)共同认同的活动方式及其产生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包括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的总体。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文化的本质就是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它通过物质的、行为(制度)的、精神的(社会意识)等形式表现出来。 ?学校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把握好学校文化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2、正确定位,凸现创新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思考两个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怎样建设学校文化?? 首先,学校文化应具有鲜明的个性。?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校长的教育哲学思想。一个成熟的教育理念,往往贯穿办学的始终,经得住历史检验,是历任校长治校育人的总方向、总路线。? 学校文化要体现学校特色。特色就是特长,特色靠创新,创新靠民主。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要有系统性。环境设施建设、制度(行为)建设和思想建设都要体现既定的教育信念和价值取向 顾明远说:?学校文化建设说到底是校风的建设。?校风由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和学生学风组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一、一所好学校的精神与价值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 三、团队精神的培养 四、2018年最新宣传片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2个月的暑假好像只有2天,昨天还在暑假,今天就上班了。感谢大家,我们继续一起走进新的学年。 今天培训的主题为“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近两年,我们学校的发展主题: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育质量 今年10月份,河北省政府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进行督导评估中就明确提出“注重学校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什么是内涵发展? 一所学校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比升学率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只有体现出文化品格,学校才能真正实现内涵发展。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具有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有人说,文化是水,因为有组织就有文化,文化是自生的而不是刻意为之"建设"的;文化是风,看不见,但能感受得到,却又说不清,它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大家能感觉到却无法清晰地触摸到。 没有文化就没有教育,引领学校发展的应该是文化。 子弟学校的发展,几年来,许校长坚持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文化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业务的领导。"因为有了明确的文化思想引导,管理才会走上正轨。这也印证了这句话: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三流的学校靠权力。我校正是通过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锻造"团结"的教师队伍,塑造"健全"的学生群体,打造"活力"的课堂模式,积极开展"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引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我想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普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一所学校在任何环境下得以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校教师为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 我们学校的精神在哪里?(几个方面) 核心理念: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让每个孩子在这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爱心"和"智慧"提出了教育的根本问题和层次问题,也就是肯干和能干的问题。肯干是态度,能干是水平。我们解决肯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激情教育培训。解决能干问题的方法是抓教师的业务培训,在工作中强调团队力量,达成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方能走远的共识。 "健康成长"是对全校4000多名孩子们的期望,"健康"更多是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每个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明辨是与非、辨清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快乐"更多是指让孩子们保持有目标、有追求的阳光心态,追求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不甘言败、苦中作乐的快乐。用我们许校长的话说,快乐不是瞎乐呵,这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这是成人成才之后的快乐。 我们的着眼点还在"让每个孩子",无论每个学生基础条件多么不同,教育就是让每一个生命灿烂绽放的过程。我们更面向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最新资料推荐------------------------------------------------------ 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一中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稿本着硬件软件并举,以软件建设为主;外延内涵齐抓,以内涵挖掘为主;共性特色并重,以特色建设为主的宗旨,一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依据学校发展需求, 2007 年学校制定《荣成市第一中学20072010 年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学校制定的近、中、远期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从精神文化到物质文化、从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教学研究到后勤管理,整体构建,科学规划,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不断完善学校内涵发展,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师生能够享受终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中是老牌名校,依据学校 50 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继承传统,不断超越,着力彰显学校文化特色。 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和学校精神,实验楼东侧墙面上校歌高悬,还在教学楼、办公楼和校内显著位置悬挂一训三风和校徽。 办公楼走廊悬挂 81 块校友和师生自创字画,办公楼二楼有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健、洪涛和袁业立四位工 1 / 8

程院院士的题字,有海军原政委、上将李耀文的题词,以及其他领导题字和 50 周年校庆的校友贺词,其余楼层主要是一中历届学生和教师作品,以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今年,计划在格致园雪松前立弘兴石,前刻尚德规范四字,后记一中 57 年发展历程,将成为一中继承发展、展现一中精神的标志物。 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开发团队为主导,调动师生员工全员参与,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以促进教师、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共同成长。 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引领下我校已经形成年级和班级特色文化。 三个年级有各自的文化取向,有各自的年级格言,通过年级文化宣传栏宣传年级特色文化;班级自编班级格言,建设班级特色板报和走廊文化。 我们还通过校园电视台、广播站和文化活动等载体,营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作为省绿色学校,在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人文景观的规划和更新过程中,我们注重通过环境文化体现校园文化内涵,提高校园的文化品位,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征集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宣传用语,依据校园功能分区构建一路三园(弘毅路、憩园、毓秀园和格致园),以分区的不同文化内涵使用标语牌张贴师生提供的名人名言,体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长铺镇中心小学 陈文丰 校长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内驱力、生命力,是学校师生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精神风尚的物质反应。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着力发展学校内涵,优化育人环境,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历史文化建设,彰显和久深邃的传统公园 校园历史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一所学校没有历史文化,犹如鲜花缺少水份的滋养,就失去了发展的潜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校园历史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积累,也是一种历史沉淀,更是一种历史绵延,具有强大的惯性,带有鲜明的学校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文化成果。如何总结和创新学校的历史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优秀传统和鲜明特色, 是舒活学校发展脉

络的重大工程。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校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注入人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社会与生活的内容,其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宽广,更体现了现代社会中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和继承性,更彰显了学校发展中源远流长的历史精髓和独具特色的博大情怀。 二、加强人文文化建设,构筑和融温馨的幸福家园 学校人文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是人文文化的灵魂——在分析学校办学传统、办学优势、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结合现代办学的总体趋势和要求,逐步提炼、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是人文文化的中心内容,是社会考察评价学校的基本着眼点;校训是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对全校师生进行训导、激励的信条和法典,具有至高的权威性。 学校的人文文化还体现在舆论宣传阵地。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陈列,呈现学校的艰苦创业的人文精神。积极挖掘学校自身的闪光点,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广大师生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风貌精神,使全校师生员工自然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形成学校人文景观。 三、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营造和润雅洁的书香花园 环境文化通过校园物质“环境”而存在。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氛围,弥散在师生之中,以特有的形象向师生灌输着某种观念、思想和价值倾向,更以特有的形象符号感染着学生,有着强大的内在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经典阅读深化校园文化内涵 发表时间:2015-07-29T15:19:01.817Z 来源:《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作者:黄文见王爱国 [导读]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进”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侧记 黄文见王爱国江苏省泰兴市焦荡实验学校225400 摘要: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并认同的、体现师生共有价值趋向及目标追求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开展的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进一步营造了“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提高了师生思想道德和科学素质,为推动学校学习型校园建设,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夯实了基础。 一、制订方案、严格要求、按序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自接到泰州市《关于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开展“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活动的意见》,我校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相关活动方案。明确了要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与进一步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文化校园品牌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师生思想文化水平。以“三进”活动为契机,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领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汉语言、书法艺术和中华经典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位。将《焦荡实验学校“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方案》下发到每一位师生手中,并召开会议,就活动的意义以及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统一的认识和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各职能部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创新活动形式,扎扎实实地做好阅读活动的各项工作。并派专人负责整个活动的实施,确保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阅读活动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努力打造“教师儒雅、学生文雅、校园高雅”的“三雅”校园文化品牌。“三雅”文化要求实现“德”“雅”文化的“三个融入”:即将“德”“雅”融入到生活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班级文化中,将“德”“雅”融入到学生心中。学校在举行“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期间,以书为媒介将阅读活动和打造“三雅”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本次活动指定阅读书目 “进班级”、“进科室”、“进心里”,从而实现“书香科室”、“书香班级”、“书香之星”。另外,学校各年级、各班级都举办自己的阅读活动,从而让“书香满校园”。 1.经典、优秀书目推荐活动。由教科室负责,通过校园网站、张贴公示的方式,公布所推荐的经典书目和优秀出版物,引导全校师生养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由校图书馆准备所需经典书目,组织集中展示和借阅活动。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畅游学海,我的未来——我做主”征文等系列活动。 2.开展“青年心·中国梦”读书系列活动。由各年级组负责,在学生中开展“读书论坛”、“爱国诗朗诵会”、“阅读经验交流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学团史、知团情、树信念”读团史活动。由团总支负责,组织开展团史、团课公开讲座。要求每名入团积极分子在活动期间至少读一本团史方面的书籍,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由团校自行评比表彰。 4.“品读名家经典”读书笔记、读后感展评活动。由政教处、各年级组共同负责,组织开展“品读名家经典”系列讲座;学生根据学校和班级推荐的书目,结合自身实际,至少选择其中1-2本列入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教科室收集活动资料,并组织开展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评选及表彰活动。 建设书香校园,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几年来,我校师生一直在学校组织的古典文化诵读活动中领略中华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塑造了教师崇高的职业灵魂,提高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经验、建立机制,把“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作为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品味经典——阅读助腾飞”阅读活动开展几年来,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学校“三雅”文化品牌内涵。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修养,还可以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学校创新读书的内容和方式,适应师生学习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坚持从师生自我实际需要出发,为开展读书活动搭建不同的载体和平台,提高读书活动对广大师生的吸引力,提供了新机制。 此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体会、自我感悟、自我汲取和自我内化,最终达到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的目的。这种来自学生主体内在自觉的规约机制其生命力更加旺盛,影响力更加深远。深化了校园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校之长,是学校发展的火车头,所以校长要不断学习,锻造自我,以自己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影响全校师生,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以学校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带领教职工重建学校现代文化,以课程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引领必须先锻造自己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带路人,是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校长是教师中的教师,是教师心目中的主心骨。因此,校长应当有校长的风范,应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教育理论,又要有实际的一线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修炼”,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让教师口服心服。所以,校长要沉下心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拓宽视",锻造自我,丰厚自己的积淀,形成鲜明的个性,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思想和科研意识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学者型校长。在学习内容上,时时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了解前沿教改动向和国家最新教育政策,不断研究困扰学校多年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管理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道德精神、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高度的使命感的好校长。 二、引领必须从思想开始 “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是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达26 年的校长生涯中,通过大量的教育实验和实践,总结出的学校管理理念。校长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等,都会通过其管理行为反映到教师身上。假如校长的教育理念本身与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教育行为就会相对滞后,就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更谈不上创新。如果校长能够高屋建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师就会在校长引领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始终站在教育改革前沿。 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学校领导重要的不是对教师的行政领导,而是对教师进行心灵上的领导。一所学校的精神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决定的。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就是校长要有充满智慧的、先进的办学思想,并能将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校长要用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去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工作态度,以此引领学校发展。所以,作为为肩负办学育人重任的一校之长,首先应当抓的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要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或管理行动,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统一到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上来,在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上达成共识,并使它们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条,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原则和行动指南。其次,校长以自己的人文情怀去感动每位教师,这才管理学中的大智慧。关心教师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对教师问寒问暖,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