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军事历史!""#年第#期

$%#$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不对称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场直播的战争。美军充分运用高技术优势,只动用约#"万人的军队,以损失&""多人的代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与近年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如&’’&年的海湾战争、&’’’年的科索沃战争和!""&年的阿富汗战争相比,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作战行动既有若干相同之处,也有诸多明显不同的特点。

一、始终贯彻“斩首”思想,力求速战速决

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美军的高技术兵器优势,对伊拉克的军政首脑机关和作战指挥系统进行歼灭性打击,以较小的军事投入获取最大的军事效益。该战略的目标指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伊拉克高级领导层,尤其是萨达姆本人,另一个是首都巴格达。

战争的序幕由“斩首行动”拉开。美军的空中打击主要集中在萨达姆的行宫和伊政府高级官员的住所,企图以小战而屈人之兵,一举达成战略目标。

第一天的空中打击未奏效后,美军出动了地面部队,继续贯彻“擒贼擒王”的作战意图。美第#机械化步兵师高速挺进,不与伊南部的伊军部队纠缠,直逼巴格达。开战仅(天,第#机步师就长驱直入近%""公里,进至距离巴格达数十公里的卡尔巴拉。美军希望通过部队的高速机动,对伊拉克军民的心理造成强烈震撼,以有效削弱其抵抗意志。以后的作战行动中,美军依然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尤其是#月底当美军的供给线屡遭伊拉克游击队的攻击、美国政府内外普遍出现质疑美军作战计划的声音时,美政府仍然坚持原先的作战计划不变,决定让第#机步师和海军陆战队继续集中精力攻打巴格达。

%月)日,当美军获悉萨达姆出现在巴格达一个居民区地下掩体的情报后,对萨达姆及伊拉克高级领导层进行了第二次“斩首行动”,*—&*轰炸机向该掩体投下了四枚!"""磅重的“地堡终结者”炸弹。此后,以萨达姆

为首的伊拉克高层领导人的公开活动基本停止,伊各地的抵抗陷入无组织的混乱状态。

二、广泛实施空中精确打击,严重削弱伊军的战争力量

冷战结束后美军发动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空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年的海湾战争和!""&年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是在空袭已严重削弱对方战争实力的情况下才出动的。&’’’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直接依靠空袭达成了战争目的。美军之所以如此重视空袭,是因为空袭能充分发挥美军的高技术优势,在己方伤亡极小、甚至“零伤亡”的情况下严重削弱对手的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

此次战争当然也不例外,空中力量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确制导弹药占全部投放弹药的比例进一步上升,从海湾战争中的+,、

科索沃战争中的#(,、阿富汗战争中的-",,上升到了此次战争中的-+,。美军的空袭强度基本保持在每天&"""枚弹药左右,打击范围遍及伊拉克全境,特别是巴格达、巴士拉、摩苏尔、基尔库克等战略要地。打击目标从萨达姆的行宫、伊政府高级官员的住所、伊军的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防空系统,逐步扩大到共和国卫队阵地和伊军的主要兵力集结地等。虽然目前美军尚未发表对其打击效果进行详细评估的报告,但是从伊军在战争中的表现看,空袭的效果应当不错。伊空军基本上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基本上没有进行像样的反击,防空部队只进行了轻微的抵抗,其原因可能与美军持续进行高强度的空中精确打击有关。

获取准确情报和信息是远程精确打击的前提。美军遍布空间、空中和地面的情报侦察系统形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巨大的信息网,空中侦察与地面侦察相结合,技术侦察与人工侦察相结合,抵近侦察与远距离侦察监视相结合,使战场的透明度极高。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侦察卫星、特种部队和卧底的“线人”!%小时不间断地向前线指挥官和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引导空中力量对有价值的目标实施精确打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

赵小卓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

美军

作战特点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专题研究:伊拉克战争

军事历史#$$%年第%期

击。

三、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密切协同,充分发挥高技术优势

美军将此次战争的目标定位为“推翻萨达姆政权”和“消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极端的战争目的决定了美军在开战后不久就出动了地面部队。与传统的先炸后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不同,美军兵分三路长驱直入,直逼巴格达。西路的第%机步师在身后留下激战尚酣的纳西里耶、纳杰夫等多个城镇,长途奔袭数百公里,创造了战争史上大纵深突击的新记录。中路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越过欣迪耶和希拉等地,紧随其后。东路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绕过阿马拉等城镇,与其他两路大军在巴格达城下会合,形成合围巴格达的态势。此外,美军积极开辟北方战线,自%月#&日第’&%空降旅’$$$人空降到伊拉克北部机场后,数日内又在北部几个机场空降了数千人。这些部队在当地库尔德人的配合下对摩苏尔、基尔库克和埃尔比克等地的伊军形成了围攻之势,并迅速攻占了这些地区。为了在伊拉克战场上形成更大的优势兵力,美军还下令从国内增援包括第"机步师在内的’$万兵力。

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与空中力量的配合得到了较好的演练。地面部队在空中力量的有力支援下具备了更快的“机动性”,无人侦察飞机在战场上空的不间断“盘旋”给前线指挥员提供了第一手、活生生的“敌情”画面。而空中力量在地面部队的引导下获得了更高的打击“准确度”。

持续的空中精确打击和快速的地面部队机动相结合,对加速战争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开战仅十几天后,战事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月&日,美军轰炸萨达姆及伊拉克高层开会的场所,此后伊拉克领导层几乎所有成员都销声匿迹。同一天,美军攻占了萨达姆的共和国宫以及共和国卫队兵营,显示出美军可以攻击城内任何目标的能力。"月(日,数千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渡过迪亚拉河并进占巴格达东部,使伊拉克人彻底丧失斗志。同日,美海军陆战队控制了拉希德机场,与陆军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市中心的钳形攻势。随后美军完成占领了巴格达,标志着战争已进入收尾阶段。

四、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心理战的作用

“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是这次战争的另外一个特点。美军认为,要推翻萨达姆的统治,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民主政权”,关键在于争取伊拉克的民心。美军的攻心战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采用收买策反、分化引诱等方法,诱使伊军和共和国卫队高级军官投降,但成效不明显。其二是军事行动与政治攻势紧密结合。通过强有力的军事行动向伊拉克表明:美军不仅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而且地面部队也所向无敌,伊军如不停止抵抗,只能招致灭亡。美军的攻心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有效地打击了伊拉克的抵抗愿望和意志。美军只用少量兵力就轻松占领巴格达和萨达姆的老家提克里特就是明证。

美军将其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命名为“震慑与畏惧”,其中含有极强的心理战意味。“震慑”的理念早在’))*年就已提出,主要内容是依靠美军的高机动性和强大火力,在最短时间内击溃敌军,“让敌方认识到自己的绝望局势”,从而实现“震慑”——

—以较小代价实现摧毁敌军抵抗意志的目的。此次战争中,美军进入巴格达后采取的若干行动,如占领萨达姆的总统府、攻入巴格达市中心等,其军事意义并不大,但政治意义非常明显。特别是美海军陆战队员利用装甲拖车将巴格达市中心广场上的萨达姆巨型铜像推倒,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五、特种部队大显神威,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之一

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名字命名的“拉氏战略”的要点之一,是强调特种部队与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在作战中的密切配合。这种战法在阿富汗战争中曾小试身手,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故伎重演,共派出了包括“绿色贝雷帽”、“三角洲突击队”和“海豹突击队”等在内的约’万人的特种部队,占总兵力的比例是越南战争以来最高的。

美军特种部队在战争爆发前就深入伊拉克进行侦察和准备工作,为大军入侵伊拉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战争开始后,特种部队在伊拉克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攻击伊军的通信设施和指挥中心,寻找、摧毁伊军的导弹发射装置,并占领了该地区的+—#和+—%两个机场。在南部地区,特种部队占领了鲁迈拉、祖拜尔等地区,有效地控制了这些地区的油田。在北部地区,特种部队在库尔德武装的配合下,夺占了苏莱曼尼尔等地的机场,为空降部队开辟北方战线打开了通路。美军进入巴格达前,特种部队早已在此活动,窃听电话,窃取计算机数据,追杀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和共和国卫队的重要人物,搜查可疑的生化武器藏匿地点,为空中力量、主战坦克和火炮指示打击目标,并在事后评估打击效果。特种部队的杰出表现使其与空中力量、地面部队一起,成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上的三大力量。

作者:赵小卓,军事科学院外军部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徐飞

专题研究:伊拉克战争

!""!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供水保障 古往今来,在任何战争中,水都是军队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作战,水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过去20多年里,美军一直涉足中东干旱地区的军事行动,供水早已成为美军后勤保障的重要一环,因此美军供水保障的做法和其供水保障装备的发展值得研究和借鉴。 供水保障的做法 美军一支16655人的远征旅每天实际需水120万升,每人每天平均需各种生活用水76升,其中饮水15升。美陆军“力量提供者”系统备有4个75700升储水袋和3个11355升反渗透净水装置,可为一个快速反应旅或营的3300名士兵每人每天供水大约76升,即达到了美军野战条件下的人均供水量标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采取供水管线、水罐车、大型净水设备、单兵净水器、瓶装水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实施供水保障,满足了核生化条件下的给水需要,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保障了作战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美军在伊拉克城市作战中,在如何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对部队实施供水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选定水源开设供水站 美军认为,要满足战时部队的用水保障,首先要选好供水点,及时开设供水站。在确定供水点时,要尽可能靠前设置,通常设置在旅保障地域。如果该地域恰巧位于城市,最近的水源可能是市政供水系统,而非附近的江河,因为利用现有的公用水设施比开发新的野外水源更加迅速有效。此外,还可以利用公共基础设施,如水库、人工水井、消防系统、灌溉系统、水厂、水塔、采石场和游泳池等。 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站 多数干旱地区的城市,一般都位于水源附近。由于未来战争很可能是城区军事行动,考虑到安全、疾病和整个区域稳定等因素,美军避免在自然水源建立净水和配送站。因为负责净水的人员容易在水源地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这在不发达国家的水源周围非常普遍。 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 最有效、最可靠的水源是东道国的供水系统,私人供水设施只要经检验,其水源即可供饮用。如果没有可饮用水,就只能采用反渗透净水设备(ROWPU)供水。ROWPU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利用几乎任何水源,通过一系列媒介分离过滤器和化学清洁剂进行净化,然后分配使用。 阿萨德机场的供水保障 在伊拉克北部和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作战的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的保障中队,在靠近阿萨德的一个伊拉克空军基地建立了保障作业区,对全团及其配属部队成功地实施了包括供水在内的各种后勤保障。与大多数现代化空军基地一样,阿萨德机场的消防管网齐备。美陆军第3装甲骑兵团供水分队在消防管中另外接入水管,将水放入一个151.4万升的户外游泳池,使其成为ROWPU系统的人工水源。消防水比幼发拉底河水干净,既能减少化学净水剂的用量,又能延长净水过滤器的寿命。供水分队在池边设置了4套ROWPU系统和1个19万升储水袋,全部投入作业后每天可产水2157.5万升。经ROWPU处理的池水利用率为50%,而从河中抽取的水只能产出30%的可饮用水。战争期间,供水分队成功地向第3装甲骑兵团及其配属部队提供了饮用水和其他用水。 供水装备

伊拉克战争中心理战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中,如果把美军利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攻击称为“第一战场”的话,那么,运用心理手段对伊拉克军队展开全方位渗透和影响的无形战场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之为美军的“第二战场”。 所谓心理战,是指敌对双方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家及其军队的作战样式。它通常分为政治心理战、经济心理战、外交心理战和文化心理战等。 心理战常用的手段包括:宣传、恐吓、威慑、欺骗、诱惑、诡诈、怀柔以及收买等。其中,宣传是心理战的基本手段,往往通过无线、有线广播,散发宣传品,邮寄心战书信,实施战场喊话,宣传本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主张;有时发动谣言攻势,进行挑拨离间,策划暴动骚乱,从事破坏暗杀,来动摇和瓦解对方的军心、民心,削弱其战斗意志。 进行心理战的要求是:宣传上要主动进攻;充分了解敌军心理上的强点和弱点;重点是对敌方军官从心理上进行瓦解;心理战的手段要与部队作战行动对敌施加的心理影响结合运用;要加强己方的心理训练,及时识破和挫败敌方的心理战。 心理战起源较早,中国古代的“四面楚歌”,就是运用心理因素的成功例证。现代心理战作为一种专门的斗争手段被普遍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和军队对心理战的研究和运用逐渐广泛地开展起来,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心理战的理论,搜集心理战的情报,制订心理破坏的政策和方法,考察心理影响的效能,研制并改进心理战的技术器材等。 20世纪50年代初,一些国家和军队又相继成立了心理战学校、心理战中心、心理战局和最高决策机构心理战委员会等。有些国家把心理战作为总体战的一个环节,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斗争紧密结合,交互运用。(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来源:新华社2003年3月24日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讲稿 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评价众说不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都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启示,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这次交流包括伊战进程、胜负评定、军事理论和思考启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伊战进程: 1、战争开始,美英联军从2阶段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2、僵持阶段 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

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3、转折阶段 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4、收尾阶段 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2003年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迄今共有4400名美军阵亡。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在白宫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1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发表讲演说伊拉克战争正在结束。 二、胜负评定

美军基本常识介绍

美军军衔制度及部队编制体制 (Rank and Organization System of the U.S. Army) 军衔是军队中区分军阶(Rank)高低的标志。军衔在军服着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军军阶等级森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以此保证军队管理和作战需求。 美军现役军官按照军衔分为正规军官(officer)和准尉军官(warrant officer)两大类。所有正规军官军由总统任命,经国会批准后生效。正规军官共10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对应职务分别为(总统是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属于文职人员,不授军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军种参谋长、战区司令官为上将;军种副参谋长、军长、舰队司令为中将;师长、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副师长、独立旅旅长为准将;团长、空军联队长、舰长为上校;营长、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副营长、舰艇分队长为少校;?连长为上尉;副连长为中尉;排长为少尉。 准尉由三军军种部准尉审选委员会在现役、预备役士兵、文职及志愿转为准尉军官的少尉以上军官中择优选拔,一般从事较复杂的专业技术工作,如担任陆军直升机驾驶员,飞机、火炮、舰艇、战斗车辆的维修技师、导弹操作手、海军与海军陆战队的水手长、轮机长、军械师等。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准尉军官共5级,由低至高依次为: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五级准尉;海军的准尉军官只有4级,空军没有准尉军官。 一、美军军官(Officer)军衔构成 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General of the Army; Fleet Admiral 上将-------------------------------------General; general; admiral(海军) 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lieutenant general; vice admiral 少将-------------------------------------Major general, major general; rear admiral 准将------------------------------------- Brigadier General; brigadier general; commodore 上校-------------------------------------Colonel; colonel; captain 中校-------------------------------------Lieutenant colonel; lieutenant colonel; commander 少校-------------------------------------Major; major; lieutenant commander 上尉-------------------------------------Captain; captain; lieutenant 中尉-------------------------------------Lieutenant; lieutenant;

课题_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甲步兵典型战例研究李世民曰: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通过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作战的得失情况,来探寻现代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 ㈠集中力量打敌重心,成功实施“快速决定性作战”。此次作战,美军始终将攻击矛头直指伊军重心——萨达姆领导集团、忠诚于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萨达姆掌控部队的指挥链、伊拉克民众的抵抗意志等,其中尤以消灭萨达姆本人为重中之重。为此,美军战争伊始即以“斩首”突击拉开序幕,企图一举达成战略目标。“斩首”未果,又迅速发起地面进攻,置巴士拉等沿途要塞重镇于不顾,直插巴格达。同时,实施大规模的“震慑”空袭,企图迅速瓦解伊拉克军民的抵抗意志,摧毁伊军的作战潜力。这种直击重心的非线式作战,利用了伊军分区固守、兵力分散的弱点,充分发挥了美军在远程火力、地面机动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使伊军在战争初期即不断面临“决定性打击”,“逐次抵抗、以拖待变”的企图完全落空,战略要地不断失守,进而全线动摇崩溃。 ㈡大胆实施“主导机动”,成功检验信息时代作战理论。在1996年颁发的《2010联合作战构想》中,美军参联会即针对信息时代作战特点,率先提出了“主导机动、精确作战、聚焦后勤和全维防护”等四个联合作战“新思想”,其中的“主导机动”是美陆军在此次战争中实施高速机动和穿插迂回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充分利用战场单向透明的信息优势,发挥美军强大的机动能力和远程火力,在广

阔的战场空间实施远距离的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使高度疏散配置的美军联合作战部队能以“决定性的速度和压倒性的作战节奏”迅速形成有利的“总体态势”,一举达成战略战役目标。在此次战争中,美军充分利用战场情报信息和空中打击效果,在伊防御间隙大胆实施穿插迂回、纵深突贯、越点攻击直取伊军重心。其第3机步师避开沿途要塞,不与伊军纠缠,3天内即攻击前进约500公里;第101 空中突击师不断超越伊军防线,实施“蛙跳”攻击,在敌侧后机降并夺控要地,切断伊军退路,配合主力实施分割包围;第173空降旅则实施纵深空降开辟北方战线,进一步加速战役进程。依照机械化作战理论,美军这种“主导机动”犯了“兵力分散、孤军深入、翼侧暴露、后勤补给线过长”等兵家之大忌,似乎会陷入伊军重围。然而事实上,由于伊军完全处于美军战场空中遮断和地面火力封锁所形成的“火力包围”之中,既无法判断美英联军的准确位置,更无力组织有效反击。美军的主导机动,充分发挥了信息作战和联合作战的优势,并结合空中遮断、空降夺点与地面攻坚等各种作战样式的优长,使其能迅速夺控重要的交通枢纽,割裂伊军中、南两大集团的战役布势,为迅速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㈢准确把握作战顶点,有效保持地面进攻锐势。美军认为,“进攻艺术是在达到顶点之前攻占目标”,而“防御的艺术是把攻方引向顶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初期进展迅速,第一周即已攻至巴格达不到80公里的卡尔巴拉地区,部队并未遭到严重损失,但是担任主攻任务的第三机步师却停止进攻,其主要原因是:一是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实施战略简述 摘要:面对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所需信息能力不足的挑战,美军正在从以网络为 中心向以信息为中心进行转型。介绍美军联合信息环境(JIE)计划的提出背景、实 施战略、实施路线图以及主要任务。 关键词:联合信息环境,JIE,信息化战争,战略 1引言 未来作战的趋势是一体化,信息是关键,把握的信息越可靠、越迅速、越全面、越具有针对性,赢取作战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近年来,联合信息环境(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JIE)受到美军的高度重视。2013年,美军先后公布了多份与联合信息环境相关的文件,从概念、战略到实施逐步推进JIE。2013年1月,美军参联会主席马丁·邓普西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White Paper,简称白皮书);2013年9月,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战略》(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Strategy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战略);同月,国防部首席信息官签发了《联合信息环境实施指导》(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Joi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简称实施指导)。 2与联合信息环境的提出[1] 美军认为其全球一体化军事行动需要强大的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受到众多因素的削弱与损害,如表1所示。 表1 美军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 JIE则是美军应对种种难题的战略性举措。白皮书以2020及2020年以后联合部队构想为背景,阐述对JIE的构想及其与作战行动的相关性。

心理战

一、心理战的定义 1、我国《军事家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对心理战的定义为:通过宣传和其他活动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国民及其军队的一种手段。 2、我军《军语》给心理战做的解释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通过宣传等方式从精神上瓦解敌方军民的斗志,或清除敌方宣传所造成的影响的对抗活动。 二、心理战的重要地位 心理战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和一般的作战行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很大一部分讲的是心理战,《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阐述心理战的著作,也是我国心里战理论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涉及到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即百战百胜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胜利是不用战斗就能使敌人屈服。那么怎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当然是运用心理战术的攻势,使敌人首先从内心开始畏惧、丧失斗志、屈服等,不动一兵一马,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四面楚歌”是心理战中的经典,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均成功地使用了心理战。目前世界各国不断进行军事演习无一不是在进行着心理战。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心理战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心理战是军事实力的重要辅助部分。虽然说军事实力是战争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心理战可以为军事实力推波助澜,使军事行动事半功倍。心理战能够使敌方在不知不觉中不由自主地接受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以违背自己的意志,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落入另一方的心理圈套,使心理战起到兵战起不到的作用,收到兵战收不到的效果。最终能够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胜利,甚至兵不血刃,不战而胜。心理战虽然不能替代兵力兵器的打击,但它与战略、战役、战术行动和兵力兵器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有时心理因素甚至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第二、心理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战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西方大国将其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之一,把心理战视作“执行国家安全政策的一种战略手段”。很多国家早已把心理战纳入国家战略,不仅为其军事斗争服务,而且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心理战,表现形式为思想战、政治战、外交战、文化战、经济战、情报战等。心理战已经从单纯的战术活动发展到反映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平时期,心理战主要表现为国家战略心理战,其作用主要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巩固全民心理防线;通过外交和宣传活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心理攻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展示己方实力和使用实力的决心,对潜在敌人进行威慑,延缓或遏止战争,各国进行的大阅兵、频繁的军事演习无不是在展示己方实力,通过心理影响遏制敌人的入侵。 战争时期,除了实施国家战略心理战外,国家侧重实施军事战略心理战和战役战术心理战。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过:“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的活动已经结束。”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心理战主要作用是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胜利;能够凝聚己方的战斗力,坚定必胜信念。心理战能够击垮敌人的斗志、征服敌人的意志,做到真正战胜敌人。 三、实施心理战的作用及目的 心理战的目的因人而异,如比较常见的:1、最大限度的争取盟友,以此孤立对方,从而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美军测绘保障体系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在占有绝对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了战场单向透明,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确制导武器。而美军的测绘保障作为战场情报准备的一项基本内容,为战场指挥、武器使用以及作战行动提供精确、实时的战场地理空间(geospatial)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测绘保障手段 1.地理空间情报的准备与获取 ①战前准备充分,提供大量战场地理空间基础信息美军利用其建立的庞大的战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可在短时间内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及其他图像数据。对伊开战前,美测绘部门就为可能的作战行动准备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高程数据、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控制图像、精确定位数据,以及航行安全信息等地理空间基础信息。这些基础数据可以随时获得并加以更新。它们可保证空中和海上航行安全,并能制作三维可视化地表景观,进行地形分析,生成目标精密定位数据。还能在此基础上生成更精确、更详细,并且包含更多时态地理空间数据的面向任务数据集的加固基础数据,以满足特殊任务的需要。 基础数据主要通过光盘携带,面向任务的数据集则主要通过全球广播系统由国家机构,如美国国家图像与测绘局(NIMA)和国防后勤局传送到师、团、营各梯队,然后把这些数据发送到一系列服务器,分发给最终用户。 ②全面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作战行动提供精确的定位信息GPS系统的应用是美军对伊作战的主要技术支持手段之一。美军所有参战部队,包括海军舰艇、各种作战飞机、运输车辆、坦克装甲装备、绝大部分攻击导弹和制导炸弹以及地面作战人员和特种兵等均装备了各种GPS接收装置。美军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军用GPS接收机,单机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GPS的广泛使用,为美军作战指挥和各种武器平台以及作战行动提供了高精度的战场定位信息。此外,为加强定位能力,美军还分别于今年1月29日和3月31日发射了2颗GPS-2R卫星。 ③充分利用各种侦察平台,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美军大量使用了包括航天、航空、无人机及地面侦察等多种传感器及时获取战场地理空间图像情报。根据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地理空间图像情报可分为卫星图像情报和战场图像情报两类。 卫星图像情报由成像卫星提供,美军使用的成像卫星主要包括:“锁眼”、“长曲棍球”等侦察卫星和“快鸟”、“伊克诺斯”、“陆地卫星”等商业成像卫星。这些卫星使用的传感器按照类型可分为全色、真彩色、红外、多光谱、超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配合使用,既能保证足够的地面分辨率,有效识别地表物体,又可全天候、全天时对伊拉克战场实施监测。 战场图像情报包括战场图像、地面各种目标信息、前沿敌方阵地地形与布设、兵力部署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兵力部署、战略投送、精确打击、快速机动、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后勤保障和官兵素质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体现了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其诸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仍然是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相比的。在实力悬殊的对比之下,伊拉克军事上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还要取决于人民是否支持。由于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成立,遭到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仍不能取胜。 1.美国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错误。美国政府高估了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可行性,高估了军事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对全球和中东地区人民的反美情绪估计不足,对军事占领后伊拉克人民的反抗斗争准备不足,美军在战后重建行动中遭到挫折时,也未能及时进行战略策略的调整,导致其被动,是伊拉克战争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美军重新犯了在越南战争中的战略错误。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越南战争美军失败的原因是:对敌人的意图进行了错误的估计,用自己的经验模式看越南人民和领袖;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忽视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信仰;没有认识到高科技装备在非正规作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实施军事行动之前和之后没有与国内公众进行深入讨论,没有认识到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没能组织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去处理战争中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美军占领伊拉克的代价远远超过美国最初的估计,而且至今还没有结束。美国即将离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陆战队上将2007年9月14日说,自己在伊战初期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伊军和老百姓都会欢迎美军的“解放”,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导致驻伊美军数量不足,使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已遭挫败,所依据的两个假设被伊拉克战争证明已不可行:一是美国能获得对手能力和意图的可靠情报;二是美军有技术优势使战争的代价显著减少。战争初期此一理由似乎还有说服力,但到了今天,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拉姆斯菲尔德倡导的军队转型计划已遭到重挫。 2.美军的转型计划和一系列作战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在战争中遭到挫败。美国切奇准将2006年6月在《陆军》杂志上指出:海湾战争后,一些时尚的概念抓住了国防部官员和公众的想像力,它们依次是:“震慑论”、“全球力量、全球到达”、“由海向陆的机动”、“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现在提出来的“基于效果作战”。尽管这些理论都包含着少许的智慧,并以新式武器技术带来的一些证据为支撑,但也包含着对对手的错误假设和对技术能力的实实在在的狂妄自大。这些花哨的概念都是工程师们为解决结构复杂的难题而设计的。他们依据的思维模式导致线性和确定性的预期结果。今天,这些过于片面的和基于技术的现代战争概念已失去吸引力,战争又被认为是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人类集团间复杂、你死我活的斗争。 战争是否能达成目的是以军队所能达到的效果来划定的。应当放弃那些过于不切实际的先敌发现,并决定性地结束战斗的颂歌,以及诸如“信息优势”或“制信息权”等狂妄自大的术语。作战理论必须要强调对作战之初了解敌方的程度持怀疑态度。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理论社“网络中心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论”、“五环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都不完全成功。这些理论在这场战争实践中尤其战后重建中效果有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情报系统,并对伊拉克进行了十多年的全面深入的情报分析,但战时美军的情报与实际情况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存在着严重的情报问题。美军靠卫星、无人侦察机、雷达预警机等技术手段难以全面搞清敌情。缺少中东问题研究专家和语言专家,无法在任何级别上最佳地使用传感器和接收系统。美军不具有查明建筑物内部藏有什么,里面的人在干什么和对建筑物进行目标定位的能力,美军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错误地确定了打击伊拉克领导人所在的地点,也夸大了打击伊拉克C4I系统的重要性。对伊拉克安全部队、非常规部队,对步兵及轻型装备的探测十分困难。美国对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也进行了批评和检讨。“网络中心战”和“基于效果作战”可以改变作战的特征,但是不可能改变战

5.2《越南战争》教案(新人教选修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第三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二节越南战争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2. 日内瓦协议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2. 局部战争 三、越南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越南战争的结果 2.越南战争的影响 重点:越南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越南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 越南战争是二十世纪最的、惊心动魄的战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至七十年代中期,越南爱国武装凭着简陋的武器战胜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美国,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中的奇迹,而且以其前仆后继的民族牺牲精神演示了战争史中的一幕幕奇观。这场战争虽发生

于印度支那半岛的狭长的局部地域,却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的焦点和热点,是两个超级大国斗争的前沿和火线,其中的每一个事件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中枢神经。今天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这场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战争。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印度支那问题” 1.美国的东亚遏制 印度支那是指东南亚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这三国都曾经处于法国的殖民统治之下。经过长期斗争,二战后三国独立,三国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失败,对美国侵略扩张有力打击。美国把新中国视为它在亚洲扩张的主要障碍。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亚洲建立起“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以遏制共产主义为目标。东南亚条约,全称是《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又称《马尼拉条约》,是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条约称,要用“自助和互助的办法”“抵抗武装进攻”。条约附有美国提出的“谅解”,对“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解释为“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条约还以议定书的形式,把柬埔寨、老挝和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1955年2月19日条约生效时成立了东南亚条约组织。1977年6月该组织宣布解散。 2.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了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各项协议,要求交战各方在越南、老挝、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承认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规定其他国家不得在三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在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南、北双方的临时军事分界线,并规定1956年7月举行自由选举,以实现越南的民主和统一。不久,美国取代法国的殖民地位,干涉印度支那三国内部事务。同年9月,美国策划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宣布将越南南方、老挝、柬埔寨置于其"保护"之下,并在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扶植亲美政权和极右势力,阻挠和破坏《日内瓦协议》的实施。1954—1960年美国向南越政府提供了巨额援助,军事顾问从200余人增至2000余人,为日后的大规模侵越战争创造了条件。 二、从特种战争到局部战争 1. 特种战争 1961年肯尼迪即任后不久,在南越把特种作战作为推行“灵活反应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对越南南方发动了一场特种战争。这是卖国在越南武装干涉的开始。 提问:什么叫“特种战争”?“特种战争”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后改为军事援助司令部)的指导下,以美国派驻越南南方的特种部队为肯干,发动由美国出钱出枪、由美国顾问指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争。在此期间,美国于1962年2月在西贡(今胡志明市)设立“驻越军援司令部”,作为特种战争的指挥部。美国增派军事顾问,训练和指挥西贡军队作战,组织并指挥南越军和各种反动组织,反对越南南方人民的革命游击战争,但在越南南方人民革命力量的打击下遭到失败。 2. 局部战争 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口其军舰在公海遭到攻击,出动飞机轰炸越南北方港口,制造北部湾事件。1965年2月,美国开始对北方进行大规模轰炸。3月,美地面部队开始在南方直接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特种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以“南打北炸”为基本特点的局

美军联合出版物简介

美军联合出版物简介 联合条令,是美军以参联会主席的名义颁布的法规性文件。它涉及的是如何使用国家军事力量达成战略目的的根本性问题,是美军制订联合作战计划和采取联合行动的根本依据。美军规定,除极个别情况外,各军种必须贯彻执行联合条令中的各项规定。美军制订联合条令的目的,一是用以指导联合部队的协调运用;二是从理论上确定美国在多国行动中的地位;三是为联合训练提供依据;四是为军事教育系统提供指导性文件。 一、编写联合条令的组织 (一)各级职责 参联会主席通过联合参谋部对联合条令的编写实施领导。1986年生效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赋予了参联会主席领导联合条令编写的全部权力。 联合参谋部下属的作战计划与协调部(J7)负责联合条令编写的具体业务指导。作战计划与协调部成立于1987年。该部除上述任务外,还负责联合行动的计划、训练、演习、评定以及教育等项工作。 作战计划与协调部下属的联合作战中心负责联合条令的具体编写事宜。该中心下设的条令处负责组织联合条令的编写、审查与修订,提出联合条令的发展构想,协调各条令编写单位的工作,就编写联合条令的某些重要问题向参联会主席及联合参谋部提出建议。 (二)编写总体计划 作战计划与协调部通过联合条令编写的总体计划,提出联合条令的编写体系,并以联合出版物JP1—01的形式于1988年2月正式颁布。作战计划与协调部与各军种、各联合司令部以及联合参谋部进行广泛接触,组织一系列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联合条令主计划。联合条令编写总体计划的内容是阐述联合条令的编写程序;明确需要编写的联合条令;制订联合条令体系,使其区别于行政管理出版物,形成独立的出版物体系;确定联合条令与其他相关条令以及与联合战术、技术与程序条令的关系;建立直接涉及各作战司令部的新的联合条令编写程序。 (三)编写单位 美军拟出版109本联合条令,其中各军种负责编写55本,各联合司令部负责编写18本,联合参谋部直属单位负责编写36本。 在由各军种编写的联合条令中,陆军负责编写29本,海军5本,空军14本,陆战队5本,海岸警卫队2本。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孙子兵法》中的心理战思想浅析 14队6班任鹏彪 《孙子兵法》认为战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力量,孙子明确提出了攻心夺气的谋略思路并对心理战的一些基本思想进行了论述。直到今天研究其心战思想对我们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军情基础思想 首先,孙子重视己方官兵的心理素质训练。孙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思想、心理因素对于战争胜负的巨大影响。他主张修明政治,注重心理素质培养,研究敌我双方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孙子特别强调军队的指挥者应有正常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情绪,特别是在临战状态时,更应如此。所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也是要求己方官兵注重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不能因一时之气而被蒙蔽了心灵之眼。 其次,孙子重视对敌我双方心理状况的研究。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是在进行任何形态的战争时,要把情报的获取都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力争"先知"。孙子认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时,孙子也重视士卒思想状况的研究,主张对士卒给予一定的精神刺激,使之勇敢作战,士卒"非恶货",因之可以"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命",用满足他们

财货欲望的办法,引发作战的积极性。 第三重视坏境地形的研究把握。孙子认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致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只有既知敌情,又知地利才能取得胜利。 二、"示形造势"的谋略战法样式 心理战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通过各种信息的综合作用,摧毁敌方的信念、意志和士气,使对方产生疑虑和恐惧,战斗力弱化。"为了"造势"、"任势",孙子强调要"示形"、"动敌"。他认为这是达到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孙子在"计篇"中指出:"兵者,诡道也"。他强调战争决策一旦定下,将帅就要根据情况,"因利而制权"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利用"示形造势"、用"诡道"诱骗和调动敌人;同时,注意不为敌人所调动,即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使作战的主动权和自由权掌握在己方手中,迫敌处处陷入被动,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美军充分从孙子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养分。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军就制定了庞大而周密的心理战计划,将其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之中,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各种手段,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个层面,使心理战全方位、全时空展开,给伊军民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撼,许多伊拉克军队纷纷倒戈投降,为美英联军推翻

黑鹰坠落观后感1000|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左右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黑鹰坠落》是讲述美军索马里战败的震撼的现代战争片,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希望你会喜欢! 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了解战争 《黑鹰坠落》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是对战争饥荒后场景的描述,配上极具特色的音乐,带给人强烈的代入感,把战争国家的荒凉落败表现的淋漓尽致。黑鹰坠落指的是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是协助联合国在当地进行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消灭当地军阀和反政府武装。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务发生在首都摩加迪沙,由美国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特种部队合作进行,目的是捉拿索马里军阀头目艾迪德及其政府幕僚。但是由于准备不充分以及情报错误,导致抓捕行动陷入混乱,两架美军160特种航空团的UH60“黑鹰”直升机被先后击落坠毁,直升机上的幸存成员陷入民兵的包围之中,抓捕行动随即变成拯救行动。美军在摩加迪沙陷入索马里民兵甚至平民的重重围攻,激战15小时才在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掩护下撤回安全区,共有19名美军士兵在行动中丧生,而索马里平民和民兵伤亡超过1000人。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是美国在越战以后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行动。1993年底,美国政府对索马里彻底失去信心,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最终下令撤军。这次行动也使美军看到城市作战战术方面的一些不足,促使其改进城市战术方法,为日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提供了经验教训。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不仅仅是2002年拍摄的反映这一事件的影片的名字,同时在美国,这个词组也指代整个失败的索马里军事行动。作为由真实故事改变的战争片,这部片子还是很好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血腥。电影中有被火箭弹炸得下半身血肉模糊的士兵,还有半截手指被子弹打断只剩一层皮连着的,真实表现了战争场景,不像某些抗日神剧一样过分夸大,对于了解战争还是很不错的。 黑鹰坠落观后感750字现代战争 虽然这部片很早就有了,但是今天才看完,这是我看过的最震撼的现代战争片,用完美来形容这部片子绝对不为过。 从开头的描述非洲饥荒人民的悲惨一直到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坠机,坚持,拯救,结局,影片十分紧凑连贯,让人喘口气都不能,整部电影一气呵成。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容易让习惯玩COD的玩家误以为自己正在玩COD4或者COD6(当然,其实电影比游戏出的早多了,推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很多场景和剧情甚至系统、框架、装备设计都是受了黑鹰坠落的影响),战争的取景拍摄角度、配乐、特效都十分到位,配上战场上各种兄弟情谊和某些不齿的官兵利益冲突(最后装甲车拒载,让游骑兵跑步回基地实在是让每个观众都hold不住了吧),让这一影片简直可以媲美纪录片的等级。这部电影不知道是用了多少血浆袋作为道具,场面之残酷估计也只有《拯救大兵瑞恩》可与之相比。 说到战场上兄弟情谊,这部片子可算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当然,历史上美国电影以这种战友情怀为卖点的片子也是很多了)。整个故事一开始就是因为一个新兵的失足坠机而展开的,是这个本来没那么麻烦的任务变成了全城皆兵的大仗。但是不得不说,影片自始至终的表达的那种“作为并肩作战的兄弟,我们都要一起回家,无论面对多少颗子弹,我们都要活下去”的思想是最为感人的地方,没有《珍珠港》那种爱情的渲染,就是纯爷们,很man,只有这

美军心理战浅析

美军心理战浅析 心理战是对敌人进行心理上的攻击,使其精神防线松垮,不攻自破。心理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它虽不能替代军事行动,但可以独立于军事行动之外单独使用,也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援。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除了用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实施以空袭和特种作战,地面战相结合的武力打击外,还实施了全方位的心理战。 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美国想争取阿拉伯人心的心理战争。只是与以往相比,美军此次为“倒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其心理战的手段更加多样,覆盖的面更广。以前美军心理作战主要采用传单,本地语无线电广播,近距离高音广播,报纸杂志,电视图像等方式。此次,美军除继续使用这些手段外,还广泛使用了电话,手机短信,因特网等手段;心理作战的覆盖面已经从战场内扩大到战场外。从心理影响的对象看,不仅包括萨达姆本人,其他政府官员,而且包括伊军所有的官兵和普通百姓。从心理战的内容看,不仅包括军事威慑,人道主义援助,而且包括新闻控制,消息传播,人际关系,宗教文化等。真可谓“心理攻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防不胜防”。 一、指挥领导体制完备,行动统一协调 心理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建立起完备的指挥领导体制,保证心理战行动的协调统一,才能获得较高的整体作战效益。经过多年的作战实践和调整改革,美国已建立

起完备的心理战指挥领导体制。在战略层次上,主要有国务院、国防部、新闻署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联合公共事务处。在战役层次上,有特种作战司令部、军种特种作战司令部、战区司令部的临时性心理战指挥机构。在战斗层次上,主要由各心理战支援营、连组织实施心理战。要统一协调的地实施心理战行动,除了有完备的指挥领导体制这一组织保证外,还必须制定统一的政策。美军战备心理战的政策由国务院牵头,会同国防部、中央情报局、新闻署、国际广播委员会等机构制度。国防部制定的军事心理战策略,必须符合战略心理战政策,美军部队的心理作战行动则在战略心理战政策和军事心理战策略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某级指挥官违反政策擅自插入不适宜的心理战的内容,上级司令部指挥官必须立即制止,并提出符合政策的方案。实施心理战行动,特别是实施宣传性心理战行动,做好协调工作特别重要。协调不好,不仅会影响心理战效果,还会产生负面效应,甚至可能给敌方提供反宣传机会。因此,美军非常重视心理战行动的协调。一是军事机构与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协调;二是各军各司令部、部队之间的协调;三是各种心理战内容和行动的协调。从指挥领导体制到作战部队都经过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以便取得最佳效果。 为了实施此次“倒萨”心理战,美军从具有丰富的心理战经验的美空军第193特种作战大队和美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抽调精干人员,组建起“倒萨”心理作战特遣部队进行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