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教案 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2)

教学内容:

课本P16例5、“练一练”、练习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3.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要计算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实际上就是计算它的六个面的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思考。

2.教学例5。

出示例5。

玻璃鱼缸是什么立体图形?

“上面没盖”就是没有哪一个面?

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答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3+5×3.5×2+3×3.5×2

=15+17.5×2+10.5×2

=15+35+21

=50+21

=71(平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71平方分米。

还有别的方法吗?

(5×3+5×3.5+3×3.5)×2-5×3

=(15+17.5+10.5)×2-15

=(32.5+10.5)×2-15

=43×2-15

=86-15

=71(平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7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1题

这道题只需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练习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说一说你自己是怎样想的?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做这道题时要注意什么?

4.做练习四的第7题

你是怎样想的?

5.做练习四的第8题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明确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以及要注意一些什么。)

6.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备课教案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表面涂有颜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探索表面涂有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各种情况以及其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结构美,获得成功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后,小正方体不同涂色面的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大正方体的棱平均分的份数、切成小正方体的总个数和不同涂色面的小正方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6个面大小相等 12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2.引题:今天我们将运用正方体的这些特征来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 二、学习新知 (一)分面 1.多媒体出示一个正方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谈话:现在我将这个正方形的每条边长平均分成2份,像图中这样将它切开, 能切成几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4个是怎么得来的,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2×2=4)将边长平均分成三份呢?用算式怎么表示?(3×3=9) 平均分成四份呢?(4×4=16)五份呢?(5×5=25)

根据问题,多媒体出示相应的正方形。 2.回忆:所分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怎么求出来的? 份数×份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获得分“面”的规律,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分体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一个正方体。 谈话:老师将这个正方体的6个面都涂成了红色,将它的每条棱都平均分成2份,照图中这样把它切开,能切成多少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 8个是怎么来的? 说明:从前往后数的第一层的第一排被平均分成了2个,第一层共有2排,所以是4个,总共有2层,所以是8个。 追问:能用算式表示吗?(2×2×2=8) 每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涂色?(3个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明白总个数的求法】 2.现在我将每条棱平均分成3份,能切成多少个小正方体呢?(27个)怎么得来的结果?(3×3×3=27) 出示相应的图片。 小组交流: 切成的小正方体中,3面涂色的有几个? 2面涂色的有几个? 1面涂色的有几个? 分别在什么位置?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表格。 (1)3面涂色的有几个?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2)2面涂色的有几个?在大正方体的什么位置? 12个是怎么来的? 说明:1条棱被平均分成3份,减掉3面涂色的2个,1条棱上2面涂色的有1个,共有12条棱,所以有12个小正方体。 列式为:12×(3-2)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教学目标: 1. 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的。 3. 能够正确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每位小朋友准备正方体纸盒和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出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各种纸盒)这些是什么形体?你能否将正方体全部找出来? 2. 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 1. 多媒体演示,将一个正方体剪开。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由六个相同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揭示课题,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 2. 让孩子们动手剪:沿着正方体的棱剪,最后将它平摊就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作品展示:(所有不同的形状都展示出来)为什么它们的展开图都不一样呢?(因为剪法不一样)想象一下:这些展开图重新折成正方体的情景。 3. 还有不同的展开图吗?一共有多少种呢?全班交流。 三、从展开图来辨别是否能折合成正方体 1. 继续操作 (1)拿出学具纸折一折,下列展开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吗?(出示图片) (2)汇报。 2. 你能不能用眼光来判断呢?(书第二题) 教师准备好教具,当学生有争议时,演示给学生看。

四、练习:(出示展开图) 1. 下列哪些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判断,然后取出学具折一折,体验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换。 2. 出示下列图形,再配上两个正方形,怎样放置就能折成一个正方体? 五、聪明题 补上缺少的一个面,使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 -可编辑修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题(最新整理)

长方体、正方体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表面积是54平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12厘米、1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正方体铁块。 这个正方体铁块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体积是()。 4.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根96厘米的铁丝正好做成了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体,它的高是()厘 米。 6、把一根长6米的长方体,切成3段一样的小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3.6平方米。这个长 方体的体积是()。 7.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8、做一个长方体的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9、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倍。 10、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的木块锯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二.看图求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 12 9

三.实践与应用。 1、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2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所在棱长的和是100厘米,它的高是7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水箱,底面是一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是30厘米,水面高度是15厘米, 放入一个石头后,水面的高度是18厘米,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的药水箱里装了60升的药水,已知药水箱里面长5分米,宽3分米,它的深 是多少分米? 5、一块长方形的铁皮,长40厘米,宽30厘米。从四个角都剪掉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这个盒子最多能容纳多少毫升的液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及反思 镇江市孔家巷小学许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3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三第6、7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对策: 课前学具、教具的准备工作要充分,课中要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具(可展开);学生准备若干个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及课本第121、123页上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借助模型给大家再介绍一下?(指名学生说说,全班交流) 除了同学们介绍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 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三幅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想一想,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你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研究正方体展开图。 谈话: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些图形是把正方体展开得来的,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好吗? 出示例3的正方体展开图: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得到这个图形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棱剪,并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六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一长方体与正方体苏教版(附答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过关检测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1~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学校旗杆高14.8 () 一块橡皮的体积是6.4 () 一个游泳池蓄水约50 () 汽车油箱能容纳汽油20 () 2.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为原来的()倍,表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体积扩大为原来的()倍。 3.一根铁丝长48cm,如果围一个正方体框架,棱长是()cm;如果围一个长是5cm,宽是4cm的长方体框架,高是()cm。(接头处不计) 4.两个棱长5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cm2。 5.如图,把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沿横截面锯成2段,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棱长1m的正方体木块切成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木块,一共能切()块,把它们排成一排,排成的距离比盐城到南洋的公路9.8km多()km。 7.用一张长20cm,宽6cm的长方形纸围成一个长方体的侧面立在桌面上,围成的长方体的最大体积是()cm3。 8.把3个棱长分别是1cm、2cm、3cm的正方体粘合在一起,表面积最小为()cm2。(二)试试你的判断力。(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5分) 1.长方体中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宽、高。() 2.至少要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才能拼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3.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cm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刚好相等。() 4.长方体的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表面积扩大为原来的4倍,体积扩大为原来的8倍。 () 5.棱长之和相等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都较大。()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在一个长6cm,宽4cm,高5cm的长方体盒子里面放入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最多可

正方体展开图教(学)案

教案

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含答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测试卷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米,宽和厚都是2分米,把它锯成4段,表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A. 8 B. 16 C. 24 D. 32 2.把一个长方体分成几个小长方体后,体积( ),表面积( )。 A. 不变 B. 比原来大了 C. 比原来小了 3.用一根长( )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 A. 28厘米 B. 126平方厘米 C. 56厘米 D. 90立方厘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 A. 21600平方厘米 B. 150平方厘米 C. 125立方厘米 5.将下图沿虚线折起来,可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5号面所对的面是( )号面。 A. 2 B. 3 C. 4 D. 6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长方体(或正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 7.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_____)分米,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分米。长方体的长为7cm ,宽为5cm ,高为3cm ,它的棱长总和是(_____)厘米;表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体积是(_____)立方厘米 8.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0.500cm 3 = (_____)dm 3= (_____)L 750000cm 3= (_____)dm 3= (_____)m 3 11.一根长方体的方木,横截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长5分米,它的体积是(_____)平方厘米。 12.把30L 水装入容积是250ml 的水瓶里,能装 瓶. 13.至少要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4.物体所占 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 . 15.长方体的面中不可能有正方形. . 1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 cm ,它的表面积是(____),体积是(_____)。 17.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18.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表面积扩大(______),体积扩大(_____)。 A .3倍 B .6倍 C .9倍 D .27倍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20.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21.—个房间的长6米,宽3.5米,髙3米,门窗面积是8平方米。现在要把这个房间的四壁和顶面粉刷水泥,粉刷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4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22.把一个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正方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3.木工要做5只长5分米,宽3分米,高15厘米的抽屉,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料? 24. 把一根长为4.8米,宽 1.4米,高0.8米的木料锯成体积相等的2份,它的表面积最多增加多少平方米?最少呢? 四、判断题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the plan of the plane expansion of cuboid and cube

数学课《长方体、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

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 (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 (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

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 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悟: 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 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 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 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练习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它的棱长和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木箱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4分米,它的棱长和是(),占地面积是(),表面积是(),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方钢,横截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2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底面积是25平方米,水深1.6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升。 5、一块正方体的钢锭,棱长是10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锭重()千克。 6、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棱长和扩大()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7、用棱长5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这样的小正方体()块。 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a米、b米、h米。如果高增加2米,体积比原来增加()立方米。 二、判断: 1、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a3表示 a×3 。() 4、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两个面面积相等。() 5、体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一定相等。() 三、操作题: 右图是长方体展开图,测量所需数据,并求长方体体积。

四、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铁块,长10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每立方分米铁块重7.8千克,这个铁块重多少千克? 2、一节长方体形状的铁皮通风管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做这节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3、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金鱼缸,长8分米,宽6分米,高7分米。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鱼缸能装水多少升?(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4、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

6.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二 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会识别正方体的11种平面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正方体相对的面,并会运用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探索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与人合作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使学生获得集体合作成果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正方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技术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一个正方体,一把剪刀 2、学生准备:制作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剪刀 3、设备准备:计算机网络机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在上一节课中认识了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幻灯片展示立体图形展开图)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剪刀把桌上的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展开,你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比比哪一小组的展开图更与众不同。 总结规律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方法总结:一般地有田字型,凹字型,一字型,7字型的都不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活动二:将你的正方体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将它相对的面标上不同的颜色后再展开,和你的小组成员进行观察,讨论,探索正方体展开图相对的面的规律。正方体展开图中相对的面(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规律,并与学生在黑板上找寻到的规律进行比较)方法总结:一般的有“I”型图或“Z”型图两端的正方形必为折成正方体的对面。应用新知,培养能力:例1、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练习1、“坚”在下,“就”在后,胜利在哪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03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9.11)

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练习(2018.9.11)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交于同一顶点处的三条棱的长度之和为4.5分米,则这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分米。 2.右图正方体展开图中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个面的总和最大 是()。 3.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右图), 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最多可以有()条棱长度相等;至少需要()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分米,长是1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操作题 1.下图是边长1厘米的方格图,用阴影部分描出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出两种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用60分米长的铁丝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则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做成棱长9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另一根做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模型,它高是多少厘米?

3.做一个长方体的无盖鱼缸,长8分米,宽4分米,高6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4元钱,至少需要多少钱买玻璃? 4.长方体铁皮烟囱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60厘米的正方形,做这样一个烟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 5.如图,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3分米的长方体硬纸箱,如果用绳子将箱子竖着捆两道,横着捆一道,打结处共用2分米,一共要用绳子多长? 6.学校门厅里有4根方柱,每根方柱高5米,底面都是边长0.6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在每根柱子四周侧面贴上大理石,贴大理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火柴盒,已知它的长是4厘米,宽2厘米,高1.5厘米。 (1)这个火柴盒的内盒是多少平方厘米? (2)这个火柴盒的外盒是多少平方厘米?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 长方体与正方体测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练习卷 姓名得分 一、请你填一填 1、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 m2、15 m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2。 2、一个长方体长5cm,宽4cm,高2cm,这个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 )cm2,前面的面积是(??? )cm2,右面的面积是(??? )cm2,它的表面积是(??? )cm2,体积是(??? )cm3。、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它的棱长总和是(??? )dm,它的表面积是(??? )dm2,体积是(??? )dm3。 4、单位换算我第一。 230cm3=(??? )mL??? =(??? )L=(??? )ml 6800ml=(??? )L??? =(??? )dm3。 2500 cm2=(??? )m2???? 15 m26 dm2=(??? )m2 ?24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升(??? )毫升 5、挖一个容积为48m3的长方体土坑,占地面积为24m2,这个土坑深(??? )m。 6、每瓶红药水50毫升,装200瓶,需要红药水(??? )升,如果有立方分米红药水,一共可以装(??? )瓶。 7、40升水倒入长米,宽米的玻璃缸中,水深(?? )分米。 二、聪明的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540dm3=540ml?(??? ) 2、有时候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样大。?(??? ) 3、求水箱的容积就是求它的体积。?(?? ?) 4、把体积1dm3的纸盒放在桌面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dm2。?(??? ) 5、把表面积6 cm2的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2 cm2(??? ) 6、表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不一定相等。(??? ) 7、把一个小长方体紧靠墙角摆放,露在外面的面有4个。(??? ) 8、一个长方体的长扩大2倍,宽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6倍。??()???????????????????????????????????????????????? ?? 三、快乐ABC(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长6dm,宽4dm,高5dm的长方体盒子,最多能放(??? )个棱长为2dm的正方体木块。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交流,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棱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操作、交流合作、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思维等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得出所有的正方体展开图。 三.教学难点 对正方体展开图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各小组课前用剪刀将正方体纸盒按任意方式沿棱剪开,并将组内得到的展开图画在下面的空白处,观察能得到哪些不同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每一门学科的诞生都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问题又是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源泉与动力,同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请看这样一道生活中的数学题。 情景:元旦快到了,小红同学想给班里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份礼物,由于人数众多,为了节省开支,她打算自己折正方体盒子作为包装礼盒,现小红想到了两种剪裁方案,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两种方案都能折叠成正方体盒子吗?我们还能不能帮小红想到其他的剪裁方式?有什么规律?

问题2:怎样剪裁最省纸张? (二)问题探究 问题1、2的探究: 对于生活中问题,如果我们能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它,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思维指导】: ①解决问题1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请两位同学上前展示以上两个模板是否可 以折叠成正方体纸盒,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式一个相互的过程,并了解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其他正方体的展开图。) ②解决问题2还需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点? 通过对展开图的分析,将各个展开图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启发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选用合适的组合方式,已达到最优效果。 【自主探究过程】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将课前探究出的正方体展开图不重复的贴在黑板上,讲师进行讲评。 师:用过学生的展示,总发现正方体的展开图共有多少种? 师:对于这么多的展开图,形状各异,我们确实很难记忆,同学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快速、便捷的对其识别,并且熟悉的在纸上画出来? 生:将其进行分类。 师:非常棒,生活中我们常常也对自己的物品进行分类,便于识别、管理,学习也不例外,我们用分类的思想可以解决很多繁琐的问题,请小组间进行讨论,对这11种展开图按照您觉得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类,已达到速记的效果。 (学生积极讨论中..........)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类,并讲解分类的依据。 师: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也很合理,老师在这里提出另一种分类方式,我们来一起探讨。 教师在ppt上展示分类,并对每一分类进行讲解,总结记忆口诀 【随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哪一个不是正方体包装盒的展开图() 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