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第17章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第17章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第三版第17章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亲代与子代、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变异。 2、遗传学研究就是以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他们的遗 传和变异。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就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的研究,提出DNA分子结构 模式理念,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原核细胞: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有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质:在细胞尚未进行分裂的核中,可以见到许多由于碱性染料而染色较深的、纤细的网状物,这就是染色质。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 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 (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 (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最新遗传学复习(刘祖洞_高等教育出版社_第二版)资料

一.绪论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了前进发展的条件,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就失去意义,生物也就不能进化了。 二.孟德尔定律 1.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 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 的特征特性。 3. 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F1中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红花。 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F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如白花。 F2中,两个亲本的性状又分别表现,称为性状分离。显性个体:隐性个体 = 3:1。 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 子代中。 实现条件 1) 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 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 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三.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答: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 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活周期 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 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成分相同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 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菌发生在合子阶段 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 后期I 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后期II 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同组合 为母细胞的一半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9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在遗传上有些什么特点?在实践上有什么特点?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 遗传有什么主要区别? 解析:结合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多基因假说来回答。 参考答案: 数量性状在遗传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支配 (2)这些基因对表型影响小,相互独立,但以积累的方式影响相同的表型。 (3)每对基因常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按孟德尔法则分离。 数量性状在实践上的特点: (1)数量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比较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 (2)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型一般呈现双亲的中间型,但有时可能倾向于其中的 一个亲本。F2的表现型平均值大体上与F1相近,但变异幅度远远超过F1。F2分离群体内,各种不同的表现型之间,没有显着的差别,因而不能得出简单的比例,因此只能用统计方法分析。 (3)有可能出现超亲遗传。 数量性状遗传和质量性状遗传的主要区别: (1)数量性状是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而质量性状是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2)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要比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复杂的多,它是由许多基因控制的,而且它们的表现容易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 2.什么叫遗传率?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平均显性程度? 解析:根据定义回答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遗传率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 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广义遗传 率是指表型方差(Vp)中遗传方差(Ve)所占的比率。狭义遗传率是指表型方差(Vp )中加性方差(V A)所占的比率。平均显性程度是指..V D /V A。〔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中,对于单位点模型,可以用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比值d/a来表示显性程度。但是推广到多基因

浙江大学遗传学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 1.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刘祖洞遗传学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 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 (1) 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 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9、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 )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 )杂交,F2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薯叶 247 90 83 34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进行2 测验。 (3)问这两对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紫茎缺刻叶 紫茎马铃薯叶 绿茎缺刻叶 绿茎马铃 薯叶 观测值(O ) 247 90 83 34 预测值(e ) (四舍五入) 255 85 85 29 454 .129 )2934(85)85583(85)8590(255)255247()(2 22 222 =-+ -+-+ -=-=∑e e o χ 当df = 3时,查表求得:<P <。这里也可以将与临界值81.72 05.0.3=χ比较。 可见该杂交结果符合F 2的预期分离比,因此结论,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11、如果一个植株有4对显性基因是纯合的。另一植株有相应的4对隐性基因是纯合的,把这两个植株相互杂交,问F2中:(1)基因型,(2)表型全然象亲代父母本的各有多少 解:(1) 上述杂交结果,F 1为4对基因的杂合体。于是,F2的类型和比例可以图示如下: 也就是说,基因型象显性亲本和隐性亲本的各是1/28 。 (2) 因为,当一对基因的杂合子自交时,表型同于显性亲本的占3/4,象隐性亲 本的占1/4。所以,当4对基因杂合的F 1自交时,象显性亲本的为(3/4)4 ,象隐性亲本的 为(1/4)4 = 1/28 。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刘祖洞遗传学习题答案13

第七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1.为什么说细菌和病毒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2.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与具有典型减数分裂过程的生物有什么不同? 3.解释下列名词: (1)F-菌株,F+菌株,Hfr菌株; (2)F因子,F,因子,质粒,附加体; (3)溶源性细菌,非溶源性细菌; (4)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 (5)部分合子(部分二倍体); 4.部分合子在细菌的遗传分析中有什么用处? 5.什么叫转导、普遍性转导、特异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6.转导和性转导有何不同? 7.一个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敏感的E.coliHfr菌株与基因型为a-b-c-d-e-并对链霉素耐性的F-菌株接合,30分钟后,用链霉素处理,然后从成活的受体中选出e+型的原养型,发现它们的其它野生型(+)基因频率如下:a+70%,b+-,c+85%,d+10%。问a,b,c,d 四个基因与供体染色体起点(最先进入F-受体之点)相对位置如何? 解:根据中断杂交原理,就一对接合个体而言,某基因自供体进入受体的时间,决定于该基因同原点的距离。因此,就整个接合群体而论,在特定时间内,重组个体的频率反映着相应基因与原点的距离。 报据题目给定的数据,a、b、c、d与供体染色体的距离应该是: 8.为了能在接合后检出重组子,必须要有一个可供选择用的供体标记基因,这样可以认出重组子。另一方面,在选择重组子的时候,为了不选择供体细胞本身,必须防止供体菌株的继续存在,换句话说,供体菌株也应带有一个特殊的标记,能使它自己不被选择。例如供体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这样当结合体(conjugants)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供体菌株就被杀死了。现在要问:如果一个Hfr菌株是链霉素敏感的,你认为这个基因应位于染色体的那一端为好,是在起始端还是在末端? 解:在起始端 9.有一个环境条件能使T偶数噬菌体(T-even phages)吸附到寄主细胞上,这个环境条件就是色氨酸的存在。这种噬菌体称为色氨酸需要型(C)。然而某些噬菌体突变成色氨酸非依

遗传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就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与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就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 (2)Rr×rr (3)Rr×Rr (4) Rr×RR (5)rr×rr 3、下面就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与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与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 (3)Rr × Rr 粉红 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XwDd×wwdd(3)Wwdd×wwDd (4)Wwdd×WwDd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就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就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就是显性。

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就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就是马铃薯叶。紫茎与绿茎就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的植株就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例各如何? 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与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1 AnIntroduction toGenetics (一)名词解释: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选择题:?1.1900年(2))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2)孟德尔(3) 拉马克(4)克里克 2.建立在细胞染色体的基因理论之上的遗传学, 称之( 4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4)经典遗传学?3.遗传学中研究基因化学本质及性状表达的内容称(1 )。 (1)分子遗传学(2)个体遗传学(3)群体遗传学 (4)细胞遗传学 4.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3)年。?(1)1859 (2)1865 (3) 1900 (4)1910?5.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3): (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 (4)C·R·Darwin?6.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2):?(1)J·Lamarck (2)T·H·Morgan(3)G·J·Mendel(4)C·R·Darwin Chapter2Mitosisand Meiosis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 =4096。各个子细胞之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染色体数是多少? 答:(1)胚乳:32;(2)花粉管的管核:12;(3)胚囊:12;(4)叶:24;(5)根端:24;(6)种子的胚:24;(7)颖片:24。 3。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为何? 答:胚乳是三倍体,是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的结果。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为下列所示: 4. 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式图方式画出:(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图;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

遗传学试题 刘祖洞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涉及分析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以及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分支是:( ) A) 分子遗传学B) 植物遗传学C) 传递遗传学D) 种群遗传学 2.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D)遗传背景较为熟悉E)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 1.遗传学: 2.遗传: 3.变异: 4.进化遗传学: 5.发育遗传学: 6.免疫遗传学: 7.细胞遗传学: 8.人类遗传 学: 三、问答题 1.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2.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3.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4.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5.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6.简述遗传学对于生物科学、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7.什么是遗传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8.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9.遗传学在工农业生产和医疗保健上有何作用? 10.在遗传学发展中大致分为几个阶段?有那些人做出了重大贡献? 11.写出下列科学家在遗传学上的主要贡献。 (1)Mendel (2) Morgan (3) Muller (4) Beadle 和Tatum (5)Avery (6) Watson 和Crick (7)Chargaff (8) Crick (9) Monod 和Jacob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一、选择题 1、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B) 果蝇C) 玉米D) 以上选项均是 3、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 和C 都正确 4、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B) 杂合体C) 纯合体D) 异性体E) 异型体 5、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2020刘庆昌《遗传学(第三版)》第1-7章部分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4.大豆的紫花基因P对白花基因p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紫花×白花→紫花→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 PP ×pp→Pp→3P_:1pp 10.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14.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_C_R_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 (1)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 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些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根据(1)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或C为杂合型; 根据(2)试验,该株基因型中A和R均为杂合型; 根据(3)试验,该株基因型中C或R为杂合型; 综合上述三个试验,该株的基因型为AaCCRr 15.假定某个二倍体物种含有4个复等位基因(如a1、a2、a3、a4),试决定在下列这三种情况可能有几种基因组合?(1)一条染色体;(2)一个个体;(3)一个群体。(1)四种可能,但一个特定染色体上只有其中一种,即a1或a2或a3或a4。 (2)十种可能,但一个特定个体只有其中一种,即a1a1或a2a2或a3a3或a4a4或a1a2或a1a3或a1a4或a2a3或a2a4或a3a4。 (3)十种都会出现,即a1a1,a2a2,a3a3,a4a4,a1a2,a1a3,a1a4,a2a3,a2a4,a3a4。

《遗传学》朱军版习题与答案

《遗传学(第三版)》 朱军主编 课后习题与答案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6)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8)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2)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15)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20) 第八章基因表达与调控 (26)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30) 第十章基因突变 (33)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35) 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37) 第十三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38) 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42)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遗传学名解-刘祖洞版

遗传学名解刘祖洞版 1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统称为性状。 2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3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基因型(genotype) :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型是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5表现型(phenotype):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形态)就是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它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而基因型是生物体内在的遗传基础,只能根据表现型用实验方法确定。 6纯合的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基因型。如CC或cc。也称纯合体(h omozygote)。 7杂合的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或称杂合体(heterozygote):成对的基因不同。如Cc。 8随体(Satellite)是指次缢痕区至染色体末端的部分,有如染色体的小卫星。随体主要由异染色质组成,是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9无丝分裂(amitosis):细胞核拉长呈哑铃状分裂,中部缢缩形成2个相似的子细胞。分裂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如:纤毛虫、原生生物、特化的动物组织。 10有丝分裂(mitosis):即体细胞分裂,通过分裂产生同样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在分裂中出现纺锤体。 11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通过有丝分裂,从一共同的细胞或生物繁殖得到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细胞或生物。也即克隆(clone)。 12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减数分裂和受精有规则地交替进行,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 13无融合生殖(apomixis)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能产生种子的一种生殖方式。无融合生殖的方式根据无融合生殖最后形成胚是由减数后单倍雌配子直接发育而成,还是由未减数二倍细胞产生的,可以将无融合生殖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另一类是未减数胚囊中的无融合生殖再一类是不定胚生殖 14反应规范(reaction norm):基因型决定着个体对这种或那种环境条件的反应。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

遗传学(刘祖洞)下册部分章节答案第九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什么是染色体畸变? 答: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较明显的染色体改变,一般可在显微镜下看到,称为染色体变异或畸变。 2.解释下列名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答:缺失(deletion 或deficiency)——染色体失去了片段。 重复(duplication 或repeat)——染色体增加了片段。 倒位(inversion)——染色体片段作1800的颠倒,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 易位(translocation)——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染色体片段,造成染色体间的重新排列。 3.什么是平衡致死品系,在遗传学研究中,它有什么用处? 答: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有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由于两个致死基因之间不发生交换,使致死基因永远以杂合态保存下来,不发生分离的品系,叫平衡致死品系(balanced lethsl system)。在遗传研究过程中,平衡致死系可用于保存致死基因。 4.解释下列名词: (1)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2)单体,缺体,三体; (3)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 答:(1)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叫做单倍体(haploid);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做二倍体(diploid);超过两个染色体组的统称多倍体(polyploid)。 (2)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不是完整的倍数,通常以一个二倍体(2n)染色体数作为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增减个别几个染色体,称非整倍性改变。例如:2n-1是单体(monsomic),2n-2是缺体(nullisomic),2n+1是三体(trisomic)。 (3)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个物种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allopolyloid)——加倍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的多倍体,是两个不相同的种杂交,它们的杂种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 5.用图解说明无籽西瓜制种原理。 答: 亲本西瓜(2n=22) ↓秋水仙素 4n ♀× 2n ♂ 嫩绿色,无条斑,如马铃瓜↓具有深绿色平行条斑,如解放瓜 4n母本上结了西瓜,瓢中长着3n种子,把3n种子种下,所结的无籽 西瓜是无籽的,其果皮有深绿色平行条斑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的转录有三步: ① RNA链的起始;② RNA链的延长;③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 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2)DNA在代谢上比较稳定。(3)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 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3.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以及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研究的成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 特点:(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彼此以一定的空间距离,平行的环绕于同一轴上,很像一个扭曲起来的梯子。(2)两条核苷酸链走向为反向平行。(3)每 - 1 - / 36

遗传学(王亚馥,戴灼华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知识讲解

第2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习题解 1 题解a:(1)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无尝味能力的女儿的概率是1/8; (2)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的孩子的概率是3/4; (3) 他们第一个孩子为有尝味能力儿子的概率是3/8。 b:他们的头两个孩子均为品尝者的概率为9/16。 2 题解:已知半乳糖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为甲的哥哥有半乳糖症,甲的父母必然是致病基因携带者,而甲表现正常,所以甲有2/3的可能为杂合体。乙的外祖母患有半乳糖血症,乙的母亲必为杂合体,乙有1/2的可能为杂合体,二人结婚,每个孩子都有1/12的可能患病。 3 题解: a: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因为该系谱具有常显性遗传病的所有特点: (1)患者的双亲之一是患者; (2)患者同胞中约1/2是患者,男女机会相等; (3)表现连代遗传。 b:设致病基因为A,正常基因a,则该家系各成员的可能基因型如图中所示 c:1/2 4 题解a:系谱中各成员基因型见下图 b:1/4X1/3X1/4=1/48 c:1/48 d:3/4 5题解:将红色、双子房、矮蔓纯合体(RRDDtt)与黄色、单子房、高蔓纯合体(rrddTT)杂交,在F2中只选黄、双、高植株((rrD-T-))。而且,在F2中至少要选9株表现黄、双高的植株。分株收获F3的种子。次年,分株行播种选择无性状分离的株行。便是所需黄、双、高的纯合体。 6 题解:正常情况:YY褐色(显性);yy黄色(隐性)。用含银盐饲料饲养:YY褐色→黄色(发生表型模写)因为表型模写是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不遗传的。将该未知基因型的黄色与正常黄色在不用含银盐饲料饲养的条件下,进行杂交,根据子代表型进行判断。如果子代全是褐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表现黄色是表型模写的结果。如果子代全为黄色,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无表型模写。 7 题解: a:设计一个有效方案。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的三个纯合体杂交,培育优良纯合体aabbcc。由于三对隐性基因分散在三个亲本中。其方法是第一年将两个亲本作杂交。第二年将杂合体与另一纯合亲本杂交。第三年,将杂种自交,分株收获。第四年将自交种子分株行播种。一些株行中可分离出aabbcc植株。 b:第一年将两个亲本作杂交。子代全为两对基因杂合体(AaBbCC或AaBBCc或AABbCc),表现三显性。第二年将杂合体与另一纯合亲本杂交,杂交子代有4种基因型,其

遗传学第三版刘祖洞第二章练习题

名词解释5个,选择题10个,解答题5个,问答题2个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本单 位。 2.细胞生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根据细胞核和遗传物质的存在方式不同又可以 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3. 染色质:染色质是在间期细胞核内有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 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 4. 着丝粒:着丝粒是细胞分裂时纺锤丝附着(attachment)的区域,又称为着丝点。 5. 姊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6. 次缢痕:某些染色体的一个或两个臂上往往还具有另一个染色较淡的缢缩部位,称为 次缢痕,通常在染色体短臂上。 7.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二.选择题 1.在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和DNA数加倍分别发生在( C ) A.间期、间期 B.间期、后期 C.后期、间期 D.前期、间期 2.一个动物细胞周期中,DNA数加倍、染色体数加倍、中心粒复制的时期依次为( C )① 间期②前期③中期④后期⑤末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④① D.②④⑤ 3. 保证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母细胞完全相同的机制是( B ) A.染色体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纺锤丝的牵引 D.以上三项均起作用 4.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 A ) A.两条DNA母链之间 B.DNA子链与其互补的母链之间 C.两条DNA子链之间 D.DNA子链与其非互补母链之间 5.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6. 1.人类l号染色体长臂分为4个区,靠近着丝粒的为( B )。 A.O区B.1区 C.2区D.3区 7. 真核细胞中的RNA来源于( D )。 A.DNA复制B.DNA裂解 C.DNA转化D.DNA转录 E .DNA翻译 8. 染色体不分离( D ) A只是指姊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B.只是指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刘祖洞遗传学第三版答案 第13章 细胞质和遗传

第十三章细胞质和遗传 1.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什么不同? 答: 1)母性影响是亲代核基因的某些产物或者某种因子积累在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对子代某些性状的表现产生影响的现象。这种效应只能影响子代的性状,不能遗传。 因此F1代表型受母亲的基因型控制,属于细胞核遗传体系; 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中的DNA或基因对遗传性状的决定作用。由于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细胞质往往不进入受精卵中,因此,细胞质遗传性状只能通过母体或 卵细胞传递给子代,子代总是表现为母本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体系,2)母性影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是非孟德尔式遗传。 3)母性遗传杂交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 只不过是要推迟一个世代而已;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一般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2.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答: 1)相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与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 2)不同: A.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其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 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 和叶绿体中。 B. 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通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 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C. 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 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 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 D. 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 正反交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 3.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A【(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N)rfrf】杂交,得单交种AB,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RfRf】杂交,得单交种CD。然后再把两个单交种杂交,得双交种ABCD,问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哪几种,它们的比例怎样? 解: A【(S)rfrf】? B【(N)rfrf】C【(S)rfrf】? D【(N)RfRf】 ↓↓ AB【(S)rfrf】?CD【(S)Rfrf】 ↓ 基因型:1/2【(S)rfrf】1/2【(S)Rfrf】 表型:雄性不育雄性可育 4.“遗传上分离的”小菌落酵母菌在表型上跟我们讲过的“细胞质”小菌落酵母菌相似。 当一个遗传上分离的小菌落酵母菌与一个正常酵母菌杂交,二倍体细胞是正常的,以后形成子囊孢子时,每个子囊中两个孢子是正常的,两个孢子产生小菌落酵母菌。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