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摘要

浮世绘是产生于日本江户时期的一种描绘平民生活的艺术形式,以其别致的风格著称于世。

而浮世绘除其绘画技法值得称道外,其本质所体现出的日本民族内在精神世界的独特审美意识也十分引人注目。日本地理上的高度封闭性决定了这个民族必将产生一套独一无二的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将通过其独特的浮世绘,使我们得以窥得其中一二,感受这个民族独特的审美情怀,独特的“物哀”意识。关键词:浮世绘哀人世

一、浮世绘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浮世”是指当时人们所处的现世,即现代、当代、尘世之类的意思。因此浮世绘即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

(一)初期

十七世纪,日本德川幕府当政的江户时代,兴起一种名为浮世绘的,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的艺术。

初期的浮世绘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是一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初期的浮世绘,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見返り美人圖》,为“浮世绘之祖”菱川师宣绘制,明显体现出浮世绘艺术的产生与歌舞伎行业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二)中期

由于江户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求量扩大,需要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

1765年至1806年,锦绘在此时期诞生。这是一种真正的套色版画浮世绘的印刷技术,使得浮世绘艺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着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同时,此时期的人物绘画风格也发生变化,由原本

虚幻的人偶风格转趋写实。

《宽政三美人》,喜多川歌麿绘。喜多川歌麿以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了许多以头部为主的美人画,其风格更趋向于写实。

(三) 后期

1807年至1858年,这一时期的美人画逐渐趋向情色风格,而风格夸张的役者绘则逐渐转向了描绘武士姿态的“武者絵”。

而这一时期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浮世绘带来的新的风格——风景画。葛饰北斋受到西洋铜版画的影响,立志风景画的创作,他在《富岳三十六景》,采用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此后描写了各地的名胜系列画。安藤广重在《东海道五十三次》的系列里,以叙情的笔调丰富地描绘了日本的自然的旅行者,他的名望甚至超过了北斋。以后又创作了《木曾路六十九》等以日本各地为题材的系列画。此二人确立了浮世绘中称为“名所绘”的风景画风格。

1853年所刊行的《江户寿那古细见记》中有一句“豐國にがほ(似顔繪)、國芳むしや(武者繪)、廣重めいしよ(名所繪)”,简单而直接地为此时期的风格做了总结。

(四) 末期

1859年至1912年,此时期因为受到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舰队强行

打开锁国政策的冲击,许多人开始对西洋文化产生兴趣,因此发端于当时开港通商之一的横滨的“横滨绘”开始流行起来。

另一方面,因为幕末至明治维新初期社会动荡的影响,也出现了称为“无残绘”的血腥怪诞风格。这种浮世绘中常有腥风血雨的场面。

但是由于西学东渐,照相技术传入,浮世绘受到严重的挑战。虽然很多画师以更精细的笔法绘制浮世绘,但大势所趋,终究无法力抗历史的潮流,浮世绘艺术走向没落。

二、浮世绘艺术所体现出的日本审美特征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寄托,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写照。浮世绘当然不例外,其特立独行的风格曾惊艳世界,给欧洲印象主义带去深远的影响。而浮世绘的特殊风格,亦折射出日本这一民族独特的审美特征-----哀。而浮世绘艺术中的风景画最为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一)葛饰北斋之“哀”

葛饰北斋作为浮世绘风景画的开山鼻祖之一,其艺术生涯在所有浮世绘师里不仅最为漫长,而且具备丰富多样的面貌,他将日本人的注意力由美女转移至本国秀丽的山川景色,使浮世绘艺术摆脱了花街柳巷艺术的影响。

葛饰北斋最出名的作品可能要数《富岳三十六景》。从1822年开始到1830年止,前后费时八年之久,总计四十六张。

最广为人知的浮世绘之一-神奈川冲浪里,《冨岳三十六景》之一,葛饰北斋绘

在惊涛骇浪中,富士山远远地立着。但是,富士山在这幅画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或许是为了衬托出海浪的凶猛,与三条渔船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一种悲哀的氛围油然而生。三条渔船迎着翻卷的巨浪奋力前行,其中一条船几乎快要被巨浪吞没,只露出两个人头,而其它两条船也处在漂摇之中,显得渺小而无助,令人悲怜。作者用弧线真实地刻画出海浪之凶猛。但需要注意的是,每条船上有十人,共计三十人,作者在描绘自然力量强大的同时,也暗示出日本人团结合作的集体凝聚力,感慨了海浪无情,也赞美人在面对灾难时的坚强与团结。由此看出,日本人的“物哀”美并不等于“悲哀”美,而是由哀物生发出的一种民族精神与气节之美。

《富岳三十六景》之“御厩川岸两国桥夕阳见”,葛饰北斋绘

黄昏渡口,一只刚刚驶离河岸的小船,船上有摇橹的船夫,还有十一名渡客。他们只是一群匆匆赶路的旅人,拥挤在一条小船上,有的无处可坐,干脆站着。画面中有两人很洒脱,一个是右侧船头坐着的一位用草帽遮住脸的人,给人留下悬念;而另一位则是船夫,他也无意留心船上各色人等,看似摇着橹,细看却是向前靠在橹上,欣赏着黄昏远处的景色:一座由十个桥墩架起的木桥将两岸连接起来,对岸的屋舍即将亮起夜灯,桥下穿梭着大小二十四条船,最远处则是深蓝色的富士山剪影。而在画面最近处是一位洗衣妇,她旁若无人,在忙碌她手中的活。整个联系起来观察,这只是渡船的一个瞬间,但这一瞬间对他们而言太熟悉,因

为这是他们每天的生活,周而复始,平淡而无奈,但在惆怅中又有一丝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眷恋之情,从平凡的视角体现了“物哀”美。

(二)安藤广重之“哀”

另一位浮世绘师安藤广重在葛饰北斋发表《富岳三十六景》后也紧接着以《东海道五十三次》风光系列享誉全日本。

蒲原·夜之雪,《东海道五十三次》之一,安藤广重绘

山区的小驿站,被夜晚降临的一场大雪所覆盖。茅舍和山岭都被大学覆盖为银白色。鹅毛大雪无声无息地落下,没有停止的迹象。两个穿蓑衣戴草帽的人吃力地往右边山坡上爬,蜷缩着身体,看起来很冷的样子。另一个人持杖走下坡,却因为风大而不敢将油纸伞完全撑开。大雪与狂风,烘托出一种冬日的悲凉。被乌云染成黑色的天空与屋顶、远山上的白雪,甚至漫步者背部的积雪,均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孤寂驿站之冬日景象。白色对日本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日本人十分敬重白色,把白色作为纯洁的象征,雪是白色,雪景是日本画家最喜爱的题材之一。用雪来传达冬日的美,这早已超出雪作为自然物理现象的存在,这是一种在“哀

物”的氛围下对纯洁人格的赞美。

《大桥安宅之夕立》,名所江户百景之一,安藤广重绘

《大桥安宅之夕立》是安藤广重临死的前一年所作。安藤广重选择隅田川上的大桥却别有独到之处。一反常规的仰角取景,从高往低望,如此才能看清人们措手不及且无处躲雨的狼狈相。而对于大雨的描绘更是巧妙,用粗长的黑线辅以密麻细线表达,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广阔的水面上,披蓑衣的船夫淡然地撑着细长的竹筏。乌黑的云层下,桥的对岸隐约可见一片曲折的园林。逼真的描绘,使得整幅画面有一股湿汽。风、雨、春、夏、秋、冬本来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在日本人眼里这些却与人生密切相关,甚至直接称为“人生四季”之美。来去匆匆,恰如这场骤雨,淋湿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安藤广重的心。雨是暂时的,人生又何尝不是暂时的呢?该来的总会来,何必逃避?这幅画是广重最成熟期的重要代表作,更是他对人生感悟最透彻的体现。那种无可名状的“物哀”情结,决定了安藤广重在世界风景画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至今仍然广泛地影响着世界许多风景画家。

(三)日本人的“物哀”意识

在日语中“浮世”与“忧世”同音。到了十八世纪中期,“浮世”误解为一种颓废的意思,而市民崇尚“浮生若梦,及时享乐”,由此“浮世绘”便成为专门描绘花街柳巷的庶民版画,自然冠以“浮世”。“美人绘”、“武者绘”虽然盛行,但这浮华世界的背后,总会体现日本民族固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寄托。正是因为葛饰北斋和安藤广重为代表的“名所绘”的出现,才真正把日本崇尚悲哀、风雅的气质,透过画面和氛围表现出来,产生了相应的独特的美的形态。

日本四面环海,地质灾难频繁。火山、地震、台风、海啸……在这种生存条件下,使得日本人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日本人的身上看到这一点。而这种危机意识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死观,在日本人眼中,死亡是光荣的,至高无上的,甚至如同武士道所言:“如樱花之绚烂”。由此,“哀”的基调深深扎根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当中。

无论是葛饰北斋在《神奈川冲浪里》所表现出的人的无助与抗争,还是其在《御厩川岸两国桥夕阳见》中表现出的人世的平凡;无论是安藤广重在《蒲原·夜之雪》中赞美白雪的纯洁,还是其在《大桥安宅之夕立》中表现出的对死亡通悟,都被日本民族这种“哀”的基调浸润,无不表现出“物哀”的情怀,表现出对人间百态的无限感慨。这便是日本人的“物哀”意识,是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最基本的审美特征。“物哀”美折射到各个领域的各个角落,其中尤以浮世绘最具代表性。

参考文献: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陈炎锋《日本浮世绘简史》,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0年3月25日版

索理《日本浮世绘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影响》《艺术百家》2013年S1期

浮世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8514930810.html,/wiki/%E6%B5%AE%E4%B8%96%E7%B9%AA

中国美术鉴赏

李可染--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是李可染大师的座右铭。 李可染画的“牛”也颇见功力。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画牛成为其山水画创作的补充,并逐渐形成风格。他自诉“吾崇其性、爱其形,故不倦写之。”对于线条的理解和追求,也是受了他的老师齐白石的影响,与其画虾的手法颇有些相似,特别喜欢他的《万山红边》这幅画。 山水画 一位国际友人参观故宫绘画馆,看到展子虔《游春图》,他问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当有人告诉他是隋朝的、距今已经一千三百多年时,这位国际友显得非常惊讶,他摇着稀疏的头发赞叹说:"不可思议!中国绘画反映生活为什么这样早!"有人以为山水画不能反映生活,这是不对的。中国人很早在自已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想要表现环境中美的事物。古人从表现神,描绘宗教故事到画山水、花鸟,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从前看见石涛一张画,题诗一首: 丹井不知处,药灶尚升烟。 何年来石虎,卧听呜弦泉。 刚开始怎么也看不懂,后来有个同学去黄山了,回来拍了好多照片,原来黄山的风景如此壮观。一看实际的黄山的风景便知,在黄山上,石涛是把黄山很多不同景点集中在一处:丹井、药灶、石虎、呜弦泉这许多地方,经过组织加工,画在一个小册页上。"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可以说已经参透山水画创作之奥妙。 意境,既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反映,又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化身,一笔一划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自己感情的抒发。创造一个艺

术品,艺术家不进入境界是不会感动人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感动,怎么可能感动别人呢?有些戏剧演员,站在台上一动不动,一句台词没有,但却浑身是戏,因为他们的精气神已经完全进入境界。有一次看京剧《长板坡》,刘备吃了败仗,在当阳道上露宿。当时刘备身边坐着两位夫人,都既没有台词也没有动作。但是我看糜夫人一身都戏,而甘夫人一点戏也没有。糜竺夫人抱着小孩,使人感到在战场上风尘仆仆,精神疲惫。而甘夫人完全走了神,我看到的并不是甘夫人,而是化了妆的演员,这时可想或许是她在想赶紧卸妆后赶快回家买菜、做饭或是接孩子……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有一个最了不起的传统,是讲人品与画品的统一。人品不好,画必然不好。 一个人只求名利,必然作假、讨好、欺骗,必然嫉贤妒能,整天想着压人家,必然有状元思想,总想自己什么都第一。德、智、体、美,德要放在第一位。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荣誉的。名誉的评价在人民,在于历史。 屈原写《离骚》,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什么名利吗?居里夫人做科学实验失败了那么多次,最后发现了镭,人家奖给她勋章,她把勋章拿给小孩子玩,很看轻这些东西。 一个人完全没有一点邪念,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克服邪念。庄子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驼背老人,在树林里粘蝉,好像用手拿,一个也跑不掉。庄子问他本领哪里来?老人说,我练出来的。我用一根竿子顶一个球,后来加成两个球,再加成三个球,练来练去,从不间断,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粘蝉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蝉翼上,宇宙之大,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庄子听了感慨地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大学美术鉴赏心得体会【实用】

“美术”一听到这个词就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我的整个心情也变得豁然开朗,这或许是我个人的原因吧!我小时候就比较喜欢美术,但这种喜欢并不意味着我对美术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只知道美术会给人美的享受,让人完全沉浸在其中。当然了,前提是你喜欢它。原本以为美术就是指画家的画作。比如像那些水墨画、水彩画、油画和素描等。直到上了美术鉴赏课,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才从这个狭隘的概念中走了出来,真正走进了美术的世界,也才真正认识到了美术的博大和内容之丰富。美术一词被我所理解,也正是上了美术鉴赏课以后。下面我就来谈谈对美术鉴赏课的感想: 当初辅导员让同学们选选修课我想既然自己比较喜欢美术,为什么不选美术鉴赏呢?大学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我不能这么死板。第二天,我毅然选择了美术鉴赏。第一次上课给我的感觉是让我很舒心,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心情很好,课堂上也很轻松,在课堂上你不用记太多的笔记,只要带上你的头脑就可以了,通过美术鉴赏课,可以使我的视野更开阔,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真正地欣赏一幅画,以及画家在画一幅画的时候是抱着何种心情。还有作者到底在一幅画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 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和多彩的。美术,浅意识地理解就是色彩,各种不同颜色的搭配,形成一幅幅画面。一般人们都只了解一幅画的表面含义,如果想了解得更深,就要更深层次地了解美术了。美术,更进一步的理解就是艺术,美术是一门艺术,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在作画时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把自己的心情表现在一幅画中,使欣赏画的人产生共鸣。还有一些作品表现出了某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现象,蕴涵着社会矛盾,反映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在战争时期,也有一些作品是人们无法了解的只能凭感性去认识画家的意图,这些通常具有宝贵的文化和研究价值,例如凡篙晚年的作品,他晚年精神失常,画的一些画总是让人匪夷所思,而如今他的画举世闻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正像老师所说的那样,看美术作品更多是关注作品背后的故事,而不是只强调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当然经济价值也是一个方面,但是它与美术作品的产生,发展的心酸历史和它所具有的文化,时代价值来说,那就次的多了。因此美术不仅仅是画,美术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所涉及的面也非常广泛。 美术鉴赏课让我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在欣赏古代绘画时。欣赏古代绘画,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要结合历史,讲究意境、章法和笔墨。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美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现代美术与古代美术有着本质的差别,现代的美术更多的带有现代的气息,现代画也十分地简明、易懂;而古代美术却让我们很难理解,以现代人的眼光,我认为古画看上去很难让人产生共鸣,必须与历史结合起来,才有所体会。古画也并不讲究进大远小的规律,以人物画为例,重点人物通常占的比例较大,次要部分占的比例较小。 学了美术鉴赏课,真让我受益匪浅,平常对生活粗略地观察也变得细心起来了。让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得到了提高,还学到了日常生活的一些小常识,让我时刻观察生活中的美,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短短的课堂可以让我学到如此多的知识。在这课堂上也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的气息。 由于美学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全世界对美的本质没有一个定论,而是众说纷纭。其中“美是生活说”是东方关于美的本质的一种学说,认为美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生活才是美的本质。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

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缤纷斑斓、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然而,艺术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不同时期的专家和学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观点。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目前似乎谁也不能够明确地给予回答。 撇去文献资料的繁冗,哲学观点的争辩不休。。什么是艺术?艺术就是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情感表达。艺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艺术时刻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创造生活中的美,艺术拥有永恒的魅力。 一、艺术让我们懂得去发现美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蓬莱文章,古今佳作,你望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而却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你嗤之以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为何你的眼中就没有美?那是因为你不懂得去欣赏。而如果你懂得什么是艺术,你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世界如此美丽。艺术给了我们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当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 其实,每个人自己的大脑在那颗智慧果的营养中已经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力,它有足够的能力随时创造出比迄今为止所有的自然美景和艺术品更加扣人心弦的壮丽画卷,从而随时使自己跨入无限辉煌的审美时空,随时使自己在瞬间获得永恒! 二、艺术让我们懂得去追求美 马克思四十年如一日的终日苦读,源于他对哲学美不断追求。最终,他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与一体,完成了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命运交响曲》唱尽了贝多芬人生的悲怆和同命运作斗争的艰难与不屈;《蒙娜丽莎》更是达芬奇将内心永存的永恒的微笑尽画其中。张恨水一生勤于笔耕,30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真可谓著述丰厚,像他这样勤于创造的一生,不仅展露了他人生的智慧,也尽显了他对生命之美的不懈追求。 生命之美更存在于不息的创造之中。有一首歌唱得好,“幸福在那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其实,生命之美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当生命在不断的耕耘不断的创造时,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才能体现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美也就尽含其中。 艺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能够遗传千古,什么够流芳百世。人们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无限的价值,在相对的存在中追求绝对的意义。对艺术的执著精神激励着人们惜时如金,不负年华,积极向上,建功立业。 三、艺术让世界多姿多彩 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庞培城的斗兽场到中国的古长城,从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敞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到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眩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而这些正是建筑艺术给我们带来的艺术盛宴。建筑的文化内涵表明,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精神文化因

《美术鉴赏》论文要求

玉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写作要求 按照学校的相关考试要求,本学期《美术鉴赏》课的考试采取撰写论文的方式,于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直接打印好交给任课教师。具体规定和要求如下: 一、写作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论文提交日期:12月12日晚(最后一节课)未提交论文者以缺考论处。 3.论文选题:可以是老师给出的参考选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拟题目。 4.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得在网上下载、抄袭,不得跑题。文章雷同的按不及格论处;未按要求的扣分。 5.论文撰写格式: (1)可用电脑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小四号字,字符跨度15磅,行间跨度17磅。(须有论文封面) (2)可手写,要求用标准方格稿纸,字迹工整。(须有论文封面) (3)论文必须有封面,封面内容包括:论文题目、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教师、提交日期等(封面格式见附件)。 正文内容格式要求如下:正文中要求写出具体标题(提纲),各层次标题顺序按一、(一)、1、(1)等编排。 “参考文献”的格式:请依次注明著者、著作(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版次及页数。如: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肖建国:《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研究》,《现代法学》2004年第5期。 网上参考资料格式:请依次注明作者,文章名,网址,下载时间。如:王岩:《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探析》,,下载日期:2005年4月19日。 二、论文评分标准: 论文以百分制计分,评分标准如下: 1.100-91分:(1)论点正确,有独特见解;(2)论据充分,紧密联系实际,条理性强;(3)论证严密,文章的重点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4)文字精练,有一定文采,语句流畅;(5)格式规范,版面工整。 2.81-90分:(1)论点正确,有一定见解;(2)论据较充分,联系实际;(3)论证合

美术鉴赏论文 (1)

中国绘画艺术浅谈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往往是形容我国古代艺术文化、悠久历史的最佳词汇。一个线条,一个轮廓,一抹色彩,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术鉴赏这门课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顾恺之大师。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老师上课细心地讲述了洛神赋的故事,《洛神赋》是古代有名的诗人曹植用神话隐喻着失落了爱情的感伤的诗篇《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她死后,曹丕把甄氏遗留的玉镂金带枕给了曹植。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塑造了洛神的动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儿子曹叡将它改名为《洛神赋》。恺之知识渊博而有才气,擅长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当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他的画师法卫协而又有所变化,他的画有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的特点。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

美术鉴赏论文作业——清明上河图[1]

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 宋代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个给人以比较软弱之感,但它的经济文化却是一片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相比于前朝有了更大的发展,而这一时期的画坛出现了一代佳作,那就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典型的风俗画,因而饱含风俗画反映城乡生活、思想、感情与审美时尚的特点,把视野从描绘贵族仙佛的领域扩大到城乡生活的广阔天地中,并在深入观察了解对象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刻画,把宋代风俗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清明上河图》全卷以全景式构图,以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了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河沿岸的风光。画卷分为三段:首段为市郊风景,田野、树木、村落等点出了清明的特定时节,中断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其两岸船车,手工业和商贸活动,后段位市区街景,接到纵横交错,人流汹涌,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

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

美术鉴赏论文

我最喜爱的画家——毕加索 在艺术的长河中,闪耀着一颗又一颗耀眼的明星,这些耀眼的明星们带给我们的有感动,有愤恨,有思考,有进步。我们从艺术中汲取养分,从艺术中得到灵感。画家无疑是艺术家群体之中重要的一族,他们用线条和色彩绘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可以找到自由翱翔的思想,也可以找到现实的影子,既可以找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可以找到阴暗生活的反映。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有一个独特的人,他个性、大胆、勇于创新,我们简直很难用一个或几个词汇去描述他,因为他太复杂。 第一次知道毕加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但是真正开始认识他,则是在中学的美术课上。《格尔尼卡》是我接触到的第一幅毕氏画作。他用一种如此大胆如此不可思议的手法描述的现实,让我感到震撼。在画中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性,这种表现方式让我觉得和我见过的一些名画家的画作有极大的不同。 毕加索,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是立体派创始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的画画法和风格多变,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不朽的地位,在他九十三年的漫长生涯中艺术几乎贯穿始终,他的作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风格极其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也许是因为早年家境不佳,致使毕加索形成了敏感的性格,他早

期的作品风格也充满了忧郁的气息。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创作了许多以宗教为主题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而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民巴塞罗那后的所见所闻以及迁至巴黎既落魄又贫穷,居住在洗衣坊的生活经历更深深加重了他那个时期作品中的忧郁气息。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等多位好友,并且此时他的经济状况也已渐渐好转,生活比以前愉快。也正是在此时,爱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到,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因此他这一时期的画作用色由忧郁愤懑的蓝色变为轻快甜蜜的粉红,其中大多色彩丰富,充满了淡淡的喜悦与生气, 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透露出毕加索对人生百态的兴趣、关注及信心。之后毕加索又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由此进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非洲时期。这个时期,他笔下的人物体健硕而深沉,揭示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在这一时期,毕加索与他的朋友布拉克一起创作出第一批拼贴画。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生物,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人能思考,思考能带给我们科技,而更重要的,思考也带给了我们艺术,艺术赋予了我们生活魅力,抒发了我们心中的情感,传递了我们心中的思想。而艺术有很多种,看到的图画,听到的音乐,读到的文字,等等,而眼看,实际上是了解万物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得不说我对艺术的了解实在是太贫乏了,所以选课之初,趁着这个机会,选了这门中国美术鉴赏,希望我对艺术能有体会了解。 中国美术的确很特别,其表现主要在于线条,在于布局,在于意境,这恐怕是其他所偶国家所不能比的,看似简简单单的几笔,画家却能够用远近呼应、以动衬静等手法将人物、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唯妙唯俏,这也是我们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所在! 从远古的陶瓷绘画,到魏晋的墓室彩绘砖,再到隋唐的壁画,个人感觉,相比较于西方油画的死板,我们中国美术讲究的是形散神聚,画家们举手投足之间一挥笔墨,就能表达自己对人物、事物的态度与看法——不论是一种巫术,还是讽刺官僚、表现民生疾苦,抑或是细致刻画某种动物等等。通过这几次选修课,我觉得古代的画家不仅仅是画家,他们往往能够用笔墨批判现实或者是表达某种愿望或抱负,总之,绘画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了欣赏,我们能够从众多的绘画之中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内涵美、意境美,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研究的地方!

例如,甘肃出土的魏晋墓室彩绘砖上,《出行图》《屠牛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都能表达出了墓室画家的一种精神志向。在《屠牛图》图中,牛眼和人的衣服都是红色的,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把整幅图点染得意趣盎然、活泼生动。除此之外,这幅图更是表现出了民生疾苦。因为在古代是不允许随便杀牛的,而图中的人杀的恰恰又是一只瘦骨幼牛,可见当时生存环境的艰苦,充分表现出了笔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表达一种心中的怨恨之情。而在《出行图》中,更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讽刺了官僚主义,他呼吁劳动人民觉醒。 又如在我国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时期,吐蕃势力强势,唐太宗会见松赞干布的场景被阎立本用画笔记录了下来,在《步辇图》中,唐太宗被一群宫女所环绕、包围起来,并且就连座椅都是宫女们抬起来的,这些许表现了阎立本对当时唐太宗、当时整个唐朝的不满与讽刺。 还如,在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中,将晋武帝司马炎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肥硕的身躯,凶险耿直的眼神,充满杀气的目光,张牙舞爪的造型,都让我们跟恶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是一个出名的伪君子,尤其是晚年的司马炎,颓废无比,不理朝政,沉于女色,使朝政紊乱,庸臣当道,种下“八王之乱”祸根。而阎立本的这一幅画,精妙绝伦地刻画出晋武帝司马炎的形象,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其实,个人认为,我觉得中国美术是最能彰显我国文化特色的历史产物,我国拥有着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不仅仅包括历史,更囊括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美术鉴赏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我们有多么不同,不管多么的有个性,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被艺术影响着。 时代变迁,各个时代有它不同的主流艺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终于有人意识到人性的意义。以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和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艺术家们创造了符合现实人性的崭新艺术。以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为首的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为了回归人性的自由,他们高举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创造出的人物形象或雄伟健壮,气魄浑宏,或秀美典雅,高于平凡。艺术不再被教条所禁锢,人文的力量再一次被发扬出来。看着那个时代的不朽之作,即使是色彩不再光鲜,甚至不再完整,我依然可以想象出它们当年所能引起的轰动。同样在看到古希腊、古罗马的那些完美绝伦的雕塑时,我也一再惊讶于他们那天神一般让人只能仰视的造型。复兴,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我们那一切曾经发生过,也会一直焕发夺目的光彩。在描绘教堂壁画的时候,米开朗基罗可以仰着脖子几天几夜,即使自觉已到极限,依然无法停下手中的创作;为了逼

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5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第五课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第一部分:事死如事生——陵 墓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 二、新课: 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 欣赏视频:三星堆 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 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 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①狮子;②石人石马和马夫;③翼兽和北门六马;④“蕃酋”像;⑤华表;⑥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 (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形象极为生动。 总结: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三、布置课外思考: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它们和现实生活有什么联系? 第二部分:妙相庄严──宗教雕塑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包括石窟寺雕塑和寺观雕塑。 2、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美术鉴赏论文

摘要: 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政治原因,简述了龙门石窟北魏和唐代两个时期不同的造像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从而表明了龙门石窟完美地展现了石雕这一在亚洲地区文化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龙门石窟;北魏时期;造型艺术 龙门石窟是中国众多石窟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继大同云冈石窟之后,开凿时间早,延续时间长,规模宏大,艺术价值极高的石窟群。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时代审美观,佛教宗派信仰以及开凿造像的统治者等多因素的差别,使龙门石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龙门石窟位于古都洛阳,离市区13公里的伊河两畔。在此之前,北魏还未迁洛。在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6年)初复法时,就在平城西五洲山开凿了着名的云冈石窟,这座石窟的开凿一直持续到北魏迁都洛阳,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中心。云冈石窟对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的开凿,无论是洞窟形制,还是造像样式和题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魏书·释老志》说:“太安初(455年),有狮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平城)。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他们所带来的3尊佛像,成为云冈石窟雕凿佛像的蓝本。当时的山西逐渐成为了多种艺术的聚集地,“云冈风格”形成了。龙门石窟的前期作品受到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影响很大。无论从题材方面还是造型方面,仍然隐约透露印度佛教造像的身影,最为典型的是古阳洞和宾阳洞。 古阳洞位于伊河西岸龙门山的中部,是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大窟,本是一座天然的溶洞,在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后,一批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王公贵族,陆续在此修整洞窟,发愿造像才慢慢成为今天的样子。石窟内雕一佛二胁持菩萨像,主尊释迦牟尼高肉髻面相长圆清秀,身披褒衣博带式大衣,结跏趺坐于长方形台座上,平平的胸腹,给人一种瘦弱的感觉。比起云冈佛像,它已经更加接近南朝士大夫的形貌了。随着石窟的开凿,能工巧匠们逐渐的把他们

美术鉴赏论文

浅谈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 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希腊最早的神庙建筑只是贵族居住的长方形有门廊的建筑。在他们看来神庙是神居住的地方,而神不过是更完美的人,所以神庙也不过是更高级的人的住宅。 一、古希腊三柱式 柱式: 柱式是指一整套古典建筑立面形式生成的原则。基本原理就是以柱径为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原则,计算出包括柱础、柱身和柱头的整个柱子的尺寸,更进一步计算出包括基座和山花的建筑各部分尺寸。 古希腊的建筑从公元前7世纪末,除屋架之外,均采用石材建造。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型制是围廊式。由于石材的力学特性是抗压不抗拉,造成其结构特点是密柱短跨,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神庙的外立面形式。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 古希腊建筑基本上是三种主要柱式: 多立克柱式:希腊多立克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

美术鉴赏中国古代美术鉴赏1.1 第一课时中国美术鉴赏

中国古代美术鉴赏 一、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了解我国古老美术作品,让学生体验美术鉴赏的方法,强化爱国主义情怀。从宏观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进行鉴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熟悉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几个代表作品。能简单阐述,大致领会。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艺术品的精神内涵作出判断并且评价品评,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品味古代艺术文化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引子: 教师问:什么是文明,哪位同学回答我? 学生讨论回答:古代历史,书籍资料。民族习惯、礼貌待人等等。 教师:文明就是一个名族的文化传统的呈现,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面貌。’文”是知识,是历史“化”是消化传承的意思。而文明靠什么来呈现呢?就是我们的出土文物,就是艺术品,它承载着中国千年的古老文化,既是历史的又是艺术的。请同学们记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论怎样发展,如果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文明,再先进也只是外在学别人的,没有精神文化内涵的民族形同灭亡。了解我们民族的文明就要了解其文化载体--------艺术品,从而体会我们国家的伟大,民族的强大。艺术永远都是镶嵌在历史皇冠是的明珠! 。。。。。。。。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来共同鉴赏光辉灿烂的古代美术作品。 2、古代青铜器 司母戊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美誉。 小故事:夏铸九鼎 古史所记“夏铸九鼎”,是打开中华青铜文明首页的标记。公元前21世纪,方兴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诸侯朝贡的铜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的大鼎,鼎上铸有九州山川名物。自此,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拥有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 鉴赏: 司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 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问题:讨论一下想想哪些外在特征体现了它的王权意义?

最新【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美术鉴赏课程论文3000字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美术鉴赏课是整个美术课程领域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树立、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较好的帮助。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3000字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鉴赏论文3000字篇1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的深思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美术教学的必修课程,经历了从以前的无到现在的有,从简单的照图描型到现在的多元化教学,从简陋的印刷挂图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等过程,与此同时,美术鉴赏教学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地变化与革新。本文拟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与“学”两大方面,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探讨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新发展、新思路,以期对今后的美术教育提供新策略、新策略。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鉴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鉴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中西艺术交融,了解文化差异 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这两方面都可进行,因两者皆有其特点与魅力所在。中国传统绘画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中国绘画的特点,更深入地体会中国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哲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传统绘画其门类也很多,可以从其中挑选其一种或两种进行教学。例如花鸟画中可选梅兰竹菊,也可选简单的山水画等。西方传统绘画也可以进行教学,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西方的绘画理念,了解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及其规律,学习西方的审美观。在教学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的素描、速写、色彩等进行实际教学。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同步教学能让学生真正全面地了解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在欣赏与鉴赏中逐步获得审美愉悦,受到教益和启迪。 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令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现有资源,适当开展一些取材容易而又操作简易的手工制作课,让学生自己创作艺术作品,把成功的体验与众人分享。比如,如果学校离河边较近,可以在河边搜集小贝壳。我们可以把贝壳黏结起来做成各种各样形状的小雕塑制品,容易制作也容易形成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然后,开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时,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如果学校依山傍水,那山上少不了石头,可以直接采集石头做盆景雕塑,效果也会很不错。无论贝雕、盆景还是其他,都可以就地取材,只要合理安排教学设计,必会带给学生新颖而又难忘的一课。

美术鉴赏课期末总结

美术鉴赏课期末总结 上了美术课,使我有了这样深刻的体会:学习美术是使我们能全 面发展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更能使我们在作画过程中修身养性,发挥想象力。无论在哪一方面,对我们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 美术共同构成世界艺术的多元文化。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审美学习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人们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历来被许多人所认可。我国早在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学习内容上就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艺术虽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学士阶层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能用作画的心态来处理生活,对于人生则生活美化,那么生活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和欣赏的。只有通学习、培养、训练才能使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 美术学习是一种审美活动,为突出突出对我们美术鉴赏能力、审 美能力的培养,学校结合我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注重我们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以及考虑我们在今后工作中的需要,给我们安排了美术学习课程,使我们学到了关于美术的一定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还让我们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术特有的魅力。美术学习不仅

激发我们以学习兴趣为动力,,使我们在美术学习中,既激发我们的兴趣,调动我们积极性,又能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和掌握一定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我还基本的了解到了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我们去鉴赏、品味,是因为它具有能吸引人的独特艺术魅力——形式美。形成形式美的美学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所构成的美的形式要素概括起来大概有几点: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 美术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整体美学素养,还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美术在艺术世界的特殊地位不容忽视的,它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它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老师通过美术教学,不仅让我们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也让身处艺术创作中的我们独具魅力,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观,让我们对颜色的搭配及对颜色的掌握有了更高的水平。学习美术,还有提高我们鉴赏能力的作用,对美术的鉴赏使我们能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我们的情操,还会让我们得到教育、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充分的让我们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老师认为我们只有在主动参与了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上课时,老师出示鉴赏作品后,并没有立即讲解,而是让我们看画几分钟,让我们动眼观察,从美术作品上获

美术鉴赏论文

生活中的美 ——美术鉴赏课有感摘要: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美术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因此学习美术鉴赏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很高兴这个学期学习了美术鉴赏这门令人陶醉的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美的世界里留连忘返,学习了许多关于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史,了解了许多享誉世界的伟大画家,欣赏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美术作品,仿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个畅快休憩的迷人小岛。 【关键字】生活美术鉴赏 美术,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美的意义所在。在这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传统绘画,体味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传统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中国不同的美术种类,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美术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生活就像火焰,跳动在红色的起点;生活就像水流,流淌在清新的田野;生活就薄雾,飘散在命运的蓝天;生活就像树叶,

成长在希望的眼前;生活就像大海,不屈在坚实的地平线。生活是美好的,它需要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它体现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特色。细细体会,你会觉得生活很美。 倘若说欣赏自然之美需要睿智和一双善于发现真谛的眼睛,那么欣赏人间真情,则需要有细腻的情感。在高速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多因生计而疲于奔波,身边的零散琐碎的事情往往被忽略了,渐渐地把日子过得淡然无味,一头雾水,不知道生活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荫蔽?”,作家冰心的细腻由此可见一斑,这应该是她最真挚情感的表白。细腻的情感燃烧时,身边的细微的美肯定会熠熠生彩、璀璨夺目的。此时的生活还会索然无味么。 一次素不相识偶遇的帮助,这也是生活中的美。一次帮助,一声亲切的问候,身边碎事情看起来似乎而繁杂,不经意中大多放弃了,长时间的漠然必然麻木不仁,也就无从谈起美的存在。美是一种毫无标的的愉悦。如果你会欣赏,你会觉得生活之美。 生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胸襟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不懂生活…… 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生活是五彩斑斓的,生活需要发现,需要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乐观的心态去感悟,有了发现与感悟,生活的万花筒才会色彩缤纷,人生的旅途才会熠熠生辉! 当你怀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