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

南京晓庄学院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对于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的研究

——基于南京晓庄学院调查分析调查时间第四-十九周

调查地点南京晓庄学院

组长姓名、学号易璇 12230126 组长电话 159********

成员姓名、学号张楠 12230127 张昕

12230129 指导教师赵培军

班级 12社会工作

对于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的研究

——基于南京晓庄学院调查分析

(12社会工作易璇、张楠、张昕)

一、导言

人是社会性的生物,尤其是长期默化于中庸文化里的中国人,一言一行都会用社会规范加以打磨。常言道:“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如此常见呢?有人可能会说,这就是从众心理,前人已经用一套又一套完整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这一切了,没什么好继续研究的了。诚然,从众心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心理学学者早就给它下过定义:“①1从

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

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众所周知,哲学是自然科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设想一下,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视角来探究一下最寻常的消费从众及意识从众的成因和影响,那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让我们从定量研究调查开始吧。

调查目的:探究消费从众心理和意识从众心理导致的从众行为的哲学含义

调查内容:通过调查了解南京晓庄学院文理科男女学生对消费从众和意识从

众心理导致的从众行为的看法

二、问卷数据描述

本小组抽样调查了大一和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同学74名,男女生各37名,大一同学37位,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同学37位。但由于晓庄学院文理分配并不平均所以选取50位文科同学和24位理科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1、从众心理网络释义: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5091037.html,/link?url=IubPNcKPKS_B4EQmhvHuF-7Yop2stsfTXIBYd3fHHstLB4ar1x8YVZfvxFOaLIqK 1

表1:性别和学科类型年级分布表

整份问卷的设计分为日常生活、消费、恋爱等角度调查样本,其中日常生活类的问题涉及到生活作息、舍友影响、舆论影响三个方面。生活作息以问卷第一题为例,如下图所示,对于当下比较流行的游戏,9位同学选会毫不犹疑地跟小伙伴一起玩,另外45位同学表示不一定会玩,他们只会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剩下的20位同学则对流行的游戏不感兴趣。同样是宿舍生活中国休闲与学习的选择的调查,在舍友们都在玩游戏看电影的时候,12个同学选择跟舍友们一起看电影玩游戏,41个同学表示会受到宿舍氛围的一定影响,虽然不会跟小伙伴一起玩耍但是也没心思学习,会做一些平时没做或懒得做得琐碎事情,比如洗衣服收拾东西等。其他21位同学则不受舍友的影响可以专心学习。再这21位同学的问卷里,有一位同学的问卷比较有意思,他在这道选择题后面有写了一句话:“或者去图书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学数同学会在题目已经给定的选项中做出最符合自己的选择(哪怕只是相对更符合),很少有人会特意标注上自己真正的想法,这位同学可 以说是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最不受思维定式束缚的一位了,也该是在意识层面不从众的一位 了。很庆幸我们的调查能发现这一现象。

图2:对大家生活中是否受周围风气影 响的调查

研究数据

进大学后我们都会觉得很

多事情跟自己原先想的并不一

样尤其是对考试的态度,所以

我们设计了关于考试作弊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严于律己遵守纪律,但还有为数不

少的同学选择有把握的时候作弊没把握的时候就自己完成。事实上很多同学在小的英语听写啊,随堂开卷考试中都是会有“互帮互助“的行为出现的,而且风雨无阻经久不衰,敢于做之一回事,敢于把自己实际情况真实地反应出来是一回事,折中地选择一种自己认为适合的答案又是一回事

消费行为中的从众心理往往更容易被察觉,以“在路上看到有人推销学习资料会不会买”这一个问题为例,问卷数据显示66.2%的同学会先去看看,自己是否有兴趣然后

表2:对是否跟风买学习资料的调查数据

然而当我们把文理科同学的选项整理出来看的时候会发现,理科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会选择买路上的资料只因为舍友都买了不买就落后了,文科只有近十分之一的同学选

择该选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调查对象:文科学生调查对象:理科学生

是否会跟风买学习资料是否会跟风学习资料

图3:对是否跟风买学习资料的调查数据

其实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除了消费从众和日常生活行为从众的表现外,还有一个话题——爱情观从众的研究。因为这个问题相对而言个别化程度会很大所以我们只是选取了一个题目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原以为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有想脱单的想法但没有具体行动或没有人选”,实际上绝大所多数同学选的是“随缘,一切顺其自然”。说明不是大多数同学的爱情观都不是盲目从众的。但若我们把男生们的选项和女生们的选项分开来看便会发现,选择“很想找个对象交往哪怕不是心仪人选”和“有脱单想法却没有具体行动或没有人选”的同学明显多于女生。

总的来说女生样本比男生样本离散程度更高,大一样本比大二及以上样本离散程度低,文科样本比理科样本离散程度低一些。

三、调查分析

这次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选项分布并没有表现出来很特别明显的数据集中,但若把大一和大二以上同学单独分开来看则会发现大一同学更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从众行为。马克主义认识论提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创造世界,创造世界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我觉得从众心理的产生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完全发挥有一定关系。②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里提到“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现实“低调做人”的文化熏陶下,生活实践得来的认识必然是“低调低调再低调”的,所以自己已有的认识便指导自己不做出头鸟。久而久之成了又一位庸众。

恩格斯说,意识是“美丽的花朵”③,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的描述,可见意识对人的行为有多么可观的影响。意识活动房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的作用。生理活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持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40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力。如果我们跳出已有的思维定式去剖析问题,就像那位在选项后面写下自己真正想法的同学那样,我们自己的眼界肯定会有所不同,更别说自我认知了。

除此之外,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④的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为什么社会的从众行为从古久的年代就开始绵延,鲁迅笔下一群杀头的百姓是这样,不久以前蜂拥而去抢盐的消费者是这样,如今盲目考证盲目读书盲目就业的我们依旧是这样。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理解的话我觉得对立统一理论再合适不过了。我们之所以经常会选择从众便是思维否定之否定的结果。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潜意识,自然会选择大众都倾向的,他们认为这样经历多人的实践选择出来的结果更可靠,因而否定了自己原先的想法哪怕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也许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安稳的年代里中国社会常常缺乏创造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老夫子的济世名言到如今逐渐发展成一种普世价值:穷则想天下,达则独善其身。这个是需要我们反省的。

就我们调查的74位同学而言,大家还都是比较理性的,从问卷的最后一道开放性题目就可以看出,在填写了最后一道题的同学中,少数同学觉得借鉴别人的经验对自己有一定帮助所以愿意从众,不少人应该有过从众行为得到不好结果的经历所以坚决反对从众,剩下的同学表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觉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肯定是要的,毕竟自己并非万能的,很多事情征求多方意见会有一定的好处,不然怎么会有“货比三家不吃亏”这种说法呢?也许这就是消费从众心理那么普遍的原因。

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苇草”⑤3,所以作为我们想要作为理性思考的人就需要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小组总结

这次定量研究实践调查我们小组组员一共三位,其中问卷设计和录入数据是张楠、张昕共同完成,问卷发放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完成的。问卷发放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后来我们就用SPSS进行录入和分析,比EXCEL更方便一些,但至于一些比较精确的数据分析方法我们还没学会,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下一次的实践无论从抽样还是数据分析都会有一定的进步。

1、基于研究命题本身的反思

在这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确定命题。之前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为我们放了一个大学生拍摄的关于从众心理的视频。其中运用在我们校园内发生的事,幽默、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从众心理的一些现象,让我们觉的非常有趣,因此当时就想到往从众这方面进行。从众心理无论在什么领域、人群来说都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5、出自《思想录》帕斯卡尔。

所以它也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捕捉的东西对我们时间来说也比较有意义。

在出问卷题目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我们大家集思广益的,我们搜集了发生在我们身边以及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一些其他的关于从中心理现象的问题,最后确立了十道题目,完成了问卷内容的设计。接下来是发放问卷,我们在进行问卷的发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进行的还算顺利,因为同学们都很热心,当我们将问卷递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都接受了并且也认真的将他们填写完毕,这让我们觉得很是欣慰。

过程虽然繁琐,但是确实是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我们得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够确立一个较为合理的命题;其次我们得有耐心,将手中的上百份问卷发放到上百号人手里;这些完了之后是整理里面的数据,将它们一份一份的都输在电脑里,再进行分析及综合的得出结论。过程显而言之很是繁琐,但是,只要大家分工明确,齐心协力,这些也都不算是问题。

一直都觉得这样的作业是一种很不错的形式,这样我们可以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余,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一些知识。也许这样会发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它确实能够让我们的学习不是那么枯燥,使我们的学习氛围也变得很丰富。

2、基于社会实践调查过程的反思

这次调研实践我觉得比思修实践更认真,采用的调研方法比以往更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正在学社会学研究方法这门课,课上教了不少定量研究如何设计操作的方法,另一方面我觉得因为以往都是六个人一组,这次缩减成三个人,组员每个人都很认真,责任推卸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出现。

这次的我作为小组的组长,主要任务就是参与研究选题的设计、问卷发放和撰写总结报告,也许我平日里比较喜欢写写东西所以实践报告写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我觉得这次实践比较特别的一点就是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我们的研究命题,而不是惯性地用社会学的视角审视问题,我觉得这对我们而言是一种既是一种能力的提高也是挑战,不过借此机会也把平时不怎么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概论》好好看了看,也算是得到了些许收获。

我觉得这次实践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数据统计方法的改进,虽然我们平时用EXCEL比较多,做饼图和折线图都很方便但数据的录入非常耗费时间,用SPSS就更有效率分析也很直观。但我们组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是抽样的时候文理科没有对半分开(虽然不同性别、年级抽取的样本容量都相同),而且对男女生的从众表现、不同年级同学对从众心理的看法分析还不到位,所以以后再做类似的问卷调查的时候抽样还要更加谨慎吧,而且对于问卷的整理和保管也要注意,万万不可出现像这次这样遗失问卷的事情了。

3、基于现实与调查的差距的反思

其实这次问卷调查我统计数据的时候发现很奇怪的一点,大部分同学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的问题保持惊人的理性。就比如学校里经常发生的圈钱的时候三台机子只排有两条长长的队这种问题,看看下面这张表,74个同学里有43个选

实际上有多少人会去试一试呢,我不知道,就我自己所遇到的时候,大家往往是来了就在两条长长的队伍后老老实实地排队,基本不会有人跑到空机子前试一试,就算有也是一个两个,而且他们再回来排队的时候总要顶着众人略带异样的眼光。所以究竟是大家真的理性还是希望问卷表现出自己比较理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基于学生参与度的反思

最初会想到设计从众心理这个题目是因为受到我们“社会学与生活”课程的启发。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广州高校自己拍摄的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视频。视频内容很有意思:学生在路中间假装是在做采访,拿着话筒,但其实仔细一看会发现其实所谓的话筒只是一个矿泉水瓶,但很多人都会因为引导员的故意错误引导而避开路中,向旁边走过,只有少数人会发现真相,从他们中间穿过。而且不同类型的学校比例也是不同的。我们学校是文科且女生偏多的师范类学校,因此我们很想知道是否文科、理科,男生、女生之间对于从众心理会有明显不同的看法,是否理科生会用相对理性的眼光看待从众心理,文科生则会用相对感性的眼光来看待从众心理。因此确定了这次我们的调查主题—大学生从众心理包括日常生活、消费和恋爱。确定了主题,我和我们组的另一个组员张昕就根据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出了这次的马原实践问卷。

因为这次的主题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时候也比较积极。而且受众比较配合,填写的比较认真,这无疑对我来说是一种动力。整个设计问卷以及发

放问卷都比较顺利。最后进行数据的录入以及统计。不得不提一下这次我们运用的SPSS,相对于以前用EXCEL时繁琐的统计过程,这一次的统计显得简单不少。不仅看起来更清晰明了,而且也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以前用EXCEL时常常会因为一个步骤的出错而需要重头开始统计,而这一次只要将数据录入完毕,再设置问题的需要,图表以及统计结果就都出现了。这也让我觉得格外的兴奋。

而我觉得在我们调查中的大多人都还是比较理性,在最后一道开放题中,大部分填写的人都是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没有直接的判断,从众心理是好或者不好。这也让我觉得少许欣慰。也许填写问卷的人填写的答案只是根据经验、理论做出的判断,不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反映,但至少大部分人都明白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从众心理,而不是盲目的从众,说明我们大学生还是有自己的一点点思想,也希望不要我们因为从众,而放弃了我们自己本身的想法,成为了一名庸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

2.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订版,第40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4.帕斯卡尔,《思想录》.译林出版社2010年版。

二、附件:问卷样本

当代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调查问卷

性别_________ 文科\理科年级__________

1.如果有一段时间流行“节奏大师”等手机游戏,假设你寝室的小伙伴都在

玩,你会?

A.他们都在玩,一定很好玩,我也想玩

B.流不流行不要紧,得我喜欢我才玩

C.没玩过,不想玩

2.当你回寝室打算学习,可是回去之后看见大家都在玩电脑、看电影,你会?

A.大家都在玩,我也要玩。

B.没有心思学习,我去做一些其他平时懒没做琐碎的事情(洗衣服、整理东西等)

C.不受影响,认真学习。

3.考试时大部分人都在作弊,你会?

A.严于律己,自己做自己的,坚决不作弊。

B.不看白不看,不让自己吃亏。

C.有把握时不作弊,没把握时就作弊。

D.自己不作弊,也不会帮别人作弊。

4.当你在路上碰到有人给你推销有关学习的书刊(如疯狂英语),你会?

A.寝室的人都买了,我不买就落后了。

B.听学长学姐说买了也没用,不买了。

C.先看看,是否觉得有兴趣。

D.我觉得挺好,但是班里的同学都没买,考虑要不要买。

5.走在大街上,看到了今年非常流行可你不太喜欢的衣服,你会?

A.虽然自己不喜欢,但是这是今年很流行的衣服传出去别人肯定喜欢,会买

B.不能跟风,不喜欢就不买。

C.问问身边的朋友,听从她的意见。

D.虽然很流行,但是不可以乱花钱。

6.去南北食堂圈钱,有三个圈钱机,但只有两个后面排着长长的队,你会?

A.去没人的机子上试一试。

B.这么多人都不排那个机子,肯定是坏的。

C.下次再来去,反正也不急。

7.假如最近寝室的同学都在看希腊故事,你会?

A.大家都在看,我也去买一本。

B.先借一本看看,喜欢了再去买。

C.不喜欢看神话之类的书,不买。

D.在网上查一下概述,平常也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8.假设室友们最近都在讨论会计证的事情,并且都报了名,你会?

A.大家都报了说明以后很有用,我也要报。

B.会计证对我很有用,要报,看自己适合哪一种。

C.对会计证没兴趣

D.问问老师的意见

9.假如听说著名的教授来学校开讲座,寝室同学都去了,你会?

A.看看讲座的要讲的内容,喜欢的话就去

B.先看看讲座主要涉及到哪方面的知识,自己先了解一下,带着问题

去听讲座。

C.不感兴趣,不去

D.既然是著名的教授,说明对自己很有帮助,我也去。

10.如果一早醒来,发现寝室同学都在慌忙、快速的洗漱,你会?

A 快速起床,洗漱(大家都这么慌张,自己肯定睡过头了)

B 先让自己冷静的思考,几点了?有没有课?再来决定要不要马上起床

C 大家都起床了,自己还是跟着起床

D 我记得今天上午没课,继续睡觉

11、假如你看到舍友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你有想脱单的冲动吗?

A、很想找个对象哪怕不是心仪的人选也勉强在一起

B、有脱单的想法但没有具体行动或没有人选

C、随缘,一起顺其自然

12、你认为从众心理对你的生活是有帮助呢还是有不好的影响呢,能简单举例子回答一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