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概述复习资料

宗教文化概述复习资料
宗教文化概述复习资料

第一章宗教与宗教文化概述

第一节宗教的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宗教?

1、宗教是对一永生上帝的信仰,即对一位治理着宇宙并维持着与人类的道德联系的神圣精神与意志的信仰。一一J·马蒂涅

2、宗教是对这一点的承认,即万事万物都是一位超越了我们的知识的大能( power)的展示。——H·斯宾塞

3、我所理解的宗教,乃是对于那些高于人的神力(powers)的抚慰,这些力量被认为能对自然和人类的生活加以指导和控制。——J·弗雷泽

4、宗教的本质就在于一种绝对的依赖感。——施莱尔马赫

5、在我看来,宗教可以最好地被描述为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建立在我们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某种和谐的信念之上。——J·M·E 麦克塔加

6、宗教就是那种我们称为虔诚的纯洁谦恭的态度或心境。——C·P·蒂尔

7、宗教是被终极关怀所攫住时的存在状态,这种终极关怀限制着所有的次级关怀,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生意义的解答。――蒂利希

8、宗教可被定义为一套信念和修为的体系,一群人凭借这些信念和修为来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M·英格

9、宗教是用神圣的方式来进行秩序化的活动。——P·L·贝格尔

10、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

11、宗教是大自然为克服理智的弱点而采取的一种防卫性反应。——柏格森

12、《哲学百科全书》“宗教”条目把宗教的构成性特征概括为九个方面:

(1).有对超自然存在物(神灵)的信仰;

(2).有神圣事物与凡俗事物的区分;

(3).有指向神圣事物的仪式行为;

(4).有据信受到神灵核准的道德规范;

(5).有特殊的宗教情感(敬畏、神秘感、罪感、崇拜),这些情感容易在神圣事物面前、在仪式的施行中产生出来,而且也在观念中与神灵联系;

(6).有与神灵沟通的祈祷或其他方式;

(7).有某种世界观或有关世界和个人在其中地位的一般图景。这一图景既有对于世界之意义或目的某种说明,又有指示个人如何与之相配合的途径;

(8).多少能对建立在该世界观之上的个人生活加以整合;

(9).有由以上各项结合在一起的社团。

●所谓宗教是把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 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 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即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制度。

●宗教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从宗教本质来说:一是以宗教信仰的对象(神性物)为中心,二是以宗教信仰的主体(人) 为中心,三是以宗教信仰的环境(社会) 为中心。

其次,宗教表现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思想信仰;它信仰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种力量主宰着自然和世俗社会,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第三,宗教有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形成教义信条、神学理论、清规戒律教团组织和祭祀制度。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

第四,宗教观念和行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同时对这个历史时期的民族或国家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文化风尚、道德伦理等发生影响。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二、宗教的划分

1. 宗教如果依据历史发展的时间过程来划分的话,可分为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等

2. 宗教依据对崇拜的偶像各有不同可以划分为泛神、多神和一神。

3. 根据宗教形成过程中人的参与状况,宗教又可以分为自然宗教和人为宗教两种,一般来说,原始宗教为自然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都是人为的宗教。

三、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1、什么是迷信?

(1). 广义的迷信概念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金钱、迷信人等。迷信的人往往由某种事物或现象媚惑而醉心,进而沉醉于此,深信不疑。迷信的人还往往随意放任,盲目地将“信仰”和“崇拜”的事物和说法付诸于行动。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必须指出的是,迷信不一定是错的。

(2). 狭义的迷信:按照我国解放以后约定俗成的习惯,是专指人们信星占、卜巫、风水、命相和神鬼等的思想和行为。这些行为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所以,一般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

(3). 封建迷信是从有神论观念派生出来的,但并不是宗教。

2、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第一、宗教是一种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世界观,具有严格的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更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

第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仰,这种宗教信仰由两部分构成,即对神圣者的信仰和对彼岸世界的信仰,这种信仰不仅成为宗教伦理道德的基础而且是宗教理论、宗教政治思想的过程要素,没有信仰宗教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但对于迷信来说,信仰并不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去看相算卦,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有不确定感或者说没有信心,所以需要通过预卜前途命运来安定自己,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迷信职业者也不是为信仰而工作,迷信行为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第三、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它既没有典籍也没有艺术活动。

第四、宗教教义都以教育信徒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为其活动的宗旨,有助于社会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建立和社会的慈善救助。迷信活动则因为从事活动的人员以敛财为目的以及相信迷信的人以自己或家人的消灾免灾为目的的活动,常常会危及社会和他人的安全和稳定。

第五、宗教有一套系统的神学理论,作为信仰的思想基础和根据,并回答世界和人生的一些基本问题,封建迷信只是一些低劣的神鬼传说,七拼八凑的骗人说教。

3、什么是巫术?

(1).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古代施术者女称巫,男称觋(xi)。巫师在远古人看来是可以与神祗交流的人,也就是通灵人,对于他们的称呼多种多样。在古代,通灵的男性叫做觋,女性叫做巫;在宗教学上,又叫禁厌师、医巫、术士;圣经上称为祭师、先知、天使和圣者;一些地方则习惯叫做灵媒、萨满(SHAMAN)。

(2). 巫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用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力的实物和咒语。“降神仪式”和“咒语”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3). 巫师在历史中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人类最早的专门职业即是巫,是提供人力所不能完全驾驭之事的一种力量。

有学者认为,一部落之中具有最灵敏最狡滑的头脑,自称能通神秘之奥者,则成为神巫,即运用魔术的人。

也有学者认为,史前时代的巫师不仅是巫教和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是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保存、传播和整理者,特别是在天文学、医学、文字、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都有不少的贡献。虽然其所能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巫师是当时解释世界的精神领袖,是史前时代的智者或知识份子。

(4). “巫术”一词的由来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传说,舜帝的时候,为了给老百姓生产食盐,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舜就让他的一个儿子到巫咸国做了酋长,咸即善于煮卤土为盐而得名。巫咸人在制盐的过程中,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人们称这种会用土变盐的术为“巫术”。这就是“巫术”一词的由来。

第二节文化与文明

一、文明与文化的定义

1、文明的定义

(1). 在英语中文明一词是civiliyation。德文是Zivilisation。它们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文明”具有:城市化,市民生活,政治运动以及与野蛮相对的文雅含义。

(2). 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的手段来改造自然环境,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规则来协调人类社会的群体关系,利用宗教、艺术等形式最大限度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活动。

(3). 文明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

(4). 文明概念包括四大因素:经济支持,政治组织,道德传统和知识、艺术的追求。换言之,人立足于社会必须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技术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制度、法律和伦理道德的方式)来获得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需要,这种制度性的技术性的活动要借助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

2、文化的定义

(1). 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思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居住、练习、注意等,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中的“文化”意义也都保留了拉丁文的某些含义,进而引伸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育等意义。因此,“文化”中一开始便专注于精神意识活动。

(2). 在汉语中,“文化”一词是由“文”与“化”两个字构成。

(3). “文”指彩色交错的纹理和花纹。后被引伸为包括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4). “化”字本义为造化、生成、变易,即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被引伸为教化从善之义。

(5). “文”与“化”合成一个词是在西汉时代,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6). “文化”指的是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它的含义与西方的“文明”概念有些相近。因此也常常使人们容易将两种混淆。

(7). 文化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

(A).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原来自然界中没有,由人创造的那部分存在,它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内容。

(B). 从狭义上讲(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在内的复合体。它是人类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自身的情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个性。我们所讨论的“文化”指的是后者。

二、文化有如下特征:

一是历史性。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二是上层建筑性。因为文化是对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以巨大的反作用。

三,文化共有性,它是一系列共有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四,文化是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不通过遗传而生来具有的。

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1. 文明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具有历史和文化统一性的一种社会的发展状态”“一个文化一旦达到了文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使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具有某些进步,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制度已经发展到至少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社会的社会秩序、安全和效能的某些问题这样一个阶段,那么这个文化就应当可以称为文明。”

2. 联系与区别:

的活动仅仅是为满足自己内在的需要;文明则是社会进步的工具,表现为人类统治生活的机构与组织建设。诸如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货币制度的完善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

其次,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的共同观念和标准,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易被改变。

文明则要求人们适应于现存社会,并参加社会对人的各种职业性的技能训练,它是易于变化的、易于传播和模仿的。

第三、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性格,气质和内在精神上的需求。它只体现着人们精神上的更迭而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进步。文明则是人类在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积累的成果,其中特别明显的是技术的进步。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在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上可以有明显的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因此,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

最后,在评价体系和标准方面,文明与文化有时会存在矛盾和冲突。

第二章原始宗教文化

第一节、原始宗教(自然宗教)的基本概念

原始宗教的定义:所谓“原始宗教”是以血缘和地缘小群体氏族、村社、宗族、家族、家庭、村寨为单位,自然引起的对“超自然力”的集体信念和相应实践活动的统一体。是自发产生、流行于原始社会的各种宗教形式的统称。

第二节、原始宗教的基本崇拜形式

一、自然崇拜

1.以人格化的或神圣化的自然物和自然力等为崇拜对象的自然宗教的基本表现形态。崇拜范围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

2. 马家窑文化早期的彩陶类型,它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至前2900年。

二、动植物崇拜

动植物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原始人为动物所具有的神奇的形象和神秘的威力所慑服,并对动植物的支持和赐予表示感恩,对其受到的损害表示歉意。

1、动物崇拜

有如下几种类别:(一)以某种动物具有毒性、危险及攻击力,而成为崇拜对象,如狮子、毒蛇、鳄鱼等。(二)经济性动机,如以某种常食用动物为崇拜对象。(三)具有神秘性、狡猾性等动物之崇拜。(四)认为人死后将成为某种动物,或为其族之祖先而加以崇拜。(五)对于出入于坟墓间动物之崇拜。(六)将动物某种特性与自然神相结合,而被视为神之使者或象征。

2、植物崇拜

(1). 植物崇拜的产生较动物崇拜为晚,其崇拜范围也没有动物崇拜那样广泛,所以在史前宗教中就不显得很突出。这可能与植物对人类生存的直接威胁不似动物那样凶猛有关。但认为植物有灵的观念在原始群体中仍是普遍存在的。

(2). 植物崇拜被人类学者认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之一。

三、灵魂崇拜

在人类诞生之初,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尤其是生命现象。人为什么会死,死后人们会去什么地方,人为什么会做梦,梦中的场景是这么一回事。于是就有了关于生命的思考,即肉体与灵魂的概念和观点。原始人认为:人具有双重性,即人既有肉体,又有依附于肉体的灵魂,灵魂可以在人睡着或死后脱离肉体而自由活动,人死则是灵魂脱壳,形魄入土而灭,灵魂则变成鬼魂,即灵魂不灭。灵魂观念开始形成,这种灵魂是由做梦、出神、疾病、死亡等现象而想像出来并与身体不同的独立存在的东西。神秘的灵魂以及超自然现象开始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主要表现为鬼魂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

1、鬼魂崇拜与神灵崇拜

(1). 鬼魂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极为普遍得信仰形式之一,是自然崇拜和动植物崇拜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原始人类社会自身进一步摆脱自然界束缚的一个重要具体体现。在原始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加强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模糊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作用,以及人与自然的不同与区别。既然自然物和动植物有神灵,那么人自身也应该有神灵,于是便出现了鬼魂观念和神灵观念,并产生了对神灵和鬼魂崇拜。

(2). 在原始人的观念中,鬼魂是离开肉体的灵魂,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对人的行为进行监视和赏罚。这种赏罚是公正无情和强而有力的。于是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

(3). 鬼魂崇拜的特征是以没有血缘关系的鬼魂为崇拜的对象。这时的信仰已经超出了氏族和部落的界限,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是以地域为中心而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生活。鬼魂崇拜主要形式是对鬼举行祭祀活动。鬼与神的区别仅仅在

2、祖先崇拜

灵魂观念与自己血缘有着密切关系的祖先相联系,就形成了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基于早期人类灵魂不灭和图腾崇拜意识产生的一种形式。这种崇拜把人的心理寄托从对象世界转向人类自己。一般情况下,原始人类把祖先灵魂当作保护子孙的善灵来崇拜。

第三节、图腾崇拜——最早的宗教形式

一、图腾崇拜

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在原始人的观念中,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一般都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或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氏族最古老的祖先和崇拜对象。

二、图腾崇拜产生的原因

由于“外婚制”的形成,为了区分不同的族群,原始人不得开始寻找本群体的祖先,把群体领域内与群体生存关系密切的某种动物视作同类, 把该种动物的祖先视作自己与该种动物共同的祖先,以此作为一种族群区别的标志。

三、图腾有三层含义

首先,图腾与血缘相联系。属于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源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血缘、共同的信仰,使其有一种共同的义务——图腾不仅仅是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社会结构,还是氏族的标志和象征。

第二,图腾的意思是“标志”。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

其三、图腾意味着禁忌。对图腾标志的动物要敬重,禁止伤害,甚至禁止触摸、注视,不准提名字等。

四、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的关系

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的主要思想基础都是泛神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首先,在自然崇拜中,人们崇拜的动、植物对象并不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而是全部。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不同的是,图腾崇拜通常为特殊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与部落联系紧密,因此,图腾崇拜的出现,反映人类综合能力提高。

其次,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也是有区别的。前者崇拜的对象,人们虽然对它敬畏,却不把它当作祖先或救星;而后者崇拜的对象,人们把它当作与本氏族部落有某种血缘关系的祖先或近亲,且有一定的祭祀和禁忌。

第三章古代宗教文化

第一节古代宗教的含义与特征

1.指由原始部落宗教发展而来,由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宗教,由民族成员共同信奉的,流行于古代社会的宗教,是原始(自然)宗教与(世界)人为宗教之间的过渡时期。

2.古代宗教概念与民族宗教概念有相当部分是重合的,民族宗教包含了古代宗教的内容,也包括现在依然存在,并具有强烈的民族生活方式和民族特征的宗教,不是这个民族的人,一般无法融入以这种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生活之中,比如犹太教、印度教等。因此,我们所说的古代宗教是指目前已经不复存在的民族宗教或国家宗教,但它们曾经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7世纪流行于特定的地区和民族。

3. 古代宗教的特点:

(1)、民族性。如同氏族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宗教的氏族性一样,民族宗教的根本特征也正在于宗教的民族性。民族宗教虽说是在氏族宗教兼并、融合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民族宗教一旦产生就成了全民族成员普遍接受的信仰。宗教信仰已经跨越了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界限,以地域为基础,宗教信仰与民族意识紧密结合,所崇拜的神祗一般都是本民族的守护神,或更视之为其源出或祖先。并建立了国家君主与崇拜神祗之间的特殊关系。

(2)、宗教信仰的国家化,民族宗教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宗教的国家化。民族宗教,在通常情况下,也就是相关国家的国家宗教,相关国家的君主总是同该宗教所崇奉的主要神灵建立这样那样的关系。

(3)、具有较明显的人为痕迹。与作为自发宗教的氏族宗教只有神话传说、宗教礼仪和宗教禁忌等不同,大多数民族宗教都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教义体系和初步的神学思想,以及以祭司为核心的礼仪典章和组织体制;有些民族宗教甚至有了一些宗教典籍。

(4)、民族宗教具有程度不同的“此世性”。同世界宗教不同,大多数民族宗教,特别是早期的民族宗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世”的品格。这不仅可以从它的宗教国家化清楚地看出来,而且还可以从它之突出强调宗教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等

(5)、古代宗教的神祗的职能由自然职能向社会职能转变,并承担起社会伦理的裁判职能,社会正义的维护职能和城市保卫者的职能。

第二节古埃及的宗教文化

(1)古代宗教的神灵崇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神灵的数量上看有多神和一神之分,从神祗的形象来看,有半神兽半人的形象,如埃及的神祗一般是兽头人身或人格神,中国的神祗或是人头兽身或是人格神。也有人格神和抽象的概念神民族宗教及其文化。

(2)名词解释:上下埃及

上埃及(尼罗河谷)的国王戴白色的王冠,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国王戴红色的王冠。上埃及的象征物是莲花和兀鹫,而下埃及的象征物是纸莎草和眼镜蛇。兀鹫女神和眼镜蛇女神是仇敌。因为,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贯全境,所以,一般称开罗以南为上埃及,以北为下埃及。

一、古埃及的神话与神祗

1、创世说与宇宙观

最初的神阿特姆Atoum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兄妹,空气之神苏Shu(男)和湖泊之神特夫内特(女),他们结合又生下一对双胞胎兄妹地神盖布Geb(男)和天神努特(女),她们结合生下了第四代神祗,两男两女,男的是俄赛里斯Osiris和赛特Set,女的是伊西斯Isis和奈芙特斯Nephthys,俄赛里斯与伊西斯结合,赛特与奈芙特斯结合。

1、阿图姆神(Atum)创世神和太阳神

2、舒(Shu)

空气神

3、塔芙内特(Tefnut)雨水、生育女神。

4、努特(Nut)苍穹之神

5、盖布神(Geb)大地之神

古埃及人又根据九神会进一步把宇宙描绘成是空气神舒双手托着苍穹女神努特,努特双手双脚分别与仰卧着的地神盖布手脚相触形成空间,诸神位于其中,星星在努特身上运动。

6、俄赛里斯神(Osiris)古埃及的主神之一,兼为冥神

7、伊西斯女神(Isis)俄塞里斯的妹妹和妻子

8、何露斯神(Horus)是法老王权的守护神、天空之神,双眼分别是太阳和月亮。是俄塞里斯神和伊西斯女神的的儿子

9、塞特(Seth)俄塞里斯的兄弟。混乱、暴风雨、沙漠之神

10、奈芙提斯女神(Nephthys)

与俄赛里斯、塞特、伊西斯女神是兄弟姐妹,又是赛特神的妻子、狗头阿努比斯神的母亲,亡灵的保护神。

11、阿努比斯神(Anubis)是墓地守护神、木乃伊制作神。原为阿拜多斯(Abydos)地方主神,后受到广泛尊崇。阿努比斯长着一颗胡狼头,后者是一种常见的在墓地搜寻腐食的野狗。人们向他祷告,祈求保护亡者。

二、古埃及神祗及其特点

1、太阳神系统

埃及的太阳神种类繁多,以下是埃及重要的太阳神,前面已经谈及,埃及的宗教以太阳神信仰为主,但不同的地区的太阳神形象不同,职能不同。

1、阿吞神(Aten)原本只是太阳的象征,新王国时代被神格化,第十八王朝的埃赫那吞法老又将其奉为绝对的,唯一的神。阿吞神普降恩德,以太阳圆盘和手型阳光形象出现。

2、阿蒙神(Amon)

是古埃及史上最重要的神之一,新王国时期的国神。阿蒙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隐形”,与妻子穆特神、儿子洪苏神构成底比斯三柱神。

3、凯普里神(Khepri)

原为甲虫蜣螂(屎壳郎)的象征,后被神格化,因蜣螂将粪滚成圆形推动搬运,被太阳神信仰者与生命轮回再生相结合,赋予凯普里神以旭日之寓意。

4、拉神或瑞神(Rah/Re)

蛇乌拉埃乌斯的太阳圆盘冠的男人或头戴同样冠的猎鹰首男人身形象出现。

2、太阳神的家庭成员

A、阿蒙神的家庭

(1). 孔苏神(Khonsou)阿蒙与穆特之子,月神。有王室发辫,头顶满月盘和新月。以少年木乃伊形象或猎鹰头男人身形象出现

(2). 穆特女神(Mout)阿蒙神之妻。底比斯受到广泛尊崇的秃鹫女神,其名字意为母亲。孔苏神之母,三神构成底比斯三柱神。

B、拉神与他的女儿们

(1). 女儿之一是赛克麦特女神(Sekhmet),被奉为战斗女神。以头戴太阳圆盘雌狮面女人身形象出现。她、夫君是普塔神和儿子那夫提木神(不太有名),构成孟菲斯三柱神。

(2). 拉神的另一个女儿哈托尔女神(Hathor)法老象征性的母亲神、天空女神,太阳神拉的女儿。

(3). 拉神的女儿之一巴斯泰特女神(Bastet)

巴斯泰特女神(Bastet)是音乐与欢乐之神,以猫或雌狮首女人身形象出现

3、古埃及的职能神

1、库努姆神(Khnoum)尼罗河水神、陶工的保户神

2、塔沃里特女神(Taweret)是家族繁衍、孕妇和产妇的保护神,并广受尊崇。以手撑像形符号Ω、呈站立分娩姿态的河马首、鳄鱼尾、狮子后腿的神秘怪兽形象出现。

3、索卡尔神(Sokar)孟菲斯的墓地守护神,原本是手工匠人的守护神,也是大地和富饶之神。以猎鹰形象或猎鹰首木乃伊身出现。后受到与奥西里斯神和普塔神同样的尊崇。

4、马特女神(Maat)是真理、正义与道德女神,太阳神拉的女儿。以头戴鸵鸟翎的女人形象出现。马特女神参加对逝者灵魂的最后审判,在逝者心脏置于天秤时,马特女神要将头戴的鸵鸟翎置于天秤的另一秤盘,计量重量是否相等。

5、托特神(Thoth)是智慧神和月亮神,赫里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地方主神,文字的发明者,诸神的文书,以佩戴满月圆盘及新月冠朱鹮首男人身,或狒狒形象出现。在《亡灵书》的末日审判庭上,托特站在天平旁边,持笔记录审判结果。

6、门图神(Montu)是上埃及艾尔曼特(Armant)地区尊崇的战神,在底比斯同样受到尊崇,在卡尔纳克(Karnak)建有门图神殿。以头戴饰有长翎和圣蛇乌拉埃乌斯的太阳圆盘的猎鹰首男人身形象出现。

4、贪婪的埃及神祗

索贝克神(Sebek)是法尤姆地区受到尊崇的鳄鱼形水神。中王国时代索贝克神信仰被普及,成为地方主神。

5、古埃及神祗的特点

A、古埃及的诸神即代表了自然的力量也代表着抽象的理念,诸神的外形或是人或是动物或是无生命的物象。更多的是人身兽首的人兽同体形象。

B、神祗的地域性也很强,最重要的城市是主神所在地和宗教崇拜中心。

C、神祗的形象和能力可以合并

三、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念——俄赛里斯神的信仰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人生在世,主要依靠两大要素:一是看得见的人体,二是看不见的灵体。人有两个灵体。一个叫“卡”在人出生的时候同时形成。人死后,“卡”到另一个世界去。另一个叫“拔”的和肉身留在世上。人死的时候,“拔”离开肉身,人就不能言语、不能行动。肉身下葬后,“拔”白天离开墓穴,晚上回来进入肉身,享用陪葬的食物。如果“拔”饿死了,或者肉身腐坏了,“卡”就无法回到肉体,也就不能复活。当“卡”、“拔‘和肉身结合成为不朽的生命形式,人得到复活和永生,为此,古埃及人为他们的墓葬费尽心机。

四、金字塔——古埃及人对冥府的理解

1. 陵墓被认为是人死后生活的永久性住所。金字塔从高度和形态来看都是为了追求不朽即永恒和力量,金字塔除了方形的角外,四个面都取了任何固体物质下落时而自然堆成的形状。同时,巨大的石头表面平滑使巨石之间不用黏合剂而垒叠的十分合缝,就象是一座自然长成的石山。成为“永恒的城堡”。金字塔在几何学被看作是最稳固的结构,象征着法老的王权的永恒和稳固。

2. 哈拉夫的头像和狮子的身躯。埃及人称它为霍尔·艾姆·艾赫特,古埃及语的意思是:日出的太阳神。

3. 图坦卡门法老

的木型模特儿。另外还发现了图坦卡门洗礼时用的围巾,质料好,手工又細,现代纺织专家推估,用手工来作这条围巾,恐怕要每天工作11小時,连续9个月才有办法完成。

(2). 图坦卡门大约有100双鞋,有用皮做的,有用木头做的,也有用柳条编的,甚至还有用黄金做的。

(3). 在图坦卡门墓中大约有30多种品牌的酒,其中有一种是 " 图坦卡门牌葡萄酒",上面还标有年份,葡萄产地跟制造商。

(4). 图坦卡门墓中有30支迴力棒。在古代迴力棒是用来打猎的。

五、古埃及人的末日审判观念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能够复活,但均须接受俄赛里斯的审判。即死者在世的时候行为必须合乎“玛特”女神(公理、秩序之意)的规范。死者的亡灵会被狼头人身的木乃伊之神阿努比斯带到玛特女神之前,将死者的心脏放在天平的一边,另一边是象征玛特女神的羽毛。如果死者作恶太多,心脏会太重而下沉,就会被等在一旁的怪兽阿穆特(头是鳄鱼,上半身是狮子,下半身是河马)吃掉,死者从此不得超生。小的罪过则必须一一忏悔,以求获得宽恕。审判的结果由托特神记录。通过这个审判后,死者的亡灵何露斯或阿努比斯引导下,前往朝拜俄塞里斯,由俄塞里斯赐予永生,成为“卡”。

六、埃及神庙——王权的象征

1. 卡纳克神庙

卡纳克神庙是一座神庙城市,从埃及的第12王朝开始到第22王朝,先后有50多位君主在此地建造规模宏大的神庙,最后成为一个长1.5公里,宽0.8公里占地二十四万平方米的巨大建筑群,主要是献给太阳神阿蒙、月神孔苏和万物的创造者和工匠的保护神卜塔。其中为阿蒙神修建的主神庙的土地可容纳欧洲十个大教堂。

2.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的现代城市建造在著名的底比斯古城之上,距卡纳克神庙不到一公里,是公元前14世纪修建的,拥有100多个大门。它从第12王朝开始就是埃及的首都,卢克索神庙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并把它献给阿蒙·瑞――众神之王以及他的妻子穆特和儿子孔苏。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

3. 阿布辛比勒神庙

神庙建于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2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时期。最大的一座神庙伸进出山崖55米。神庙在设计与建筑上巧妙地吸收和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阳光在每年的2月22日和10月22日凌晨两次穿过60多米长的黑暗甬道,直接照射在阿布·辛拜勒神庙最里端的拉美西斯二世(右)和阿蒙神(左)的雕像上,创造了举世无双的“日出奇观”。

第三节玛雅人的宗教文化

中美洲的的发展形成了3个主要文明中心:以现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和中美洲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为中心的古代玛雅文明;以墨西哥高原盆地为中心的古代阿兹特克文明和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地区的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国广大地区的古代印加文明。

一、奥尔梅克遗迹

1. 奥尔梅克人是个地道的史前民族,他们的文化比玛雅文化更古老也更神秘。并对玛雅文化产生过诸多的影响。他们发明的数学和历法为玛雅人所继承,他们推崇的活人血祭和掷球游戏被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所继承。

2. 他们信奉的玉米神和美洲虎神也成为玛雅人的膜拜对象。

3. 奥尔梅克雕塑都是娃娃脸,呈咆哮状,嘴向下弯曲着。这些奇怪的家伙也许是雨神。

4. 用绿玉雕刻的头像,和真实的人头大小相似。大概是奥尔梅克的祭司

二、玛雅人的宗教信仰

玛雅人(Maya)是中美洲地区和墨西哥印第安人的一支。又译“马亚人”。公元前约2500年就已定居今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以及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的部分地区。约有200万人。

(一)、玛雅人的历史分期

1、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

2、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

3、后古典期(约1000~1520)宗教文化具有浓厚的墨西哥风格。

(二)、玛雅的金字塔——神庙与墓穴的功能

2、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查

(1). 奇琴伊察”在玛雅语中即为“伊察人的井口”之意。重要建筑有库库尔坎金字塔、勇士庙、千柱群、球戏场、天象台等。

(2). 玛雅球戏场

玛雅人的球戏,不是体育竞技,而是宗教仪式,是玛雅宗教文化中的普遍现象。东边石墙的中央底部,至今还保持着一幅清晰的石刻浮雕,生动地描绘球戏的宗教意义。中间是一个圆球,两边各有7位全身披挂的武士。球左边第1人,一手提刀,一手提人头;右边跪着的第1人,已经被斩首;但是从颈项里长出一枝茁壮的植物,上面结出丰硕的果实,绚丽的花朵落到地上。象征着祭祀带来了丰收。同时,玛雅人认为,人作为种子,应该死去,产生新的生命。

3、墨西哥帕伦克(Palenque)金字塔

(1). 帕伦克是古典时代最美丽的玛雅城市,最负盛名的“碑铭神殿”,矗立在一座有9层台阶的巨石金字塔的顶端。神庙有5个门,在其内一厅的三面墙壁上雕刻了617个象形文字。

(2). 1952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巴加尔陵墓以及其中巴加尔本人的遗骸,位于一座高高的玛雅金字塔的地下,本来公认的玛雅金字塔的用途是神庙,与埃及作为陵墓的金字塔的用途完全不同,1952年的发现使得今天的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玛雅金字塔的意义。

4、洪都拉斯的科潘遗迹

(1). 玛雅的另一个重要文化中心是位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西北部科藩省,靠近危地马拉边境。公元前200多年,潘多是玛雅王国的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年,西班牙迭戈·加西亚在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途中,发现了这处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

(2). 科潘墓中神庙的意义

科潘的国王们都利用父王雅库莫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权力象征。不仅如此,他们还向雅库莫的“魂灵”祈求力量。因此,科潘的神祗崇拜带有很强的祖先崇拜的特征,其中的意义在于科潘人开始从对神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崇拜。这是玛雅宗教信仰中的一个重大变化。

(3). 第13代国王瓦乌卡意思为神的画像是18只兔子

(4). “墓中神庙”——“罗沙利亚”

(5). 狮头人身像,一只手握着一把象征着雨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攥着几条蛇,嘴里还叼着一条蛇。据说,他是玛雅人的第一位祭司、象形文字和日历的发明者伊特纳,死后被雕刻成众神中的主神供奉于此。

三、玛雅人的宇宙观及其与王权之关系

1、政教合一的社会机构

玛雅人用感知宇宙的形式来透视权力结构、政府职能、领土划分、城市组织和行政体系。国王具有神性,行使大祭司的职能。国王与神有直接的亲属关系,他们的统治意味着正确地管理宇宙、社会和自然的秩序。这解释了国王为何拥有绝对的权力,因为他们掌握着阴间的秘密。

2、玛雅人的宇宙模式

(1). 五棵圣树连结了天与地——四裸树各据四方,一棵树独守中央,构成了这个宇宙世界。五位神祗分别站在五棵圣树前,为世界带来秩序。

(2). 危地马拉东北部圣巴托罗(San Bartolo)考古学家又发现了一座金字塔,塔内有壁画,大约绘制于公元前100年左右。玛雅最早的壁画展现了化身为君主的神用自己的血液帮助建立了宇宙。

(3). 第一个神在祭祀一条鱼,表示创造尘世的水。第二个神站在地面上,献出一只鹿,创造了大地。第三个神在空中漂浮,拿出一只火鸡,创造了天空。第四个神站在开满花朵的田野里,它是食物之神,创造了天堂。

(4). 庆祝一位新国王的登基。画面叙事表现了玉米神自我加冕为神界主宰,并追溯了她的生命、死亡与重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好符合农耕的周期。首先是到婴儿期的玉米神,在另一位神祗的怀抱里从水中诞生。接者是成长中的玉米神,他在雨神与水神之间的龟状大地上起舞,然后,跃入水中而死。

四、玛雅人的祭祀与天文、数学知识

1. 玛雅人眼中的宇宙不仅是令人恐怖的神的宇宙,而且还是一个有着精确数学度量和高度精确的历法的宇宙。玛雅人由此认为,只要根据所在的时空位置及对应的代表神祗就能依据历法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玛雅人研究数学,观察天文的唯一目的就是预测未来。

在尘世的代表)——玛雅的首领及其行政官员,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3. 祭祀的目的

玛雅人相信神具有无边的法力,而且已经不止一次地毁灭过世界,人们只有不断向其献祭,取悦他们,才能保持现世的安宁,并保证宇宙按其固有的规律运行。而取悦神的唯一办法就是定期的和不定期的献祭活动。

4. 祭祀的方法——血祭与人祭

(1). 玛雅人认为太阳神多变的形象集中体现了玛雅人的生死轮回及再生的思想。太阳神要战胜地狱诸神获得新生,就必须有足够的力量,为此,他要有足够的食物——人血,这也是他唯一钟爱的食物,由此便产生了大规模祭祀太阳神的血祭活动。玛雅人尤其是玛雅统治者, 极为崇拜他的威力,常把自己的名字冠以太阳神之名“kin”的字样,以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力量。

(2). 玛雅王室认为这种仪式是一种荣耀,他们用刺、尖石、或者黄貂鱼的背部的刺等等刺穿他们的舌头、耳朵和生殖器。流出的血用纸收集起来,然后烧掉祭神,在一些场合也用来和祖先的魂灵进行交流,或者纪念某些特别的日子,比如说战争取得胜利或者被授予王位。

五、玛雅的众神与功能

1. 玛雅人描述的理想世界是:

在天上有一个美满的世界。主宰世界的神叫伊斯塔(Ixtab),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公正无私和充满爱心的神,在他的主持下天堂里充满了欢乐,没有疾病、没有忧愁、没有痛苦,有的是充足美味的食物、宽敞的房屋、华丽的衣服。

在地下则有一个可怕的地狱。称之为米特纳尔(Mitnal)。地狱由死神弘豪(Hunhau)统治着。他用饥饿、严寒、无休止的苦役和精神上的虐待等非常残酷的方式折磨罪人。

玛雅人对人生的哲学是: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做好事,死了就可以进天堂,反之就要下地狱,人进天堂或下地狱完全要看人生在世时的作为。因此,玛雅神祗的表现特征极为复杂。

2. 天神伊特兹亚姆纳,( Itzam na) 是玛雅诸神中最重要的一位。他创造世间万物,充满智慧,被称为“智慧之神”。他“既是天国的神,又是尘世的神”。在他身上体现了天国和尘世的和谐统一,他的影响涵盖玛雅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地神、丰收之神都被认为是他的变体。

3. 太阳神肯尼奇·阿豪(Kinich Ahau) 又称火鸟,他的表现形象因太阳每日行程的不同而不同。白天,太阳神的面部特征是有交叉的双眼,嘴角有一根极具特色的卷须,傍晚,双目紧闭,呈死状。夜晚,则变成了穿行于地狱的夜游的美洲豹,与地狱诸神作战,战胜诸神后,黎明时又成了新生的太阳。

4. 美洲豹神是玛雅人心中勇猛、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尤被玛雅统治者推崇。通常认为太阳神在夜间穿行地狱时就变成夜游的美洲豹,白天他则活动于九重云天之上。对美洲豹神的崇拜充分体现了玛雅人对其所居环境的敬畏。美洲豹神是玛雅统治者家系的守护神,是他们被神化了的祖先。

5. 月亮神。与太阳神的阳刚之气不同的是月亮女神伊克斯·切尔( Ix Chel)。她常以一个年轻美丽的少妇形象出现,坐在弯弯的月亮船上,怀抱一只小兔子(象征着月球上的生物),由此表明她是月亮的主宰者和保护神。同时她还负责人间的纺织、生育、丰产和医药事宜,但她脾气很坏,发怒时常会给人间带来水灾。因而,也有人称其为“洪水女神”。月亮神也是彩虹、医药、预言和怀孕女神

6. 玉米神。玉米神即谷神吁姆·卡虚(YumKax)。在科潘遗址中曾发现一樽真人大小的玉米神雕像,一副年青高贵的模样,双手上抬,左手略高,手掌张开,表情宁静安详,带有玉米头饰,并配以华丽的珠宝首饰。足见玉米神在当时科潘上层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象征意义。

7. 死神阿·普齐(A h Puch是地狱的统治者,一个十足的恶神,法力极大。他以骷髅头、带刺的脊柱和无肉的肋骨为形象特征,如果穿了衣服,上面则有黑圈表示腐烂。死神常和战神为伴带来战争和灾难,但据说他对艺术的贡献巨大。

8. 雨神恰克(Chac)

他就最受玛雅人崇拜的神祗之一。玛雅农民种植玉米时无水则成旱,水多又成涝,故而祈求雨神行降适量的雨水。雨神同时又是雷电之神、丰产之神和农业神、他常和地神一同出现,意即雨水滋润着大地,预示着玛雅人农业的丰收。当玛雅人遇有干旱需要求雨时,他们在香炉里燃烧树脂香,将产生的黑烟假想成乌云,以此与雨神沟通,告诉他玛雅人的企盼。在玛雅文化的遗址中发现了许多雕有雨神像的香炉。直到今天,玛雅人对雨神的崇拜仍较为普遍。

9. 羽蛇神

有奎特查尔凤鸟和响尾蛇合体而成的羽毛蛇神是美索亚美利加许多民族崇拜的重要神灵,他是传说中文明的缔造者。这位神灵在阿兹特克文化中称作“奎扎科特尔”,玛雅文化中称为“库库尔坎”,两个名字都是“凤鸟-蛇”的意思。阿兹特克工匠

羽蛇神是玛雅人心目中带来雨季,与播种、收获、五谷丰登有关的神祗。事实上,它是一个舶来品,是在托尔特克人统治玛雅城时带来的北方神只。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这种羽蛇神。

六、玛雅的文字

玛雅人创造了表达人间万事万物和人的情感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化在13世纪时的自行衰落,到16世纪初西班牙人到来之际,仅有个别祭司还能认读那些古文字。而在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时期,玛雅人被迫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西班牙语,到了19世纪中叶人们再次发现玛雅占文明、想要了解它时,才发现它的的文字己经没有人能够认读了。于是,学者们就开始了一个艰辛而又充满戏剧性的破译历程。

对玛雅文字破译做出巨大贡献的有西班牙传教士朗达、苏联学者诺罗索夫和俄裔教授琳达·席勒等人。

第四节古希腊神话与宗教

一、古希腊宗教的特点

1、多神崇拜

多神教相一致,古希腊的神庙几乎随处可见,崇拜中心很多,宗教节日的数目更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

2、诗人和艺术家创立的宗教

诗人、艺术家用神话为主要内容发展古希腊宗教。神话故事中的神灵观念成为希腊宗教的核心,并为希腊宗教确定了一个系统的神灵观念信仰体系。荷马和赫西奥德的工作为全希腊宗教的正式形成提供了思想依据。

3、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的神实际上就是现实中的人的提高,是人化的神,甚至一些神本身就是由人转化而来的。因此,古希腊是人神同形;神祗有与人类同样的喜怒哀乐和亲情;希腊神与人有着相同的禀性和心态。

人神唯一不同的是神祗长寿不死。

4、人神关系平等

希腊人把他们的神看作实际上是和他们自己很相似的,因此,希腊人把自己和诸神的关系看作是一种平等交换的关系;他们祈祷和献祭的目的,是指望诸神能对他们表示好意。正如希罗多德所说,这种宗教关系是通过“普通的神龛和祭品”而不是通过教会组织和共同的宗教信仰来维系的。

5、松散的僧侣祭司组织

古希腊宗教中没有独一无二的神,也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没有圣经,不许诺永恒。希腊宗教没有教义,使灵魂、本性、命运等,有宗教特征的抽象概念都归于哲学领域了。古希腊神庙虽然众多,但希腊神庙有一个特点,就是神庙是神祗自己独立的神庙,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神庙。而希腊的宗教事务繁杂,却没有形成特殊的祭司阶层。

6、频繁的宗教活动

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因此,宗教活动频繁,但祭祀仪式相当简单朴素,对于希腊人来说,宗教活动的目的是聚会和庆祝,宗教活动更注重人们的欢庆和娱乐。

古希腊宗教近乎自然神教的特征,使它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古希腊社会的各个层面,就个人而言,宗教活动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古希腊人的祭神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7、宗教活动具有强烈的展示性

希腊人对宗教的崇拜并非表现在抽象的宗教教义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直观的现实生活中。因此,古希腊的宗教,在其本质上是一个实践活动,一个宗教行为,而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考古调查发现,古希腊人留下了大量的宗教建筑遗迹,这些遗迹中不仅有神庙,还有大量的祭坛、圣塔。在山顶上、在洞穴中、在泉水旁、在耕地里、在山坡上、在树林中、在石堆中,到处都是古希腊人建立的祭坛、神庙。

8、宗教活动与经济活动与相关

在古希腊,经济活动是宗教庆典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城邦公共活动的中心是神庙和祭坛,在神庙附近通常都有市场。考古发现也证明,古希腊的神庙和祭坛周围一般都有体育场、戏院、交易市场等。显而易见,宗教活动本身就进行着各种形式的物质交流,它本身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二、希腊的神祗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

(一)、神的故事

1、宙斯Zeus:

天神之父,也是众神之神,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他坐镇奥林匹斯山,拥有无上的权利和力量,他是正义的引导者,他对人类的统治公正不偏。他的劝告不易理解,他的决定不可改变,他的意愿是审慎的,正确无误的智慧的意愿。

2、赫拉Hera:

宙斯的妻子,神圣的婚姻女神,掌管婚姻,捍卫家庭。赫拉相当冷静并且拥有美好的身材。赫拉是天后,权威极大,诸神都慑服于她的威仪。她个性专权跋扈,嫉妒心极强,而且相当好战。因此希腊个地方都在赫拉祭典时举行凯旋大典,所有崇拜这为女神的人几乎都是战功赫赫的武将。

3、波塞冬Poseidon:

海神,仅次于宙斯的强大的掌权者。波塞冬具有强大的力量,但他是一个头脑简单的神。他的兵器是三叉戟。当他愤怒时海底就会出现怪物,他挥动三叉戟就能引起海啸和地震,但象征他的圣兽海豚则显示出海的宁静和波塞冬亲切的神性。

4、赫斯提亚Hestia:

炉灶、火焰女神。谦让、随和、心地善良,深受众神的爱戴。罗马神话中相应的女神被称作维斯塔。赫斯提亚是宙斯和赫拉的姐姐。阿波罗和波塞冬都曾想她求婚,但她发誓终身不嫁,以保持少女的贞洁。

5、德墨忒尔Demeter:

丰产、农林女神,她是克罗诺斯与瑞亚的女儿,宙斯的二姐与第四位妻子。她有着温和的态度、热情的笑容,她美丽而又温柔,掌管着植物的生长,孕育出地上的生命,生性胆小。

6、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爱和美的女神,也是罗马的维纳斯女神。她拥有白瓷般的肌肤,是个金发碧眼的美人。是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的典型,象征爱情与女性的美丽,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因为阿佛洛狄忒的美貌,使众天神都追求她。她是宙斯和大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又说她从浪花中出生,故称阿佛洛狄忒(出水之意)。

7、阿波罗Apollon:

光明之神。古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神祇之一,主神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所生之子,全名为福玻斯·阿波罗(Phoebus Apollo)。通常阿波罗作为太阳神,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太阳神,太阳神是赫利俄斯,一些古希腊人在公元前5世纪就把他们混淆了。阿波罗的标志是竖琴、弓、箭、箭袋和三脚架。

8、雅典娜Athena:

雅典娜的罗马名字是弥涅耳瓦(Minerva)。主管胜利、智慧和技艺的战争女神。传说是宙斯与聪慧女神墨提斯(Metis)所生,因该亚有预言说墨提斯所生的儿女会推翻宙斯,宙斯遂将她母亲整个吞入腹中,因此宙斯得了严重的头痛症。众神与人类之父宙斯只好要求火神赫菲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令奥林匹斯山诸神惊讶的是:一位体态婀娜、披坚执锐的女神从宙斯裂开的头颅中跳了出来。据说她有宙斯一般的力量,如果加上与生俱来的神盾埃吉斯的力量,她的实力就超过了奥林匹斯的所有神。

9、阿瑞斯Ares:

战神。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把他说成是英雄时代的一名百战不厌的武士。他肝火旺盛,尚武好斗,一听到战鼓声就手舞足蹈,一闻到血腥气就心醉神迷。格斗厮杀是他的家常便饭。哪里有鏖战,他就立即冲向那里,不问青红皂白就砍杀起来。他穿上战服时雄姿勃勃,头戴插翎的盔甲,臂上套着皮护袖,手持的铜矛咄咄逼人。

10、阿尔忒弥斯Arthemis:

月亮和狩猎女神,又是美丽而纯洁的处女神。阿波罗的妹妹,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她非常迷人,思维敏捷,做事果断,奔跑迅速,因此总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逗留太长的时间。

11、赫尔墨斯Hermes:

宙斯与迈亚的儿子。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他最早是阿耳卡狄亚的神,是强大的自然界的化身。奥林匹斯统一后,他成为畜牧之神,又由于他穿有飞翅的凉鞋,手持魔杖,能像思想一样敏捷地飞来飞去,故成为宙斯的传旨者和信使。

12、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手艺异常高超的铁匠之神。宙斯和赫拉所生的儿子,一说,他是赫拉的儿子,但天生瘸腿,面貌丑陋,赫拉厌恶他,就把他逐至人间。他从此不愿回去。后来被酒神灌醉,才送回天上。他是诸神的铁匠,具有高度的技巧,制造了许多着的武器、工具和艺术品。

(二)、英雄传说

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但是,大部分的英雄都以悲剧结束,这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

1、赫拉克勒斯(Hercules、 Herakles)

他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英雄,他是宙斯与凡间女子安菲特律翁国(Amphitryon)的王后阿尔克墨涅(Alcmene)所生的儿子。所以生来就受天后赫拉的嫉恨,据说赫拉克勒斯的意思就是“被赫拉诅咒的人”。但天后赫拉嫉妒赫拉克勒斯,设法让他不能成为地上至高无上的王,赫拉克勒斯是有名的大力士。

2、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在希腊神话是他创造了人类。凡是对人有用的,能够使人类满意和幸福的,普罗米修斯都教给他们。同样的,人们也用爱和忠诚来感谢他,报答他。但最高的天神宙斯却要求人类敬奉他,让人类必须拿出最好的东西献给他。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的辩护师触犯了宙斯。

作为对他的惩罚,宙斯拒绝给予人类为了完成他们的文明所需要的最后的物品——火。但普罗米修斯却想到了个办法,偷到了火种并带给了人类。

3、阿喀琉斯(Achilles)

他是海洋女神忒提斯与国王珀琉斯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不死的神,所以她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死。忒提斯每次生育之后,无一例外都将孩子放到天火中炼,但都以失败告终。在阿喀琉斯出生后,忒提斯照样捏着他的脚踝在冥河水中炼,使他全身刀枪不入,惟有脚踝,即忒提斯手握着的地方是例外,此即西谚“阿喀琉斯之踵”的来源。

4、奥德修斯(Odysseus)

他是伊大卡岛的国王,古希腊著名英雄,智勇双全,在特洛伊战争中,许多优秀的计谋都是奥德修斯贡献的,他受到女神阿西娜的宠爱,最重要也是致胜关键的木马计就是他的主意,让希腊人假装撤退,留下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中,作为战利品。晚上藏在木马里的希腊人与联军里应外合,毁灭了特洛伊城,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战争。

5、忒修斯(Theseus)

他是传说中的雅典国王埃勾斯的私生子。他的事迹主要解开米诺斯的迷宫,并战胜了米诺陶诺斯;和希波吕忒结婚;劫持海伦,试图劫持冥王普鲁托的妻子珀耳塞福涅——因此被扣留在冥界,后来被赫拉克勒斯救出。

6、珀耳修斯(Perseus)

他是希腊神话中宙斯和达那厄的儿子。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外祖父亚各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据说梅杜萨可以用她的眼光将每个看她的人变成石头。在雅典娜的帮助下,珀耳修斯用盾牌做镜子观察梅杜萨,接着砍下了她的头。

7、阿伽门农(Agamemnon)

意为“坚定不移”,希腊迈锡尼国王,希腊诸王之王。特洛伊战争是因为他想称霸爱琴海,他的弟弟墨涅拉俄斯幸运地娶到了天下最美丽的女子海伦。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拐走了海伦,为此,阿伽门农募集了一支军队前去征讨特洛伊。经过十年战争,胜利后,他顺利回到家乡,他的妻子与妻子的情人设计谋害了他。

8、俄狄浦斯(Oedipus)

又译伊底帕斯,国王拉伊俄斯和伊俄卡斯特的儿子,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的国王,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三、古希腊的宗教节庆

(一)、奥林匹克竞技

1. 以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是献给天神宙斯的祭祀性宗教礼仪,天神宙斯就是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创始人的说法流传最为普遍。希腊至今仍然传说天神宙斯就是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创始人。

2.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是一个独立的体育事件,而是古希腊人献给神的祭祀性赛会,是一种宗教礼仪,同时也是宗教节日的一部分。“祭祀对于人来说,也是获得永生和世俗幸福的重要方法”。供神欣赏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壮观的场面是人们所追求的,这种场面除了满足当时人们的宗教需要外,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欢度节日、抒发激情的需要。

(二)、泛雅典娜节

泛雅典娜节在雅典历法的一月间(相当于公历7—8月)举行,纪念雅典护城女神雅典娜。这是庆祝丰收及新年的节日。原来庆典持续两天,主要有为火炬赛跑等各项竞技。从公元前566年起,每四年举行一届大泛雅典娜节,持续6天,节庆活动除各项竞技外,又增加了朗诵、舞蹈和音乐比赛,据说还有男子健美比赛,反映了从单纯注重竞技到注重文化和情操比赛的转变。

(三)、酒神节

上演戏剧,可称之为戏剧节。

2. 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

是葡萄酒与狂欢之神,也是古希腊的艺术之神。传说,他是宙斯和西姆莱公主所生的儿子。赫拉劝诱怀了孕的西姆莱公主请求宙斯现出本相,以证明爱情的神圣性。宙斯与人间女子相爱时,都以化身出现。因为宙斯是希腊宗教和神话里的主神,他的威力太大,西姆莱这个凡间女子无法承受,结果被雷霆击死。宙斯从西姆莱的腹中取出未足月的胎儿,缝入自己的大腿。宙斯在这段时间里成了瘸腿。儿子足月后出生,取名为“狄奥尼索斯”,意思是“宙斯瘸腿”。这样,狄奥尼索斯出生过两次。

(四)、宗教节日与悲喜剧

1. 古希腊的悲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是由古希腊原始的祭祀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合唱歌队伴奏,有演员表演并依靠幕布、背景、面具等塑造环境的表演形式。其中,悲剧的形成要早于喜剧。

2. 悲剧源自古希腊酒神祭仪当中礼赞酒神的酒神颂和献祭酒神的歌舞山羊之歌,最初的主题只是悲悼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尘世的受难、死亡和赞美他的再生。酒神颂是一种乡社歌舞。歌队有五十个“羊人”组成,其中一个是歌队长,他回答歌队的问话,讲述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故事。这种回答最初只是一种“临时口占”,后来相传由忒斯庇斯首先将一个演员安排到歌队中,这个演员可以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可以和歌队长谈话,这就是古希腊悲剧最初的原型。

3. 悲剧的意义

在希腊,悲剧引起了希腊民众的关注,他们也深深被希腊的悲剧表演所吸引,据传其中一次的演出就吸引了将近三万的观众来观看,希腊悲剧成为希腊人民受教育和娱乐的最主要的方式。人们对悲剧的关注也是空前的,当时的希腊悲剧的观众不仅包括社会的贵族和上层阶级,普通民众,甚至是女人、奴隶和囚犯也可以进场来观看悲剧的演出,政府为了鼓励人民观看悲剧,还为这些前来的普通贫穷的民众发放津贴。不仅如此,人们还竞相为能够背诵和出演古希腊的悲剧为荣,甚至还曾传说,斯巴达人因为聆听了欧里庇得斯的诗歌,而为诗歌所震撼,放弃了复仇,放弃了摧毁雅典城的想法。

4. 古希腊的“喜剧”

原意是“狂欢队伍之歌”,它同悲剧一样是起源于祭祀酒神,农民在葡萄丰收时节化装成鸟兽,举行狂欢游行,除演唱酒神事迹外,还即兴表演根据时事或笑闻编成的歌舞,这种表演是一种欢乐喧闹的场面,包括互相嘲弄、戏谑。例如喜剧是以放荡酒神狄奥尼索斯祭式的题材,用诙谐、机智、揶揄、讽刺等大众化的通俗台词制造笑料,藉以揭露社会的矛盾,启示人生的愚昧,暴露政治的黑暗,而给观众一种超脱现实的轻松愉快之感喜剧所反映的大都是现实生活,剧中的主人公不是神和王侯将相,而是些普普通通的人,所用语言虽仍是诗,但更接近日常用语,结构也较松弛。由于它有比较自由的创作内容,因而喜剧的创作方法也比悲剧更加自由。古希腊喜剧产生于雅典民主政治时代。正因为此,它才可以讽刺政治,嘲讽某些有名的人士。

第四节、希腊神庙建筑与影响

一、希腊的柱式

古希腊人认为,神殿建筑是最能体现伟大尊严和权力的建筑。每座神殿中自然形成的细微的对称性都有一种神性的光环。而希腊人创造的神殿建筑的三种柱式——陶(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为世界建筑形式奠定了基础。

1. 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

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2. 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

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

3. 科斯林柱式(Corinthian Order)

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克林斯柱式。

二、古希腊的宗教建筑特点

1、希腊神殿建筑总的风格是庄重典雅,具有和谐、壮丽、崇高的美。

2、建筑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3、建筑与装饰雕刻化。

三、古希腊神庙的意义

1、帕提农神庙(Parthenon)

巴特农神庙。该神庙又称“处女宫”,意思是“贞女女神之庙”。相传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为争做雅典城的保护神,在古城堡所在地的一处150米高的石灰岩山上斗智,最终象征着和平的雅典娜胜利了。雅典人民为了祭祀和供奉这位智慧女神并得到她的保护,在山上建起了巴特农神庙。神庙四周有“多利安式”列柱46根,环成一个长方形回廊称之为“围柱式”。据说多利安式柱式的优美比例来自人体美,体现的是刚健的男性美。

2、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

3、厄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on)

4、帕加马的宙斯祭坛(Altar of Zeus﹐Pergamon )

宗教美术概述

宗教美术(religious art),是指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以宣扬宗教观念,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 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如果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和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

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 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这种现象,从朴素的,经,至,可以明显看出。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彩。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但伊斯兰教认为:唯一绝对的神,不可能作图像表现,故以清真寺及其装饰纹样为中心。 宗教美术的种类 宗教美术是一个庞杂繁紊的系统,在美术上成就突出且影响较大的有佛教美术、基督教美术、伊斯兰教美术,其次为神道教美术等。 佛教美术 约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印度,约公元1世纪出现佛像,以后由北路发展到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由南路遍及斯里兰卡和东南亚,成为东方古代美术的主流。佛教美术在建筑上主要是寺、塔,在雕塑上主要是佛像及其以下诸尊,在绘画上主要是佛、菩萨、罗汉的单身画和以佛说法为中心的众多形象组合──说法图、佛传图、本生图、佛位变相、佛教故事、水陆画、杂画和供养人图像,在工艺美术上是各种佛具。由于佛教重视造像,所以在中国又被称为像教。在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的历史最长,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大,影响的人口最多。 基督教美术 约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的亚洲部分,以后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南北美洲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从而成为西方2~17世纪美术的主流。它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基督教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以后。基督教美术中是否容许出现圣像,如果容许,应如何表现,始终是有争议的中心问题。因此,它在雕塑上的成就不及佛教美术,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其次是绘画上。在宗教美术中,基督教美术传播的地域最广。

2012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重点(全面)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 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 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 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 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 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 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如触摸某寺庙 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 完备。 15.分封制:是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封建制度。简言之就是分地以封诸侯。国王将土地分封给 诸侯,诸侯将所得的土地分封给大夫,大夫又将它分封给士,士则直接组织庶人进行生产活动。 16.春秋决狱: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春秋》经义不但成为法律的补充,其 权威性甚至还高于法律。其重要原则,就是重视心理动机的判定。以善恶动机论罪,为人们的主观臆断打开了方便之门。 17.整体思维:是指把天地、人、社会看做密切贯通的整体,认为天地人我、人身人心都处在 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联系。 18.类比思维:是指依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内在属性进行比照与联系的思维方式。 19.辩证思维:就是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 20.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其含义是指可常行常用的最高的德。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文化的界定。文:①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②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③ 在政治领域里,引申为“文治教化”。④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化”的本义是改易。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闽文化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闽文化的成因? 答:闽文化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极为密切的关系:①古越文化的遗风;②中原文化的遗风;③宗教文化的传播;④海外文化的冲击;⑤台湾文化的交融;⑥领域文化的渗透。 2、闽文化的特点哪些? 答:有:①多广性(也称碎状性)闽文化与中原文化不同;②难融性,闽地民俗各异;③双向性;④不平衡性;⑤延伸性;⑥易移性。 3、闽学特点有哪些? 答:闽学特点有:包容性,注重节义,勤政爱民,勤于著述并轻训重义理,注重收徒讲学,热衷于教育,深远的影响。而从地域上看闽学的产生属于闽地,其核心是物须皆为闽人。从时间上看,闽学萌芽产生于北宋,从哲学上看,闽学其思想核心是天理论为中国在封建理论思潮的主要代表。从影响上看闽学内地域上升到全国性并为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正宗思想。 4、简述闽学在历代的发展状况? 答:北宋时期是闽学的萌芽阶段,北宋和南宋[初是闽学的创始阶段,南宋绿绍兴至康熙年间是朱熹思想形成的时期,也是闽学成熟发展阶段,靠天时地利,闽学进一步发展,时代由于统治者提倡朱熹传说,在全国普及盛行,清代福建理学更为盛行。 5、简述闽籍史学家著述特点? 答:①著述面广泛,各种体制,无所不包;②体制上突破创新;③提出新颖的史学思想,表现出卓越的知识。 6、福建史学兴盛的原因? 答:除了刻书业发达,重科举,读书蔚然成风,教育普及等原因外,还在于福建地外一隅,战乱较少波及,书籍相对保存完好,不少闽人以藏书为乐使史学家有书可查。这就是史学兴盛的原因。 二、论述题 1、试论述闽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答: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其它区域文化研究相比,闽文化研究显然还较为沉寂,还不是那么热火,也没有形成某种阵势,但九十年代以来有了很大的进展。 闽文化研究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发掘闽文化遗产,抢救一些濒濒失传的文化现象,由此推进学术研究,丰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2、试述为什么在学《闽文化概论》这门课?学习后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和帮助? 答:学习这门课,能对《闽文化概论》有个别深刻的理解,能对早在福建开发时期,对问南始为主的中原人亡现状在批分期进入闽地,对福建的发展有了一些肤浅的限解。学了这门课后,对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讨,它有美闽文化特点的魅力与深厚的内涵,我想,闽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有不同之处,是它的影响已仅仅在福建,在国内而是步出国门,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增进福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友谊,使华侨人能千方百计返回故里,从而研究闽文化。 《闽文化概论》作业2参考答案 1、简述福建文学的特点? 答:特点如下:长于文化,是福建文学第一特点,擅长写山水诗,是福建文学的第二个特点。 2、简述福建历代作家创作情况? 答: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魏庆文的《诗人珏屑》是研究宋代诗论不可少的诗话集。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与陶孙的《陶器文诗话》元代的扬载的《诗法家教》《诗学正源》等。 3、福建民间舞蹈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答:①产生于本地的劳动生活中;②外地传入;③脱胎于戏曲;④宗教的影响;⑤多方面的影响。 4、简述福建五大地方戏剧种名和所在区域? 答:福建最主要的五大剧种是:闽剧、莆仙戏、梨园戏、高甲戏、芗剧。①闽剧俗称福州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②莆仙戏主要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及邻县的兴化方言区;③梨园戏流行于泉州等闽南

英国宗教概况

宗教是一种在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诚如宗教学创始人Max Mueller 所说:宗教信徒可谓对宗教非常熟悉,“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可以移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但谈不出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信心所产生的力量”。 一.从自然崇拜到宗教的起源 自然宗教是人类文明史以前的宗教形态,有着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随着人类对于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宗教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表现出种种不同的宗教形式。原始宗教大致有这么几种主要形式:大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Totemism),灵物崇拜,偶像崇拜。 由于认识能力有限,人类对自然界中,无法认识的事物,产生出了强烈的而又普遍的恐惧心理,这就是自然崇拜(Nature Worship)所产生的原因。这可以说是原始的宗教崇拜。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对自然直接地崇拜,慢慢抽象化,最后也就产生了神。可以说,对自然崇拜是宗教起源的一部分原因。 二.罗马帝国时期早期信基督教的传入(约BC5世纪—10世纪)(Early Christianity Preach into Great Britain During Roman Empire) 基督教起源于1世纪,在2世纪已经牢牢地扎下了根,3世纪迅猛发展,4世纪末则已经成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Roman Catholic Church)。 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从它处在的罗马帝国中得益不少。罗马帝国提供安定的环境,基督教传教士可以从海,陆路漫游整个罗马帝国,在整个帝国境内都流行希腊语,都为传教士传播教义创造了有利条件。罗马帝国的许多居民都是罗马公民,它的世界主义使基督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在凯撒大帝时期(Gaius-Julius-Caesar),他征服了高卢,然后继续往北,渡海到了大不列颠,也抑或直接,抑或间接地把罗马文明传播到了大不列颠。 伴随着基督教国教地位在罗马帝国的确立,以及罗马帝国的扩张,早期基督教传入大不列颠。不列颠的基督教化,是通过几条途径完成的。罗马公教的帕特里克(Patrick 约389—461)和奥古斯丁(?—604),在5世纪中叶和6世纪晚期先后在英国传教,为罗马教会打下基础。帕特里克有“爱尔兰使徒”之称,他于432—461年期间,使爱尔兰人基督教化,并建立爱尔兰教会,他将主教制传入爱尔兰时,把它与爱尔兰的传统氏族制结合,从而创造出修道院院长,部落领袖和主教合一的独特制度。651年,基督教在英格兰牢固的建立起来。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L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4.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 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 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 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 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 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 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 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简答题 1、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2、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足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③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3、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答: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 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 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 ③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作业1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 “文”“化”二字的复合使用,较早见于战国末年儒生编写的( A ) A、《易传》 B、《吕氏春秋》 C、《战国策》 D、《国语》 2. 战国时期邹衍在总结早期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提出了( C )的观点。 A、八卦 B、天人感应 C、五行相胜 D、天道自然 3.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兴盛起来的,以( B )为本,并结合《周易》中的儒家思想,所创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A、法家思想 B、老庄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学思想 4.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使节去印度求取佛经,以白马驮佛像经卷回到洛阳,在洛阳城外建(D),是史书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开端。 A、少林寺 B、相国寺 C、大理寺 D、白马寺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C )。 A、《论语》 B、《孟子》 C、《易传》 D、《尚书》 6.最早提出“天道自然”观点的是( B )。 A、史伯 B、老子 C、庄子 D、列子 7.真正使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宗派的是( B )。 A、达摩 B、六祖慧能 C、神秀 D、济颠 8.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9.儒家五经由汉朝人用当时通行的文字( B )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 A、小篆 B、隶书 C、籀文 D、大篆 10.倡导“知行合一”“致良知”并加以系统理论阐述的,是明代哲学家是( B )。 A、李贽 B、王阳明 C、陆九渊 D、顾炎武 11. 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的宇宙本原观点是( A )。 A、气本论 B、理本论 C、一阴一阳谓之道 D、吾心即宇宙 12. 书院之名,最早见于( D ),最初是作为官方藏书、修书的场所。但真正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出现在唐末五代,兴盛于宋代。并逐步衍变成具有学校教育、学术研究、图书整理和出版性质的机构。 A、西周 B、战国 C、汉代 D、唐代 13. “五斗米道”是东汉年间沛国丰人张陵在西蜀( C )创立的。 A、昆仑山 B、巴山 C、鹤鸣山 D、武当山 14. “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和( D ) A、《列子》 B、《文子》 C、《春秋繁露》 D、《周易》 15.“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最早见于( B ) A、《尚书》 B、《春秋·公羊传》 C、《左传》 D、《史记》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道教的信仰特征。 (1)首先指出道教把道家的“道”人格化为什么。 (2)指出道教的核心内容与终极关怀是什么。 (3)指出道教有哪两重理想境地。 (4)指出道教乐生、重生、贵术的特点。 (5)最后指出道教对“命”的态度。 2、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

北语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答案

20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2 道试题,共60 分) 1.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 A.《兰亭集序》 B.《颜勤礼碑》 C.《古诗四帖》 D.《乐毅论》 答案:A 2.中国古代音乐形成的独自特色是 A.旋律优美 B.节奏粗犷 C.声情并茂 D.理性精神 答案:D 3.司马迁被誉为 A.中国历史学集大成者 B.中国历史学之父 C.中国历史学之楷模 D.纪传体之父 答案:B 4.戏曲的角色分行有 A.文、武、丑、净 B.红、白、黑、花 C.丑、净、旦、生 D.显、隐、单、偶 答案:C 5.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A.秦 B.汉 C.隋 D.唐 答案:B 6.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 A.清朝康熙年代 B.明朝万历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明朝永乐年间 答案:B

7.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 A.藏族 B.蒙古族 C.满族 D.苗族 答案:C 8.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A.寇谦之 B.丘处机 C.孙思邈 D.葛洪 答案:D 9.宋明之后的许多思想家把宋明理学的宗教色彩概括为 A.儒表道里 B.儒表佛里 C.儒佛合一 D.儒佛道合一 答案:B 10.“诚信知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所谓“诚”,其基本含义是 A.诚恳待人 B.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C.诚实做人做事 D.真诚讲信誉 答案:B 11.东汉的许慎,系统提出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称为 A.“造字之本” B.“六用” C.“六体” D.“六书” 答案:D 1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阐述者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答案:A 二、多选题(共2 道试题,共10 分)

宗教概述试题

四大宗教——宗教概述姓名成绩 1、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我国宗教政策的描述,正确的有( )。A.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 B.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但可以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C.宗教信仰自由受国家宪法的保护,但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反对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E.中国共产党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但可以参加宗教活动 2、判断题 宗教和国家政权相分离,和教育、行政、司法相分离。( ) 4、多项选择题 下列关于各国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印尼:伊斯兰教 B.泰国:佛教 C.加拿大: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D.印尼:佛教 E.泰国:伊斯兰教 5、多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是( )。 A.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B.宪法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 C.目前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对抗性的矛盾 D.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6、判断题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 7、判断题 宗教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将长期存在。( ) 8、单项选择题 历史上唯一受到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崇的偶像是()。 A、关公 B、济公 C、八仙 D、妈祖 9、判断题 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可能出 现对抗性的矛盾。( ) 10、单项选择题 塔吉克族、裕固族、畲族、鄂温克族分别信仰( )。 A.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B.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东正教 C.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D.伊斯兰教、藏传佛教、大乘佛教、东正教 11、多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符合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和 基本政策的是( )。 A.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B.允许境外宗教团体指导国内的宗教事务 C.目前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D.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使之成为爱国宗教职业人员 12、判断题 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有神论 和无神论的自由。( ) 13、综合题 填表。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概论课后题答案

绪论 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书本绪论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 三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明。 1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3 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4 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 5 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二为什么同样的地理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人类意识或精神的基础。因此,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是具有一定的决定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地理环境在起决定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的发展保留着相对广泛的自由,因为:第一,它并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并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从来没有达到极限,今天离极限也还相当遥远。而且,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对地理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五、简答题 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 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化”的本义是改易。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一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业一 第一章、第二章 一、填空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的总和。 、《孙子兵法》是学派的经典著作。 、法家学派、兵家学派、名家学派、阴阳五行家学派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周敦颐、张载、朱熹、程颢 、“疱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只有顺应自然来接人待物,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

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的思想。 、天人交相胜的观点、天道自然的思想、天人相分的观点 、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 、先秦时代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 、《论语》、《庄子》、《易传》、《孟子》 2、明清实学 明末至清朝,从宋明理学中分化出来一股与之对立的新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特征是“崇实黜虚”,鄙弃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束书游谈的空疏学风,造就了一代新的思潮与学风,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明清之际的经世之学,清中叶的乾嘉之学,晚清的公羊之学。

3、名实之辩 中国古代哲学中,作为认识论与逻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就有着名实之辩。“名”指名称或概念;“实”则指实在,即名称或概念所称谓的客观事物。“名”和“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 四、简答题 3、明清实学的思想有哪些特点 答:第一,经世致用的精神,即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政治联系起来,用于改革社会。第二,实事求是的精神。即科学精神,不

仅指的是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探索,还指科学的认真研究态度。第三,独立的批判精神与启蒙意识,从不同角度冲击了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闪耀着时代的火花。LDAYt。LDAYt。 4、天人之辩主要有那些观点 4、、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二】礼仪、百家思想 一、礼仪概说 1、什么是礼 第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第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 第五,礼是国家典制。 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第七,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 礼的定义” 2、为何作礼 《说文解字》:“俗,习也。”指生活习惯。 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民俗的多样性。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首先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其后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不再是仅仅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成为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 儒家“因俗制礼” 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就地貌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 二是“施十有二教焉”:辨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施以阳礼、阴礼等十二教。 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应该肯定,中国的礼乐文明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陋俗,加速向文明的演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俗到礼,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赋予鲜明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3、礼的要素

《中国文化概论》平时作业

《送子天王图》名画的作者是朝的。 A.唐吴道子 B.五代范宽 C.元王冕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4题 《山水清音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虔 B.石涛 C.赵孟頫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5题 名画《踏歌图》的作者是。 A.马远 B.马致远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宋代张择瑞的代表作是。 A. 《雪溪图》 B.《江帆楼阁图》 C.《清明上河图》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7题 《富春山居图》这幅旷世名画的作者是朝代的。 A.唐阎立本 B.东晋顾恺之 C.元黄公望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6.第8题 《针炙甲乙经》的作者中国古代朝的。 A.东晋皇甫谧 B.西晋皇甫谧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墨葡萄图》的作者是。 A.展子虐 B.徐渭 C.八大山人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16题 《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者是。 A.褚遂良 B.虞世南 C.苏东坡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17题 《资治通鉴》的编撰者是。 A.司马光 B.司马懿 C.司马迁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晋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和医学的代表作《抱朴子》的作者是。 A.葛洪 B.李时珍 C.张仲景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9题 佛教创建于。 A.印度 B.印尼 C.中国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20题 《辋川图》的作者是。 A.赵孟坚 B.赵孟頫 C.王维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2. 厚德载物(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 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同义互训6)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2. 变化发展的思想 (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 无限发展的思想 9.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10.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