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全文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根据人口发展预测,21世纪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而且老龄化一旦形成,具有持续强化的机制。从理论上可以证明,未来中国社会将是一个持续老龄化的社会。

储蓄是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储蓄率的变化及决定储蓄的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影响储蓄的众多因素中,人口因素作为基础变量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论文从人口老龄化的视角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建立模型进行定量的计算,根据计量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储蓄率;影响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centur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China is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 aging population. Aging,once formed,continues to strengthen the mechanism. it can be proved Theoretically that the future society will be a continuous aging society.

The savings ar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the study of changes in the savings rate and savings decision fa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avings,demographic factor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variable socio-economy as a basis,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s on savings and economic growth draw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y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savings rate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aging population,builds the model for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aging on savings rat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alysis.

Keywords: population aging; savings rate; impact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国外研究现状 (1)

2国内研究现状 (2)

(三)研究方法 (3)

1文献资料查阅法 (3)

2逻辑分析法 (3)

3数理统计法 (3)

二、理论概述 (3)

(一)人口老龄化定义 (3)

(二)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 (4)

(三)储蓄率定义 (4)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综述 (4)

(一)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 (4)

(二)建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模型 (5)

(三)变量定义 (5)

(四)数据来源 (6)

(五)计量结果 (7)

(六)结果分析 (9)

1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9)

2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10)

3人口老龄化对公司储蓄率产生正影响 (10)

四、对策建议 (10)

(一)强化个人储蓄养老 (11)

(二)适当放松计划生育 (11)

(三)创造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上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快了我国人口转变及老龄化发展的步伐。老龄化的发展必将改变居民的储蓄消费行为,影响储蓄消费模式和储蓄率。新中国成立后储蓄率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中期,是我国的低储蓄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储蓄率在1978年开始上升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高峰,随后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以我国国情为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即由于劳动参与率repop比较高,而少儿抚养比fdr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仍处在下降期,老龄人口的上升速度还比较缓慢,因而总抚养比tdr缓慢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富裕,抚养负担相对不沉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我国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抚养比odr的快速上升而少儿抚养比fdr相对稳定,我国的总抚养比上升,在人口红利结束进入人口负债期后,由于非工作人口只是消费而不生产,储蓄率应趋于下降。低储蓄率导致的低资本积累率与不断减少的劳动力形成较低的资本-劳动比,经济产出收敛于较低水平,形成扇形收缩。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研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给储蓄率带来的影响既有普遍性意义,更有特殊性意义。因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环境中,这必将给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挑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最早、最充分的领域。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该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出现了经典的生命周期假说。莫迪格里亚尼(Modigliani,1954)的生命周期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地位。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倾向于平滑其终生的消费,当其处于工作阶段时一般会积极储蓄,为退休以后的消费进行积累,从而在退休后可以使用工作阶段的储蓄,使得退休后的消

费与退休前相差不多,按照这种观点,人口老龄化作为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一种结果,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般来说,居民的储蓄率呈下降趋势。

另一个论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影响机制的是家庭孩子需求理论(household saving demand model)。1该理论认为家庭养育孩子是为了养老,孩子是家庭储蓄的替代物,当孩子数量较多时,家庭养老有保障,因而降低储蓄,反之则反。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格的计划生育,引起有形资产积累代替孩子,刺激了为老年时期积累财富的现象发生。而Becker(1981)认为当生育率降低时,家庭在孩子数量和质量之间替代,提高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这种效应部分抵消由于孩子减少而引起的家庭储蓄。

还有一个研究储蓄影响因素的理论就是绝对收入假说,这个假说来源于凯恩斯模型。在标准的凯恩斯模型中,储蓄完全决定于当前收入,储蓄对收入的比率被认为是收入的增函数,这个解释储蓄的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总产出或总收入要么用于储蓄,要么用于消费,储蓄和消费是一一对应关系。通常认为这个分析框架可以用来解释相对贫穷的国家,或者一个国家中相对贫困的群体,对于富人的储蓄行为凯恩斯储蓄模型并不适用。2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人口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的影响上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国外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的问题。但是根据我国国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的研究,对生命周期理论却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不但会降低总的储蓄水平,而且会抑制储蓄增长率的提高,这势必要影响资本的积累和投资;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这一理论过于苛刻与现实不符合,如果老年人留遗产给后代时,将部分抵消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所引起的总储蓄的下降。同时,我国具有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乡差异显著,此外东中西地区差异、部门之间收入分配差异也很大,在巨大的收入分配差异下,极少数人掌握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凯恩斯的储蓄模型中的绝对收入假说也显得不具有解释力。

1Samuelson,1958;Neher,1971;Modiglianiandea,2004

2Modigliani and Cao,2004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

收集、整理有关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发展现状和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积极了解人口老龄化在总的储蓄水平、储蓄增长率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全面解读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本文提供重要依据。

2逻辑分析法

目标:根据采集资料,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备选方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研究;人口老龄化的研究

模型:通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的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在储蓄率变化中发挥的作用,全面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储蓄率变化中扮演的角色。

效果:根据采集资料,全面分析我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

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搜集资料,采取混合的ols方法,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为本文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二、理论概述

(一)人口老龄化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人口老龄化,从广义上来看包括两个含义:即每个人个体的老化和整个人口群体的老化。个体的老化主要是个体年龄的增长变化,个体的老化实际上是从出生开始的,人的一生白始至终处在老化的过程中,由此可见个体的老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人口群体的老化也以年龄老化为主要标志,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人,其占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达到一定高度的一种人口现象。概括的说,老年人口比率会受到其他年龄组比率的影响,处在不断地变化的状态。当人口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时,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增加,老年人口比率就表现相

对下降趋势,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当人口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时,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比率降低,老年人口比率则相应提高,人口年龄结构逐渐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化趋势。因此,人口群体的老龄化与个体老龄化不同,其发展方向不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逆转的,是双向的。3

(二)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老龄化社会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储蓄率定义

在一国范围内,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为国民储蓄。储蓄率的一般定义是每年年底的国民储蓄余额除以对应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这样定义的储蓄率实际是储蓄倾向。国民储蓄按部门划分,分为居民储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

三、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机制

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的特征,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期,即由于劳动参与率repop 比较高,而少儿抚养比fdr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仍处在下降期,老龄人口的上升速度还比较缓慢,因而总抚养比tdr缓慢下降,劳动力市场供给富裕,抚养负担相对不沉重,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我国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增长和老龄化的发展,根据相关学者的预计,当人均GDP高于11064元后,老年抚养比odr对储蓄的影响显著为负,少儿抚养比fdr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为负,所以老龄化将对储蓄产生消极影响,中国的储蓄率将出现下降。

3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3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市场化、社会格局大改革、利益矛盾突出尖锐、收入水平差距加大,各项改革不断实施的经济转型时期,每个个体未来收支的风险与原来相比有了显著增加,而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了为退休而进行储蓄的预防性储蓄的行为。由于未来收支的不确定性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导致任何年龄段的人群更高的储蓄率。老龄化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老龄化导致储蓄下降的速度。

(二)建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模型

本文采用的是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理论和某一特定环境的简约计量模型(reduced-form approach)框架4。我们把计量模型中解释变量分为两类,关注变量DEP和控制变量N,把基本模型设定为:

SR t=β0+β1DEP t+β2N t+εt

SR t为第t年的储蓄率,β0、εt分别是常数项和干扰项。

(三)变量定义

1储蓄率

为了全面研究储蓄结构问题,我们选择了国民储蓄率(nsr)、居民储蓄率hsr、政府储蓄率gsr、企业储蓄率fsr和居民储蓄倾向(居民平均储蓄倾向)dhsr共五个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

2人口年龄结构变量

在本文中使用抚养比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量。抚养比包括少儿抚养比fdr和老年抚养比odr,两者之和也称总抚养比tdr。计算方法为,少儿抚养比fdr等于0-14岁人口与15-64岁人口比,老年抚养比odr等于65岁以上人口与15-64岁人口比。

3实际收入水平pgdp_78

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储蓄完全决定于当前收入。本文选择了1978年以来的人均实际收入水平pgdp_78这个变量来反映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

4人均收入增长率g-pgdp

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均收入增长率是解释国际储蓄率最稳健的显著变量,因此,我们也把价格调整后的人均GDP增长率作为收入增长率因素选入。

4Fair and Dominguez,1991;Loayza et al.2000;李文星等,2008

5实际利率rsr

一方面,利率提高,使人们认为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比较有利,引起储蓄增加;另一方面,利率提高使将来的利息收入增加,带来财富效应,从而可能增加当前消费。因此,实际利率是影响储蓄率的因素之一。本文采用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计算实际储蓄率。

6劳动参与率repop

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主要在于不同的劳动参与率,在我国,15-64岁人口中有部分人口不参与生产,而65岁以上人口中也有部分人口参加生产。因此,劳动参与率导致不同的真实抚养水平。研究抚养比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需要对劳动参与率进行控制。劳动参与率等于经济活动人口比劳动年龄人口。

8收入差距gini-r

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扩大,这意味着高收入家庭或部门在全部收入中比重提高以及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从而带来总消费倾向下降,储蓄水平提高。本文采用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计算收入差距。

9城市化率rcpop

农村人口城市化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消费差距,从而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储蓄水平。本文采用城镇人口比重来衡量城市化率。

10社会保障水平rpen-p

社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社会网络的脆弱性导致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谨慎性储蓄动机是低消费的重要原因。即社会保障水平对储蓄水平具有负影响,随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储蓄率下降。养老保障水平的计算方法,1989-2010年用实际社会保障参与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由于1978-1988年没有实际的社保参与人数数据,我们用城镇就业人员/经济活动人口乘以正式就业率代替。

11财政收支差额r-fis

我国的政府支出,部分以对国有企业资本转移和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花掉,所以政府收支差额也可能对企业和政府储蓄产生影响。

(四)数据来源

我们使用的数据是中国1978-2010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除重庆、西藏和港澳台),人均GDP以及人均GDP增长率数据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

料汇编》,2005-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均GDP已用1978年不变价折算为实际量。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的储蓄率数据,本文采用一年期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计算实际储蓄率。人口变量数据均直接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以及《1990年以来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或运用其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其它数据均用以上统计资料公布的数据计算得到。

(五)计量结果

我们先对基本变量取对数,真实利率(rsr)、财政收支差额(r-fis)取值有正有负,并且原数列平稳,所以保留原数值。利用混合的ols方法,筛选影响储蓄的因素,以检验在控制影响储蓄的相关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抚养比是否影响储蓄率。具体方法为,利用stata软件中stePwise命令,在0.2的显著水平下,利用Innsr、Inhsr、ingsr、Infsr、Indhr分别对Inydr、Inodr、g-pgdp、Inpgdp--78、rsr、Inrepop、Inrcpop、ingini-r、Inrpen-p、r--fis回归。变量筛选的混合ols回归结果见表。

表3-1影响储蓄的因素筛选结果(P=0.2)

注:括号内为t值,***1%水平上显著,**5%水平上显著,*10%水平上显著。

根据魏武雄2009的研究,如果残差项同时满足四个条件零均值、常方差、非自相关、)与解释变量不相关,ols估计是最优的线性无偏和一致性估计。本文的残差系列同时通过白噪声检验、平稳性检验和系列相关检验,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回归方程的残差平稳,就可以拒绝了伪回归,变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就是可

靠的。5

由于几个方程都是有效估计,通过计量表格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1生命周期假说和绝对收入假说对我国的储蓄问题都具有解释力,因为人均收入增长率g-pgdp和实际收入水平pgdp_78都显著。

2人均收入增长率g_pgdp的影响为负,这与样本期间内居民支配收入在国民初次分配中比重逐渐下降相吻合。

3实际利率rsr影响为正,符合理论预期结果。

4劳动参与率repop,对居民储蓄hsr影响为正,而对政府储蓄gsr影响为负。对居民储蓄的正影响符合生命周期假说,劳动参与比例提高会导致储蓄率提高。

5少儿抚养比fdr和老年抚养比odr对居民储蓄率hsr和储蓄倾向dhsr的影响为负,在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后,回归方程得出少儿抚养比fdrfdr和老年抚养比odrodr对国民储蓄率nsr影响显著,说明我国人日年龄结构变化对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少儿抚养比fdr对国民储蓄率nsr影响为负,老年抚养比odr不显著。少儿抚养比fdr和老年抚养比odr对居民储蓄率hsr影响都显著为负,少儿抚养比fdr的影响大约是老年抚养比odr三倍。少儿抚养比fdr和老年抚养比odr对政府储蓄率gsr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fdr和和老年抚养比odr对公司储蓄率fsr 影响显著为正。

(六)结果分析

在本文中使用少儿抚养比fdr和老年抚养比odr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这个量化概念来获得。

1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1978年以来,少儿抚养比fdr的下降,带来了国民储蓄的上升。老年抚养比odr影响不显著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老年抚养比odr较少儿抚养比fdr的变动较小,1978-2010年少儿抚养比fdr下降了42.59个百分点,而老年抚养比odr 只上升了4.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少儿负担和老年负担影响存在差异,老年人口对储蓄的负影响小于少儿人口。在我国农村,由于没有明确的退休时间,老年人工作到没有工作能力为止;一般仅仅在去世前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纯粹的被抚养人口,所以负储蓄效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少儿人口负储蓄效用比老年人

5古扎拉蒂,2004;李文星、徐长生,2008

口要显著的多,因为少儿人口是没有生产贡献的纯粹消费人口,老年人口仍然具有一定生产贡献。另外,我国的代际财富流动模式主要从父代流向子代,老年人强烈的遗赠偏好降低了老年抚养比odr对储蓄率的负效应。

抚养比对居民储蓄率hsr的影响结论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预期,但是与Loayza等在跨国研究中得出老年抚养比odr的影响大于少儿抚养比fdr的形响不同,在我国少儿抚养比fdr的影响远大于老年抚养比odr的影响。少儿抚养比fdr 的影响远大于老年抚养比odr的原因,除了老年人口较少儿人口具有生产性对储蓄的影响小外,还与中国家庭中资源对下一代的倾斜性配置,即重小轻老有关。长辈们勤俭节约,为孩子接受教育、结婚等大宗开支努力储蓄,因此少儿抚养比fdr的影响大于老年抚养比odr。

2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储蓄率负影响不显著

我国政府对教育、养老的公共支出比例1978年以后略有下降,最近几年略有回升。但随着政府的财政支出向公共财政转型,政府对教育、养老投入的增加,未来抚养比变化,尤其是随老龄化加强快速上升的老年抚养比odr对政府储蓄的影响将会显著。

3人口老龄化对公司储蓄率产生正影响

家庭中少儿和老年负担的上升,增加了家庭的消费负担,从而家庭增加劳动力供给,进而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引起企业储蓄率增加。另一方面,受劳动参与率repop影响,老年抚养比odr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因素,在公司高储蓄率低劳动力报酬的情况下,劳动者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减小,劳动参与比例下降,提高了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对策建议

本文的计量样本期恰好是在中国老龄化的初期,也就说,中国的老龄化目前还并不严重,因而可能对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负面影响。但未来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是否会显著降低国民储蓄率和人均收入增长率我们还须拭目以待。注意到日本的情况是有启示意义的,日本在5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但在下一个十年进一步上升到9.5%,接踵而来的二十年里逐渐下降到4%以下,1990-2000年只有1.5%,其相应的储蓄率由经济起飞时期的约36%下降至约26%,而经济增长

率与储蓄率的同时下降与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有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的人口结构比较年轻,1950年的老龄化率只有4.19%,伴随着经济起飞,日本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只用20年时间就步入老龄化社会。到1970年,老龄化上升至7.1%,2008年日本老龄人口的比重已超过21%,而至今日本的经济仍然在历史低谷徘徊。

(一)强化个人储蓄养老

人口老龄化使得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规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导致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模式不再适用我国国情。推迟退休年龄、缓慢过渡到部分积累制、建立激励相容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措施,都是很有利的手段。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尽可能的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资金筹措、资金管理、养老金的发放,强化个人储蓄养老,是促进储蓄,保持储蓄率稳步上升的重要选择。

(二)适当放松计划生育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目前已经下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2008年我国的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率已经分别下降到了12.14‰和5.08‰,其下降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分母效应会渐渐弱化,因而,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严格执行的理由可能会受到挑战,而且我们需要去深入思考由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即由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未富先老问题。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负担效应超过寿命效应而占据主导地位时,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将可能影响经济中劳动投入的水平与质量,由此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潜力。社会负担加重,还会大大提高劳动力成本,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也很可能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中国应当从政策设计上未雨绸缪,在不久的将来适当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三)创造条件挖掘第二次人口红利

可以创造条件延长人口红利期,包括通过户籍改革进一步清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等。提高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关系,创造将来延缓退休的条件,都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户籍制度改革也能够挖掘劳动力供给潜力。

可见,劳动力数量不足对中国经济的制约,虽然将来会表现出来,目前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要进行政策调整以应对挑战。

结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人口老龄化在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期,对储蓄率负影响还不显著的基本结论。但是但未来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是否会显著降低国民储蓄率和人均收入增长率我们还须拭目以待。人口老龄化要求更高程度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宏观方面需要适度调整生育政策,健全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体系;在微观方面,适应老年人口需求,完善为老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强化个人储蓄养老能力。

参考文献

[1]都阳.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形成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2005:5

[2]刘永平,陆铭. 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J]. 经济学(季刊),2008,7(4) :62-67

[3]王琳,苗瑞凤. 从全球人口百年(1950-2050)审视我国人口国策的选择[J]. 人口研究,2004,27(4)

[4]Becker.G.S.,Lewis.H.G.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hildren[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81(2):279-288.

[5]Bloom.D.E.,Canning.D. Longevity and Life-cycle Savings[M].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Blackwell Publishing,2003,105(3): 319-338.

[6]Boserup.E. Population and Technical Change:A Study of Long-TermTrends[J].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7]汪伟.计划生育政策的储蓄与增长效应[J]. 经济研究,2011(03):29-38.

[8]李文星.人口老龄化机制研究[D].2010年中国人口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5)

[9]徐长生.中国人口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 中国人口科学,2008(03):29-38.

[10]艾春荣.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1989-2010[J].经济研究,2011(07):18-29.

[11]刘文斌.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制约[J].经济学动态,2009(9):13-16

[12]刘永平.人口老龄化、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2010(5)

[13]陆铭.人口老龄化形势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与老人抚养比视角的理论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271-300.

[14]舒尔茨(Schulz,J.H).老龄化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5]郑晓瑛.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9(23):19-23.

致谢

本文是在***老师细致、耐心地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最终完成,**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和帮助,让我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在此,我衷心感谢***老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同时,我要感谢学校和**学院所有老师在这四年大学学习生活中对我的教导和帮助,让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丰富了人生的阅历,在此,我由衷地向你们表示感谢。

****

20**年*月*日于**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所形成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丰富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那么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期间将会达到高峰,其后将会转为负增长,但10亿以上规模的高峰平台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左右。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长停止后,我国很快就会面临劳动力的数量短缺问题。 (二)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事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民生和国民健康素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加速度和GDP 的增加速度。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三)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目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来自农村,8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但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又来到了城镇,凸显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 家庭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农村过快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除比较完善的“五保”供养制度外,养老保险、低保、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城镇老年人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当前社会不公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建议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就业基地、人口红利最大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虽然现在已经经过了那场下岗的风潮,但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旧处于失业之中,甚至还会有一些永久被劳动力市场所拒绝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他们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经济负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 姓名:付杰俐学号:20085111128 班级:08级临床4班 【摘要】本文结合人口老龄化的全球背景,详细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老龄化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及由此而带来的主要卫生问题。同时,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近几年来医疗改革特别是对基层卫生服务所产生的影响作出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卫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Abstract】With global background of aging population,the main feature of aging population,its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bsequent health problems in China were analyzed.At the Same time,present condition of population aging,Combining medical refor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for grassroots health servi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made simple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the strategy for health were provided.【关键词】老年医学;卫生保健提供;社区卫生服务 【Key words】Geriatrics;Delivery of health care;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人口老龄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医疗与卫生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就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卫生问题和相关对策做一阐述。 1 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6亿(占总人口的9.8%),2005年上升到8.2亿(占总人口的13.79%),预测2025年可达10亿,2050年则将上升到20亿,在总人口比重达21.28%。全球老年人口正以每年2.4%~3%的速度增长【1】,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全球老年人口以亚洲及欧洲居多,分别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3%和25%。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和希腊,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4%。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国家为科威特、赞比亚和乌干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3%。有专家分析【2】,目前高龄老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1%,到2050年将提高到19%。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四大特点 1.1.1老年人口绝对数大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占全球总数的2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到2040年将达3.8亿,每4个人中就有1 个老年人。部分省市老龄化的现状甚为严重,上海市2003年60岁及以上人口高达254.67万,占总人口的18.9%,居全国之首【3】。 1.1.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专家【4】分析指出,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增到20%所需时间计算,法国为125年,瑞典为85年,美国为60年,日本为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目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 四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学习资料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 会和威胁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和特点 1.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2.高龄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 3.农村老龄化加速期 4.将过渡至人口老化的高峰阶段 二)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 1.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 2.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必将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人口老龄化将会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量增加,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 4.人口老龄化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 5.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地弱化 对于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一个不容忽视而又无法统计的是子女对老年人的扶助与赡养的支出,在中国“孝道”的民族性格中,子女为的支出将极大的加强老年消费群体的购买能力。而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将使得老龄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人口老化给各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一是住。这就为那些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生态环境好、活动空间大的老龄公寓开辟了市场空间; 二是游。眼下,不少以休闲疗养为主,符合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慢节奏的老龄旅游项目很受欢迎。旅游企业若能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服务,也许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 三是保健.老年人也更加关注身体健康情况,因此保健理疗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复护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闲锻炼系列也具有无限商机 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 老年俱乐部、社交中心、老年婚庆、护肤品,美容产品、棋牌社,茶店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威胁: 一.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老年人的观念和行为,老年人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等,如果得不到满足和保障,必然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看,老年人的抚养及抚养方式、老年社会服务体系、老年社会保障等,如果这些制度或措施不健全完善的话,同样也会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多问题。所谓老年人口问题,实际上指的是老年人的需求与社会供给之间的矛盾,作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指的是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在实施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给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较快,而且相对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这无疑将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管理学的角度,从管理行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企业;组织行为;组织文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只要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算是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早在200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已达7。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因此可以说,中国已于8年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的3。56%持续增长到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6。96%。截止200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8。3%,老年人口达15989万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相关人士称,中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 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上开始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始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含意》一书,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现在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学者多倾向于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形成挑战也带来机遇,挑战大于机遇,即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说,将对劳动生产率、分配、储蓄和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姜向群,2001)。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些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老龄化整体发展趋势呈现不平衡性,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倒置。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3)在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可谓“未富先老”。 4)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存在。 5)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比较明显的累进性。 二、企业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就是利用正式群体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权利与责任以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调动群体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群体合力保证目标的实现(王建新,1999)。组织行为的主体是组织与人,组织行为的核心应该是组织中人的行为。许多管理学著作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而组织内在结构的实质也是一种“行为关系”(西蒙,1947)。组织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认为: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学号:12604136 姓名:李鹏华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现象。这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必然现象。人口老龄化和老龄问题,将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中国社会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保障,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老龄化问题,城乡老年人口状况,影响,解决措施 正文: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拿出必要的措施已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城市中老年人口保障相对较好,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老年人生活得不到保障,城乡老龄人口保障的差距依然巨大。下面是城乡老年人口的一些状况: 1、老年人口基本背景情况 (1)老年人总数及城乡分布 城市老年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按户籍分类,非农业老年人口4019人,占27.5%,农业老年人口10619人,占72.5%。 (2)老年人性别和年龄结构 老年人口中,男性占48.9%,女性占51.1%,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 按照年龄结构分组,全国60-64岁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的比例为30.3%,65-69岁占25.5%,70-74岁占20.6%,75-79岁占13.1%,80岁及以上占10.5%。 (3)老年人口的教育程度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城市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16.4%,私塾占2.4%,小学占34.1%,初中占23.9%,高中(中专)占15.9%,大专以上占7.3%;农村没上过学的老年人占51.4%,私塾占4.1%,小学占34.7%,初中占8.3%,高中(中专)占1.3%,大专以上占0.2%。农村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 2、老年人收支情况 (1)老年人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为78.0%,农村为4.8%。城市享受退休(养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为990元;农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况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为11963元,支出为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885元;农村老年人平均年现金收入为2722元,支出为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担的医药费平均287元。 3、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 (2)医疗保障覆盖率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研究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川。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己占我国总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事实上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作比较,英国和德国大概需要45年,瑞典需要55年,法国需要115年,而中国只需28年。尤其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根据统计,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的国家已达70个。而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

目次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3)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4) 2.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4) 2.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4) 2.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5) 3.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 (5) 3.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6) 3.3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 (6) 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7) 4.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 (7) 4.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 (7) 4.3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8) 5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9) 5.1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采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9) 5.2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9) 5.3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 (9) 5.4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它的特点,并且还阐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在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劳动力供给质量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对策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应该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根据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由以上定义可知,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动。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7%以上,说明该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一般将60岁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但是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将65岁作为界定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 通常来说,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程度指标:(l)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即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2)人口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口的年龄值。(3)老少比(又称“老龄化系数”):指60岁或者65岁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的比值,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中最两端的人口变动趋势。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少儿人口抚养比:指的是O-14岁少儿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用%表示。(2)老年人口抚养比:指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以%表示。(3)总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比值,以%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应该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是所需花费的年数。

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首先,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对国民储蓄(资本积累)、劳动力供给及技术进步的不利影响,将导致人口老龄化有碍于经济增长潜力的提升。第一,人口老龄化有降低国民储蓄率的效应。国民储蓄是投资的基础,体现的是经济增长的潜力。人口老龄化是经济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由于老年人口是纯粹的“消费型”人口,即是不再从事职业性生产活动的人口;因此,在某一确定的养老水平下,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则意味着其分享产出成果的比例越高,经济产出可用于生产投资的比例相对越小。该效应对宏观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从而不利于提升资本积累水平。 人口老龄化有减少劳动力供给的效应。一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的多少除了受人口总量的影响外,还与总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关。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则意味着非老年人口比重下降。而所谓非老年人口也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及未成年人口,这部分人口是劳

动力供给的源泉。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实际上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源泉的缩小。如果劳动参与率及人口出生率相对稳定,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劳动力供给下降。而在当今现实经济中,人口出生率更多地是呈下降趋势,同时,提高劳动参与率也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供给下降将是一种常态。 虽然人口老龄化影响技术进步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晰,但是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一些不利影响是明显存在的。首先,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经济社会资源占用,提高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技术进步所需相关投入的增加。其次,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的上升,而这与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不相适应。一些高科技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要求其从业人员年轻化的倾向,如在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航天航空、海洋探测等一些技术密集度高、技术更新频率快、智力乃至体力工作强度大的相关技术及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专业人员很多时候只能是年轻人。很显然,总体上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平均年龄提高相伴随的情况,与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队伍年轻化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第二,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提升经济增长活力。资本、劳动及技术等是构成生产能力水平的要素,同时也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潜力。而经济需求是决定生产能力释放程度的因素,体现了经济增长的活力。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通常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需求不足往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分析

前言 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办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这是我国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表明国家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稳定、医疗正在进步,但另一方面也给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1.人口老龄化概述 1.1人口老龄化的定义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和趋势。两个比较直观的衡量指标是:老年比例和老年人口抚养比例。前者是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用来衡量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当期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者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又称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资人口数量的比重,用以衡量劳动年龄人口对于老年人口的负担程度。 1.2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将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性问题。老龄化社会产生的原因包括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长及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对人类生物特性的影响等。而世界各地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和时间都有所不同。 法国是进入老龄化最早的国家,1865年即进入老龄社会。法国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法国革命,帝国战争消耗了青壮年人口,同时加上法国最早采取了避孕措施,出现了低生育率。瑞典1890年进入了老龄社会,它进入老龄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全面实施了福利政策,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一战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爱尔兰、德国等。而二战后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苏联、日本。据2000年统计世界老龄化社会的分布情况为:在世界193个国家中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为62个,比重最大的是亚洲,占86%,比重最小的国家是非洲,在53个国家中仅有一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1.3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历史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2

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老年人口超速增长,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人员总数的攀升导致离退休费用也逐年上升,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压力。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中的退休人员呈现上升趋势,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增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压力。在缴费比例不提高和财政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带来超支风险,从而冲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五、老龄化的背景下,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措施 1、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政府对老年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结构调整,建立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市场机制,激活老年保障的资金供给,对于既有市场前景又符合老龄事业发展的产业,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逐步建立老龄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除国家投资外,设立社会保障福利彩票,发挥社会各级养老基金会的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金投入老龄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养老资金的投入机制。(此经济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医”。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其家人在老人患病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例如针对城镇低保老人的医疗救助,以及提高农村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在医疗保险中引入市场机制,改革付费方面法,不理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的竞争,鼓励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的竞争,进一步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 3、调整和规范法定退休年龄,适当实施延长退休或弹性退休。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在延长,而工作的时间在缩短;同时,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一生中退休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增大。为了解决因退休人员增长而导致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支付负担,应调高享受养老金的年龄,并且提高领取全额养老金所需的缴费期或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对养老保险金的总需求。对技术含量较高行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将其退休年龄延长,逐步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4、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促使家庭养老社会化。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建

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如今我国已经开始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规模正在逐年增长,老年群体已经成为了一个市场上一大必争的消费群体。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对各个行业都产出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探讨人口老龄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主要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发展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体系;影响 一般来说,老年群体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风险厌恶型的投资理财群体。随着老年人口在社会上的比重的上升,将导致全社会消费观念的改变,稳健的金融产品将会更加受到社会的追捧,一些低风险的金融机构也会发展起来。同时,老龄化的社会的养老金体系将极大带动金融体系的发展与转型。 一、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一)老龄化社会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相对于2013年来说,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增加了1000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并且在可见的这几年中老龄化将加速。到20年后,老年人口到达3.5亿峰值,并在未来60年里将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将近80年中,老年消费群体将占据中国消费群体的绝大部分。 (二)现阶段老龄化社会金融市场分析 如今,政府对老年人的保障愈加完善,老年人退休金也在呈现着逐步增长的势头,另外老年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省吃俭用,这一系列原因促成了老年人储蓄充足,老年人的投资理财需求也相应的增加。基本养老需求是老年人的最基本的需求,这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国家补助、养老金,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无忧度过。便利结算需求集中体现了老年人由于自身随着年龄的增加智力等方面的退化,需要在结算方面尽可能的便利,使得他们能够自行完成结算操作。专属理财需求是结合老年人的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专属的理财服务。金融学习需求是老年人必需的一种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老年智能服务等。 二、人口老龄化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这对于风险较低的金融机构发展将是一大契机。债券机构、保险机构、银行部门低风险金融机构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一)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 债券作为一种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符合老年人的低风险需求。人口老龄化将极大地扩大债券需求,促进债券机构的发展。如今,股票市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一是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 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 ,我国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此外,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 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

从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到顶峰,此后明显下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据测算,到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