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要指向的研究——以青岛市为个案

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要指向的研究——以青岛市为个案
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要指向的研究——以青岛市为个案

“十二五”规划期已进入后半程,按照惯例,中国的城市陆续开始思考研究“十三五”规划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首先需要以新思路、新气魄、新举措、新模式,谋定经济发展战略指向。笔者从青岛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个案研究出发,提出在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城市谋定“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期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指向,打造中国城市经济升级版。

一、按照“两个目标”,青岛“十三五”规划期及到

2050年经济发展指向是要形成世界一流城市格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GDP接近或达到2万亿元;2030年GDP实现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GDP超过10万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党和国家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青岛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要以“五位一体”总布局为指导,经济发展指向就是要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形成世界一流特大型现代化国际城市格局。

一是大数据时代,比较与解读数据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城市经济运行的质量,更加深刻地谋定城市未来的发展。

2012年青岛市完成GDP7302.11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列广州13551亿元、深圳12950亿元、成都8139亿元、武汉8004亿元、杭州7803.98亿元之后,位居第6名,在全部城市排序中列无锡7568.15亿元之后、位居第12名;人均GDP94887元(折合15032美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列深圳123247元(折合19524美元)、广州105909元(折合16778美元)、大连102216元(折合16261美元)之后,位居第4名。

2012年青岛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153.9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成都5890.1亿元、大连5654.1亿元、武汉5031.25亿元、南京4683.45亿元、西安4243.43亿元之后,居第6名。

2012年青岛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6亿美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大连123.5亿美元、成都85.9亿美元、杭州82.65亿美元、沈阳58亿美元、深圳52.9亿美元之后,居第6名。

关于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经济发展主要指

向的研究

——

—以青岛市为个案

郭先登

(青岛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岛266011)

摘要:“十二五”规划期已进入后半程,中国的城市陆续开始思考研究“十三五”规划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两个目标”,谋定青岛“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经济发展指向是,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

中心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完善立体交通体系,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中,全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建设城市国家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推动经济

发展的原动力水平;不断创造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模式,使开放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

态;以打造现代海洋旅游名城为突破口,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举

推进,要大力锤炼城市精神,不断创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城市;谋定“十三五”规划期;发展指向

中图分类号:F299.275.23QD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0968.2013.09.001

收稿日期:2013-07-31

作者简介:郭先登,著名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青岛社会科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二级岗研究员,兼任国家轻纺专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名誉会长、青岛室内装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岛拔尖人才。

5

2012年青岛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5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广州5977.27亿元、深圳4008.78亿元、武汉3432.43亿元、成都3317.7亿元、南京3080.58亿元、杭州2944.63亿元之后,居第7名。

2012年青岛市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0.18亿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广州4300亿元、宁波1536.5亿元、深圳1482.08亿元、武汉1397.74亿元、杭州859.99亿元、成都781亿元、大连750.1亿元、南京733.02亿元、沈阳715亿元之后,居第10名。

2012年青岛市实现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45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排序中位列深圳40742元、广州38054元、宁波37902元、厦门37576元、杭州37511元、南京36322元、呼和浩特32646元、济南32576元之后,居第9名。

2012年青岛市在中国城市竞争力四个主要项目中排序比较如下:“可持续竞争力”项目,列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澳门、杭州之后,居第8名;“宜商城市竞争力”项目,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佛山、苏州、深圳、武汉之后,居第9名;“和谐城市竞争力”项目,列香港、澳门、济南、西安、深圳之后,居第6名;“信息城市竞争力”项目,列上海、广州、香港、北京、深圳、杭州、无锡、南京、重庆之后,居第10名。

2012年末青岛市在副省级城市专利项目排序中,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累计达到5694件,列深圳53820件、杭州21089件、南京17005件、广州15373件、武汉13455件、西安12066件、成都11297件、哈尔滨8280件、沈阳8115件、济南7380件、宁波7017件、大连6389件之后,居第13名;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累计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密度两项指标均居第14名,但是,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密度年度增速指标,仅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达到45.10%,居第2名。

二是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

以建设成熟型的国家经济中心城市为指导,以建立理想的城市生态结构为目标,使主城与新城均衡“发育”,合理布局现代服务业及楼宇经济集群;构建与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国家创新中心和蓝色硅谷、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国际文化都市、若干关键领域掌握“国之重器”的国家战略性新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立体化交通联动推进的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海洋旅游名城为标志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在城市生产力布局中,要高度关注PM2.5的污染问题,以最强化的措施,从根本上避免“PM2.5危机”的出现,将城市建设成为品质宜游宜居之城。

“十三五”规划期及到2050年,青岛市要在提高合作水平中推进城市圈经济一体化[1],要在强化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调整过程中,走完行政区划设置这一至今仍然“没有下完的一盘棋”,从发展的视野看,青岛需要顺应城市生产力推动的行政区划所进行的撤县改市、撤市改区、市区合并、区区合并的城市空间管理调整发展规律,胶州市和即墨市改制为“区”是必然趋势;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将平度市和莱西市调整为“区制”,也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把夏庄镇和惜福镇划入崂山区,形成完整的崂山风景区管理格局,是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科学合理调整的举措;随着红岛新经济区的发展,必将推动原存城阳区管理空间及部分小区域管理空间的重大调整。

三是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

行政区划设置相对固定化、稳定化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在国家严控行政区划设置调整的情况下,还要驾驭生产力空间布局的演化规律,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特色的功能区,在强化城市功能区建设中推进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布局。这样做既可以弥补由于行政区划调整的迟滞而带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缺陷,又可以通过城市功能区(经济区)的发展,更加科学地实现城市生产力发展的科学布局,进而有助于为必须的行政区划设置调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是强化现代化小区域规划建设,高起点打造现代化小区域建设示范区。

要认真借鉴目前各地出现的实现小区域现代化的有益经验,青岛要在城市化和城镇化并举推进中,依托大城市圈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把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2],建设一批“镶嵌”在大城市圈里的镇级小城市和中心镇及新型乡镇[3],使行政全域形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格局。“十三五”规划期建设小区域现代化示范区的主要方向是:以青岛主城区为中心建立主城区、新城区、副中心、镇级市、新型乡镇村、社区协调发展的大城市圈格局;以充分体现未来、科技、人文、绿色的元素,打造一批魅力化与多样化并举的现代化国际化镇级小区域;以处处显现节

6

能、环保、宜游、宜居、品质的生态环境优化的特色,使新城区及新型乡村、社区建设充分彰显建成验收是精品,使用百年成为经典的形象。

五是强化全域“速度模式”推进发展。

现代城市生产力实施空间布局的三原则是:增长原则,区位优势原则,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4]。坚持增长原则的衡量标准,列首位的是速度指标。现代经济理论揭示,世界上任何文明国家都会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置于头等重要的位置上,速度是发展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由此而形成的“速度模式”是客观的永存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家无论实行何种经济社会制度,都演绎着发展的“速度模式”。实现科学发展,发展是主题,速度是硬指标,以此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速度模式”。“速度模式”的本质就是坚定地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能搞多大速度,就上多大速度”,而不是人为的加以限制;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就业、民生、建设等发展问题,“速度模式”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法宝。改革开放以来青岛保持了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态势,目前,青岛在中国经济升级版图中的位置,面对国内城市激烈的竞争,决定了率先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期及可预测的未来二十年内,必须采取“速度模式”的发展方式。根据测算,青岛拥有的物质技术基础,拥有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高水平调度好经济运行,2010~2030年间,GDP 增长速度可以保持年均10.2~11.7%的水平,调整的区间为1.5个百分点,“十二五”规划期末实现GDP接近或达到万亿元;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GDP接近或达到2万亿元;2030年GDP实现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2030~2050年间,GDP增长速度以保持年均7.0~9.0%为宜,调整的区间为2.0个百分点,这样2050年城市GDP完全可以超过10万亿元。

二、提高以港兴市水平,青岛“十三五”规划期要完

善立体交通体系,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建

立适应海湾型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城市经济结

构。

青岛拥有的比较区位优势和经济地理优势,决定了城市围绕海湾型国土空间发展生产力,这就决定了城市需要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建立和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海湾型城市经济结构,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国家物流中心、国家贸易中心、国家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

发展大港口经济,几乎是所有城市谋定未来都要确立的发展目标。青岛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到来物流业大发展的机遇,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强化物流、方便人流为中心,以无缝连接为目标,适应交通模式多样化、便捷化和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进入“桥隧新时代”客观所需要的立体交通体系,综合平衡发展大港口经济,加快推进发展连接世界和国内重要“海、空、路”港口的现代综合运输通道,提升中转与集疏能力,使城市成为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最便捷的人流集散中心。

青岛要提升“海、空、陆”港口的开放门户功能,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口岸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高地和开放园区;加快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和壮大与大港口相关联的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形成全球生产和消费供应链重要节点;加快提升港口金融、商务商贸、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功能,在企业注册登记、融资、跨境交易、服务外包、履约、结算等方面,实现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接轨水平;加快推进发展海关特殊监管小区域,不断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提高电子商务水平,实现口岸现代化、通关便捷化。

三、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中,全域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跨越的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阶段,工农、城乡关系由二元化向深度调整与互动融合一体化加快转化的阶段。“十三五”规划期城市要把握好这三个转变阶段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三农”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弱化地位,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之间不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通过建设和全面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区,让城乡全体居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中国绝大多数省辖市实行的是市管县体制,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体经济内容之一;都市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向。青岛“十三五”规划期要从行政全域出发,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

7

济,实现传统农村经济向现代都市农村经济全面转型,从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生产手段、产业与产品结构等铸塑都市农业新形象;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镇级小区域中,统筹发展民生和谐、交通出行便利、教育设施齐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等事业;打造产业集中度高、主导产业明确,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富有活力的企业合作组织;打造住宅美观舒适、清洁能源普及、农田连片、清水环绕、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科学、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用水用电用气方便的现代社区型、生态自然型、文化命脉保护型等多种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城市国家创新体

系,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水平。

实践已经证明,长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开放性战略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以“根”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率先建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其主要指向是,按照城市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空间功能布局的三个层次,即主体性创新功能区,如“蓝色硅谷”、“信息谷”、“软件园”及总部经济集聚区形成的“蓝色港湾”、商务中心区等;连接城市内外空间的“产学研”大平台;企业建立的“慧谷”等,这三个层次的完整组合,形成“城市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城市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原动力的“源泉”。建设城市级的主体创新功能区,必须着眼于“城”的概念,使之定位成瞄准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基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功能区;实行最有效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100%,绿色建筑达到100%,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科技手段,塑造绿色生态的智慧“城”;精心建设包括优质写字楼、高端主题酒店与宾馆、知名公立和私立名校、国际性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体育中心、专家公寓、绿色生态住宅等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国际品质、舒适便捷的和谐社区和生活研发创新环境。青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特别需要指向的:

一是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智慧产业的发展促使世界进入以共享、交换、协同、系统、控制、智能为主要内容的大数据时代,建设以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为基本特征的智慧城市决定了精细化管理赋予了更新的内容。发展智慧产业,要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品,2012年末国内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中小企业用户突破1700万户;2012年11月11日淘宝全天支付宝交易额即达到191亿元;预测“十二五”规划期末,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达到18万亿元。“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进入电子商务10强城市行列。

在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要突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充分体现着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事情流程化,流程事情定量化,定量事情信息化,这是管理文化上的认识飞跃。建设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汇聚人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使汇聚智慧的人和具备智能的物互存互动、互补互促,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瑞典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在交通系统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斯德哥儿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控制站,通过使用RFID技术以及利用激光、照相机和先进的自由车流路边系统,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自动向在周一至周五6:30路边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注册车辆收税;通过收取“道路堵塞税”减少了车流,交通拥堵降低了25%,交通排队所需时间下降50%,道路交通废气排放量减少了8~14%,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二是把城市拥有的海洋科技比较优势全面转化为海洋产业发展优势,使青岛不仅是国家的海洋科技城,也是名副其实的海洋产业城,无愧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定位。

五、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不断创造多层次、宽

领域的开放模式,使开放型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

开放红利是各类红利的倍增因素,开放范围越大,红利倍增效应越大。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后,青岛作为首批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从三来一补起步到以吸引外资、扩大进出口为主,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使城市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格局之中,2012年末城市经济外向度达到63.2%;累计实际使用外资432.5亿美元;进出口总值由1988年计划单列时的2.8亿美元发展到732.1亿美元,口岸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92亿美元;港口吞吐量达到4.15亿吨,集装箱吞

8

吐量达到1450万标准箱;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累计额分别达到28.4亿美元、88.3亿美元;服务外包离岸外包执行额突破8亿美元。实践证明,实施开放带动发展战略,促进了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了城市现代国际化水平的明显提高,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和文明水平的大幅提升。

青岛要在“十三五”规划期以“根”的理论为指导,更加深入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制定大开放政策,推行大开放举措,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增红利,围绕建立新型的口岸经济模式,实施“五加快”发展转型,即以调整进出口结构为主,加快外贸进出口方式转型,打造国际贸易之城,使城市成为世界最活跃的商品交易之地,加快提高进口商品比重;以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为主,加快转变外贸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更加优质的引资环境,不断提高“宜商城市竞争力”水平,使城市成为外资踊跃投资之地;打造人才之城,使城市成为世界知名的服务外包之地,以创新工艺流程和使用特种技术,实现产品环保化、功能化、复合化为主,加快制造技术升级;以发展创意产业和紧随最新科技潮流为主,加快外经贸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适应城市生产力发展的外经贸产品结构;以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加快管理能级提升,不断创新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外经贸空间布局升级模式,紧紧把握国家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趋势,不断汲取开放“营养”,促使青岛朝着建立富有世界影响力的自由港目标稳步迈进。

六、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打造青岛制

造业发展的升级版。

制造业生态是国家强大和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青岛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期青岛极其需要抓住由第三次工业革命引发、世界掀起的新一轮制造业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打造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升级版,主要战略指向是两大板块:

第一板块,要突出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海洋产业;要不求全面,必求关键,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产业的关键领域,形成一批“巨人型”高地和“巨人型”产品;要发挥青岛拥有的比较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以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并构建成系统性、开放性、网络化的强大基础设施和新的产业结构,因为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信息通讯系统和新能源使用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要针对青岛制造业的弱项,专项策划,取得突破,如节能环保产业,2010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6654.2亿元,为2002年的5倍;从2013年算起,未来五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3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发展超过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重将达20%,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正成为“十三五”规划期及未来10年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二板块,要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制造业日益显现出“回归本土”的重振趋势,科学评估青岛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成功承接了全球第一次经济大转移,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进入第二次经济大转移时期,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世界工厂”角色开始结束,进入了以现代机械工业、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环保工业和新能源工业等为代表的产业结构重组的新型制造业发展时期,中国将成为新时期国际市场需求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在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期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回归本土”的重振趋势不会改变。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美国以“美国制造、美国能源、美国工人技能、美国价值观”为核心内容,逐步强化制造业“回归本土”,这是一种实现制造业生态平衡的回归。如最新潮的谷歌眼镜组装线安装在加州硅谷;苹果公司宣布,把一条Mac生产线移回美国;德国宝马公司投资1亿美元,在华盛顿生产碳纤维材料,然后运回德国,用于生产新型电动汽车等。在“回归本土”重振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挑战,因为目前中美制造业在量上并驾齐驱,2010年世界制造业总产出达10万亿美元,中国占19.8%,美国占19.4%;但是美国制造业只有1150万工人,而中国则有1亿工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比中国高10倍。技术上美国的高端技术集约型仍然领先于中国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这样在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中,需要走出制造业振兴新路。青岛作为中国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制造业基地,拥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十三五”规划期及2050年,青岛需要科学评估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在指导理念上要彻底抛弃传统观念的思想束缚,以生产

9

手段现代化、产品结构时尚化、市场运作大众化(简称“三化”)塑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形象,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5]。

如纺织业需要紧跟国家实施生物基纤维发展战略的步伐,2012年末,中国纤维加工总量已经占世界的半数,其中化学纤维占比为75%。《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0~2020)》和《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把发展新型纺织材料,特别是超仿真技术以及差别化、功能化纤维的发展作为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具体实现指标是,到2020年超仿真纤维占比为20%,差别化率为75%。青岛需要从拥有的比较优势出发,发展海洋生物基纤维原料多样化及规模化生产技术,构建海洋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与产品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和标准体系。青岛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和行业及企业的创新升级版,要以制造业生态是国家强大和建设成熟型国家经济中心城市的物质基础为指导理念,从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产业端向高附加值环节转变,由传统经营机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带动转变,充分整合各种因素,走转型升级的新路。七、以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以打造现代海

洋旅游名城为突破口,全面振兴青岛“现代形象产业”。

现代化城市的宜居是与宜游密不可分的,实现宜居宜游又需要现代通讯业和公共交通业及园林业的支撑,同时会展业和广告策划业又展现着城市形象的传播力。为此,现代旅游业、会展业、民用通讯业、公共交通业、园林业、广告策划业被统称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现代形象产业”。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显示,区域或城市竞争力强弱的第一标志是,能否形成越来越密集的人流、物流、商流[6]。在这“三流”中列首位的是人流,只有有了强大的人流,才能带动物流和商流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由于旅游经济能够非常有效地满足现代人“人性”本能自觉表现的需要,从而决定着旅游产业具有着吸引越来越多人“群”的强大功能。同时在不断放大“吸引功能”的过程中,使旅游业由“群”的连续“滚雪球”般的凝聚而形成源源不断人流,形成区域或城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市场人流源泉的发展规律。当今世界几乎是所有需要发展经济的城市,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城市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体系的第一形象工程;凡是临海的城市,都把发展海洋旅游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巨

大“聚宝盆”[7]。青岛是世界著名的海滨城市,是国内外游客热切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城市拥有的最大本土优势之一是拥有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旅游经济成为城市重要的特色经济之一,成为青岛最大的“无烟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地位,具有永远开拓不尽的发展空间,为此要在“十三五”规划期全面推动建设现代海洋旅游名城,实施三大世纪旅游工程建设,即打造让群众满意、具有示范性和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成为名副其实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工程;打造充分利用后世园会空间建设“青岛啤酒主题公园”,使后世园会空间成为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成为大众文化消费持久不衰市场空间的工程;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大泽山风景区,开拓青岛行政全域山海城为一体旅游新空间的工程。上述旅游经济三大世纪工程的建设,连同青岛原存的旅游比较优势,形成具有强大的国内外影响力的城市旅游新格局。

会展经济从诞生到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是同旅游经济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城市“现代形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一个有重大影响力的成功展会同时会形成一个能够具有重大旅游价值的景区或景点。“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在建设名副其实的国际会展城市中,打造最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业和通讯业,发展最吸引眼球的园林业和最真诚的广告策划业,构造成现代旅游业、会展业、民用通讯业、公共交通业、园林业、广告策划业于一体的城市现代形象产业运行体系。

八、要坚定不移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举推

进,要大力锤炼城市精神,不断创造城市精神文

明建设的新模式。

经济现代化必须与社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三五”规划期谋定城市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建设为重心,科学把握“党与社”、“政与社”、“社与社”三大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民生事业现代化、社会事业现代化、社会体制现代化、社会管理现代化、社会组织现代化、社会文化现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现代化、社会平安现代化、城乡社区现代化等为基本标志,建成与城市现代化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结构。

“十三五”规划期青岛要不断创造(下转77页)

10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模式,需要大力实施“笑脸工程”。世界上最美的首属大写的“人”,城市的美丽首先人要美,一张笑脸,一道风景;千万张笑脸,千万道风景。正是这千万道风景,使青岛这座美丽中国标杆城市展现着世界最美的“人”。青岛在锤炼城市精神中要大力倡导和持续开展干事创业、出彩人生的同心共筑中国梦活动。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需要营造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出彩人生的环境和机会。因为,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只有以执着的热血奋斗,用卓越的劳动创造,才能书写城市的光荣,铸就辉煌的业绩,实现出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郭先登.在加强合作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N].人民

日报,2013-05-09.

[2]郭先登.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N].人

民日报,2012-03-01.

[3]郭先登.建设镇级市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思考[J].山东

纺织经济,2012;(06).

[4]郭先登.关于城市实现生产力科学布局的研究[J].山

东纺织经济,2013;(07).

[5]郭先登.以“三化”塑造传统优势产业新形象[J].山东

纺织经济,2013;(02).

[6]郭先登.认识和把握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J].经济与

管理评论,2012;(01).

[7]郭先登.对建设海洋旅游名城的思考[N].中国旅游

报,2013-05-29.

的实践内容,完全可以给同学提供案例,尤其是近些年比较有影响的会计舞弊案件,大家课下分组讨论如何用审计的方法发现问题,然后课堂每组派代表上讲台讲解。这种方式既能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学以致用。笔者在讲审计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职业道德守则”部分,如果老师还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很容易走神,笔者的基本做法就是提前告知学生某一部分内容课下自己看,课堂上直接把最近几年内容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用多媒体演示出来,让学生略作思考后点名提问,这样以来学生课下就不敢不预习、自学相关内容,课堂上也不敢开小差了;对于“审计抽样”则全部由老师本人讲解,课下布置作业;对于“难易中等的业务循环”部分,由老师讲解重点难点之后,把不同的经典案例分给不同的小组,下次课让各小组派代表直接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其他组的同学指出其中的遗漏部分,互相评价、打分,老师对每个案例做总结,这样有针对性的互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获得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

(三)充分利用“课程中心”互动平台

现在不少高校开通了“课程中心”这一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案例、作业等内容及时发布到“课程中心”,学生也可以将作业在网上提交。“互动栏目”中,教师可以将要讨论的话题放进去,学生可以随时在线交流,十分的方便,也解决了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感觉不自由、不方便、拘谨的问题,特别有利于性格内向、不善沟通的同学。对于内容比较复杂的审计案例,如果课堂用多媒体演示,一旦翻页,就很容易忘记前面的内容,放到互动栏目中,同学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研究案例,和其他同学交流,老师最后可以公布答案,并对同学提交的观点进行点评。由于这一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师生互动,深受大家的欢迎。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其功能虽然强大、便捷,但仍有部分老师对其“不感冒”,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的老师的课程中心被学生访问了12000多次,有的老师却根本没有建立自己的课程中心。其根本原因是,对这一平台的利用全靠老师的自觉,学校没有强制要求。但这一平台的利用与维护会占用老师不少的课下时间,而学校又没有考虑这方面的工作量。因此,要想让这一花费了大量资金的网络资源发挥作用,学校应当结合教师课程中心的建设情况、学生访问情况给予不同的工作量,激发教师利用这一平台的积极性,毕竟这一师生互动的平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文提及的互动式教学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J].中国大学教学,

2011;(2):4-6.

[2]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

校教学策略[M].潘红,陈铿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0-171.

◆◆◆◆◆◆◆◆◆◆◆◆◆◆◆◆◆◆◆◆◆◆◆◆◆◆◆◆◆◆◆◆◆◆◆◆(上接10页)

77

青岛经济调查报告

青 岛 市 经 济 发 展 调 查 报 告 院系:XXXXXX 姓名:XXX 班级:XXXX 学号:XXXXXX 时间:XX年X月X日

青岛市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出于对半岛经济发展的好奇和兴趣使然,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选了X老先生的《半岛经济》课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课堂知识积累,对半岛经济形势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就在不久前,《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刚通过国务院的审批,描绘了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新的宏图,开启了经济发展新的征程。通过对青岛市这个核心区域、龙头城市的经济发展调查,进一步了解青岛的资源,经济结构,主要企业,名优产品,经济发展形势及发展展望,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以后在青岛的发展道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兵家言:知己知彼,百战而不殆。只有了解了发展环境才能适者生存,遂用心搜集查找资料,通过上网搜索和在图书馆借阅的资料帮助下形成此篇调查报告。不足之处望老师不吝批评指教。 关键词:青岛地区;产业结构;发展规划;蓝色经济 第一章区位资源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青岛市也是计划单列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因名牌企业众多,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青岛市作为其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 面积 青岛市面积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471平方公里。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 资源 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44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27种。优势矿产资源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doc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岛城市规划发展史

1.1城市发展历程 1.1.1历史沿革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属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1.1.2城市建设历程 1、德占时期青岛的城市空间演化(1887-1914) 青岛城市发展是188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从最南 端的港口开始。自1898年始德国人将原沿海一带 的中国居民迁移,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相 继建成小港码头、胶济铁路、青岛火车站、四方 机车厂,具备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和雏形。1910年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4)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节分区发展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4)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4)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6)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7)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9)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9)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10)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1)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区域经济发展浅析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 及创新型新兴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正在逐步形成形成依托海洋, 海陆统筹, 高端产业聚集, 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回顾十一五规划,西海岸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东部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都已经基本完成,海洋经济产业带业也已初步形成;放眼十二五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全面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坚持陆海统筹,突出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大力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培育壮大海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的战略规划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作为蓝色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总长863. 30千米, 海岛69个, 海湾49个, 近海海域面积1. 38万平方公里, 滩涂面积212. 3平方公里; 航道通畅, 不淤不冻, 锚地水域开阔, 具有适合建设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 青 岛近岸95% 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具有丰富的海洋生资源, 其中鱼类资源占80% ,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非金属矿产和油气资源。在陆地上资 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如何开发好、利用好海洋资源是青岛市今后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为了融合丰富的海上旅游资源,青岛市也正在努力地开发各种富于创新的新型旅游资源,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大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中华文明雕塑园、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等,构筑成一幅海滨都市旅游景观。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坐落在这片年轻的城区之中,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快了青岛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青岛市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 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中心聚集地, 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开发机构, 三分之二的海洋科研人才, 涉海领域两院院士 占全国的80% 左右, 海洋科技密集程度居全国之首, 海洋科技研发体系比较完善。在全市 海洋科研、教育机构及企业中, 已建成部委级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 青岛市还拥有海洋药物、水产饲料、海藻加工、海洋生化制品等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海洋药物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 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1994年2月,被列 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其中省会十个,非省会五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市常住人口为871.51万人,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市内四区总人口为207.79万人;其他三区五市(县级)663.72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市南区54.48万人、 市北区55.82万人、四方区46.25万人、李沧区51.24万人、黄岛区52.42万人、崂山区37.95万人、城阳区73.72万人、胶州84.31万人、即墨市117.72万人、平度市135.74万人、胶南市86.84万人、莱西市75.02万人。 青岛市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畜牧业、副业和海洋渔业;青岛市2010年全市的GDP 总产值为:5666.19亿元,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276. 99亿元,占到青岛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9﹪;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分别占到第一产业的:48.4﹪ 0.4 ﹪ 26.2﹪和 21.8﹪;总产值指数方面,以2009年统计年鉴为例,全市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值指数为:2 374. 90;其中,农业产值指数为:1 096. 68;林业产值为指数:812. 34;牧业产值指数为:7 151. 59;渔业产值指数为:13 839. 89;在增加值方面2010年,第一产业的总增加值为:2 769 883万元;农业增加值为:1 491 886万元;林业增加值为:10 278万元;牧业增加值为:535 712万元;渔业增加值为:647 815万元;总产值方面以2010年为例,第一产业总产值为:4 831

城市规划文本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年至2010年)                      信息发布、资料查询  投资青岛、置业安居  请到请到房地产咨询网  http://www.qdask.com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青岛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适应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求,青岛市人民政府1994年第29 次常务会议决定,对一九八四年一月五日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进行修订。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8、《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9、《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及其调整补充意见  10、《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5年-2010年)》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重视自然人文环境、节约土地淡水资源、优化用地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效能,按照"追求现代功能、鲜明地方特色、保护自然风貌、建设国际名城"的原则,把青岛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的吸引辐射能力、较高的环境质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生活空间。 第四条 规划期限为1995年-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景规划展望至二十一世纪中叶。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青岛市市区和青岛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城市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总面积为1946.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市区面积1316.27平方公里,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面积为629.95平方公里。

城市设计文本

规划设计03.01规划理念诠释了城市休闲绿道创意产业黄金廊道建筑景观廊道规划理念的延续,强化了通过基地东西海上通道建立的上层城市设计结构,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设计轴。休闲、工业和景观。城市休闲绿道:北京路商住中心核心开放空间,旨在为整个新城区提供一个生态休闲公园。创意产业黄金走廊:与西部文化中心功能形成互动态势。日照市通过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将创意空间引入创意产业集群。建筑景观廊道:与设计轴线平行的超高层地标群建筑,集SOHO、酒店公寓、商务展览、休闲会所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北京路商住中心的城市地标。第三部分根据03.01规划设计中提出的TOD规划结构发展战略研究,将枣庄路作为北京路商住中心发展动力的极轴进行城市中心设计。面积。结合上级规划的城市海上通道,构建中心区复合功能核心区。核心开放空间布局的核心是中心区的多种综合功能。因此,中心区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交通战略导向、四区、三轴、一核”。三轴:沿枣庄路的TOD公交战略发展轴、城市休闲绿色轴和两条贯穿东西的横向交通连接轴。A核心区:枣庄路与城市休闲绿轴交汇处的核心创意文化广场。综合商务功能区:建议核心塔楼作为中小企业的商务中心和总部。

其他高层建筑应配备商务酒店和酒店公寓,一楼裙楼应构成完整的商业步行街。创意文化产业园:继续发挥西部文化中心的部分功能,以文化、体育、休闲为催化剂,结合核心开放空间,打造日照创意文化产业中心。该塔主要开发与SOHO兼容。酒店式公寓SOHO 区:以酒店式公寓和SOHO功能为主要功能的街区,强调住宅与商业办公空间的兼容,是商住中心区的重要功能区。传奇城市居住区:体现现代城市风貌的高品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第三部分是03.01道路坡度规划和路段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道路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了北京路商住中心的路网体系和相应道路坡度的路段规划。规划区由上平面图中确定的道路包围。位于中部地区东部的北京东路是连接新城南北的主干道。道路规划红线宽100米。北邻山东路,南至济南路,是连接老城区和新城的主干道,是重要的城市功能连接轴。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60m,西侧临沂路为城市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40m,规划区公共交通主干道为枣庄路。根据上级规划,枣庄路红线宽度为30m,同时该区域内有两条横向城市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20m,邻里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2M,各空地由放射状人行交通网络串联连接。第三部分图例规划设计03.01高度分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浅谈青岛城市的规划与发展 摘要现代城市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青岛市在获得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创城已经成为青岛市一直以来的目标。青岛市规划确定“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科学发展 前言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图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青岛城市的规划 1、依托主城 主城,即青岛市的中心城区,是青岛市行政中心,是青岛市文化教育、科技研发、金融商贸、商务会展、旅游度假、产业综合服务等城市功能的聚集区,是青岛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规划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在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发展崂山及黄岛。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城乡规划。以提升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完善设施配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城市的发展带动小城市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也满足当前国情的需要。 2、拥湾发展 全面贯彻“环湾保护”的理念,以胶州湾为生态保护核心,以崂山风景名胜区、小珠山风景名胜区为生态保护重点,科学规划利用并有效保护好胶州湾的生态岸线与港口岸线,合理有序的引导工业岸线转换为城市经济与生活岸线,确保环胶州湾地区的生态安全。 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引导城市空间拓展,重点强化环胶州湾地区团岛-老港区、四方李沧西部地区、临空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胶州沿海地区、红石崖地区、石化产业区、前湾港地区、海西湾地区等中心组团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切实增强环胶州湾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对外辐射能力。依托环胶州湾地区,积极辐射和带动外围地区,构建以环胶州湾地区为核心圈层,以即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莱西、平度及邻近区域为外圈层的多圈层拥湾发展格局,积极促进各圈层的合理分工与有机协作。 3、组团布局 严格保护海湾、山体、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地区,有效保护和控制农业生态地区及各类重大市政、交通走廊,合理控制城镇发展规模,严禁城镇空间的随意扩张和无序蔓延。依托综合交通走廊,着重强化城镇的集聚化、紧凑型发展,积极完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全面推进青岛市各规模等级城镇的组团式布局、网络化发展。重点建设中心城区和胶南、胶州、即墨城区以及外围的平度城区、莱西城区,科学规划建设滨海沿线的琅琊组团、鳌山组团、田横组团,合理引导城镇组团的有序发展,积极发展重点镇。 4、轴向辐射

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青岛“夜经济”的调查报告 所谓“夜经济”,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时间段大约是从晚上七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活动,并不包括在夜间发生的所有经济活动。“夜经济”所引起的最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各种设施的利用率,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夜经济”的繁荣是城市繁华的表现,也是城市时尚度的充分反映,是城市活力系数的风向标。“夜经济”越发达,其城市的经济发展越充满活力。 早在2003年,青岛就提出了要发展“夜经济”,比如,当时东部商圈的佳世客营业时间延长到晚11时;家乐福名达店、新兴店的营业时间也延长至晚11时;位于台东商圈的利群商厦将关门时间由原来的晚9时30分调整为晚10时;位于中山路商圈的第一百盛也将关门时间由晚8时30分延长为晚9时;位于李村商圈的崂百集团将百货大楼关门时间由晚8时调整为晚8时30分,维客超市广场则调整为晚9时30分。但是6年过去了,青岛的“夜经济”似乎仍在原地踏步。即便在青岛最繁华的香港中路上,晚上11点之后除了个别的酒吧、KTV和电影院前还有私家车、出租车来往停留,其他一切商业活动基本上都消失了。我们不禁要问,难道青岛的魅力不属于夜晚吗? 应该看到,青岛是具备发展“夜经济”的条件的。首先,青岛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人均消费水平、消费需求都已经达到了发展“夜经济”的条件。2009年6月11日,全球着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ECA的最新调查显示,青岛已加入亚洲生活消费指数1排名前30位的城市之列;其次,截

至2007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达838.67万人2,市区人口近300万,每年夏天高峰期日均来青旅游人数为8万左右,2009年夏天,沿海景区客流量甚至达到日均10万余人次,这样高的人口密度,日益提高的居民货币支付能力,以及鼓励消费、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对消费的拉动、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提高是显而易见的;第三,借助奥帆赛的推介,青岛的知名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许多来自广州、北京、香港等地以及国外的客商开始在青岛常住,他们需要有特色、健康、多元、时尚、文化味儿十足的“夜经济”。 然而,“夜经济”不仅需要别具特色的自然美景、便利的商贸购物和餐饮服务,它的繁荣程度还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历史因素、人文与自然资源状况、季节性因素、人口年龄结构、消费习惯与偏好等等,同时,也与一个城市或国家的习惯和制度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南方某些夜生活发达的城市,各行政机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早晨10点才上班,因此持续到次日凌晨的夜生活并不会干扰其正常工作,但是如果8点就上班,除非到周末,否则夜间消费很难持续到凌晨。此外,“夜经济”还需要系统配套的文化、娱乐、养生、金融、交通、照明、安全等附件,应该承认的是,青岛目前还没有打造出这样一个功能齐备的系统工程。 对夜间消费特点展开研究是推动“夜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夜间消费群体和消费商品毕竟有着特定性。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现象催生了许多新型工作,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在夜间工作或是延长工作时间;同时,更多有着现代意识的80后群体开始成为城市的主流消费者,他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消费观念。但是,很多企业在涉足“夜经济”之初,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钱江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前言 在世纪之交,杭州市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开始实施跨江、沿江发展新战略,城市空间从围绕西湖建设发展的“西湖时代”正式跨入以钱塘江沿岸为依托,两岸夹江联动发展的“钱塘江时代”。作为这一转折的标志,在钱塘江北岸滨江地带建设15平方公里的钱江新城成为新世纪杭州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次规划区域位于钱江新城的核心地段,经过几轮规划和一系列分析论证后,其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6平方公里扩大到4.01平方公里,目前杭州大剧院和部分区域性基础设施已先期启动,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1年初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又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编制了“钱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规划国际咨询”方案等,为有利于将上述方案中好的设计理念得以贯彻实施,并指导下一步各具体区块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特编制本规划。 2003年1月30日,由杭州市政府组织,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召开了由各职能部门参加的规划审查会,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规划文件以该会议纪要(见附件)为依据,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并形成该正式文本。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三年三月

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回顾与总结 一、规划演变过程 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的规划从90年代初开始酝酿到现在的1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从设想到逐渐成熟的各个阶段,其中的几轮规划和无数次的论证都为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 第一阶段:定性与功能探讨 虽然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有许多规划界专家学者提出城市向钱塘江边发展的思路,但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是在1996年对杭州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中,明确提出了在钱塘江边的原江滨二、三号区块建设杭州未来的商务中心区(CBD)。以此为契机,由杭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设为城市内部服务并兼顾中央商务职能的城市新中心的概念。 第二阶段:规划雏形初现 99年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杭州市钱塘江两岸城市景观设计》,对该地区与城市的联系,空间形态、功能区块的划分进行了概念方案的设计,并由杭州市规划院进行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编制。以此为基础,2000年底开始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进行了《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规划中对区域与外围城市交通的衔接、与城市形态、功能结构的关系等内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借鉴国内外CBD的开发建设经验对杭州城市新中心(现称钱江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容量提出明确的建议,规划中提出的交通保护核、办公园区(OFFICE PARK)等概念都为此后的规划所贯彻和采纳。 上海院《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 第三阶段深化完善阶段 在上两个阶段规划、论证基础上,伴随杭州市政府要求设立15平方公里钱江新城这一重大决策的提出,和以杭州大剧院为代表的一些重要市级公共建筑在核心区块的启动,杭州从“西湖时代”转向“钱塘江时代”不再是纸上谈兵,已经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了更好地建设杭州新城市中心地区,杭州市规划局邀请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整个钱江新城地区进行了概念规划;与此同时,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邀请德国欧博迈亚公司对核心区进行了城市设计方案咨询,杭州市规划局组织了《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战略规划》等规划,为核心区的建设提供了大量好的设计理念, 在综合上述规划后最终形成了由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社会实践报告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 班级:环艺一班 姓名:陆传坤 学号:20091004207

青岛市城市规划的利弊调查报告 一座建置仅百余年的城市得以跻身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是青岛历史令人瞩目之处。1897年以来,青岛先后遭到德、日、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历史发展可谓跌宕起伏、历经沧桑,城市性质既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又有封建半封建旧中国的印记;城市发展既有技术先进的工贸基础,又有独具风韵的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既有合理长远的规划引领,又有各具风情的多元化建筑——这就使青岛这座城市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城市风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 调查目的: 掌握青岛城市规划目的法,以及青岛市规划后的新城所带来的利弊影响 一、调查对象: 青岛市公职人员,农民,农民工及其家属,学生等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青岛市区,青岛李沧区,市南区等。共发出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公职人员10人。农民10人,农民工及其家属10份,学生10份。 三、调查时间: 2012年1月22日 五、调查内容: (1)青岛市规划后的的交通问题 (2)青岛市规划后带来的社会问题现状及其环境等问题 (3)青岛规划能否结局用工荒,缓解就业压力

六、结果: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总体情况看来,青岛新城建设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他们的问题不被政府重视,并且他们存在着不负责现象严重,施工设计质量低下等问题。社会及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青岛新城改造问题来自政府和施工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的失职,使新城面临一个错误的决定市;另一方面,黑心的施工设计者错误的设计,会导致交通一塌糊涂,社会问题暴漏,环境急速恶化。 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青岛的新城建设仍然存在着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看法:青岛市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新城布局,加大政府及其民众监管质量,政府决策尽量透明化,让市民完全了解政府的意图。 建立多种形式的新城建设意见征求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当地市民为主体的市民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外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工农帮护网络等,对青岛的新城建设提供对口的帮助。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城市设计文本

规划设计03.01规划理念演绎了城市休闲绿道创意产业金廊建筑景观廊道规划理念的延续,并强化了通过基地东西海通道建立的上层城市设计结构,并提出了整合的设计轴心。休闲,工业和景观。城市休闲绿道:北京路商住中心的核心开放空间,旨在为整个新市区提供生态休闲公园。创意产业黄金走廊:它与西方文化中心的功能形成互动的局面。它通过开放空间的链接将创意文化的概念引入该地区,并通过创意产业集群创建日照的全新城市品牌。建筑景观廊:与设计轴线平行的超高层地标群建筑,集SOHO,酒店公寓,商务展览,休闲会所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北京路商住中心的城市地标。规划设计的第三部分03.01按照规划研究中提出的TOD发展战略的规划结构,枣庄路被视为北京路商业和住宅中心区在城市中心设计中发展动力的极轴。区。结合上层规划的城市海上通道,建立了中心区域的复合功能核心。核心开放空间布局的核心,是中心区域的多种综合功能。因此,中心地区的规划结构可以概括为“交通战略为导向,四区,三轴,一芯”。三个轴线:沿着枣庄路的TOD巴士战略开发轴线,贯穿该地块的东西方的城市休闲绿色轴线和两个水平交通连接轴线。一个核心:它是枣庄路与城市休闲绿轴交汇处

中心区域的核心创意文化广场。综合业务功能区:建议核心塔为中小企业的商务中心和总部。其他高层建筑应配备商务酒店和酒店公寓,一楼的讲台应构成完整的商业步行街。创意文化产业园区:继续发挥西部文化中心的部分功能,以文化,体育,休闲功能为催化剂,并与核心开放空间相结合,建成日照创意文化产业中心。该塔主要开发具有SOHO 兼容性。酒店公寓的SOHO区:以酒店公寓和SOHO功能为主的街区,强调住宅和商业办公空间的兼容性,也是商业和住宅中心区域的重要功能区域。传奇城市居住区:反映现代都市风格的高品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第三部分03.01道路坡度规划和路段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道路规划为基础,构建了北京路商住中心的路网系统和相应道路坡度的路段规划。规划区域被上部规划中已建立的道路包围。中部地区东部的北京东路是连接新城市南北的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的宽度为100m。北部的山东路和南部的济南路是连接旧城区和新城区的主要道路,是重要的城市功能连接轴,规划道路红线的宽度为60m。西部的临沂路为城市二级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m。枣庄路是规划区内主要的公共交通路。根据上级规划,枣庄路红线宽度为30m。同时该区域有两个水平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