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近日,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派人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调研创先争优情况,调研中,没有事先通知写汇报材料,没有专门听取市旗汇报,而是直接深入苏木乡镇、嘎查村、农牧场、社区、企业等,与当地党员干部面对面交谈,随机走访党员群众,实地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听取他们对创先争优的真实感受。

一路走来,大家看到的、听到的,令人振奋,有三个“没想到”:没想到地处偏远的农牧区创先争优氛围这么热烈;没想到创先争优活动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这么普及;没想到农牧区党员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这么欢迎。大家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创先争优成为企业竞争的“精神品牌”和“无形资产”。贝尔集团是一个拥有1200余名员工的当地知名非公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抓住创先争优的契机,开展“抓名品、树名师、创名店”活动,公司上下涌动着你追我赶的热潮,干事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国劳模、集团董事长兼党总支书记曲秀琴说,企业竞争离不开资本和市场,但人是最主要的。创先争优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每个人的潜能都释放出来,这就是企业竞争的最大优势,也是企业的“精神品牌”和“无形资产”。

第二,创先争优成为推动各行各业的主要抓手。陈巴尔虎旗旗委书记李才说,一个县旗,工作千头万绪,尤其像我们这样的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稳定、和谐、固边,一样都不能少。创先争优可以把这些工作串起来,成为总抓手。如果不抓创先争优,就是头脑不清醒;不会抓创先争优,就不是好领导。调研途中,我们从当地电视新闻中看到,市长罗志虎在市政府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创先争优贯彻到经济工作中去,以创先争优精神推动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创先争优不仅是一项党建工作,而且是各级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主要抓手和方法。

第三,创先争优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恩和农牧场是额尔古纳市的一家国营企业,今年春天遭受了严重旱灾,大片农作物减产绝收,职工生产生活遇到很大困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农牧场党委组织党员群众挖潜节流,开展自救,并作出“重灾之年确保‘两不变、两不减、一改善’”的承诺,即年初制定的分配方案不变、对职工发展农牧业的扶持政策不变;职工工资不减、扶持资金不减;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改造危旧房452户。许多农场工人都说,党委的承诺,让大家吃下颗定心丸,心齐了,劲足了。

第四,

创先争优让群众感受到温暖。新巴尔虎右旗把100多户散居在大草原上的贫困牧民集中到旗所在城郊,按照蒙古族生活习惯建起蒙古大营,并组建了联合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旗委、社区党工委开展帮扶活动,并组织蒙古大营的牧民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搞特色旅游,既增加了经济收入,又活跃了文化生活。那里的一位蒙古族老母亲告诉我们,大家有事做了、不自卑了,现在很幸福、很快乐,全托了党的福,托了创先争优的福。

第五,创先争优筑起坚固的边疆堡垒。呼伦贝尔边境线长,有1700多公里,5个边境旗市。呼伦贝尔把边境嘎查村党组织创先争优与军队、武警部队创先争优结合起来,推行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制度,深入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共学科学理论、共谋发展思路、共树文明新风、共保一方平安、共创辉煌业绩。今年初,一场罕见大雪把东旗乌珠尔苏木海拉图嘎查与外界完全隔绝开来,在军警和嘎查党支部的有力组织下,牧民积极开展自救活动,没有一头牛羊冻死、饿死。军地共建不仅加强了基层组织,巩固了边防,而且密切了军民关系,培养了军地两用人才。

呼伦贝尔市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给我们许多有益启示。一要把创先争优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二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好头、作表率。三要形成县、乡、村联动机制,县带乡、乡带村,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四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抓具体、抓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