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游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严肃游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严肃游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严肃游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近年,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断深入,但与之凸显的问题是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意识不够高造成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若能借助信息技术开发一款游戏式学习软件,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在模拟的情境中“玩中学”、“做中学”,潜移默化地达到技能培训的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严肃游戏和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并将两者结合开发了一款能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游戏。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严肃游戏;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引言

近年,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买IT硬件设备、网络设施和软件,并将数字校园提供的功能拓展到办公、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如多媒体教学、网上办公、数字化校园管理等。在盲目购置的同时却发现这些都成为“面子工程”——教师、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意识不够高造成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另一方面,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国家教育部在2004年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其中就包括教师对IT设备和数字产品的操作和应用的要求。因此,要使数字校园真正实现环境、资源、活动的全位信息化,学校教师、员工的IT技术能力是基础,特别是普通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技能的提高可以极大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减轻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负担。

再者,由于中小学教师日常的教学、管理任务繁重,几乎很难再有精力去接受专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而且一般的传统培训学习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时间固定,很难引起教师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也容易遗忘。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开发一款游戏式学习软件,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模拟的情境中“玩中学”、“做中学”,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对“严肃游戏”的解读

1 何谓“严肃游戏”

严肃游戏其实是一种新型态的游戏式学习软件,但其本身不以纯娱乐作为主要诉求点,而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将学习或教育培训过程作为主要内容,更注重细节与过程对使用者的教益性影响。目前,这种游戏在国外已经运用到军事、医学、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究其本质,可以这么看待严肃游戏[1],一是严肃游戏远远超越传统电子游戏的互动娱乐应用,而更注重在社会化功能的应用方面;二是严肃游戏又具有传统电子游戏的本质特征,即以沉浸的虚拟世界,真实的视觉表现,迷人的交互方式,惊险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角色扮演把现实与虚拟世界巧妙结合,达到互动娱乐的效果。

2 严肃游戏用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1)从学习者特点来说:

笔者通过对成人学习特点的研究(见表1),发现严肃游戏的学习对象更适合成人,原因有三点。一是这类游戏主要围绕任务的展开而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习者运用高层次技能,这是成人所具备的。二是严肃游戏不以娱乐作为主要的动机激发,而成人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主动性、目的性都较之儿童要强,可以不受影响。三是成人学习具有自我指导性,而儿童则更偏重于老师的指导,因此成人更适合应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自主学习。

表1成人学习特点分析表

(2)从学习内容来说:

针对实际需要,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内容主要以操作技能类和应对故障时的决策判断类为主,游戏也应尽量呈现真实情境的模拟,这样才有利于往后实境中的知识迁移。纵观现在的严肃游戏的操作方式和玩法,非常符合我们所需的学习内容。

二为严肃游戏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框架

在充斥着各种数字媒体的e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学习的方式也已屡见不鲜。但是,这其中也有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数字化学习滥用技术,缺乏教与学的理论指导,只是将传统教材搬到网上;还有表现在忽视人的主体性,缺乏有效的动机激发机制等。这种只是将技术作为信息的存储工具和传递工具,将会剥夺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控制——因为学习者是从思考中获得学习,而不是从技术中学习[2]。由此可见,技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影响,必须要依靠一定程度的教学设计和教育理论来支撑。

笔者选择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历时九年时间研究和完善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以下简称CLEs)”模型来对本文所设计的游戏进行理论指导和支撑。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模型囊括了乔纳森之前在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并且阐述了如何运用技术手段、方法和策略来实践他的教学设计,模型相对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最关键的原因是,“严肃游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内涵和体系上是相契合的。

首先来看“学习环境”:将数字游戏用于教育领域中,一般会有两种观念,一是将游戏作为一种认知工具来看待,二是将其作为学习系统或学习环境。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游戏作为学习环境更能体现出它的强大优势。Squire[3] (2005)提出数字游戏可以提供一个沉浸空间,学习者在其中是基于经验地、基于问题地或是探索地参与学习,为“真实世界”演习技能。再来看“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习者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即“做中学”而非被动地接受数据。而数字游戏正好可以提供这样的有效学习情境,让玩家以不同身份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不但能带来巨大的愉悦,还能让学习者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和能力。

三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的应用分析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通常与“真实的”、“开放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情境化的”或“建构主义”等限定语相联系,含六个基本要素:问题、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知识建构)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和社会背景支持[4]。其中,问题是整个学习环境设计的焦点和核心,其他五个要素的设计都要围绕着问题进行。此外,模型还提供了三种用来支撑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分别是教师策略、建模策略和脚手架策略。

将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模型应用到严肃游戏中时,问题是核心和驱动力,也是游戏设计的重点模块,因为严肃游戏将依靠学习者不断解决任务和问题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学习者技能的提升。首先要确定问题的类型及骨干,乔纳森将问题按其不同的结构维度,在结构良好和结构不良的连续统中划分了11种问题类型(见图2),他认为各种不同的问题应该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模式和操作方法。

图2问题连续统

然后,还要对问题进行三方面的设计:

1、问题的境脉:游戏中的问题不能孤立地、突然地出现,必需要对问题发生的环境做描述,有情节的铺垫和引入,因为不

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中其性质和解决方式有可能不同。

2、问题的描述:问题表述对玩家能否投入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因此,问题必须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3、问题的操作空间:问题的操作空间最基本的设计就是要使玩家对问题的任何一种操作结果都能给出灵敏地反馈和信息,改变事物状态,使玩家意识到他们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游戏,并使其积极地解决问题。

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严肃游戏的实例开发

1 开发软件的选择与分析

通过对多种游戏开发方式和软件的对比、研究,结合笔者目前的开发时间、经费、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最终选择了(http://e-adventure.e-ucm.es)软件来支持此模式下严肃游戏的开发。包括游戏编辑器和游戏引擎,是一个用来建立低成本点击式数字游戏的创作环境,特别为教育游戏设计。

利用可以快速开发教育游戏,不需要复杂的代码编程知识,只需在图形编辑器重插入真实场景、人物及图片,控制游戏流程与触发条件,就能开发出基本的严肃游戏,同时它所配备的高级功能与开放式接口又为游戏的高级开发提供可能,图3为编辑器的界面。

图3 编辑器界面

2 游戏实例的对象、内容与教学目标制定

本文开发的游戏实例名称为《新进IT教师达人》,该游戏内容主要是在玩家不断地任务执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对IT硬件设备的操作、故障排除、维修、策略制定等。表2对中小学校园常见的IT信息产品进行了归类和例举。

表2中小学校园常见的IT信息产品归类与例举

针对的游戏对象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又根据他们的职能不同、平时接触的IT设备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不同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教学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种身份在能力要求上也不同,教学人员偏重的是对教学任务(备课、上课)相关的IT设备的操作,如计算机外设、多媒体视听设备、数码产品;行政管理人员偏重的是对各种行政办公设备的操作,此外计算机外设、数码产品也是现在数字化办公的必需品;技术人员是指中小学担任电教或信息技术部门的教师,他们大多也是兼管校园网络和信息设备,因此对他们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能够熟练地操作表2中所有的IT硬件设备,还能够根据学校需求采购IT设备,管理维护、排除故障、制定决策、参与数字校园设计等。

3 游戏实例的设计思路

表3 《新进IT 教师达人》游戏介绍

表3对游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游戏将多个任务串联起来,期间允许玩家选择不同的任务分支,只有不断地解决难题才能最终完成游戏。游戏一开始,要求玩家对角色身份进行选择,化身为不同身份的角色,她遇到的任务或问题的类型、难度都不同,这主要是依据学习目标而定。

图4 游戏进入界面

图4是游戏进入界面,右上角的“IT 菜鸟孵化室”是对玩家的前测,系统最终给出测试结果和分析,并给出相关学习资源。前测的内容是游戏中出现的任务目标的从属技能,对成功完成任务非常重要;当然,玩家也可以选择直接进行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依靠系统提供的“脚手架策略”来支持问题的解决。

进入游戏之后,玩家通过与NPC (非玩家控制角色)对话,仔细观察环境中的物品来得到任务和相关信息,并通过对物品的各种行为操作及对话中的选择判断来完成任务。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随时中断游戏并存档,以便下次继续学习;玩家还可以生成评估报告,查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完成状况,或将其直接发送给教学人员和游戏开发者,以便他们对学习者状况做追踪和调研,也利于游戏的不断改进。

4 游戏任务设计举例

整个游戏的故事情节以橄榄状的非线性结构展开,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开头和结局,但是中间的情节允许有小的分

支可供玩家选择。《新进IT教师达人》一共设计了多个有关IT信息设备的任务,任务类型多样,但主要以技能操作类和决策类任务为主。本文仅以“技术人员角色”的一个经典的技能操作类任务为例做分析,图5是游戏中玩家对物品的操作截图。

图5游戏中玩家对物品操作的系列截图

任务名称:带水晶头的网线制作

角色身份:技术人员(信息技术教师)

任务场景:办公室、信息部、阅览室

任务起因:王主任要出去开会,急需一根网线用于笔记本上网。

任务内容:制作一根能用于笔记本上网的网线。

任务类型:技能操作类

任务目的:①能够辨别网线、视音频线与同轴线缆;

②了解计算机与互联网联接所用的是直通型网线(隐含);

③掌握制作网线的整个流程和操作要点。

相关NPC:王主任、李部长

所需物品:未加工的网线、水晶头、压线钳、测试仪

学习资源:书、视频

游戏主要流程(省略部分对话):见附录A。

任务设计要点分析:

①问题境脉

问题发生的情况是主任要去开会,需要网线用于笔记本上网,虽然游戏没有在布置任务时明确给出要制作一根直通型网线,但玩家可以从对话中提取出问题的全部要素。

②实情模拟

游戏不强制玩家必须先学习才能动手制作,但是在对线缆排线操作时只给玩家2次错误的机会,这一方面这符合实际情况——水晶头需要成本,在制作网线过程中应避免过多失误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这个知识点没有掌握的玩家靠运气蒙对的情况。在操作错误的情况下有重点的去学习相关知识点,更加深记忆。

③随机性

对操作的判断,出现顺序是随机的,避免玩家通过记忆顺序来判断的情况。

④游戏性

对于线缆排布正确与否,系统并不直接判断,而是需要玩家通过检测仪检验,符合实际。

⑤即时反馈

完全还原现实操作,游戏中需挑选不同工具对网线进行一步步操作,物品状态也随之改变。如一开始的原始网线状态,压线钳对线缆剥皮之后网线露出线头,水晶头安装之后网线的最终状态。

⑥排除干扰

除排线外,其它每一步的操作只有操作正确才可以进入下一步,但是当玩家操作失误时并不会有画面上或声音上的警告,而是依然让玩家多做尝试直到正确。

⑦鼓励探索

对于游戏中出现的物品或是人物,只要有操作控制钮,则点击后系统都会给出符合游戏情节的反应,如在办公室中放置的

视音频线,在本任务中不需要拿取,若玩家点击,则游戏提示:“随便拿主任的东西不太好吧”。这样的设置有利于玩家在游戏中乐于探索,也是一种激励动机的方法。

⑧评估报告

系统会记录下玩家这些错误的操作,作为评估报告的一部分发送给相关教学人员。如:玩家在剥离网线胶皮之前,就使用水晶头去套网线,游戏在当时不会有任何终止或警告的反应,只是将几次错误操作作记录。

⑨智能判断

通过游戏中设计的变量控制事件效果,即玩家在不同状态下与物品或是NPC的交互,它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如在本任务中,玩家第一次与主任交谈,主任会表明遇到的难题,交代任务;若玩家在没有完成网线制作时,选择与主任交谈,主任会询问玩家网线是否完成,督促任务;若玩家将检测合格的网线交给主任时,主任会感谢玩家,验收任务;若玩家再次选择交谈,主任会以要去开会为由退出场景。

五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若能在闲暇之余通过“玩”严肃游戏,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之于各学科教师,能促进其教育教学和办公的效率效果;之于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可以减轻除了日常教学之外的负担;之于学校,更是能提高数字校园各种设备的使用率。虽然这款游戏还未开发完善,目前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做了内部测试,听取多方意见后改进了部分任务设计的策略,并修正游戏中的bug。在后期将游戏完善之后,进一步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玩家调研,考察这款游戏的教育效果和其他性能。也希望这种特别的技能培训方式会对将来的教师专业培训的信息化方向带来新的思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清丽.说严肃游戏的设计策略[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143-144.

[2]Jonassan.顾小清等译.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

[3]Squire, K. Game-Based Learning: An X-Learn Perspective Paper. MASIE center: e-Learning Consortium.

[4]Rcigeluth, C. M. (Eds).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als V ollum//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215-239.

Study and Design of Serious Game for Developing the Teacher’s IT Capability

WENG Ke-bo1ZHANG Su-jing2

(1.Liren Middle School, Ningbo, Zhejiang,315200,China; 2.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6, China;)

Abstract: In the last few years, along with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ampus thoroughly, instrum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me across the problem of low utilization rate. T eacher’s IT capability was not high, wha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utilization rate. This paper analysis serious game and Jonassen's theory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 and develops a serious game for promoting t eacher’s IT capability.

Keywords: IT Capability; Serious Game; constructivism theory;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2016——2017学年)陶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陶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如下: 培训阶段主要目标任务预期成果

第一阶段(2周)研修 学员选学确定研修主题并选择相应 的课程 学员明确任务 第二阶段(8周) 研修与实践 选学课程 提升教师组织和参与校本 研修的能力;提升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按研修主题 和活动计划完成相应任务。 网络校本混合研修 开展学用结合活动 第三阶段(2周)资源建设 整合资源生成性资源分类梳理后,作 为学校资源和区域资源建 设的补充。 建设资源 优化资源 第四阶段(2周)成果总结 社区研修汇集成果 1.总结交流能力提升过程与 成果;优秀成果作为区域教 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补充。 2.利用自主研修的常态化和 优质资源等共享机制,促进 区域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校本研修机制建立 五、研修活动及内容 (一)研修内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 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 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 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上表所列五项研修任务的具体活动安排见下表: 活动一:研修准备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参加平台的诊断测评,完成测试题目 2.结合诊断测评报告,完成个人反思并制定个人研修计划 3.完成项目导学课程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1周 1.形成完整的学员个 人信息 2.工作坊研修计划 活动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任务方式时间预期成果 1.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支撑专业发展”模块课程 2.参与“技术支持专业发展”案例分享,并自主学习 工作坊研 讨 2周 工作坊集体成果:“技 术 支持专业发展”案例故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动,时常发表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学科本位知识。以往,我只是研读一些与思想政治有关的资料,习惯于积累一点一滴的知识素材。现在,有培训学习网页了。在这里所有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科学系统,有标可依,有律可循,学习起来方便至极。这个学习页面的课程设置,突现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人类整个知识系统的储存、组织、检索和应用中。不掌握信息技术,不习惯于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就好比面对知识的宝库而没有打开宝库的钥匙一样。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现代的教育方式也由以前单一的形式向多元化发展,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索和创造,才能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科学素养,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已经成为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加强培训,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现代化,首先要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转变教师的观念是首要任务。通过宣传教育,理论学习等各种途径,强化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树立现代化教育观。使老师认识到: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的课本,而是集声音、图象,动画等为一体的信息(知识信息的重组、关联和建构),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其次,加强全员教师的培训。培训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中心组成员,二是全体教师。中心组培训内容主要是吸收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研究新动向;对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是对日常教学及其办公管理的一般技术的应用操作,逐渐由易到难。对于年龄大的教师,接受起来比较慢,且易遗忘,可由一位年轻教师一对一辅导。此外鼓励学有余力的老师自学、相互探讨,务必使各位老师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技术的帮助。 二、课堂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鼓励广大老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与课堂,如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优质课、研讨课作为点,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为日常教学普及提供范例,带动日常教学课堂的面,真正让信息技术走入课堂。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同时,鼓励教师自己收集资源,丰富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库,为以后教学提供方便。 三、建立机制,形成信息化学校管理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学校可以逐步形成信息化管理新体制,如: 办公自动化教师可以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写教案、论文;运用电子表格软件收集学生的成绩,并进行分析等等,实现办公自动化,方便、快捷。 家校联系网络化创建校园网,利用信息技术的高速传递功能与互动功能,将学校的教育活动延伸到家庭。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向学生家庭发布成绩、通告,可将对家长的建议、孩子成绩或行为规范表现情况及时通报家长,家长与教师可通过网络互相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情况,交流意见,这样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真正实现了零距离。 校园活动视频化校班会、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教育课及重大的校内活动视频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将本校老师优秀的教案、论文、课件等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公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各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加大力度,制定应用能力的评价激励方法 学校在知道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应加大力度,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评价和激励双向措施迫使老师不得不去使用信息技术。如把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总结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一线教师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在研修过程中,我收获颇多,特总结如下: 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在这次远程培训中,我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也取得丰满的成果。从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以之来充实自己。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盛了教学经验。详尽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完成了必修课24学时,选修课28课时,撰写研修日志20篇,上传个人资源3个,每月发表了研修反思,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并发起了6条话题,回复了6个话题,参与了互助研讨及特色活动,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共享资源微课程被推荐为优异,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2、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设计和技能作品2篇,参与小组磨课和课例研析回帖6次。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我勤劳地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上传的教学资源值得借用,方法行之有效、适合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数学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及思考。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篇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3 篇 引导语:在某些事情我们会有所体会,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 1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专家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 会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习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Sci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软件 在11月12日在张清阳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设计与制作,让我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

与不足。还接触了使用ScienceWord科技文档处理软件,了解了ScienceWord的优势的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掌握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ScienceWord特色编排功能,其中许多基本操作特别对我们小学老师很实用的,比如:“自动标注拼音”、“算术竖式、”“汉字笔画及动画显示”……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谢文斌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互联网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明白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必须掌握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要“应用”为核心,以“标准”为引领。 通过聆听了向婷的对“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策略与模式的设计方法”,我理解了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整合途径分三个阶段结合——整合——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常用的教学策略,“应用”是起航,“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深水区,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具有不同的学习支持属性。

(完整版)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个 人 研 修 计 划 单位:铁渠完小 姓名:张慧霞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 今年我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这无疑将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提升和改善。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真才实学,我制定了如下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英语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

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总结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 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 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 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 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 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 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 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 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 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 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 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 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 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 2、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像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 3、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起来的培训,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 4、技术熟练阶段。主要的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g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三、加强整合教学问题反思,为研究型教师发展开拓思考之路。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时,注意以下原则: 1、要明确以课程为本的信息技术整合目标,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式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 导语: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目前,学校中青年教师已100%通过信息技术培训考核,但这仅仅是达到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较低要求。要使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达到更高水平,特别是要使部分教师能胜任学校的信息化的教学,必须使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有关信息技术的两个子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全体教师举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45岁以下教师。 三、培训内容、方式及培训教师: 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体指导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powerpointXX幻灯片课件制作 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 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 编辑与修饰幻灯片; 超级链接; 组织与整理幻灯片; 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frontpage XX网页网站设计制作 frontpage XX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网站基础知识,网站和网页的关系; 网页的建立和修饰; 网页中文字、表格、图像、动画、音视频的使用; 网页的链接; 网页的组织与发布; 3、多媒体作品制作 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压缩技术简介; 图像、语音、动画和视频的简单处理;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四、培训时间: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学习心得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迫在眉睫。在5月11日非常荣幸参加了2019年长沙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第三期的培训,通过当天的培训和后续的网络课堂的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1.以前的我不认为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会对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此次的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了一个更新,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上所起到的帮助,也意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够,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知,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烂熟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用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优良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专题讲解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严重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总结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总结 2018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以来,收获很大。这是我以前根本没有想到的一个进步。我想起以前的状态,自以为是,瞧不起人,在工作上不求上进,总是感觉到不在人前,也不落后于人,以60 分万岁,多一分报废的态度,过得确实萧洒。直到同事们劝我:老伙计,这个信息技术必须要学习,不然你就要落后。你一旦落后于人了,那是非常的难堪了,啊?我也是一笑而之,不去管它。后来领导们布置任务下来,说:每个人必须完成,与教学绩效挂钩。我听到任务来了,赶快放下架子参加学习。啊,好久没有动手了,对信息技术有些陌生了,有好多的东西我是非常被动!这次是真正感觉到落后了,原来比较熟练的登录方式,现在却感到无从下手了!当我警觉时,人家早已完成了任务,我还在后面慢慢的摸索。幸好同行的朋友们不嫌弃我,手把手的指点,并且不厌其烦的劝说,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在学校里,我是在工作之余,抓紧时间学习,一有难处我就咨询朋友和同事,他们也很认真的帮助我。我是结合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目标,积极探索新思路,积极实践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一些新的名词,例如如何与学生沟通,共同探讨课堂内容的问题,分组合作,相互交流学习上的经验,用多媒体技术反馈教学过程,来反思自己的进步情况。在多媒体的运用上,我还有些生疏了,真是三天不动手生啊!居然在我手里出现了力不从心的感觉!

什么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生交流啊,什么运用QQ方法去布置开会和做记录,什么利用微信技术与人们交流,与商家交易啊,什么运用手机和电脑制作微课视频,微课视频制作好了保存在哪儿,能不能把它找出来啊,上传文件和视频怎么做啊,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我是真的一点儿也做不来,好得急啊!如果再不踏实点儿,那就真正的到什么程度了!幸亏有同事和朋友们为我伸手,上面有王老师提醒,使我增添了信心,于是我就攒足了劲头,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毫不放松! 终于有点儿收获了!通过不断的努力,虚心请教能人帮助,总算能勉强利用QQ与人交谈了,也能利用微信与人交流,还能利用手机拍照,以前光是拍照别人,不能拍照自己,不能录制视频。现在经过朋友指点,能拍照自己,还能录制视频发射出去,还能有选择的拍照和录制视频。勉强的困难是如何把自己的进步进行总结,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怎样上传自己录制的微课视频等问题,还需要再努力!虽然现在有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学习方法上有些不太适应,还需要更加拼搏,更加发奋努力,才跟得上同事们的脚步!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1.坚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多看书籍;2.借助多媒体平台和技术知识,了解学课的发展动向与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学习园地;积极向朋友同事和社会上的能人志士虚心请教;3.多听课,上公开课,积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多写写学习心得和经验总结,使自己迅速提高,争取达到做一个合格的,无愧的教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6099909.html,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史鹏越 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09期 笔者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研究论文为样本,构建分析框架,量化统计各维度指标,分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策略。 一、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州区整体的教育发展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而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注入通州,高标准、高定位是通州教育的新标签。教育信息化为通州教育腾飞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通州区目前紧抓“互联网+”优势,开展了一系列整合融合项目,而能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服务教育教学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需要转变。怎样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完成学习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命题。 二、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一)分析框架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评判,世界各国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2014年5月27日,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指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与发展性要求,基本能力围绕技术促进教师的教展开,发展性能力围绕技术促进学生的学展开。 笔者将借鉴此能力标准,并结合通州区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关注点,形成框架,具体分析通州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便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二)分析样本 已有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的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反映了教师的主观意愿,但对教师的客观教学场景反映不足,尤其是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能力的体现不够。本研究选取教师的教学论文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教学场景,总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笔者随机选取了全区4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教师的教学论文,总计117篇,除去抄袭、雷同、主题不符论文外,有效样本82篇。样本论文的选题均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内容基于實际课堂教学情境,反映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