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换热器温度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换热器温度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换热器温度控制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换热器温度控制仿真研究

摘要

换热器作为一种标准工艺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力工程领域和其他过程工业部门。以工业上常用的列管式换热器为例,热流体和冷流体通过对流热传导达到换热的目的,从而使换热器物料出口温度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但是,由于换热系统这种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大惯性、参数时变的非线性特点,传统的PID控制往往不能满足其静态、动态特性的要求。控制方式的单一性及目前制造工艺的限制,使换热器普遍存在控制效果差,换热效率低的现象,造成能源的浪费。如何提高换热器的控制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状况,具有长远的意义。

本课题是针对换热器实验设备温度控制的改进提出的。设计中首先通过对现阶段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制约控制效果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为下一步改善换热器的控制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根据换热系统组成、控制流程的特点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再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联系换热器温度控制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即带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串级控制方案。主回路采用Smith预估补偿的模糊控制算法,副回路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并在理论上验证了其可行性。最后用MATLAB7.0/SIMULINK工具箱进行换热器出口温度的控制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说明所设计的控制算法及方案的优越性。

关键词:换热器温度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仿真

The heat exchanger based on MATLAB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control

Abstract

Heat exchanger as a standard process equipmen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power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ocess industries.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al heat exchanger tube as an example, the hot fluid and cold fluid heat transfer through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so that heat exchanger outlet temperature materi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However, as the heat exchange system that has a pure time delay plant, large inertia, the parameters of the nonlinear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often can not meet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quest. Control the uniformity and the current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limit, so that the effect of heat exchanger to control the prevalence of poor, low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resulting in waste of energy. How to improve the control of the effect of heat exchangers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ease the tense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s energy, with a long-term significance.

This issue is heat exchanger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laboratory equipment to improve the proposed. first of all , The design stage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r outlet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alysis, which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restricting the contro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bottleneck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control of the effect of heat exchang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Heat exchang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rol flow on the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act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strategy, which Smith estimated compensation with fuzzy cascade control program. Smith estimated the main loop compensation for the use of fuzzy control algorithm, the Vice-loop fuzzy PID control algorithm, and in theory, to verify its feasibility. Toolbox MATLAB7.0/SIMULINK Finally, heat exchanger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contro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simulation results

to illustrate the design of control algorithms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gram.

Key words: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control; PID control; fuzzy control; simulation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绪论 .. (1)

1.1 引言 (1)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3换热器的温度控制概述 (2)

1.3.1 换热器简介 (2)

1.3.2换热器运行控制的现状 (4)

1.4课题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5)

第二章换热系统的数学模型 (6)

2.1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分析 (6)

2.2 信号的检测及参数关系 (7)

2.2.1 流量信号的检测 (7)

2.2.2 温度信号的检测 (8)

2.2.3 执行机构的输入输出关系 (8)

2.3 换热器特性分析 (9)

2.3.1换热器的静态特性分析 (9)

2.3.2换热器的动态特性 (13)

2.4离心泵控制模型 (16)

2.4.1 系统组成概述 (16)

2.4.2离心泵的动态特性 (17)

第三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分析及方案设计 (19)

3.1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19)

3.2 控制模型的选择 (22)

3.2.1 副回路控制模型的选择 (22)

3.2.2主回路控制模型的选择 (23)

第四章换热器控制系统控制算法 (24)

4.1 模糊控制理论 (24)

4.1.1 模糊控制概述 (24)

4.1.2 模糊控制的原理 (25)

4.2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26)

4.2.1 模糊化过程 (27)

4.2.2 模糊化方法 (28)

4.2.3 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30)

4.2.4 模糊推理与模糊判决 (31)

4.3 模糊PID控制算法实现 (32)

4.3.1 PID控制原理及模糊PID控制原理图 (32)

4.3.2模糊参数自整定原则 (34)

4.3.3 各变量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34)

4.3.4建立模糊规则表 (35)

4.3.5 模糊PID控制器的MATLAB实现 (37)

4.4 Smith—Fuzzy串级控制算法的实现 (41)

4.4.1 Smith预估补偿的原理 (41)

4.4.2 Smith预估补偿的实现 (43)

4.4.3换热器出口温度Smith—Fuzzy控制实现 (43)

第五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46)

5.1仿真软件简介 (46)

5.2基于换热器出口水温控制系统的仿真 (48)

5.3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52)

第六章结束语 (54)

参考文献 (55)

致谢 (57)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换热器是一种用来进行热量交换的工艺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它的作用是通过热流体来加热冷流体,使工作介质达到生产工艺所规定的温度要求,以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浪费,以节约能源。在实现传热过程的各种设备中,换热器应用最多,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换热器出口温度的温度控制。

换热系统中,生产过程需要对换热系统的一些参数进行控制,其中,换热器出口介质的温度是最为主要、最为常见的控制对象,也是关系工艺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温度的控制大都采用传统的PID调节器。但是,由于换热系统这种被控对象具有纯滞后、大惯性的特点,而且整个控制过程与环境条件及换热系统本身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典型的参数时变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PID控制往往不能满足其静态、动态特性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寻求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

1.2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换热器不但是大多数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传热设备,而且是重要的节能设备。它在动力、冶金、炼油、化工、电力、制冷、建筑、重型机械制造、航空、原子能、食品和医药等工业部门应用极为广泛,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它将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石油化工厂中,它的投资要占到建厂总投资的30%—50%左右,它的数量占工艺总数量的40%左右;在年产30万吨乙烯装置中,它的投资约占总投资的25%。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炼油企业中,各式热交换器的数量达到300-500台以上。又如动力工业的热力发电厂,装有空气预热器、燃油加热器、给水加热器、蒸汽冷凝器等一系列的换热器,换热器的投资占电厂总投资的70%左右;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器也是必不可少的设备。

换热器作为一种利用能源与节约能源的重要设备,在节能技术改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着大量的换热器,提高这些换热器的效率,显然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二是用换热器来回收工业余热,可以显著地提高设备的热效率。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能量消耗量不断增加,能源紧张已成为

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不仅对换热器性能的要求日益加强,而且对换热器过程控制品质要求也不断增加。

换热器传热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目的,有的是为了使工艺介质达到生产工艺所规定的温度,以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质量;有的则是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浪费。很多工业领域的产品对生产的工艺温度十分敏感,高于或低于这个工艺温度都会极大的降低产品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在制冷、空调、化工、食品、医药等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保证产品质量,必须保证换热器良好的传热和严格控制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因此,控制好换热器出口介质的温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由于换热器在节能、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及高度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对它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换热系统存在着大延迟、大惯性、非线性及多扰动的特点,它们只能得到近似的数学模型甚至得不到数学模型,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而实践证明,对于过程复杂、具有非线性、时变、滞后等特征的被控对象,模糊控制具有优越控制的性能和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运用MATLAB设计模糊控制器,研究模糊控制及其在换热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1.3换热器的温度控制概述

1.3.1 换热器简介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按照传统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

1.混合式换热器:利用冷、热流体直接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价格前便宜、常做成塔状。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2.蓄热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

3、间壁式换热器: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还可分为:

(1)管式换热器: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 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其中,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管壳式换热器易于制造、生产成本较低、选材范围广、传热表面的清洗比较方便、适应较强、处理量较大,具有高度工作可靠性,能够承受高压、高温。虽然在结构紧凑性,传热强度和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耗量方面它确实有着缺点,但是由于其优点,使之能在出现的新兴换热器的今天,依然充满生命力,居于统治地位。所以在本实验系统中采用管壳式单程-逆流模式的换热器。其结构如图1-1。所选用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如表1-1。

管侧进口

壳侧出口折流板

壳侧进口

管侧出口

图1-1 管壳式单程-逆流模式换热器结构图

表1-1 换热器的基本参数表

1.3.2换热器运行控制的现状

目前,换热器控制中大多数仍采用传统的PID控制,以加热介质的流量作为调节手段,以被加热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作为被控量构成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于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多采用加入负荷干扰的前馈控制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过程中,PID控制是历史最久、生命力最强的基本控制方法。它具有①原理及结构简单、使用方便;②适应性强;③鲁棒性也较强,即其控制品质对被控对象特性的变化不敏感等优点。由于具有这些优点,对于绝大部分生产过程控制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PID控制(至今在全世界过程控制中用的84%以上仍是纯PID调节器)。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适当地调整PID参数,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然而,PID控制算法有它的局限性和不足:

①传统的控制是基于对象精确模型的控制,对于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或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等情况,传统方法都难于对它们进行控制。

②在传统控制理论中,线性系统理论比较成熟。对于具有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也有一些非线性的控制方法,但总的来说,非线性控制理论还不成熟,而且方法比较复杂。

③在传统的控制系统中,控制任务或者是要求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或者是要求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踪系统)。因此控制任务的要求比较单一。

④在对PID参数进行整定的过程中,参数的整定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优化值,而不是全局性的最优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动态品质和稳态精度的矛盾。

然而,热交换器对象工作机理比较复杂,它的动态特性是未知的或者不是十分清楚的,很难用解析方法得出其精确的动态数学模型。这种特性决定了用传统PID控制很难满足静态、动态特性的要求。而且,实践也证明了,虽然现在许多换热器的控制系统上也多装有控制柜,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但由于大多沿用的是传统的PID控制,从工程实际的运行状况来看,控制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这主要是因为,常规的PID控制器对这种大惯性、大时滞、非线性的系统的适应性差、控制精度低,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往往造成能源浪费,难以保证理想的控制效果。因此,寻找一种更优的控制方法对于提

高控制品质、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1.4课题的主要任务及意义

本课题中,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

(1)对换热器静、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建立被控对象换热器冷流体流量、热流体温度控制的控制模型;

(3)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算法进行分析,建立流量、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4)设计糊控制器的框架结构;

(5)通过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构建控制系统仿真结构;

(6)通过SIMULINK对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进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控制器的性能;

(7)为了说明所建立的流量、温度控制控制算法的优越性,设计出不同的控制方案,并给出仿真结果,进行控制效果的比较。

课题的设计意义:

(1)虽然本文是将模糊控制器应用于换热器控制,而在实际生产中,具有这种特性的对象有很多,所用到的模糊控制算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2)因为换热器在节能技术改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将模糊控制用于换热器控制,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间接的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对能源有效利用及开发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第二章换热系统的数学模型

建立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我们认识和分析该系统的性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本章建立的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传递函数模型,是用于分析换热器出口温度与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结构清晰、计算简单、静动态性能预测准确,为下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分析和控制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1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分析

目前换热器的控制方案通常是以加热介质作为被控制变量构成控制系统,对于存在大的负荷干扰且对控制品质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则多采用加入负荷干扰的前馈控制。本次换热器控制系统设计要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模糊控制方法取代传统的PID控制,克服PID控制静态和动态特性不好的缺点。主要任务有两个:①进口水流量的控制;②出口水温的控制。

本设计我们仍然采用传统的通过控制冷流体流量来控制工艺需要流体的出口温度的方法。简单的说,如果出口水温度比我们期望的温度值低,就要减少冷流体流量;如果出口水温度比我们期望的温度值要高,就要增加冷流体流量。如果出口水温度正好等于我们期望的温度值,冷流体流量就可以保持不变。而对于冷流体流量的控制则转化为离心泵转速的控制,换热器统流程图2-1可以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离心泵、变频器、等设备。

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测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的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图2-1换热器系统流程图

2.2 信号的检测及参数关系

通过对换热器的过程控制系统分析,了解到需要检测的量有温度和流量,但仿真的时候需要把这些量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号。在这个控制系统的仿真中,还需要知道执行机构的输入输出关系。

2.2.1 流量信号的检测

流量信号的检测采用涡轮流量传感器,在管道中心安放一个涡轮,两端由轴承支撑。当流体通过管道时,冲击涡轮叶片,对涡轮产生驱动力矩,使涡轮克服摩擦力矩和流体阻力矩而产生旋转。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对一定的流体介质粘度,涡轮的旋转角速度与流体流速成正比。由此,流体流速可通过涡轮的旋转角速度得到,从而可以计算得到通过管道的流体流量。

涡轮的转速通过装在机壳外的传感线圈来检测。当涡轮叶片切割由壳体内永久磁钢产生的磁力线时,就会引起传感线圈中的磁通变化。传感线圈将检测到的磁通周期变化信号送入前置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整形,产生与流速成正比的脉冲信号,送入单位换算与流量积算电路得到并显示累积流量值;同时亦将脉冲信号送入频率电流转换电

路,将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电流量,进而指示瞬时流量值。流量与脉冲频率的数学关系为:

/Q f ζ= [L/s] (2-1)

式中:Q —流体的体积流量[L/s];f —脉冲信号的频率[Hz];ζ—仪表常数[次/升]。 若管道冷流体流量在0-10m 3/h 之间,则对应标准电流信号4-20mA 之间的关系为:

1.64y x =+ (2-2)

2.2.2 温度信号的检测

温度信号检测采用的是铂电阻温度传感器PT100,电阻温度系数为3.9x10-3℃,0℃时电阻值为100Ω,电阻变化率为0.3851Ω/℃。

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在0~630.74℃之间: 20(1)t R R At Bt =++

1/℃ (2-3)

在-190~O ℃之间: 230(1(100))t R R At Bt C t t =+++- 1/℃ (2-4) 其中:R t —铂电阻的电阻值Ω;A ,B ,C —常数:A=3.96847x10-3 1/℃,B=-5.847 x10-7 1/℃,C=- 4.22x x10-12 1/℃;R 0—铂电阻在O ℃时的电阻值Ω。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金属铂在温度变化时自身电阻值也随之改变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当被测介质中存在温度梯度时,所测得的温度是感温元件所在范围内介质层中的平均温度。

若热流体的出口温度在0-100℃之间,则对应标准电流信号4-20mA 之间的关系为:

0.164

y x =+ (2-5) 在做仿真时,温度和流量的反馈通道也可以直接用温度信号和流量信号进行反馈,总之,不管用什么样的参数信号,但这些参数信号必须相互对应。 2.2.3 执行机构的输入输出关系

冷流体流量是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变量。管路流量值是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调节离心泵出口流量的目的。而电动机的转速控制是通过变频器来实现的。控制器输出的4-20mA 电流信号送入变频器的输入端,变频器工作根据输入电流的变化调节输出频率从而控制电机的转速,再通过离心泵达到控制流量的目的。

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表达式为:

n=60f/p(1-s)(2-6) 式中:n—异步电动机的转速;f--异步电动机的频率;s--电动机转差率;p--电动机极对数。

由式(2-6)可知,转速n与频率f成正比,只要改变频率f即可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当频率f在0-50HZ的范围内变化时,电动机转速调节范围非常宽。变频器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电源频率实现速度调节的,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率、高性能的调速手段。

设电机的频率在0-50HZ之间变化,电动机的转差率为零,电动机极对数为1。则控制器输出的4-20mA电流信号u转化为对应频率下电机的转速n为:

2525375

u (2-7)

n=60(u-)/p(1-s)=750

822

2.3 换热器特性分析

换热器的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3.1换热器的静态特性分析

图2-2所示为本文实验所采用的管式逆流单程的换热器,其中G1为热流体的流量,G2为冷流体流量。T1i、T2i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入口温度,T1o、T2o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出口温度,而c1、c2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比热容。

图2-2逆流-单程换热器

对象的静态特性是指在稳定条件下对象的输出变量(通常是被控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对于图2-2所示的换热器,其静态特性主要是输入变量T1i、T2i、G1、

G 2对输出变量T 1o 、T 2o 的静态关系,如图2-3所示。如果用函数形式来表示,则为

11212(,,,)o i i T f T T G G = (2-8)

图2-3换热器特性

对象的静态特性就是要确定T 1o 与T 1i 、T 2i 、G 1、G 2之间的函数关系f 。静态特性的求得,可以作为控制方案设计时系统的扰动分析。静态放大系数也能作为系统整定分析,以及控制阀流量特性选择的依据。

静态特性推导的两个基本方程式—热量平衡关系式及传热速率方程式分别如下(2- 9)和(2-10)所示。

热量平衡关系式在忽略损失的情况下,冷流体所吸收的热量,应等于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11112212()()o i i o q G c T T G c T T =-=- (2-9) 式中:q —传热速率,j/s;

G — 质量流量,kg/h c —比热容,j/(kg·℃) T —温度,℃

传热速率方程式由传热定理可知,热流体向冷流体的传热速率应为:

q KF T =? (2-10) 式中:K —传热系数,kcal/(℃·m 2·h)(1cal=4.18J)

F —传热面积,m 2

T ?— 平均温差,℃

其中平均温差T ?对于逆流、单程的情况为对数平均值:

212112

211

221()()ln ln

i o o i i o o i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

-??- (2-11) 式中: 121i o t T T ?=- 221

o i t T T ?=- 1

2

2t t ?≤?或在1/3~3之间时,

可采用算术平均值代替对数平均值,其误差在5%以内。 算术平均值为:

212112()()

22

i o o i T T T T t t T -+-?+??=

=

(2-12) 利用算术平均值后,把式(2-12)及式(2-7)代入到式(2-10)中,经整理可得

111111

2211112o i T T G c G c KF G c =-??++ ???

(2-13) 式(2-13)为逆流、单程列管式换热器静态特性的基本表达式。其中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均可由此式推出。

(l)热流体入口温度T 1i 对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11i o T T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对式(2-13)进行增量化,令20i T ?=,则可得:

1111111221

112o i i T T T G c G c KF G c -=-??

++ ???

(2-14) (2-14)可求得11i o T T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为:

1111112211112o i T T G c G c

KF G c =-??++ ???

(2-15) 式(2-15)表明,1o T ?与1i T ?之间为线性关系,其静态放大倍数为小于1的常数。 (2)冷流体入口温度T 2i 对热流体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21i o T T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同样对式(2-13)进行增量化,令10i T ?=,可得:

121111221

112o i T T G c G c KF G c ?=

???

++ ???

(2-16) 式(2-16)表明,1o T ?与2i T ?之间也为线性关系。

(3)热流体流量G 1对其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11o G T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可通过对式(2-13)进行求导

11

o

dT dG ,求取静态放大倍数为: 122212

1

222221111()

1212o

i i dT G c T T dG G c G c G c KF G c -=????++??

??

??? (2-17)

由式(2-17)可见,21o G T ?→?通道的静态特性是一个非线性关系。从式(2-17)很难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常用图2-4来表示这个通道的静态关系。可以看出,当G 1 c 1较大时,曲线呈饱和状,此时G 1的变化,从静态来看,对T 1o 的影响很微弱了。

11G c KF

1121o i i i

T T T T --

图2-4T 1o 与G 1的静态关系

(4)冷流体流量G 2对热流体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21o G T ?→?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同样可通过对式(2-13)求导,求得

12

o

dT dG ,其结果与式(2-17)相似,两者为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此,也用图来表示这个通道的静态关系。图2-5表示了这个关系,可以看出,当G 2 c 2较大时,曲线呈饱和状,此时G 2的变化,从静态来看,对T 1o 的影响已经

很小了。

22G c KF

1121o i i i

T T T T --

图2-5T 1O 与G 2的静态关系

2.3.2换热器的动态特性

换热器由于两侧都不发生相变化,尤其是流速较慢时的液相传热,一般均为分布参数对象。分布参数对象中的输出(即被控变量)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空间的函数,其变化规律需用偏微分方程来描述。现说明图2-6所示的列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建立方法。

图2-6 管式换热器分布参数模型

为便于分析,对该管式换热器作如下假设:①间壁的热容可以忽略;②流体1和流体2均为液相,而且是层层流动;③传热系数K 和比热容c},c:为常数;④同一截面上的各点温度相同。

建立分布参数对象的数学模型,同样是从热量动态平衡方程入手,但这时必须取一微元来分析问题,并假设这一微元中各点温度相同。先分析流体1的热量动态平衡问题。

取长度为dz 的圆柱体为微元,这一微元的热量动态平衡方程可叙述为:

(单位时间内流体1带入微元的热量)-(单位时间内流体1离开微元所带走的热量)+(单位时间内流体2传给流体1微元的热量)=流体1微元内蓄热量的变化率,即

11

1111112111(,)(,)(,)(,)[(,)(,)]T l t T l t G c T l t G c T l t dl KAdl T l t T l t M c dl l l ???

?-++-=??????

(2-18) 式中,l =z/L ,L 为换热器的总长度;A —内管的圆周长;Adl —微元的表面积;M 1—流体1单位长度的流体质量;1M dl —微元的质量。

消去方程式(2-18)中的dl ,并作适当的整理,得:

11121111

(,)(,)(

)()[(,)(,)]M T l t T l t KA

T l t T l t G t l G c ??=-+-?? (2-19) 同理,可得流体2的热量动态平衡方程式 22212222

(,)(,)(

)()[(,)(,)]M T l t T l t KA T l t T l t G t l G c ??=-+-?? (2-20) 时间和空间的边界条件表达式为:

1122(,0)(),(,0)()T l T l T l T l == 1111(0,)(),(,)()i o T t T t T l t T t ==

2212(0,)(),(,)()o i T t T l T l t T t == (2-21)

方程式(2-19)和(2-20)及其边界条件(2-21)就是描述图2-6所示的管式换热器动态行为的动态方程。要对这样的动态方程进行精确的解析求解是很困难的。通常为了便于计算机实时控制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可以采用时间、空间离散化方法,将上述连续偏微分方程转换成相应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

为了能说明传热对象的动态特性的基本规律,也可近似应用一些经验公式来加以描述。对于换热器的动态特性,可以用下面的近似关系式来表示。

(l)热流体入口温度T 1i ,冷流体入口温度T 2i ,对热流体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

11i o T T ?→?,21i o T T ?→?的通道特性。如用传递函数来描述,可为:

()1

K

G s Ts =

+ (2-22) 式中:K — 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T=W/G ;

G — 分别为换热器的容量和冷流体的流量; S —拉普拉斯运算子符号。

(2)热流体流量G 1、冷流体流量G 2对热流体出口温度T 1o 的影响,即11o G T →?、

21o G T →?通道特性。如用传递函数来描述,可为:

212()(1)(1)

T s K

G s e T s T s -=

++ (2-23)

式中:K — 各通道的静态放大倍数;

1122

1//2

W G W G T +=

11

22

2//8

W G W G T +=; W 1、W 2、G 1、G 2— 分别为热流体和冷流体的储存量和流量。

G 2

G 1

2-7 换热器的传热图

由式(2-23)看出,过程通道的动态特性均可近似为带有纯滞后的二阶惯性环节,这种近似关系可以用图2-7加以说明。从图中可看出,要从热流体把热量传递到冷流体,必须先由热流体传给间壁,然后再由间壁传给冷流体,这样就成为一个二阶惯性环节。此外,还考虑了由于停留时间所引起的纯滞后。式(2-23)为一个近似的经验表达式,因为二阶环节的两个时间常数T 1、T 2不仅取决于两侧流体的停留时间,而且与列管的厚度、材质、结垢等情况有关,但是,这个式子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内在性质。

在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中,热流体流量G 2不发生变化,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表示冷水和热水。换热器热流体进出口温度差在40℃附近,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差在30℃

左右。假设热流体温度由80℃降低到40℃,则根据以下数据:

水的比热c 1=c 2=1kcal/(㎏·℃);80℃水的密度取971.9㎏/m 3,40℃时水的密度为992.2kg/m 3;换热器冷却面积F=3m 2;壳体长度L=1500mm;热流体流量G 1=2m 3/h;冷流体流量G 2=7m 3/h;

根据式经验公式(2-23)可求得换热器动态特性的基本规律,由式(2-17)可以求出增益K 为:

K=5; T 1=45.32s; T 2=11.85s; 故换热器温度控制的数学模型为:

11.852

5()53757.171

s

G s e s s -=

++ 由上式可以看出系统的滞后时间常数为11.85s ,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惯性和时间滞后均较大的系统。

2.4离心泵控制模型

在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过程中,冷流体流量的调节效果对控制系统品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冷流体的流量大小是通过调节离心泵转速实现的。对换热器冷流体流量控制进行讨论,以找到对流量控制的先进算法对于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讨论冷流体流量与离心泵转速之间的数学关系。 2.4.1 系统组成概述

如图2-8所示流量控制过程流程图该系统包括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换热器,涡轮流量传感器等设备。

离心泵流量控制系统特点:系统是由流量传感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 对象(冷流体流量)组成闭合回路。被调参数(冷流体流量值)经检测元件测量 并由流量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的测量信号c ,测量值c 与给定值r 的差值e 送调 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 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

技能训练 换热器仿真实训

换热器仿真实训 一、工作原理简述 换热器的操作技术培训是很重要的基本单元操作训练。化工生产中所指的换热器,常指间壁式换热器,它利用金属壁将冷、热两种流体间隔开,热流体将热传到壁面的一侧(对流传热),通过间壁内的热传导,再由间壁的另一侧将热传给冷流体,从而使热物流被冷却,冷物流被加热,满足化工生产中对冷物流或热物流温度的控制要求。 本单元选用的是双程列管式换热器,冷物流被加热后有相变化。 在对流传热中,传递的热量除与传热推动力(温度差)有关外,还与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成正比。传热面积减少时,传热量减少;如果间壁上有气膜或垢层,都会降低传热系数,减少传热量。所以,开车时要排不凝气;发生管堵或严重结垢时,必须停车检修或清洗。 另外,考虑到金属的热胀冷缩特性,尽量减小温差应力和局部过热等问题,开车时应先进冷物料后进热物料;停车时则先停热物料后停冷物料。 二、工艺流程简介 冷物流(92℃)经阀VB01进入本单元,由泵P101A/B,经调节器FIC101控制流量送入换热器E101壳程,加热到气145℃(20%被汽化)后,经阀VD04出系统。热物流(225℃)由阀VB11进入系统,经泵P102A/B,由温度调节器TIC101分程控制主线调节阀TV101A和副线调节阀TV101B(两调节阀的分程动作如图2-23所示)使冷物料出口温度稳定;过主线阀TV101A的热物流经换热器E101管程后,与副线阀TV101B来的热物流混合(混合温度为(177±2)℃),由阀VD07出本单元,工艺流程如图2-24所示,。 图2-23调节阀TV101分程动作示意图

图2-24换热器仿真操作流程图 ●训练步骤 (一)冷态开车 1.启动冷物流进料泵P101A (1)确定所有手动阀已关闭,将所有调节器置于手动状态且输出值为0; (2)开换热器E101壳程排气阀VD03(开度约50%); (3)全开泵P101A前阀VB01; (4)启动泵P101A; (5)当泵P101A出口压力达到9.0atm(表)时,全开P101A后手阀VB03。 2.冷物流进料 (1)顺序全开调节阀FV101前后手阀VB04和VB05;再逐渐手动打开调节阀FV101; (2)待壳程排气标志块由红变绿时,说明壳程不凝气体排净,关闭VD03; (3)开冷物流出口阀VD04,开度为50%;同时,手动调节FV101,使FIC101指示值稳定到12000kg/h,FV101投自动(设定值为12000kg/h)。 3.启动热物流泵P102A (1)开管程排气阀VD06(开度约50%); (2)全开泵P102A前阀VB11; (3)启动泵P102A; (4)待泵P102A出口压力达到正常值10.0atm(表),全开泵P102A后手阀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器

天津理工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温控器设计 学生姓名李天辉学号 20101009 届 2013 班级电气4班 指导教师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说明 1. 课程设计文本材料包括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三部分,其中 任务书、指导书由教师完成。按设计报告、任务书、指导书顺序装订成册。 2.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指导书完成课程设计工作。 3. 设计报告内容建议主要包括:概述、系统工作原理、系统组成、设计内容、小结和参考资料。 4. 设计报告字数应在3000-4000字,采用电子绘图、采用小四号宋 体、1.25倍行距。 5.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表现(30%)、设计报告(30%)和提问成绩(40%) 组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题目: 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量) 当今社会,温控器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冰箱、空调和电热毯等领域中。其优点是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温度和风速全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可靠,对执行器要求低,故障率低,效果好。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正在研究开发第三代智能型室温空调温控器,应用新型控制模型和数控芯片实现智能控制。现在已有国内厂家生产出了智能型室温空调温控器,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 本课程设计要求设计温度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数据采集、温度控制、按键和显示、通讯等部分组成。温度采集采用NTC或PTC热敏电阻(或由电位器模拟)或集成温度传感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组成。温控部分采用交流开关BT136通过改变导通角进行调压限流达到控制加热丝温度的目的。 温度控制算法采用PID控制,可以采用普通PID或模糊PID。对控制PID参数进行整定,进行MATLAB仿真,说明控制效果。进行程序编制。 设计通讯协议,并能够通过RS485总线将数据传回上位机。2.课程设计的要求 1、选择相应元器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原理图并绘制PCB版图。 2、进行PID控制算法仿真,设计PID参数,或模糊PID规则。 3、系统功能要求:a要能够显示实时温度;b能够进行温度设置;c 能够进行PID参数设定;d能够把数据传回上位机;e可以设定本机地址。F温度控制范围0~99.9度。 4、编制程序并调试通过,并有程序流程图。

混合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滨江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题目混合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分析与仿真 院系滨江学院 专业信息工程(系统工程方向) 学生姓名章玲玲 学号20092325042 指导教师范志勇 二O一二年 6 月 6 日

目录 1.系统介绍 ......................................... - 2 - 2.物理模型图 ....................................... - 2 - 3. 系统分析 ......................................... - 3 - 3.1 混合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 3 - 3.2各个环节的函数推导............................ - 3 - 4.系统稳定性分析 .................................... - 5 - 4.1 代入参数值 ................................... - 5 - 4.2 根轨迹 ....................................... - 5 - 4.3 Bode图...................................... - 6 - 4.4 系统阶跃响应 ................................. - 7 - 5 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 - 8 - 5.1使用MATLAB求系统各动态性能指标 ............... - 8 - 6系统仿真.......................................... - 10 - 7总结与体会........................................ - 12 -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目录 目录 (2) 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 控制系统的选择 (3) 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被控变量的选择 (4) 操纵变量的选择 (4) 被控对象特性 (5)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 执行器 (10) 调节器 (12) 、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2) 6、系统方块图 (13)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3) 调节控制参数 (13)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4) 系统性能分析 (16) 8、参考文献 (17)

protues仿真单片机温度控制

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的Protues仿真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3 二、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4 三、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5 四、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9 五、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9 六、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10 七、参考资料..............................................................10 八、附录..................................................................15 附件1 整机逻辑电路图...................................................15 附件2 元器件清单.......................................................16 附件3 程序清单.......................................................16 一、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 1、设计时间:2010.7.5~2010.7.9 2、地点:I404 3、课程设计题目:水温控制系统设计

2020年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目录 目录 (1) 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 3.1控制系统的选择 (3) 3.2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 4.1 被控变量的选择 (4) 4.2 操纵变量的选择 (4) 4.3 被控对象特性 (5) 4.4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 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 5.2 执行器 (10) 5.3 调节器 (13) 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3) 6、系统方块图 (14) 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4) 7.1调节控制参数 (14)

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5) 7.3 系统性能分析 (18) 8、参考文献 (19) 1、题目 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 2.1 换热器的用途 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 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换热的目的主要有 下列四种: ①.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使化学反应或其他工艺过程很好的进行; ②.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的热量或除去放出的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的温度 范围内进行;③.某些工艺过程需要改变无聊的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的的不同,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变 量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的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常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 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对于不同的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 以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 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 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 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 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 (一) 四种典型响应 1、 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常用格式: 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 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 ,0)(1)(0 ?==?∞ 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 ()()()(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 );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 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基于MATLAB的电炉温度控制算法比较及仿真研究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电炉温度控制算法比较及 仿真研究 系别: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任务书 一.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综合应用,充分认识理论知识对应用技术的指导性作用,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实践和锻炼。通过这次设计实践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设计题目及要求 1、设计题目:电炉温度控制算法比较研究及仿真(一)、设计要求: 设某电炉控制对象的控制模型为s e s s W 31011)(-+=,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控制算法进行研究并运用MATLAB 的simulink 模块进行仿真比较,给出最优控制算法结论。(二)、设计要求 1. 温度的变化X 围为:0~500℃,要XX 现某一温度的恒温控制。 2.炉温变化曲线要求参数: S t ≤80s ;超调量p σ≤10℅;静态误差v e ≤2℃。 3. 至少采用PID 算法、Smith 预估控制算法、达林算法等三种不同算法作对比研究。 4.可以自己在基本要求基础上,增加其他算法研究,如:各种PID 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 三.报告书写格式 实验完成后,用A4纸撰写研究报告。其格式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封皮 2、课程设计任务书 3、正文 (1)研究对象分析说明;(2)各算法简介;(3)各仿真程序或者仿真连接图; (4)各仿真结果;

(5)每种仿真结果的小结; (6)对每种算法作总结比较,总结各自特点,讨论得出本电炉温度控制的理想算法。4、 设计总结和心得体会 5、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梁绒香 时间:2012年5月26日 一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领域对温度控制系统的精度、稳定性等要求越来越高,控制系统也千变万化。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在原理、功能、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温度控制的关键在于测温和控温两个方面。温度测量是温度控制的基础,这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控制对象的越来越复杂,在温度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论文提出了基于采用PID 算法、Smith 预估控制算法、达林算法三种算法作对比研究的工业电阻炉温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利用仿真软件MATLAB /SIMULINK 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同时对先进的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 二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分析 该系统的被控对象为电炉,采用热阻丝加热,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的电压大小,来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电炉炉内的温度。可控硅控制器输入为0~5V 时对应电炉温度0~~500℃,温度传感器测量值对应也为0~5V ,炉温变化曲线要求参数:S t ≤80s ;超调量p ≤10℅;静态误差v e

仿真-热交换器

化工仿真技术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热交换器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一、实习目的 1、熟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 2、掌握换热器各个部件的表示方法及操作,加深对换热器性能的了解; 3、了解测定流量,温度的一些常用方法,仿真系统测试换热器的原理; 4、了解换热器的一些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内容 1、工艺流程简介 本热交换器为双程列管式结构,起冷却作用,管程走冷却水(冷流)。含量30%的磷酸钾溶液走壳程(热流)。 工艺要求:流量为18441 kg/h的冷却水,从20℃上升到30.8℃,将65℃流量为8849 kg/h的磷酸钾溶液冷却到32℃。管程压力0.3MPa,壳程压力 0.5MPa。 流程图画面“G1”中:阀门V4是高点排气阀。阀门V3和V7是低点排液阀。P2A为冷却水泵。P2B为冷却水备用泵。阀门V5和V6分别为泵P2A 和P2B的出口阀。P1A为磷酸钾溶液泵。P1B为磷酸钾溶液备用泵。阀门V1和V2分别为泵P1A和P1B的出口阀。 FIC-1 是磷酸钾溶液的流量定值控制。采用PID单回路调节。 TIC-1 是磷酸钾溶液壳程出口温度控制,控制手段为管程冷却水的用量(间接关系)。采用PID单回路调节。 检测及控制点正常工况值如下: TI-1 壳程热流入口温度为65℃ TI-2 管程冷流入口温度为20℃ TI-3 管程冷流出口口温度为30.8℃左右 TI-2 壳程热流入口温度为32℃ FR-1 冷却水流量18441kg/h FIC-1 磷酸钾流量8849kg/h 报警限说明(H为报警上限,L为报警下限): TIC-1>35.0℃ TIC-1<28.0℃ FIC-1>9500kg/h FIC-1<7000kg/h 2、工艺流程图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的MATLAB仿真

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的MATLAB 仿真 PID 控制的原理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 控制,又称PID 调节。PID 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 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 控制技术。PID 控制,实际中也有PI 和PD 控制。PID 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一、 题目:用增量式PID 控制传递函数为G(s)的被控对象 G (s )=5/(s^2+2s+10), 用增量式PID 控制算法编写仿真程序(输入分别为单位阶跃、正弦信号,采样时间为1ms ,控制器输出限幅:[-5,5],仿真曲线包括系统输出及误差曲线,并加上注释、图例)。程序如下 二、 增量式PID 原理 { U(k)= ?u(k)+ U(k-1) 或 { U(k)= ?u(k)+ U(k-1) 注:U(k)才是PID 控制器的输出 三、 分析过程 1、对G(s)进行离散化即进行Z 变换得到Z 传递函数G(Z); 2、分子分母除以z 的最高次数即除以z 的最高次得到; )]}2()1(2)([)()]1()({[)(-+--++ --=?n n n T T n T T n n K n U D I P O εεεεεε)] 2()1(2)([)(i )]1()([)(-+--++--=?n n n Kd n K n n K n U P O εεεεεε

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题目C)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C :某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 仿真 一、 系统概况: 设某温度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 图中G c (s)、G v (s)、G o (s)、G m (s)、分别为调节器、执行器、过程对象及温度变送器的传递函数;,且电动温度变送器测量范围(量程)为50~100O C 、输出信号为4~20mA 。G f (s)为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 二、系统参数 二、 要求: 1、分别建立仿真结构图,进行以下仿真,并求出主要性能指标: (1)控制器为比例控制,其比例度分别为δ=10%、20%、50%、100%、200%时,系统广义对象输出z(t)的过渡过程; (2)控制器为比例积分控制,其比例度δ=20%,积分时间分别为T I =1min 、3min 、5min 、10min 时,z(t)的过渡过程; 0m v o 0f o o =5min =2.5min =1.5(kg/min)/mA =5.4C/(kg/min) =0.8 C C T T K K K x(t)=80f(t)=10; ;;; ;给定值; 阶跃扰动

(3)控制器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其比例度δ=10%,积分时间T I=5min,微分时间T D = 0.2min时,z(t)的过渡过程。 2、对以上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结论。 3、撰写设计报告。 注:调节器比例带δ的说明 比例控制规律的输出p(t)与输入偏差信号e(t)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K c叫作控制器的比例系数。 在过程控制仪表中,一般用比例度δ来表示比例控制作用的强弱。比例度δ定义为 式中,(z max-z min)为控制器输入信号的变化范围,即量程;(p max-p min)为控制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范围。 = c p(t)K e(t) max min ( ) =100% ) max min e z z p(p-p δ - ?

换热器仿真训练

换热器单元仿真训 化工二班、 1、工艺说明 本单元设计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来自界外的92℃冷物流(沸点:198.25℃)由泵P101A/B送至换热器E101的壳程被流经管程的热物流加热至145℃,并有20%被汽化。冷物流流量由流量控制器FIC101控制,正常流量为12000kg/h。来自另一设备的225℃热物流经泵P102A/B送至换热器E101与注经壳程的冷物流进行热交换,热物流出口温度由TIC101控制(177℃)。 2 、设备名称预览 P101A/B:冷物流进料泵 P102A/B:热物流进料泵 E101:列管式换热器 3、开车操作流程

3.1 启动冷流进料泵P101A (1)开换热器壳程排气阀VD03。 (2)开P101A泵的前阀VB01。 (3)启动泵P101A。 (4)当进料压力指示表PI101指示达9.0atm以上,打开P101A泵的出口阀VB03。3.2 冷物流E101进料 (1)打开FIC101的前后阀VB04,VB05,手动逐渐开大调节阀FV101(FIC101)。 (2)观察壳程排气阀VD03的出口,当有液体溢出时(VD03旁边标志变绿),标志着壳 程已无不凝性气体,关闭壳程排气阀VD03,壳程排气完毕。 (3) 打开冷物流出口阀(VD04),将其开度置为50%,手动调节FV101,使FIC101 其达到12000kg/h,且较稳定时FIC101设定为12000kg/h,投自动。 3.3 启动热物流入口泵P102A (1)开管程放空阀VD06。 (2)开P102A泵的前阀VB11。 (3)启动P102A泵。 (4)当热物流进料压力表PI102指示大于10atm时,全开P102泵的出口阀VB10。3.4 热物流进料 (1)全开TV101A的前后阀VB06,VB07,TV101B的前后阀VB08,VB09。 (2)打开调节阀TV101A(默认即开)给E101管程注液,观察E101管程排汽阀VD06 的出口,当有液体溢出时(VD06旁边标志变绿),标志着管程已无不凝性气体,此时关管程排气阀VD06,E101管程排气完毕。 (3)打开E101热物流出口阀(VD07),将其开度置为50%,手动调节管程温度控制 阀TIC101,使其出口温度在177±2℃,且较稳定,TIC101设定在177℃,投自动。 4、正常工作操作参数 (1)冷物流流量为12000kg/h,出口温度为145℃,气化率20%。 (2)热物流流量为10000kg/h,出口温度为177℃。 5、停车操作流程 5.1 停热物流进料泵P102A (1)关闭P102泵的出口阀VB01。 (2)停P102A泵。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设计

MATLAB控制系统与仿真 课 程 设 计 报 告 院(系):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301班 姓名:吴凯 学号:1306070127

指导教师:杨洁昝宏洋 基于MATLAB的PID恒温控制器 本论文以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一个PID控制器。PID控制是迄今为止最通用的控制方法,大多数反馈回路用该方法或其较小的变形来控制。PID控制器(亦称调节器)及其改进型因此成为工业过程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器(至今在全世界过程控制中用的84%仍是纯PID调节器,若改进型包含在内则超过90%)。在PID控制器的设计中,参数整定是最为重要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PID参数的整定大多借助于一些先进的软件,例如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MATLAB仿真系统。本设计就是借助此软件主要运用Relay-feedback法,线上综合法和系统辨识法来研究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温控系统的PID控制器,并通过MATLAB中的虚拟示波器观察系统完善后在阶跃信号下的输出波形。 关键词:PID参数整定;PID控制器;MATLAB仿真。 Design of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MATLAB Abstract This paper regards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esign a pid controller. Pid control is the most common control method up until now; the great majority feedback loop is controlled by this method or its small deformation. Pid controller (claim regulator also) and its second generation so become the most common controllers in the industry process control (so far, about 84% of the controller being used is the pure pid controller, it’ll exceed 90% if the second generation included). Pid parameter setting is most important in pid controller design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t mostly recurs to some advanced software, for example, mat lab simulation software widely used now. this design is to apply that soft mainly use Relay feedback law and synthetic method on the line to study pid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 1引言 1.1设计目的 1.温度显示的基本范围-55℃—128℃; 2.精度误差等于0.1℃; 3.所测温度值由四位数码管显示; 4.可以任意设定温度的上下限报警功能。 1.2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电路,用AT89C51作为温度测试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器件,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实现温度的测量,用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温度。通过指示灯和报警器完成温度上下限的报警指示功能,并通过对电风扇和电热丝的操作,使其恢复到要求的范围内。设计加、减按钮以及设置按钮实现上下限温度的任意设定。 2系统方案设计 该方案使用了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以智能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温度测量元件,对各点温度进行检测,设置温度上下限,超过其温度值就报警指示,并通过控制使温度恢复到要求的范围内。显示电路采用4位共阴极LED数码管显示。使用三极管,电阻,指示灯和蜂鸣器组成的报警指示电路,设计温度控制器,实现温度的测量、控制、报警、显示、设置等功能。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设计方框图 3硬件设计 3.1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连接 用AT89C51作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的核心器件。AT89C51是一种低损耗、高性能、CMOS八位微处理器。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非常简单,DS18B20只有三个引脚,一个接地,一个接电源,一个数字输入输出引脚接单片机I/O口。

测量温度范围在-55℃到+128℃之间,数字温度计的分辨率用户可以从9位到12位选择,内部有温度上、下限告警设置。总线上传输的所有数据和命令都是以字节的低位在前。DS18B20在使用时,一般都采用单片机来实现数据采集。温度传感器的单总线与单片机的P3.7连接,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图如图2所示: 图2 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的连接图 3.2报警温度调整按键 本系统设计三个按键,采用查询方式,一个用于选择切换设置报警温度和当前温度,另外两个分别用于设置报警温度的加和减。按键电路图如图3所示: 图3 按键电路图 3.3单片机与报警控制电路 系统中的报警电路是由三极管,蜂鸣器,发光二极管和限流电阻组成,并与单片机的P1.5~P1.7端口连接。控制电路由滑动变阻器,电热丝(电灯泡)和电风扇(电动机)组成,与单片机的P1.3~P1.4端口连接。报警控制电路图如图4所示: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范本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 统

1.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 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 的工艺介质。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常见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 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 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 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 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 (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因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1.3换热器的用途 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换热的

蓄热式换热器的仿真模拟与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蓄热式换热器的仿真模拟与研究 作者:崔中坚, 刘刚, 王海, 冯震, CUI Zhong-jian, LIU Gang, WANG Hai, FENG Zhen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刊名: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英文刊名:BUILDING ENERGY & ENVIRONMENT 年,卷(期):2010,29(3) 参考文献(5条) 1.郝红;张于峰转轮除湿器的数学模型及性能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5(12) 2.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 1998 3.若尾法昭;影片一朗填充床传热与传质过程 1986 4.林瑞泰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引论 1995 5.余驰;王磊太阳能低温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 2006(0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张海强.刘晓华.江亿.Zhong Haiqiang.Liu Xiaohua.Jiang Yi蓄热式换热器周期性换热过程的性能分析[期刊论文]-暖通空调2011,41(3) 2.王维刚.WANG Weigang蓄热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期刊论文]-化工机械2010,37(4) 3.严亮新型高频换向陶瓷蓄热式换热器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学位论文]2007 4.罗海兵.陈维汉蓄热式换热器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期刊论文]-化工装备技术2004,25(4) 5.冯震核电站汽机房通风方案的优化[学位论文]2010 6.朱铮.杨其才.刘刚.冯震.Zhu Zheng.Yang Qicai.Liu Gang.Feng Zhen电厂自然通风方式的选择[期刊论文]-制冷与空调(四川)2011,25(2) 7.吴志根.陶文铨多孔金属矩阵材料在相变蓄热中的强化换热数值分析[会议论文]-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916300736.html,/Periodical_jzrntfkt201003002.aspx

温度控制系统曲线模式识别及仿真

锅炉温度定值控制系统模式识别及仿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郭光普指导教师:马安仁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锅炉内胆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参数辨识的概念及切线近似法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然后对该系统的温控曲线进行模式识别,而后着重介绍了用串级控制和Smith预估器设计一个新的温度控制系统,并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 关键词温度控制,模式识别,串级控制,Smith预测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e boiler the gallbladd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principle and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concept and the tangent approximate method pattern recognition basic principle, then controls the curve to this system to carry on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warm, then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designs a new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cascade control and the Smith estimator, and carries on the simulation in the Simulink of MATLAB build simulation model. Key Words:Temperature control, Pattern recognition, Cascade control, Smith predictive control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1、换热设备概述 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的统称。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炼油、轻工、制药、食品加工、动力以及原子能等工业。换热器应用于存在温度差的流体间的热交换设备,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流体,温度较高则放出热量,反之则吸收热量。换热器依据传热原理和实现热交换的方法一般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三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它又可分为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翅片式换热器、热管换热器等。其中以管式(包括蛇管式、套管式、管壳式等)换热器应用最普遍。列管式和板式,各有优点,列管式是一种传统的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能源等设备;板式则以其高效、紧凑的特点大量应用于工业当中。 2、控制方案的确定 实验控制对象位列管式换热器,主要的扰动是冷物料的流量Q。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控制冷流体的离心泵,传感器等设备。实验采用温度流量串级控制,以冷物料出口温度为主对象,以冷物料流量Q为副对象。 换热器控制图

3、系统硬件设计 或控制量 型号 参数 温度变送器 (Endress+Hauser ) TR13 热保护套管末端类型 直管型 工作温度范围 PT100 (薄膜式(TF) 50 °C...500 °C (58 °F...932 °F) PT100 (绕线式(WW)): -200 °C...600 °C (-328 °F...1,112 °F) PT100 (薄膜式(TF)): -50 °C...400 °C (58 °F...752 °F) 最大过程压力(静压) 20 °C 时:50 bar (725 psi) 流量变送器 (Endress+Hauser )73W 涡街 流量计 73W 参数: 标称口径 DN 15 (150) (1/2"…6") 测量范围 气体: 4…5 210 m3/h 过程温度 -200...+400°C (-328...+752°F) 最高可达 +450°C / 842°F (特殊选型) 输出信号 4…20 mA 电流输出 防爆认证 ATEX 、FM 、CSA 、TIIS 、NEPSI 、IEC 防护等级 IP 67 (NEMA 4x) X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 换热器热水出口温 主回路干 给定值+ - 换热器热水出口温度和冷水流量串级控制框图 X - 调节阀 涡街流量 流量 换热器热水出口温 变频器干扰 水泵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真

银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 真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2) 2. 三种系统结构和原理 (3) 2.1 串级控制系统 (3) 2.2 前馈控制系统 (3) 2.3 解耦控制系统 (4) 3. 建立Simulink模型 (5) 3.1 串级 (5) 3.2 前馈 (5) 3.3 解耦 (7) 4. 课设小结及进一步思想 (15) 参考文献 (15) 附录设备清单 (16)

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Simulink仿真 姬晓龙银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分校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串级、前馈、解耦三种复杂过程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以此来深化对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解,体会复杂过程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对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作用。建立Simulink模型,学习在工业过程中进行系统分析和参数整定的方法,为毕业设计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及过程参数整定做准备。 关键字:串级;前馈;解耦;建模;Simulink。 0.前言 单回路控制系统解决了工业过程自动化中的大量的参数定制控制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简单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但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发展,对产品的产量、质量,对提高生产效率、降耗节能以及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便使工业生产过程对操作条件要求更加严格、对工艺参数要求更加苛刻,从而对控制系统的精度和功能要求更高。为此,需要在单回路的基础上,采取其它措施,组成比单回路系统“复杂”一些的控制系统,如串级控制(双闭环控制)、前馈控制大滞后系统控制(补偿控制)、比值控制(特殊的多变量控制)、分程与选择控制(非线性切换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多输入多输出解耦控制)等等。从结构上看,这些控制系统由两个以上的回路构成,相比单回路系统要多一个以上的测量变送器或调节器,以便完成复杂的或特殊的控制任务。这类控制系统就称为“复杂过程控制系统”,以区别于单回路系统这样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计算机仿真是在计算机上建立仿真模型,模拟实际系统随时间变化的过程。通过对过程仿真的分析,得到被仿真系统的动态特性。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为流程工业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控制、优化和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作为对先进控制策略的一种检验,仿真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机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学科。控制系统仿真是以控制系统的模型为基础,主要用数学模型代替实际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进行计算机仿真时,十分耗费时间与精力的是编制与修改仿真程序。随着系统规模的越来越大,先进过程控制的出现,就需要行的功能强大的仿真平台Math Works公司为MATLAB提供了控制系统模型图形输入与仿真工具Simulink,这为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与参数整定的计算与仿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使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整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