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_贝虹

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_贝虹
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_贝虹

2010年4月 第04期

历史与文化 Apr. 2010 No.04

摘要:通过对中国刺绣作品与民俗文化历史发展的分析,阐述了刺绣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客观反映,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刺绣工艺的建议。关键词:刺绣工艺;民俗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003(2010)04-0054-03

刺绣工艺与民俗文化的传承

贝 虹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社科部,杭州 310018)

Embroidery Technology and the Heritage of Folk Culture

BEI Ho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Hangzhou 310018, China )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broidery handicraft and Chinese folk culture was analyzed to demonstrate that embroidery technology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but also an objective reflection to its changes. It has certain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hinese modern embroidery technology.

Keywords: Embroidery technology; Folk culture; Heritage

收稿日期:2009-11-12;修回日期:2010-03-12

作者简介:贝虹(1964- ),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

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十分悠久,它从中国的农耕文明孕育发展而来,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发展,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和文化品格。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经幡、衣物、饰品等都集聚、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刺绣文化与刺绣工艺,体现了人们淳朴自然的心理和精神价值,积淀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每个民族的艺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必然有着本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哲学伦理观念,以及长期形成的民族心理素质、民情民俗,也包括因此而综合形成的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审美形态在内的一整套价值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民族特征[1]。刺绣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传承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1 刺绣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

红”,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另外还有京绣、瓯绣、鲁绣等等,均产生了大量具有民俗特色的绣品,主要用于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等。

刺绣工艺是中国劳动妇女用原始简单的针线为基本工具,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形成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荷包、鞋垫是众多民间刺绣品中的代表,小小的荷包、鞋垫寄托着无数妇女不尽的情思与祈祷,当她情窦初开的时候就饱含深情地精心绣作香囊、荷包、鞋垫送给心爱的人。以民谣为证:“七彩花线细又长,纳双鞋垫送情郎,物轻人重奴情深,伴君稳步走四方。七彩花线细又长,奴家日夜绣花忙,黄连怎知相思苦,万线千针寄鸳鸯。七彩花线细又长,情人行商在他邦,莫踏野花勿重财,橘子红了还家乡

[2]

。”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含蓄表达爱慕、相思情感的方式。

不仅如此,作为一门艺术,刺绣作品的造型必然

是源于生活,然而不论其内容是动物、植物、人物故事,还是建筑、器物、文字、象形图案,刺绣作品必然表现出艺术高于生活的内涵——从几乎所有的刺绣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人们将天地先贤、良辰美景等令其祈福吉祥的景愿进行了抽象化、理想化的处理,用

Apr. 2010 No.04

2010年4月 第04期

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了独特的祷告,抒发了精神的寄托,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而那些将描写自然与体味人生相结合的刺绣精品,更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重中之重,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福、禄、寿”是中国普遍祈求的吉祥愿望,而从刺绣作品中,可以全方面地发现古代的人们通过谐音、象征、象形,把他们对“福、禄、寿”的美好憧憬在绣面上进行的艺术化表达:从古代儿童衣着上修饰于周边的5只蝙蝠,谐音象征五福临门,到在老人用具上经常出现的仙鹤青松,象征松鹤延年;从出现在青年衣衫上的梅兰竹菊,象征清高风骨,到中年人喜爱的牡丹图案,象征花开富贵;下至普通百姓绣鸡冠花,希冀通过谐音官字来祈求仕途有望,功名在握,上至皇帝龙袍上9条五爪金龙,象征九五之尊。各个年龄,各个社会阶层,无疑都通过衣着上的刺绣,表现出了中国式的含蓄得体。而诸如“福海无边”“莲花童子”“连生贵子”“连中三元”“龙凤呈祥”等喜庆奔放型作品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中国式的愿望诉求。

所有的刺绣作品,都不只是一种祝福,一种愿望,还渗透着中华数千年的传统思想,集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每件刺绣作品都承载着厚厚的文化内涵。

2 刺绣工艺的发展反映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文化传承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文化的民族性,是指文化在一个人们共同体(如民族)的社会成员中作接力棒似的纵向交接过程。文化传承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基本机制,也是文化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动因[3]。刺绣工艺的发展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是对当时社会民俗风尚的客观反映。

春秋战国时期,刺绣工艺正式作为一门行业出现,当时的工艺以“辫子股绣”为主,夸张的龙、凤、虎图案是主要的表现形式。以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湖南长沙出土的2件绣品为证,绣图上龙游凤舞,猛虎瑞兽,极富原始的表现力。而以动物主题,实际上表现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科学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与力量的图腾崇拜。

伴随社会进步,秦汉时期的刺绣工艺渐趋成熟,尤其是汉代,刺绣才真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当时流行的主要有戳纱绣、铺绒绣、打籽绣,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竹简中就记载有这3种刺绣

的名称,与其同时出土的刺绣作品中,就出现了铺绒绣(图1),花纹为山岳云气,绣面平整、针法丰富、线迹精细、色彩鲜明,据记载当时的铺绒绣的要价比黄金还贵[4]。刺绣从描绘动物图案演变到追求花纹精细秀美,实际上表现了社会分工细化,社会阶层身份明确后,上流社会文化中出现了对穿着打扮更高的要求,开始用精美的绣工来彰显身份的尊贵。

图1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铺绒绣Fig.1 Embroidery in the Carpet Villi Found in

Mawangdui's 1st Pit

在中国古典文化发展到顶峰的唐宋时期,刺绣不仅在针法、颜色表现上日趋考究,并且在内容题材上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伴随唐朝尚佛之风的兴起,刺绣也出现了绣佛的潮流,在最著名的绣帐式《灵鹫山释迦说法图》中可窥一斑(图2);而宋代书画艺术获得了大发展,精品大量出现,并且受到空前追捧,则促使绣匠除了刺绣实用品外,还致力于仿绣书画,其绣法严整精工,色彩更是重现原作,动人心魄。怪不得梁朝张率在《绣赋》中提到:若夫观其缔缀,与其依放,龟龙为文,神仙成象。总五色而有思,借罗纨而发想。

图2 绣帐式《灵鹫山释迦说法图》断片

Fig.2 Tent with Embroidery Picture of Shakya in Linjiu

Mountain (Fragment)

明清时期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刺绣作坊,同时以“顾绣”为代表的先进刺绣技法的普及完备,使得刺绣工艺进入了极其发达的时代,大规模的量产制造,也使得题材一度走上精英化、高雅化道路的刺绣,重新集中取材于花鸟虫草、民间吉语和传统纹饰,并且被运用在诸如被面、枕套、靠

垫、桌布、头巾、手帕等日用品上,再度成为民间底层文化的真实反映。

从晚清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手工刺绣产品在与西式机器化生产的针织产品的竞争中,完全落败,刺绣行业也开始了衰落。如今,只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偏远的相对封闭的地区,还少许保留着传统的刺绣,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脚步的加快,民间刺绣已日渐稀少。这一现象,实际表明了近代国民心中对要求中国现代化、国家富强的渴求,已经超过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追求。

3 保护刺绣工艺,促进民俗文化发展

刺绣,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俗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曾辉煌过,而今天在现代生产方式的冲击下,手工艺生产体系整体走向衰弱,传统的刺绣手工工艺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民俗文化的进化与发展,表现了古典与当代、传统与现实在各个层面的激烈碰撞,自然应该是一个优胜劣汰、有所扬弃的过程。然而综观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其作为中国女性母女代代相传的“女红”手艺,标志了长辈对下一代心灵手巧、贤良淑德的希望;其丰富多彩的内容里,传承了千年民族情节与文化意识的沉淀;甚至是从新时代的消费偏好来说,其作为纯手工工艺品,具有远大于机器制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已迫在眉睫。

同时,当今刺绣工艺文化并不应该只停留在保留

传统的层面上,应迎合时代,吸收时代发展的精华,才能使刺绣工艺有新的突破。一要改变小规模、私人单一的生产方式,加强手工艺者之间的交流,在树立品牌化规模效应的同时,保留每位手工艺者的独特个性;二要改变自我,将部分作品从实用性层面转化到艺术性,更加强调视觉欣赏性;三要改进工艺,包括从材料、手法、造型设计各个方面引入现代科技成果,寻求保留传统与表现现代的完美结合。

以文化、创新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使创新灵感在刺绣中具有物化的表现。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文化上都无法与传统分离,创新性不是个体艺术家或设计师灵感突发,而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和积累造就的[5]。作为艺术与制造业的集合,传统的刺绣工艺中凝结着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和民族审美情愫,表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他们在创造技能和文化认知方面所达到的历史高度,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保护刺绣工艺,也就是保护民俗文化,就是保护人类精神与文化的多样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希凡.把握传统瞩目未来——关于(中华艺术通史)的

编辑[M]//陈池瑜.美术学研究.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

[2]崔荣荣,梁惠娥.服饰刺绣与民俗情感语言表达[J].纺

织学报,2008(12):79.

[3]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

[4]贝虹.我国刺绣工艺的发展[J].丝绸,2006(10):51-52.[5]孙佩兰.刺绣与服饰文化[J].丝绸,1992(5):44-47.

2010年4月 第04期

Apr. 2010 No.04

刺绣论文

刺 绣 艺 术 鉴 赏 与 实 践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

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在原始社会,人们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自从有了麻布、毛纺织品、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 在先秦文献中有用朱砂涂染丝线,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

杭州刺绣开题报告

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二)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 论文题目:杭绣与传统刺绣需纳入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研究 学科、专业:艺术设计学 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入学年月: 2010年9月 研究生姓名:孙津 指导教师:俞爱芳(副教授) 填表日期2012年3月14日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

说明 1.开题报告在教研组、学科点或二级学院的范围内举行,须适当请有关专家参加。 2.本表第三学期前完成。一式三份(可复印),交导师、二级学院(学科点)和研究生各一份。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目的 杭绣,又称杭州刺绣, 吉绣, 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源于汉代,兴于南宋,做工极其考究,有极高的南方艺术装饰欣赏价值,是宫廷绣的一种。随着历史文化变迁,时至今日,杭绣濒临灭绝,继承人极少,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技艺面临失传。本文预通过对杭绣这种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的历史现状调查与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意将这种传统刺绣纳入艺术设计院校装饰,服饰,染织等设计专业的基础教育,目的是用艺术设计教育来继承发展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以及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基础。 之所以将杭绣选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原因如下:一杭绣是杭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资料收集以及历史的考究较全。二杭绣的历史发展以及现状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中较有代表性。三作为宫廷绣的一种,杭绣的艺术欣赏性高。四在装饰,服饰,染织等艺术专业的基础教育中刺绣的技法以及艺术表现形式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现今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多用包豪斯教育体系,在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以及平面构成上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中国传统刺绣中传统配色,中国式纹样以及传统刺绣技法等极具中国式的文化艺术是完全有可能在艺术设计类院校教育中所接纳的。之所以欲将中国传统刺绣纳入艺术设计院校的装饰,服饰,染织等专业的基础教育中除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艺术情操并配合包豪斯式的西方艺术设计基础教育。更主要的是通过艺术设计类学生在艺术设计的初期培训中,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在今后的专业设计中能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有新的发展和应用。 此研究可以对杭绣的历史发展,现今状况等有个全面的梳理。并对中国传统刺绣的保护继承提出新的方法。纳入艺术设计院校的基础设计教育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有初步了解,加强设计基础的培训,培养设计艺术情操,锻炼设计心境,为以后的专业艺术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杭绣历史发展久远,据苏州刺绣艺人朱风《中国刺绣技法研究》一书中所说“宋高宗刘安妃,杭州人,工书画,绣有东方朔像,此发绣人像,现藏英国伦敦博物馆。”明代万历年间张应文著《清秘藏》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夺目。”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南宋时期杭绣已达到臻精工细致,并有很高技艺和水平。在明代就有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除此之外也有多文人用诗用词记载宋绣。 建国后,1960年,杭州首届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开课,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成立刺绣,机绣研究室。但是随现代社会发展,传统手工业的从事者日益减少,时至今日,传统杭绣仅存一人(赵亦军浙江工艺美术大师)。在现今,有众多传统工艺美术濒临灭绝,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陷入两难处境。以下美术评论文中有对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价值与艺术形态

浅谈中国刺绣传统民间工艺的功能、审美 价值与艺术形态 张卫 艺术系 10045322 摘要:概述中国刺绣历史起源、种类特征及其及其文化内涵,阐述了刺绣传统民间工艺在现在社会的功能性及它所表现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刺绣民间工艺审美价值艺术形态苏绣、粤绣、蜀绣、湘绣 引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文化艺术发源地之一。中国传统手工艺浸润着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艺术样式异彩纷呈,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刺绣暗含中国农业文明时期参与人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图像方式。它的影响力肯定超过了绘画,因为人们可以将刺绣穿在身上,而在民间,刺绣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想一想,在大约两千年的时间跨度里,世界上有一半人一代接一代不停从事着刺绣这样一种精细的手工劳作,刺绣甚至已经变成了她们的生存方式。 从艺术角度讲,无论在造型、色彩、工艺,还是图案纹样上,民间刺绣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也体现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特征,从而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笔者酷爱民间刺绣,收藏刺绣品近百件,且业余对民间刺绣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分析,试图探究民间刺绣艺术的无穷魅力。 一、中国刺绣历史起源 我国刺绣的起源,历史久远,文献 记载创于虞舜,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原始刺绣用途,本为装饰衣服以表征地位尊卑,具有政治辅助工具的作用;后来始逐渐扩充为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并且普及民间。至于刺绣具备的艺术性,随着发展阶段变化,呈现不同的特色。 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 唐代刺绣发展另一成就,便是绣法上的推陈出新。唐前一直流行唯一「锁绣」法,至此发明了「平针绣」,也就是通行至今的绣法。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 明代是我国手工艺极度发达的时代,承继宋代优良基础的刺绣,顺应时代热烈风气,继续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层楼。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中国刺绣文化简介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清代初中时期,国家繁荣,百姓生活安定,刺绣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和提高,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又由于它用色和谐和喜用金针及垫绣技

刺绣教材(1)

第一课刺绣的基本认识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针法有:直针(垂直的线形体,边口整齐,配色单一,没有和色,后来演变成为铺针加刻的针法)、盘针(切针、接针、滚针、旋针)、套针(平套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单套、双套))。④长短针(仿真绣)⑤抢针(二三针、纱针、锦纹针)。 加工方式有:机绣、手工绣。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如下图: 第二课我国的四大名绣 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

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四大名绣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产品销路尤广,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注:苏(以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蜀(以成都为代表)、粤(广东地区)、湘(以湖南长沙为中心)

第三课 刺绣的基本针法 一、柳针绣

、回针绣

三、平针绣

第四课链针绣 如果跳过上面的最后一步,重复步骤1、2、3,这种刺绣针法就叫做链针绣这种针法常被用于花瓣或叶片的刺绣。如下图: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实训室建设方案

甘洛县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校 内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规 划 方 案

根据服装专业教学课程及设备使用设计以下实训室建设规划、 一、实训室规划 (一)服装缝纫车间2间 (二)纸样制版室1间 (三)彝绣-绣房1间 (四) T型展台展厅1间 (五)储存室1间 二、实训室建设想法 所需教室6间,其中2间作为服装缝制实训室;其中1间为彝绣工作室;还有1间作为服饰以及彝绣成品展览展厅;纸样制版裁剪加工1间;1间储藏室用来储存模特、面料以及服装专业所用到的画材、辅料等等。 1、缝纫教室2间布局: 教室正前方讲台黑板及多媒体设备,下方安置电动平缝机、包缝机、电脑平缝机专机合计83台,教室每间最后面放置2张裁剪台,烫台2个,熨斗4个,收纳长槽12等等。 2、彝绣工作室布置: 黑板讲台,绣绷30个,小凳子30个,墙面挂几副彝绣成品图,或大师作品。 还要贴一张彝绣简介(彝族文化,彝绣的特点,针法,被纳入非遗等等) 3、展台展厅布局: 展厅内部搭建T台,用的时候搭建T台,平时做服装展示。需要模特,展示柜、搭建T台的钢管、木板、红色和白色的毯子、桁架、灯光等舞台设备。 其它布置暂定。 4、服装制版室: 内置裁剪桌,服装制版、裁剪、彝绣加工,内部靠墙可以隔一个玻璃窗 作为展示区。 5、储藏室: 用来储存模特、面料以及服装专业所用到的材料。内置货架,收纳柜等等。

三、实训室布局面积 实训室名称面积平方内置设备对应学科备注 服装缝纫车间(一)120平方 平缝机35台,锁 边机4台,电脑 机2台,裁剪桌2 张,收纳长槽10 个,烫台2张 服装缝 制工艺, 制作加 工 (平缝机,锁边机,电脑 机)一台长米,宽53cm, 裁剪桌一张长米,宽米, 收纳长槽一个长米,宽 37cm,烫台一张长米,宽 米 服装缝纫车间(二)120平方 平缝机15台,专 机19台,电脑机 8台,裁剪桌2 张,收纳长槽6 个,烫台2张 服装缝 制工艺, 制作加 工 (平缝机,专机,电脑机) 一台长米,宽53cm,裁剪 桌一张长米,宽米,收纳 长槽一个长米,宽37cm, 烫台一张长米,宽米 纸样制版室80平方裁剪桌12张,样 板存放区,柜子2 个 服装结 构制图, 服装制 版,裁 剪、加工 裁剪桌一张长米,宽米, 柜子一个长1米,宽60cm 彝绣-绣坊1间 或2间120平方 或 70平 方 收纳长槽4个, 绣架、绣绷,小 凳 彝族 -刺绣 收纳长槽一个长米,宽 37cm,绣架、绣绷,小凳 所需面积暂不知 展厅200平方模特,展示柜、 搭建T台的钢管、 木板、红色和白作品展 示 搭建T台宽2米长10米 高米,展示柜,模特占地, 不知所需面积暂不知

中国的四大名绣起源及发展历史

中国的四大名绣起源及发展历史中国的四大名绣起源及发展历史 四大名绣,指的是我国刺绣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作为一个地域广泛的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除了四大名绣,在我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四大名绣之苏绣苏绣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苏州地处江南,苏绣的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优越的地理环境,绚丽丰富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

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苏绣特点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苏绣作品的主要艺术特点为: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花鸟能报绰约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苏绣效果是名满天下的。在刺绣的技艺上,苏绣大多以套针为主,绣线套接不露针迹。常用三、四种不同的同类色线或邻近色相配,套绣出晕染自如的色彩效果。同时,在表现物象时善留“水路”,即在物象的深浅变化中,空留一线,使之层次分明,花样轮廓齐整。因此人们在评价苏绣时往往以“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概括之。中国的四大名绣经过长期的积累,苏绣已发展成为一个品种齐全,画面丰收,变化多端的一门完整艺术,涉及装饰画。实用品涉及服饰、手帕、围巾、贺卡等。四大名绣之粤绣粤绣粤绣,以广绣为代表,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历史上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刺绣品,即专指广府地区的刺绣工艺品,包括刺绣字画、刺绣戏服、珠绣等。引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粤绣悠久的历史唐顺宗永贞元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广泛应用刺绣品,其中的欣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正德九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传统工艺中国刺绣精品多幅赏析 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在中国差不多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广绣山水渔读图 【名称】:广绣山水渔读图 【类别】:纺织品(广绣) 【年代】:清乾隆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纵44cm,横35cm。 山水渔读是历代画家经常选用的绘画题材。此图以工笔将远山近

景层次鲜亮地表现出来:恬适古朴的茅屋农舍,庄重肃穆的古刹,清幽的江水渔帆,迷漫的远山云蔼,天地之间,渔父书生各得其趣,表现了一派宁静安闲、典雅风流的意境。此图景致宏富,构图繁而不乱,每一局部景色均可独立成图。 此图绣工除采纳广绣的铺针、直针、洒插针等传统针法外,还使用竹织针绣茅屋顶,以施毛针、网针绣乌篷船的篷,以方格网针绣墙面,以扭针绣云纹、水纹等,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均以最适合的专门针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这是广绣针法繁复、穷其巧变的特点。全图以棕、褐、驼、香色为主色调,配以深绿、浅绿、蓝色等,典雅古朴而又不乏鲜丽明快,表达了广绣的配色特点。 图上方题有唐人诗句“飞泉挂碧峰”和绣工王田的题字,并绣“王田”朱文印。 粤绣《仙童献寿》 粤绣(Guangdong embroidery)是指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此《仙童献寿》变为粤绣经典著作之一,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朱启钤《存素堂丝绣录》收录此幅绣画。此绣轴以素绫为地五彩施绣,追求绘画的淡雅和细腻。绣丫髻仙童着紫衣云裳,执双桃灵芝,引鹿前行,一只红蝠(鸿福)迎面飞来,寓“洪福齐天”的祝寿意味。针法工整纤秀,配色散淡古雅。

刺绣的来历

刺绣的来历 为什么会出现刺绣呢?其实,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 第一、说到刺绣不能不说丝织,可以这么说,是丝织的产生和完美造就了剌绣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比之以前更发达,男耕女织成了这一时期的重 要经济特征,几乎家家种植桑麻,从事纺织。由于当时的养蚕方法已经十 分讲究,因此所缫出的蚕丝质量很高。其纤维之细之均,可与近代相媲美。 发展到西汉时,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织锦来看,每根 纱由4-5根丝线组成,而每根丝线又有14-15根丝纤维组成,也就是 说每根纱竟由54根丝纤维捻成。如此高的丝纺水平,同时也推动着染、 绣的发展,使它的成品更加美观和更富表现力。 第二、社会等级制度的强化和人类审美感的提高、商品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 重大庆典、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图纹的上衣和有宗彝、水藻、火、米粉、黼、黻图形的下裳 (裙)礼服,后世称为“十二章服”并形成定制。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刺绣 工艺渐趋成熟,这可从近百年来的大量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这一时期的 刺绣有经过夸张变形的龙、凤、虎等动物图案,有的则间以花草或几何图 形,虎跃龙蟠,龙飞凤舞,刻画精妙,神情兼备;布局结构错落有致,穿 插得体,用色丰富,对比和谐,画面极富韵律感。 刺绣的历史和发展 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刺绣,是在织物上穿针引线构成图案色彩的手工艺术。 中国的刺绣究竟源于哪个朝代,因刺绣作品不易保存,因此极难说清。我们现在所能见到最早的刺绣恐怕要算殷商和西周时代的了,从那个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粘附在泥土上的丝织物,纹路和刺绣的花纹依稀可见。而刺绣的起源却有 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古时,在江南地区有着“断发文身”的习俗。文身就是在身上刺出图案。《说苑疏证》中记载:“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剪发文乌,灿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避水神也。”因为吴越地处地势低下,常受到风雨水灾的侵害,龙在人们心目中是神物和崇拜的图腾。兴风作浪、上天入地更是神龙的作为,

中国刺绣文化发展史

中国刺绣文化发展史 一、刺绣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 说简单点,就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品、舞台、艺术品等。 顾绣针法,最主要继承了宋代最完备之已成绣法,更加以变化而运用之,可谓集针法之大成。用线主要仍多数用平线,有时亦用捻线,丝细如发,针脚平整,而所用色线种类之多,则非宋绣所能比拟。同时又使用中间色线,借色与补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原稿。 又视图案所需,可以随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罗斗鸡尾毛,薄金、头发均可入绣别创新意,尤其利用发绣完成绘画之制作,于世界染织史上从未一见,即此可知顾绣有极其巧妙精微之刺绣技术。 二、刺绣历史 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人们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了。随着蚕丝的使用,丝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工艺也逐渐兴起。 在我国,刺绣的历史极为久远。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此后,又历经秦汉、唐宋、明清各朝的发展,我国的手工刺绣技艺,呈现出了繁华缛丽的景象。 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 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刺绣,在古时又称「女红」。那时,每个女子必备的技艺就有刺绣。女子在绣房一针一线,织就着属于自己的岁月年华,万千情思也藏在了那细细的绣线上。 三、刺绣文化 元代绣品传世极少,台北故宫博物院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观之,仍承继宋代遗风。元人用绒稍粗,落针不密,不如宋绣之精工。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 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的染织工艺,至宣德间始变发达。明代刺绣以洒线绣最为新颖突出。洒线绣用双股捻线计数,按方孔纱的纱孔绣制,以几何纹为主,或配以铺绒主花。

刺绣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艺术

刺绣(embroidery)是一种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中国艺术和手工艺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刺绣的长期发展离不开蚕的饲养和纺丝技术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使用丝绸的国家。早在5000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饲养蚕。丝线和丝制品的生产促进了刺绣艺术的诞生。时至今日,丝绣几乎已经传遍整个中国。最好的绣品通常被认为来源于下面四省:江苏(尤其是苏州)、湖南、四川和广东,各省绣品各具特色。 Embroidery, a folk art with a long tradi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It is, in its long development, inseparable from silkworm-raising and silk-weaving. China i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hat discovered and used silk. Silkworms were raised as early as 5000 years ago. The production of silk thread and fabrics gave rise to the art of embroidery. Today, silk embroidery is practisesd nearly all over China.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best embroidery products come from four provinces: Jiangsu(especially Suzhou), Hunan, Sichuan and Guangdong, each with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目的是确保一个稳定的全球和贸易经济环境。在当今世界上的190多个国家中,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有158个。在处理国家之间的贸易规则方面,世界贸易组织是唯一的全球性国际组织。世贸组织的事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世贸组织制定的规则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和国民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刺绣现状描述

刺绣现状描述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刺绣现状描述: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近几年,我国刺绣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刺绣呈现派系化。刺绣的本质是艺术,但它和其他艺术表达方法一样,可以被看作是任何东西,就象西方油画,它可以是有种种画派,有大量经典名画,但是它同样可以被画在街头甚至地上,所以凡是艺术都有造诣的高低,苏绣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从使用的艺术工具而言,苏绣使用的针和各色丝线要比西方油画等所使用的画笔要复杂,使用和学习都更难;二是刺绣表现手法多样化。从绣制方法上而言,它好比素描,但又和素描不一样,各种针法极为丰富,更何况用的并非一色,总而言之,它本身决定了它实质上是一种画,它更类似油画,所用的画笔是针,而颜色是各色丝线。随着近代苏绣艺术大师们本身造诣的飞速提高,苏绣艺术一直处于大飞跃时代,根据自身特点,出现了很多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表达的。三是刺绣艺术后继乏人。俗话说:“一根绣花针有千斤重”。现在太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刺绣,认为学刺绣太累,太费神。况且学好刺绣不在一朝一夕,因此现在学习苏绣的人是越来越少。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越来高,刺绣艺术却被越来越多人的所欣赏。要解决后继乏人的状态.刺绣艺术只有“走出师带徒的模式,走进高校”,和油画、摄影等成为高校的一个艺术专业,这样才能培养更多的刺绣人才。 刺绣,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传统刺绣艺术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中华民族生机活力的新姿态,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贡献。国际市场将越来越重视中国民族工艺和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刺绣艺术也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只要我国刺绣企业采取适当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发挥、利用、保持和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我国刺绣业的发展与出口前景将继续是一片光明。

传统刺绣在实用与审美方面的发展

传统刺绣在实用与审美方面的发展 —————中国美术史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刺绣又名针绣、扎花、俗称绣花。是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从而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它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绣成高花,有凹凸感,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古籍中称为“女红”。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这“四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鲁绣、闽绣、汉绣、苗绣等。刺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始终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它深深植根于民间,凝聚了世世代代刺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无论是针法技术还是精美图案,都令人赞誉有加,叹为观止。刺绣就是以服装为基础,历经沧桑,发展成为灿烂辉煌的刺绣艺术,有丰富的使用功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虽然刺绣在现代社会不会像在古代社会一样普及,但是现代社会也将为刺绣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实用功能 1、刺绣服饰 刺绣最原始的作用就是服饰,是对服装的装潢与美化。经过装饰的服装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功能。事实上,人类的服装从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装饰的意义,刺绣工艺是强化装饰,突出装饰的手段。 探及刺绣工艺的起源,至今尚无统一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见于记载最早的刺绣活动即与服装紧密相关,据《尚书·虞书》中所记录,距今4000年前就有舜命禹制作章服的故事。在以后的岁月里,服饰功能越来越普及,贯穿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冠帽、上衣、裙裤、直至鞋袜,几乎所有的服装、服饰都采用过刺绣工艺。刺绣服饰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特定的装饰部位与装饰模式,如云肩、肚兜、马面、团花、挽袖、补子等形式,都是刺绣服饰的典型代表。云肩是古代重要服饰,主要作用在于加强肩部装饰,从而突出头面。清以后,云肩逐渐从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在婚娶、宴宾等场合仍有妇女使用云肩,成为传统礼服的象征。现在虽然在日常服饰中已绝迹,但在戏剧服装中仍然多用云肩。肚兜是贴挂于胸腹间的内衣,用以避寒、亦称兜肚。肚兜多呈菱形,上有领口。民间男女及儿童均有穿着。旧俗五月初五端阳节,多为儿童缝制“五毒肚兜”或“老虎肚兜”以避瘟病、保安康。现在的内衣店里仍然可见传统风格的肚兜。 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刺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兄弟民族的刺绣工艺都创造了不同的独特风格,其中又以苗族刺绣最为著名,被称为“苗绣”。 现代服饰也借鉴了传统服饰的造型手法与元素,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如“渔”、“淑女屋”、“创意”等品牌服饰都出现了刺绣图案,牛仔裤或牛仔裙上的绣花图案,牛仔布料的粗犷大气与刺绣的温柔娇美合在一起,使牛仔旧貌换新颜,深受许多现代女孩的喜爱。刺绣服饰为刺绣工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奠定了刺绣艺术的坚实基础。服饰刺绣的发展延伸,催化了观赏品、佩饰和日用品的诞生。 2、刺绣佩饰 刺绣佩饰是指那些可随身佩挂的荷包、香囊、扇袋、帕袋、眼镜盒、钱袋等一系列刺绣小品。佩饰一直在刺绣艺术中占据重要位置,并为中华民族所特有。佩饰流行广泛,用途多样、款式精美、针法丰繁,在各地风俗时尚中发挥着重要而复杂的作用。主要有实用,装饰,标识身份、显示地位,传情达意的功能。早在先秦时期,随身佩带物件的习俗已蔚然风,这些物件既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小型工具,又是侍奉长辈的礼仪性标志。 直至当代,民间佩挂的香包仍有出品,还、有绣花的化装盒、手机袋、小提包等等不断出现,再次证明了刺绣佩饰的顽强的生命力。常见的佩饰有荷包、香包、扇袋、帕袋等。3、刺绣日用品、观赏品 到唐代时刺绣就已经很丰富,运用广泛,除了绣衣、被、帐帏等生活用品外,还有用于

刺绣工艺

1.晶石绣 TFMX-C,TFMX-Ⅱ-C 【田岛首创】以自动化机器、订上施华洛水钻及各色晶石,赋予创意更加奢华、时尚的旋律。需配置晶石绣装置。 2.平绣 单单以绣花线做为材料刺绣出来效果,叫平绣。 平绣是绣花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刺绣,只要是可以绣花的物料便可做平绣刺绣。通过应用不同的打版技巧,可取得多样的刺绣效果。 3.扁金线绣 扁金线绣是平绣中的一种,由于扁金线线身扁平,对光线的折射率较高,形成一种金光闪耀的效果,但是扁金线极为柔软、线身拉力较弱,实不能像绣花线一样进行刺绣,因此,必须加上扁金线装置,包括自转式线座及钢丝式张力弹簧,才能进行独特耀眼的刺绣。 重要提示!此工艺需配合扁金线装置一起使用。 4.毛巾绣(勾冷) 随着不同的制品要求, 毛巾绣的刺绣方法层出不穷。毛巾绣机型包括锁链绣及毛巾绣的刺绣方法.毛巾混合机则可加入平绣在制品内, 使绣花更多元化。 5.宝石绣 我们利用扁金线绣和立体绣开发了一种比仿石贴更多变化的新工艺- 宝石绣. 注:需用特别物料. 6.粗线绣 粗线绣是使用较粗的缝纫线作为绣线,配合大孔针或大号针,粗线旋梭以及3mm针板来完成刺绣,普通的平绣机便可生产。具有手绣的粗犷感,配合了仿手绣的潮流,为消费者所普遍欢迎。注:需用特别物料. 或450d/2。 7.刺绣工艺:高速绳绣·仿毛巾绣 一般的平绣机,安装KB-2M_高速绳绣·仿毛巾绣装置,便可做出高附加值的刺绣品,如绳绣和仿毛巾绣。 以高速适用于各种绳线素材,能简单的装置于一般机器,只需进行附件设备的交换,就能展

开丰富多彩的绳绣和仿毛巾绣。 适用机型:田岛TFGN TLMX TCMX TFMX TEJT II -C(NEO)STKN STKN-C 注:需配置KB-2M_高速绳绣·仿毛巾绣装置。 8.刺绣工艺:卷绣 卷绣是利用绣花线把细绳卷包在里面的一种绣法。 绣线、芯线、卷线的3种溶为一体,创制出卷绣。 并且卷的间隔在操作盘上能进行4阶段的设定,所以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高附加价值的刺绣产品。更多相关信息: 注: 需配卷绣/带绣装置(MT-1) 设计1 : 螺旋绣在心芯线上用2种卷线留出空隙进行卷线,使产生3种线交互感觉的方法。设计2 : 暗绣放松固定线的上线张力,对卷线产生一侧能制作出模样。 9.刺绣工艺:锯齿绣 锯齿绣针法是通过锯齿绣装置的左右摆动,对物料采取左右锁针的锯齿针步,一共有6种刺绣针法可选择。 在有粗细变化等创意性线和不能直接用针进行刺绣的素材上也能简单的进行刺绣。 更多相关信息: 需配备锯齿绣装置 10.刺绣工艺:带绣 带绣是TLMX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绣法,使用不同的导咀可以刺绣不同形状及大小的绳带。带绣/绳线绣以多种配件,能广范围的使用各种素材。 更多相关信息: 使用带绣配件,固定住花带素材的中心的手法。能使用宽2.0至9.0(mm)、厚0.3至2.8(mm)的15种尺寸的花带。 11.刺绣工艺:立体绣 立体绣(3D)是利用绣花线把EV A胶包在里面而形成的立体图案,普通平绣上便可生产。实心立体绣是夹有垫加材料体现立体感的刺绣手法。3D刺绣通常用于皮革片,帽子及运动鞋上。如混合使用普通刺绣及3D刺绣,可使刺绣物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垫加材料使用不妨碍刺绣的泡沫海绵和苯乙烯板等素材、并且其厚度在压布脚和布料之间(3~5mm)范围。更多相关信息:注: 需用特别物料. <特征> 1) 能体现只靠线所不能体现的量和立体感,使刺绣花样更具有立体感。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之刺绣介绍 刺绣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品,我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刺绣的工艺技术就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它和丝绸是汉代封建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它对纺织工艺技术和丰富世界的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刺绣简介 关于我国刺绣始于何时,一般传说尧、舜、禹时代,就在衣服上作画刺绣了。古代礼服上刺绣纹饰,主要起源于原始氏族部落的图腾形象,以天上人间的自然景物为代表。我国最早的绣纹针法是锁绣,是由绣线环圈锁套而成,因其绣纹似一根锁链而得名,有的外观又像发辫。在3000多年前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角罩上黏附着菱形锁绣的残迹。 我国传统的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绣和四川的蜀绣,并称四大名绣。 四大名绣 苏绣 苏州地理环境适合养蚕植桑,素以丝织生产和刺绣工艺著称于世。宋朝时,苏绣就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明末清初的沈寿,吸收西洋和日本美术、刺绣的长处,创造了有光线效果的仿真绣。1915年,苏绣作品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在海内外名声日隆。苏绣风格为“精、细、雅、洁”。苏绣传统品种繁多,日用品有门布、桌布、枕套、手绢等,色调高雅,绣工精密。佩饰小品,如香囊、荷包、扇袋等,花纹内容大多是吉祥图案。室内装饰品,如壁柱等,多以图画为绣稿。 粤绣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 湘绣 粤绣又称广绣。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明代时,艺人们将孔雀羽毛编有绒缕以之为线来绣制服饰等,使产品金翠夺目。粤绣具有传统特色的题材有百鸟朝凤、三阳开泰等。其花纹繁缛而不乱,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这种风格热烈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蜀绣 蜀绣也称“川绣”。即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总称。成都自古以织锦业著名,号称“锦官城”。蜀锦与蜀绣并称“蜀中之宝”。蜀绣以软缎和彩丝为主要原料,用晕针、切针、拉针、沙针、汕针等100种针法,充分发挥了手绣的特长,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风格。蜀绣题材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人物,品种则既有纯为欣赏的绣屏,又有被面、枕套、靠垫、桌布、头巾、手帕等日用品。 民间刺绣 1、陇绣 陇绣,主要以男工为主,有收男不收女,传媳不传女的规矩。“杭绣是一副移动的图画,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2、顾绣 顾绣,因晚期顾氏女眷擅于刺绣而得名。艺术特色主要为“半绣半绘,画绣结合,绣工巧,细腻绝伦,所谓“诗心入画绣,巧手夺天工”。 3、苗绣 苗绣,是苗族妇女劳动智慧的结晶,是组成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色彩和谐、针法活泼、图案秀丽。赞其曰“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 4、鲁绣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浅析中国刺绣文化 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渗透了无数妇女的聪明智慧和美好的愿望,十指春风,充满了炽热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情感。手中的针线犹如画家手中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能表达绣女的个性,显示出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艺术成就。随着纺织品的出现,刺绣艺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刺绣艺术发展的需要,各种刺绣针法应运而生,伴随着绣女的孜孜不倦和执着追求,刺绣针法不断完善丰富,形成了刺绣艺术品类万千、百花争艳的崭新局面。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国际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国外很受欢迎。 关键词:刺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素以“丝绸之国”闻名世界,中国南部广大地区自古以来产有蚕丝,促进了刺绣、织锦工艺的发展。刺绣熟称“绣花”,是在已加工好的织物上,以针引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穿刺,通过运针将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一种技艺。刺绣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丝丝缕缕联系着。是妇女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并发展现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刺绣工艺就被吴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中国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有专家考证,三国时期的“赵夫人”是中国刺绣中“画绣”的鼻祖。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以前是有证可据的。 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刺绣开始在汉代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到了唐代,针法也有新的发展。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宋代是中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