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汉服_与_国服_王惠琴

_汉服_与_国服_王惠琴
_汉服_与_国服_王惠琴

图1 旗袍:20世纪30年代中国妇女的礼服

图2 汉代马王堆帛画:记录了两千多年前 汉服的精美

图3 宽袍大袖的汉服:追求衣随人动的自 然美

图4 清代旗袍:旗袍是满人服装而非汉人 服装

图6 现代襦裙

汉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汉服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浙江理工大学13营销系学生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传承历史悠长,虽然在清朝剃发易服等统治政策下消失了,但因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现代社会的一些重要祭祀、纪念活动、民俗节日等仍能看到汉服的部分元素。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宣传传统乐器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复兴。

汉服复兴:新人举办汉服婚礼 随着汉服复兴的进一步兴起,汉服元素作为极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在近几年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在日常服装中。无论从理论意义还是实践意义来说,传统汉服元素在时间的辗转下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本文将以具体传统汉服特征与现代服装元素的结合为主题,探讨汉服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元素一:交领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交领上袄(明制)

制作汉服必看的量度尺寸基本体位

制作汉服量度尺寸基本体位 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 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 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女性6-8cm 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男衣与女衣在量衣的尺寸上主要区别在腰节线,即男士的腰节线在腰下靠近胯关节的位置,女士的腰节线按正常位置即可。

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 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

汉服与和服、韩服、旗袍的区分。

汉服与日本和服、韩国汉服以及旗袍的区别 大唐时期,大唐和日本各方面交流十分频繁,唐代的建筑,服饰,礼仪,制度,风俗等对日本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一时期日本以唐代吴越之地流行的吴服为蓝本,演化设计出了和服,虽然日本和服的基本式样来自汉服,但是两者的差别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的。 (ZT)汉服的款式很多,很丰富,和服的款式很少,很单调,现以汉服的典型代表“曲裾深衣”为例,与和服比较如下: 1、总体线条 汉服的线条是曲线,有些款式展开铺平了是方形,但穿在身上都是流畅的曲线,显得婀娜飘逸,很显身材。 和服的线条是直线,展开铺平了都是直线直角,像几个大方块组成的,穿在身上也都是直线条,显得呆板拘谨,上下一样粗,不显身材。 2、领口 汉服的领子是紧贴颈子的,显得端庄,和服的领口比较大,后面像后翻,露出颈部。 3、袖子 汉服的袖子下边是弧形,袖口不缝合,长度能盖住手,弯臂时不露手腕,显得大气。

和服的袖子是个方形,长度不及手腕,显得局促,袖口缝合,后面却开口,好像是把汉服的袖子倒过来缝上去的一样。 4、腰带 汉服的腰带系在腰上,是束腰的,所以比较显腰身,一般在前面打结,多的部分垂下来,显得自然、灵动。 和服的腰带系在腰的上方,又厚又宽,完全不显腰,在背后打结,没有垂下的部分,结很大,以至于很多人以为那是个背包。 5、下摆 汉服的下摆宽大,可以行走自如,活动不受限制。 和服的下摆窄小,走路只能迈小碎步,活动受限制。 6、配饰 汉服的配饰很丰富,有玉佩、宫涤、香囊、中国结等等,一般系在腰带上,显得俏丽、富于变化。 和服的配饰很少,腰带上一般不系挂件,显得单调。 7、布料 汉服的布料讲究垂感和平整,显得飘逸、自然,一般用丝绸,棉布等,衣缘一般用锦缎。 和服的布料讲究平直,显得厚重,而且制作和服用的布料一般布幅很窄,所以不

汉服与服装设计要点

汉服与服装设计 关键字:服装设计汉服 ??今天上课时讲到汉服,其实我所上的这门课与汉服无关,但总是希望让学生了解下汉服,了解下传统。尤其是对于服装专业的学生来讲,传扬汉服文化也是他们的一项职责。 ??对于许多人来讲,中国民族服装是旗袍。而且清朝离我们比较近,那时候的历史文献资料保存的比较完整,并为大家所熟悉与认同。而真正的汉族民族服装应该是汉服,许多人却不甚了解。一般只在电视剧或戏曲舞台上看到过。 ??我国服装设计以前总是追随在西方之后,世界的几大时尚之都,每年春夏,秋冬都会举行时装发布会引导国际时尚潮流。许多设计师将这几个时尚之都视为服装设计师的朝圣之地,努力的吸取西式的设计手法,流行元素,然而模仿总是缺乏应有的激情与创意。 ??同时,我国民族的设计元素却被国际设计师所采纳应用,如下面几款国际设计师的作品。而我们却仍在追逐别人的脚步,或者模仿,或者将民族元素生搬硬套。

?? ???汉服的设计手法以及灵感来源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古典艺术的结合体。西式裁剪讲究曲线美,这种美是直观的,震感的,具有视觉冲击力。 ???而汉服的设计方法却是行云流水般的,讲究线条的流畅,人体自然美与服装相映成趣,是流动而富有韵律,引人遐思。 ????从女装上讲,我国女性的胸腰曲线流畅,肩线较倾斜,臀围起翘较小,从背部,侧面,以及前胸曲线来看,线条凹凸而顺畅,并不如西方女性的凹凸而张扬。因此,汉服的设计能更凸现腰部的纤细,臀围曲线轻盈而非过度饱满,走路时腰臀曲线随行如杨柳摆,充满动感之美。 ???同时汉服上的细节设计,图案,刺绣等无不体现艺术美感。当然古代汉服的袖型,底摆等设计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会引起不便。但其设计思路,艺术元素以及设计精神内涵可以为现代设计师所用。

浅析日本和服文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课程名称:日本文化与日本民族 题目:浅谈日本和服文化 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 姓名:缪鑫 专业:土木类 学号:1601500823

提起日本日本文化,绝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身着华丽和服的美丽日本女人优雅神韵的身影。日本和服不但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更是日本文化的象征,体现着日本人民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观。下面我们通过和服文化这一方面,来了解日本民族与日本文化。 和服被誉为日本的国粹,几乎成了日本的符号。日本人把对生活、艺术的认知充分地表现在和服上。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与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饰,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之一。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在称为和服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服文化也不例外。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自此之后的六百多年日本和服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动。 和服是有很多种类的。日本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套和服,按照其穿的场合可以分为礼服和便服。男士和服的款式较少,颜色单调,多以深色为主,腰带细,穿着方便。女士和服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腰带宽,穿戴繁琐,一个人一般很难完成。已婚妇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据拜访、游玩和购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着和服的图样、颜色、样式等也有所差异。付下和服是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当然日本和服还有其他分类。不同的和服穿在不同的场合,表明日本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是礼仪之邦。当然,由此,也延伸出日本民族的和服礼仪。 在现代日本社会平时也穿着和服的女性逐渐不常见了,但是在冠婚葬祭等人

从传统华服与汉服看市场发展前景

从传统华服与汉服看市场发展前景 摘要:当中国每年以10%GDP持续发展几十年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像一角被遗忘的断垣在市场经济的暴风雨中艰难行进。汉服,在中华传统服饰中占核心地位,在消亡了350多年后的今天,又该以怎样的面貌从人们的记忆中苏醒,站在世界人民的眼前。面对清旗装改制的旗袍与当下流行的唐装,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正确对待,又该以何种更好的方式让传统汉服与旗袍、唐装兼容并存。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服饰体系出发,以复兴汉服为切入口,基于当前汉服的消费情况,探讨传统华服在当代的市场发展前景,重振中华传统文明。由于华服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本文不免出现纰漏与错误,恳请有关专家与学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中华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美丽的服饰。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席卷,甚至日韩文化的入侵,西式服装几乎穿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日韩服饰也有不少的追随者。然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则悄无声息地被人们忘却在记忆之外。在当代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不断受西方文化冲击又不断与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又该如何在不断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守卫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灿烂文化?这将是一条任重而漫长的探索道路,需要我们及我们的后人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出的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一条复兴的道路。 一、汉服,华服的文化回归与复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精深的古老民族,是一个温敦谦和、友好宽容的礼仪之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常惯之以华夏”何为华夏?礼仪之大, 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称华”。重视衣冠,重视礼仪充分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所谓华服,是指中华56 个民族不同服饰的总称。汉服,即指汉族人的民族服饰。具体指的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一般而言,汉服从属于华

汉服教案

第一课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 【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服的基本款式 2、知道汉服消亡史和斗争史 3、简要了解汉服复兴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汉服款式的探讨和表现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感 2、认识汉民族在保存自己的文化时期展现出来的气节 3、正确认识汉服复兴的概念并为其不断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汉服的款式,消亡史和十年复兴 2、难点:不同款式间的对比以及对复兴的意义和消亡史的解读 <三>教学准备 1、授课方式:讲述法(多媒体与板书结合) 问答法(调动学生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 2、授课时间:1课时 3、教具准备:(1)教师—多媒体、板书、图片 (2)学生—预习教材、熟悉教材,理清脉络。找出疑问 <四>教材学习 导入新课 会长:同学们,今天我将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正式

介绍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从迷惘到找回真正民族服装的故事。【放PPT待图片放了三遍到四遍时停止】 会长:没错,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汉服同袍的一个心路历程,的确,经过三百年的断代,人们对汉服几近遗忘,而我也经常着汉服乘公交上下班。总会有人在一旁嘲笑,或者是讥讽叫嚣着议论:日本人,疯子,韩国人,穿越的,COSPLAY,作秀,炒作……抬头看向天……华,你的服章之美呢?夏,你的礼仪之大呢?着汉服的汉人,反被着异装的汉人嘲笑。华夏,已离我们太远太远。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找回属于自己的衣裳,汉服。 会长:首先呢,请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说一说,哪个是汉族? (会员:第二个) 会长:很不错。第二个就是汉族,那么大家怎么认出他是汉族呢? (会员回答) 会长:对,除了肤色,头发,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上的服饰,衣服的作用不仅仅是遮蔽身体那么简单,也是一个民族审美观世界观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间互相区别的最大特点。那么汉民族的传统服装是什么样的呢?汉服又是什么?那么我们先看看其他民族的民族服饰,藏族的民族服饰叫什么呢?对,藏袍。朝鲜族呢?韩服。满族呢?对马褂旗袍,这里应该注意的是,传统的旗袍马褂和现在改良过的旗袍马褂是有区别的,大家请看图。旗袍经过三围收放,已经和西方礼服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么汉服的含义也很明了了,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他是民族的象征不是时间的象征,是一个民族的外在符号 会长: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的强大,周边国家纷纷效仿,因此在服饰文化上,周边的韩国,日本都有着中华文化的烙印,比如熟知的韩服,就是在明朝汉服制式上改造而来,而日本则有着魏晋唐朝的风格。 会长:汉服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的特点可以在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里找到依据。比如礼记有《深衣》一篇,记载的就是对汉服中深衣这一款的理解,上半身四片布,代表四季,下身十二片,代表十二月,袖子符合圆规象征天,裙子符合矩,象征地。反映了天圆地方的朴素宇宙观。而汉服的组成如下 【放PPT讲解】

浅谈:汉服的色彩搭配艺术

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 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说得不好,还希望各位见谅~ 前面有些冗长,汉服要在后面一点才讲,希望筒子们耐着性子看完。 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下面先贴上来。 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为保持连贯性,希望筒子不

汉服与中国传统文化

汉服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杜洋 班级:高一(江油高中2014级)5班 成员:李莎莎(组长),杜洋,陈熙亮,杨鑫,马艳华,羊绍鹏,李瑞 分工:李莎莎和杜洋收集相关材料 陈熙亮,杨鑫,马艳华负责调查 羊绍鹏,李瑞负责图片收集和整理 指导老师:黄老师(黄怡) 正文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此不能与“唐装”、“和服”相混合。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历经周朝代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人汉服由此得名。但目前在中国,很多人并不了解她,也不清楚汉服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同时,作为目前宣传汉服的最重要工具的汉服历史剧在日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错用、乱用汉服等问题,使得很多原本就对汉服就不是很了解的观众陷入的误区。 汉服历史剧是汉服知识的传播者。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在填写问卷的200人中,分别有24人和83人表示中国汉服历史剧是他们对汉服

认识的主要来源和部分来源,总共占了78、5%。由此可见,汉服历史剧在人们对汉服的认识上起了多大的作用!它在汉服与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倘若没有它,恐怕汉族人对本民族服饰了解是少之又少。 同时,汉服历史剧也是汉服知识的混淆者。随着汉服历史剧的日益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而在种种问题中,汉服的错误使用便是其中之一。现在,随便几部历史剧,我们便能看出其中汉服掺杂着过多的现代元素。同时,汉服在剧中搞朝代的穿越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有时,剧中明代的汉服竟然还能变成清代的满服。而在电视剧的影响下,对汉服知识本来就缺稀的观众便产生了错觉,进入各种误区。如人们常见的将古装等同于汉服或将满服归于汉服等……而根据我们的调查,46.5%的人不知道“汉服”是什么,40%的人则表示在意识上对汉服的认识还好,而真正表示对汉服很了解的只有5人,仅占2.5%。由此可见,事实上很多人对“汉服”概念的理解亦是相当混乱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构、心理特征、伦理道德等等都有深深的影响。其积极的层面都为历代的仁人志士所继承和发展, 成为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巨大力量。而它的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1)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即一些以团体的方式、用自己的生命实践在自觉地传承她的“道统”的人们;(2)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3)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4)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

从传统华服与汉服看市场发展前景

从传统华服与汉服看市 场发展前景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从传统华服与汉服看市场发展前景摘要:当中国每年以10%GDP持续发展几十年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像一角被遗忘的断垣在市场经济的暴风雨中艰难行进。汉服,在中华传统服饰中占核心地位,在消亡了350多年后的今天,又该以怎样的面貌从人们的记忆中苏醒,站在世界人民的眼前。面对清旗装改制的旗袍与当下流行的唐装,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心态来正确对待,又该以何种更好的方式让传统汉服与旗袍、唐装兼容并存。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服饰体系出发,以复兴汉服为切入口,基于当前汉服的消费情况,探讨传统华服在当代的市场发展前景,重振中华传统文明。由于华服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本文不免出现纰漏与错误,恳请有关专家与学者批评指正,以利于更好传承中华传统文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56个中华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美丽的服饰。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席卷,甚至日韩文化的入侵,西式服装几乎穿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日韩服饰也有不少的追随者。然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则悄无声息地被人们忘却在记忆之外。在当代这样一个传统文化不断受西方文化冲击又不断与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普通一员,又该如何在不断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守卫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灿烂文化?这将是一条任重而漫长的探索道路,需要我们及我们的后人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出的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一条复兴的道路。 一、汉服,华服的文化回归与复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精深的古老民族,是一个温敦谦和、友好宽容的礼仪之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常惯之以“华夏”,何为华夏“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称华”。重视衣冠,重视礼仪充分体现了我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所谓华服,是指中华56个民族不同服饰的总称。汉服,即指汉族人的民族服饰。具体指的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一直到清以前的汉民族服装。一般而言,汉服从属于华服系统,由于汉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汉服是华服系统的核心、主流和代表。传统汉服在保持自己独特文化的同时,又在不同历史时期受不同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入了各种元素,因此汉服的历史悠久,承载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而华服是包括了汉服和其他55个少数民族传统服饰以及改良后的中山装、旗袍和唐装在内的中华服饰的总和。汉服与中山装、旗袍、唐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于华服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不能割裂开来孤立地看待。 汉服发展悠悠4000余载,上启炎黄,下至明末,谨承周礼,延续道统,是世界少有的传承时间最长的民族服饰。汉服虽历经历朝不断发展,然其基本特征一直保持不变,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服饰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兼有盘领,直领),褒衣大袖(亦有窄衣小袖),结缨无扣,上衣下裳或上下连裳,线条流畅,飘逸潇洒。与之对比,满服的特色是立领歪(对)襟,小袖盘扣,滚边无腰,上袍下裤。民国时期盛行以致在这之后100多年里别认为是中国服饰代表的旗袍是在满族旗装的基础上,采用西方裁剪方式,良好地体现东

浅谈唐朝服饰纹样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下)

浅谈唐朝服饰纹样对日本和服的影响(下) 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会有其自己的特色,包括服装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特色。就像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苏格兰的方格裙、英国皇家卫队的猩红色紧身短上衣以及那顶高高的熊皮帽。这些都体现着服装对一个国家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传统纹样对文化的象征的影响,而且这样的文化奠基和古典的自然美也时刻准备着让人们进一步去探索。 说到传统纹样就不得不说一下日本的和服文化,因为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占大多数的图案和花纹是组成服饰的主要部分,而且传统服饰也体现出了民族的精气神,也是一种政治的体现、文化的传承以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审美特点的发展。纹样这一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就开始出现了,到了秦朝统六国后开始逐渐统一,随着时代的变迁,纹样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升华,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较它涉猎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没有可以与之并论的更不可能被其他的形式所代替。早期的日本尤其是没有出现文字的时代,辟邪是纹样的特色之一。但随着人文主义意识的发展,其艺术形式有了各种各样的题材,如自然的山川河流、地方的风土人情、鬼神以及吉祥的祈求等。

通过早期的绳纹、弥生、古纹等图案纹样发展之后,因为中国佛教的东渡,使得日本走出了条神话、自然与现实相结合、创新思维不断发展的特点,开始了形式到内容的艺术新征程。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转移到与现实世界相符的艺术特色,以及简单美到美轮美奂的新图案。在这期间,中国唐代的风格正在一点点的改变,日本在六世纪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时其,“孔孟、浮屠之教,文字诗赋,法令衣冠,琴棋书画,吃茶插花,拳法百技,不待于中国者盖希也。”此类表述都能够形象准确的表现了在日本文化的发展中大量借鉴并保存了传统的中国文化。这一点在艺术文化上的表现主要是日本的图案纹样也同样形成了“店风”,在这一阶段中很多艺术作品是以唐朝作品为师,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选用题材都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来。后来的“和风”“洋风”渐渐引入,日本开始尝试新的风格创作。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日本把“图案”一词引入中国,从这点上来说日本的进步发展与中国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日本的艺术历史,在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图案、造型以及构图的变化和色彩的搭配,原创性是非常强烈的,其风格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点,这是日本的图案纹样在借鉴了唐朝时期传统的文化以后,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和继承。 在日本传统文化中,纹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的装饰性以及美感。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节点如下:①传统纹样的演变

和服与汉服的相关性

和服与汉服的相关性 2016级1班凌晨 107242016003007 【内容摘要】走进日本,你一定能感受到某种特别的中华文化的气息不知所起,好比和服的感觉跟汉服有些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可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种文化为何在如今形成了如此大的影响差异,想要究其根本,须从和服如何由朝服起源,以及它们各自经历了怎样的长期文化的变革还有各民族服饰的不同发展形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与民族特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和服的起源与演变,文化差异与民族性相关性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和服”指的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和服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而汉服却似乎正离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和服的起源及演变,以及各民族服饰的不同发展形式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与民族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汉服与和服之间的关系。 一、和服的起源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魏志?倭人传》中述“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此种服饰简单、单一,是和服雏形。1女装被称为“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来,然后用带子系住垂在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于裙子的下装,男装被称为“横幅”,所谓的“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剪的布围在身上,露出右肩,如同和尚披的袈裟。 二、和服的演变 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使之被吸收和制度化的,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和吸收。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的服装,按行业分类。2由此可见,和服的发展和演变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制度的影响,而汉服则一直盛传与民间,这也为而后两者的兴盛语衰颓埋下了伏笔。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由于国风的盛行,日本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其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袿的服装,袿轻薄透明,多层袿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三、日本的民族特性 (1)从和服的演变我们不难看出看出日本人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改造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服、茶道、汉字、外来语的例子不胜枚举。公元8世纪,中国的唐装传入日本,日本天皇下诏宣布,全国人民的服饰都要以唐朝的样式加工,并 1吴小帆:《唐代服饰装饰部分对日本和服装饰的影响》,《艺术与美学》2014年第10期,第40-42页 2丁丽:《和服种类繁多服色彩缤纷艳丽》2013年08月12日

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

浅谈日本的和服文化 莎士比亚说过:“即使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和服可以说是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需要,在日本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利用对色彩的变化和设计的匠心独到,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产物,它们的美既来自日本本土文化,也得到自日本文化与外来文化“杂交”之果,明显的表现出日本民族艺术的特质,既吸收中国服饰艺术的精华,又坚持在本国风土中酿造美,将素材置于自然美中结合,在至纯的自然,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丽。同时也使使我们感受到日本人对自然美和传统美的不断追求。和服的形色变迁就象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展示出日本历史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情,有着无尽魅力。 一、和服的演变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纪左右,《魏志·倭人传》这本书中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可能就是最早期的和服了。大和时代,日本倭王派遣使节三度前往中国,带回大批量当时中国非常盛行的汉织、吴织和擅长纺织、缝纫技术的工匠,而东渡扶桑的中国移民中也有很多擅长缝纫技术的手工艺者,这些人对把当时中国的服饰风格引入日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元8世纪初,当时中国(唐朝)的一种适合农民耕种时穿的被称为“贯头衣”的服饰随着水稻的技术一同被传入日本。之后,日本人把这种贯头衣的前襟打开,又在左右手上边开了道口子缝成袖子。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天皇派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获得很多唐王御赠的唐朝朝服。这些服饰由于是贵族服所以特别富丽堂皇,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爱不释手、羡慕不已,在日本轰动一时大受欢迎。第二年,天皇遂下令,举国上下开始穿着类似隋唐样式的服饰。到了室町时代,大约公元14世纪左右,按照日本的穿着习惯和审美标准,一种带有隋唐服饰特点的日本独特的民族服装,即和服完成了演变并最终定型,在之后600余年中几乎再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动。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基本都穿和服,但在这之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穿西服。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因为当时的妇女都还穿着和服,所以在逃难时因为行动不便而惨遭不幸。此后,日本妇女才逐渐改穿其它服装。不过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爱,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毕业典礼、婚礼、葬礼或是在庆祝儿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场合之上, 随处可见身着传统和服的人们。 二、和服的种类以及适宜穿着的场合 和服的种类繁多, 基本分为便服和礼服两种。男式和服款式较少, 颜色单调, 多以深色为主, 腰带细, 穿着简便。女式和服款式多样, 色彩艳丽, 腰带宽, 穿戴繁琐, 一个人很难完成。此外根据参加的场合不同, 穿着和服的颜色, 样式等也有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浴衣: 是棉质材料的简化版和服, 它是安土桃山时代浴后流行穿着的“汤帷子”由于轻便凉快, 很适合浴后、室内、夏季炎热时作为休闲服饰穿着, 很受平民的喜爱, 因此演变成现在的“浴衣”。 留袖和服: 主要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以黑色为底色, 染有五个花纹, 在和服前身下摆两端印有图案的叫“黑留袖”, 为已婚女性礼服。在其他颜色的面料上印有三个或者一个花纹, 下摆有图案, 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的, 叫“色留袖”, 又称“访问和服”没有已婚和未婚之分。主要是女性在在参加亲戚的婚礼和正式的仪式、典礼、晚会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振袖和服: 又称长袖礼服, 根据袖的长短, 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 其中最常见的是中振袖, 通常是未婚女性所穿, 但是由于此和服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 现在已婚妇女穿中振袖和服的也越来越多。主要是女性在参加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晚会、访友等场合时穿的和服。

关于汉服的调查报告

关于汉服的调查报告 汉族自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的皇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而汉服,作为汉族的标志,越来越引起现代人的关注。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墓遣册》: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又见《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儒家神道设教的一部分。“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汉服还通过儒家和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在寻找资料之前,我一直很好奇汉服、和服、韩服之间的差距,在此,现将学习结果总结如下: 汉服采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1.领口区别 2.和服和汉服一样,也是右衽,如何分辨?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浅析汉服的发展与未来 摘要:“汉服运动”的兴起,让汉服重新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汉服文化、礼仪正确的使用和传播,都关系着汉服传承与发展。而如何让汉服登上国际舞台,推向国际市场,让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也成为了汉服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汉服运动,汉服发展,汉服未来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汉服不仅是一件衣服,而是包括衣服、冠帽、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的礼仪系统。汉服使用独特的裁剪方式,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会随着人体的结构,汉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反映了汉族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这短短十几年,围绕着“民族服装”所展开了多种社会活动和文化实践,先后出现了“唐装”的流行、“汉服”的讨论以及“汉服运动”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2004年和2005年“汉服运动”被响亮提出,穿汉服从单一的个体行为,慢慢演变为一种公众运动,众多汉服爱好者们围绕“汉服”进行网络大讨论,把最初的朴素“崇古”的想法转为正规的文化运营、商业运营。弘扬传统服饰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汉服的传承和弘扬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雅是俗,汉服毋庸置疑地成为最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服装。汉服的重提,再次让人们思量传统服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一、汉服的发展 近年来,“汉服”的曝光率直线上升,这股汉服掀起的热潮逐渐壮大成为了一场“汉服运动”。它有着明确的社会价值追求,并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1]。 一种文化如果不是真正被人喜欢和向往,不会形成巨大的生命力,特别是80后的我们受到古典影视作品、戏剧、文学的影响,即使穿着批量生产的成衣,也会对古典的服饰有特殊的向往。 (一)汉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汉服运动”刚开始是富有民间性和草根性的活动。但随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加入、赞赏与鼓励,加入“汉服运动”的社会阶层逐渐有所扩大。与此同时,它也开始产生了“精英主义”的情绪与倾向,自认为找到了“汉服”这唯一可以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汉服运动”的目的之一,据说就是要唤醒汉族乃至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汉服爱好者们不断进行有关“汉服”的各种宣传、造势、表演和实践活动,致力于引起各种现代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他们向群众百姓解释汉服的由来,说

有关汉服的粗略市场预测及营销方案

有关汉服的粗略市场预测 及营销方案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汉服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市场定位 二、市场现状 三、市场分析 第二部分 SWOT分析 一、汉服同现代时尚服装对比分析 二、”小组设想”系列汉服与其他品牌汉服对比分析第三部分营销4P策略 一、产品策略(Product) 二、定价策略( Price ) 三、分销策略(Place) 四、促销策略( Promotion ) 五、其他营销策略 第四部分风险因素及其对策 一、市场风险 二、财务风险 三、其他风险

前言 当你在户口本上看到“汉族”这个词语时,你是否想过它到底代表的是什么?当五十六个民族相聚一堂,各个少数民族都穿着具有自己独特民族文化的衣装之时,你是否想过真正承载汉民族文化服饰是什么? 你是否也困惑过,我们穿着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服饰,却不知道真正属于自己的衣服是什么,在何方。华夏民族有着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精妙的文化,由于种种的原因,近四百年来,我们不得不抛弃我们的衣着。可是汉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赤裸的民族,我们有自己的衣服,这就是汉服。 《左传》中曾言:“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指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在至公元十七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这近四千年中,在华夏民族(汉后又称汉民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和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到明朝,在“华夏-汉”民族主体人群所穿着的服饰为基础上,自然发展演变形成的具有明显独特风格的一系列服饰的总体集合。 近年来,古装大片《大汉天子》、《汉武大帝》、《大明宫词》等播出,尤其是最近《大祠堂》、《孔子》,《美人心计》的热映,美衣华服更是掀起一阵浪潮。汉服复兴运动正在华夏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随着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汉服的商业化将成为必将成为一大趋势。 汉服的销售首先在网上兴盛起来,双玉瓯,重回汉唐,如梦霓裳等淘宝店铺在业内已是小有名气;在北京,广东,南京,杭州等历史悠久的大城市,汉服实体店也纷纷安家落户。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汉服的营销存在着诸多问题,小规模的销售也无法满足广大汉服爱好者的需求,一种合理,有效的经营模式呼之欲出。 第一部分汉服市场分析与预测 在民族文化不断自觉的今天,越来越多自发的民间“汉服”运动与组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开花,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汉服热”。 一、市场定位 1、地区定位:经济发达且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自然文化旅游景区。

汉服标准华服规范以及汉服文化属性和汉服设计原则是什么

汉服标准华服规范以及汉服文化属性和汉服设计原则是什么? 文/谯皓中 三四百年来,中国积弱积贫,使得原“华夏人”的骨气荡然无存,在人类的科学技术贡献上,更是达到了几乎没有任何贡献的民族和国家。而同时期西欧也一样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17世纪中国被满族统治,开始了文化专制、思想禁锢和科技停滞的时代,连主体民族的汉服都不被允许有自由!而西欧正是文艺复兴的结束期,各种文化、人文主义和实验科技得以空前的发展。当中国处于乾隆时期奉行高压大统一且为排除异己文字狱达到顶峰的时候,美国在不起眼的大西洋沿岸脱英成立了国家。在余下的发展中,众所周知,欧洲成为了现代文明的源点,几乎贡献了当今所熟知现代文明的一切成就。二次大战后,美国和俄国成为双雄,再之后,美国成为地球上的超级大国,被动的、主动的使全人类学习和仿效。而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变局,使得中华子孙对本土文明的“大清理”。从不同层面全方位的批判和革新,唯外来先进文明是准。实际上中华文明背了“落后”的黑锅,而不是对近三百年来何以沦落至此的理性思考,换言之,是落后的满清政权治理导致的中国文明的变异和落后。因为否定了明朝的文明成果,自然没有继承发展,反而障碍其所有创新。 当美国以绝对的实力胜过苏联渐成定局之时,中国于1978年开始了紧随美国模式,大举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追赶和仿效,渐从第三世界中普通的国家上升至经济体仅次美国的大国。三十多年的全民“金钱信仰”和“重商主义”使得中国彻底改换了贫、弱的面貌。当发展进入了减缓阶段、当社会经济矛盾日益增多、当因为道德水平低劣所发生的悲剧开始频繁时,回头一看,恍然明白一些什么?但已经无事于补了,再向前,结局不过是美国模式第二,中华文明一切将不复存在;再回看,台湾的成功和人伦道德相兼容了,此时才如梦清醒,中国文明的存在价值和优势也是世界独一的,是外国人不曾拥有且惊喜的。一场复兴的“中国梦”骤然走上国家前台,党和国家领导人数次提出并进入国家战略层面。朝野上下和民间人士一时“风云际会”,各显神通。其实在民间,守卫传统文化的勇士一直存在,是他们的情怀和使命感坚守其优秀的中华文明进入“拨云见日”的那一天。比如读经运动、宗亲祭祀联谊、汉服运动、琴棋书画诗酒花茶香等等文化和技艺。其中,我们就说说服装吧——汉服。 汉服运动是“汉服文化复兴运动”的简称,属于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积极的一部分。在清朝灭亡后的一段时期就有过,但更多的是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上升,一部分国人大国意识觉醒的背景下,以知识分子、青少年族群为主体,以汉服回归为出发点,以复兴华夏文化为目标的一场文化复兴运动。再具体便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借由复

浅谈汉服

浅谈“汉服运动” 摘要: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服装的发展演变中看到社会经济、历史的变迁及历代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代确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艺术大发展的时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汉服在继承前代服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然而汉服在经历了清朝“剃发易服”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之后已经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近些年来,汉服复兴运动悄然兴起,对研究汉服的特点及其存在意义的迫切性日益突出,本文就汉代服饰样式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对近来的“汉服热”进行简单的探讨。同时研究汉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一、汉服的源起及衰落 汉服的源起可以追溯到上古,早在炎黄时期,服装就已经具备了衣和裳的概念,它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来的服装理念,并且成为历代衣冠制度的蓝本,汉朝在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光武中兴后,它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鼎盛,这也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的汉朝人民后改称为汉族的原因。而汉服则是对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所穿着的服饰的称谓。虽然历朝历代的服饰都会有所改变,但汉服却一直保持了它惊人的传承性以及腹手笼袖、交领右衽的重要特征,而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也成为古代中国的代名词。汉服的衰落则是在清朝的“剃发易服”之后,清初,满族统治者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它统治下的各个民族,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但民间流传有一首民谣:“男从女不从,儒从而释道不从;生从死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阳从阴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官从隶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老从少不从,役税从而文字语言不从。”也就是说出家人不变,仍可以穿汉服,戏剧表演也多有前朝的事,汉服是舞台表演需要,因此,和尚、道士和戏子等至今仍保留传统的汉服,只不过稍微有点变化,所以,汉服并没有彻底的消亡断代而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的存活了下来。 二、汉服式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