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慢性盆腔炎(寒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_2227

002慢性盆腔炎(寒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_2227
002慢性盆腔炎(寒证) 薏苡附子败酱散_2227

002慢性盆腔炎(寒证)经方案例

姚某,女,42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盆腔炎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少腹疼痛,怕冷,手足不温,大便干结,带下黄白夹杂,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沉。

辨为寒湿下注,郁热内生证,治当温阳通结,清热止带,给予三物备急丸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大黄2g,干姜2g,巴豆2g,薏苡仁30g,附子6g,败酱草15g。6剂,将三物备急丸用药研为细散状,每次服2g;将薏苡附子败酱散煎汤送服三物备急丸,每天分3服;二诊:少腹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悉除,以前方6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少腹疼痛、怕冷辨为寒,再根据舌质红、苔黄腻辨为热,因带下黄白夹杂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寒湿下注,郁热内生证。方以三物备急丸温阳散寒,通下兼清;以薏苡附子败酱散温阳利湿,兼以清利。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薏苡附子败酱散

【方药歌诀】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肠痈寒湿证,

肌肤甲错腹皮急,温阳通经消肿痛。

【学用导读】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肠痈寒湿证,一要重视服药方法,二要重视随证加味用药。

【中医辨证】肠痈寒湿证:右少腹急结不舒,按之有物如肿状柔软,不大便,或大便不畅,小便尚可,肌肤甲错,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以主治肠痈寒湿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心胸寒湿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寒湿侵袭大肠而内结,气血瘀滞不通,以此而演变为肠痈寒湿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少腹疼痛,少腹急结,或肌肤甲错,舌质淡,苔白,脉沉或迟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慢性阑尾炎,真菌性肠炎,慢性前列腺炎,肠麻痹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妇科疾病等,都必须符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慢性盆腔炎,输卵管积液,肺脓疡等。

【中医治法】温阳通经,化瘀消肿。

【方药西用】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薏苡仁十分(30g)附子二分(6g)败酱五分(15g)

随证加减用药:若舌淡口不渴者,加桂枝、干姜,以温阳散寒;若腹胀者,加槟榔、木香,以行气导滞;若腹中结块者,加穿山甲、牡蛎,以软坚散结通络;若疼痛明显者,加郁金、延胡索,以活血行气止痛;若恶寒明显者,加细辛、乌药,以温阳散寒止痛等。

【煎服方法】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方证研究】寒湿侵袭大肠,与血相结而变为肠痈寒湿,阻滞脉络不通,则右少腹急结不舒,按之有物如肿状且柔软;寒凝气机,浊气阻结,则不大便或大便不畅,小便尚可,寒湿与血相结而为瘀,瘀血内阻而不能滋荣,则肌肤甲错;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均为肠痈寒湿之征。其治当温阳通经,化瘀消肿。

方中薏苡仁消肿毒,利血气,祛湿邪,排痈脓,和气机。附子温通阳气,散寒破滞,通达经气。败酱草排脓破血,除痈脓,祛瘀止痛。

【使用禁忌】湿热证,阴虚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怎样理解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组成?

答:理解薏苡附子败酱散方药组成,温阳散寒药有附子,利湿药有薏苡仁,清热药有败酱草,方药组成虽寒药用量大,但因附子辛热作用峻猛,所以方药功效以温阳散寒为主,兼以清利。

2、怎样制作与服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答:张仲景设薏苡附子败酱散,虽命方名是散剂,但服用方法则是水散合剂,即先将方药研为细散状,再以水煎煮药散约5分钟,连汤带药服用,1次顿服。

3、薏苡附子败酱散主要适应哪些疾病?

答:结合临床用方治病体会,认为慢性阑尾炎、以及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病变证机以寒为主且又夹郁热,用之则有明显治疗效果。

4、怎样合方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

答: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主治,若寒甚者,可与四逆汤合方应用;若气虚者,可与理中丸合方应用;若夹热明显者,可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应用等。

新年新气象,谨以《学习王付每日一案每日一方系列》献给大家。愿对各位群友有所帮助,有所启迪。衷心祝愿大家健康、和谐、进步。

象棋高手(491485857)搜集整理

首发:中医经典群(42751053)

复兴中医群(231137690)

中医晓斋群(237947378)

经方心裁(30)大黄附子汤

经方心裁(30)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 【原文】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组成与用法】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结行滞。 【医案】 1.慢性盆腔炎 初诊:2005年5月30日。刘某,35岁,下腹疼痛不能入睡已10余天,经静脉滴注先锋6加替硝唑连续7天无效,带下量多,色淡黄,无异味,伴恶心呕吐,纳呆,寐欠安,尿频,大便正常。平素月经周期基本规则,经量正常,经色鲜红,无夹块,末次月经5月11日来潮。生育史:1-0-3-1,放置宫内节育环。B超检查无明显异常。舌质红,苔白腻,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畅,宫颈轻度炎症,子宫后位,正常大小,质地中等,活动,压痛明显,两侧附件压痛明显。西医诊断:(1)慢性子宫颈炎。(2)慢性盆腔炎。

治法:温中导下,清热行气。 方剂:大黄附子汤合厚朴七物汤、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制大黄6g 细辛4g 桂枝5g 川朴10g 枳壳10g 甘草 5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红藤15g 败酱草15g,3剂。二诊:2005年6月2日。下腹胀痛减轻,局限于左少腹,疼痛时间缩短,可以入睡,恶心呕吐消失,纳可,大便未变软。舌淡红,苔薄白,根腻,脉细。 治法:清热温脾,通腑导滞。 方剂: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大黄牡丹汤、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味。 薏苡仁30g 淡附片6g 败酱草20g 制大黄12g 丹皮10g 桃仁12g 冬瓜仁30g 玄明粉(冲)10g 红藤3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枳壳10g,7剂。 三诊:2005年6月4日。下腹疼痛基本消除,大便仍难。舌淡红,苔腻渐退,脉细。 薏苡仁20g 淡附片5g 败酱草20g 制大黄12g 丹皮10g 桃仁10g 冬瓜仁30g 玄明粉(冲)10g 延胡索10g 菝葜20g 红藤30g 川朴10g,3剂。 四诊:2005年6月7日。末次月经6月7日来潮,经量中等,无不适,纳可,大便稍结。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疏调气机,清理湿热。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我的学医历程——梁浩老师 父亲四十几岁时母亲才生了我。我八岁便加入了地方的游泳队,常年泡在水里,一游便是数年。每次训练结束,父母说我辛苦,叫我补维生素、多吃水果,我最爱吃香蕉,但每次吃了它都会拉肚子,却不明原因,让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上了高中,我逐渐出现了怕冷、腰酸、腰痛、尿频的症状,夜晚睡觉不能平躺。不久就检查出了双肾结石。 我到解放军303医院做了体外碎石术,手术颇为痛苦,还吃了诸多排石药。时日不长,右下腹又感觉隐隐的针刺一样的疼痛,做了胃镜,又遭一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自此开始吃了胃药。第二年结石复发,且越来越大,我跑了很多医院,每次医生都问我先治疗结石还是胃病。得过肾结石的人都知道,结石发作时剧痛异常,极难忍受。因此我总回答先打结石,于是医生就会开很多苦寒的排石中药,他们都说我内热,甚至教我可以尝试多喝啤酒,做跳跃运动,结果是结石未去,身体则每况日下,一塌糊涂! 那时的我彷徨而悲观,觉得前途一片迷茫。 2004年10月份,刘力红博士邀请李可老到广西坐诊,我幸运地挂上了他在广西的最后一个诊号,当

时刘博已声名雀起,但他还在身旁虚心地给这位长者抄方,我心想这位必定是一位中医界的耆宿。只见李可老一头银发,淡淡的眼镜后透着矍铄的目光,脸型削瘦,岁月的褶皱写着几分异相,几分飘逸、几分仙风道骨。李可老左手夹着的香烟,从未间断,右手时常挠挠后脑,询问不多,就操笔为我写方:制附片45克白芍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川牛膝30克乳香5克金钱草125克滑石30克鸡内金30克肉桂10克生姜45克。因药量极大,抓药时,捡药的人劝我不要吃。而我久病已经麻木,没有想什么叫量大,什么叫中毒,当日上午就吃了一付。午睡起来便有了不同的感觉,常年不出汗的身体,开始发热、微微出汗,手脚开始有劲。结果结石很快打掉了,十年久病,旬日得解,连多年拉肚子便溏的情况也有了好转!我见识了李可老精湛的医术,这也是我第一次体验到中医治病的神奇! 我保留了李老的这个方子!后来学医了知道这是《伤寒论》中的真武汤加味,也才知道中医界畏乌附有如蛇蝎。后来,我还用这个方子加减,治疗了很多脾肾阳虚患有结石病的人。如几年前,有一位70多岁搞西医的老者,他不甚信中医,说中药花花草草,没有多大用处,他患肾结石已经多年,也吃了不少西药,

4清热剂歌诀

清热剂 清气分热 白虎汤《伤寒论》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 新加白虎汤《通俗伤寒论》 新加白虎石膏多,荷叶知桑芦薄荷。灯竹益元陈仓米,清兼宣达起沉疴。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从。清补气津又和胃,寒热耗伤气津用。 栀子豉汤《伤寒论》 栀子生姜豉汤《伤寒论》栀子甘草豉汤《伤寒论》栀子厚朴汤《伤寒论》栀子厚朴枳实参斛六叶汤(彭述宪) 参斛六叶自拟方,佩竹银荷功劳桑。二芽甘芦频煎服,清补胃脾不过凉。 清营血热 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 清宫汤《温病条辨》 清宫犀角莲心煎,玄麦连翘竹叶宣。温病邪陷心包证,清心滋肾命得全。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班。 犀地清络饮《通俗伤寒论》 犀地清络饮丹桃,茅芍灯心与连翘。竹沥姜蒲三汁引,清营涤痰逐瘀超。 化斑汤《温病条辨》 化斑汤用膏玄参,粳米甘犀知母存。或入银丹大青地,温邪斑毒治神昏。 消斑青黛饮 消斑青黛栀连犀,知母玄参生地齐。石膏柴胡人参草,便实参去大黄跻。 姜枣煎加一匙醋,阳邪里实此方稽。 ①跻:跻ji˙音基,原作登字讲,此处作加字讲。②稽:稽jiˇ,音几,作凭据讲。 透斑解毒汤《通俗伤寒论》 透斑解毒汤葱豉,蝉薄蒡翘桑叶事。大青柽柳野菰根,火郁葛根银宣透。 ①柽:呈cheng即三河柳。②菰:姑gu东野菰的根,清热解毒,通淋消肿此处用60克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清瘟败毒饮栀丹,翘桔芩连芍地攒。犀角玄知膏竹草,邪燔气血得平安。 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温病条辨》 加减玉女条辨中,膏知地麦玄参从。渴烦身热舌绛色,气血双清立建功。 竹叶玉女煎《温病条辨》 温病初起经适行,痉因邪陷渴烦成。膏知生地麦牛膝,竹叶玉女始得名。 凉营清气汤《喉痧证治概要》 凉营清气地犀玄,翘薄栀丹草斛连。金汁芦茅膏竹芍,两清气血自然安。 先期汤《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先期汤,药用胶艾四物方。知母香附芩柏连,凉血调经炙草襄。 地榆散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

方歌

经方方歌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恶风热汗头项痛,桂芍姜三甘二从,十二枣共热粥功。加葛四两经疏通。加附一枚卫阳充。加桂二两奔豚终。加芍三两腹痛松。黄二芍倍腹剧痛。饴升芍倍小建中。汗后身痛新加供,芍姜加一姜三从。下后喘者朴杏用,五十杏子二朴逢。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义何居?胸满阴弥脉促急。脉微恶寒胸阳虚,加附一枚扶阳气。心阳虚狂宜救逆,五牡四龙三蜀漆。 桂枝去桂枝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去桂加苓术,三两苓术去水著,脾虚水停表未除,表里同治功可图。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甘枣劳水涵,八四二两十五判,汗伤心阳水欲上,脐下悸欲奔豚窜。麻黄汤 麻黄汤三麻二桂,七十杏子一草随,药后温覆汗取微,太阳伤寒辛温存。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石汤辛凉,邪壅肺热喘汗淌,八两石膏四麻黄,五十杏子二甘当。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性温散,外寒里饮喘咳痰,麻桂干姜细辛三,半升夏味三芍甘。若渴夏易蒌根三,微利去麻芫花参,若噎去麻一附添,尿短去麻四茯延,若喘去麻加杏宣,须去皮尖升取半。 葛根黄芩黄连汤 八葛二芩连二甘,三表七里双解安,邪陷阳明利不堪,身热苔黄喘而汗。大柴胡汤 大柴半斤黄芩三,二黄四枳五姜添,半半三芍十二枣,少阳阳明合病痊。柴胡加芒硝汤 三一小柴二两硝,和解通下剂属小,大柴汤证误下疗,正虚邪恋热如潮。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温化水饮和少阳,八柴三芩桂枝三,四粉二草牡干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加龙牡汤二黄,去甘小柴半量襄,龙牡铅桂茯两半,和解泻热安神良。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郁热袭,虚烦不眠胸窒宜,十四山栀四合豉,先栀后豉煎法奇。或加二甘兼益气。或加五姜且降逆。 栀子厚朴汤 栀子厚朴汤枳实,清热除烦宽中职,十四山栀十朴枳,下后心烦腹满施。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疗黄疸,十五栀二柏一甘,热重于湿清热痊,身黄发热渴心烦。枳实栀子豉汤 枳栀豉汤劳复治,三枳升豉十四栀,清浆空煮七取四,先纳枳栀后下豉。若见腹痛有宿食,黄五六枚如棋子。 小承气汤 轻下热结小承汤,四黄三枳朴二两,阳明腑证痞实满,妙在同煎泻力挡。大承气汤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枳朴先煮后黄硝,实躁痞满峻下疗。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半升硝,四两大黄二两草,少少温服和胃气,温顿服之祛坚燥。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结胸疗,胸硬痛因水热交,钱匕遂六黄升硝,泻热逐水破结好。小陷胸汤 小陷一蒌煮去渣,次纳一连半升夏,痰热互结正心下,脘闷按痛脉浮滑。白散 白散一分巴豆利,三分贝桔痰结弃,白饮合服半钱匕,寒实结胸肺痈医。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朴姜夏甘人参汤,八八半升二一两,脾虚气滞腹胀满,三朴七消法度藏。竹叶石膏汤 二把竹叶一斤膏,一升麦冬二参邀,半升米夏二炙草,伤寒热恋气津耗。五苓散 五苓泻茯猪术桂,五三三三二分随,蓄水尿难舌苔白,兼粥且多饮热水。猪苓汤 水热互结猪苓汤,猪茯泻滑阿一两,尿涩身热渴心烦,利水清热养阴良。四逆汤 阳虚寒厥四逆汤,一附二甘两半姜。四逆加参用一两,回阳益气固脱阳。茯苓四逆汗下伤,六茯一参阴阳昌。

重用薏苡仁调理慢性盆腔炎之验谈

重用薏苡仁调理慢性盆腔炎之验谈 发表时间:2011-11-02T10:08:01.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朱益斌[导读]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未潮,足月分娩一男婴,随访1年,诸症未发,妇科检查,B超正常。 朱益斌(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000)【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271-01 【关键词】薏苡仁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治疗较困难,现介绍重用薏苡仁调理慢性盆腔炎共23例,有8人取得明显效果,10人有好转,简单且效果明显,具体介绍如下: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肺,清热排脓之功效。我个人经验对多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重用薏苡仁调理,取得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例1:陈某某,女,26岁,2008年8月10日初诊。自诉白带量多2年,加重3个月。于3年前结婚后白带逐渐增多,色黄,质稠,小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且月经先期量多,经行腹痛,夹有血块,经带均臭,味难闻,婚后未孕,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妇科检查,B超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薏苡仁150g 煮粥,一天2次,并以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5g,黄柏12g,牡丹皮10g,香附12g,牛膝6g,败酱草30g,水煎服,每日一剂。二天后白带由黄转白,余症减轻,6天后白带有较多黏稠物排出,并夹有二块1*1.5cm大小的结痂,月经按期来潮。经期在上方去牛膝,加益母,墨旱莲,治疗后,经量,色,味臭,腹痛均有明显好转。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月经未潮,足月分娩一男婴,随访1年,诸症未发,妇科检查,B超正常。 例2:赵某某,女45岁,于1989年4月5日来院就诊,诉反复下腹疼痛2年余,加重三天,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曾到多家医院诊治,疼痛时轻时重。患者除主症外,伴人疲无力,食少纳呆。舌质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二便正常。中医诊断:腹痛辨证,气虚血瘀症。B超及妇科检查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薏苡仁150g 煮粥,一天2次,并以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5g,黄柏12g,牡丹皮10g,香附12g,牛膝6g,败酱草30g,水煎服,每日一剂。三天后白带量有所减少,余症减轻,月经按期来潮。经期在予上方去黄柏,加生黄芪30g,红花10g。服药二剂后疼痛及伴随明显好转,舌淡红,苔薄白,守方五剂后,诉诸病已愈,但仍感疲乏,上方加茯苓15g,党参20g,陈皮6g,服三剂后已愈,随访二年,未再发作。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病率高,病情缠绵,易于复发,由于盆腔瘀血,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常损及肝,脾,肾诸脏功能,且呈湿热蕴滞,多虚,多瘀的复杂病理。由于始终有白带异常,所以笔者多湿论治,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甘淡微寒,入脾经,有淡渗利湿,健脾,清热排脓之功,治疗本病祛邪,能顾护脾气,使湿邪及瘀腐之物得以排除,瘀去新生,炎症病灶才能恢复。参考文献 [1]魏晓芬,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四川中医,2002,20(12):44. [2]中医杂志.2006.47卷.08期.专题笔谈.

谈谈薏苡仁

谈谈薏苡仁 这天也太热了,北京地区空气湿得和江南有一拼,我问土生土长的北京哥们,你们北京以前就这样吗?他们回答:北京以前可不这样,以前是风沙大,干燥得很。 回答完了,自己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天气怎么成了这样呢? 大家帮着想,后来想明白了,原来是迎接奥运,在周边种了很多的树,结果气候改“赛江南”了。 全国各地最近也都湿得厉害,东北是暴雨,据说很凉爽,南方是雨水成灾了,总之,湿气很重。人在天地之交,能不受影响吗?所以,打今天开始,介绍几味去湿的食物吧。 今天介绍的是: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薏米,别名很多,有菩提珠、苡仁、土玉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等等。 薏苡仁是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很早就既把它当

粮食,又当药物了。 早到什么程度呢?居然早到和我们所熟悉的大禹有关系。 文献记载:“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吴越春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禹的父亲鲧娶了一个姑娘,叫女嬉,这个姑娘挺大了,还没有嫁人,所以说是“年壮未孳”,但是这个姑娘嫁给鲧的时候,却已经怀孕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家都很奇怪,追着问,尤其是鲧,觉得特没面子,也跟着问,姑娘红着脸忸怩半天,说:原来,这个姑娘在山里玩的时候,吃了薏苡仁,吞了下去,结果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了大禹,所以有学者说鲧是大禹的继父。 当然,大家只能把这个故事当做神话来看,否则吞薏苡仁都怀孕这就坏了,不要害怕,没那事儿,古人总拿这个说事儿,吞个什么就怀孕了,一定不是凡人,其实都是编的,那个时候人厚道,说什么都信。

这事儿能说明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古代人很早就吃薏苡仁了。 多聊两句,薏苡仁还能起到其他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因为薏苡仁的果形似心,据传说过去南粤男女常以薏苡仁作为传情之物,有诗云:“郎是竿珠儿,侬是薏珠子,自怜同一珠,甘若长相似。”这就是描写男女以薏苡仁相赠以示爱慕的场景。我估计,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情形,下课了,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盒子,含情脉脉地送给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姑娘打开盒子一看,心潮澎湃,原来里面是一颗大个儿的薏苡仁。 另外,还有一个颇有点凄惨的传说,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号称伏波将军的马援,奉命平定南疆叛乱(好像打到越南一带了),南征军中好多人被瘴气感染成病。伏波将军采用民间食疗方,就用薏苡仁治愈了将士的病。南征大胜,伏波将军凯旋时,马援看到南方的薏苡仁个儿大,想带回一车薏苡仁引种北国(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当时是带了一车的种子,不料,这车薏苡仁给他惹了祸了。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精讲一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精讲一     概述 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妇科三篇》可以说在中国医学史上,是比较早的篇章,比方在它之先,有《五十二病方》,或者说有一些方书,包括《内经》,也有一个治疗妇科病活血化瘀的方子,但是,作为象仲景把有关妇人特殊的,生理、病理情况,按照经、带、胎、产分为三篇,有方有论,可以说脉、因、证、治全备的篇章,是较早的。首先,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它涉及到了妊娠的诊断,对早孕的情况描述得非常切合实际,而且,对于出现的恶阻有治法,它还对于妊娠与癥病的鉴别,特别是所提出来的桂枝茯苓丸,已经超过了它原文的本义,这要结合目前临床和科研,比较成熟的成果,介绍给大家,比方说,在妊娠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涉及到的是腹痛下血,有胞[bao]阻,而且,它要和其他类型的下血,也进行鉴别,提出了有效方剂胶艾汤,这是一个情况,再一个,就是比方说,他为什么对于妊娠期的腹痛下血,非常重视呢?到目前来看,就是对于先兆流产,包括习惯性流产,即滑胎的情况,本方是很有意义的。再有就是,在妊娠期的阶段,容易出现有胎动不安,也是容易诱发流产的一个因素,所以,他提出了养胎、安胎的方药,再就是妊娠末期,或者中末期的时候,

出现的小便难,水肿,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方药,所以我觉得,它不仅在分科上有科学性,而且在所描述的疾病的选择上,抓主病,抓常见病,到目前妇产科的临床上仍然是这样,所以,他给提供了很好的科研资料,或者是临床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首先,来看第1条,妊娠诊断与调治的范围,它实际上讲到了早期怎么鉴别妊娠,然后再说和癥病的鉴别,先来看第1条:“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二类)首先说,这个“平脉”是什么脉?应该说,在妇人,正常的脉,就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来去缓和,有神气,有胃气,有根,这样平和无病的脉。那么,现在得是什么脉呢?“阴脉小弱”,阴脉是指的尺脉,尺脉小弱,为什么说是妊娠早期的脉象呢?大概大家都记住了,“阴阳相搏”,那脉得怎么样才会是得子啊?滑数的脉,是妊娠的典型脉象。现在,他首先说“阴脉小弱”,就是因为作为怀胎的早期,胎元初结,经血归胞养胎,胎气未盛的时候,阴血相对不足,所以,表现在尺脉的小弱,这是正常生理表现,尺主肾与命门,在妇女来说,她以血为本,和肝、脾相关,作为本篇的内容,它侧重点放在脾、肾上,因为肝藏血,脾统血,肝和脾为重,同时涉及到肾,那么,肝和脾从藏血和统血的角度看,当胎元初结的时候,经血归于胞宫养胎,胎气未盛的时

刘渡舟伤寒论个常用经方定稿版

刘渡舟伤寒论个常用经方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伤寒论》中最常用的50个经方+刘渡舟教授《新编伤寒论类方》歌诀选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越婢汤(麻甘+姜枣+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术+干姜甘草)真武汤(姜芍+苓术+附) 射干麻黄汤(麻黄+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小半夏汤(夏姜)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泽泻汤(泽泻白术) 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 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 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

最常用的50个经方

最常用的50个经方(几乎每天都遇到) 麻黄汤(麻甘桂+杏) 葛根汤(麻黄+桂枝汤+葛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 麻杏石甘汤(麻甘+杏+石)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甘+杏姜枣+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麻杏薏甘汤(麻甘杏+薏苡仁) 越婢汤(麻甘+姜枣+石) 小青龙汤(麻黄汤以芍代杏+半夏干姜辛味)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汤去枣麻黄防风+知母术附)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 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三黄)泻心汤(大黄+芩连) 白虎汤/石膏(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小建中汤(桂枝汤+增芍药+饴糖) 理中汤或丸/人参汤(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 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麦门冬汤去大枣) 竹皮大丸(竹茹白薇石膏+桂甘枣)

吴茱萸汤(吴茱萸+参姜枣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参甘+姜夏+厚朴) 麻子仁丸(麻仁杏仁白芍+小承气汤/大黄+厚枳) 酸枣仁汤(川芎甘草+酸枣仁知母茯苓) 猪苓汤(滑石+猪苓茯苓泽泻+阿胶) 甘姜苓术汤/肾着汤(苓术+干姜甘草) 真武汤(姜芍+苓术+附) 射干麻黄汤(麻黄+半夏生姜大枣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射干) 小半夏汤(夏姜) 五苓散(猪苓术泽+桂枝]下焦 泽泻汤(泽泻白术) 半夏厚朴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厚朴苏叶) 茯苓杏仁甘草汤(茯苓杏仁+甘草) 苓桂术甘汤(苓术+桂甘) 桃核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桃仁+桂枝)(调胃承气汤+桃仁+桂枝)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生姜+细辛+当归通草) 胶艾汤(归芎芍地+胶艾甘) 桂枝茯苓丸/桃仁(茯苓+桂枝+芍药丹皮桃仁) 小柴胡汤/柴甘(柴芩+参甘枣夏姜)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参甘+大黄+枳实芍药)即(柴芩+枣+夏姜+大黄+枳实芍药) 四逆散(柴胡甘草+枳实芍药散)

6宫颈癌与宫体癌的经方治1

宫颈癌与宫体癌的经方治疗 王三虎 / 07-26 今天我们讲宫颈癌与宫体癌。 仲景文详于常而略于变 如果说卵巢癌与风邪的关系密切的话,宫颈癌和宫体癌,从总体上讲,与寒邪的关系密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对于宫颈癌、宫体癌与寒邪的关系以及宫颈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在我没讲以前呢,这段话虽然讲的人多,但是不得要领,因为没站在宫颈癌、宫体癌,没站在癌症的角度看这一段话,自然如瞎子摸象。我说过,《伤寒论》是张仲景对当时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进行了详细全面地论述,即使是常见问题,他也是很详细地叙述的,不厌其详,不厌其繁。为什么?因为太常见了,需要教给大家实实在在的技术,所以《伤寒论》是详于常而略于变,太阳病篇就占到了全书的2/5,而太阴病、厥阴病、三阴病(的篇幅)就很少了。《金匮要略》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如《伤寒论》那么好学,《伤寒论》的条理性强,前后贯穿,而《金匮要略》是续续断断的。为什么呢?为什么叫《金匮要略》呢?“要”就是讲重要的,“略”就是略平常的。对一般的病,张仲景就不细讲了,那么他讲出来的就不是一般的疾病。 张仲景的临床观察非常细致非常独特 在我的眼中呢,《金匮要略》好多篇章是讲恶性肿瘤的。因为恶性肿瘤在当时,应该说知道的医家还比较少,所以张仲景也是不厌其繁,不厌其详。 比如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他说“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你看他强调了病因,虚、积冷、结气还是比较全面的,导致了闭经,这个还是小问题。他接下来讲,“至有历年”,经过了好多年,这个符合肿瘤的逐步地演变过程。说

“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这就是宫颈癌的不,宫颈的不!“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有意思了,这个寒,血寒集结胞门,怎么成了寒伤经络,这怎能理解?怎么凝坚在上?用我的话讲,这就是肺转移的嘛,甚至是肝胃的转移,所以他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啊。这可是非常难得的见解呀,没有人把这个肺痈在这里解释得清楚,是我解释清楚了。因为张仲景讲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用我的话来说,肺痿就是肺癌。我提出这个观点十几年来,没有异议。而肺痈呢,恰恰是肺癌伴发的胸部感染。所以你看,张仲景一讲到宫颈癌、宫体癌的时候,竟然提到久成肺痈,后边还有一句话,“形体损分”,那就是恶液质出现了嘛,人体瘦弱了嘛,这是肺转移。那么,“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痛,与脏相连”,这简直就是肝转移和腹部转移啊。你说,“在中盘结,绕脐寒疝”,那不就是腹部的转移嘛;“两胁疼痛,与脏相连”,那不是肝脾的转移嘛。“或结热中,痛在关元”,张仲景在有意无意中已经提出了寒邪日久化热,寒热胶结、痛在关元的说法。更主要的是,他连脉证都说出来了。紧接着,他说“脉数无疮”。 张仲景在《伤寒论》脉法篇就讲过,“数脉不时,则生恶疮”,你看现在,脉数,来了。脉数的时候无疮是什么原因啊?恶疮,你比如说乳腺癌,可以是恶疮,好多外科的肿瘤,就是恶疮,但是它看不到的,它也是恶性肿瘤啊,所以张仲景说“脉数无疮”。但是,脉数无疮呢,你怎么知道它已经是肿瘤了,“肌若鱼鳞”。我讲大肠癌与肠痈的时候讲到,他提到薏苡附子败酱散的时候,第一节就提到甲错,你看这都是互相有联系的,肌肤甲错可就是肿瘤的一个表现啊。更有意思的是,张仲景突然说“时著男子,非止女身”,你这不是讲宫颈癌、宫体癌呢,你怎么又说是“时著男子,非止女身”。照我的理解,它就是恶性肿瘤,张仲景在这里说的是宫颈癌、宫体癌,但是他顺便插一句话,这可不仅仅是妇女的病啊,受寒以后男子也可以出现前列腺癌啊。它的基本观点是一样的,基本病机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张仲景说“时著男子,非止女身”啊。那也就是说,他讲的这段话,你要说他讲的是宫颈癌、宫体癌有道理,但是实际上看来主要是盆腔的恶性肿瘤,包括了男子的前列腺癌。 话题一转,再接着说妇女的病吧。 “在下未多,经候不匀”,就是月经量,有的人断经了,有的人量很大,前后不定期。“令阴掣痛,少腹恶寒,此皆带下,非有鬼神,久则羸瘦,脉虚多寒。”外阴掣痛、少腹恶寒,有的“或引腰脊”,有时候她疼已经疼到腰上了。“下根气街,气冲急痛,膝胫疼烦,奄忽眩冒,状如厥癫,或有忧惨,悲伤多嗔”,这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让我看它就是盆腔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所以“膝胫疼烦”,还有脑转移,所以她有“奄忽眩冒,状如厥癫”。当然这种病时间长了,有的人情绪忧郁,“悲伤多嗔”,看什么都不习惯,看什么都是瞪着眼看别人。这就是说张仲景认识到了恶性肿瘤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实际上这也是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恶性肿瘤的一种反映。张仲景在这一段话的最后,竟然说“此皆带下,非有鬼神”啊,说这完全就是腰带以下的病,用我的话这就是盆腔的肿瘤啊,根本不是鬼神造成的,这实际上他是针对肿瘤的脑转移说的。从这一段话已经看出张仲景的临床观察非常细致非常独特。他这里已经提示了“寒热胶结致癌论”,那也就是说宫颈癌、宫体癌主要是受寒造成的。 现在社会为什么恶性肿瘤增加了,不能完全说是环境污染吧。我想,现代妇女饮食生冷,冰冷成为常态,超短裙、衣着单薄,在经期、产期、哺乳期不注意保护,受凉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寒邪入里,凝结气血,日久化热,寒热胶结,才是造成肿瘤的原因。 经方治疗宫颈癌 那这就说到宫颈癌、宫体癌的治疗呢,是什么呢?其实是一个最常用的方剂,温经汤。学中医的人温经汤都熟悉,即使背不过这个方子呢,也知道那不就是治疗胞宫虚寒的嘛。对,完全对,老师也是这样讲的,问题是我们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们看看张仲景的原文就知道了。“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你看,50岁的妇女,宫颈癌、宫体癌的发病率就高了不。“病下利数十日不止”,那么这个“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是什么呀,先不说。“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

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

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 薏米仁的功效: 薏米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薏米仁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渗湿利尿的功效,薏米仁有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的作用,薏米仁用药禁忌是脾虚无湿,津液不足者慎用,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薏米仁。 薏米仁的功效与作用 名称:薏米仁 药名:薏苡仁 别名:薏米、米仁、薏仁、苡仁、玉秣、六谷米、珠珠米、药玉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赣珠、水玉米、沟子米、裕米、益米等。 性味:甘、淡,凉。 归经: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渗湿利尿。 主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药材基源:薏米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炮制: 1、炒薏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可。或用麸皮同炒亦可。(每薏苡仁100斤,用麸皮10斤);

2、《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一两,以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薏米仁的作用: 1、薏米仁药性偏凉,能清热而利湿,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胸闷身重者,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2、薏米仁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薏米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薏苡仁(薏米仁)粥) 3、薏米仁治脾虚泄泻。本品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4、薏米仁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薏米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薏米仁)酒) 5、薏米仁治肠痈:薏苡仁(薏米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6、薏米仁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同用。治水肿喘急,如(《独行方》)与郁李仁汁煮饭服食;治脚气浮肿可与防已、木瓜、苍术同用。 7、薏米仁治沙石热淋,痛不可忍:玉秫(子、叶、根皆可用),水煎热饮,夏月冷饮,以通为度。(《杨氏经验方》)

冯世纶临证实录(1--12)

冯世纶临证实录(一)经方治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经方治愈反复发烧4年患儿 ——冯世纶临证实录 □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余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笔者临证喜用经方,但总感不悟经方真谛。因拜入当代经方大家冯世纶门下,日日侍诊于侧。老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诊治处方,井然有序。近治一4岁男孩,反复高烧4年,使用经方4剂而愈,经方的魅力得到淋漓体现。原案实录,供同道参阅。 案例 李某,男,4岁。2010年3月6日初诊。 患儿自出生10月左右开始反复发热,经多方中、西药物治疗,但一直未能控制高烧。为了给孩子治病,全家由农村搬到北京居住。每隔三五天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烧,而且一发病就是高烧,又特别难以控制。经多家三甲医院门诊及住院检查,皆考虑呼吸道炎症性病变。来诊时诉昨晚无明显诱因,又出现发热,体温38.6℃,服“退热药”汗出热退,今晨体温又上升至39.6℃,遂慕名就诊于冯世纶老师门诊。刻下症见:发热,鼻塞,流涕,四肢厥冷。舌尖红,舌苔白,脉浮紧数。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大青龙加薏苡败酱桔梗汤证。处方:生麻黄18克,桂枝10克,炒杏仁10克,炙甘草6克,桔梗10克,生薏苡仁18克,败酱草18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1剂,水煎服。嘱当晚先服四分之一量,温服后盖棉被。见微汗,停后服;无汗,继服四分之一量。停用其他药物。 2010年3月8日二诊:上方第1次服药后未见汗,但小便增多,体温有所下降(仍然39.4℃)。继服第二次、第三次皆未见汗,待第4次给患儿服下最后的四分之一,即一剂药服尽,午夜汗出,体温恢复正常。患儿安睡,次日白天玩耍如常。至晚上体温又开始上升,达38.8℃,未服退热药。刻下症见:发热,咽干,口干欲饮水,纳食减少,大便尚调,鼻流浊涕,精神欠佳。舌质红,口唇红如妆,舌苔白,脉细滑数。辨六经属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证。处方:柴胡24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6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1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中医护理方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气滞血瘀证: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不热或微热,大便正常或便秘,尿清或黄,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腹痛更甚,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便淋涩,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 (一)、腹痛 1、腹痛多起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疼痛不甚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加重。70-80%的急性阑尾炎具有这种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痛。 2、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单纯性阑尾炎是轻度隐痛;化脓性呈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呈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盲肠后位阑尾炎痛在右侧腰部;盆腔位阑尾炎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在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侧腹部阑尾炎出现左下腹痛。 3、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轻者可适当活动。

4、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避免人多刺激。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等不良情绪刺激,鼓励患者说出疼痛的感觉,可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气机条达,缓解疼痛。可遵医嘱适当给予镇痛药。 6、根据不同的证型口服中药治疗,中药宜温服,并观察服药后反应。 7、对于单纯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形成者,在服药的同时,可根据炎症的范围或脓肿的大小,将药物外敷于右下腹部皮肤上进行治疗。用芒硝500 克装入布袋后外敷。大蒜糊剂外敷,每日2-3 次。如意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每日1-2 次。 8、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配穴:右下腹阿是穴,剧痛加天枢;腹胀

难病奇治 朱进忠【一】

难病奇治朱进忠【一】 难病奇治朱进忠特别说明:文中的☆是打不出来的字,●是原稿看不清楚。中间个别打不出来,有些用繁体代体,如“憹”代替“忄农”;有些用同意字代替,如“晃”代替“白光”等;有些其它字代替的用“☆”标注。有些原稿看不清的用“●”进行了标注。其它也可能还有自己输入的错别字,但很少很很少。有疑问的请查阅PDF格式。难病奇治朱进忠目录上篇疑难疾病证治概述9第一章疑难疾病从肝沦治的理论依据9第一节肝在人体的重要性9第二节疑难疾病病因病机与肝的关系10第三节疑难疾病的症状表现与肝的关系11第四节 疑难疾病的治疗与治肝方法12第五节疑难疾病和肝证的联系及辨治方法14第二章疑难疾病常用的治疗方药16第一节疏肝方药17一、疏肝药17(一)疏肝理气药17(二)疏肝破气药19二、疏肝方19(一)疏肝理气方191.小柴胡汤192.柴胡疏肝散203.柴平汤204.逍遥散205.四逆香佛二花汤216.半夏厚朴汤217.四逆散218.越鞠丸219.当归芍药散2210.理气通淋煎2211.枳实桔芍汤221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213.橘核丸2214.苏神煎2315.咳嗽遗尿方2316.参苏饮2317.柴胡枳桔汤23(二)疏肝破气方231.柴胡橘叶煎232.丹鸡黄精汤24(三)舒肝降气方241.四磨汤242.

沉香降气汤243.四逆旋复瓜络汤24第二节养肝方药24一、养肝药25(一)养肝阴药25(二)养肝血药26(三)阴阳双补药26二、养肝方27(一)养肝阴方271.杞菊地黄丸272.鸡肝汤273.左归饮274.一贯煎285.加味一贯煎286.独活补元饮287.牢牙补肝降火饮288.芪脉地黄汤289.虎潜丸2910.滋水清肝饮2911.金刚丸2912.加减增液汤2913.龟龙通窍煎2914.大补阴丸3015.三甲复脉汤3016.救逆汤 30(二)养肝血方301.四物汤302.胶艾四物汤30(三)阴阳双补方311.地黄饮子312.龟鹿二仙胶313.右归丸314.全鹿丸325.加减黄芪鳖甲散326.葛氏补髓丹327.人参养荣汤328.十四味建中汤33第三节温肝方药33一、温肝药33(一)温散寒邪药33(二)补肝散寒药34二、温肝方34(一)温散寒邪方341.吴茱萸汤342.《局方》四七汤34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杨354.桂枝加桂汤355.大黄附子汤356.导气汤357.椒桂汤358.乌头桂枝汤35(二)补肝散寒方361.温经汤362.当归生姜羊肉汤363.乌梅丸364.暖肝煎36第四节泻肝方药36一、泻肝药37(一)苦降泻火药37(二)舒肝泻火药38(三)养阴泻火药38二、泻肝方39(一)苦降泻火方391.当归龙荟丸392芎辛石膏汤393.龙胆泻肝汤394.泻青丸395.左金丸39(二)疏肝泻火方401.丹栀逍遥散402.大柴胡汤403.柴胡陷胸汤404.柴芩温胆汤406.右胁疼痛方416,奔豚汤417.竹皮大丸41(三)养阴泻火方411.犀角地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