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鹰展翅上腾

如鹰展翅上腾

经文: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31)

当以色列民被流放到巴比伦,在消极与无奈之时,先知用老鹰的比喻来安慰鼓励被流放的老百姓,:“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先知的信息非常清楚,神曾经在以色列民的历史中做过大拯救的工作,像老鹰一样带领他们出埃及,现在,那等候耶和华的困难的人,若信靠耶和华必能像老鹰一样再次在天空中翱翔。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精神立国的国家,开国元首华盛顿就是虔诚的基督徒,从他开始,每一位总统就职宣誓都要将手放在圣经上,祈求上帝保佑这个国度。

2005年乔治布什就职宣誓上,翻开圣经到以赛亚书第40章第31节“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重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布什:“在此,我郑重宣誓:我将竭力建设一个公正、充满机会的统一国家。我知道这是我们的目标,因为上帝按自己的身形创造了我们,上帝高于一切的力量将引导我们前进。”“上帝正眷顾着这个国家,我们必须显示出我们的勇气,敢于面对问题,而不是将它们遗留给我们的后代。”

在印地安人世界里,鹰一直是种属于灵里的生命。鹰的翱翔是其中的智慧与力量。在罗马时代,鹰是战士雕在盾上,作为自由、权力与勇气的象征。

西方文化里的鹰相似于希伯来文化里的鹰,有着特殊意义,圣经不只一处用鹰来象征救赎。因为鹰飞翔灵活,又有特殊耐力,能逼视空中灼烈阳光,不断往上飞,靠近太阳,再俯冲入水来更换羽毛,重拾青春。所以,圣经里会有“如鹰返老还童”和“如鹰展翅上腾”的句子。

鹰的生命是和翱翔天空连在一起的,鹰只要生命还活着,就要飞翔。在雏鹰稍长大就要学习飞翔,申命记有这样的记载: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是真实的描述。

鹰爸爸在巢窝上展翅飞翔几天后,认为雏鹰已经能看出飞翔的姿势,就开始进行很奇怪的动作:它开始搅动巢窝,像摇篮一样。又一下把雏鹰从巢窝里踢出,雏鹰忽然一下子悬在半空中,没了重心,就开始往下沉,这时它们就拼命地拍自己的翅膀,怎知越拍就越下沉,它们不懂得气流的原理,但在最危险的时刻,鹰爸爸猛力扑下来,把孩子们一一接住,背在自己的两翼之上,又把它们带回到巢窝里。这样上上下下多次,雏鹰们悟出了道理,知道不需要挣扎,即使往下沉也不会跌死,因为鹰爸爸一定会来接住它们的,于是在不挣扎的时候,反而能乘着气流,开始浮动在天空中,只要展翅,顺著气流,就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了!

很明显,我们也能学到了两个功课:在逆境中挣扎其实只能使我们沉得更深,另外,我们知道天父不会让我们一直沉下去,他会来拯救我们的。我们只要顺着神给我们的力量与智慧,必定能在自由的天空中飞翔!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牠的一生可以长达七十年。不过要活那么长的寿命,牠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一个困难却非常关键的决定。因为当老鹰活到四十岁时,牠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牠的喙也渐渐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而牠的翅膀也因为羽毛长得又浓又厚,所以变得十分沉重,也使得飞翔更加吃力。

这时候的老鹰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是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牠必需在悬崖上筑一个特别的巢,并且停在那里,不得飞翔,进行长达一百五十天的痛

苦过程。老鹰首先用牠的喙敲击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接着,牠再用新长出来的喙,把原来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来。然后当新的爪子长出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浓又密的羽毛一根根地拔掉。五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重新得力又开始飞翔,再过三十年展翅上腾的岁月。

我们有否因为长期以来不断忙碌而深陷在倦意和无力中,会否因为多年累积的习惯、已经熟练而不愿放弃的方法、他人或自我过高的期许、不肯原谅和被原谅的过去....,渐渐成为我们的重担。会否只吃合自己口味的东西,只依自己脾气的好恶来看人,只走熟悉的路,只用旧有的经验判断,只以固定的模式响应....以致于错过了许多值得欣赏的朋友与风景,以致于工作不能再上一层楼,以致于生活不再有惊喜。这些抓在手里的,在不知不觉中会成为生命和身体不必要的包袱,会拖磨我们的意志,使我们不再期待、不再尝试、不再作梦、不再勇于付出。生命渐渐失去了光彩,熄灭了起初的热情。

透过老鹰重新得力的过程,让我醒悟到,只要愿意付出代价让自己重头来过,放下过去习惯的公式思考,停止选择那轻松的、容易的、习惯的、推托的、容易放弃的态度,纵使必须经历一段重头来过的辛苦,但相信我们必能重新得力,展翅上腾。

我们再来看看老鹰如何展翅。老鹰不能一大早就开始展翅飞翔,原因是早晨的气流是寒的,都是往下沉淀,如果老鹰这时候展翅,它只会往下沉。所以它要等到太阳的热度把气流暖化,气流渐渐升起,老鹰等候到气流升到它处的高处时,就开始展翅,这时候气流才能承着老鹰的重量,老鹰其实就不须用太多的力量,就能展翅上腾了。

圣经说得非常准确,“那等候耶和华的,必如鹰展翅上腾”!我们要等候耶和华,好像老鹰等候气流上升一样,否则我们就无法高飞了。不等候神、缺少耐心有一系列的表现:不明智的决定、不恰当的时机、在经济上不负责任或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亚伯拉罕缺少耐心,所以就有了以实玛利。他的出生造成了家人之间的关系破裂,以及两个国家之间的长期不和,直至今日。不耐心让我们无法等待上帝的时间。上帝还在打地基,我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霸占屋顶公寓了。不耐心让我们忘记了,职位和责任相匹配。我们也不能高飞,展翅而不上腾。

老鹰因展翅而上腾,雏鹰必须经过训练而展翅。我们在神面前要学会奔走飞翔的功课也是如此。神这样训练了约瑟。赐给约瑟一个不同寻常的梦境,当时,约瑟的品格中还缺少只有在煤渣的跑道上才能训练出来的弹力。他的人生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教训要去学习。他的强化训练课程中包括炎热沙漠中的漫漫长路、卖身为奴的生活、莫须有的罪名以及牢狱之灾。他的人生走过忧伤的低谷,与愤怒的较力,还有利用自己的权利去复仇的诱惑。他所接受的训练重创了他,随后又医治了他。他在令人绝望的监狱中接受了教育,各样的诱惑常常吞噬他的心灵。但是他仍旧负在重轭中,没有逃跑,没有走捷径。神同样训练了大卫、马利亚。神也同样要训练我们每个人。

老鹰的飞翔比喻我们在神面前的生命。其它鸟类,一到暴风雨来临时就赶紧藏起来,不敢从巢窝中出来,可老鹰却不一样,它最喜爱暴风,因为暴风虽然危险,但也是气流最盛的时刻。老鹰能乘着最盛的气流,飞得最高。

我常常听到和看到有些朋友,因为人生境遇的不同,感到迷茫和不如意。

“如果我们高高兴兴地用爱心负起一切重担来,我告诉你,没有一件重担不能变成我们的福祉。神原命定我们的工作来做我们的帮助的。所以读者阿,拒绝一个重担,就是拒绝一个新的生机。”──密勒(J. R. Miller)“凡是神亲手系在我们肩头上的重担,无论怎样沉重,都是可喜爱的。”──费勃尔(F. W. Faber)

我们的生命也会有暴风雨,可我们不要惧怕躲藏,因为这可能是我们飞得最高的时刻,也是我们享受神的恩典最多的时刻!

我们也需要鹰的眼光,知道关山外有新天新地,我们要有鹰的上腾的境界。所罗门王可以向上帝祈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他本来可以祈求得到超自然的祝福,或者保证在将来的战场上战无不胜,或者祈求获得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让自己享用不尽。但是他祈求的是智慧和分辨的能力。为什么?这样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所罗门更注重他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虽然他是国王,但是他宁愿被称为仆人。所罗门的请求不是消费式的,消费式的请求今天越来越流行,因为它迎合了我们个人的愿望。但是梦想放飞的祈求马上被辨别出来,被重视起来。“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神对他说:你既然求这事,不为自己求寿、求富,也不求灭绝你仇敌的性命,单求智慧可以听讼……你没有求的我也赐给你,就是富足、尊荣,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没有一个能必你的。”(王上3:10-13)。祈求会受到祝福,因为它出自一颗愿意服侍人而不是要求他人服侍的心灵。我们要选择自己的人生,你是想做一个上帝国度的消费者,还是使者。

我们又多么需要鹰的力量,能在一个又一个地困境磨难中,灵里翻身,再重新得力,展翅上腾!

让我们学习向鹰一样懂得舍弃以往不如意的生活经历,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新生和希望。

十九世纪一位犹太教长老所写的,在此与你分享:

你的信念会显示你有多年轻,你的疑虑会显示你有多苍老;

你的自信多强就表示你有多年轻,你的恐惧多深就表示你有多苍老;

你与你的希望一样年轻,你与你的绝望一样苍老。

岁月会在皮肤上留下皱纹,而灵魂的皱纹却是消极的心情刻下的。

人生有盼望,有喜乐,有挫折,也有苦难。然而,让我们始终相信,使我们胜了这世界的,是我们的信心。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也能如鹰般展翅高飞,在生命的蓝天中翱翔。

埃里克·亨利·利德尔(又译伊利克·里达尔,英语:Eric Henry Liddell,1902年1月16日-1945年2月21日),苏格兰运动员,基督教传教士,中文名字李爱锐。

1902年,利德尔生于中国天津,父亲是英国传教士,后来他回国上学,考入爱丁堡大学。大学里他的赛跑天赋被发现,从而走向赛场。但是他的志向,却仍然是回到中国布道。他认为既然上帝造就了他,他应该感谢上帝,发挥上帝赋予他的特长。所以他一直为参加奥运会刻苦训练。不料他预定参加的100米赛跑安排在了星期天,作为基督徒的他坚守主日的敬拜,在信仰与比赛的矛盾中他选择了信仰,即使英国王室施加压力也不更改,而他信仰的上帝也给他以回报。他

参加了后来的400米,靠着对上帝的信心赢得了比赛。并且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一直保持了35年,直到1959年才被改写。

奥运会之后,他又以优异成绩从爱丁堡大学毕业,然后离开英国优越的生活和环境,像他父亲一样到华北传教。他在1925年先到天津。他在一所教会学校(今天津市第十七中学)教体育,还管理一所主日学。1932年被正式按立为牧师。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将在中国的外国人1500人关进了山东潍坊的日军集中营,利德尔名列其中。即便是在集中营里,利德尔也永远是一个深受大家欢迎的人,孩子们觉得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亲切地称他“埃里克叔叔”,年纪大的,则将他视为一位可靠的朋友、绝对可以信赖的人。在集中营里,利德尔凭着记忆自编了化学课本,教集中营里的孩子们化学课程。兰格登古凯,美国人,他所写的《山东集中营内》一书中,对利德尔描述中说道:“他已经四十几岁,但身体仍然轻巧、柔软,步履灵活自如,不过最重要的是,他那时充满幽默感和热爱生命的热情,他的热心和魅力,使大家适应了那段苦难的日子。”

后来,日本提出用集中营关押的侨民与英美等国交换战俘,于是英国方面就将利德尔的名字列入了第一批交换名单之中,据说是丘吉尔亲自将利德尔排在了第一个,但利德尔把逃出苦海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主动选择留在集中营。那时,他已经得了脑瘤,在集中营这样的生活医疗条件之下必死无疑。

1945年2月,离抗战胜利还剩下半年的时候,利德尔死在了集中营里,年仅43岁。上帝接他回到了天家。战后被安葬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华北烈士陵园,那里还长眠着白求恩、柯棣华等人。

1988年,一批中外友好人士聚集山东潍坊,为在那里建立的埃里克·利德尔墓地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纪念碑由产自他的家乡苏格兰的马尔岛花岗石制成,镌刻有中英文碑文,正面是:圣经以赛亚书40章31节:“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背后则记载了利德尔辉煌而短暂的一生。1990年建立了埃里克·利德尔基金会。

潍坊市政府在2005年纪念潍坊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活动中为埃里克·利德尔的纪念碑献花环。

2008年8月8日,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的日子,英国《苏格兰人报》把埃里克评为苏格兰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

《烈火战车》是一部著名的影片,就是根据奥运会冠军利德尔的真实故事拍摄的。

这就是一个信仰造就的英雄——利德尔,他爱中国,甚至死在中国,他在中国没有得到什么,却献出了生命。

你想收获吗?那就先给予。你想成为在先的吗?那就先做末后的。

你想获得新生吗?那就先破碎自我。你想报复吗?那就先饶恕。

你想成为伟人吗?那就先做仆人。”

就像耶稣说的那样:“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愿弟兄姐妹在2010年中,也能从神那里从新得力,展翅上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