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T2柱状图

C9T2柱状图
C9T2柱状图

The line graph giv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mount of time that was spent on three types of telephone call in Britain between 1995 and 2002. A quick look of the picture can lead to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time spent on mak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xed line callsand the time spent on making mobile phone calls had a similar trend during the past 8 years.

The time people spent on making calls by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fixed line and by mobile both

witnessed an increasing trend throughout the period. The rising rate for the former was quite steady, with the figure being around 38 billion minutes in 1995, and reaching 60 billion minutes in 2001. In contrast, the increasing rate for the latter was more dramatic. The number of minutes climbed from only 2 billion in 1995 to 40 billion in 2001, which was 20 times more than the figure at the beginning.

The length of time spent on making calls by The local-fixed line experienced a totally different tendency. The total time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70 billion minutes in 1995 to almost 80 billion minutes in 1996. The trend continued till 1999, when the peak was obtained, with the figure being nearly 90 billion minutes. The next three years saw a decrease, and the figure in 2001 reached the same level as that in 1995.

Overall, within the whole period, local fixed line always won the most popularity, while the mobiles always won the least.

PDCA过程模式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PDCA过程模式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科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吴昌伦王毅刚 BS 7799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其第二部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是组织评价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性、符合性的依据。它的最新版本(BS 7799-2:2002)是2002年9月5日修订的,引入了PDCA(Plan-Do-Check-Action)过程模式,作为建立、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方法。 PDCA过程模式被ISO 9001、ISO 14001等国际管理体系标准广泛采用,是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模式。依据BS 7799-2:200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过程方法鼓励其用户强调下列内容的重要性: 1、理解组织的信息安全要求,以及为信息安全建立方针和目标的需求; 2、在管理组织整体业务风险背景下实施和运行控制; 3、监控并评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有效性; 4、在目标测量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BS 7799-2:2002的PDCA过程模式 BS 7799-2:2002所采用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计划-实施-检查-措施”四个步骤可以应用于所有过程。PDCA过程模式可简单描述如下:

图1 PDCA过程模式 ◆策划:依照组织整个方针和目标,建立与控制风险、提高信息安全有关的安全方针、目标、指标、过程和程序。 ◆实施:实施和运作方针(过程和程序)。 ◆检查:依据方针、目标和实际经验测量,评估过程业绩,并向决策者报告结果。 ◆措施: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进一步提高过程业绩。 四个步骤成为一个闭环,通过这个环的不断运转,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使信息安全绩效(performance)螺旋上升。 应用PDCA建立、保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P(策划)—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环境(context)&风险评估 要启动PDCA循环,必须有“启动器”:提供必须的资源、选择风险管理方法、确定评审方法、文件化实

大直径桩柱施工

大直径桩柱施工(钻孔灌注桩柱) 系指桩径大于250cm,大直径桩柱按其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钻孔灌注桩柱,钻埋空心桩柱和挖空心桩柱三类。 1.施工平台 1)平台构造:钢管桩工作平台由钢管桩与纵横梁组成,钢管桩可用成品管或用6mm-10mm钢板卷制而成,采用振动下沉法安装到位。直径0.5-1.2m不等。纵梁常使用六四军用桁架、万能杆件桁架、贝雷桁架,使用时要注意设计钢管的跨径最好为节距的倍数,以提高支点的剪力。 2)钢管桩施工:钢管的成品有热轧无缝钢管,有缝焊接管和螺旋焊接钢管三种,为便于长期周转使用,施工时多采用成品管,钢管分节,节的长度一般为4-6m,节与节之间的钢法兰圈用电焊连接,以增加连接刚度。 钢管桩的底节刃脚处要贴焊钢板圈,离刃脚一定高度h要设内横隔板来提高垂直承载力,以便较容易外拔。 钢管桩常用震(拔)两用的震动锤,其技术规格如表3-4-1。 双频率震动锤 钢管桩插打在软弱地层时宜用高频激震,深层或终振阶段宜使用低频激震,每次震动时间根据土质情况及震动机能力大小来定,一般不超过10-15分钟,震动时间过多对震动机的零部件易于磨损。 钢管桩沉入施工的极限承载可参考下表:表3-4-2 3)钢管桩施工工序

a.定位旋测:在浮吊工作船进入墩位前,先经过测量将桩位用浮标形式定位,待定位船抛锚就位后,选用平台钢管桩中一根作定位桩,先行震入,以后再以此根做定位的标准。 b.施打顺序以浮吊移动方便为准,浮吊大致分为三类:汽车(履带)浮吊,桅杆浮吊,龙门浮吊,其中汽车浮吊是在钢驳船上装设汽车(履带)吊,考虑到震动锤的冲击力较大,为稳定起见,常将船尾(头)对准钢管桩,钢管桩安装了震动锤后,顶部用4根风缆固定,缆风绳可设在工作船上或已施打的钢管桩上,缆风绳的作用是控制钢管桩的竖向倾斜,钢管桩震沉到工作平台高程后停止,再接长,依次施工直到设计位置,一个平台的钢管桩要集中施打,才能发挥效率。 c.为提高大型高级钻机功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至少要安排多套平台与钢管桩。d.桩头处理:按平台设计标高将桩头割平,在端部相当于钢管1个直径D的深度内,焊一块水平隔板做底模板,再在端部焊顶盖板(20mm厚)在其中心留ф20mm孔来浇封头砼,藉以保证接头部位的平稳。 e.当平台钢管桩出水较高或流速较大时,钢管桩顶要设横梁,设剪力撑,形成框架,然后在横梁上安装纵桁梁,在纵桁梁节间支点上安置工字钢横梁,并用抱箍固定,在横梁上铺设木(竹)跳板,在此平台架设工作基本完成。 2.钢护筒就位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护筒制作及运输到墩位射水,吸泥机就位振动沉桩锤,锤座就位吊装机械,电源就位操作平台完成(或定位船就位)导向架(或导向井框)就位复测完成。 2)接长护筒 a.将底节护筒装入导向架内,并用手拉葫芦调整中线位置,用夹具固定在平台上,再在其上吊放第二节,钢护筒顶底部各焊有一道水平回劲法兰圈采用电焊连接方式接长。二节完成后再放第三节,直至护筒长度大于水深后,再用吊车将护筒下沉到河床表面。 b.护筒放置在河床面上,上端用手拉葫芦固定在平台上,下端用钢丝绳在前方锚碇上牵引固定,防止水流冲偏。 c.护筒顶节和震动锤座牢固地连成一体(检接加焊接),在锤座底部接4根风缆,用以调整护筒倾斜。 3)震动下沉 a.采用电动震动锤下沉护筒,当护筒顶距工作面0.8m左右时,停止振沉,解除锤座与顶节护筒连系,按同样步骤再接长护筒。 b.每锤击下沉1m左右都要进行护筒垂直度的检校,如护筒倾斜应停振,采用调整风缆方式纠正。 c.施工中发现护筒有漏水孔洞,应采用钢板和环氧树脂封闭。 d.护筒先桩锤自重下沉,待取得足够的稳定性后,再行振动下沉,避免在偏载作用下,形成严重倾斜偏位。 e.当采用高压射水配合空气吸泥机吸泥振沉施工时,严防不对称射水,造成刃脚单边受力倾斜,应在护筒内土体全断面对称均匀冲淘,保留护筒内土体表面距刃脚下口50-100cm时再行振沉。 f.当护筒下沉未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①护脚:在护筒外抛尼龙袋装砂砾或片石护筒底,以减少水流所产生的局部冲刷,此种 方法常用在软弱土层上。

柱状图作图标准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表1 XX 地区实测剖面地层-沉积相综合柱状图 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探 格栏宽度如下:①?⑥一 5 mm;⑦一8 mm;⑧一15 mm;⑨一35 mm;⑩一15 mm; ( 11) — 75 mm; ( 12) —10 mm; ( 13) —10 mm; ( 14) —10 mm; ( 15) — 30 mm; ( 16) — 5 ?12 mm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年代 地层 岩石 地JZ- 段 ㈢ (JI ■1. ⑤ ? £5} J25 V' 沉积构适 11 1 沉积相 基准面变化 鄴性简述及古生物化石或组合 離相卄相扣陆濟每次深树卞海 .<

探注:①?⑨栏和图表总宽度为刚性规定,其余各栏可视各剖面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探岩性柱中的1、2、3、……等分别表示岩石的粒度(碎屑岩类)及沉积能量(碳酸盐岩),其编号与表2中的编号相对应。

表2 各种岩类花纹的长度及层高 ①岩性描述中只笼统为”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等同按12.0mm;后生白云岩则参见各类灰岩长度; ②各类变质岩则参照其原岩的长度; ③花纹长度具有粒度含义,实为刚性规定;层高(层距)视为弹性规定课时实际情况略加增减; ④岩石花纹及其基本线宽、花纹中的粒径等,按本指南所示,不足者,以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 及图式(SY/T 5615-)加以补充,其次以国家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报批稿)GB 958-99之规定, 仍有不足者,则按GB 958-99之花纹设计规定自行设计。 碎屑颗粒大小分类

PDCA循环运用与流程图

PDCA循环运用与流程图 创新是把一种认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其中存在较大的思维发散空间,结合PDCA循环在制造过程中对于质量改进的作用,按照“四阶段、八步骤”的提法,创新过程中PDCA循环的运用可以参考图1所示来完成。在实施中应注意任何结论的获得都要以事实为依据,运用统计工具进行合理的分析。 1.P阶段 即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步骤一:选择课题 新产品设计开发所选择的课题范围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以企业获利为目标的。同时也需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技术等能力来确定开发方向。 课题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切入点,课题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就可能带来决策上的失误,有可能在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后造成设计开发的失败。比如:一个企业如果对市场发展动态信息缺少灵敏性,可能花大力气开发的新产品,在另一个企业已经是普通产品,就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选择一个合理的项目课题可以减少研发的失败率,降低新产品投资的风险。选择课题时可以使用调查表、排列图、水平对比等方法,使头脑风暴能够结构化呈现较直观的信息,从而做出合理决策。 步骤二:设定目标 明确了研究活动的主题后,需要设定一个活动目标,也就是规定活动所要做到的内容和达到的标准。目标可以是定性+定量化的,能够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要尽可能量化,不能用数量来表示的指标也要明确。目标是用来衡量实验效果的指标,所以设定应该有依据,要通过充分的现状调查和比较来获得。例如:一种新药的开发必须掌握了解政府部门所制定的新药审批政策和标准。制订目标时可以使用关联图、因果图来系统化的揭示各种可能之间的联系,同时使用甘特图来制定计划时间表,从而可以确定研究进度并进行有效的控制。 步骤三: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创新并非单纯指发明创造的创新产品,还可以包括产品革新、产品改进和产品仿制等。其过程就是设立假说,然后去验证假说,目的是从影响产品特性的一些因素中去寻找出好的原料搭配、好的工艺参数搭配和工艺路线。然而现实条件中不可能把所有想到的实验方案都进行实施,所以提出各种方案后优选并确定出最佳的方案是较有效率的方法。 筛选出所需要的最佳方案,统计质量工具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矩阵图都是进行多方案设计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工具方法。 步骤四:制定对策 有了好的方案,其中的细节也不能忽视,计划的内容如何完成好,需要将方案步骤具体化,逐一制定对策,明确回答出方案中的“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使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流程图,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将会得到分解。 2.D阶段 即按照预定的计划,在实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 步骤五:实施对策

立柱桩施工方案

目录 一、.................................................. 工程概况: 1 二、................................ 施工人员组成及机械配置情况: 1 三、............................................ 立柱桩施工流程: 2 四、............................................ 立柱桩施工程序: 3 五、.................................. 立柱桩施工工艺及保证措施: 3 六、........................................ 机械配置及进度计划: 9 七、.............................................. 安全、文明生产 10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 明挖段立柱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项目明挖土建工程围护结构在JN03(K6+966.000)~JN15(K6+642.004)岸边段、工作井基坑内采用φ900钻孔桩与钢格构柱组合结构作为立柱桩,共110根。立柱桩采用一柱一桩。按照设计院批复意见,工作井范围内上部格构柱采用4L160×16Q235B角钢,缀板为350×300×12,间距为800,格构柱截面尺寸为460×460,岸边段采用φ609钢管(t=16mm)代替原格构柱。钢管与混凝土支撑连接节点下部增设钢托盘(基坑开挖前单独报混凝土支撑、系梁、冠梁施工方案),底、中、顶板与钢管相交处钢筋应加强,底板钢筋施工时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上报技术联系单。钢筋弯折5d时,与钢管连接处采用双面焊接。格构柱长度为6~30m,插入桩内长度为3m,下部采用φ9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础。格构柱插入灌注桩深度误差≤5cm,格构柱垂直误差≤1/300,定位偏差≤2cm,钢立柱各边与轴线严格垂直或平行,每根立柱桩均埋设2根后注浆管。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所处地区地层从上至下主要为:2-3层软塑状粘土、4层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4-1层粉土、6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7-1层粉细砂、7-2层稍密粉土、8层粉细砂、9层粉细砂。结构主要处于2-3层粘土、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6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7-1层粉细砂、8层粉细砂。 二、施工人员组成及机械配置情况: 施工时,针对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及施工工期的严峻性,我部充分发挥现场旋挖钻与回旋钻施工机具的优势,在深度较浅桩比较密的地方用旋挖钻,在深度较长地段用回旋钻。在为保证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尽量压缩工序之间的自由时差,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宏观管理领导,项目副经理具体组织实施,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和现场技术工作,其他人员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的生产管理体系。施工人员组织安排见下表: 表1 施工人员组织安排表

PDCA的八个步骤七大工具

PDCA的八大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夸大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其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D、C、A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 ◆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Check)--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 题; ◆A(Action)--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PDCA循环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1.周而复始 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 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3)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 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七、控制图 1、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PDCA管理八大步骤

PDCA管理八大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夸大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看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这句话将检查验证、评估效果的重要性一语道破。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标准化是维持企业治理现状不下滑,积累、沉淀经验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标准化是企业治理系统的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就不会进步,甚至下滑。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所有题目不可能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遗留的题目会自动转进下一个PDCA循环,如此,周而复始,螺旋上升。 PDCA:管理学上最基本的一个方法,是一种管理循环。 P:plan,计划的意思。 D:do,做、实施的意思。 C:check,检查、查核的意思。 A:action,行动(改进、纠正)的意思。 具体说明: plan:任何事情,都必须先有计划、目标。计划中必须有:具体事项(问题)(What)、解决的办法、要达成目标效果(How)、负责的人员(Who)、完成的时间(When)。只有清晰了这几个要素(3W1H,另一要素Why可以在要素What里面说明,就是为什么要处理这个具体事项)。 do:制定完计划,就是组织实施了。组织的有6大要素5M1E,就是财(Money)、人(Me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组织、分配、指挥、协调(4大管理手段)好这几个要素。 check:实施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查核、检讨,和计划、目标是否有偏离。是目标(效果、或进度)有问题,还是实施的人员、机器设备工具仪器、材料、方法、环境有问题,按5M1E 来进行检讨。检讨完进入下一步。 action:纠正。调整目标(效果、或进度),或者5M1E。然后开始新的计划,重新进入PDCA 的循环。 PDCA是一个循环,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

用EXCEL做质量分析柱状图模板

用EXCEL做质量分析柱状图模板 关键词:EXCEL 分析柱状图 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但是,在进行分析时,面对大量枯燥的数据,往往很难以让人提起兴趣。 学校教务管理中,常常要进行质量分析。一个规模较大的学校的一个年级的质量分析,往往含有上千个数据,分析时大家会听得或看得索然寡味,这时EXCEL图表就能发挥作用。EXCEL图表能给人视觉冲击,让数据易于理解和记住,让分析者与被分析者之间易于交流。 一、原始数据 图一是我校的七年级质量分析总分分析表。 图二是七年级质量分析语文分析表。 图一、图二各占17行,七个单科(语文、数学、英语、生物、思品、历史、地理)的分析表与图一、图二内容相似。 图一、图二及七个单科分析表在同一工作表。 要分析的数据为均分、合格率(及格率)、优质率、后20名均分。 图一

图二 二、数据整理 1、插入工作表,名称为分析图表(图三)。 图三 2、做一个控制按钮 调出窗体工具箱(在菜单栏右边空白处,右键,勾选窗体)。 单击窗体工具箱的微调项按钮——在工作表中画出微调项按钮——放置在

B2单元格——右键单击微调项按钮——单击设置控件格式——单击控制,然后设置控件格式(图四),最小值为0,步长为17,最大值可根据科目多少设置,单元格链接为B3(后面的公式将与B3单元格联系),单击确定。 图四 操作控制按钮(微调项按钮),B3单元格的值会以在0——119的范围内以17的倍数变化。 2、转移数据 现在,我们用OFFSET函数将质量分析表的数据转移到分析图表工作表。 OFFSET是一个引用函数,是根据参照区域,通过上下左右偏移得到新的区域的引用。返回的引用可以是一个单元格也可以是一个区域。 这里以返回单元格为例。 在某单元格输入:=OFFSET(A1,2,3),返回D3单元格的值(以A1单元格作为参照,向下移动2行,向右移动3列)。 ①在图三的A4单元格输入:=OFFSET(数据!A4,B3,8) B4单元格输入:=$A$4&OFFSET(数据!$A$4,1+$B$3,2) C4单元格输入:=$A$4&OFFSET(数据!$A$4,1+$B$3,6) D4单元格输入:=$A$4&OFFSET(数据!$A$4,1+$B$3,10) E4单元格输入:=$A$4&OFFSET(数据!$A$4,1+$B$3,13) 如果B3=0,得到图五的结果。 图五 如果B3=17,得到图六的结果。从图五、图六可以看出,B3发生变化,分

QC七大手法—直方图

QC七大手法(一)——直方图的制作 直方图的作用: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了解总体数据的中心和变异,并推测发展趋势。 步骤一:搜集数据n,全部均匀的加以随机抽样。所搜集的数据应大于50以上。 138 142 148 145 140 141 步骤二:找出最大值L和最小值S 139 140 141 138 138 139 最大值L=148 最小值S=121 144 138 139 136 137 137 步骤三:求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又叫极差 131 127 138 137 137 133 R = L —S = 148 —121 = 27 140 130 136 138 138 132 步骤四:决定组数K 145 141 135 131 136 131 (1)其为:k=1+3.32log n n = 60 134 136 137 133 134 132 (2)公式一般对数据之分组可参照下表: 135 134 132 134 121 129 数据数组数 137 132 130 135 135 134 ~50 5~7 136 131 131 139 136 135 51~100 6~10 例:取7组 102~250 7~12 250~10~20 步骤五:求组距(h) (1 )组距=全距÷组数(h =R÷K) (2 )为便于计算平均数及标准差,组距常取为2,5或10的倍数。 例:h =27/7 =3.86, 组距取4 = 组界 步骤六:求各组上组界,下组界(由小而大顺序) (1)第一组下组界=最小值—(最小测定单位/ 2 ) 第一组上组界=第一组下组界+组界第二组下组界=第一组上组界 (2)最小测定单位整数位之最小测定单位1 小数点1位之最小测定单位为0.1 小数点2位之最小测定单位为0.01 (3)最小数应在最小一组内,最大数应在最大一组内; 若有数字小于最小一组下组界或大于最大一组上组界值时,应自动加一组。 例:第一组=121-1/2=120.5~124.5 第二组=124.5~128.5 第三组=128.5~132.5 第四组=132.5~136.5 第五组=136.5~140.5 第六组=140.5~144.5 第七组=144.5~148.5 步骤七:求组中点组中点(值)=(该组上组界+该组下组界)/ 2 例:第一组=(120.5 +124.5)/2=122.5 步骤八:作次数分配表(1)将所有数据,依其数据值大小书记于各组之组界内,并计算其次数。 (2)将次数相加,并与测定值之个数相比较; 表中之次数总和应与测定值之总数相同组号组界组中点划记次数f :每组内包含的测定值个数 1 120.5~124.5 122.5 / 1 例:第一组只包含数:121 次数为1 2 124.5~128.5 126.5 // 2 3 128.5~132.5 130.5 //// //// // 12 4 132.5~136. 5 134.5 //// //// //// /// 18 5 136.5~140.5 138.5 //// //// //// /// 19 6 140.5~144.5 142.5 //// 5 7 144.5~148.5 146.5 /// 3 合计60 作计算表:组数中心值X 次数f u uf u2f 1 122.5 1 -4 -4 16 2 126.5 2 - 3 -6 18 3 130.5 12 -2 -2 4 48 4 134. 5 18 -1 -18 18 5 138.5 19 0 0 0 6 142.5 5 1 5 5 7 146.5 3 2 6 12 ∑f=60 ∑uf=-41 ∑u2f=117

QC七大手法是什么

QC七大手法是什么 检查表(Datacollection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diagram) 控制图(ControlChart) 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 1.查检表(CheckList)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柏拉图(ParetoDiagram)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Diagram)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散布图(ScatterDiagram)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管制图(ControlChart)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直方图(Histogram)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层别法(Stractification)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概述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QC七大手法习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Qc七大手法之直方图

第八章直方图 115 第八章直方图(Histogram) 一、前言 现场工作人员经常都要面对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均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抽样或检查所得的某项产品的质量特性。如果我们应用统计绘图的方法,将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散布的情形及问题点所在及过程、能力等,均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即可利用这些信息来掌握问题点以采取改善对策。通常在生产现场最常利用的图表即为直方图。 二、直方图的定义 ⒈什么是直方图: 即使诸如长度、重量、硬度、时间等计量值的数值分配情形能容易地看出的图形。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因此,也叫做柱状图。 ⒉使用直方图的目的: ⑴了解分配的形态。 ⑵研究制程能力或计算制程能力。 ⑶过程分析与控制。 ⑷观察数据的真伪。 ⑸计算产品的不合格率。 ⑹求分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⑺用以制定规格界限。 ⑻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⑼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⑽了解设计控制是否合乎过程控制。 116 品管七大手法 3.解释名词: ⑴次数分配

将许多的复杂数据按其差异的大小分成若干组,在各组内填入测定值的出现次数,即为次数分配。 ⑵相对次数 在各组出现的次数除以全部的次数,即为相对次数。 ⑶累积次数(f) 自次数分配的测定值较小的一端将其次数累积计算,即为累积次数。 ⑷极差(R) 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即为极差。 ⑸组距(h) 极差/组数=组距 ⑹算数平均数(X) 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总数,通常一X (X-bar )表示。 ⑺中位数(X) 将数据由大至小按顺序排列,居于中央的数据为中位数。若遇偶位数时,则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值。 ⑻各组中点的简化值(μ) ⑼众数(M) 次数分配中出现次数最多组的值。 例: 次数最多为24,不合格数是9,故众数为9。 ⑽组中点(m)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上组界+下组界)÷ 2=组中点 第八章 直方图 117 X= X 1+X 2+ …… +X n n X= ∑μf n X 0 +h ~ μ= , X i - X 0 组距(h) X 0=次数最多一组的组中点 X i =各组组中点 n Xi n i ∑=1=

销售PDCA步骤

销售PDCA步骤 岀处:业务员网 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步骤和程序,销售产品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销售是从被客户拒绝 开始的,这就要求销售员在开始展开销售之前更要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一般来讲,销售 的步骤是这样的:寻找客户一一接近客户一一产品介绍一一消除疑义一一最终成交。但我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并非这个步骤,而是PDCA步骤,或称PDCA计划。 可以说,PDCA既是一个工作流程,又是一个工作步骤。所谓的PDCA是指: P ―― Plan (制定计划) D ―― Do (按照计划实行) C --- Check (检查计划与结果的差别) A --- Action (修改后再行动) PDCA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如果不对其加以重视,凡事草率行事,以碰碰运气、听 天由命的心态来工作,即使一时运气好而得到好的成绩,也不可能持续太久。 销售工作也是一样,虽然我们在之前说过一般的销售步骤是:寻找客户一一接近客户一一产 品介绍一一消除疑义一一最终成交,但这个过程必须是经过:订定计划一一按照计划实行 ――检查计划与结果的差别一一修改后才行动(将每一次反省检讨的部分活用于下一次的计划中)才完成的。也只有按照这个计划执行,销售工作才能有效开展,而且也会大大提升销 售员的营销技能。 接下来我就对这个计划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 (1)P ——Plan PDCA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一一Plan (制定计划)。在销售工作中,制定计划就是指销售员在一定期限内要开展的活动及所要达成的目标。 销售员在制订销售计划时应认真考虑三个因素:接触客户所需要的时间;所要达成的最终目标;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除此之外,制定销售计划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Excel表格生成柱状图

Excel表格生成柱状图 导语: 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使用柱状图来进行数据对比。Excel作为一款使用率较高的数据处理工具,首当其冲,很多都会使用它来制图。那么,对于如此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的Excel,用它来绘制柱状图究竟怎么样呢? 免费获取商务图表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8016952814.html,/businessform/ 柱状图(bar chart),是一种以长方形的长度为变量的表达图形的统计报告图,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表示数据分布的情况,用来比较两个或以上的价值(不同时间或者不同条件),只有一个变量,通常利用于较小的数据集分析。柱状图亦可横向排列,或用多维方式表达。 专业的柱状图制作软件 简单直观的数据表格,丰富而又精美的模板,主要用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易于比较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别。亿图图示软件设计了渐变色柱状图、单系列柱状

图、3D柱状图、堆积柱状图和百分比柱状图等。符号库里有各种样式的标志可以选择,更能轻松编辑颜色。选择柱状图后,上方的旋转按钮可以改变图表方向。做柱状图的时候,可以将excel绘制成模板图的数据格式,在软件里选中模板就可以直接导出文件,自动形成柱状图。 系统要求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 7,Windows 8, Windows 10 Mac OS X 10.10 + Linux Debian, Ubuntu, Fedora, CentOS, OpenSUSE, Mint, Knoppix, RedHat, Gentoo及更多 亿图图示绘制“柱状图”的特点 来自全球超过600万的用户选择下载安装。 支持多系统操作:亿图图示柱状图可以在Windows,Mac 和 Linux上进行制作。 值得体验的产品:来自全球超过600万的用户选择下载安装,几十次的更新让产品愈加完美。 简单操作:方便用户创建一幅理想的柱状图。即使不擅长数据分析,也能够将报表做的清晰美观。

PDCA的流程管理

什么是PDCA? 它的管理流程工作如何? 在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一下总体的思路: P-plan D-do C-check A-action 在工作程序Plan--Do--Check--Action过程中: Plan即拟订计划,制订计划目标,制订计划做法; Do即执行实施,并加以控制; Check即确认或评估执行状况与目标之差距; Action即执行结果与目标值之差距探讨,并修正采取措施。 质量管理的PACD循环 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及八个步骤。 八个步骤是四个阶段的具体化: (1)计划(P)阶段 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该方针和目标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计划阶段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针对找出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并明确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Why)?2)制定这些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3)这些措施在何处即哪个 工序、哪个环节或在哪个部 门执行(Where)?4)什么时候执行(When)?5)由谁负责执行(Who)?6)用什么方法 完成(How)?以上六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原因、目的、地点、时间、执行人和方法,亦称5W1H问题。 (2)实施(D)阶段 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第五步 第五步,执行计划或措施。 (3)检查(C)阶段 这个阶段也只包括一个步骤,即第六步。 第六步,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通过做好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查等方式,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 (4)处理(A)阶段 包括两个具体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制定标准。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检查,对效果还不显著,或者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不要回避,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其列为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以上特点。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QC七大手法测试题答案

QC七大手测试题答案 姓名工号 一、选择题(30分) 1.平均值与全距管制图(X-R Chart),属于哪种管制图? ( A ) A.计量值管制图 B.计数管制图 C.缺点数管制图 D.平均缺点数管制图 2.哪一项是柏拉图的错误看法: ( A ) A.那一项目问题最小 B.问题大小排列一目了然 C.各项目对整体所占分量及其影响程度如何 D.减少不良项目对整体效果的预测及评估 3.依据制程精密度,下列哪一个能力指数,可判断为合格? ( A ) A.1.33≦CP B.1≦CP<1.33 C.cp<1 4.直方图分布型态解析中,图形显示有异常原因混入的类型为: ( C ) A.缺齿型 B.高原型 C.离岛型 D.左偏态型 5.直方图分布型态解析中,图形显示混有两个以上不同群体的类型为(A) A.双峰型 B.高原型 C.离岛型 D.左偏态型 二、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 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 ,管制中心线是CL . 三﹑名词解释(20分) 1.数据:依测量所获得的数值或资料,称为数据。 2.图表:依据收集到的数或资料,用点﹑线﹑体来表示大概情势及大小变动于纸上的图形叫图表

3、全距:在所有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叫全距. 4.组距:全距/组数=组距 四、问答题(3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 (10分) 一,查检表二,柏拉图三,特性要因图四,层别图五,散布图六,直方图七,管制图 2.何为特性要因图? (10分) 利用团体力量来共同探讨其结果(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表示在一张图上,谓之特性要因图。 3.直方图使用的目的? (20分) 1.测知制程能力 2.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不同群体 3.测知分配中心或平均值 4.测知分散范围或差异 5.与规格比较计算不良率 6.测知有无假数据 7.订定规格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