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图文出版”现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7068443.html,

文学作品“图文出版”现象分析

作者:杨会王丽文

来源:《出版广角》2013年第09期

随着快节奏生活方式的到来,图像成为刺激大众的重要艺术形式,大众已无暇从“白纸黑字”的阅读中挖掘文字背后的内容,转而从色彩绚烂、富有冲击性的图像中直观地感知某种信息。这种感知方式让国内外很多评论家意识到图像对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图像,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另外一些批评家以“读图时代”指称读者厌烦纯文字而热衷于图像的阅读现象。

一、文学作品图文出版背景

在上述背景下,传统的纯文字图书阅读方式逐渐遭到普通读者的摒弃,而成为象牙塔内学术研究者的坚守,如何实现从纯文字到图像的转型成为作家、出版社面临的重要问题。以文学作品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摆脱纸质约束走向荧幕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文学失去轰动效应的市场经济时代,文学作品只有将文字叙述变成生动可感的图像化影视才能重新获得读者的关注。可以说,因影视改编而走红的文学作品在当今不胜枚举,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和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上映后受到观众的青睐,之后作为文学文本的上述作品才引起读者的关注。目前,虽然一部分作家因自己的作品被改编得失去原貌而颇有怨言,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作家和出版社而言,借助影视改编传播作品,继而使自己名利双收是其无法抗拒的诱惑。

在文学作品走向影视改编的同时,一部分纸质图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出版,引发了图文出版热潮。该热潮源于山东画报出版社于1996年推出的《老照片》丛书,该套书打破了以往为文配图的图文书编排模式,而为既定的照片撰写文字。新颖的图书出版方式加上古朴的装帧和怀旧的内容,引起了读者强烈的认同感,在书刊发行量不景气的20世纪90年代末,《老照片》曾创下发行量30万册的纪录,其辉煌的业绩令各大出版社垂涎。在《老照片》的带动下,各大出版社开始出版图文书,引发了图文出版潮流。

在图文出版的热潮中,一部分功能性、时尚类的图文书用图文互相阐释的方式直观地展示了与现实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菜谱、旅游指南等图书;另一部分图文书以图画为中心,辅以简单的文字,如漫画书等。上述两类图文书较好地发挥了图像的作用,讲究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离不开直观的视觉刺激,纯文字的制作方法介绍难以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成品形象,而精美的图片一方面很好地阐释了制作方法的合理与可靠,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读者购买该书的欲望。对于旅游指南类的图书而言,各地风景图片无疑是读者最关注的内容,优质的图片能够引发读者身临其境的想象。而对于漫画书而言,图像更是其存在的依据,失去了图像,“漫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