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A及合并的一些问题处理

CO-PA及合并的一些问题处理
CO-PA及合并的一些问题处理

CO-PA及合并的一些问题处理

1.基于成本核算和基于帐户的获利分析比较

CO-PA模块有两种获利分析,基于帐户和基于成本的获利分析,两者联系与区别、利弊如何?

a.costing-base采用value field,可对应到cost/Revenue成本要素、MM|SD的条件类型或产品成本部件等,而accounting-based采用成本要素。

b.在对应关系上, costing-base的一个value field可对应一到多科目(成本要素),而accounting-based当然是一个成本要素和FI的一损益科目想对应。

c. 基于成本的获利分析中的成本和收入是按照边际贡献结构的细项存储的,而这一结构则通常对应于生产成本会计中的明细成本组件,比如你可以PA值字段去和Tcode:OKTZ定义的成本部件一一对应; 而基于帐户(成本要素)的获利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获利分析同财务

会计在帐户层次是一致的。系统依据财务会计的计值基础将所有的收入和成本同时计入财务会计和获利分析系统。

d.居于Costing-based更灵活,企业通常采用,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利润分析类型, 如果这样的话,基于帐户的获利分析就成了财务会计数据同基于成本的获利分析数据对帐的桥梁。

在进行利润分析或定义报表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切换,

e.而基于帐户的获利分析的优势在于: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及获利分析模块中,数据都按帐户存储,这可使您在整个财务系统范围内对所有的数值定义统一的分类结构,基于帐户的获利分析可使您按帐户反映利润,从而保证在成本会计结算的各阶段,其数据与财务会计始终是一致的。

f.数据的保存

Costing-based :CE1**** CE2*** (其中****表示支持位的PA 最高组织单位经营范围)

Acount-based:COEP COEJ,如果你精通CO,就知道这是COEP是CO凭证行项目表,举个简单

例子,销售交货时的销售成本的默认成本对象可能在TCode:OKB9中被定义

为获利分析段,但是,此时不到CO-PA的CE1****表,也就是无PA凭证, 只是产生一成本对象为PSG的CO凭证,销售成本通常是Billing 时才随销售收入确定一并传输到PA的,可能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2.Costing-based的缺点

Costing-based的缺点表现在:

Costing-based CO-PA的缺点分析:

I.时间差异

一个实例是销售订单,如已发货但是未及时biling,而销售成本只有当billing时才和销售收入一并传输到CO-PA, 此时COGS Post到FI, 但是CO-PA却无COGS,根据收入成本匹配原则,一个期间内可能企业

会要求收入成本匹配,但如果期中查询获利分析报表,还是会由于时间差出现FI COGS和PA COGS不匹配。

II.应计问题

比如在传输sales order到CO-PA时,一些应计费用通过SO的condition传到CO-PA模块,PA模块有这部分数据,但从财务角度,这些费用并没发生因此在FI中不存在这部分数据。

III.货币转换时的汇率差

特别是对一跨国集团,涉及多币种时的转换无可避免地产生汇率差异。IV.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差异、标准成本部件和实际成本部件

假设启用物料帐,FI销售成本科目、PA销售成本值字段和ML的单位销售成本(周期单位价格)可能不一致,具体原因此出不讨论,工单的各种结算差异和ML的实际成本核算都不好弄。

如何在Costing_based和Accounting_based利润分析切换

如果同时使用了两者,可使用KEBA|KEBD在两者间切换,此时

KE24,KE25标准的利润实际|计划行项目分析出现的屏幕将不一样,可使用KE3K为Accounting_based分析定义利润分析用的成本要素组.

3.SD条件类型开票时间无法传输至CO-PA

基于成本核算的CO-PA中,销售定价设置一运费条件类型,对应到成本要素类别为1的费用类科目,销售开发票时提示“KI 183初级成本要素的获利能力段对于基于成本核算的CO-PA无效”错误,OBA5将消息关闭后,开票过去但无运费数据。

解决方法:

不要总想什么增强,简单处理,将成本要素类型1更改为11型收入要素,01/11名号而已,有啥意义呢?北京有个“七星级”酒店,难道就一定是七星级的?我还有个好友叫李富贵,好象到目前为止既不是富人也没成贵人,过的比我还惨,我杀猪好歹还有肉吃。

4.为什么SD开票时服务销售订单无数据至CO-PA

普通销售定单和服务型的销售定单使用相同的收入条件类型,前者在Billing时将收入成本等数据记录到值,而服务型销售订单却没有。

问题原因:

普通销售订单是开票时直接传输相关特征和值字段内容到CO-PA:而MTO方式下的销售单或服务型销售单被作为一个成本对象(Cost Object),开票时可能并不产生PA数据,而是等成本对象结算时才能得到毛例再传输到获利分析。

5.成本中心费用如何分摊到CO-PA

简单的一两笔可以用KB11N带获利分析的变式,复杂的使用专门的PA 分摊TCODE:KEU5(KEU1建立循环)

对于非成本中心费用的,CO-PA还有专门的定期调整

TCODE:KE27/KE28。

6.合并期间统一问题

集团内的某海外公司A的Fiscal Year 是每年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而B的Fiscal Year是每年1月1日到次年12月31日,报表合并如何实现?有人人这样问俺.

答: 什么时候学习人家赵本山忽优了,还有这等鸟事?

我见过这么些期间接:7月制(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4月制(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和公历年制(中国企业多如此),还有的以为什么每月周后一个周五作月末的,一些比较变态的期间,都是洋鬼子的企业折腾出的。

会计报表总是反映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只有在反映财务状况的日期和反映经

营成果的会计期间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合并。为了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必须要求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保持一致,统一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的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以便子公司提供相同日期和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

对于境外子公司,由于当地法律限制确实不能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一致的,可以要求其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单独编报与母公司会计报表决算日和会计期间一致的个别会计报表。

或者,象国内的外企,其使用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如445型),出具中国习惯的报表再根据公历年编制一套报表(再前套报表上进行一定调整).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

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兼并,一个企业兼并后只涉及一个会计主体,所以兼并企业在进行兼并会计处理时,一般将被兼并企业的资产、负债等按评估价并入兼并企业原有的账簿体系中,兼并价格与所获得的净资产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作商誉或负商誉。兼并结束后,被兼并企业就不存在,由兼并企业统一编制会计报表。 企业收购,由于参与收购企业双方在收购后仍维持原有的法律主体和会计主体,并各自独立的从事经营活动,所以收购公司不能将被收购公司的资产和负债简单的加总到收购公司有关资产、负债帐户,只能将收购所付价款直接计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但为反映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必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通过支付现金收购一般用购买法编制合并报表,但在有些并购业务中并不是通过支付现金而是通过增发股票换取被并购企业原有的股权达到并购的目的,这种方式的并购就难以辨认谁是购买者谁是被购买者所以采用权益集合法较为合理。 一.兼并企业会计处理 1.采用有偿方式兼并,兼并企业以被兼并企业提供的评估后的科目余额表登记入帐,进行帐务处理时,按资产评估后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负债的评估后的帐面价值,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被兼并的净资产+无形资产=专项应付款)或“长期投资”科目。 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合并中产生商誉和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在合并中产生商誉可将并购商誉确认为一项费用或者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在预计的年限内进行摊销,或者冲销留存收益。负商誉可作为递延收益处理,并在确定期限内确认为收益或将净资产公允价值超过合并成本的差额作为购买方权益的增加。 4.支付产权转让价款的核算,兼并企业支付产权转让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或长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购买法在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 从收购日起,购买方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以被收购公司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入收购成本,超过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确认为并购商誉,并在以后期间进行摊销。在合并损益表中,由于购买引起原有股东的权益发生变化,所以合并利润仅包括被收购公司在被收购日后取得的经营成果。收购所支付的价款直接记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三.权益集合法在收购活动中会计处理将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帐面价值记作“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将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按其帐面价值入帐,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但应按收购企业发行的股票价值入帐,收购时编制损益表,以反映截至收购日止已实现损益以及以前年度累计的留存收益。收购费用一般作为管理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四.企业兼并及收购的会计处理举例 例1.甲公司与乙公司达成兼并议,在2006年6月1日由甲公司支付现金兼并乙公司。至兼并日止,由会计事务所对乙公司的账簿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清理后的资产负债表和评估结果如表1。经双方协商同意甲公司以1000000元,并承担乙公司原欠债务的办法兼并乙公司。兼并发生的直接费用10000元已由银行存款支付。 表1

集团企业合并会计分录

求助:? 甲、乙公司属非同一控制的两家公司,2006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3200000元银行存款购入了乙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股份,发生咨询费20000元,法律费30000元,股票登记费40000元。两公司合并前的单独资产负债表和公允价值情况如下表所示: 2006年12月31日单位:元 项目 甲公司乙公司(账面价值)乙公司(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250000100000100000 存货450000540000 固定资产(净值)70000002000000 无形资产(净值)500000200000210000 资产合计2750000 流动负债410000410000 长期应付款640000540000 负债合计 股本810000 资本公积800000600000 盈余公积110000150000 未分配利润140000 股东权益合计3910000

权益合计 二、要求 1.为甲公司编制企业合并的会计分录。 2.为编制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的抵销和调整分录。 解答: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320+2+3+4=329 借:长期股权投资329 贷:银行存款329 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275+(280-200)+(21-20)+(54-64)=346,合并报表的时候确认营业外收入=346-329=17 举例说明:企业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 一、无条件抵消分录 母子公司合并报表,不论它们之间有否内部交易,首先应当无条件地编制以下三项抵消分录: 1、把母公司对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只调整到合并报表,为后面的两项合并抵消分录打下基础。合并会计报表中的

_企业合并概述,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六章企业合并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企业合并内容及会计处理,属于重点内容。历年考试中均会结合合并财务报表考核主观题。本章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希望各位考生一定要坚持下来。需要说的是本章部分内容将结合第二十七章一并讲解。 第一节企业合并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界定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手写板】 是否能够按照企业合并准则进行会计处理,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被购买方是否构成业务; 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 2.交易发生前后是否涉及对标的业务控制权的转移。 二、企业合并的方式 1.控股合并 合并方(或购买方,下同)通过企业合并交易或事项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下同)的控制权,企业合并后能够通过所取得的股权等主导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并自被合并方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获益,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后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的,为控股合并。 2.吸收合并

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被合并方的全部净资产,并将有关资产、负债并入合并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合并完成后,注销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由合并方持有合并中取得的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继续经营,该类合并为吸收合并。 3.新设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企业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由新注册成立的企业持有参与合并各企业的资产、负债在新的基础上经营,为新设合并。 三、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 非同一控制:

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有哪几种

心力衰竭的并发症有哪几种 *导读:对于心力衰竭,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是怎样的一种 疾病,其实心力衰和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小习惯都会…… 对于心力衰竭,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其实心力衰和日常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些小习惯都会导致患病,对患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那么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会有哪些并发症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由于心力衰竭时肺部瘀血,易继 发支气管炎和肺炎,必要时可给予抗菌素。 2、血栓形成和栓塞:长期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脱落后可引起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栓子大小有密切关系。小的肺栓塞可无症状,大的肺栓塞可表现为突发呼吸急促、胸痛、心悸、咯血和血压下降,同时肺动脉压升高,右心衰竭加重。相应肺部呈现浊音,呼吸音降低伴有湿罗音,部分病人有胸膜摩擦音或胸腔积液体征,巩膜可有黄染,或有短阵心房颤动发作。 起病后12-36小时或数天后在下肺野出现三角形或园形密 度增深阴影。巨大的肺动脉栓塞可在数分钟内导致心原性休克 和猝死。心力衰竭伴有心房颤动者,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 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

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 3、心原性肝硬化:由于长期右心衰竭,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出现门脉高压,表现为大量腹水、脾脏增大和肝硬化。处理:经强心利尿等治疗,腹水仍不减退,大量腹水影响心肺功能者,可行穿刺适量放液。 4、电解质紊乱:常发生于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尤其多见于多次或长期应用利尿剂后,其中低血钾和失盐性低钠综合征最为多见。 上面就是心力衰竭时患者比较常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对于患者病情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心力衰竭病人平时一定要注意,要尽量的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出现,以防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病情更复杂。

企业合并会计练习题

企业合并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企业合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企业合并必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B.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就是吸收合并 C.控股合并的结果是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D.企业合并的结果是取得被合并方净资产 2、下列各项企业合并示例中,无疑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是() A.合并双方合并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单位 B.合并双方合并前分属于不同的母公司 C.合并双方合并后不形成母子公司关系 D.合并双方合并后仍同属于原企业集团 3、假定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并,则下列有关此项合并的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取得了乙公司的有关资产和负债 B.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取得了乙公司的大部分股权 C.通过合并,甲公司有可能需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D.通过合并,甲公司必然成为乙公司的母公司 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所称的“控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较 长的时间内受同一方或多方控制的时间通常在() A.3个月以上 B. 6个月以上 C. 12个月以上 D. 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5、下列有关合并商誉的各种阐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采用购买法实施合并,就一定要确认合并商誉 B.确认合并商誉的前提是采用购买法实施企业合并 C.合并商誉完全是被并购企业自创商誉的市场外化 D.合并商誉与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毫无关联

6、对于吸收合并,合并方对合并商誉的下列财务处理方法当中,符合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 是() A.单独确认为商誉,不予以摊销 B.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并分期摊销 C.记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D.调整减少吸收合并当期的股东权益 二、多项选择题 1.按照企业合并后主体的法律形式不同,企业合并的方式包括() A.吸收合并 B. 新设合并C. 控股合并 D.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E. 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2.以下关于购买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购买法将一企业合并另一企业的行为视作一项交易 B.购买方合并当年净收益仅指其自身当年实现净收益 C.购买法下购买方必然确认合并商誉 D.购买法仅适用于对控股合并的情形 E.与购买法相对应的是权益结合法 3.将合并商誉确认为资产并且不予以摊销,但要进行减值测试。这种处理方法() A.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B.与自创商誉的处理原则有相同之处 C.符合商誉不能脱离会计主体而独立存在的这一特性 D.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倡的关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 E.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确定的合并商誉的处理方法 4.企业合并与长期股权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甲企业控股合并丙企业,导致甲拥有对丙的长期股权投资 B.甲企业吸收合并丙企业,不会形成甲对丙的长期股权投资 C.甲企业与乙企业合营丙企业,则甲对丙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D.甲企业是丙企业的联营方之一,则甲对丙形成长期股权投资 E.甲企业取得丙企业15%的股权,则甲需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5.甲企业与乙企业合并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企业集团。甲企业在与乙企业的吸收合并交易

收购股权的相关账务处理

收购股权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11-05-27 【问题】 A公司拟出资3亿元购买B房地产公司的股权,但B公司目前账面资产主要是一项价值2亿元的烂尾楼(有发票以及各种凭证)。那么A公司如何处理这3亿元与2亿元之间的差额?按B公司资产评估价值3亿元入账可以吗? 【解答】 仅就会计业务处理而言,这属于《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的企业合并业务,按准则规定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购买股权后,B公司存续,对这属于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对A公司而言形成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而对B公司来说,除了因股东变化而调整实收资本(股本)明细登记外,不需要做任何账务处理,其资产评估也只是供确定股权转让价格的依据,而不需一以之调账。 ⑴、如果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的规定处理:合并方以支付现金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报表的编制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第9条规定处理; ⑵、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B公司同样不需要做特别的账务处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处理: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通过多次交换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按问题所述情况其成本应为3亿元。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该按《企业合并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处理: ①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母公司在购买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合并中确定的公允价值列示,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在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自购买日起设置备查簿,登记其在购买日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以后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资料。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汇总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企业合并的定义及其作用 1.1企业合并的定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第22号准则《企业合并》指出:企业合并是一家企业取得对另一家或多家企业控制,或者联合两家或更多企业的结果。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颁布的1970年11月起生效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第一段对企业合并所下定义为:企业合并指一家公司与一家或几家公司或非公司组织的企业合成一个会计主体。这一会计主体继续从事以前彼此分离、相互独立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德国的《反对限制竞争法》第37条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对另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发生支配性影响的联合方式。欧盟1990年9月21日生效的合并条例规定: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或者控制一家企业的个人,收购一家或多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的直接控制权或间接控制权;其形式可以是购买企业的资产、股票,或是采用合同形式及其他形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 并》(CAS20 P2) 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由此可见,各国法律对企业合并的表述虽有差异,但概括而言,企业合并的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通过取得财产和股份,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法律行为;广义上的企业合并是指一企业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控制权而对他企业行为有决定性影响的行为。 1.2企业合并的作用

企业合并具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首先,企业合并的积极作用表现为:企业外部扩展既可以便企业得到迅速扩展而不加剧竞争,提高企业的长期获利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企业扩展的成本,又可以迅速提高企业的短期借款能力,而且,企业合并可能给有关方面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对合并企业的所有者来说,以其在原有企业的权益交换一家大公司的股份,而不是出售企业得到现金,可以免除税收上的负担。在被吸收合并的企业以前年度发生累计亏损的情况下,如果税法允许将这种亏损抵消合并企业以前年度或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则企业合并会给合并企业带来税收上的好处,如果被合并企业长期亏损,将来不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则该企业不可能独自获得这种税收上的利益。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合并扩大企业规模,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其次,其消极作用也十分明显:企业合并如果超出了必要的限度就容易形成垄断,而形成的垄断企业必然会排斥其他竞争企业进入市场,从而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平竞争,从而会使经营者抬高物价,导致物价上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因此,要合理利用企业合并来达到经营者的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也能够维护市场和谐发展,需要合并企业经营者正确选择企业合并方法。这也需要企业经营者能够对企业合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 2.1企业合并按法法律形式分类

浅析“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两者会计处理的不同之处

会计专题小结 浅析“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两者会计处理的不同之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按合并方式划分,分为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其中,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或购买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投资。控股合并形成的新报告主体是由母公司(取得控制权的企业)和子公司(被母公司控制的企业)通过控股关系而构成的企业集团。 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或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资产、负债。 吸收合并和控股合并两者会计处理的方式有所不同,分两种情况,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简而言之,如果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是控股合并,而是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由于被合并方已不再存在,再则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和并入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涉及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此会计实务中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不需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不涉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如果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是控股合并,而是吸收合并或新股合并,虽然被合并方已不再存在,但由于合并方(购买方)支付的合并对价和并入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均需按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两者不一致,则会产生合并商誉的问题,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复杂,因为会计实务中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论是否属于控股合并,均将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确定,这点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以下结合财政部2011会计准则详细解释,具体分析。 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及控股合并比较

企业合并会计一企业合并的账务处理

引言: 第六章是从单一企业的业务角度出发,来考虑企业发生合并相关业务之后,我们如何编写会计分录,如何登记相应的账簿。第七章、第八章涉及的内容是企业发生合并之后,企业应如何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考虑编制合并报表。 第一节企业合并会计概述 一、企业合并的意义及其原因 (一)企业合并的意义 企业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题的交易或事项。通俗地说,企业合并,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通过联合形成一个新的企业;或者一个企业通过购买股份等方式,将另一个或另几个企业置于本企业控制之下,使之成为本企业的一部分或者子公司的行为。 (二)企业合并的原因 企业合并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与内部扩展相比,外部扩展的企业合并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成本低。这种成本包括业务发生成本和会计核算成本。 第二,风险小。通过企业内部特殊联系可以降低整个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 第三,速度快。 第四,影响增大,地位提高。 正因为如此,许多企业都通过企业合并来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 二、企业合并的方式 企业合并的方式,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 (一)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又称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其中一个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其他企业的法人资格随着合并而注销。 吸收合并的最大特点是通过合并会使得被合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吸收合并的结果是多家企业变成一家企业。 (二)新设合并

新设合并,又称“创立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协议合并组成一个新的企业。 (三)控股合并 控股合并,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份或相互交换股票取得对方股份,达到对其他企业进行控制的一种合并形式。控股合并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保留原有企业的状态,能够使得控股方的规模有所壮大。一般来讲,取得被购买企业超过50%的有表决权的股份时,就可认为已经形成控股。 三、企业合并会计的产生 企业合并会计是对企业合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合并本身的账务处理;二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包括控制权取得日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和控制权取得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企业合并会计的核算方法 通常有两种核算基本方法:一种是购买法;另一种是权益结合法。 所谓购买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企业合并视为某企业购买其他企业净资产的一项交易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方法。在购买法下,一个企业在购买其他企业时应当按取得成本予以入账。 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一般按照如下程序和原则进行: 第一,对所购企业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和估价。在吸收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时,首先要对被购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进行确认,对各种资产进行重新估价,确定其公允价值。 第二,确定购买成本。购买企业应当根据产权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确定购买成本。如果买方用现金购买,其购买成本即为其实际支付的款项;如果买方以增发股票换取被购买企业的产权,则其购买成本为所发行股票的公允价值;如果购买企业以其发行的债券来支付,则其取得成本为债券的面值。除此之外,在合并过程中,购买企业还会发生与合并直接有关的其他费用,比如法律费用、佣金等,对此也应当计入购买成本。 第三,比较购买成本和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购买成本大于净资产的公允

合并会计报表基本抵销分录类型(doc5)(1)

合并会计报表基本抵销分录类型 一、不存在内部交易情况下的抵销分录 (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的净资产即全部所有者权益) 合并价差(借或贷)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对该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二)内部投资收益等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等的抵销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投资收益(母公司) 少数股东收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贷:提取盈余公积 应付利润 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当期利润分配) (三)恢复抵销的提取盈余公积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盈余公积期初余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当期提取盈余公积×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盈余公积(子公司盈余公积期末余额×母公司持股比例) (四)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1、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本身的抵销。 借:债务类项目 贷:债权类项目 2、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项目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 3、内部应收款项等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在应收款项采用备抵法核算其坏账损失的情况下,某一会计期间坏账准备的数额是以当 期应收款项为基础计提的。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随着内部应收款项的抵销,与此相联系 也需将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抵销,若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还需将其有 关的递延税款抵销。 借:坏账准备(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初余) 管理费用(内部应收款项当期计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 借:期初未分配利润(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初余额对所得税的影响) 所得税(内部应收款项当期计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 贷:递延税款(内部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对所得税的影响) 二、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 (一)内部商品销售业务的抵销

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税务与会计处理

吸收合并中被合并企业股东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作者:王庆山 吸收合并,被合并企业股东在交易中属于股权转让或股权处置行为,因此存在依法纳税义务,而且也要求会计上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本文以现行税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分析研究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作为企业合并中的股东应进行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本文中的“税”,除另有说明外,均专指企业所得税。 一、税务处理 吸收合并的合并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又称为购买方),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达到购买被合并方的产权并将其解散的目标:(1)通过直接向被合并企业股东收购其持有的被合并企业的股权或股份(以下统称股权),达到持有被合并企业100%股权时,在接收其全部资产负债后将其撤销;(2)通过与被合并企业股东协商,达成收购被合并企业产权的协议,由被合并企业自己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在向合并企业移交资产负债并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后解散。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合并企业的股东都必须放弃其持有的被合并企业的股权,而取得的利益则是出售股权的价款或被合并企业清算时股东分得的剩余财产。这符合转让资产或处置财产权利的一般特征,因此应按规定计算相应税金。 (一)涉及股权转让、股权处置及分得被合并企业剩余财产税收处理的规范 1.《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1)企业转让、处置投资资产,应计算资产转让收入,而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59号文件(以下简称59号文件)规定:(1)企业合并,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2)被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选择采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3)对于以股权支付以外的资产或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的,应按非股权支付金额占全部转让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确认资产转让损益,同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9]60号文件(以下简称60号文件)规定:(1)被清算企业全部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工资、劳动保险费用与法定补偿金、结算清算所得税、以前年度欠税等税收、清偿企业债务后,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2)股东分得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

并购重组中的会计处理

并购重组中的会计处理 并购重组中的会计处理 核心思想 1、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规定对企业并购重组的决策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企业并购重组前后,公 司在市场上的股价表现更是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2、并购重组中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基本方法。涉及编制合并会 计报表的,可供选择的合并报表编制方法有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资产 负债表和损益表有重大影响,并对合并后企业价值产生重大影响。 3、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将影响并购重组中的定价,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也将对重组中的资 产交易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将影响并购重组中股东对信息的了解从而影响 并购、重组的定价、市场反映等多方面问题。 4、上市公司的审计能保证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解答的问题? 1、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会计规范与国际会计准则有何异同? 2、并购中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哪些?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有何区别?采用购买法和权益联合法 对合并企业价值有什么样的不同影响?这两种方式在我国是如何应用的? 3、对并购中的会计处理有哪些理论观点? 4、为什么要求编制模拟财务信息?国内外对并购重组中的模拟财务信息是如何规范的? 5、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利润操纵的动机是什么?可能采取什么手段? 6、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什么?进行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哪些?我国上市公司兼 并与收购中容易出现哪些盈余管理问题? 7、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如何定义的?我国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如何规范的? 8、上市公司关利用联方交易操纵利润的手段通常有哪些? 9、我国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会计信息披露是如何规范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 存在哪些问题? 10、我国的审计概念及体系是什么?上市公司财务审计的总体状况如何? -505 -

IPO公司同一控制下合并处理的会计处理

IPO公司同一控制下合并处理的会计处理[转载] Dec 22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王仁平罗东先保荐业务通讯第3期】 公司在IPO过程中,若同一控制人下有多家企业,为了解决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独立性、整体上市等问题,往往发生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重组。 一、同一控制下合并的特点 同一控制方式下的合并和非同一控制方式下的合并基本对应于“权益结合法合并”和“购买法合并”这两个概念,主要区别是被合并方资产负债是按公允价值还是按账面价值确认到合并报表,以及合并会计报表是否需要进行比较数据重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只规定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购买法,提及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但没有规定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特点是:(1)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发生于同一控制下的公司之间,交易双方实质上受同一方控制,交易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不是基于市场的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本质是实际控制人内部的一种资产组合。(2)就会计处理而言,一方面,采用账面价值计价,同时将被合并方合并日前的净利润要纳入合并方的净利润,符合交易的实质并能提高合并方合并会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根据证监会公告[2008]第43号的规定,合并日之前被合并方的利润表为非经常性损益,故这种处理并不影响IPO 公司合并前后的经常性收益;另一方面,这种处理也为实际控制下利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进行利润操纵粉饰业绩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涉及的有关判断 (一)所涉及的资本公积的性质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合并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按合并日合并方应享有的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合并方支付的对价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成本的差异,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六条的要求首先对资本公积进行调整。《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要求资本公积调整限额以资本公积中的资本(股本)溢价为限。考虑到此交易是关联方之间对股权的不同安排,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应理解为权益性交易,所增加的资本公积可理解为关联方在股本之外对企业额外的投入;所冲减的资本公积可理解为关联方收回的资本,因此同一控制下合并产生的资本公积为资本(股本)溢价,这部分资本公积是否可以转增资本,目前并没有明文的禁止性规定,从公司法的角度,也没有障碍,但实务中,仍应谨慎考虑,通常情况下不作转增为宜。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类型、回顾及动机(一)企业并购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公司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方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Merger),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公司为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合并后各方解散。1998年再次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IAS22号)《企业并购》指出:“企业并购指通过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结合或获得对另一个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而将各单独的企业合成一个实体”。此定义包括“单独的企业”、“获得控制”和形成“经济实体”的概念,完整地表达了企业并购的概念。 (二)企业并购的类型(1)按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划分,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一产业的两个或多个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纵向并购,是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是生产、销售的连续性过程中互为购买者和销售者(即生产经营上互为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混合并购,是指不相关行业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可以通过分散、实现多元化,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2)按并购的实现方式划分,分为承担式、现金购买式和股份交易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是指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当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债务相等的情况下采用。现金购买

式并购,是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或以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股份交易式并购,是以股权换资产或以股权换股权,以达到控制被并购公司的目的。通过并购,被并购公司或者成为并购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或者解散并入并购公司。(3)按照目标公司层是否合作划分,分为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善意并购,通常指并购双方高层通过协商决定并购相关事宜的并购。敌意并购,是对目标企业强行进行并购的行为,如征集目标企业股东的投票委托书等。(4)按照并购的形式划分,分为吸收合并、创立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一家企业,其中一家企业取得另一家或多家企业的资产,承担其债务,保留法人地位;而被吸收的企业则在合并后丧失法人地位,宣告解散。创立合并,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组建一个新企业,原有的各家企业宣告解散。控股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长期投资取得另一家或几家公司的控股权,以掌握这些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利。(5)按照企业合并的性质进行分类,企业合并可以分为购买性质的合并和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购买性质的合并,是指通过转让资产、承担负债或发行股票等方式,由一个企业(购买企业)获得对另一个企业(被购买企业)净资产和经营控制权的合并行为。股权联合性质的合并,是指各参与合并企业的股东联合控制他们全部或实际上全部的净资产和经营,以便共同对合并实体分享利益和分担风险的企业合并。 (三)企业并购的历史回顾自从企业作为一种经济实体产生以来,企业之间的合并就从未间断过,随着发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种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 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将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资产和负债;作为合并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处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表;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视情况分别确认为商誉或是计入企业合并当期的损益。 案例: A公司2011年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330 000元、250 000股面值1元的股票以及账面价值100 000 元、公允价值200 000 元的土地使用权吸收合并B公司(此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B公司当时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负债表 2011年12月31日单位:元 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 流动资产: 应收账款30 000 存货60 000 固定资产: 通用设备(净)252 000 专用设备(净)48 000 建筑物(净)312 000 资产合计702 000 负债: 应付账款96 000 股东权益: 股本120 000 资本公积192 000 盈余公积294 000 负债权益合计702 000 与表中项目有关的公允价值如下(单位:元): 应收账款30 000 存货72 000 通用设备180 000 专用设备52 600 建筑物331 400 应付账款97 400 B公司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30 000 库存商品72 000 固定资产——通用设备180 000 固定资产——专用设备52 600 固定资产——建筑物331 400 商誉211 400 贷:应付账款97 400 银行存款330 000 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200 000 股本250 000 对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作如下分录: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1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100 000

合并财务报表六大抵消分录

㈠母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权益的抵销。 1、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价差在数字上等于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余额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借:合并价差 投资成本<所有者权益贷:合并价差 2、非全资子公司 借: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注意: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㈡、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1、借:其他应付款 贷:其他应收款 2、借:预收账款 贷:预付账款 3、借:应付票据 贷:应收票据 利息费用不抵销 4、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如果子公司从证券公司购买母公司发行的债券高于面值的,一律视为合并价差。 借:应付债券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长期债权投资 借:投资收益 借或贷:合并价差 贷: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5、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 贷:管理费用 ①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不变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②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增加不管本期的应收账款如何变化,先把上年的坏账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贷: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增加额×计提比例) ③跨年度,应收账款余额减少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 借:坏账准备(上年数)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上年数) 借:管理费用(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减少额×计提比例) ㈢、母子公司之间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抵销与子公司销售价格无关 1、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向外销售,不存在跨年度抵销。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出(子公司成本) 2、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全部未对外销售。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收入) 贷:主营业务支本(母公司成本) 存货(母公司未实现的毛利) 3、当期购进的存货,当期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 ①对外销售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销售比例) ②形成存货的部分 借:主营业务收入(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母公司×未销售比例) 存货(毛利×未销售比例) 4、跨年度的抵销(上期购进未销的部分) ①上期未销存货,本期继续未销,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存货(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②上期未销存货,本期全部对外销售,并且本期无新购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母公司上期未实现的毛利) 贷:主营业务成本(子公司本期实现的毛利) ③上期未销存货,部分对外销售,部分形成存货,且无新增存货。 ⑴对外销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贷:主营业务成本(未实现毛利×销售比例) ⑵形成存货

吸收合并财税处理方式比较

吸收合并财税处理方式比较 近日收到税收检查项目组对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请示,在回复项目组的同时,觉得有必要将案例拿出来分享,提升类似项目的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 一、项目组案例情况 项目组接受委托,在对A公司所得税检查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问题: 问题一 A公司于2015年5月31日对其全资子公司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合并日B公司未分配利润-6553万元,可辨认净资产-1202万元。 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五条作为企业所得税处理依据,即: 五、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二)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 (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我们认为,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考虑上,我们认为适用财税[2009]59号第六条第(四)款,即: (四)企业合并,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项目组意见:因为此次吸收合并被合并方B公司合并日可辨认净资产为-1202万元,按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浅谈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企业合并是现代大中型企业形成和发展的 有效手段。目前我国企业的【摘要】合并大多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其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并且该控制不是暂时性的。商誉公允价值资本公积企业合并【关键词】账面价值 会计准则新增企业合并准则,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引言】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每一种情况下又进一步划分为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及新设合并。对于每一种具体情况下,合并方的会计处理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净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及商誉确认与处理问题,相对较为复杂,难以掌握。 《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定义中的“同一方”,是指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的投资者;“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行使表决权时发表一致意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控制并非暂时性,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较长的时间内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较长的时间”通常指1年以上(含1年)。总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主要特征是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控制,并且不是暂时性的。 通常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如母公司将全资子公司的净资产转移至母公司并注销子公司,母公司将其拥有的对一个子公司的权益转移至另一子公司。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主要特点:其一,从最终实施控制方的角度来看,其所能够实施控制的净资产,没有发生变化,原则上应保持其账面价值不变;其二,由于该类合并发生于关联方之间,交易作价往往不公允,很难以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核算基础,因为如果以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核算基础的话,可能会出现增值的情况。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应披露的信息 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以及承担债务作为合并对价的,所支付对价在合并日的账面价值;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合并中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数量及定价原则,以及参与合并各方交换有表决权股份的比例;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在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及合并日的账面价值;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情况;被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合并方不一致所作调整情况的说明还应针对每种合并方式的特点。. 首先应该明确,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采用的是权益结合法,即进行会计处理时,合并方对取得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吸收合并中)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控股合并中)应按账面价值反映,这是因为参与合并的各方由于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以下的表述中省略)控制,其合并时的公允价值可能并不公允,因此采用账面价值,该账面价值与合并方付出对价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调整资本公积(借差冲减资本公积时,以资本溢价为限,不足部分依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