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_刘鑫淼

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_刘鑫淼
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_刘鑫淼

收稿日期:2005-04-03

作者简介:刘鑫淼(1975-),男,广东信宜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林春逸(1967-),男,广西昭平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副教授,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5年第4期(总第125期)理 论 探 讨

THEORETICAL INVEST IGAT ION No.4,2005General.No.125

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刘鑫淼;林春逸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科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意识形态和人文认知两大功能。这两种功能是缺一不可的,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的要求不是要哪一个不要哪一个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两种功能之间取得一种适度平衡。现今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功能失衡的困境,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人文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594(2005)04-0103-03

1

现今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文章汗牛充栋,不胜枚举,这似乎是一个早有定论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两个子问题:思想

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该是怎么样的?前者,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主要回答/是什么0;后者,则进入方法论层面,主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何实现、实现之可能性。从前大多学者只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很少有学者探究后一问题。或者说,他们只是在/概括0、/描述0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功能,没有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如何发挥的问题,而这恰恰又是问题的重点所在。因此有必要循着这条思路重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什么?所谓/功能0,即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等,这是由事物或方法的本质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同一性。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为意识形态功能,一为人文认知功能。

所谓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统治阶级领导下,进行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规范行为的训导。所谓人文认知功能,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对人自身及社会的认识理解和建构塑造,于个体就是树立理想,坚定信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境界;于社会就是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性理念,建构人类共同的美好精神家园。

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两大功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山大学郑永廷教授提出一个有相当高度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0[1]这里的/目的性0,就是思想政治的目标指向性或价值取向性,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阶级性或党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鲜明的特性;/超越性0则指思

想政治教育面向未来的发展性及对社会实践活动和人的行为的先导性。在笔者看来,/目的性0和/超越性0可以统纳于/意识形态性0。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种能自觉地反映某一特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就是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被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换言之,凡是打上阶级烙印的思想体系,我们都可以说它具有意识形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就是指由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党性等延伸出来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保证功能、稳定功能、凝聚功能等。

现今,很多人一听到思想政治教育就感到头大,甚至一些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也心存芥蒂。这说明什么?说明广大民众厌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吗?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存在的必要吗?我想不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很多人,甚至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存在偏见,对/政治0有偏见。/别跟我谈政治!0似乎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口头禅。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人能不能远离政治?换句话说,人能不能远离意识形态的影响?

记得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命题:人是政治动物。其第一层含义应该是指人之/社会性0。人总是生活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由这些社会关系延伸出来相应的有经济、政治、思想等关系。这些关系的规范化,约定俗成而形成秩序。秩序的形成总是以某种价值观的主导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其本身就是一种秩序的建制过程,这种秩序的建制既是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也为这种存在提供担当和保障。/政治0就是人类的某种关系的秩序化,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人总会/政治地0存在。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总会面对/政治社会化0的问题。人不可能逃避和漠视/政治0(意识形态的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获得了绝对的合法性依据。漠视、逃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可以说是一些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缺乏历史感的人,一些对自身和社会缺乏责任心的人,一些对自身和社会发展缺乏信心和丧失希望的人。

103

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功能:人文认知功能,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0。

/人的全面发展0既是一个具有普遍永恒价值诉求的目标性概念,也是一个被赋予具体时代内涵的现实性概念。历史上的各种社会理想包括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的,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永远不会失却其超越现实、高于现实的理想性质,由此,它成为人类普遍的、永恒的理想;另一方面,这种理想的价值向度又是指向现实的,因为任何的社会理想都不是也不可能只是对未来作出纯粹的描述,而是作为一种价值对现实发展进行规范和导向,所以它通常必须根据每个时代的背景和社会要求而被赋予特定的具体的时代内涵。在古希腊,/全面发展0的理想人格范式表现为/哲学王0;在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则表现为/全心全意皈依上帝的人0;到了资本主义时期,就表现为/经济人0;而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就体现为/四有新人0。

/四有新人0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模式。这个目标模式体现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自律与他律的高度统一。/有理想0、/有文化0强调了自律和个体价值的实现;/有道德0、/有纪律0强调了他律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各有侧重,却统一于一个目标,具有较高的概括性。它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时代性要求,也是人类理性价值的历史积淀。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就体现为对/四有新人0的塑造和培养上,具体包括育人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为实现这样一个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说/特殊而重要0,是指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沉甸甸历史背负的国家里,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里,在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教化0教育传统的国家里,要达至这样一个教育目标所采取必须而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上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功能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以人文认知功能的发挥为基础,以克服意识形态性所带来的阶级(集团)狭隘性、片面性;而人文认知功能的发挥又必须以科学的意识形态为指导,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迷失发展方向和丧失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两种功能是不可替代的,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的要求不是要哪一个不要哪一个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两种功能之间取得一种适度平衡,使教育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2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就出现了严重的/失衡0,人们过分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

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失效,也败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尖锐和突出。

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集中表现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教条主义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不是与时俱进地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如/以阶级斗争为纲0等。直到现今,仍有些地方存在/以政治挂帅0的做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上,过分强调为国家、为集体的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而忽视了个体价值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素质要求上,过分强调学生的政治素质,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心理、审美、法纪等素质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上,过分强调政治保障而忽视了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上,过分强调在革命时期采用的大规模的强制性的政治理论灌输而忽视通过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来循序渐进地启发诱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过分强调政治说教和伦理规范而忽视了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人文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上,大多采用的是由行政指导设立和管理的显形载体,而缺乏鼓励民间有组织的社区、活动等发展起来的隐性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理念上,大多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上级领导的附庸,党和国家政策的诠释者,而缺乏对本学科发展系统化、科学化、学科化的清醒自觉,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化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也压制了其人文认知功能的发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失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下来的综合性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失衡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传统有关。据张耀灿教授考证,/思想政治教育0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提出的/宣传工作0一词;到了1902年,列宁提出了/政治工作0和/政治教育工作0两个概念;1934年,斯大林又提出/思想工作0和/政治思想工作0的概念;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全面运用,到1951年,刘少奇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0概念。[2](P2)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最初是作为一个革命性、政治性概念提出来的。后来,思想政治教育被中国共产党当作有效的思想武器,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逐渐发展成熟起来。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更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从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当时还没有学科化,甚至连/思想政治教育0的名称都没有)发挥着巨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如对三大论战的参与、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传播、在革命中的政治教育和动员等。当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时有没有发挥人文认知功能呢?答案是肯定的,如对民众的扫盲,对革命理想人格的塑造,对科学精神的宣扬等。总体而言,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压倒了人文认知功能,并在时代潮流中达至适度的平衡。但到了全国解放后,时代课题已发生根本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及时地作出调整,这就必然导致功能失衡了。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失调与施教主体)))中国共产党曾经没有清醒自觉地认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党性和纲领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变化有关。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性质是由施教主体中国共产党的党性角色和目标纲领决定的。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党的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就是革命者。如毛泽东1937年10月在为陕北公学题词中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分子0。革命取得成功后,中国共产党由以前的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应该相应发生变化,在功能的发挥上,应由原来侧重意识形态性转到意识形态性与人文认知性并重上来。但实际上,我们还是在延续着革命时期的思维和做法。比如毛泽东在建国后曾提出,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及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包括后来提出的/四有新人0的目标模式等,强调对政治统治的维护功能都是显而易见的。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失衡与中国传统的政治治化之术有关。中国传统政治统治模式的理念大多重教化、轻武力,强调通过意识形态、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手段达至/无为而治0。中国漫长/大一统0的政治格局堪称世界奇迹,究其原因,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费正清先生也指出:/中国长期的统一必须依靠社会风俗,即通过社会中已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来解释。0[3]这一政治传统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新政权的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在新时期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正延续着并发展着儒家这种精巧而有效的治化之术。当然,传统的儒家治化之术有其可取之处,但局限性也是明显的(特别是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思想惯性正产生巨大的阻

104

力,说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存在如何发展升级问题)。换句话说,这一传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丰饶的文化土壤,也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功能转移和发展的绊脚石。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失衡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自觉有关。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里,理想人格表现为君子,而君子核心的品质就是/仁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0(5论语#雍也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5卫灵公6)实际讲的是一种人际关系学,主张要使个体融进群体,以保持群体的和谐统一。由此,必然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通过道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融个体于群体之中,个体的欲望和价值以群体的欲望和价值为转移。这种状况是通过政治意识形态动员整合而维持的。新中国建立后,这种情况没有被终结,反而作为一种更为强大的、更为有效的机制被强化了。以中央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构筑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被技术官僚化的社会机体。在这样封闭的群体内部,/螺丝钉精神0被倡导,个人的行为总是自发的、不假思索的和集体的;个体缺乏主体创造性、能动性、自主性。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是凸显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历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人的主体性极大增强。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平等性要求每个个体是独立和自主的。人们破除了一切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自主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被激发。这既是社会发展现实,也是社会发展趋势。通常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认知功能的平衡应与人的主体性自觉程度相适应。在人的主体性未觉醒或觉醒不够时,思想政治教育就会侧重于意识形态功能;反之,则应侧重人文认知功能。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的失效。在现今人们的主体性逐渐觉醒的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仍以陈旧的方式强化意识形态功能,自然地导致了功能失衡。

3从以上的分析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0并不是产生效果的大小问题,而是/有效性0的性质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在产生着巨大的效果,只是其实际效果的性质与期望的效果性质的一致性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而已。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我们能否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洞悉时代课题,明晰党性定位,顺应人之发展需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功能。

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本学科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想指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关键是纠正其/失衡0问题。为此,应努力做到:

第一,确立/意识形态0与/人文认知0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观。

我们应确立/意识形态0与/人文认知0并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观。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认知功能是辩证统一而不是根本对立的。问题的关键是看其中的意识形态功能,其作用的方式、内容、形态、范围等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地实现由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现在不少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讲授政治理论、道德原则、思想观点,导致效果不好,主张开设更多的知识性课程,淡化政治教育内容;也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名称应该改为/思想道德教育学0、/思想教育学0等,以消除人们对/政治0的逆反;还有学者提出,国外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心理学、管理学、文化学替代等等。应该说上述的主张反映了大家都能正视思想政治教育正遭遇的困境,并急切地想解决问题。愿望是良好的,但有失偏颇,丧失了基本的立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学科,其基本特性就是它的政治性、党性,这个是不能动摇的。/并重0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观并不等于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中性化0,/中性化0只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自动消解,丧失其应有的鲜明特色和强大的战斗力。

第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的倾向。

这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失衡的罪魁祸首。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被工具化地运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工具化的倾向。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被工具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被当作政治统治和道德教化的工具,而这种工具化的做法常常被不正当地运用。这里面牵扯的问题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问题。以前我们谈得较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对其个人价值谈得很少。本来也无可厚非,毕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中,它的社会价值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内含着个体价值。但在普通群众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再重要,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而不是每个人的事情,与他个人无关。尽管你把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为/生命线0、/中心环节0、/传统优势0和/根本保证0等,说到底还是为了统治阶级。在我国广大民众缺乏/主人翁0意识、/公民0意识的情况下,如何能理解社会价值中的个体价值意蕴呢?显然,纯粹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不适宜的。而且还存在一个问题:当思想政治教育被/统治阶级0不恰当地运用,岂不成了恶行吗?我们不是曾有过这样的历史吗?)))/文革0的教训是深刻的。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工具化倾向,是指一些思政工作者在学科建设上,只注重方法的研究和运用,而忽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研究,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取向。其实这一取向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变上,不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其本身的内容承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保证了其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使人信服和接受。如果基本内容不科学不合理,方法越高明越精巧,那只能说明其越虚伪越滑稽。

第三,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

如何定位及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这是当前纠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失调的关键课题。从上世纪80年代初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科化建设以来,许多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学者也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里来,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现今仍缺乏共识。为此,有必要从更广、更深的学科领域探索设置相关通识课程,预设符合人性及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改革僵化压抑人性的教育方法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富有魅力并令人期待的课程。

与此同时,应警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学术泡沫0现象。由于众多学科的加入,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谓/空前繁荣0,这种繁荣一方面推进着上述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潜藏着思想政治教育被泛化的危机。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真知灼见稀少;不少的学者由于专业背景复杂,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信念欠笃;很多学者仅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视角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基础理论长期处于被争论和被误读的境况,由此重拾并纠缠于/思想政治教育合法性0问题等等,这都是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总而言之,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两大功能的平衡是需要极大智慧、勇气和耐心的。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

究,2001,(3)1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11

[3]费正清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

社,1992118111责任编辑:陈景云2

105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案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未成年人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和重视的课题之一。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为了推进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力争经过一至二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建立和形成我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机制,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二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三是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四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六是坚持普遍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七是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二、组织领导机构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院长和主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副书记兼办公室主任,学院党政办主任、学生工作处处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各党总支书记、教务处、“两课”部、院团委、院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院紧密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三、目标任务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社会主义观念,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

Xxxx学院xx年度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汇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因此学院党政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校理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1、学院实行院处系三级管理,人员实行竟聘上岗,选拔了一批 优秀年轻的教师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2、贯彻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 责。每学期对新教师和新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进行培训,尽早 帮助他们适应教育教学岗位 3、通过一年一度的思政论坛,为学院院思政工作人员、学生管 理人员、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 台 4、积极送培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思政年会及教育厅、教育工 委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橱窗、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先 进文化,力求以高尚的精神影响人﹑以高雅的活动塑造人2、邀请知名专业人士,到我院进行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教 育讲座、食品安全讲座、消防安全讲座、交通安全、新的治 安处罚条例等讲座,宣传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 3、根据国际国内和新疆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我院都组织民族班 级停课两天进行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专项学习和为期一 个多月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并 且要求班主任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有效 的促进我院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4、增加学院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 文体促稳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党建带团建,促进学生社团建设 1、积极开展业余团校、党校,引导学生向团、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优秀的学生去影响教育周围的学生,扩大教育的覆盖 面,塑造积极向上的当代青年的形象 2、通过党建、团建扩大学生党、团员队伍,增大了要求进步的 学生人生,通过党团的组织纪律建设,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 高,学院可依靠的力量增加了,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做到“下 情上达、上情下达”能够及时掌控学生一切动态 3、为了强化党团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党员在确保完成学业 的情况下,必须参加社团组织,全方位锻炼提高自我管理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花都司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集中表露,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效能的发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决定着能否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综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念的界定 所谓功能是指由若干要要素按照一定结构有机构成的系统在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是产生的结果,它是表示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体现的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功能表示系统对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是一个关系范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和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我国,把功能概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域中来,或者说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主要始于上世纪70一80年代。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主要存在着两大类型:即“主观论”与“客观论”。 “主观论”即是从主观视角来看待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主要有“目的论”等。“客观论”则坚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是在“客观论”者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即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里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以及“效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从主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如陈万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新编》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仓道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曹书庆则认为:“所谓功能就是一事物对人和社会所起的作用。教育功能就是德育对于受教育者个体和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结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认真按照《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要求,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校“xxx”规划,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教代会工作报告中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准确定位创新教育思想观念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近50年办学育人的历程中,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我校始终重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科院精神的合格人才,为纺织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逐步确立了“创优质、办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树立以学科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纺织行业服务的办学观;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质量

观;把培养符合自身目标定位,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重要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导办学实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在改革中讲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抓质量,在质量中显特色,在特色中上水平”的科学发展思路。近三年,学校领导出版专著近十部;在《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重要期刊发表相关理论研究文章近二十篇。 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我校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全校教师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创新机制,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领导率先垂范,进行教育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实施全员育人;学校全方位开发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教育途径创新,实施全方位育人;把握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进行教育环节创新,实施全过程育人。形成了我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这一重要的办学育人特色。 我校注重以学生工作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工程”,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鼓励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造学生工作特色活动品牌,形成了“院院有亮点、个个有特色”的学生工作格局。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全面、深入、创造性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 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2、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录 关键词、摘要·第2页 关于调查的对象、地点、时间、 主题以及调查方法等的说明·第3页对调查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第3页 对调查数据的简要分析·第3页 对调查数据的总结·第5页在调查报告后的建议·第5页 总述·第8页

附件1:问卷调查表·第9页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摘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状况直接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此,我们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但是,目前这部分青年精英对于思政课的认识整体上正确的,但学习兴趣仍然不高很难做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于政治课的认识程度既有令人振奋的方面同样存在着令人担忧的成分,对此,关于如何改进这门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好的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这门课程成为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让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调查,教育方式 一、关于调查的对象、地点、时间、主题以及调查方法等的说明 (一)调查的对象、地点: 1、调查对象: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全体学生 2、调查地点: 图书馆、学生寝室等 (二)调查的时间: 2013年3月—— 2013年4月 (三)调查的主题: 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情况的调查与现状分析,其中可以分为5小点: 1、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态度; 2、学生对于思政课的教学要求; 3、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 4、学生对于授课老师的要求; 5、学生对于思政学习的总体进行评价; (四)调查的主要方法:

1、问卷调查: 设置问卷,到图书馆、寝室等地点,向同学发放,问卷详见附件1; 2、同学互相的谈话和日常学习的所见所闻: 课堂学习、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同学的一些言行中,或者相互的讨 论中了解到一些,也可以作为这次报告的一些论证观点。 二、对调查结果进行的整体分析 (一)对调查数据的简要分析: 1、在本问卷中首先问到的是同学对于时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本问题,目 的在于了解同学是否有兴趣与能力对时事政治进行正确的思考和理解,根据 调查所获得数据,总体情况如下: (1)约78.8%会去主动关注时事,在这其中,只有20%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去多多关注并比较客观地分析”; (2)余下的约21.2%的同学对于时事“不怎么去思考”或是“根本不会花时间考虑”; 由此可看明显看出,大多数同学对于时事政治有一定兴趣,但在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正确的理解客观地分析时事新闻还有所欠缺。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有超过2成的同学几乎不会去关注时事或者对时事作出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2、在问卷中,此后又对目前同学们对于思政课的总体看法和认识进行了调查,其 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约有81.2%的同学“喜欢一门思政课程”的原因是“任课教师思想开放,敢于抨击社会现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决我们的思想问题”。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 (1)约有48.2%的同学对思政课程满意度仅为“一般”,同时约有28.5%的同学表示对思政课“不太喜欢”; (2)在“政治课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上,约88%的同学认为是“记忆、背诵”,约有76%的同学认为是“空泛、讲大道理”,仅有31%的同学认 为是“紧密联系实际”; (3)在“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课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上,约有70.2%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

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峡论坛》2012年第2期,总第248期 126 论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陈运普陈江燕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不断增强。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科学技术具有较强的渗透功能、传播功能、示范教育功能、创新功能和评价能力。研究科学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2)02-0126-04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功能,而且蕴 含了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当代社会诸方面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丰富并改善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科技素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由此,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随之日益凸显。 一、科学技术的示范教育作用 1. 科学技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也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这些限制,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为隐蔽地渗透到其它知识体系和社会生活之中。“科技改变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不再受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科技的运用,如电影中的3D数字技术,使电影画面更为真实、逼真,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与享受的同时,也大大加深人们对该电影的印象。通过电影或者电视这种隐性化的包装,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惊人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借助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可以针对任何一种复杂的研究对象,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思想信息系统进行要素、结构性、环境性分析,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科学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发挥着示范教育的功能。 2. 引导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将强大的技术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些技术中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世界打破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涌现出许多新鲜词汇和语录,这些词汇和语录用起来朗朗上口,如果谁不会,可能就会被嘲笑“out”了。网络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如此之大,甚至达到了“操控”的地步,出现了诸如“微博控”这样的人群。据调查统计表明,我国的网民数每年都在迅猛地增长,其中绝大多数网民是18-35岁的年青人,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2]可想而知,科学技术中网络的运用对我们的教育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 收稿日期:2011-12-31 作者简介:陈运普(1965-)男,汉族,河南漯河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陈江燕(1986-)女,汉族,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年硕士研究生。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滞后形势的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 种种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意义、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力探索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观念陈旧,一些家长、老师存在偏面的成才观、价值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甚至抵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是很多人的思想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看成是一种说教,在很多地方,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仅仅留于形式,照本宣科。所以,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立刻把它和“枯燥”二字联系起来,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是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独立意识很强,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接受,但对于事物的好坏善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蕴含的个体价值所在。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实践路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内涵解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及政治行为的教育,以期提高他们的各项素养,进而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显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治导向,思想构建,道德内化。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政治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政治导向,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去武装学生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属性,即政治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功能,在于使社会公民不断实现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从个体学习过程来看,政治社会化即个体通过社会各种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吸收政治信息,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信念的过程。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伴随着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终身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时,还是离不开基本的政治导向,由此才能不断展开其他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思想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思想构建,即通过教育载体把先进积极的思想观念、人生价值等传授给大学生,期望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专属于自我的精神家园。构建精神家园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人是身和心的统一体,不单单追求食果腹、衣蔽体,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和满足,这是人作为高级动物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同时也是人的社会性的突出表现。对于人类而言,精神的满足,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更高层次的目标。精神,对人来说是最宝贵的。毛泽东曾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邓小平曾说,“没有革命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和传递精神财富的有力工具,同时对于社会的精神生产又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之道德内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道德内化,也就是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把高尚的品德境界、良好的品德准则,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能够将外在的道德要求通过自我消化吸收为内在的坚固品质,进而经过知、情、信、义、行的转化,生成相应的道德行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由于人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不是单个片面发展的,因而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单纯等同于自我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必须有外在共同的伦理标尺和道德标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并且把高尚的道德境界作为社会人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念。《礼记?大学》中的有过这样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道德是人众多素质中的核心要素,而道德内化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内容。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脱离实际需求,方式固定化,易造成逆反心理,内容编排不很合理,内容较滞后,缺乏系统性,方式与实践脱节,家校沟通不够,弱化心理教育,心理疏导仍存在盲区,重视不够,评价方法不全面。 【关键词】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突出;问题 我们党提出: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把教育摆在首要地位。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列主义主义常识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对青少年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素质的提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阶段。各个学校都在深化思想政治的理论研究,看到成就的同时也发现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多迫待解决的问题。 1、教育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德育方式固定化,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旧是以课堂教育为重,用单一固化的传统说课教学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知识灌输,以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授政治信仰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课、班会、升旗仪式成为例行公事。这种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脱离中学生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学生由于自身心智不成熟,易受家庭、同龄人。社会传媒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接受教育是出现逆反心理,反感思想政治课,在犯错时,不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过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2、教育内容编排不是很合理,教学内容较滞后,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 起基本内容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难见实效,内容与实际脱节,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思想政治课教材为教学蓝本,难以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滞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地对当前社会意识形态流变给予针对性的解答,不足以解释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滞后的教学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学习不成体系,使学生难以认同施教者的价值观念和说教内容。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与实践脱节 我国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思

加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摇篮,就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加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我们小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切实在实践中、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在方法途径等方面做到以学生为本开展工作,真正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她们的生活实际与发展愿望相结合,指导、帮助学生成才。 一、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发挥小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就要善于引导她们以自愿的方式参加各类活动,学生干部则以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千方百计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进行自我教育。逐步完善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同时,激发其竞争意识与民主参与意识。在日常管理环节中,还要采取制定“讲文明、抓规范”德育常规,设立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值日班长”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与班级同学的监督下。还要加大学生干部自我管理的力度,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与地对待她人,与谐地对待自然与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与谐奋进的班集体。

二、创造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环境 形成良好的学生发展氛围就要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 的思想。要注重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主任牵头、班委协助、全班同学参与的安全联络网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不安全 因素,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通过完善“安全管理规定”、“考勤制度”、“一日作息制度”,建立实施班风建设的责任系统,保证日常教学、管理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同时,构建分层管理工作机制,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与的心态学习与生活。与此同时,努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开辟宣传优秀学生的基本资料,坚持不懈地通 过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教育,弘扬正气,倡导学生确立“自立、自尊、自强”意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发展。 三、搭建全面发展、实践成才的平台 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使她们的学习激情与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提高。如组织开展设计班刊、信息栏,举行班队活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与空间。 四、塑造高尚情操、完美人格的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总结总结

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

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 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