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无忧-视力矫正训练仪

视力无忧-视力矫正训练仪
视力无忧-视力矫正训练仪

视力恢复训练仪

设备:

名称:KZJ-19型视力恢复训练仪

设备功能:

一、直线训练功能

直线训练准备:

1.开机,屏幕亮起;已记住上次的设置。选择直线训练功能。包括模式、速度、视

距、停顿、训练时间5个选项.(如下图)

2.双眼或单眼靠近训练仪前端的训练镜架,眼睛中心与镜架中心平齐,插好训练镜。

3.开始训练。要严格要求受训练者认真、用劲、坚持,并鼓励和输送正能量。

近视弱视的直线训练矫正方法,是德国察尔特医生(博士)发明的治疗视光疾患的最

有效方法,具有非常多的实用功能。能够对单纯性近视、远视、散光、斜视、眼位调

节、双眼融像、视觉调节、单双眼复视等视光功能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由于

其应用功能广泛,使用者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并研究总结应用的相关技巧,

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

安装方法

1.拆开物流包装,取出主机、三脚架、电源适配器、训练镜架、说明书、售后服务卡。

2.找两块毛巾,叠2CM高垫在桌面上,将主机平放毛巾上,提起三脚架倒放、并将三角架

上的锁扣扳开,把主机上的方形固定块契入三角架上方的平台,放开锁扣。

3放进卡槽,松

开卡扣即可

1固定平台 2 打开锁扣

3.拧开三脚架立柱上的锁紧螺栓上之螺母,把气泵尾端挂进螺栓,再把螺母拧紧。

4.将脚架拉长到第三格(留一格不用拉开),将主机和三脚架一起放立于地上。

(如下图)

此为锁紧

此为松开

自动单眼双眼训练镜架

5.接通电源(特别说明:3.5V1A的电源适配器,弄错即会烧损主板)

二、适用人群:

对于眼视光方面的问题,使用直线训练仪都会得到良好的效果。青少年康复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包括正视眼、近视、近视性弱视、散光、散光性弱视、老花、远视、远视性弱视、斜弱视、眼震、调节不足、调节无力等。

看得清直线训练仪是通过光标在不同视距点之间的直线运动,慢速、快速的移动和停留,使眼球发生内旋运动、外旋运动,促进睫状肌、巩膜肌被动实现三连动,从而达到强化眼肌、提高调节能力的作用。通过红绿光的强化刺激,视网膜感光敏锐度大大提升,针对斜视、隐斜视加用棱镜训练镜,构建最佳用眼轨迹,能快速改变眼位偏斜症状。

1.协助改善近视性弱视、斜视或内外旋机能不佳,启动困态眼的内外旋机能,促使眼外肌的内聚及外散能力更良好,训练上下斜肌使眼球内旋调节能力增强。

2.加强眼球运动,使屈光系统更协调使调节及集合的关系更合理运作,令黄斑中心窝注视能力加强。

3.远视患者(老花患者)通过在眼前加放高度数凹镜注视近距离光标,使晶状体调节能力增强,近视代偿,快速提升视力。

4.近视患者通过训练使屈光系统更协调,使调节与集合的关系更合理运作,促使调节机能更好,巩固视力,稳定度数。

5.斜视、隐斜视患者通过训练眼位得到及时矫正,保持眼球最佳运动状态和正确的运动轨迹。

6.快速提升视距。绝大部分人群做完训练后,裸眼视距都有10cm以上的提升,视野范围明

显扩大。视距没有明显提升的人群都会感觉眼睛转动灵活,眼肌得到锻炼,用眼疲劳的现象逐步消失。

三、直线训练操作五要素:

一速度:

以眼球转动可以跟上灯光运动、不放弃为宜。如果眼球不跟进,则放慢速度;如可

以全程跟进,可逐步适当加快,每次增加一点儿。

速度越快,训练的效果越好!但对于调节力弱的患者,以慢速的效果比较好。二训练时间:

10—30分钟;近视10分钟,弱视30分钟。由于直线训练的强度非常大,容易视

疲劳,因此,把握好合适的时间,时间太长反而会有负面效果。

三视距确认:

近视点――光标由远到近,由看得清楚过渡到模糊之后变双,俗称爆裂点,即近视点;一般在7-8CM会比较好。可用笔尖测试,也可以用直线仪灯光测试。

远视点----光标由近到远,由看得清楚过渡到模糊之后变双,俗称爆裂点,即远视点。越远视力越好。

远视点与近视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视距。视距越长越好!

四停顿时间:

最慢4秒,最快0秒或不停顿。

眼肌非常好时,用1-2秒停顿。

眼肌根本不能清晰聚散时,用4秒;

作例行保养(和放松),可不停顿。

五选择训练镜片

一般使用的训练用镜为黄底,6-8棱应用较多。如果镜力过大,也可准备3-9棱镜,棱镜度的大小,根据患者融像功能好不好来确定,融像好的,可选择7-10棱镜;融像不好的,选择4-7棱。

?OUT(负)镜,底朝外,练习内聚,训练10分钟,选低于实际屈光度150—200度

开始。

?IN(负)镜,底朝内,练习外散用(多用于融像训练),训练10分钟。前4-5次可

不做。

?IN(正负)镜,放松用,一般用正球镜。底朝内,度数500度以上,可用负镜。做

5-6分钟,不做外散时,可多些时间。高度近视多些放松时间。

弱视患者要做两次放松,即先做一次,再做内聚,后做外散,最后放松。

?最后可不戴眼镜再看一会儿,3-5分钟。

近视、棱镜、散光片的放置顺序:球镜靠外侧,棱镜靠眼球一侧。

四、斜视训练:

注意:以下训练务必在矫正屈光不正后,且矫正配镜在一个月后进行训练。

显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疾病,可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以眼位偏向颞侧、眼球无运动障碍、无复视为主要临床特征;麻痹性斜视则有眼球运动受限、复视,并伴眩晕、恶心、步态不稳等全身症状。

共同性斜视(直线模式):训练目的是以恢复眼位偏斜且保持眼球无运动障碍及无复视。选择底朝内棱镜佩戴训练。令患者注视视标,先慢速由远到近,观察患者眼球运动,至调节近点停止,重复。此训练周期不宜过短。若患者眼位恢复正位,视功能无明显障碍则无需处理。若出现融像,隐斜量大,集合过强则参照“隐斜量过大”训练即可。

(横线模式)若单眼正位,另一眼偏斜,但眼球运动无障碍,无复视。应遮盖正位眼,打破融像,偏斜度大可加入底向棱镜增加训练强度,视标运动方向应与眼偏斜方向相反。

麻痹性斜视:由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其典型特点。训练目的是以消除复视和混淆视及恢复眼球运动。当眼球运动时,斜视角不断地变化以致所视物体不能稳定。遮盖一眼后,症状即可消失。由于突然的眼位偏斜,视觉定位功能被破坏,患者走路时步态不稳,常向某一方向偏斜。因眼位偏斜角不断变化所以无需棱镜,先远后近,注视调节远点前方视标,最慢速让视标靠近,训练时长建议20分钟,训练周期定制不宜过短。此训练应配合我司33点训练仪共同训练以增加双眼的协调运动,恢复眼球运动。

间歇性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与共同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是指视轴常常分开,最初是在看远时发生,当看远时,融合性散开幅度超过融全性集合幅度,即产生外斜,间歇性外斜视发生之前,先有外隐斜。

训练目的是为了让间歇性斜视固定回隐斜,再通过双眼集合训练,恢复或增强其集合能力。

以间歇性外斜作为例子:先用三棱镜反复遮盖法确定患者偏斜度,三棱镜反复遮盖不断调整三棱镜角度直至打开遮盖后眼球运动停止,则三棱镜度数与眼球偏斜度中和。

选择相应棱镜与三棱镜所测量角度效果相同的棱镜度,令患者佩戴棱镜做遮盖,此时眼球运动是停止的,若还在运动证明未能中和偏斜度,则需增加棱镜度反复测试。

佩戴能中和偏斜度的棱镜后做增加集合能力(双眼)训练。反复训练一个月后,眼球运动固定,无偏斜,则取下棱镜。若融像功能正常,能双眼单视(双眼同时清晰看到某一视标,

无重影,无头晕),则成功。若遮盖法测试眼球运动固定,无偏斜,但不能正常融像,则参考“隐斜量过大”进行训练。

隐斜量过大:

隐斜引起的临床症状绝大部分来自于大脑持续紧张以保持由于不完美的双眼固视引起的视觉干扰。这些组成眼疲劳的主要症状,把这种疲劳称为肌性眼疲劳。主要的症状是:头痛、畏光、近视力下降,有时远视力也下降;偶然情况下,当融合功能下降,偏斜变为显性,复视就会出现同时伴随明显的间歇性斜视。

前期检查双眼隐斜量并记录,因隐斜量过大所引起上述症状因及时训练,无症状可不理会。

倘若由集合过强引起的内隐斜初期训练应遮盖单眼,后期再进行双眼训练。若是由集合不足引起的外隐斜应双眼训练,同时可以增加集合能力。

注意事项:

a)小朋友耐心不足,可以先用一副训练用镜,再逐步过渡到2-3付镜训练。

b)视距在1米以下的,先选△4 ,视距超过1米的,选△6 或者更大。

c)低近视度数选用△4 ,高近视度数选择△6 或者更大。

d)单眼屈光参差非常大的,用遮眼板遮住不参加训练的眼睛.

e)融像不好的,先做放松,再练IN- 融像。

f)融像好的用△7--△10,融像差的用△4-△6。在具体的棱镜数选择上,以灯光运动时,

眼睛跟得上为宜。

g)弱视都选择50-200度,球镜的正、负及度数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h)远视性弱视,是眼机能不好,应用先视距,再放松的程序,不做融像。

i)检查融像时,把标靶上的两个灯变一个灯,再变成两个灯的距离越长,融像功能越好。j)高调节时,选镜要比平时戴镜度数高;低调节比平时戴度数低。

五、操作要领

本直线训练有模式选择、速度选择、视距选择、前后停顿选择、时间选择5个项目,在开机模式下,120秒不动则自动关机。

1.模式分为A、B、C、D、E、F六种,长按为开关机,且开关设备皆伴随长

鸣一声,开机时自带系统检测功能(灯全亮)。A—(近视弱视综合训练)、B—(内聚训练)、C—(外散训练)、D—(内斜视训练)、E—(外斜视训练)、F—(弱视训练)

2.速度分为5个档位,1档最慢,5档最快;根据患者的调节力,要跟得上光

标的移动速度,分别用不同的速度。每按一次增加一档。一般情况,选择慢

速1档开始训练比较好。

3.视距分为5个档位;第七灯为最近的视距,约59cm,第19灯为最远视距;

逐步过渡到19灯位。每按一次增加一档。

4.停顿分为0-4秒;可分别设置为0秒、1秒、2秒、3秒、4秒、。每按一次,

增加一档,近点远点停顿时间一致,长按可恢复出厂设置(启动恢复出厂设置功能时,会伴随长鸣一声,默认设置为:模式为A,速度1,视距1,停顿0,无声)。

5.时间分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30分钟。每按一次加5分

钟,长按控制声音的开关。

直线训练准备:

1)开机,打开屏幕;选择直线训练功能。包括模式、速度、视距、停顿、训练时间5个选

项。

2)双眼靠近训练镜架,眼球与目镜中心平齐。

3)选择合适训练球镜片和棱镜片,插于试镜架。

五、训练技术及训练实例

近视的训练与选镜

近视训练时,选择度数应按欠矫的方式开始训练,直至取消全部近视度数。即原来是3.0D,则选择2.0D开始训练,每训练十次,再降低50或100度训练,直至完全取消近视镜片。

一放松训练

目的:雾视原理,放松睫状肌

时间:5-8分钟

选镜:针对假性近视患者,用base-in prism(外散训练镜) △6加凸透镜(+2.00D,比原度数减少2.0D),放松调节训练,让紧张的晶状体得到缓解、恢复

挑选合适的棱镜及近视镜片,作为训练镜

测量顾客的裸眼视距,详细记录

设定近视点和远视点位置。近视点一般设定在7-8cm处。戴上训练镜后,把灯光从近视点逐步移远,顾客注视E字,当E字出现模糊的地方,为远视点停留位置(这里指的是灯光停留位置,应调整感应开关位置,令灯光停留准确)

停留时间和速度调整。速度为中速,近视点不停留,远视点停留3秒。

开启电源开关灯光逐步移远时,指导顾客看十字图的横线,移近时看十字图的竖线,观察顾客的眼睛是否会跟随运动。

灯光来回运动10次后,询问顾客看十字线是否清晰;如果清晰,再将灯光向远处移动10cm,继续观察,如不清晰,则将灯光退回5cm,往返训练10次,并重复以上提问。

训练完毕后,测试裸眼视距,作好记录。如果视距提升,则继续同样动作;如果视距提升不明显,则要改变方法或增加训练强度。

提示:根据患者近视的度数,从2.0D 到6.0D,可从6个棱镜度增加到9-10个棱镜度,要以双眼调节力适应情况确定;凸透镜的度数,可从+5.0D--15.0D 选择患者能够适应的镜片进行训练。选片原则是以适应和临床经验为主。

二外散训练

目的:增强眼肌外展能力,锻炼睫状肌,让顾客能用0.8的矫正视力看到1.0视力。

时间:5分钟选镜:

步骤:

1)用顾客矫正视力到0.8视力度数的外散训练镜;如顾客-2.00D可看到1.

0,-1.50D能看到0.8,则选用△6-1.50D的外散训练镜,也可以在顾客原近视度数上直接减-0.50D即可。

2)测试顾客的裸眼视力,详细记录。

3)设定近视点和远视点,近视点一般设定在7-8cm ;远视点的设定须戴上选择

好的训练镜,将灯光后移,顾客看十字图出现两图标时,为远视点(如果顾客戴△6的棱镜不会出现重影,可尝试更换为△8训练镜)。

4)停留时间和速度的调整。速度为中速,近点不停留,远点停留3秒。

5)打开开关,辅导顾客在栽植移远时,看十字图的横线,灯光移近时看十字图的竖

线;观察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

6)灯光往返运动10次,询问顾客看十字线是否变成一个,如果没有重影,将灯光

视距向后延长10cm,继续训练并观察。如果此时重影加重,则将视距缩短5cm,每训练10个来回,重复以上观察和提问。

7)训练完毕后,测试裸眼视距,做好记录。

三内聚训练

训练目的:增强调节能力、眼肌集合能力,提升弱视者的视觉能力。

训练时间:5-10分钟

训练步骤:

1)在顾客原有度数基础上加-1.00D,如果顾客-3.00D,就选用△6-4.

00D的内聚训练镜,底朝外。

2)测试顾客的裸眼视距,并记录。

3)设定远、近视点,近视点在7-8cm,远视点设定在1米左右。

4)速度为中速,近视点停留3秒,远视点不停留。

5)启动开关,辅导顾客在灯光移动时,看十字图的横线,灯光移近时看竖线,观察

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如果未全程转动,则要缩短视距再训练。

6)根据顾客的训练程度,可以逐步递增凹透镜度数,但最高不超过-3.00D,避

免调节过度。棱镜数也可跟随提高1-2个棱。

7)训练完毕,测试裸眼视距,并作好记录。

四降集合训练

训练目的:眼睛外散能力和集合能力的整合训练。

训练时间:5分钟

训练步骤:

1)使用插片架,在顾客原来度数基础上加-6.00D至-15.0D。

2)测试顾客的裸眼视距,记录。

3)设定远、近视点,近视点在6cm,远视点设定在1.4米左右。

4)速度设定为稍快,近、远视点都不停留。

5)启动设备,要求顾客注视红灯,以,观察顾客的眼球是否跟随转动。如果未全程转动,则要缩短视距再训练。

6)灯光每运行5个往返,每次减少更换训练镜数数-1.00D,重复该步骤,直到度数降到零为止。

7)裸眼训练5次,结束。

8)测试裸眼视距,记录。这里,视距与今天开始训练前应该明显增加。

近视训练口诀:

两放松一紧张,两紧张一放松,一周一次降集合。

解释:针对假性近视、混合性近视,训练程序是两放松一紧张。即:一周3次训练,第一次以放松训练为主,第二次做外散训练,第三次做内聚训练。

近视训练注意事项:

一、棱镜数的递增。做训练时,要观察顾客的眼球转动,若转动幅度不大,有两种

原因:一是没有认真看,要大声督导顾客用力看灯光;二是棱镜数度过高,这时需要降低棱镜数后再训练。若眼球转动灵活,可适当增加棱镜数,加强训练的力量。

二、内聚训练度数的递增,要循序渐进。顾客第一次训练时,不能直接加-3.00

D,这样顾客的眼睛会受不住,可能产生放弃的现象。应该在顾客已经适应的基础上,按每次-0.50D的量逐步增加。根据眼睛适应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增加或增加多少度数。

三、裸眼视距的上升或下降,不能代表度数的增减。如果顾客视距拉长,证明该次

训练有效,有认真做训练;而视距下降,有可能是训练不合适,也有可能是眼睛过度疲劳、或不认真所致。度数的改变,都应以验光为准。

远视的训练与选镜

一、静态代偿训练

训练目的:针对矫正视力达到0.6以上,远视在+4.00D以下的顾客,利用高凹透镜带动晶状体正向调节,令裸眼视力能够达到戴镜的水平。

训练时间:30分钟

训练步骤:

1)记录顾客的裸眼视力,裸眼视距。

2)分别准备-6.00D -9.00D -12.00D 三组镜片,插上架。

3)设定近视点为7-8cm,远视点先不设。

4)首先戴-6.00D注视十字线10分钟,注视过程中,引导顾客性尽可能看清楚十

字图的线条;十分钟完毕,立即做降集合训练,把度数降到剩下-3.00D后停下。

接着做第二组-9.00D的静态代偿10分钟,注视完毕做降集合训练,把度数降低到-6.00D停下;再做第三组-12.00D静态代偿5分钟,注视完毕训练降集合,把度数降至-9.00D停下。

5)代偿完毕,用-0.50D检测顾客是否代偿成功,如果顾客明显觉得戴-0.50D

眼镜比原来视距有提升,表明训练成功。

6)代偿训练连续做3天,训练期间不能戴原来的远视眼镜,当3天过后,复检裸眼视

力,看是否可以提升到0.8以上

训练后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第1种情况:训练后裸眼视力达到0.8,不用戴原来的远视眼镜,改配-0.50D的近视眼镜作为生活训练用镜,每天使用2小时,看中距离视物训练;每周到本中心做2次训练,用△6-1.00内聚训练镜做内聚训练5分钟,再用△6-1.00D外散镜做外散训练5分钟。

第2种情况:训练后裸眼视力不能达到0.8的,休息两天后重复上述1-6步骤一次,如果能够达到0.8,就按一节第1种方法实施;如果仍然未能达到,请参照远视训练第二种方法“动态代偿训练”。

动态代偿训练:

训练目的:针对远视性弱视顾客,逐步提供调节力

训练时间:10分钟

训练步骤

1)记录顾客的裸眼视力,裸眼视距

2)测试顾客训练镜度数。让顾客裸眼注视7CM十字线,首先用-0.50D测试顾客能

否适应凹透镜度数,如果用0.50D能够看清楚,则逐步往上增加度数,每次加0.

50D,直到不能看清楚的前一个度数,作为训练镜度数(如果-2,00D能够看清楚,则用-1。50D内聚训练镜)。另一种情况,如果顾客一加上-0.50D就不能看清,则要从顾客的远视度数开始逐步以+0.50D下降,直到勉强看清十字标为止;如果顾客远视+6.00D,降至+3.00D还可以勉强看清,就用+3.00D 的内聚训练镜做训练。

3)测试好训练镜度数后,开始做内聚训练(参看近视的内聚训练方法)

4)训练完毕,测裸眼视距,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a)适合动态代偿训练的顾客,每周训练3次以上,每次训练前都要测试顾客的训

练镜度数,一个月验光一次,验光的要求是最低球镜度数最好视力表现,如远视度数减低,应更换镜片后再训练。

b)代偿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一次为10分钟),一般代偿分为3次进行,代偿度数

不断加深,但最高凹透镜度数不超过15.00D

c)因为佩戴凹透镜会带动高调节,调节继而带动集合,做在代偿完毕后,要做降

集合训练。

d)视力提升的患者,改作眼睛内外旋训练。

远视眼训练注意事项:

a)静态代偿成功的顾客,改配-0.50D眼镜,该眼镜的使用是中距离使用,

即1-0米,佩戴不宜超过2小时,半年后矫正视力稳定,不需要再戴镜。

b)静态代偿成功的顾客,要定期测试裸眼视力,如果发现裸眼视力下降,可以做

一次静态代偿训练,巩固晶状体的调节能力。

c)远视性散光的顾客,做训练的时候,将散光的度数折一半为球镜度数即可。

d)每次动态代偿训练之前,都要测试训练度数,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e)动态代偿训练的时间可以根据顾客的适应程度,恰当延长5分钟左右,棱镜度

也可以适当增加。

斜视训练方法

一外斜训练方法

训练目的:重新构建眼内肌在视觉活动中正确的活动轨迹,改变眼位偏斜。针对显性斜视,首先要做解除症状,再做构建正常的用眼轨迹运动,令双眼同步、协调动作。训练时间:15分钟

训练步骤

1)测试顾客双眼集合点的位置。首先由远至近移动灯光,观察眼睛能够在哪个位置上向内

转动,该点即为近视点停留位置,远视点一般设定在1.5米左右。

2)用△6底朝内(外散训练镜)+原镜度数,做外散训练5分钟,令眼球外转能力进一步

加强。本次训练变成近视点停留3秒,远视点不停留(做外斜的训练,无论外散还是内聚,都是近视点停留)

3)观察眼球的运动情况,转动是否符合正常生理规则;如果运动有力,则更换成△6内聚

训练镜+原度数,做内聚训练5分钟。

4)选用△8底朝外内聚训练镜+原度数,再做内聚训练5分钟。

5)训练完毕,测试集合点是否有变近。

二内斜训练方法

训练目的:调整眼外肌在视觉活动中正确的活动轨迹,改变眼位偏斜。针对显性斜视,首先要做解除症状训练,再做调整正常用眼轨迹训练,令双眼同步运动、协调动作。训练时间:15分钟

训练步骤

1)测试顾客双眼外散点位置,首先由近至远移动灯光,观察眼球在哪个位置上停止向外转

动,该点即为远视点停留位置;近视点设置在7-8CM处。

2)用△6底朝外(内聚镜)+原镜度数,作内聚训练5分钟,令眼睛内转能力进一步加强。

本次内聚训练,远视点停留3秒钟,近视点不停留。(做内斜的训练,无论外散还是内聚,都是远点停留,近点不停留)

3)观察眼球的运动情况,转动是否符合正常生理规则;如果运动有力,则更换△6底朝内

+原镜度数,再做外散训练5分钟。

4)使用△8底朝外+原镜度数,继续做外散训练5分钟。

5)训练完毕,测试集合点位置是否有更近。

注意事项

a)单眼斜视的顾客,早期训练时要遮盖好眼,差眼重复上述1-5步骤的训练,做2

周后(每周3次),根据双眼同步的情况,再做双眼同时训练。

b)上述训练只针对因屈光引起的斜视。如果是先天性斜视和眼肌麻痹类斜视,应到医

院治疗后,再来本中心训练康复。

c)顾客治疗一段时间后,棱镜度要适当向上递增,令训练力度加大。

三老花眼训练方法

训练目的:增强调节力,延缓晶状体老化,适合初戴花镜者

训练时间:10分钟

训练步骤:

1)测试顾客的近视点,灯光由远向近移动,引导顾客看E字,刚刚出现模糊时停止移动,

再将灯光向远移动,直到E字重新变清晰的点,为顾客的近视点(作为训练时的近视点停留位置),记录。

2)测试顾客的训练镜度数。将灯光停在顾客的近视点位置,戴上试镜架,指导顾客注视十

字图,先插片-0.50D的球镜,如顾客不能看清楚十字图,则再增加-0.50D,如此类推,直到顾客看清楚十字图标为止。以该度数配合内聚训练镜做训练,如果顾客到-1.50D勉强看清楚,就用△6底朝外-1.50D做内聚训练。

3)灯光运动速度为中速,近视点停留3秒,远视点不停留,引导顾客努力看清楚十字图的

竖线。

4)训练完毕,重新测试近视点,做好记录。

5)老花训练,每次训练都要测试顾客的训练镜度数。

注意事项:

1)代偿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情况下一次为10分钟),一般代偿分为3次进行,代偿度数

不断加深,但最高凹透镜度数不超过15.00D

2)因为佩戴凹透镜会带动高调节,调节继而带动集合,做在代偿完毕之后,要做降集合训

练。

3)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顾客的注视点是否落在十字灯光上,要耐心辅导。

4)代偿完毕,用-0.50D检查顾客是否代偿成功,如果患者戴-0.50D明显感觉眼

镜比原来视物清晰,则表明代偿成功。

5)代偿训练一般做3天,每天连续做3次;当3天过后,复检裸眼视力,看可否提升视力

到0.8以上。

6)视力提升的患者,改作眼睛内外旋训练。

7)远视患者每天来做训练时,都要测试一下代偿是否成功。远视训练务求可以分辨横线和

竖线,并给予眼球远点、近点内缩和外展、内外旋的训练。

六、直线训练仪使用注意事项

看得清视力恢复训练仪的操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再开机之前一定要熟悉每一种训练的方法程序,并要分辨每位患者的症状,做好对症训练。而且需要耐心、细心地为患者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下面是使用直线训练仪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看得清直线训练仪的训练力度较强,故在操作时要密切留意受训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恢复的进度,避免因过量的训练产生过度调节,因而大幅度的提高

集合。因此,使用它进行训练前需要充分的认识它,我们应该获取正面的期

待效果,不可失误,得到反效果。

(2)小朋友在训练的过程中,因为其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听指挥,训练的时间难以控制,而且训练效果也参差不齐。训练者要充分的准备、加强耐心

的自我修炼,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提出有创意的方法来稳定小朋友的情绪,

令其安静和配合。

(3)远视眼晶体代偿训练操作的时间不可太久,会提高集合。达到目的之后就要慎重使用以免集合大于调节,以免让患者跨入近视状态。

(4)当远视患者只有一只眼需要进行代偿时,我们可以使用工作镜,遮其一只眼,只为进行复建的那只眼进行训练。

(5)眼位训练,做单眼训练时,不但要观察受训眼,同时亦要留意被遮的转动情况,做好记录。

(6)训练的过程需要观察患者的坐姿是否正确,额头和下巴的位置是否偏移,眼睛水平线高于标靶灯光3cm为合适。

(7)有的顾客在做外散训练和内聚训练时眼睛转动幅度较小或不动,证明棱镜力度过大,需要降低棱镜度。

(8)棱镜训练时,因棱镜给予眼肌一定的协助能力,所以转动会更加有力,再加上直线运动的效果,故有的斜视患者用直线训练仪时两眼转动能恢复正常,

但用人手做的时候失败。这是因为患者的眼肌力还是不够,需要增加训练的

次数。

(9)有个别的顾客在做训练时会出现头晕不适,这时需让顾客休息,或停止训练,直到症状消除,并要放慢训练的速度,让患者慢慢去接受。

(10)数据的记录一定要做好,每天的训练程序亦要写清楚,可作为分析顾客下一步的训练要做什么。

(11)仪器请使用带有地线的三脚插座,平时要保持干净,润滑。训练完毕请关电源。

(12)请勿自行对仪器进行修理,如出现故障请第一时间跟看得清品牌经理进行联系。

七、横线训练功能

KZL-19型视力恢复仪独一的功能!

横线训练是以训练眼球六条肌、脻状肌、巩膜肌为目的的三联动训练方法。使用仪器训练的强度远远大于手指操和自然户外训练,基本上是1:10倍的关系,因此效果比较明显本训练仪实用功能强、效果明显,使用简单,是视力训练和家庭护理的常用工具,使用者一定要按时训练、足量、认真训练,确保眼睛健康,降低近视风险。无论你是成人还是青少年,当你的眼睛有酸胀、刺痛、异物感时,是视疲劳了,使用本机5-8分钟,症状即可消失。

横线训练主要针对斜视、融像、调节力弱、视疲劳进行强化训练,减轻症状,提升机能。

一功能与原理

1 功能:

①改善眼球调节与集合能力,使调节力和集合力比例恢复平衡,令视网膜成像速度更

快,视力进一步提升。

②增强眼球内外旋能力。由于眼睛长期看近引起僵化,通过本仪器能带动眼球转动迅

速,吸收更多光能,视觉更精细。

③锻炼眼肌伸缩能力。眼球随绿光方位变化,牵引眼球肌肉协同运动,锻炼眼肌更强

壮,眼球转动和追视更加灵活。

④把眼睛近点与远点之间的差距拉开,使视域深长、眼轴共轭。坚持训练,眼睛机能

不断完善、升级。

2工作原理:

针对“视疲劳”“睫状肌痉挛”这两种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横线训练方法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绿光,引导双眼聚焦跟随转动,促使六条肌、睫状肌等眼肌进行有效运动,提高眼球内聚与外旋控制能力,有效缓解眼肌痉挛,释放调节机能,恢复视觉功能,进一步预防

和控制视力下降。

横线训练是一部使近点更近,远点更远的眼球内聚、外旋活化仪器,能够训练融合性辐辏达160°。它的远点训练是在近点内做外散训练,使眼肌完全的放松外散,也就是无限远状态训练。它是缓解视觉疲劳、防止近视的家庭必备保健仪器。

3 训练方法:

1.准备:鼻尖靠近仪器中间标注点(横向训练中心点),距离不超过20mm,双眼球略高

于灯珠10mm-15mm,双眼注视正前方的灯珠,跟随灯光的移动,用力运动。

2.分别选择D、E、F模式。D模式应用内斜视训练,光标内中间点向两侧运动;E模式

用于外斜,光标由外向内运动;F模式是综合斜视训练程序,光标内外交叉运动,促进眼肌内外综合协调运动。

3.两边的指示灯从中心点同时向左向右进行外散和内聚的训练;提高外散能力。

4.可戴棱镜进行训练(斜视严重者),亦可裸眼训练(训练融像及视疲劳)。

5.速度可高1-5档,1档最慢,5档最快,根据小朋友适应能力调整,一般情况下使用3-5

6.其它选项:

1)距离年龄小或眼灵活程度差,距离远点,30公分左右

年龄大,距离近点,20-25公分

2)平视(眼睛跟中心点的相对关系)

眼肌好的,跟中心点平视或略偏上点。

眼肌差的,偏中心点上面稍多,在30mm左右,再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慢慢往

下移至与中心点平视或偏下点。

眼睑下垂的矫正,训练时机体侧旋45度。松开右侧的锁紧螺栓,即横杆向右边钮

转倾斜,再锁紧即可。眼中心低于灯珠15-30毫米,进行训练。

3)出现2个点时,用余光去看,目视中心点(小孩子不懂余光是什么,让其来回看亮

点)

4)速度根据受训者调节能力的高低确定,以能够跟上绿光变化为宜。

年龄小的(发育没成熟)、调节力差的,速度要慢。

年龄大的(发育成熟)、调节力好的,速度要快。

5)该仪器有9种速度,针对眼球运动的实际情况调节速度,以跟得上为宜。

6)孩子的配合,抬头挺胸,保持距离,双眼用力跟随绿光。

以上是关于视力恢复训练仪器的介绍,谢谢观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照相机和眼睛》名师教案1 青岛版

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珍贵、最神奇的照相机,从而更加珍爱和保护眼睛。 2、了解眼球的构造,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保护眼睛。 教学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教学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二、研究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 (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 (3)出示相机,再请学生猜想并交流相机的工作原理。 (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控制透过光线的量。 (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原因。 (6)简单介绍“傻瓜相机”: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影经验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 (7)教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 三.眼睛的工作原理研究 (1)讲述:眼睛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精密的“照相机”。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察眼睛,你有什么发现?(稍侯提示,对照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睛是怎样工作的?) (3)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黑板上的板书,将相机的光圈、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瞳孔、晶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 (4)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17页的基本内容。)(5)教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四.观察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 (1)观察与探讨:看窗外阳光灿烂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注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同桌之间观察2分钟,集体交流。 教师小结:瞳孔是控制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伤害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 (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猫眼睛的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猫的瞳孔早晚是圆的,中午成一条缝。) 五比较:对照相机,相机的什么部件分别与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视网膜相似?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照相机和眼睛_青岛版五年制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照相机和眼睛青岛版 五年制 这节课想让学生首先做一个简单的相机镜头,通过模拟镜头,观察镜头成像,探究相机的成像原理。但是在设计的时候,因制作比较麻烦而且凸透镜缺乏,因此我在上节课就布置了在课下事先按照相关的步骤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一个。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几乎都没有带来。我问他们为啥没有做呢?学生说家里没有凸透镜,因此没有办法进行。不得已这节课只能用我做的镜头,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得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但是只有一个,学生不可能都进行观察操作。我想这节课的改进之处还是由老师准备凸透镜,学生准备相关的卡纸,双面胶,透明胶带等。然后还是在课堂上进行制作,然后用凸透镜制作的镜头,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然后通过镜头和眼睛结构的对比,得出眼睛的成像原理。 体验之一:观察照相机,揭开照相机的秘密。很多学生都用过照相机,但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更没有仔细研究过,对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的秘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课的一开始,便用照相机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找到几个旧照相机让大家都来使用并观察照相机,从中发现照相机照相的关键,从而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观察使用时,一个个眼睛里充满了好奇,边操作边观察,边观察边研究,很快就发现了照相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圈、镜头、胶片,这样做,比让学生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要生动真实得多,同时对各部分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体验之二:观察眼睛,理解“眼睛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先提出问题:照相机和眼睛有什么联系呢?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先观察同桌的眼睛,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再利用课件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眼睛的构造——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而对于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采用眼睛的模型演示,清楚地看到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倒立的像,对眼睛各部分的作用就应刃而解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虽然很多学生会用新式的照相机,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真正的胶片,通过对胶片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将胶片和成像屏联系在一起,利用利用凸透镜的原理认知照相机的x成像原理,进而认识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 第1页/共1页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福尔摩斯训练法 挑选屋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进行凝视,然后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 估测目标物的大小和尺寸。 ● 估测目标物与你的距离,同时估测目标物与其他事物的距离。 ● 留意目标物的外形,比较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 查看目标物的颜色,判断它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如果不协调,原因是什么?如果协调,它是如何达到的? ● 分辨目标物的质地,推测它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它有什么用途?哪些方面还有缺陷?是否有改善的余地?改善的方法是什么? 你并不需要用应考作答的心情展开训练,更不需要把这些问题背下来,只要大约知道问题方向就足够了。建议你每天挑选固定时段进行这个练习,如果实际情况上有困难也没关系,但务必坚持每天练习一次,持续十天。 训练步骤1:随意室外的一样事物,集中注意力凝视,尽量保持眼睛自然放松,不要太紧张。凝视时间的长短可自行决定。

训练步骤2:观看一段时间后,开始填写问卷,把你所能够想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训练步骤3:十天后,请根据你完成的问卷分析自己的观察力、联想力、思考力是否在这十天内有所提高,再依据结果调整训练。刚开始你可能对结果不满意,也可能坚持不到十天就放弃了,无论如何,记得鼓励或要求自己再接再厉! 简单实用的视觉训练方法—空间大师训练法 找一个空间作为练习室,如办公室、卧室、图书室、储藏室等,对室内物品进行“看”与“记”。只要某个空间或房间内有物品存放,都可以用来当作训练场地,就算你对这个地方很陌生也无妨。要注意,这个练习持续十天,而且十天后还要回到这里对练习结果进行确认,所以要尽量不选择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场地。 训练步骤1:走入房间内,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品,虽然你记住的物品越多越好,但这个训练并不是要你待在房间内“背记”物品,所以,进入房间后,请以平常的行走速度在房内转一圈,然后就离开。 训练步骤2:离开房间后,记录一下你刚才看到的全部物品。切记,只依靠脑海中的回忆和印象做记录,不要依靠事先掌握的信息。 训练步骤3:每天坚持练习一次,持续十天。十天后,

五年级科学《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五年级科学《照相机和眼睛》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光与色彩》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组成等有关光的知识,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光学器材: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放大镜,也知道了凸透镜的多种光学用途:放大镜、照相机、老花镜、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等;还进行了许多的光学制作:小孔成像仪、万花筒、潜望镜。这对本课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准备,也有制作能力上的准备。照相机的学习既是为指导学生了解光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作准备,也是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胆地正确使用照相机作准备,是研究生活中的科学的好题材。本课后半部分是把眼睛的结构与相机的结构作合理比较,也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关注人体本身的科学,较好的体现了标准提出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过程与方法: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二)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2.了解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

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 难点: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 “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问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 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么”虽是一句套话,但确实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及引导学生探究方向的简单有效地一招。而教师的两张照[内容来于淘-教_案-()]片,引发了本课探讨的主要内

视觉功能训练

一、传统的视觉功能训练: 1、调节功能训练 ①移动注视法:这种训练法的形式很多,这些方法的核心就是注视点在矢状面的前 后移动。这种移动可以采用注视物体的移动来实现(如推进法),也可以使注视点在设定的不同目标进行移动来实现(串珠法、Brock氏线法)。 这种训练方法中,物体的移动可以改进调节幅度、正融像性会聚和近点汇聚能力;多目标注视转换可以改进调节幅度和聚散能力。 ②交替注视法:这种训练方法需要分别设定远用视力表和近用视力表,视标必须包含被测者最佳视力的字符。请被测者看清楚一个远用视标,即刻注视近用视力表;看清楚一个近用视标,即刻注视远用视力表,如此反复进行。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改善调节的灵活度。 ③双眼翻转镜训练:这是一种增加调节灵活度的有效方法。最常使用的翻转镜的镜度规格为+2.000D/-2.00D。对于最初训练中暂不适应者,可以选用镜度较低的翻转镜。 使用双眼翻转镜训练中,锁定了集合,虽然是相对调节的训练,而在调节刺激的变化中,也必然使调节性集合产生相应的方向相反的融像性聚散力的改变。因此,双侧翻转镜的训练不但可以改善调节灵活度,还会同时改善被测者的融像性聚散功能。 使用翻转镜检测时,还可以用红绿镜片与图片或偏振镜片与偏振图片进行保持不同聚散水平立体视觉的基础上进行训练。 ④单侧翻转镜训练:遮盖非训练眼。训练中视距仍为0.4m。 2、集合功能训练 ①内隐斜的视觉训练 a.常用训练法:远近训练、融合画片训练、描幕器训练、红绿视屏制训练等。 b.训练目标:单、双眼注视功能训练→调节功能;感觉运动融合功能训练→消除抑制, 提高立体视功能和增大融合范围;集合训练→提高集合灵敏度和耐久力。 c.训练前准备: 充分矫正显性远视(特别是单侧远视);必要时给予正镜附加矫正、和近用附加正 镜度矫正必要时给予“同向三棱镜”锻炼弱力肌; d.训练时间:每天30分钟,1.5~2.5月为一训练周期。 ②外隐斜的视觉训练。 a.常用训练法:趋近训练、立体镜、同视机等。 b.训练目标: 自主集合功能训练→辅助反射性集合不足。 需要说明:这种方法改变的是近点距离,被测者在训练一定时间后,主观感觉症状会明显缓解,但隐斜度一般改善不大。 c.训练前准备: 必要时给予三棱镜补偿矫正;必要时给予负镜附加矫正。 d.训练时间:每天2~3次,每次5~15分钟。训练尽可能在空腹时进行。 ③感觉运动融像功能训练 a.常用训练法:融合画片移行、伸缩等融合训练,同视机训练(另文) 这种感觉运动融像功能训练目标主要是扩大融合范围、去除调节抑制,提高立体视 觉质量。 b.训练时间:每天30分钟,1.5~2.5月为一训练周期。 训练过程完成后1~1.5月要进行必要的复检,复检双眼协调功能的检测;

右脑开发的训练方法一、 黑卡(一点凝视卡

右脑开发的训练方法一、黑卡(一点凝视卡 右脑开发的训练方法一、黑卡(一点凝视卡) 作用:黑卡主要训练人的注意力以及扩大视野范围,经过训练人的注意力能够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视野范围逐渐扩大,对外界事物的瞬间捕捉能力增强。 训练步骤: 1、每次看卡片之前先让孩子做三次左右的深呼吸和暗示(正面的、积极地),让其调整到最佳状态。 2、把卡片放在眼前30厘米处,调整坐姿。 3、把双眼聚焦在黑点与圆圈中心上,盯视1分钟~1分30秒,此时注意力要非常集中,排除所有的杂念,保持放松、平静的心情,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眨眼睛。 4、在这个过程中,双眼会逐渐感到发酸,视野中的黑色圆圈会变得原来越大。 5、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盯着黑色圆圈的时间加长,黑卡的训练效果会更加明显。 备注:每次看完之后要询问孩子看的结果以及黑点变化的过程(分享),多鼓励孩子,给他信心。 右脑开发的训练方法二、黄卡作用:黄卡主要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打开孩子的内视觉,让孩子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图像感更加清晰,通过黄卡的训练可以使孩子的作

文水平大大提升。 训练步骤; 1、每次看黄卡之前先让孩子做三次左右深呼吸和暗示(正面的、积极地),调整到最佳状。 2、把卡片放在眼前30厘米处,调整坐姿。 3、盯视蓝色眼圈中心30秒钟,同时把橘黄色长方形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黄卡上,此时尽量不要眨眼睛。 4、30秒后迅速将黄卡从眼前移开,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眉心(内视觉),注视残像。 眼前残像的4个阶段: 1、闭上眼睛,颜色立刻反转,看到的是原图的补色,即蓝色的长方形,橘色的圆圈。 2、闭上眼睛,不让颜色反转,努力看到卡片上的颜色,残像保留时间长。 3、闭上眼睛,眼前出现正色并在蓝色圆圈里看到图像(静态彩色画面-动态彩色黄面-自己希望看到的任何黄面)。 4、当孩子能够通过内视觉清晰地看到眼前的图像时,引导让其图像至少保留在眼前达到5分钟以上,期间一直要跟孩子分享眼前出现的图像(让孩子把看到的图像用语言描绘给家长听)。 备注:在后期看黄卡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描述描写类的作文题,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并在眼前能看到图像。 右脑开发的训练方法三、曼陀罗卡作用:曼陀罗卡主要训练孩子的一眼成像,过目不忘和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经过训练,能够激活右脑,稳定右脑机能,内视觉会完全打开。

五年级科学下册《照相机和眼睛》教

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认识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结构;能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会为自己的见解寻找科学依据;能设计制作简易照相机。 3.乐意研究生活中有关成像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在探究中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眼睛视觉的形成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每组一个凸透镜片、两张硬纸卡、一张半透明纸、一把剪刀、一个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好,让我们一起跟随老师的步伐去欣赏各地的美景吧。(课件出示照片)大家说这些风景美吗?世界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对,是照相机.(板书:照相机) 二、新授

(一)照相机的构造1.提问:相信大家都拍过照片,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看来,同学们对照相机特别得好奇,都想进一步了解它,那就让我们和照相机交个朋友,来了解他。好吗? 3.观察照相机的构造 老师给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照相机,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照相机有哪几部分组成?注意轻轻地拿,细细地看,不要损坏咱们的好朋友照相机,好吗? 4.通过刚才的观察,你知道照相机有几部分组成了吗?谁来说一说。这面凸透镜实际上就是照相机的镜头,(板书:镜头) 这是照相机的光圈决定光线经过的量,光圈越大,光量越多进入软片;光圈越小,能进入的光线越少。(板书:光圈) 对,这是照相机的胶片。(板书)用来显示物体的像 5.请看示意图,讲解。 6.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动手都脑,知道照相机的主要构造了,那么谁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猜想一下。(二)做照相机 刚才同学们对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进行了一些猜想,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接下来你们的表现会更精彩.那么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接下来咱们应该怎么做?对,进行验证,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任何的猜想都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想不想亲自作一个照相机来探究一下? 1.老师为你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从材料袋里拿出来.这是两张硬纸,一张半透明的薄纸,一面凸透镜,请参照课本69页的提示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小照相机,好吗?制作之前,要先干什么?对,研究一下制作方案,请以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准备怎样做.

青岛版科学五下照相机和眼睛教案21

“照相机和眼睛”的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照相机和眼睛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使用照相机拍照片的情景和用眼睛看物体的不同的感受,并通过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解释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 2.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了“照相机和眼睛”教学的相关教学材料,如参考教案(&lm=-1&word=%C7%E0%B5%BA%B0%E6%CE%E5%C4%EA%B C%B6%BF%C6%D1%A7%CF%C2%B2%E1%BD%CC%B0%B8);),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了部分视频资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学生以直观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 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 学生准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了解照相机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眼球的基本构造。难点:能够解释照相

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 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一)引子: 1.谈话: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根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相信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 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还想研究什么? 4.教师设疑:教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注意观察,发现什么? 百度搜索:(() 5.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问题。(“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什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知道什么,知道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还想研究什

照相机与眼球

第8课照相机与眼球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___,拍照时人离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镜头的__________,并且要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方可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_机,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过__________后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于__________上。当被观察的物体与人眼的距离改变时,人眼可以通过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即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__,使物体仍能在__________上成清晰的像。 3.近视睛看不清_________(近/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前/后)方。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用_________(凸/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4.远视睛看不清_________(近/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前/后)方。矫正近视眼应配戴用_________(凸/凹)透镜做镜片的眼镜。 5.下列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 A .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 D .近视 7.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两种,如图所示是一名视力缺陷人员 的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 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8.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 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 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 9.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成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成是眼睛的视网膜, 烛焰看成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 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 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视功能训练仪

视功能优化仪-视功能训练仪 一:概况 目前,遍及全国各地中小城市的视力保健中心或视力康复中心所采用的、能显著提高裸眼视力的核心仪器就是视功能优化仪(视功能训练仪)。它之所以能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是它可以在1~2个月内将100~300度近视裸眼视力提高到1.0左右。因此,受到各视力康复中心加盟店及眼科界高度重视。 二、近视形成根源: 国内青少年课业负担重,另外平时使用电脑、Ipad、手机等无节制,这种长期看近造成了视疲劳,视疲劳根源是由于晶状体调节紊乱(特别是晶状体调节低下或迟滞)使视网膜上不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进而导致眼轴增长,形成了近视。 备注:晶状体凸起的能力成为正向调节,晶状体扁平的能力成为负向调节,晶状体形态调整的能力成为精细调节,将正向调节、负向调节和精细调节处于平衡状态的眼成为自然态。眼博士视功能优化仪就是居于这一原理设计出来的。 三、结构特点 (以眼博士视功能优化仪为例) 由远化箱、调焦灵敏箱及控制面板三大系统组成。 (一)目镜盒:由调焦目镜(自动远化镜或综合验光仪“牛眼”)和强化装置(防近视)构成: 1、调焦目镜:可中和眼的屈光不正,并可通过手动或自动调焦产生0~500度远视雾化或近视聚焦。 2、强化装置(防近视):包括视野扩大器、耳穴针炙器、同频谐波灯等强化防近视装置。 (二)调节-集合箱:由控制箱及视标盒组成。 1、控制箱:与视标盒配合完成调焦灵敏度及弱视训练。控制箱可连接CAM 仪、光刷仪等增视装置。 2、视标盒:可以提供18~42幅训练图标及色标,供防近视、增视训练。(三)控制面板:由功能面板(调焦箱面板、目镜箱面板)及PCB电脑集成电路构成。可产生7种功能模块自动控制训练程序,产生最优化的防近视、 增视效果。同时可以简化训练员的操作,有利普及和家庭化推广。 此仪器第3代以上源于美国技术,由刘东光教授引进并加以改进,显著提高了性能并降低了成本,很适合加盟店、眼镜店、基层医院及近视患者家庭使用。 四、主要功能、原理 (一)基本功能:抵消“看近”,“后离焦”、“后调焦”(即抵消近视一个主因,两个关键环节) 1、抵消“看近”即近视主要原因:通过综合验光仪(牛眼)或自动远化镜,

视觉专注力训练(题卡)

视觉专注力训练一(5分钟) 1、WVWWVVWWVWVWWVVWWVWWVWVVWWWVVWVWV W 共有( )个;V 共有( )个 2、DBBDDBDBDBDDBBDDBDBDBDDDBBDBDDBDDDBDDBDB D 共有( )个;B 共有( )个 3、MNNMMNMNMMMNNMNMNNNMMNMNMNMMMNNMNMN M 共有( )个;N 共有( )个 4、OCOCCOOCOCOCCOCOCOOOCCCCOCOCOCOOCCCOOOCOC O 共有( )个;C 共有( )个 5、GCGCGCCCGGGCCGCGCGCCCGCCGCGGCGGGGCCGCGCGC G 共有( )个;C 共有( )个 6、EFEFFEFFEFFEFEFEFFFEEEFFEFEFEFFEFEFEEFFEFEFFEFFEF E 共有( )个; F 共有( )个 7、XYXYXYXYXYXYXXYYXYXXXXXXYYYXYXYXYYYXYXY X 共有( )个;Y 共有( )个 8、HLHLHLHHLLLHLHLHLHLHHHLHLLLLHLHHLHLHLHLLHLH H 共有( )个;L 共有( )个 9、TFFTFTTTFTFTTFTTFTTFTTFTTTTFTFFFFTFTFTTFTFTFTFTF T 共有( )个;F 共有( )个 10、RKKRRKRKKKRKRKRRKRRKRKRKRKKKRKKKRRRRKRKK R 共有( )个;K 共有( )个 《全脑教育研究室》专注力训练 学员姓名:

1、&##&&##$#$#$&&$#&&##$#&$&$$&#&$&#$&&$$#$#$&$##& #共有()个;$共有()个;&共有()个2、@%&%@&@%%&%&&%%@%@%&%@&%@%@&%&&@@ @共有()个;%共有()个;&共有()个3、bdccdbcdbdbcdbbccbcdbdbbdbcbddbcdbdbddcbdbdbcdcdbbccbdbcdbd b共有()个;c共有()个;d共有()个4、pqgpqgqgqppqgqpgqgqpqgqpgqpqqgpqpgqpggpqgpqqgpgqpggpqggpq p共有()个;q共有()个;g共有()个5、ceoecceoeoooeccecocoeecoeoccoeceoceoceoooecceocoeoceocoecoeeo c共有()个;e共有()个;o共有()个6、uvvuwuvwuvvwuvuuuvwwuvwvuvwuvuuwvuvwuvuwuvuwuwvvwuv u共有()个;v共有()个;w共有()个7、nmmhhnmnhmnhmnmnnmhmhmnmhmnhmhmmmhnnhmhnnmhhhnm n共有()个;m共有()个;h共有()个8、kxvxkxkxxxkvkkvxvkxvvxkkxvxvxkvkkkvvxvxkvkxvxxkvvkvxkvvkx k共有()个;x共有()个;v共有()个9、×÷+××+÷+÷+×++÷+÷+×÷+×+÷+××+×++×+÷÷+ ×共有()个;÷共有()个;+共有()个10、≥<≥><<≥<>≥<≥>≥<<≥>>≥>≥<≥≥><> >共有()个;<共有()个;≥共有()个

小学科学《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照相机两个(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视觉形成演示器、制造土照相机的材料(三张硬纸卡、双面胶、凸透镜、半透明纸或毛玻璃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土照相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并通过对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始,用数码照相机给学生照相,并通过电脑展示出来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质疑:同学们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摄出照片的吗? 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照相机,通过拆装照相机,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的构造。(镜头、光圈、快门、胶片等。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究照相机是怎样照相的。) 小结:照相机就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2、激趣制作土照相机,进一步了解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制作土照相机比较麻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土照相机的制作材料,并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如何制作土照相机。制作好照相机后让学生观察,了解成像规律。) 3、认识眼睛的构造,探究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1)谈话:我们的身体就有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大家知道是哪里吗?(眼睛)

(2)出示眼球构造示意图,交流眼睛的构造。(眼睑和眼球) (3)探究眼睛成像的原理 想一想:眼睛和照相机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晶状体、视网膜、瞳孔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部件?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从而让学生总结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4)小结: 眼睛之所以能看见周围的各种物体,一是必须有光,二是眼球内可以成像的构造。当我们睁开眼睛,从周围物体发射或反射而来的光,穿过瞳孔和晶状体,聚集在眼睛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信息传送到大脑,所以我们就能看到这些物体。 (5)质疑: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的,为什么我们眼中看到的却是正立的?让学生结合资料卡了解其中的道理。 (三)出示视觉形成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其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

视正弱视治疗仪使用说明详解

SZ-C8 全国统一售价:6400元 简介: “三原色”系列产品,即包括红、绿、蓝三原色光,三色光刺激的信号是全面的、全信息的、全谱带的,视网膜、黄斑区接收的红、绿、蓝全谱带是连续的、无间断的,视网膜、黄斑区接收三色光照射可使眼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激活和唤醒“睡眠”中的视觉细胞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活力,达到增视功效,缩短治疗时间。 SZ-C8(第八代)是“三原色”系列中的高端机型,新增“裸眼立体”(其他厂家无此功能)、“色光增视”功能,其功能齐全,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是治疗弱视的首选机型。 功能: 1.红闪 5.高对比9.可变对比度13.多元立体 2.光刷蓝光 6.中对比10.视觉定位14.随机点元素立体 3.光栅B.C片7.低对比11.视觉追踪15.裸眼立体 4.绿闪8.后像12.融合训练16.色光增视 附(机内视力检测)(精细度:0.0001) 主要适应范围: 轻、中、重度散光弱视;(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2-6岁及以上儿童弱视;斜视性弱视;眼球震颤性弱视;白内障术后引起的弱视;难治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 结构简介: 控制面板:

治疗方法: 1、已配镜者需戴镜治疗。 2、每天治疗1次,每次选择2-3个功能。(较重者可做2-3次/天,隔2个小时后做第2次)。 3、二十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休息一周,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建议三个疗程后到医院复查一次。 4、先做第一阶段治疗,直到双眼矫正视力达到0.9后即可进行第二阶段治疗(或按医嘱进行)。 5、每个功能都已经设定好时间,时间到有音乐提示。 功能功效和操作说明: 第一阶段治疗:

五年级科学下册 照相机和眼睛2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6.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照相机、眼睛的结构; 2.愿意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3.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理。 教具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相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谜语: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 学生猜出谜底:照相机 2.提出问题 谈话:(出示照相机)你们知道照相机里面有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 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想假设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 小结: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组成的,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照相的。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照相机呢? 2.制定方案 请同学们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两个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透明的纸,一面凸透镜;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地前后推动。) 3 .学生活动。 1)利用制作的“照相机”体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展示交流。 三、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 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构造?

学生交流,示出眼睛结构图。 小结:眼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 2.请同学们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想但与照相机的哪部份? 小结: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孔----光圈 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小组交流讨论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四、拓展应用 提出探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6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镜头、胶片、光圈。 眼睛: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作业设计: 一、小法官: 1.人的眼睛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像,由此可推断物体的像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也是正立的(×) 2.照相时照相机离所拍摄的物越远,物体的像照得越大(×) 3.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们的眼睛也能看见物体(×) 二、取出珍宝: 1.物体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后,会在( B )上形成物体的像。 A晶状体 B视网膜 C瞳孔 D视神经 2.连接晶状体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眼睛可以看清楚( A )处物体。 A远 B近 C远近 三、科学与生活 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星期六爸爸带小明去公园玩,小明想给爸爸照一张大一些的像,应该怎么办?

视光中心视功能训练视觉训练档案

视觉训练档案 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日期: 主诉双眼□右眼□左眼□发现视力不良()年()个月 现病史从()年()月发现视力下降,无红病史,曾到当地医院就诊□采用方法为()效果好□效果不佳□现视力情况为:无变 化□继续下降□现来中心检查 既往史过敏史□水果□海鲜□药物□环境□做过近视治疗□早产□母乳喂养□ 遗传因素父母均无近视□ 父近视□(轻度□中度□高度□)母近视□(轻度□中度□高度□) 祖父近视□(轻度□中度□高度□)祖母近视□(轻度□中度□高度□) 环境行为因素弹琴□拉小提琴□古筝□书法□绘画□玩小玩具□喜欢手工□看书□看电视□玩电脑□平均每天看近用眼量()其他() 营养因素合理膳食□偏食挑食□少蔬菜□偏甜食□高脂肪摄入过多□其他() 视力检查远视力:右左矫正视力:右左近视力:右左 立体视检查正常□()下降□()异常□()立体盲□() 显然验(插片电脑)OD( ) DS联合()DC( )视力:()OS( ) DS联合()DC( )视力:() 散瞳验光OD( ) DS联合()DC( )视力:()OS( ) DS联合()DC( )视力:()远用处方OD( ) DS联合()DC( )视力:() OS( ) DS联合()DC( )视力:() PD: 近视处方OD( ) DS联合()DC( )视力:() OS( ) DS联合()DC( )视力:() PD: 眼位检查□各运动方向无障碍□()方向运动障碍 眼睑右眼:□无障碍□下垂□倒睫左眼::□无障碍□下垂□倒睫结膜□正常□充血□滤泡□结石 角膜□透明□浑浊 巩膜□正常□黄染□充血 房水□清□浑浊 虹膜□纹理清□纹理欠清 瞳孔()mm □圆□欠圆对光反应:□存在□迟钝 晶体□透明□浑浊□脱位□无晶体□人工晶体 玻璃体□透明□浑浊□变性□脱离及增殖性病变等 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楚□模糊颜色:□淡红□苍白 C/D:( ) A/v( ) 黄斑中心凹反光:□强□弱□无注释性质:□中心□旁中心□游走性 其他:□出血□渗出□近视弧□豹纹状 四孔灯检查 同视机检查同时视:

曼陀罗卡训练全解

我练了两个月黄卡,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原色了。但是离练习曼陀罗卡片还早呢! 我女朋友比我早练习波动速读4个月,3套曼陀罗卡片都练完了。闭上眼睛曼陀罗卡片就会出现在眼前,想让它消失,它就会消失,不让它消失,它就不会消失。曼陀罗练的差不多了,记忆力有了很大的改善。一次女友和别人打赌,用了15分钟看完了一篇27000字左右的论文,并且一字不差的背下来了。只不过背的时候需要闭上眼睛。她正在练习如何不闭眼睛也能背下来。这还需要一些时间。总之曼陀罗卡片实在是太神奇了,练成后你就会体会到照相记忆的真正意义了。到那时离练成波动速读也就不远了 波动速读入门训练(含黄卡、曼陀罗等卡片及其使用方法)七田真的波动速读法中,黄卡训练算得上是入门的基本训练,很多人知道怎样来进行训练,但却并不是特别清楚黄卡训练的目的和原理。 七田真在其《右脑革命》一书中,提到了黄卡训练的五个阶段: 1,能够看到黄卡的互补色(也就是中心的蓝色圆点变成**,周围的**变成蓝色); 2,能够看到黄卡的原色; 3,能够有意识地改变所出现的残像的颜色和形状;

4,能够自然地产生心像; 5,能够随心所欲地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心像。 从这五个训练阶段我们看到,黄卡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随心所欲地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心像——也就是激发出内视觉。七田真把这个目的叫作右脑的活化,通过这种活化而使得大脑具备照相式阅读的能力。 这五个训练阶段,是人体内视觉功能的逐步深化。 黄卡是由中心的蓝点和周围的橙**组成。我们眼睛的锥状细胞对黄、蓝、红、绿四种颜色最为敏感,所以,黄卡的蓝、黄两色,以及曼陀罗卡的四色,可以非常直接地刺激锥状细胞,从而轻易地让我们在闭上眼睛之后看到互补色(黄和蓝是互补的颜色,红和绿也是互补的颜色)。 黄卡训练的第一阶段,就是看到互补色阶段,这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到的。 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闭上眼睛之后,互补色出现的时间比较短,而且颜色比较模糊、暗淡。 随着训练的深入,互补色在眼前“屏幕”停留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而且越来越清晰、颜色越来越鲜明。 然而互补色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颜色越来越鲜明,并不意味着自然就会过渡到看到黄卡原色的阶段。

照相机与眼睛

照相机与眼睛 课题: §4.3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照相机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矫正视力的方法。 (2)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2)增强学生自学保护视力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视力的矫正方法及照相机的原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师: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

导语二师:当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必须佩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佩戴一个老花镜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照相机 【看一看】一身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⑵胶片:相当于光屏(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猜一猜】物体经照相机拍摄后,所成像的性质是怎样的? 【议一议】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 (1)①被照物体的范围:u>2f;②成像的范围:f2f内调节,即:U↓→v↑→像↑ 【小结归纳】(板书) 1、照相机的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拓展应用】如果要使得照相机拍摄的景物范围增大(减小),则照相机的镜头应该 与拍摄景物间的距离,同时,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应。(选项:“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眼睛 【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 ⑴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⑵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⑶视觉暂留: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延续0.1s左右,眼睛的这种特征叫做视觉滞留现象

双眼视功能检测 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一) 双眼视功能检测 近年来(国内外)眼科医院也好,眼镜店也好,都在谈论、探讨视功能这一话题,大家都很关注,更有的眼镜店已经打出医学验光,视功能检查的口号,来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形象,那么到底什么是视功能检查,视功能检查都有哪些?本人通过学习参考眼视光学,临床验光学等,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概述 人类有一双眼睛,双眼一起并协调地进行视觉活动。双眼功能并不是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的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双眼视功能是涉及双眼视觉定义与条件,双眼视觉分级与生理,而且也同眼的调节与集合密切相关的眼的感觉与知觉功能,当双眼中的一眼出现问题,或双眼的协同障碍,则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许多不便。在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与双眼视觉科学有关的专业有:双眼视觉学、斜视弱视学、运动视觉学等,一名验光师,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的话,他也就无法使自己的验光技能及操作达到较高的境界 实例1-1: 18岁医科大学学生,多年来配戴近视眼镜。主述:近半年来看书半小时以上便头疼、眼酸、字体模糊,有时文字呈重影,日趋严重。体检: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眼部检查:远近娇正视力(戴原镜)均5.0(1.0),眼部健康检查从眼表到眼底均正常。 以上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病例,从病例提供的信息来看,该患者无器质性病变,这就需要我们从功能方面进行检测和筛查。针对上述患者,我们

采用的检测主要是关于该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即称之为双眼视觉功能检测,该检测系统有一系列的检测程序和技术构成,其结果提供了诊断依据,并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法进行矫治,称之为"矫治"。处理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方 法有:①处方方法:即提供一定的眼镜处方或棱镜处方,既达到矫正目的,又 达到治疗目的;②视觉训练方法:即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训练方法,改善双眼视 觉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实例1-2: 5岁儿童,家长发现有"斗鸡眼"半年,看电视非常靠近。检查患儿,检影 验光发现:右眼+4.00D,左眼+5.50 D。视力检查不配合。 实例1-2有可能是典型的调节性内斜,并有可能有屈光性弱视或屈光参差 性弱视。该患儿应继续进行哪些检查?如何使用处方?如何确定是否为弱视?如何处理。面对这类患儿及其家属,我们必须做出迅速的判断和下一步的对策,并 对该患儿的预后做出估计。 弱视表现为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但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的并不都是 弱视,弱视的诊断必须有一系列检测系统构成,其检测目的一定要达到两方面 结果:①找到引起弱视的原因;②排除与诱发弱视无关但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 病因。两者缺一都不能诊断为弱视。 弱视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矫治的良好效果:①排除诱发因素,如矫正屈光不正;②给予视觉训练,即弱视训练。 实例1-3: 4岁幼儿,父母说他有"斗鸡眼",一直有,有时特别明显,有时不明显,问:有没有关系?会不会影响视力?会不会影响眼睛发育?会不会越来越难看?如 何解决? 我们能否查出该幼儿是否有斜视?若有斜视,如何预见和处理?若有斜视, 能否确定是否会诱发弱视?能否确定是否有弱视?若有弱视,能否明确给予治疗 方案和措施?能否预见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