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前预习

1、至少自读两遍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相关文学知识。

相关课程标准: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习本课应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反复诵读,读出韵味,学会品位优美语言,注重感悟和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

特殊句式等。反复诵读,当堂背诵。。

2、评价本文说理论证,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效果。

3、 理解文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新时代忧患意识。 评价任务: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主动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3、反复诵读,争取当堂达到当堂成诵。

4、理解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

教学过程:

环节一 自由诵读,建立生字卡片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 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告子下》的选段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引迷一个学生很熟悉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诵读.建立生字卡片,掌握句子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字音订正。

(3)建立生字卡片。学生将文中生字抄写下来.查阅工具书注上拼音并做成 卡片。

重点提示:傅说 忍性 法家拂士 曾益

(4)再次朗读,掌握节奏。学生自愿朗读文章,其他学生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文章语气和句式节奏的把握,点评之后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力求达到熟练,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跟踪练习: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凌节奏。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③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补叔散/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 【设计意图】自由朗读,一方面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也是为了发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卡片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些技巧方法。 环节二 自主疏通,读出美感情趣

1.请每位学生自选一段文字,学习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大意,并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是下一步合作学习的基础。

2.集体交流,将小组内未能解决的词语或句子说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合作交流是解决个人不能解班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3.制作词语卡片,将文中典型的词语投其含义或用法整理制成卡片。例如, 词性恬用: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使……”

通假字;

曾同“增”.增加。 例句:曾益其所不能。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例句:衡于虑。

拂同“弼”,辅弼。 例句:人则无法家拂士。

【设计意图】归纳、整理是学习文言文的必备能力。

4.概括文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写一段简要文字,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读出美感,读出情趣。

(1)教师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

指导学生注意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2)学生个人进行美读展示。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对于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是极有帮助的。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很快就可以在模仿中提高水平。

环节三 寻词找句,发现典型词语或句式

1.自由阅读,找出文中你喜欢的有特色的语句,思考其含义是什么7作者为什

么要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2.小组交流,整理后选代表发言,集体讨论。

3.集体探究,小组代表友言,教师引导对排比句、对比句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并引导朗读力求读出句式特点。

4选择性背诵,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背熟,然后展示。

【设计意图】探完讨论,对文章的句式的使用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背诵就会相对容易许多了。

环节四 独立思考,探索问题

1.学生质疑?培养发现问题(质疑)的能力,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 重点引导:

(1)开头这段作者一下子列举了6位名人,是不是太多了?这6个人有些什么共同点?

让学生明确:①他们出道之前都曾遭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炼,吃过不少苦头。 ②排比的句式使文章显得很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好读易记。③这些例子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论据。④给我们写作议论文提供了范倒——概述。

3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7

(3)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抓住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思路,启发、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悟、去说,教师一边板书重点词句。 2引导背诵全文。

(1)让学生合上书本,看板书内容,读两遍。

(2)教师擦掉板书,让学生背诵全文,然后个人展示。

【设计意田】引导学生对难点进行探竞,主要是借此对文章进行更深入的探 究,板书的关键词语对于引导学生的全文背诵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环节五 拓展联想,“辩”明真理

本文主要是谈论成才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成才,有不同的看法。本环节采

取学生联想有关事例,然后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l 明确辩题:环境与成才

正方:逆境对成才更有利。

反方:顺境对成才更有利。

2.分组准备:教师指导结合名人和生活中的例子做论据。

3.展开辩论。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以“环境与成才”为辩论题目,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说出了各自的理由,认识到了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出人才,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其实同学们不畏严寒,不怕酷暑,每天坚持来上学,这种恒心与毅力就让人佩服,你们在老师眼里就是最优秀的。你们已经具有了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相信将来你们定会

有所作为。

【设计意图】辩论活动一方面可以时文章阐述的道理结合实际加以理解,又可

环节六 当堂达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法家拂.

士( )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困于心衡于虑 。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空乏..

其身 ( ) 舜发.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 )

4

百里奚举于市..( )( )苦.其心志( )人恒.

过( )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8、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教学反思

这节课真正做到了以诵读为主。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陶醉其中,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悟到了占文的美感,也渐渐懂得: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有效的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这样的课才是轻松而高效的课。

辩论活动,不仅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将文章中阐述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也是今天学习古人文章的一个重要作用。学生最后明白了:以后面对困难一定不能泄气,而要勇于面对,并设法克服;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国家,若要生存发展,都必须有适度的忧患意识。

需要改进的方面:辩论的准备应该更充分,町以提前将辩题告诉学生,学生查阅资料,这样辩论会更精彩。对于日标中提到的对比,学生没有重视,教师也未及时加以引导,这是今后教学进程中应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