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小抄--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

(3)文化选择

(4)文化创新

教育与人口:

(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3)人口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结构规格,结构,层次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格的基础因素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9

1政治制度决定着领导权(法令/任免/经济)

2。。教育管理体制

3。。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

3) 教育与人的发展

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服务是通过培养人表现的

人的发展包括个体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

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为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27

(1)目的性明确

(2)专业性和系统性

(3)基础性

(4)较强的选择性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阶段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

4) 学校教育制度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英法德

一轨属学术性,一轨属生产性

(2)美国单轨制,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群众性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3)苏联型学制

1912年,蔡元培壬子癸丑学制

1922 参照美国“六三三”制壬戌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幼儿教育:招收3-6岁

(2)初等教育:招收7岁儿童入学,学制为5年(有的地区为6年)

(3)中等教育:一方面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义务教育法》1986年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

基础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5) 教育目的

教育的组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智育并不单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认知因素的能力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两个必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不是平均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社会/文化/生活/无目的(假定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

▲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主要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

3,社会分工制约人的发展

3,现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类全面发展的,并提供可能性

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是实现X的唯一方法

它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它,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教育行动的指南。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并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行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教育督导行为中。

(3)结构课程论: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

构,即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

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

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知识的

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

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在

于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

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的认知结构

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

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

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

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

的活知识。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

结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一门学科的事实

和技巧的掌握,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

解、掌握哪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

态度和方法,抓住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并将其它知识点与这些基本结构逻辑的

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3) 课程改革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的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

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 2001.2 基础(素质)教育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新课改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结构 小学-综合课程,初中-分科综合结合,高中-分科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

意识的人 老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它作为评价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辨析: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

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对学生的要求是

合格加特长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考试本身没错,但不能把考试当成学习的

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点

1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关系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应该以“教师爷身份居高临下地去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播学生。教师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当学生不好意思与老师打招呼时,老师应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这体现出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如我需要占用学生时间时我首先与学生商量,得到他们的同意 后我才占用,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

2建立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关系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我国古代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理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2. 中学教学 1)

教学概述

中学教学的意义:

(1)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其它途径相比,教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极强的系统性 (2) 中学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中学的基本实践活动,学校培养人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实现,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学为主,全面安排,这才是办法学校、办好教育的一条客观规律。 ▲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知识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

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

⑶培养审美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2) 教学过程

中心环节是上课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是知、行、情、意相结合的过程。

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58

(1)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2)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3) 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简答: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1)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

(2) 上课: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效果好 (3) 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内容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强化) (4) 课外辅导

(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观察/测验/调查/自我评价 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3)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理论

(3) 直观性与发展理论思维结合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学目标恰当选用直观

防止直观 带来的消极影响,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区分本质与非本质

(4)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调动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能力培养与知识的灌输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序有两次含义: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学记》“不凌节而施”,“学不躐等” (6) 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加工,不能死记硬背

(7) 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最常用

要求: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速适

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指向性):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创造性):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人们应用创新的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

(1) 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统一 (2) 多有直觉思维的出现 (3) 创造想象的参与 (4) 多有灵感的出现 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a.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b.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c.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 a.保护好奇心

b.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c.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d.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e.提供创造性的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a.发散思维训练

b.推测与假设训练

c.头脑风暴训练 高创造性者的特征 有幽默感

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能容忍模糊和错误 喜欢幻想

有强烈的好奇心 具有独立性 问题解决

问题: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 分类:常规性,创造性 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两者的解决过程并不相同。前者的解决过程有两个环节:理解问题和搜寻解法。 后者解决注重“设计”过程,而不是在一定的逻辑结构中进行系统的“解法搜寻的”

功能附着: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考虑问题,难以看出其它功能 创造性

定义: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征。

▲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 ▲发散思维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流畅性: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解决不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文字题"时比较容易,解决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际题"时比较困难。 (2)已有的知识经验。

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 (3)定势与功能固着。

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

联系: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问题解决过程中蕴涵创造力

区别: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力的主要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如常规性的问题使用现在的方法就能解决。 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

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1) 先低级后高级

(2) 儿童到成人的发展也按“先低级后高级”的规律发展

(3) 把需要分成两类: 基本需要(前四种) 成长需要: 2) 学习理论

▲p97桑代克 实证主义,开创科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饿猫

1)刺激-反应联结实验(试误说:减少错误反应,巩固正确反应)

2)联结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试误说的教育意义

1:老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中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2,在识记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的消极的后果(效果律) 3,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练习律)

4,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准备律)

二、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其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 分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

食物是分泌唾液的无条件刺激

不能引起分泌唾液的铃声是中性刺激 能引起分泌唾液的铃声是条件刺激 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应为条件反应 三、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 ▲分类:正/负强化

正强化: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 简答:惩罚就是负强化?错误

▲基本规律:强化/消退(无强化)/惩罚 ▲行为分操作性行为(主动),应答性行为(被动)

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班杜拉:强化:外部/替代/自我 外部:正负强化

替代:向榜样一样成功 自我:自我安排自我鼓励 ▲儿童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 托尔曼

1.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

二、现代认知学习观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答: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提倡发现学习

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

2. 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的)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即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其产生条件有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外: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内: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

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学生观: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关心学习的实质,以及学习者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学习效率如何等问题,必须明白要求学习者获得什么学

习效果;教师要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积极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

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

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分类

内外维度:内部/外部学习动机

行为与目标的:远景性/近景性动机

对象的广泛性:普遍型/特殊型(偏科)

动机意义:合理/不合理

地位作用:主导性/辅助性

奥苏伯尔:认知/自我提高/附属内驱力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正负强化

需要层次理论马洛斯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个人成就动机分两类: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成败归因:韦纳

稳定内因:能力,任务难度

不稳内因:努力

不稳外因:难度,运气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

感觉有能力成功时,高水平自我效能感

▲简述怎样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在学习较容易的课题时,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点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使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活动,

改变学习策略,为取得更好成绩或避免犯

错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

努力。

学习动机的作用

1)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具

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

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动机

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影响着

作出何种选择,比如是玩游戏还是做作

业。

(2)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动机决

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

情的多少。动机越强,努力越大,热情就

越高。

(3)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研究表明,动机

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

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学生更愿意做他们

想做的事情,并能克服某些困难坚持完

成。

(4)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

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

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

中,而注意在获取信息以进入工作记忆与

长时记忆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该类学

生在,必要时更易于通过其他多种途径来

促进对某一任务的完成。研究还表明,具

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

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

机械的水平上进行。

(5)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学生取

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

的自豪感就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

挫感或厌恶感也越强。学生希望被同辈群

体接纳和尊重的动机越强,则属于某一群

体会使他们感到欣慰,而被排斥于某一群

体之外则会使他们感到痛苦。简言之,具

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

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

它。

(6)导致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

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

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

力。

影响学生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2成熟与年龄特点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5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因

1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

2老师的榜样作用

简述奥苏伯尔学习情境中的学习动机理

论。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

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

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欲、探

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

把学业成就看做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

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

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同伴们

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

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

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

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的变化而变化。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

不同而不同

2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

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

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

成倒U型

4) 学习迁移

▲含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这一定义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

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分类:

按影响效果: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

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

之间互相干扰)

按抽象和概括水平: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按内容: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心理机制: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

重组性迁移

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

的影响)和逆向迁移

▲迁移的作用

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

作用

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

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3.对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

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学习迁移的促进

(一)合理地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二)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三)课内和课外练习相配合,提供应用

机会;

(四)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1. 早期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迁移是无条件的,

自动发生的,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

训练的内容,而在于训练的形式

相同要素说:桑代克一种学习之所以能

够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影响是因为两者

有相同的要素

概括化(经验类化)理论:贾德概括化

的原理和经验是迁移得以产生的关键,迁

移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记忆在新旧

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关系转换理论:苛勒迁移产生的实质是

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习得的经验能

否迁移取决于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

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和实际事物

之间的关系

2. 现代

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理论

有意义学习

▲迁移的实质: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的有:

(1)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4)学习的指导

▲促进学习迁移:p122

1)精选材料

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

2)合理编制教学内容

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

4)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

习情境

学习内容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

境最好相似,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5)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教授各种学习方法,同时把教师的指导与

学生自己的总结结合起来

▲从迁移的性质来看,倒摄抵制属于逆向

负迁移。

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的内

容的阻碍和干扰作用。

按影响效果: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外一

种学习起积极作用)和负迁移(两种学习

之间互相干扰)

按方向: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

的影响)和逆向迁移。

倒摄抑制既符合时间上的倒序性,又符合

消极影响,因此属于逆向负迁移。

5) 学习策略

▲含义:为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

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

杂方案。

▲分类:

根据作用-丹瑟:主/辅策略系统

涵盖成分-麦其奇: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

略、资源管理策略

▲认知策略包括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

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内在联系

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组织策略。提纲图形、表格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努力

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工具利用

策略、社会性人力资源利用策略等。

学习策略的特征

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

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

2.有效性,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过程性,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程序性,是由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

规则和技能构成的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倚赖于学生主动

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2.内化性原则

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

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

境中加以灵活应用

3.特定性原则

学习策略一定要适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

类型。同样一个策略,年长和年幼的,成

绩好的和成绩差的,用起来的效果就不一

样。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习策略的层次,

必须给学生各种各样的策略,不仅有一般

的策略,而且还要有非常具体的策略。

4.生成性原则

学习者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

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这需要高

度的心理加工

5.控制性原则

教学生何时、何地与为何使用策略是非常

重要的

6.激励性原则

一定要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

略的效力。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一份努

力一份收获。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

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4. 中学生发展心理

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

基本特征:连续与阶段/定向与顺序/不平

衡/差异

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1依据识记,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绝对优

2开始探索和发现自我

3开始意识到性别角色

4情感内容日渐丰富但肤浅

5信赖中求独立,出现了对成人的反抗,

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

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相童年

期向少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当于初中阶

段.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和依

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错综交杂。抽象逻

辑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同时,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

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

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2)青年初期:

14、1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意志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2)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同化,顺化,平衡化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各种感知运动图示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3)具体运算阶段(7-11):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儿童已有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关系。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该理论是划分学制的基础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情绪种类:激情/心境/应激/热情

心境-人逢喜事精神爽

情感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场依存型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沉思型: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冲动型: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辐合型: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丰富热烈: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宣泄和表达,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就可以让他们燃气激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备受打击

(2)情绪和情感容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3)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纹饰现象: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

(4)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容易冲动爆发,但是还是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

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

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

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

1.个性化的情感

2.浪漫主义的热情

3) 中学生情人格发展

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社

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了社会成员,人

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

胆汁/多血/黏液/抑郁=

兴奋/活泼/安静/抑制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人格的发展是遗传

和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4)早期童年经验

(5)自然物理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 家庭教养模式

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

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四个指标,父母的

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

种教养模式。

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

3. 同辈群体

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

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构成本

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

生的,遵循现实原则行动

超我: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接受社会文

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

人格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青春期)

(5)两性期(青春期以后

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母亲)0-1.5岁

(2)自主感对羞涩感(父母)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家庭)3-6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学校、邻居)6-12

岁(小学阶段)

(5)自主同一感对角色混乱(同伴)12-19

岁(中学阶段)

(6)亲密感对孤独感(朋友、配偶)成

年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同事、家庭)中

年期

(8)走我整合感对绝望感(全人类)老

年期

气质在教育工作中该如何利用?

(1)扬长避短

(2)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

育方式

(3)进行不同的职业指导

(4)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缺点,

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5. 中学生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

含义,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

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

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

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标准:

1对自己有信心

2对学校生活有兴趣

3喜欢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症/抑郁/强迫症/恐惧/网络成瘾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

协调与对外适应良好两方面

正确,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

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

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

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

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归纳起

来,心理健康就是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

应相统一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2) 心理辅导

1学习辅导

增强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掌握学习方法

调整应试心态

形成正确的学习信念

学习会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

2情绪与人际关系辅导

3职业选择辅导

心理辅导方法

强化法—行为-刺激—行为改变法

系统脱敏-不想看什么就多看—沃尔帕

认知疗法

来访者中心-罗杰斯人本主义

理性情绪-艾里斯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

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

我防御机制。

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其根据

是: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

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

可使奖励的数量与学生良好行为的数量、

质量相适应,代币不会像原始强化物那样

产生“饱”现象而使强化失效。

3.行为塑造法

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

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范例(榜样),是学

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

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

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

恶刺激;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

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则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

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

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的需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受教育者强烈地意

识到现代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病,体格

健壮,更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是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应开

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克

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

全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如何塑造健全人格,

提高社会适应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

造性,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在成

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会经历一系

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因此他们迫

切需要教师在尊重他们独立性的前提下,

给予他们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

补充。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

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

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学校其他教

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他是帮助学

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

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6. 中学教育

1) 德育概述

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定向作用

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德育又叫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有目

的、有意识地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政治规

范、思想规范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

个体品德的教育过程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主要构成:道德动机,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基本因素.知,情,意,行是构成的

四个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德育内容:爱国主义/理想/集体/劳动/自觉

纪律/民主和法制/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

中学生德育的构成

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

场、政治态度的教育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点

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逐渐形成

品德影响因素:遗传/环境/德育(主导)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 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

2 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3 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感

4 锻炼道德意志,增强抗诱惑力

5 训练道德行为和习惯

2)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前道德阶段0-3岁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3-7岁

自律或合作道德7-12岁

公正阶段12-

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1(前习俗):

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

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

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

求。

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

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

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

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

规范

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

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

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

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

更恰当的社会规范。

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及其培养

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1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水平,道德观

念程度

2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情感形式,道德情

感的社会性

3 道德意识行为的发展:意志行动水平和

言行关系

培养良好的品德: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遵循全面性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身教胜于言

途径:丰富道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培

养道德评价能力;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道

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增强抗诱惑力;

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训练

3) 德育过程

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培养和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觉悟高低和道德好坏的重要标志,是其在一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

2)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征:

活动和同伴交往是道德发展的主要环境,儿童只有通过活动和实践,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获得道德认识,调节道德行为,并在活动中培养尊重、关心、合作等品质

4)渐进性与反复性

辨析: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

错误,是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4) 中学德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中学德育原则:

(1)言行一致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正面说服、积极引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长善救失)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4)集体教育原则

中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明示):摆事实、讲道理,谈话,报告,讨论

(2)榜样示范法(暗示):借助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或英勇事例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3)情感陶冶法:创设和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良好的环境、气氛对人的身心发展、品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隐形课程,潜在课程)

苏活姆林斯:“让每一面墙壁说话”

运用陶冶法注意的事项: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内部动力,是一种自我修养的方法(5)道德体验法(实践锻炼法):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中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中学德育的途径:

(1)教学:学校德育最基本、最常用、最实用的形式,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和校外活动:参加社会劳动,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班主任工作

试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的含义以及在实践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贯彻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学生是正确教育学生的前提。有的教师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往往是因为不能以“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②长善就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根本的一点在于调动其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巩固发扬自身的优点来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养成良好的品

德,获得长足的进步。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

养。学生的进步,固然需要教师起主导作

用,引导他们长善救失,但主要靠他们自

我教育、自觉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

7.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 课堂管理

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

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

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

程。

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

主管理,目标管理

课堂管理原则:

1,了解学生需求

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

4,建立教室常规

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

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空气,鼓励

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

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于

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

越轨。

(二)班级规模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

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

情感联系。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

越弱。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

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

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

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间相互交往的

频率就越低,对课堂管理技能的要求也就

越高。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

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

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班级的性质

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

同的凝聚力,良好的班级可以形成一种融

洽、和睦、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这

有利于课堂管理。

简述课堂气氛及其影响因素

答:课堂气氛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

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

因素。

2) 课堂纪律

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

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

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

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任务/自我

课堂结构: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情境组合

主要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学生/教师/环境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

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

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

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

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

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

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

1.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3.对课业给予精确的指导

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5.协调同伴间的人际关系

6.建立家庭联系

7.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3) 中学班主任工作

工作内容:

(1)了解学生: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

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才

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家庭状况,

生活环境,健康状况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

中心环节,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

和良好的班风

(3)建立学生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

(4)个别教育

(5)班会活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统一科任教师

的影响;统一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影响;统

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对学生在学习、劳动、

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和评价

(8)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基本情况;

班级工作内容、要求、措施;主要活动和

安排

班集体的培养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共同目标:是集体先

前发展的动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集体的学

习和各种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3)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要培养和

树立班干部在集体中得威信,培养他们的

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示范作用

(4)发挥集体活动的教育作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正

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

班集体每个成员都具有约束、感染和激励

作用

4) 优秀班集体的培养

通过班主任等各种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

育和培养而形成的班级群体

优秀班集体的标准: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2)健全的组织形式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期:班级的奋斗目标

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

(2)班集体的巩固期:开始稳定发展的

时期,特征鲜明地展示出来,稳定下来

(3)班集体的成熟期:班集体的特征得

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

(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

(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措施有哪些

答: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途径是通

过三原性的。即:主导作用的师源性,主

体作用的生源性、双向作用的师生性、具

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举措是:

一、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意识

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先决条件。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

艺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重视自己

的情感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都对营造班集

体心理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教师心理教育理论修养是营造班

集体良好心理氛围的关键。

三、建设班集体文化。是营造班集体良好

心理氛围的根本。

四、发展学生个性是营造班集体良好心理

氛围的宗旨。

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

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 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

育活动的总称

特点:自愿参加,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

开放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看电影,参观,访问,游览,表演

小组(主要):科技艺术书画

个人

6) 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

教师角色: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并为

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教师的认知特征:

(1)观察力特征:观察学生

(2)思维特征:思维能力是教师职业素

养的重要的标志,逻辑性;创造性

(3)注意力特征:集中表现在注意力的

分配上

教师的人格特征:

(1)情感特征:优秀教师的情感特征有

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生,情绪稳

定,充满自信,品德高尚

(2)意志特征:目标明确,执着追求,

明辨是非,坚定果断,处事沉稳

(3)领导方式:民主型的领导方式对学

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是比较理想的领

导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

任务。

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

的技能和方法。

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

4、启

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

5、在观察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

官参加。

6、在观察教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7) 教师的成长

三阶段:关注生存/情境/学生

教师成熟的标志:自觉地关注学生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

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

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1)观

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

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

教学经验

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

8) 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己:允许自己不如

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敏锐的观

察力和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乐观,

积极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压力的应对策略:

1)教师自身减轻职业压力:

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缓解自身

沉重的压力,锻炼身体以发泄不良情绪,

向自己的亲友倾诉,听取别人劝告和安慰

2)从学校管理角度为教师构造和谐的心

理时空:

抓住“优势需要”,;发挥雅量效应(学校

领导要有容人的雅量,善于谅解对方,化

解矛盾);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3)从社会角度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氛

围;提高教师待遇,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如何维护老师的心理健康

1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 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5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6 保持健康的身体

7 学会调控职业压力

8 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8. 补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心智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2)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能力。

(3)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4)动作技能,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

心智技能不必通过外部语言表达出来

心智技能具有内隐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进行的,不必像操作技能那样把每一个动作实际外显出来.不必用外部语言将每个动作展现出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⑴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探索专家的心智活动模型的方法有两种:分析专家的口语报告;进行“心理模拟”。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⑵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性,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学科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要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陈述性知识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错,它是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它主要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的问题

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正确,卢梭是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教育家,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主张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错,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老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同父母的关系相比,中学生与同龄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

格式塔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认知学习理论包括格式塔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心理学流派,被誉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苛勒、考夫卡、魏特海墨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完形—顿悟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的理论。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后提出的。

(1)苛勒的实验

在苛勒的实验中,著名的有“叠箱实验”、“接竹竿实验”。在接竹竿实验中,苛勒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黑猩猩要想得到香蕉,偶然地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它就会很快地用接起来的竹竿去得到食物。黑猩猩很高兴自己的“发明”,不断重复着这一获得香蕉的方式。

(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景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觉的重新组织过程,从模糊的、无组织状态到有意义、有结构、有组织的状态,这就是知觉的重组,也是顿悟产生的基础。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在关于学习的看法上,强调学习在于构造

一种完形,认为人心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

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完形和组织作用就

是学习。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

而需以意识为中介

作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先驱的格式塔心理

学是在批判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的过程中

发展起来的,他们看到了这些学派的还原

主义、机械主义的不足,从而把研究的对

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上,主张

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为现

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

源。

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

桑代克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提出来的,在某

种程度上纠正了他们的简单化、机械化的

错误,并选用灵长类动物作为主要实验研

究对象,这更接近于人类的学习,但它们

企图用顿悟说完全解说人类的学习,也是

不妥当的。同样,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

习形式,过分夸大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

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

1.简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答:桑代克是联结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之

一,其学习理论被称为“联结—试误说”。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

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

箱的实验。箱子内的饿猫因碰巧的正确反

应的逐渐巩固,最终形成了稳定的刺激—

反应联结,学会打开迷箱。因此,桑代克

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

反应联结;他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

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

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

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

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

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

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

恼。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

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

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

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

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

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

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

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

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

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

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

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个观点

是他超越巴甫洛夫的地方)。据此,桑代

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

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

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

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

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

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指导了大量的教

育实践。效果律指导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

如小红花、口头表扬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大

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他对教师的总的

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

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桑代克举了数

学中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停地重

复乘法表,并且老是提供奖励,形成了刺

激(7×7=?)和反应(49)的联结。这就

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2.简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答: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

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人们可以通过观察

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

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

1.班杜拉的观察学理论是基于下面

的实验提出的:

在早期的一项研究中,班杜拉及其合作者

首先让儿童观察成人榜样对一个充气娃

娃拳打脚踢,然后儿童带到一个放有充气

娃娃的实验室,让其自由活动,并观察他

们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儿童在实验室

里对充气娃娃也会拳打脚踢。这说明,成

人榜样对儿童行为有明显影响,儿童可以

通过观察成人榜样的行为而习得新行为。

在后来的一项实验中,他们对早期的实验

作了进一步的延伸,把儿童分为三组,首

先让儿童看到电影中的成年男子的攻击

性行为。在影片结束后,第一组儿童看到

成人被表扬,第二组看到成人被批评,第

三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然后,再把儿童

带到实验室,里面有成人攻击过的对象。

结果发吸纳,榜样受奖组儿童的攻击性行

为最多,受罚组最少,控制组句中。这说

明,榜样攻击性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儿童

是否自发模仿这种行为的决定因素。

但这是不是表示受奖组儿童就习得了攻

击性行为,受罚组的儿童就没有呢?为此

实验人员又以糖果为奖励,让儿童尽量回

忆刚才成人是怎么做的,并表现出来。结

果发现,三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几乎一

致。这说明,榜样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只

影响到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而对攻击

性行为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只不过,儿

童看到榜样受罚把习得的行为隐藏起来,

不敢表现出来。

2.据此,班杜拉总结出学习的基本过程

和条件

班杜拉认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

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过程受注意、保持、

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1)注意过程:调节者观察者对示范活

动的探索与知觉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决定着

大量的榜样中选择什么作为观察对象,影

响注意的因素有:①榜样行为的特性;②

榜样的特征;③观察者的特点。

(2)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

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内部表征,这一

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

有动作演练。

(3)动作再现过程:以内部表征为指导,

作出反应

观察学习的第三个过程是把符号性的表

征转化为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充分意

识到了榜样行为,并记忆在头脑中,没有

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

为。所以是否具备榜样行为所需的自己能

也是一个条件。

(4)动机过程:决定所习得的行为中哪

一种将被表现出来。

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

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

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如果按照榜样行为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

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

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

强化。

其次,观察到榜样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直

接体验到的后果,是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观

察者的行为表现的,即学习者的行为表现

是受替代强化影响的。

自我强化是指人们能够自发地预测自己

行为的结果,并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

价和调节。

这就是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该理论在

实际德育工作中有很多启发意义,例如:

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

源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

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

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

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适

时强化。

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

局限性

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

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

观效果

局限: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

直观相结合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包

含陈述性和程序性两种形式。

2 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

方式和动作系统,活动方式有时表现为操

作活动,有时表现为心智活动。

与能力的关系

3知识和技能是能力的基础

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但有密切的关系。

表现在:一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

识、技能的获得;二是能力的高低又会影

响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智力差异有哪些类型

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

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

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

内,个体间的差异指个人与其同龄团体的

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大量的研究表

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绝大多

数人的聪明程度属于中等。而智力的个体

内差异,就是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

差异。一般的智力测量都是由许多分测验

构成的。研究表明,两个IQ分数相同的

儿童,她们的智商分数的构成可能有很大

的差异。

2)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

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

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

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

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

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具有自己的优

势领域。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

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

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学生管理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管理学生一定要有科学的

理论和依据,不得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的

身心发展规律。

2 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

的发展、知识技能的发展、道德伦理的发

展、审美素质的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发展

等。全面发展的的原则意味着教师应当让

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3 集体性原则。集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在

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依靠集体、

培养集体、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进行教

育,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

4主客体统一原则。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

为顺利实现学生管理的目标,在客观上要

求教育管理的主体与客体在思想上、行动

上统一起来,协调一致地投入到教育管理

中,共同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发展中。

吐血整理教师资格证三科小抄backup

义务教育:依法规定,适龄儿和青少必接受,国社家必予保证的国民教育;实质:强迫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普及型和免费性。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才的总要求;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某一阶段工作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预期变化) 课程流派:学科中心论:以学科领域划分和知识的逻辑来设置课程夸,Herbart;斯宾塞)活动中心:以儿童兴趣和活动组织各种知识经验;与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打破学科界限,在活动中学)社会中心(以社会的需要、社会问题的解决来组织课程内容) 班级授课制优点:规范科学,大面培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集体作用)不足(不灵活,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难以因材施教Or照顾全体学生的个性特点) 生产力对教育(制约):①影响edu目的确定;②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决定教育规模和速度;④制约学校结构;⑤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对生产力(促进)①再生产劳动力;②再生产科学知识政经:①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②领导权;③受教育的权利;④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教育对政经:①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②是影响政经的舆论力量;③选拔人才,使原有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和教育投入;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质量) 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 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的原则:直观性原则(恰当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手段不是目的)、启发性原则(积极思维;↑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巩固性原则(在理解基础上巩固;科学性*记忆遗忘;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原则(按课标顺序;逻辑*近远浅深简繁;具体情况调整)、因材施教原则(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面向每个学生)、量力性原则(年龄;特点;把握难度)上课的基本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和气氛热烈。 如何提高记忆效果?及时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先多花时间后少花时间;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先把不会的知识回忆,然后再对这些知识反复识记;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复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如何↑教师威信: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良好仪表风度行为习惯;第一印象;朋友知己) 如何处理后进生:关心爱护,尊重人格;激发学习动机;范例榜样增强是非观念;个别因材施教) 4气质类型:胆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暴躁易怒*脾气急*感情用事*好冲动)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稳定性差*缺少耐性*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粘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话少*内倾性*可塑性差*些死板*缺乏生气)抑郁质(孤僻*不善交际*多愁善感*反应迟缓*明显内倾性)∴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习迁移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精选材料;合理编制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传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学习动机理论: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动机是外部强化下形成的,学校经常采用奖励与惩罚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其目的就是通过外在诱因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它只强调了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简答

xx《保教知识与能力》必看简答 题 1.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 【答案要点】: (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2)机械识记运用最多,意义识记效果好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2.简述幼儿教育的目的及任务 【答案要点】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实现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 (三)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打好基础 《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承担着为学校教育打基础的任务。《规程》第29条明确规定,“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入小学做好准备,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

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幼儿实施体育时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幼儿体育是指幼儿园进行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2)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3)增强幼儿体质。 (4)增强幼儿健康。 (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6)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4.游戏指导策略是指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请结合实际谈谈一般有几种指导方式或策略? 【答案要点】: 教师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介入游戏: (1)作为旁观者介入:教师在一旁观察儿童游戏,并有语言或非语言信号(如:点头、微笑)来表示对幼儿游戏的关注,让幼儿感受来自教师的支持和赞同。 (2)作为管理者介入:教师不参与游戏,但积极地帮助幼儿为游戏做准备,并随时为正在进行的游戏提供帮助,如回应儿童关于材料的要求,协助儿童布置环境,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延伸儿童的游戏等。 (3)作为共同游戏者介入:教师作为孩子们平等游戏伙伴积极参与儿童游戏,通常扮演小角色,并通过一些策略进行暗示,间接对游戏产生影响。这时教师一般遵循游戏的原有进程。让幼儿主宰游戏。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双面打印小抄)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校的产生?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2.古代学校教育特点?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3.现代教育的特点?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4.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 5.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6.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制约 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二,政治决 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四,教育相对 于政治经济制度. 7.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一培养合格公 民,造就政治人才.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三 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8.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一,教育是实现 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 识再生产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 9.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一教育不 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 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 水平和质量.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 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 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三,如果教育的发 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 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一生产力 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二生产 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三生产 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 制约作用.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 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一,教育能完 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 制化.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四,教育 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 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促进社 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三,教育是社 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身心发展 16.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 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互补性. 1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个体 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表现在 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 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二是 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18.遗传的意义?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 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二 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 响作用.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 视. 19.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为个体的发展 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二,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三,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 被动的.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 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二,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 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 功能. 第六章课程 32.制定课程的理论依据?人本主义与社会再 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 33.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一.它以 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 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 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它符合学校特 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 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 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 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缺点:一,学校 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 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 造成障碍.二,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 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 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 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 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 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 的全面发展.三,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 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 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 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 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它常常忽略 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 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 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 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 第七章教学(上) 38.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 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 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 谐发展.39.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规律性/ 必然联系/本质联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 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 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掌握知识与发展 智力相统一(关系: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 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 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教学过 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 动性相结合. 40.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老师主导作 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 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 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 4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一教师决定 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 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二还对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 用.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 观的形成. 42.教学过程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3.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视具体情况灵活运 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 对整体的功用. 44.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

保教知识与能力一,学前儿童发展 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发展 2,观察法 3,实验法 4,谈话法 5,作品分析法 6,问卷法 7,感觉 8,知觉 9,注意 10,有意/无意注意 11,记忆 12,想象 13,思维 14,言语 15,情绪和情感 16,个性 17,个性倾向性 18,个性心理特征 19,自我意识 20,气质

21,性格 22,能力 23,一般/特殊能力 24,自我意识 25,社会性 26,亲子关系 27,依恋 28,同伴关系 29,亲社会行为 30,多动综合症 31,自闭症 32,焦虑 33,任性 34, 问答 1,▲学前儿童发展特征4 2,▲影响儿童发展因素---外部(1)遗传【生物,生理前提,物质基础】2(2)环境和教育4内部4 3,△★儿童发展理论

4,△★各年龄阶段特征(1)出生到满月4(2)满月到半岁4(3)半岁到1周岁4(4)1-3岁4(5)3-4岁3(6)4-5岁3(7)5-6岁3 5,心理发展趋势4 6,生理发展脑的发育结构3 机能3 身体的发育3 7,动作发展(1)意义(2)规律2(3)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 8,感觉发展特征4 9,知觉发展特征5 10,感知觉的运用3(适应现象,对比现象,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4) 11,注意对儿童的意义(1)活动2(2)心理发展3 12,注意的发展规律(1)0-3岁(2)3-6岁 13,有意注意的影响因素5 14,注意发展的问题及措施5 15,记忆的发展特点6 16,活动的组织(考虑记忆)5 17,记忆发展的问题及措施2 18,想象的意义(1)学习(2)游戏 19,想象的特征3 20,思维发展规律3 21,活动组织(考虑思维) 22,言语发展特征(1)口语4(2)书面 23,言语学习的特点4(生活,情境,模仿,创造性) 24,言语发展的问题及措施4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点三-精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三 74.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删除修改 75.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创建“活教育”理论体系。(1)他率先在我国采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写了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2)《家庭教育》是我国第一本在近现代儿童学原理指导下结合亲身育儿经验写就的著作,奠定了陈鹤琴作为现代家庭教育拓荒者的历史地位。(3)他率先采用实验法在1923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4)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5)活教育目的论(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活教育的课程观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活教育的方法论(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76.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 77.陶行知:(1)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2)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3)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4)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8.张雪门,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人。191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南陈北张”。 79.教育人物篇:(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2)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3)中国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4)“南陈北张”:陈鹤琴、张雪门。 80.教育机构篇:(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欧文创办的新拉纳克幼儿学校。(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40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3)中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4)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1923年,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5)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1927年,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稚园。(6)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创办。 81.教育思想篇:(1)夸美纽斯:泛爱主义;《母育学校》;《世界图解》。(2)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自然后果律;自然人。(3)裴斯泰洛奇:爱的教育;和谐发展教育。(4)福禄贝尔:游戏;恩物。(5)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活动课程论:“从做中学”。(6)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心理胚胎期、“吸收心理“;”生命的法则”。(7)陈鹤琴:“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9)张雪门:行为课程理论。 8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4)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5)教育内容加深,形象化

五大领域知识

五大领域只有:语言、健康、常识、社会、艺术 教育的五大领域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三、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五、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中国幼教网有教案答案补充依照几点原则 1 教学内容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5 教学延伸 6 教学重点及难点答案补充重点就是目标准确而且上课要能达到,过程可简写,重点和难点要写清。延伸有就写,没有就不写答案补充目标要清楚简练,不过多用夸张的词汇,最好2条目标就好了 追问: 亲.我需要的是教案!

102-《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2017

《保教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熟悉婴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阶段特征、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和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了解幼儿。 2.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性,了解幼儿教育历史和幼儿园教育改革动态,并能结合幼儿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3. 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幼儿卫生、保健、营养、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4.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意义、功能和创设原则,并能结合幼儿园教育实际加以运用。 5.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理解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作用与指导方法,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 6.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了解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评价知识对教育活动进行反思,改进保育教育工作。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如下: (一)学前儿童发展 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 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二)学前教育原理 1.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2. 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3.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著名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

最新精选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经典复习题带答案知识点分析(共10套题)第(9)

最新国家教师资格《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 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进行创造性游戏属于() A、表演游戏 B、角色游戏 C、结构游戏 D、智力游戏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幼儿游戏的分类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2.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扮演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教师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和需要,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角色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使幼儿得到暗示和启发。这种游戏指导的方式是() A、内部介入 B、外部介入 C、直接指导 D、正向指导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2节>幼儿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内部介入是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3.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教师为儿童创设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儿童身处矛盾、应对困难、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水平。这种方法是()。 A、行为练习法 B、角色扮演法

C、游戏法 D、移情训练法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幼儿社会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行为练习法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组织儿童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自己,通过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受到实际锻炼,以形成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方法。 4.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 A、技能教育功能 B、认知教育功能 C、情感教育功能 D、心理教育功能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2章>第4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参考答案】:C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5.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应该避免的?() A、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1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参考答案】:D 【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 在运用讨论法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说的不对,也不应该立即打断,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6.皮亚杰所划分的游戏类型是() A、机能游戏、建筑游戏、扮演游戏和规则游戏 B、模仿游戏、探索游戏、尝试游戏和造型游戏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和能力》

2017年上半年国家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小学)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照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

保教知识与能力课件重点

保教知识与能力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 内容结构 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 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第四章幼儿身心发展问题第五章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 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论流派 第二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般特征;影响因素;重要概念 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儿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幼儿期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定向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二、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 成熟势力说行为主义学精神分析学说认知发展学说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 a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 遗传素质: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特性 生理成熟:身体生长发育水平 b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速度、程度与方向;可能性—现实性;教育主导作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 ?新的需要与儿童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主观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 五、关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概念 1最近发展区2关键期3转折期 六、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 新生儿期(0-1个月) ?心理发生的基础:无条件反射,本能动作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 最初的认知活动:知觉的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注意发生的标志,选择性出现) 婴儿早期(1-6个月):1视听觉迅速发展2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3主动招人4开始认生 婴儿晚期(6-12个月) 1身体动作迅速发展:坐、爬、站2手的动作开始形成:五指分工,手眼协调 3言语开始萌芽:音节清楚、重复、连续4依恋关系发展:分离焦虑;用“前语言”与亲人交往 七、幼儿早期的年龄特征(1-3岁) 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真正发生:2岁左右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 八、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幼儿初期(3-4岁) 1生活范围扩大2认识依靠行动(直觉行动思维)3情绪作用大4爱模仿 幼儿中期(4-5岁) 1活泼好动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思维依靠表象)3开始遵守规则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5-6岁) 1好问好学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3开始掌握认识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 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 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八大系统(运动、呼吸、消化、神经)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汇总精编版

1、简述研究幼儿心理时应坚持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2、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 (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的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5)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儿童进行想想 (6)引导儿童的想象符合客观规律 3、《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以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

的协调性、灵活性。 4、简述幼儿中暑时应如何处理。 1.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电扇或扇子扇风,助其散热。 3.,给病儿人丹、十滴水。 4.给病儿喝一些清凉解暑的饮料。 5、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儿童眼的保健? (1)教育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采光条件、适宜的读物和教具。 (3)定期给学前儿童测查视力。 (4)教育学前儿童注意眼的安全和卫生。 (5)照顾视力差的学前儿童。 (6)培养和发展学前獐的辨色力。 6、简述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 (1)营养。(2)疾病。(3)体育锻炼和劳动。(4)生活制度。(5)药物。(6)季节和气候。(7)社会因素。 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五

模块三生活指导 第一章幼儿生活指导 一、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组织 1.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保障幼儿生命和身体的健康。 (2)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4)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包括入园、盥洗、如厕、进餐、睡眠、游戏、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和离园等环节。 3.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具体要求 要点内容 晨间接待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早操早操是以体操为主并配以跑步、体育游戏、器械活动等,宜按年龄班组织团体活动。以锻炼身体,培养团体精神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主要目的 有组织的教育活动①做好活动环境的准备工作 ②做好活动准备 ③做好教育过程的组织与指导: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教育内容应具科学性和教育性;教育目的明确、具体、符合教育任务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具有创造性;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教育过程中的启发性指导和随机教育、个别教育 ④教育活动后的效果检查 自由活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使幼儿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以确保安全 饮水幼儿需要喝水时,应随时提供水喝。保证班上随时有开水,并及时提醒幼儿喝水 盥洗根据实际的用具设备,让幼儿分批进行盥洗;教给幼儿或提醒幼儿洗手、洗脸的顺序和方法;提醒幼儿遵守盥洗的规则,认真洗净手和脸 进餐①进餐前15分钟提醒幼儿收拾玩具,放好椅子,做好盥洗,准备进餐;指导值日生工作,擦净餐桌,准备餐具 ②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进餐时

人力资源小抄(客观题)--已排版

人力资源小抄(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3r d1_.O6{(j;{ 1.木工锯木头前,从工具箱中拿出一把锯子等行为,这是工作分析活动中的哪一项?(B)。 A.工作群 B.要素 C.任务 D.职务 2.某工厂设两个厂领导岗,一个分管工厂的生产,另一个负责工厂的供销。显然就其工作内容来说,两个人的职责内容不尽相同。但就整个工厂的经营来说,职责相当。少了谁也不行,谁也不比谁不重要。因此这两个职位可以统称为“副厂长”,它们属于下面哪一项?(A)+E-N5j"z'o7b(i(h8]5o A.职务 B.任务 C.职责 D.职位:::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d,t3l4d6H9C%I#P'] 3.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在(B)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 A.性质 B.形式 C.经验 D.价值 4.在人力资源流动中提升、降职和平级调动属于下面哪种形式?(D) A.自然流失 B.退休 C.跳槽 D.内部变动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i$p%W:k$]0~*E 5.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被称为(C)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d)s r5V-r(A#F*p A.适龄就业人口 B.未成年就业人口 C.待业人口 D.就学人口$x,a5c9Y0n7o/A(l4h 6.主张集体奖,而不主张个人奖。这是哪种假设的思想?(B)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复杂人”假 设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3J8S)B4b3n1g9U;Y 7.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教材是针对谁来说的?(C)9^,I%s8Y/D!W A.对企业决策层B.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C.对一般管理者D.对一个普通员工8.“好吃懒做、唯利是图”,符合下面哪种思想假设?(A)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9.下面哪一项不是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D)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J6n+Y,A!n A.企业人 B.环境 C.文化 D.产 品Q&R!L;a7n"k)E 10.推盂教授提出正确计算IQ的公式是(A)A.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实际年龄/心理年龄)×100 C.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心理年龄)×100 +X&e7_)^*L#C)I+w 11.对抗性劳资关系和钢性薪酬体系是哪个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B),E5[7j7t9G8O-C A.日本 B.美国 C.韩国 D.中国 12.让秘书起草一份文件这是一种(A):::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I0g/T(L3X!{4r8~/a$M A.任务 B.职位 C.职务 D.职业:::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M4s3E1h;b;_'] 13.各种字词的联想测验技术属于哪种心理测评的方法?(C) A.纸笔测验 B.量表法 C.投射测验 D.仪器测量法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4M!c7R*b0|8R"J'K 14.下面哪一项不是人力资源的特点? (D):X3H.C0w"U7`*]2L,` w8? A.能动性资源 B.特殊的资本性资 源6L,@)C!k3t.L,n C.高增值性资源D.一次性资源 15.某企业对10名新招来的员工进行上岗前培训,从讲课到实习一共花了5000元费用,请问这笔费用应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哪个项目中列支?(B)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W2F0B*V!J1a7a&[,E4u A.获得成本 B.开发成本 C使用成本 D.保障成本 16.学术界经常提到的评价中心法是人力资源选拔的哪种方法?(D) A.心理测验法 B.面试 C.知识考试 D.情景模拟 17.预测由未来工作岗位的性质与要求所决定的人员素质和技能的类型,这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哪一个步骤?(B)(h$m9k/y6|0y A.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 B.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C.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D.制定能满足人力资源需求的政策和措施 18.与员工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反映了人本管理哪方面的基本内容?(D)4M U"b/w7\;e,M A.人的管理第一 B.以激励为主要方 式/R"`&z:Y/X:q7C C.积极开发人力资源D.培育和发挥团队精 神1Q'R/\.T._.F;o1| 19.下面哪种不是反映人力资源成本状况的报表? (D) A.人力资源投资报表B.人力资源成本报表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F:l1|'f9i0_/K C.人力资源流动报表D.人力资源供给与需 求平衡表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V4^3?)q;s"M#| 20.为使分配公正合理,必须对每一职务在企业中 的相对价值、贡献和地位,进行客观、准确、数量 化的评估井加以排序。这是职务分析的哪一项主要 内容?(B)"Z+z3N8W d8Y9N3h6N A.绩效评估 B.职务评价 C.人员的选拔与使 用 D.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星魂社区::: 有你 更精彩!4~+Y)k5\+Y.C1A%{6] 21.劳动者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规定的 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 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 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 要的现金补偿。这是哪种社会保险制度?(D)::: 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2P,u6f4k/?8b'_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工伤 保险 22.工作程序的变化性比较有限,工作性质是半重 复性的,需要一些决策运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培 训策略?(B) A.日常工作 B.按细节说明的工作 2I3A Z-t4w)\!n s"e2O C.工作操作程序有变化D.计划和操作复杂的 工作$I1R:w3N!E%c6H(A 23.拟定招工简章,进行“安民告示”。这是企业每 年一次招聘录用工作的哪个阶段 (B)?!a7b,Y2{0R2r A.筹划与准备阶段 B.宣传与报名阶段 C.考核与录用阶段 D.岗前教育与安置阶段 24.巡视企业和面谈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的哪个 阶段?(B) A.预备诊断阶段 B.正式诊断阶段 C.建议 D.指 导实施评估#W9l1Z4?&O(m*['\ 25.通过人员分析,确定人员标准。这是招聘选拔 工作的哪一阶段?(A)/o+P6X7C(S"b1M;Z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选择阶段 D.检验 效度阶段 26.一家电子公司录取的新员工需要岗位培训90 天才能达到标准生产能力,而在这90天中的工资 都是按标准生产能力应得工资支付的。那么这部分 工资与按其90天中的实际生产能力应得工资的差 额即构成了哪种成本?(A) A.在职培训成本B.专业定向成本 C.脱产培训成本D.上岗前教育成本 27.根据劳动的复杂程度、繁重与精确程度和责任 大小来划分等级,根据等级规定工资标准。这是种 什么工资制度?(A) A.技术等级工资制 B.职务等级工资制 C.结构工资制 D.多元化工资制度:::星魂 社区::: 有你更精 彩!7_*l#g,v*~:h)Q-e.s2Q:A.T#r!N 28.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 人力资源计划系统的反馈信息。这是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的哪项活动?(D) A.人员档案资料 B.人力资源预测 C.行动计划D.控制与评价 29.在性质上,人力资本反映的是(B)7k%[!D4S/{ A.存量问题 B.流量与存量问题 C.计划问题 D.价值问题 30.认为人力资源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的观 点属于(A)&C;E0r0[;u(t*^ A.成年人口观 B.在岗人员观 C人员素质观 31.以“任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泰勒的“科学管理原 理”,是在哪种人性假设基础上提出来的?(A)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8d9j!}!|:~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 杂人:::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彩!*t&K M+f&i%z%z"v(d#X 32.描述某职务的特征及工作范围是职务说明的哪 项主要内容?(A) A.职务概要B.责任范围及工作要 求0W%]:B4V-O2~ C.机器、设备及工具 D.工作条件及环境 33.“社会人”人性理论假设的基础是什么?(D) A.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B.梅奥的人际关 系理论 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D.霍桑试验 34.适合于流水作业岗位的任务分析方法是 (A)。1]:T-h;[6I A.决策表 B.语句描述 C.时间列形式 D.任 务清单*j+m!d!y1O5d%h6M"L 35.“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 理者自己”。这句话表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 成什么?(A) A.资源 B.成本 C.工具 D.物体 36.把“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公司主人”是哪一种人 力资源管理模式?(C) A.自我中心式、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B.以人为中 心、非理性化家族管理 C.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D.自我中心 式、理性化团队管理S5T9a.?4\9R 37.工作分析中方法分析常用的方法是(C)。 A.关键事件技术 B.职能工作分析 C.问题分析D.流程图 7u0D!H;a:Z(~!~!c 38.影响招聘的内部因素是(A)。 A.企事业组织形象 B.劳动力市场 C.法律 的监控 D.国家宏观调控 39.在人本管理的环境中,通常制约人们士气、创 造力、生产效率和目标实现程度的组织气候属于哪 种环境类型?(B)$a2E:K-X3t6@ A.组织外部环境 B.组织内部环境 C.物质 环境 D.人文环境 40.“人力资源管理,即负责组织人员的招聘、甄 选、训练及报酬等功能的活动,以达成个人与组织 的目标。”这一概念属于(A)。 A.过程揭示论 B.目的揭示论 C.现象揭示 论 D.综合揭示论"b#{6U!\6@;X6b(Y 41.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下面哪个方面不是人 力资源所应包含的内容?(C) A.体质 B.智力 C.思想 D.技能 42.以人性为核心的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何种基本要 素?(A)&w!u5|&n h*r-s;a A.职工 B.环境 C.文化 D.价值观 43.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B)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5e0^1h7j-R2B&Y A.内容上 B.观念上 C.工作程序上 44.期望激励理论属于哪种类型的激励理论?(B)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D.综合激励理论 $c6B(^;m4J5}+w0N4P5K 45.企业对新录用的员工进行集中的培训,这种方 式叫做(A)。:::星魂社区::: 有你更精 彩!9w%`)C2v%X$N,n(Q A.岗前培训 B.在岗培训 C.离岗培训 D.业 余自学(}*{)U-]9Y8n 46.依据个体的经验判断,把所有待评价的职务依 序排列,由此确定每种工作的价值的方法是(C)。 A.因素分解法 B.因素比较法 C.排序法 D.评 分法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J1E2K$Z:d9g:G8| 47.考评对象的基本单位是(A)。:::星魂社区::: 有 你更精彩!/G9G,I4Q)D,e!n$M!h%w A.考评要素 B.考评标志 C.考评标度 D.考 评标准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8d F/d8T$?,? 48.员工考评指标设计分为(C)个阶段。 3n$N'x2Y!z.Q'H9f A.4 B.5 C.6 D.7,@!m)M5V;R)I;z9_ 49.按照考评范围与内容来分,可分为(A)。 A.单项考评 B.自我考评 C.诊断性考 评D.多项考评 50.招聘中运用评价中心技术频率最高的是(B) 4m6^/V,y$x;k/u.d*m#[)F A.管理游戏 B.公文处理 C.案例分析 D.演讲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8746860.html,-E5m;K:q2m"L 51.甄选程序中不包括的是(B)。 3n$T5A3D0?/w4q!H"M,j A.填写申请表 B.职位安排 C.寻找候选人 D.公 文处理 52.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B)。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信 息资源+w"i.x%l1F1[2o:X 55.管理人员定员的方法是(C)。:::星魂社区::: 有 你更精彩!1`"x3[0j0Y:N 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