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七上各章知识点填空

华师大科学七上各章知识点填空
华师大科学七上各章知识点填空

走进科学知识点

1、_______和_______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_______能使人们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_______可使自然现象在的条件下再现。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

3、长度的测量工具为_______;决定长度测量准确程度的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m= mm= μm= nm。

4、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①"看"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看清刻度尺的和。

② "放" 刻度尺上有_______的一边应_______被测物体,并_______尺的位置。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读"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④"记" 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

⑤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5、误差与错误:_______与_______的差异叫做误差,测量时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是。一般情况下平均值所取位数必须与相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是能够的,所以误差不是错误。

6、实验报告是实验探究_______和_______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日期、、器材与装置、、现象与数据及讨论与结论等。实验报告中的记录应力求及时、准确和。

7、测量体重的工具是_______,使用前应将指针调至_______处,还要注意它的_______和_______。

8、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符号为____。科学上1℃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定为0度, _____ _ 定为100度。将0度至100度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9、使用温度计的规则: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 和。

②测量时,温度计的_________要在被测液体中,跟被测物体_________,不能接触_______ ,

③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俯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仰视读数会使得测量值真实值

1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是,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使用前需要_______ ,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_____。

11、心率是指心脏或脉搏_______跳动的次数。实验室常用的计时工具为_________,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符号位_______。各单位关系:1分=_______秒,1小时=________秒。

12、科学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它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在不断_______和_______之中。物体所含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Kg),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的关系:1t=___________g,1mg=_______________Kg。

13、在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来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应注意:

①“放”将天平放在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处。

②“调”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

③“称”物体放在_______(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物品,要用烧杯或两边铺一样的纸),用镊子向右盘增减_______,移动_______使指针再次对准______________。

④“记”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的质量加上_______指示的读数。

14、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_______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_______为另一种形式。

15、人类信息的传播主要通过符号、_______、图像和_______等多种形式;信息的传播需要以_______为载体,并且必须用_______来驱动。

16、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构成我们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

第一节观天认星

1.一天中,星空________旋转(以北极星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原因:___________

一年中,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形成了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北极星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始终指向______方向。原因:北极星位于地轴的______。

2.恒星是自己___________的星体,位置___________的天体.行星是___________, 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的星体,昼夜___________的天体.

用肉眼可以看见5颗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绘制成的图叫________。星图上的方位是:________ _______。现代___________把天空分成___________个区域,即________个星座。

4.需要知道的星座及恒星: _____座、_____座、_______座、大熊座(__________)、小熊座(_________)、天琴座(__________)、天鹰座(___________)等

5.根据___________斗柄的指向判断季节:斗柄指向东、南、西、北,对应的季节为___________。

6.寻找北极星:先找到___________,然后将斗前二星连线,并朝___________延长约___________距离,即可以找到北极星.

7.在夜空中,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_______多颗星星,为了看到更多的星星,需要借助于__________.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____________, _______天文台有很多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中国现存最早的观星台:_______________

8.望远镜的主要结构有____ 、___、____,望远镜分三类____ 、___、____,

第二节银河系

1.银河系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

2.银河系从正面看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核心伸出__________;

银河系从正面从侧面看像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河系内绝大多数________和__________都密集在银河系的__________附近。

3.银河系的直径有______光年,总质量为太阳质量的______倍,年龄已经长达__________年。太阳系运转速度高达___________.

4. 太阳位于距离银河系中心________万光年的地方,并围绕________高速运转。

5. 银河系外还存在很多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天体系统,称为_____________,简称为星系.宇宙中总共有_______个________,最远的离地球超过____________光年.

6. 光的传播速度为300000千米/秒, 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距离为_______. 光年和天文单位指的都是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km 1天文单位=__________km

第三节太阳

1、太阳是一颗自己___________的巨大的______球,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表面,叫____。太阳表面温度高达______,质量是地球质量的_____倍,体积是地球的_____倍。

2、太阳离地球十分遥远,距离为____________,它给地球提供了_______,是地球上一切活动的主要___________.

3、太阳的外部大气由里到外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________。

4、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常见太阳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____。黑子数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____,黑子数极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____。世界上最早记录太阳黑子的国家是____。

6、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___ ___创立了“日心说”。

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的______通讯受到干扰;(2)产生______现象;(3)到达地面的_______线增多;(4)造成天气异常,发生____灾害。

第四节行星和卫星

1、太阳系是由太阳、________及卫星、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2、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地行星包括_____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木行星包括____________,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系八颗行星之最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

体积最大的行星——( ) 体积最小的行星——( )

最亮的行星——( ) 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

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

南半球有大红斑的行星是——( ) 躺在公转轨道上运动的是——( )

天空中最美丽的天体是——( )拥有最美丽的光环(由岩石颗粒和冰块组成);

6、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1)在星空背景下,有明显的相对_______;(2)形状都接近于________;(3)自身都_________,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4)除水星外,其他行星的轨道都是接近于___________;(5)公转方向都是___________的.

7、卫星是指沿椭圆形轨道绕行星运动的天体。八大行星中除了__________外,都有自己的卫星,卫星最多的是_________。

8、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是____________,离地球最近的是________。

第四节太阳系小天体

1、小行星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的轨道之间,沿着椭圆形轨道__________绕太阳运动,组成一个小行星带。

2、小行星的体积都很小,形状和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是________,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有的是______的。

3、第一颗小行星是由意大利______的发现的,正是编号为_________,我国命名为________.

4、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编号为1125号,是由_______发现的,我国把它命名为“____”。

5、彗星是太阳系里比较特殊的小_____,主要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而成的。基本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

6、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俗称“_______”。最著名的彗星是________,绕日公转周期是____。_____

国是有关哈雷彗星记录最早的国家。它最近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下一次应该在__________。

7、当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___________,使流星体熔化燃烧,发出___________,形成______。

8、极少数流星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_____。石质的陨星叫______,铁质的陨星叫_______。

9、我国的___________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陨石。

10、宇宙中的天体撞击事件:1994年_______相撞。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第1节 昼夜的成因

1、地球不停的绕着_______自_______向_______地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_______方

向;从南极上空看为_______方向。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由于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地球上就出现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的_______,地球

上就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4、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日(_______小时)。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仪器有_______和_______。

我国古代很有多著名的天文学家,其中修编《大衍历》的是_______;创制《大明历》的是_______;

主持编制《授时历》的是_______;著作《灵宪》、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的是_______。

5、我国位于北半球,一天中竿影的方向和长度都在不断变化。早上,竿影在_______边;正午,竿影

在_______边;下午,竿影在_______边。_______时,竿影最短。

第2节 四季与节气

1、地球斜着身子,绕着_______自_______向_______地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于_______

的_______,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成_______的夹角。

2、我们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称为______________,

长度为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编制的历

法称为公历,又称_______历。1年=_______日,每隔_______

年有一次闰年,1闰年=_______日。

3、右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图,请在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并完成表格(表格中所填内容以北半球为准)。

4、把_______和_______相结合的计时方法叫做节气。一年分为_______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之间一般

相隔_______天。节气属于_______成分。

5、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太阳光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往北移,我国的太阳高度变_____,竿

影变_____,昼变_____,夜变_____。直射点往南移正好相反。

第3节 月球与月相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______,它的表面布满了_______。月球上没有_______,听不到声音。月球的半径为_______ km,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_______,质量约为地球的_______,月地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__ km。

2、月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我们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是因为月球的_______周期和_______周期相等,且都是_______日。在公历中每年分为12个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叫做“月”。

3、月球相貌的变化叫_______。月相的变化周期叫_________(_____日)。在一个月中,月相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球体,靠_______太阳光,同时_________三者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4、上弦月与下弦月的区分规律:上上上_______,下下下_______;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_______半月的_______半夜,月亮面朝_______,位于_______部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_______半月的_______半夜,月亮面朝_______,位于_______部天空。

5、发生月食的时间为_______,这一天的月相是_______,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在中间。月食分_______和_______。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____亏____复)。

6、发生日食的时间为_______,这一天的月相是_______,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在一条直线上,_______在中间。日食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日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太阳,东缘结束(____亏____复)。

7、农历就是以______________为基础编制并用于指导农时的历法。_______、_______等都是以农历确定的节日。

第4章变化的地形知识点

1、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高原、、、和。

2、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有的来自

。尤其是受到如、等作用时,地形会发生剧烈变化。

3、火山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岩石底下有岩浆,而这种活动的岩浆会沿着地壳的喷出地面。

4、火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5、火山喷发时在火山口喷出、、。

6、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如日本的。如果火山是在海底喷发会形成,如美国的。

7、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害是,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壳产生、而造成的。

8、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的大地震,我国最大的地震是发生在地震。破坏性地震是级以上的地震。

9、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但是发生之前总有种种。

如、、

、。

10、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集中释放的表现,它们最容易发生在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地震火山带和地震火山带。我国是一个多的国家。

11、科学家们发现,来自的力量会造成海陆的变迁,而且与分布也有关系。

12、德国科学家,依据两岸的和大陆的轮廓非常相似、、创立了学说。他认为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以后逐渐,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13、20世纪50年代以后,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绘制出海底的地形图,形成了学说。

14、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发生挤压时会在海底形成、,而在大陆会形成、。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创立了。学说认为:被分成板块,板块漂浮在上慢慢地移动着。

16、岩石圈由和组成。

17、地球从里到外可以分为、和三个圈层。

18、板块学说观点认为,的地方是火山地震集中的地带,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和。如洋就是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

19、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这证明那里曾经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板块与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20、作用是岩石的风化和地形改变的主要力量。

21、侵蚀作用的动力来自、、、等。

22、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作用;溶洞、石笋、石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作用。

23、流动的沙丘是由于作用;我国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蚀蘑菇形成主要是由于;

24、产生沙尘暴,除了要有强劲的,还要有大片干燥的。为了防止沙尘暴,我国西北地区正在进行工程和工程。

25、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等高线一般情况下不会;等高线密集处的地形是;等高线稀少处的地形是等高线重叠处的地形是。

26、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27、我国东部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在板块和板块的分界处;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是在板块和板块的分界处;美国西海岸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在板块和板块的分界处。

第五章地球上的生物

1.生物体和的地方叫栖息地或。植物栖息地的环境不仅是环境,还包括环境。

2.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层,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和。

3.大多数陆生植物依靠它的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大多呈,叶的作用是吸

4

5.动物常用和来逃避敌害。利用拟态的动物有、;利用保护色的动物有、;利用警戒色的动物有、。

6.通常水环境比陆地环境稳定,主要表现在水中容易获得和,而且变化小,但含量比陆地少,因此水生生物的结构一般比陆生生物要。

7、陆生动物有强健的,它能捕食;水生动物的体形大都是形,它们通常是捕食。

8

9.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的和都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物体的统一。

10.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主要在于。

11.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最基本特征)和,具有性和能力,以及进行繁殖和。

12

第六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1.生物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又可分为、和三类。地球上已确定名称的生物约有种,其中已知的动物约有种。

2.根据动物体中有无,可将动物分为和两个主要类群。

3. 地球上的脊椎动物约有种,分成、、、鸟类和等5个类群。4

6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1.已被人类认识的植物约有种,植物根据繁殖方式分为和。

2.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有无果皮包裹分为和。种子有果皮包裹的种子植物叫;种子无果皮包裹的种子植物叫。

3

第3节细菌和真菌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不含,依靠现成的维持生活(异养)。

2.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其广泛。细菌对人类有益(如酸奶、食用醋、泡菜在其制作过程中都有细菌参与);细菌对人类有害(如有些细菌使生物体患病或使食物腐败)。

3.真菌分为、和三类,其中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属于(蕈菌)。可用来酿酒,霉菌中的可以提取青霉素,霉菌中的可用来生产酱和酱油。使人烦恼的甲藓(灰指甲)和也是由引起的。

4. 细菌和真菌都能动植物的尸体,把变成,在自然界的起重要作用。

5. 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他最先探明了微生物致病的原因,创立了著名的,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方法消毒的,他还找到了降服狂犬病的方法。

第4节生物的分类

1.分类是将大量事物的研究方法。在生物分类方面作出奠基性贡献的科学家是,他用“双名命名制”统一了动植物的命名。

2.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以及为依据对生物进行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其中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3.在分类阶级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共同特征越,生物亲缘关系越;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共同特征越,生物亲缘关系越。

4.在生物学上鉴定生物的方法是使用。该表是采用的方法来鉴定生物。

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 _____、 ___、 _____三个层次。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称为物种。

3.幼骡能正常生长,并发育成成骡,但骡________ 。因此,骡____一个物种;马和驴也_______ 同一个物种,而是__________ 。

4.每一个生物物种都是地球历史上经历千万年______的产物,都是_____________ 的。

5._________________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6.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分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________ 。这种________ 的环境,使生物在__________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因而形成_______________ 。

8.地球上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_________万种,其中在动物中最多的是_______ ,其中最多的是_______ ,其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

9.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10.地球上所有人的____ 都_____________ 。警察常利用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11.地球上的人有四种基本血型:_______________ 。其中 ___人较多,______ 人较少。

12.生物学认定全世界的人都属于同一个物种,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 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_________ 及其________ 。也就是说,仅仅是______________ 15.造成卧龙自然保护区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6.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中,哺乳动物有_____ 、______ 、______ ;鸟类有___ 、__ ;鱼类有_____________ ;无脊椎动物有___________ _。

17.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是要树立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起来,要将保持、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结合起来。在众多措施中,目前比较有效的是_____ ,另一重要措施是_______,如建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等。

18.食用生物分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类。

19.药用生物资源的利用,应充分考虑_________ 。药用生物除有节制地野外采收外,更应提倡_________、 ________ 。

20.观赏生物分_____ ____和__________ 两类。我国是世界花卉树木的起源中心之一,有的美誉。观赏植物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植物等类型。

21.生物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人类应该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地球上的生物圈

第一节种群和群落

1、种群是生活在的的总和。种群由生物组成,一个种群里的生物个体有、、等差别。

2、生物群落是生活在的的总和,简称。生物群落由生物组成,组成生物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是,。

3、生物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生物群落的和生物群落生活的,可以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群落分成生物群落和生物群落。

4、覆盖地面的及其称为植被。

5、森林群落中常出现分层现象,由上到下分为、、。

6、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等等。

第二节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综合体。根据人的干预程度可将生态系统分为(如)、(如)和。其中,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可分为、和。而、、、和等称为非生物成分。

3、生产者是指生长在地球表面的,主要是;消费者是指以、为食的,主要是;分解者主要是,其功能是将有机物分解成。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反映了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最主要的关系是关系。

各种生物以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称为,它们彼此交叉形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和的渠道。

5、生态农业就是运用原理,把的精华和现代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农业。我国目前比较成功的模式有模式和模式等,它们都体现了、和的协调统一。它们的特点是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和的再循环利用率,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生物圈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及其的综合圈。生物圈包括()、()和的一部分。它大约包括从海平面下到海平面以上范围内的海洋、陆地和空中,其中左右范围内是生物最活跃的区域。

2、生物圈1号指的是,生物圈2号指的是。人造生物圈试验的失败说明,到目前为止,在人类可及的范围内,是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我们只有依赖它才能生存。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通过了,向人类敲响了保护生物圈的警钟。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真正达到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3、空气的利用。(1)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用途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2)S + O2 ===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 3O4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1)①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③收集方法(2) 5、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2、质量守恒定律(1)(2)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①原子种类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1)(2)(3)(4)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C (2)分解反应:A B+C 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考点复习

华师大科学八上知识点填空 一、机械运动与力 1.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 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 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路程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 。 4. 速度的换算公式:1m/s= __________ km/h。 5.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是___________ 。 7.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它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 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G mg (g 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 11. 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 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 F kx。 12.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___________ 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⑴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 1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⑴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5.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 。 16.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与其他任 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 “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 当作用在__________ 上的两个力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受力物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不變力物体是同一个,施力物体不是同一两个物体互为確力者,互为受力情况 同物体受力者 点1同时产生,冋时变化,冋时力的变化

七年级科学上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 第一节 1.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传递信息等。蜗牛到处爬行的目的:寻找事物,交配繁殖后代等; 2.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2)、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植物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 2.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最高等。 3.鱼类的特征:(1)终身生活在水中;(2)体表被鳞片;(3)用鳃呼吸;(4)用鳍游泳;(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 4.两栖类的特征:(1)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2)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呼吸;(3)幼体用尾游泳;(4)成体有两心房一心室,皮肤裸露,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粘液);(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 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5.爬行类的特征:(1)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贴地爬行;(4)卵生,体内受精;(5)变温动物 爬行类的代表动物:蛇、鳄鱼、龟、变色龙、鳖、蜥蜴等 爬行动物的幼体首先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鸟类的特征:(1)身体呈纺锤型;(2)体表被羽毛;(3)前肢特化成翼;(4)胸肌发达;(5)体温恒定;(6)卵生,体内受精;(7)飞翔生活 鸟类的代表动物: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 7.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 (1)全身被羽毛(飞翔和保温),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翔)。 (3)口内牙齿退化长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既坚固又轻巧(减轻飞翔时的体重) ;(4)有气囊和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为飞翔提供足够的氧气); (5)脑比较发达 8.哺乳类的特征:(1)体表被毛;(2)胎生,体内受精;(3)有乳腺;(4)哺乳;(5)体温恒定 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两个特征,也是哺乳动物成活率大大提高的原因。 哺乳类的代表动物:白鳍豚、蝙蝠、老虎、鲸鱼、袋鼠等等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 9.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卵生到胎生;从变温到恒温。

2019秋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质量评估考试试卷(一)

期末质量评估试卷(一)[学生用书活页P81] [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能直接测量体温的工具是(D) A.刻度尺B.温度计 C.电子秤D.体温计 2.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C) A.伽利略B.哈雷 C.哥白尼D.布鲁诺 3.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的是(D) A.种B.科 C.目D.纲 4.下列各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细胞的是(D) A.卵细胞B.神经元C.肌细胞D.细菌 5.“义乌小鲵”目前仅见于浙江省少数地区,属于中国稀有两栖动物之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下列关于“义乌小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属于无脊椎动物 B.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 C.受精卵通过分裂可以形成多种组织 D.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 A.细胞B.组织 C.器官D.系统

7.将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过后,往往较容易撕下表皮,这层表皮是(D) A.细胞壁B.机械组织 C.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 8.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C) 图1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 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 C.湿衣晾干D.木柴燃烧 10.下列两种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B) A.小麦和水稻 B.黑色人种和白色人种 C.马和驴 D.黑色狗和黑色猫 11.水果店里有红、黄、绿色的菜椒,这说明了生物具有(A) A.同种生物的差异性 B.光照状况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物种多样性 12.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野生动物(D) A.繁殖速度降低 B.栖息地气候不正常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模型的建立。 难点:函数的概念,数学建模的方法(待定系数法)。 一、知识框架图: 二、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点提示: 1、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例举函数的实例。 2、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及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用待定系数法 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知识点 函数及它的表示法: 1、函数是研究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 2、概念:如果变量y随着变量x而变化,并且对于x取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一 个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叫作自变量,y叫因变量。 对于自变量x取的每一个值a,因变量y的对应值就叫函数值,记作f(a) 3、函数的表示方法: ①、图像法(可直观地看出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列表法(自变量取的值与因变量的对应值看得很清楚) ③、公式法(即函数解析式(方便计算函数值) 一次函数及它的图像: 1、概念:如果函数的解析式中自变量的次数为1,那么这样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是y=kx+b(k≠0)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是y=kx(k≠0)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注:①、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视具体的环境而定; ②、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的图象也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射线。 3、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k b ,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 4、一次函数中k与b决定图象的位置和趋势:k的符号决定函数图象是上升还是下降, b的符号决定函数图象是交y轴于正半轴还是负半轴。 ①k>0 ②k>0 b>0 b<0 一次函数y=kx+b(k≠0),当k>0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大,图象上升; ③k<0④k<0 b<0 b>0 一次函数y=kx+b(k≠0),当k<0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小,图象下降。常见计算题型有: 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见教科书第49页例题) 2、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见教科书第53页例题) 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见教科书第41页例题)

(完整版)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docx

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与力 1.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 速度的计算公式:v s vt ,时间的计算公式t s , 路程的计算公式s。 t v 4.速度的换算公式: 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 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 比。 6. 路程 - 时间图像( 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是一条直线。 7.速度 - 时间图像( 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 G mg (g一般取 9.8N/kg) 。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 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 F kx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 .... 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 增大压力; (2) 使接触面变粗糙; (3) 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 减小压力; (2) 使接触面变光滑; (3)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 动轴承); (4)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 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 ,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个力才 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二、压力和压强 20.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能繁殖后代、能生长,发育、能进行新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对外界环境不同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2、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单细胞层次例:草履虫多细胞层次例:鱼、狗、鸭)初中阶段特别注意:病毒是生物,但其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蜗牛习性特征 1、蜗牛常栖息于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足腺上分泌黏液,为害虫 2、蜗牛有四种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但没有听觉 第2节细胞 一、细胞史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从软木塞上切下的薄片,制成裝片观察到的细胞实则为细胞壁19世纪40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最基本的结构单位--细胞构成的

二、细胞结构 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有较大差别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书本P39页,划出即可) 1、细胞膜:主要作用: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 保持细胞独立性 2、细胞质:能流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细胞核: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 胞核相当于人的大脑 植物细胞特有结构 1、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 ,使 细胞具有一定形状 2、叶绿体: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不需要摄食,直接自身产生 能量物质) 动物细胞 细胞质 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植物细胞

3、液泡:成熟植物细胞有较大液泡,含细胞液,西瓜,苹果的汁液来自于细胞液 关于植物细胞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外,不一定同时具有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比如一般植物的根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比如洋葱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 三、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有关结构注意点 (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低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注意区别目镜和物镜有螺纹的是物镜) (2)反光镜作用:反射光线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遮光器作用:调节光线强弱大光圈小光圈(3)粗准焦螺旋 向(后)(逆时针)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上升 细准焦螺旋 向外(前)(顺时针)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下降 粗准焦螺旋与细准焦螺旋区别在于调焦步骤时找物像用粗准焦螺旋,要使找到的物像更加清晰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

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科学试卷 命题学校:信懋学校命题人:杭喜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 1、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成绩为15秒 B.我们上课用的课桌高为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500克 D.某地区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2、下列关于生物和非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洞里的石笋能长粗长高,是生物 B.上课时,屏幕上出现一只公鸡,会走会飞还会叫,这只“鸡”是生物 C.点击电脑键盘,屏幕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电脑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所以电脑是生物 D.不能从生长、运动、或应激性等单一特征就确认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 3、水和无机盐能进入细胞,而有害物质不能进入细胞,这主要是由于()的作用。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4、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香蕉 B.西瓜 C.银杏的白果 D.荔枝 5、运动会上,小李的跳远成绩是米,裁判员使用的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A.1厘米 B.1毫米 C.1米 D.1分米 6、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 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 7、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人体8、松树和狗这两种生物大家都知道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下列四个答案中你能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B.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C.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己制造营养 9、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哪项措施最有效() A.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B.将动物领回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种子库 10、下列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的植物是() A.马尾松 B.胎生狗脊 C.法国梧桐 D.银杏 11、关于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和生活中使用的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以测量人的体温 B.都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C.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刻度范围一样 12、对哺乳动物进行分类,小科将“羊、牛、马”分成一组,将“虎、狮、狼”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 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道德与法治八下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教师版) 第二单元 第三课?公民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重点) (1)政治权利和自由;(2)人身自由;(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4)平等权(5)宗教信仰自由;(6)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特殊保护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及具体内容包括:(重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些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监督权: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3.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重点) (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年满十八周岁;(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4.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意义?(掌握)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5.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掌握)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人身自由的含义及地位(掌握) (1)含义: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2)地位: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7.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内容:(掌握) (1)人身自由不收侵犯: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重点)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了解) (3)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了解)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1章 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的各部分功能: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声音就是由于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引起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 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没有了。声音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 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其次、气体中 传播最慢;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米/秒。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减少噪声的途径:1、减小噪声源的噪声(改造产生噪声源比较大的机器;更换噪声比较大的机器;用金属做成蜂窝状装置吧噪声源罩起来。如: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途径过程中减弱(远离噪声或设置屏障。如高架桥或高速公路设置隔音 板。如:将有噪声污染的工厂迁离居民区与办公室。) 3、在人耳处减弱(人在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以防止 噪声损坏听觉器具。 第2章 形成视觉的条件:1、必须要有光线,可以就是发光的,也可以就是不发光的;2、眼必须在光传播的线路上,并且被眼接受。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 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到平面或其她平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均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特点就是:像就是虚像,像与物体等大,像与物体以镜面为对称。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光从水或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当光垂直入射时,进入第二种介质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A.生物的特征:○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2能生长、发育和生殖;○3需要营养; ○4能呼吸;○5具有严整的结构;○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7能进行新陈代谢;○8具有遗传和变异;○9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B.非生物的特征:与上述相反。 C.注意:○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生命(或能否进行新陈代谢-----生物基本特征) ○2有些生物在死亡后就不再是生物,如生鸡蛋是生物,而熟鸡蛋是非生物 (4)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夜伏处(夜间活动),要夏眠和冬眠,所以在春秋两季易找到;吃作物茎叶,属于农业害虫。 (2)蜗牛的结构: A.放大镜的使用:要想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 观察的物体,然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B.蜗牛的结构:包括壳、触角、眼、口和足。 ○1壳:螺旋状,具有保护作用; ○2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眼:在较长一对触角的顶部,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4口:内有齿舌; ○5足: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腹,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片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的感觉:视觉、触觉(触角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嗅觉和味觉。但蜗牛和蚯蚓都没有听觉。补充: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①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②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完整版)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华师大八上科学知识点大全 一、机械运动与力 1.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路程的计算公式vt s =,时间的计算公式v s t =。 4.速度的换算公式:1m/s=3.6 km/h 。 5.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路程-时间图像(s-t 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7.速度-时间图像(v-t 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它的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直线。 8.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9.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10.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mg G =(g 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11.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kx F =。 12.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 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压力;(2)使接触面变粗糙;(3)变滑动为滚动。 14.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压力;(2)使接触面变光滑;(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滚动轴承);(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1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6.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二、压力和压强 20.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且发生挤压作用时就有压力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doc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物理八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知识梳理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物态之间的变化与温度有关。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物质三态的特点: 物质三态形状体积水的三态分类固态固定固定霜、雪、冰、雹 液态不固定固定水、雾、露、雨 气态不固定不固定水蒸气 注意:“白气”、“白雾”是液态;“白霜”、雾凇是固态;云含有液态的小水滴和固态的小冰晶。 4、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 1)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2)用外焰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 3)熄灭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4)酒精灯洒在桌上燃起时,要用湿抹布扑盖。 5、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1)预计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量程的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分度值; 2)使用时玻璃泡要与被测液体充分的接触; 3)待示数稳定后,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4)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注意:书写时温度计示数(明确零上、零下;分度值;单位不能忘!) 7、摄氏温标(常用):1742年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斯创立的;该温标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8、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1)量程不同,分度值不同; 2)设计不同:体温计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的管径更细(体温计更精确)而且 略有弯曲; 3)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动而且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4)玻璃泡中的液体不同:体温计是水银; 5)消毒方法:体温计不能放在沸水中消毒,可用酒精擦拭消毒。 9、汽化的方式:蒸发和沸腾 如果纸盒的燃点是150℃,现在纸盒中装有水,在标压下用酒精灯对其加热,纸盒会着火吗?不会,标压下水沸点是100℃<150℃,即低于纸盒的燃点,纸盒不会着火。 10、沸腾的条件:(1)液体温度达到沸点;(2)液体能持续吸热。 11、沸腾的特点:(1)液体要吸热;(2)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七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感觉世界 1. 人体的常见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热觉感受器。 2.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3. 形成感觉的基本过程(必需条件): 刺激T感受器(分布有感觉细胞、接收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神经(传递信息)T大脑(形成感觉)表述时注意区分:神经末梢(感受器)、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 4. 每种感受器只对特定会的刺激敏感,如热觉感受器只对温度刺激产生反应、而对疼痛刺激不兴奋。 5. 皮肤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 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6. 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 (1 )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卖鱼的在 鱼堆里呆久了就感觉不到鱼的腥味了) (2 )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狗的嗅觉比羊要灵敏) (3)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小孩子的嗅觉通常比成年人更灵敏) (4)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猫对老鼠的气味灵敏程度比狗更高) 7. 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尤其对液态 物质的刺激最敏感。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8.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9. 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因为鼻腔分泌的黏液覆盖嗅觉细胞,使嗅觉感受器的灵敏度降低,导致吃东西时味觉的灵敏度降低、吃东西也没味道。思考:小孩在嗅柠檬以后马上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柠檬混合味道)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如:发出声音的喇叭是声源,关掉声音的喇叭就不是。 2. 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 (音叉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其中乒乓球起到放大振动效果的作用) 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土电话)、液体(鱼被吓跑)和气体(日常讲话)中传 播。 (玻璃罩抽空气,电铃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因为该实验中没有说明真空,因此不能直接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声音传播的形式:疏密相间的声波。 (说明:物体振动一定能发出声音,但我们要听到还需要有传播介质的条件) 3. 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 ①与温度有关。在15C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同种介质中,气温越高,声音传播越快)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液体其次,气体最慢(例:一根足够长的铁管中装满水,敲击一端,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铁管、水、空气传播的) 4.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两次声音间隔在秒以上就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来回距离2S = v ?t (所以声源物体到障碍物距离需要除以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