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复习讲义

空气复习讲义
空气复习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教师:宋亚涛学生:时间年月日时段:

第二章空气

【概念和规律】

一、空气的存在

1、空气(air)有质量。

2、大气层会对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产生大气压(atmosphere)的作用。

3、气体和液体都能形成对流。一般说来,液体或气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它们就向上运动;液体或气体受冷时体积会缩小,它们就向下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对流。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由氮气(nitrogen)、氧气(oxygen)、二氧化碳(carbondioxide)、稀有气体(noble gases)、臭氧(ozone)、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物质组成的。空气中各成分按体积计算如下表:

物质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

体积百分比 78% 21% 0.94% 0.03% 0.03%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其他;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起,化学计算常用到,时刻牢记在心底。

2、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很少,包括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六种。它们的性质不活泼,但用途较广,如氦气可用来填充飞艇和气球;氩气等可以填充灯管,发出特别颜色的光,制成霓虹灯。

3、空气在很低的温度下或很高的压强下,会变成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是不同的,因此,用液化空气的办法可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三、氧气

1、催化剂(catalyst):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工业上又叫触媒。

2、氧气

①实验室里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可使这个反应的速率加快。

②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过氧化氢→氧气+水条件(催化剂)

高锰酸钾→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条件:加热)

氯酸钾→氧气+氯化钾(条件:加热、催化剂)

③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丝、木炭、蜡烛、硫磺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剧烈,说明氧气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最常见方式是燃烧和缓慢氧化。

④要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氧气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⑤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3、燃烧(combustion)

①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②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具有可燃物、具有助燃物、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时,燃烧就会停止。

灭火的方法:①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②将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③撤离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水 a.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 受热蒸发的水蒸汽能隔离空气

CO2 a. ρCO2 > ρ空气b.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当然,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性质,灭火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木头着火可水扑灭;金属Na

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因为Na与H2O反应后生成H2,会使火势更大;油类和精密仪器着火也

不能用水来扑灭,而是用灭火器来灭火。

(3):灭火器(主要材料是CO2).

1.酸性灭火器:H2SO4 + 2NaHCO3à Na2SO4 + 2CO2↑+ 2H2O。

2.泡沫灭火器:扑灭一般材料的火灾。

3.干粉灭火器:扑灭油类与电器设备的火灾。

4.液态CO2灭火器:扑灭精密仪器、文件档案贵重物品的火灾

5、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并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让标签向手心,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或其它容器的容器口),使液体缓缓地沿着容器壁流入试管里。当倾倒的药液量符合要求后,不要立即将试剂瓶放下,而要稍停一下,待试剂瓶口的残留药液流入试管后再放下试剂瓶,盖上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并使标签向外。

6、氧气的用途

l.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和支持燃烧。

2.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等(液氢在液氧中燃烧)。

3、是不是只有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称为燃烧呢?

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为燃烧。须指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一般情况下,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通常以燃烧的方式进行,不过,也有许多物质与氧气并不发生燃烧。如:铁在空气中放置时间久了就会生锈,人也可以利用氧气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二氧化碳等物质,并释放出能量。这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是一种不易察觉的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四、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

①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2Hcl =CaCl2+H2O +CO2)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该伸入液面下(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②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人工降雨和舞台效应)。

③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④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了,可用燃烧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了,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了。

⑤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⑥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在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菜窖里,人进去前必须做灯火试验。

2、二氧化碳的用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饮料,用于灭火,舞台效应等

3、要检查配有试管的实验装置是否漏气,首先应将装置连接好,把导管口的一端浸入水里,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当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再把双手移开,过一会儿,若发现在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五、保护大气圈

1、由于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使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多,而散失少,结果使地球的气温变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的危害:1)影响气候、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水蒸气加快,加剧土地的荒漠化;2)气温升高引起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淹没城市等。

2、大气中某些区域臭氧浓度减少较多时,会产生臭氧层空洞。臭氧层被破坏后,将有较多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可能伤害人类和动物的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过多的紫外线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加剧温室效应并导致光化学大气污染。

3、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土地沙漠化;?汽车尾气的排放;④建筑装饰材料释放有毒气体。

4、空气污染的种类: 汽车尾气(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可引起光化学烟雾);?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5、空气污染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6、保护空气的措施: 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消除污染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利用清洁能源;研究化石燃料的除硫方法及经济高效地回收二氧化硫)?治理废气(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④植树、造林、种草、改善环境。

一、说明:

1、考察形式:主要是实验题。一般考察: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取、气体的验满、操作的注意事项。

2、难易程度:简单题。

3、分值:6分。

4、频率:每年中考必考。

5、位置:31题,实验第1题。

二、知识点:

2、

催化剂:

(1)催化剂特点:一变(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2)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包括加快、延缓),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4)催化剂具有选择性,既不是“万能”的——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也不是“唯一”的——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如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有催化作用)。

3、二氧化碳的制备: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注意:

·不能用H 2SO 4 与CaCO 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 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不能用HCl 与Na 2CO 3反应的原因:Na 2CO 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方程式: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3)发生装置:固+液→气体

注意: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6)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小结:常考察的仪器:酒精灯、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

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近年来,宁波市作出了限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其原因主要是燃放的烟花爆竹会()

A、污染水源

B、产生温室效应

C、污染土壤

D、污染空气、产生噪音

2、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它们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C、都是氧化反应

D、食物腐烂

3、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气体,等溶液变色后,将它放在酒精灯下加热煮沸,直到溶液不再发生变化,本实验中观察到的颜色变化过程是()

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红色

D、紫色→蓝色→无色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放飞数以万计的彩色气球,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g/l,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物质化

5、一天,小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B、易拉罐被压,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易拉罐被压,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D、易拉罐被压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6、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气体是()

A.氧气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7、下列哪项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A.用于灭火 B.供给呼吸 C.制造汽水 D.人工降雨

8、厨房中,锅里的油着火,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立即用嘴用力吹 B.立即往锅里加入冷水

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D.立即用锅盖盖上

9、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

D、可吸入颗粒物

10、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沸点C.硬度D.可燃性

11、2008年6月中旬,奥运火炬在浙江境内进行传递,以表达浙江市民迎奥运的热烈心情,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②有足够的氧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④使用铝合金做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

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

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

13、初一(3)班的张红同学用吸管吸饮料时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无论她怎么用力,饮料都吸不上来,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吸管有孔

B、大气压偏小

C、吸管太细

D、吸管插太深

14、自然界动、植物的呼吸和工业生产都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但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几乎没有改变,原因是()

A、多余的二氧化碳都溶入水中了

B、有许多的二氧化碳都扩散到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去了

C、都被澄清的石灰水吸收了

D、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的结果

15、实验室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这是因为()

A.氧气是气体B.氧气不易溶于水C.氧气比空气重D.氧气比空气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6、空气中占体积分数为78%是____________,占21%的是___________,其它还有________________以及其它杂质。

17、用检验氧气,用检验二氧化碳。

18、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②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

19、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发现;将上述试液加热后,又可以发

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和。

20、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成分。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天然资源,说明空气中含有。

(3)炸脆的食物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不脆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4)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看到表面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1、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

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

式:。(3分)

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分)

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2分),该气体(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2分)

22、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 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

约 mL。(3分)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2分)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3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