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东方睡狮”考辨

智效民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这让我想到关于拿破仑的另一则轶事。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说过:“凡是亲见清室覆亡的人都知道,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公务人员的薪水只是点缀品,实际上全靠陋规来维持。陋规是不公开的公家收支,为政府及社会所默认的……这种办法削弱了公务人员的公德心,也使他们把不规则的收入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清廷对官吏的这种收入视若当然,常说‘规矩如此’,竟把陋规变成规矩了。”他还说:“这种变相的陋规之风甚至吹到外国而进入拿破仑的家里。拿破仑有个中国厨子,服务周到而忠心。这位伟大的法国将军临死时记起他的忠仆,就吩咐他的左右说:‘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因为他的国家将来是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的。不过这位中国朋友很爱钱,你们给他五百法郎吧!’”一开始,我还不大明白“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有什么关系,参照所谓睡狮之喻,我才发现“伟大的国家”云云,不过是一种反讽,那意思是说:“尽管他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自己的人格,变成你的奴才。”难

怪那位驯兽师在解释睡狮的含义时,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看来,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驯兽师所谓“奚止于鸦片耶”的疑问,显然与这种社会腐蚀剂有关。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不好吃?”

(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到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挽救自己的命运。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这篇文章作者是谈对“东方睡狮”的理解,D项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答案:D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指的是腐败现象,而不为“疯狂吸食鸦片”。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从原文看,“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这是蒋廷黻的看法,而并非作者的观点。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迄天宝末,益滋息。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将:搀扶

B.请厉兵马,待衅取之衅:时机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阴:暗中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将:任命为将军。

答案:A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先疏通文段,确定文段所表达的意思,

再依据虚词“矣”、句式特点等来确定断句。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兴的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董延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5分)

译文:

(2)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国力以幸功名。”(5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建言”“赏格”,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负”“持重”“竭”。

答案:(1)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王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董延光不高兴。

(2)王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生是非,曾经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嗣

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1)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作答时,先要概括中间两联的内容判断出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情结合的表现手法。(2分)②颔联的“鹤唳”,衬托出松林的幽静;诗中的秋山、萍绿、青苔,写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能力层级为D级。对作者思想情感的鉴赏要联系整首诗歌,特别要注意这首诗首联和尾联所提供的信息。

答案: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②首联写没有徭役的烦扰,实则突出表达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厌恶之情。(2分)③尾联“料无车马客”写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其实是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两句是“,”。(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

话的句子是“,”。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第(1)句中的“匪”易误写,“愆”较难写;第(2)句中的“钩”易混;第(3)句中的“徧”较难写。

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背叛

余显斌

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

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

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

我给将军眨了下眼,背过王老蔫,悄悄告诉将军,这小子又胆小又怕吃苦,什么时候这么勇敢过?不可信。将军瞪大眼睛问,啥意思?

我叹口气说,打败之后,本来就有些人心不稳。

我绝不是危言耸听,最近一段时间,在敌人的穷追不舍和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有一些软骨头的战士,受不了苦,带着枪悄悄下山,投靠敌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提醒将军,尤其对于王老蔫这样的人,不可不防。

可是,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还是派出了王老蔫。现在,打垮后跟在将军身边的人也就十几个了,他们都是外地人,对于当地情况很生疏。也只有王老焉是这儿的人,路熟。

王老蔫接受任务,敬了个礼,走了。

按照约定,第二天早晨王老蔫得赶到这儿。可是,天亮了,太阳照亮了雪野,仍不见王老蔫回来。我很是担心,告诉将军,得赶快转移,我怀疑王老蔫这家伙出了问题。

我分析,这小子路熟,不会出别的事,如果要出事,也一定是投敌。

将军摇着头说,再等一下。

将军自言自语,这个王老蔫,是不是让什么事耽搁了?

这一等,我们就等来了日军,一队黄乎乎的小鬼子,拿着枪向这边走来。当头一人,正是王老蔫。将军骂一声,软蛋,果然带着小鬼子来了。说完,暗令十几个人赶快趴下,藏身雪里,做好战斗准备。

我们趴在那儿,一动不动。

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小子,很得意。

后边,跟着日军的小队长。

走到这儿,他站住了,一笑,告诉日军小队长,这儿是我们的一个窝点,不过,昨天将军和自己商定了,让自己运粮,不必来到这儿,直接送到虎头岭,天一亮他们就去取。说到这儿,他一笑道,自己不想干了,因此,跑到门头沟,遇见太君,就投奔过来了。

因此,他断定,将军现在在虎头岭。

日军小队长听了,一扬指挥刀,前进!

一队日军跟着王老蔫,吭哧吭哧踏着深雪,继续向前走去,一步步上了虎头岭。

不久,虎头岭上,传来王老蔫的喊声,小鬼子,去死吧。随着是一声手榴弹轰隆隆的爆炸声,然后一切都没有了,四野静悄悄的。我们爬起来,望着虎头岭,一个个眼中涌出了泪水。将军用手擦一把泪说,走,去门头沟。

在门头沟,我们在一处山洞里最终找到了一袋粮,渡过了难关。

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打问起王老蔫当年被捕的经过。当地人告诉我,说有人亲眼见到,王老蔫当时不是被捕的,确实是自己走出来自愿给日军带路的。当时,他扛着粮刚走到门头沟,发现一队日军悄悄向我们驻地方向摸去。他一惊,忙藏好粮,拍打着衣服走出来告诉日军,自己是抗联,刚刚从将军那儿逃出来的。

他说,他知道将军在哪儿,愿意带路立功。

于是,他带着日军径直走向虎头岭,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点。

他和我同年,如果活到现在,也已经九十多了。

(节选《金山》,2015年1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认为王老蔫既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坚决阻止将军让他前往。

B.“将军最终没有接受我这个参谋长的建议”,其主要原因是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并且对于当地的情况,只有王老蔫熟悉。

C.“王老蔫渐走渐近,能看清他脸上的笑容了”,这里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主要刻划了王老蔫为引诱敌人上钩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智的一面。

D.“多年后,我已两髻斑白,再次回到这儿”,小说中的“我”对当年王老蔫英勇就义这件事念念不忘,为自己当年对王老蔫的误解而深感内疚。

E.这篇小说中的“我”是次要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衬托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担心他下山找粮会惹出麻烦”有误,从下文看,“我”所担心的是他投靠敌人,给自己带来麻烦。B项,“认为‘我’对王老蔫的看法有失偏颇”有误,从后文看,一是人手少,二是只有王老蔫熟悉地形。D项,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写王老蔫是如何将鬼子带入山中,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

答案:答E得3分,答C得2分,答D得1分,答A、B不得分。

(2)小说开头两段写“将军派人下山找粮”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答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来分析,先概括写了什么,再指出这样写对故事情节和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小说开头两段主要叙述了部队生活的艰苦,粮食的短缺;(2分)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2分)③引出了王老蔫下山找粮的故事情节,为突出其英雄的形象特点作铺垫。(2分)

(3)作品中的王老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分析性格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

主要特征,必须结合文本中“我”对王老蔫的看法以及对他自身的描写来概括。

答案:①为人低调,不轻易表现自己。在队伍里被“我”看作“又胆小又怕吃苦”、从来没有“勇敢过”的人。(2分)②勇于承担责任。面对队伍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去找粮。(2分)③机智勇敢,视死如归。不但出色完成找粮任务,而且巧妙将敌人引入山中并与他们同归于尽。(2分)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部分这样安排纯属多余,还有人则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结构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结合文本从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时,说理要明确,要用文本内容进行佐证。

答案:(示例一)小说结尾这样安排纯属多余。(2分)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叙述完王老蔫英勇就义,部队找到粮食并渡过了难关,结构已是完整,没必要再画蛇添足。(2分)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整篇小说先写人们对他性格特点的认识,再写他英勇就义,形象丰满,再补叙后面的内容当属多余。(2分)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本文通过塑造王老蔫的形象,反映出抗战的主题,后文再写补叙的内容,似乎与此没有太大的关联。(2分)

(示例二)作者这样安排匠心独运。(2分)①从情节上看,小说最后的结尾是对前文王老蔫带鬼子上山情况的有力补充,只有这样,结构才显得完整。(2分)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补叙部分突出了王老蔫的机智勇敢,是对前文有关他性格“胆小”的否定,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2分)③从主题上来看,除了反映出抗战主题外,作者这样写,还表现出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主题更加丰富。(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红学泰斗”周汝昌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可以

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

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他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这年周汝昌35岁。

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先生是一个“解味道人”,是解曹雪芹味道的人。梁归智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容周汝昌,他说周先生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周汝昌不仅是红学家,还是中华文化学家。他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脂雪轩内陈设简单,唯一现代化的设备就是一台电脑,是他的女儿兼助手周伦苓帮他打印文稿用的。先生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①周汝昌读中学时研习宋词。在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他为刘旦宅先生《石头记人物画》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写了一首诗,令画册生色不少。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使他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幼年时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书法,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

②周汝昌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后来,他成为被燕大中文系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周汝昌与著名学者胡适的交往缘于在《民国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介绍了敦敏诗集中发现的那首《咏芹诗》,这引起了胡适的兴趣,从此两人书信来往不断。

B.周汝昌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该书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C.周汝昌继承了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的研究方法,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D.周汝昌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始终坚守不渝,穷追不弃,他喜欢“国货”,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甚至到了冥顽不化的程度。

E.红学家梁归智认为周汝昌是一个“解味道人”,他用“痴人”和“赤子”这两个词语形

容周汝昌,认为他的一生全部投入到红学研究中,为红学发痴,为人单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B项,张冠李戴,“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的成果”说的是《石头记会真》;C项,“成为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有误,文中表述为“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D项,无中生有,“对有些人认为他保守、落后不以为然”文中无依据。

答案:答E项3分,答A项2分,答D项1分,答B、C项不得分。

(2)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由第一段中周汝昌先生的遗愿“安安静静地走”可知,此句在结构上,起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的作用。在内容上,可从周汝昌先生的一生、临终遗愿、作者的创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①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2分)②内容上,暗示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俭朴的生活;(1分)遵从并满足他的遗愿,希望他安安静静地走;(1分)表达默默为老人送行的心愿,体现作者对周汝昌的尊重。(2分)

(3)周汝昌一生硕果累累,被誉为“泰斗”的他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回答该题,要着眼于全文,注意联系相关内容进行比对。答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也可以在原文原句的基础上整合出答案。结合文本分条作答。

答案:①红学方面: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数十部,涉及红学领域的各个层面。②书法方面:创立周体书法,特点是“横逸飞动、作草如真”。③诗词方面:与名家唱和,颇受赏识;造诣高,所选注的《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一直为学林推重。④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4)周汝昌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简要探究。(8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此题可结合着传记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及链接内容,从周汝昌的做学问的精神、态度、继承和创新、积累学习、人品等方面分析作答。

答案:①要有执着的精神。先生把一生献给红学,招致异议批评时,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为之痴迷。②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作查证,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善于继承,努力创新。善于继承名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创造性提出探佚成果。

④淡泊名利,生活简朴:蛰居小楼,屋内陈设简单,快乐地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每点2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日本对于加入亚投行,夹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路透社20日评论说,日本一方面担心错失机会,另一方面又顾虑会疏远了盟友美国而帮助支持了竞争对手中国。

②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应再接再厉,奋力前行。

③青岛中能球员刘健转投广州恒大的纠纷已持续多日,中国足协在处理此事时,表现出的态度,缺乏原则和魄力,难下定论,更难开罚单。

A.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B.举棋不定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C.瞻前顾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

D.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办事迟疑,没有决断。

答案:B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分析局(BEA)方面称,他们从德国之翼航空公司失事的A320空客机驾驶舱录音记录仪中取到了可用的录音资料,确定客机未发生爆炸。

B.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今年将取消体育特长生等5项加分,同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考生等2个项目进行调整。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5项加分”后补出“项目”;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答案:A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砚亦称为研,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①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

②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③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④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

⑤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⑥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A.④②⑤③⑥① B.④③⑥①②⑤ C.⑤③②③⑥① D.⑤④②③①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砚”的情况,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写的。作答时,要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初期”“至汉”“魏晋至隋”“唐代”“唐、宋”等,然后加以梳理排序。

答案: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客观地说,①,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的确走了不少的弯路,也有着很多值得当下可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教训。可遗憾的是,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些日

子里,一些学校并没有将此前的这些经验教训记在心中并合理规避,反倒以另外的形式将足球项目和其它体育活动对立起来,②,不但误读了国家发展足球的真正本意,③。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首先准确把握这段材料的中心议题:一些学校对待足球的错误认识。再分析横线处的语境,第①处后面是说走过的弯路,前面肯定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第②处要联系前后语境,确定这里所说的是种错误的做法;第③处紧承“不但”而来,指出这种做法的实质即可。

答案:①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②这种违背常识的推进方式③也在很大程度上亵渎了体育精神的实质内涵

17.羊年新春,一股手机抢红包的热潮在网上兴起。人们拿起手机,刷刷屏、摇一摇,尽管抢到的金额小,但也乐在其中。阅读下面这则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拟写一个标题,并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拟标题时,要尽可能从正面来立意。对这种现象的看法既可赞成,亦可反对,但要言之成理。

答案:拟题——(示例)莫让“抢红包”变成“新隔阂”远离“红包”,关注亲情(2分)看法——(示例1)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上的互动,却少了现实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却少了面对面的关怀。手机抢红包的横空出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节庆的原汁原味、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示例2)网络时代的别样年味儿让传统春节换上了新装,更能吸引年轻群体的兴趣和参与,也能增强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让网络变成传统春节的重要载体。有些人不能回家过年,但通过朋友圈给亲友发红包等等,这份心意也能通过网络传给自己的亲友,而且这种方式也很新颖、时尚。(4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飞信微信;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

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

精神家园。看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2016年全国3卷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贵州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揶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 1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2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讲故事的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D.当小说家越来越依靠想象力虚构故事的时候,小说和传统故事在内容来源方面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关联不再像过去那么紧密。

2016年高考数学理(全国卷1)试题及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2 {|430} A x x x =-+<,{|230} B x x =->,则A B = (A) 3 (3,) 2 -- (B) 3 (3,) 2 - (C) 3 (1,) 2(D) 3 (,3) 2 (2)设(1i)1i x y +=+,其中x,y是实数,则i= x y + (A)1(B )2(C )3(D)2 (3)已知等差数列{} n a 前9项的和为27,10 =8 a ,则100 = a (A)100(B)99(C)98(D)97 (4)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A)(B)(C)(D) (5)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3) (B)(–1,3) (C)(0,3) (D)(0,3) (6)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B)18π(C)20π(D)28π (7)函数y=2x2–e|x|在[–2,2]的图像大致为 (A )(B )

2016年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比起今年重点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来看,多了形象性,使

2016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 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 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 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 没有 ..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Ⅱ) 语文 适用于:重庆陕西青海西藏甘肃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 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C.17世纪的欧洲流浪汉小说和部分中国古典小说,或在叙述形式方面,或在素材来源方面,都受到了传统故事的影响。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

2016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 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2016年5月,“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科学应用下潜,并开展了超过1公里远的近底航行。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充分体现了美国自主科技创新的追求。它与美国最新的6500米级“新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的工作时间极限相同,能够携带的科学有效负载也相同,操纵性能和悬停作业能力相近,但在下潜深度方面它要审500米。“蛟龙”号的自动驾驶水平、水声通信功能也要略胜一筹,特别是水声通信传输图像的能力和微地形地貌的探测能力更是“新阿尔文”号所不具备的。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含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语文 使用地区: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东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 9至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 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 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 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 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 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 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 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 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 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 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 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 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 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 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2016年山东春季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详细解析

山东省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是C A.庇.护- bì/禆.益- bì湍.急-tuān/ 惴.惴不安-zhuìB.主角.- jué/ 号角.-jiǎo]自诩.- xǔ/ 栩.栩如生-[xǔ xǔ C.国粹.-.cuì/憔悴.-cuì沉湎.- miǎn/ 冠冕.堂皇- guān miǎn D.沮.丧- jǔ sàng / 诅.咒- zǔ zhòu 屏.障- píng zhàng / 屏.气凝神-b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 A.松弛亲和力口干舌燥B.脉博-搏孺子牛断章取义 C.斑驳摇蓝曲-篮甜言蜜语D.气概度假村义不容词-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D ①我们只要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就会到人生很多的苦与乐。 ②蒲松龄故居有一个的小花园,园中几尊怪石,增添了“聊斋”的气氛。 ③人生正如攀爬高山,跌落了100次,要安静地开始第101次的攀爬。 A.体味精制如果那么B.体验精制即使也 C.体验精致如果那么D.体味精致即使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B A.“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我不知道是谁的挂号信退回来了,”张师傅说。 B.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版画是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如木板、石板、钢板等)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版画是在不同材料(如木板、石板、钢板等)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 D.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年俗:如剪窗花呀,贴春联呀,放鞭炮呀……每一项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是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卷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