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对联

吴佩孚对联
吴佩孚对联

吴佩孚对联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号孚威将军,山东省蓬莱县人。秀才出身。1898年投军,历任北洋军第3镇曹锟部下管带,第3师团、旅、师长。直系军阀首领。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爱国军人”姿态,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鲁豫三省巡阅使。1922年为争势力范围与东北军的奉系头目张作霖打了一次大内战,名曰“直奉之战”,这次内战直系获胜,是其最得意的时期。1923年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

大革命时期,1924年9月张作霖卷土重来,展开“第二次直奉大战”,这次战争中却是被奉系打败,锐气大减。1925年3月仓惶入湘,出走岳州,寄于赵恒惕篱下。1926年北伐军兴。1927年其主力在湖北丁泗桥一战,又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同年逃至四川,不得不依附地方军阀杨森等。自后江河日下,终于退出了政治舞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蛰居北平(今北京),过着销声匿迹的隐居生活。当时一些失意的军阀政客极力怂恿吴出洋寻找国外支持,以图东山再起,均被射绝。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投敌叛国,当了汉奸头目,在日本统治区组织伪政权时,日本多次迫其出任伪政府首脑,汪又多次动员他“出山”相助,“共赴国难”,都遭到了他严辞拒绝。其民族气节确非一般军阀可比。

1939年12月4日因牙疾请日籍医生医治,拔牙后因流血不止而逝世,终年65岁。

吴佩孚自题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自挽

吴佩孚贺赠联

花开阳春惟三月;

人在蓬莱第一峰。

——赠友人

1920年前后,吴氏常以此联送人,以示他的雄心壮志。这是因为1919年冯国璋病死,天便成为地位仅次于曹锟的直系军阀首领,此时甚为得意。“蓬莱第一峰”,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蓬莱名列第一,故名。

吴佩孚撰挽联

天高月黑风沙恶;

志决身歼军务劳。

——挽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

民初某年传孙中山死,吴集句写了这副挽联。联见《谢觉哉日记》。关于吴的人格,谢氏在日记中颇为称道:“顽固与进步之分,不等于君子与小人之分。有些顽固的人并不失为君子。……吴佩孚不出洋、不住租界。说了就这样做。失败时下湖[在岳州]或上山[四川]),现已盖棺论定,不失为有骨气的人。”“月黑风沙恶”,语出白居易《缚戎人乐府》诗:“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志决”,杜甫诗成句。《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志决身歼,谓立志坚定,以身殉职。

肉祭甘为张太岳;

丰裁犹忆李襄陵。

——挽北京国民政府税务督办梁士诒

梁士诒(1869-1933),字翼夫,号燕孙,广东省三水县冈头乡人。清末民初中国政坛的重要人物,北京国民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旧交通系首领。1912年3月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成为旧交通系首领。1918年2月受皖系军阀起用,回到北京。6月任交通银行董事长。8月任安福国会参议院议长。1921 年12月张作霖推荐任内阁总理。1932年4月应国民政府邀请到洛阳参加“国难会议”。1933年4月9日病死于上海。最有意思的是,吴佩孚及颜德庆也送了挽联。徐世昌、段祺瑞、靳云鹏等昔日僚友致送挽联,是极正常的事,而吴佩孚却是1922年初攻倒梁阁的政敌,居然也送挽联去追悼曾被自己攻击为“卖国”的“丑类”,其人似颇有些雅量。颜德庆是颜惠庆的季弟,在铁道部门工作,与梁氏在业务上有隶属关系。其兄颜惠庆(1933年方出使苏联)正是当年不愿与梁合作的梁阁外交总长,参与吴佩孚倒梁活动的关键人物。吴佩孚的这副挽联(按:张太岳即张居正,李襄陵似系李襄平之误;李泌,辽东襄平人,该《哀挽录》中多以梁氏比作李襄平)。张、李均系古代名相,吴佩孚对梁士诒的评价,与当年声讨梁氏是大异其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己对梁氏的攻击。

蜀道艰难,巫峡啼猿数行泪;

长沙痛哭,衡阳归雁几封书。

——挽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谭延闿

1930年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逝世,吴佩孚闻讯顿生兔死狐悲之感,并即赠此挽联。这副对联是集唐人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这副对联既反映了他同情谭延闿的老巢衡阳时,谭不与之争,主动退至永兴、郴县一带,从而两不相犯,维持了双方的“情谊”。后谭投身革命军,受到革命人民的欢迎,一直官居要职,到今天也算找到了一个光彩的归宿,而自己却仍寄人篱下,前途茫茫。因此此联名为挽谭,实为自伤。

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

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时承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

——挽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

吴佩孚律诗联

曾统貉貅百万兵,

身衰蜀道苦长征。

疏狂竟误英雄业,(颔联上)

患难偏增伉俪情。(颔联下)

楚帐悲歌驻不逝,(颈联上)

巫云凄咽雁孤鸣。(颈联下)

匈奴未灭家何在,

望断秋风白帝城。

——自题《七律·入蜀》诗联

1927年7月,吴佩孚抵达巴东,进入蜀地感慨万千,因赋《入蜀》诗一首。全诗慨叹统

军百万的英雄,如今“身衰蜀道苦长征”,落得“楚帐悲歌驻不逝,巫云凄咽雁孤鸣”的哀伤悲凉的下场。但最后两句仍然表达他有杀敌报国的雄心。

贺赠吴佩孚联

平生忧乐关天下;

此日神仙醉岳阳。

——赵恒惕贺吴佩孚52岁寿诞

1924年9月,直奉二次大战,这次张作霖把他打得大败。1925年3月2日,他在中原站不住脚,便从黄州乘坐“决川”号兵舰逃往岳州,托庇在湖南省长赵恒惕篱下。赵恒惕是他的部下,当时他还带着三艘兵舰和三千多卫队,鸾驾也还不少。赵即陪同他游岳阳楼,待为上宾。1925年4月16日是吴的五十二岁生日,赵大罢宴席,放四十烟火为其祝寿,并撰送此联以贺。此联虽亦属颂赞,但却是套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忧乐”名句和“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所作的空泛之词,却看不到五十寿辰时的豪言壮语了。

万里成名,似雷及远;

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张謇贺吴佩孚50岁寿诞

吴佩孚的一生,跌宕起伏,极不平常,得意时,横戈跃马,驰骋中原;失败时,寄人篱下,抱瓮灌园。1923年他五十岁大寿时,正是直奉战争胜利后不可一世之日。张謇撰此贺寿联以赠。

牧野鹰扬,百世功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康有为贺吴佩孚50岁寿诞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打几了张作霖,晋升为“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正使为曹锟),坐镇洛阳,威震中原,俨然军阀之首。1923年吴佩孚五十寿辰,贺寿者如诸侯聚首,盛况空前。康有为亦想附吴“骥尾”,忙撰送此联阿谀逢迎。(此联原迹附有旁注:“牧野鹰扬,百世[岁]功名才半纪;[垂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旁注是据“杂志编辑郑惠回忆其在天津会陈伯达时见到的真迹原文)。此联把吴捧得很高。说他的武功如“武王克纣”。“牧野”即今河南省淇县,是周武王克纣处;洛阳古称“中州”,说洛阳贺寿如诸侯齐会。但从对联的遣词、寓意、声韵、对仗来谈,则堪称佳作。可能由于原迹有此“旁注”的原因,一些联书收录时均有误排,今顺录在下,以供联友们参考、对比。

牧野鸾扬,百世勋名才一半;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附录(误版):康有为贺吴佩孚50岁寿诞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虽周公之才美,使骄吝不足矣;

闻过则喜,见善则拜,若诸葛之公明,能集思广益焉。

——康有为再贺吴佩孚50岁寿诞

康有为精撰上一贺吴佩孚寿联后,还觉意犹未尽,接着又撰此联加赠,本联欲以“劝善”取宠于吴,惜不久吴即失势,附吴骥不成;雄心尚在的康有为急不可耐地投靠“辫子大帅”张勋,并当其谋主,串演了一出“复辟丑剧”。结果昙花一现,直落得遗恨终身,为天下人讥

笑。

一生剑佩走东西,有并吞八方之志,有纵横百万之师,几番破石惊天,成亦英雄,败亦英雄,余子纷纷何足数?

十载中孚震华夏,无厕名贿选之机,无卖国媚邻之诮,赢得轻裘缓带,兵知儒行,将知儒行,戛玉铿锵岂等闲!

——佚名贺赠吴佩孚(42+42=84字)

此联先后嵌吴“佩孚”之名和“子玉”之字,颇费匠心。对仗工整,文字华丽。但颂之太过,名实难符。

悼挽吴佩孚联

万丈云霄,便运会无常,终有大名垂宇宙;

一身盘错,愿英灵不昧,长留浩气护河山。

——伪北京国民临时政府北平市市长余晋龢挽吴佩孚

1939年12月4日下午吴佩孚逝世后,吴宅特请吴氏生前的挚友齐燮元(当时任伪治安总长)主持治丧事宜。齐氏情不可却,乃慨允暂时主持三天,俟接三以后,一切丧仪均责成治丧处统办。齐氏与吴宅主事人几经协商,邀请了社会名流与吴氏生前友好180多人,5日正式组成了治丧处。吴邸顿时呈现出漫天愁云之惨淡景象,瞩目正堂内,原来悬有前大总统曹锟所题的匾额两方,一为吴氏六十晋三寿辰时所送,词为“养隆日秩”;一为吴夫人五十寿辰时所送,词为“北堂萱寿”。此两匾额均已用黄色纸条交叉封械起来,仁立院中。所有书画均行撤去。唯有楼房门头吴氏亲笔所书的“三星在户”仰首可见。根据阴阳先生的勘定,择于5日申刻(下午3点)大殓。什锦花园吴邸门前车马如云。遥见素彩花牌楼已矗立于门前,倒头鼓乐、倒头仪仗均已上齐。预示着一场特大丧事即将拉开序幕。

感世谛之纠纷,五教未兴,君竟骑箕归紫阁;

读春秋之余义,一言足式,我思化鹤吊青冥。

——北洋政府皖系军阀江朝宗挽吴佩孚

自吴氏倒头之日起,即有拈花寺高僧15人;广济寺高僧11人,分两班轮流诵经安魂,经声喃喃,乐声凄凄,使人黯然神伤。大殓前,吴道时等宣布,按乃父的”生辰八字“,入殓时,忌虎、蛇、猪、猴四属相,请有属此四相者回避。盛殓吴氏遗体的是一具老金丝楠木,四独板的棺材,棺板约尺厚,色紫油亮,系华北第一流的大棺。乃万益祥木厂的存货,原价11000元,但该厂因钦仰吴氏气节,故以7500元之价出售,以表敬意。大殓开始,先将棺木停放堂内正中,以“交木”(支棺专用的高凳)支起,作”高殓“之形式,取离地三尺即成佛之意。再将两把宫扇,一罩红伞遮住正门。由孝子吴道时等家属 4 人将遗体异入棺内。遵照吴氏遗嘱,寿衣用道装(沿金边的蓝道袍为外罩);头戴青大沿道帽。望去似与生前消瘦许多,双目已闭,犹含笑容。入棺时,哀乐大作,声音极为悲惨。时日已黄昏,室内一灯荧然呈青黄色,灯光照进棺内,此道装之吴氏,已仰卧其中,上盖红色经被,有”西方道引“四字。至于殉殓之物因遵吴氏遗嘱,仅为其一生所得之勋章,及入道教会中所得之纪念章,以及包金制钱8枚而已。

是奇男子,是真将军,家国系安危,斯人胡可死?

为天下忧,为民众惜,行藏系劫数,天道竟难论!

——伪北京国民临时政府奉天银行经理李际春挽吴佩孚(1)

吴佩孚遗体入棺后,由孝子吴道时为乃父“开光”,用凉水为吴净五官。净毕,请吴之生前至友来棺前一晤,首至棺前者为白发皤然,双目赤红的江朝宗,一望即痛哭他向。其后,陈中孚、齐燮元、汤尔和等相继与此长眠之老友作一瞬之永诀,返身时,均放声痛哭。此时,其家族之人亦随声而哭,一时哀声震天,凡临式之人,如其部下多年子弟兵及下属亲友等均随之下泪不止。吴夫人悲痛过甚,当即昏倒,其男女公子乃纷纷呼唤,声音绝惨。未几,子盖阁上,大盖浮掩,暂不上梢。然后,扣以一卷”堂罩“,上面遍绣寿字,极为精致。灵堂已具雏形。院内棚匠,赶办工事。灵棚为起脊宫殿式,颇为巍峨壮观。吴家根据既往经验,凡仕宦、绅商富户,人死后,殓物过丰,必要留下后患--坟墓被掘,棺木被毁,殓物被盗。为让世人知道吴氏棺内并无值钱的金银珠宝,古玩文物。故于12月11日,正式在平市各大报刊发表了《六日大殓详情》。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认为,吴氏系国家元老,不幸逝世,殊为国家莫大损失。决定通令各省市一律下半旗致哀。并赠与其家属治丧费 2 万元。同时,派伪议政委员会委员长汤尔和代表政府亲去什锦花园吴邸致祭。

不爱钱,不蓄妾,不入租界,执简以书,是为真不朽;

同投军,同就学,同拯国难,抚棺痛哭,岂独念私情。

——伪北京国民临时政府奉天银行经理李际春挽吴佩孚(2)

1939年12月6日为吴氏“接三”之期,即“迎三送路”,乃旧时丧礼之大典。是日,中外名流、各界人士、吴氏旧日属僚,均不约而同地冒着严寒,齐赴吴邸吊祭。什锦花园一带,汽车婉蜒成一字长蛇阵,佳宾如云,长幼咸集,约数千之众。门前鼓乐声咽,竟日传报不暇。凡是吴氏亲戚友好,多主动身穿孝服或腰扎孝带。故宅内跻跻跄跄,一片缟白,往来如梭,令人目眩。除自备孝衣、孝带的以外,吴宅赶制的孝服截止到晚间送三,已发出1000余套,孝带、白纸菊花发出无计其数。前去吴邸致祭的”名流“计有董康、马良、余晋龢、鲍观澄、汤尔和、周肇祥、宋介、冷家骥、何丰林、殷汝耕等,下午为最盛之时,日本侵华军:华北派遗军最高指挥官多田中将偕笠原参谋长亦亲临致祭。伪治安部总长齐燮元因与吴氏生前有”金兰之交“,特着孝眼往来照拂,颇为忙碌。至于总招待则为王琦、梁柱二人;灵前招待为梁柱及米国贤。由于治丧处组织健全,设备周密,故前后左右,井然有序。是日,吴宅办了规模盛大的度亡道场,所用僧道之多,为民国以来”伟人政客“丧事中所罕见。灵棚内高悬红、黄、蓝、紫、青各色经幡40幢。棚内四面搭了三层经托子,每面三棚经,计雍和宫、隆福寺喇嘛两棚,白云观、东岳庙道士两棚;潭柘寺、戒台寺、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和尚五棚;翠峰庵尼姑一棚。共十棚经,总僧道达百余众。乐队亦有数班,除门前官鼓大乐、灵前清音细乐之外,还有伪市府、伪警察局西乐队。更有普化小学学生组织的古乐队,亦竟日参与演奏。此挽联注云:半成之丧,举国同戚,况四十年间叨在契未,噩耗传来,能无心痛?前联情优未尽,再志数语,以志将军之亡,为天下之同悲,非一二人之私痛也。时艰未艾,吾与谁谋?天其犹未厌乱欤!悲夫!李际春再挽。

不爱钱,不惜死,不依芘外人,持千秋论定公评首推健者;

能说士,能谈禅,能怡性书画,溯教载追陪和谊腹痛知交。

——伪满洲国外交大臣张燕卿挽吴佩孚

1939年12月18日为吴氏“二七”之辰。是日又有8 个单位和“名流”个人前往什锦花园吴邸致祭。吴氏灵前,月台上下,摆满了各种祭席和满筵:饽饽桌、果桌。均挂着蓝、青素缎绣了青云白鹤的桌围,加上两条白缎带,一书“孚威上将军尚飨”,一书祭奠单位或主祭人的名号。大多是用鼓乐抬进来的。尽管随时撤换,月台两侧仍是堆积如山。棚外墙壁上所贴的黄纸礼单几乎重叠起来。下午3时,河南同乡会会长袁乃宽,率旅京河南士绅公祭。由袁乃宽主祭,上香、献爵,行礼如仪后,展读祭文。此外,前去吊祭的还有:北京铁路局

局长关衍麟;中华同义会北京同义会代表杜汉三;山西省省长苏体仁;北京医界同仁;沧县县长;名流劳之常等。“二七”之日,治丧宣传处致函各大报社,征集吴氏生前的遗物,如诗文、墨迹、往来信件、照片等,以便汇编成刊,而传久远。

托微茎垂四十年,维君矢志澄清,我亦誓同九死。计自衡湘振辔,张大义以驰骋中原,汤雪折枯奸回掃亦封丘建揭,草木知名,环宇震威棱,方期律吕风云,夷宴河海,讵意豺狼抗毒,屡囊萧墙,逢举世之狂攘,险阻艰难,伉俪相偕聊避地;

转飞蓬达数万里,于是积忧危乱,责更毕萃一身,忆从巴蜀还辕,彰宏谟而甄陶庶汇,放词拒行圣贤为归,笔伐口诛,春秋秉正,重瀛尊矩范,群企哂骚荒秽,寝息干戈,顿教鹏鸟鸣哀,遂来桑户,导全家而跄踊,凄欷忉恒,绸缪挥泪苦呼天。

——吴佩孚夫人张佩兰挽吴佩孚(98+98=196字)

1939年12月15日,吴佩孚亡灵“首七”已过,“二七”未至,吴氏夫人张氏又掀起祭奠高潮。大抵与日本“支那”派遣军总司令西尾大将、总参谋长板垣中将等派人来吊有关。治丧处对此日祭礼、经忏、招待均做了周密部署,大有迎接”太上皇“谕祭的意味。据说西尾大将、板垣中将由于公务繁忙不克分身,特派总参谋副长铃木少将代表,于15日下午4时半,赴什锦花园吴邪致祭,由伪治安部总长齐樊元陪祭,并进行招待。此外,日本政友会总裁久原房之助;众议院议员丰桥,市长大口喜六,亦专程到京赴吴邸吊祭。伪政府立法院院长温宗尧;第二路总司令崔培德等均于下午至吴邸致祭,均由齐氏陪祭。为了配合此项“外宾”公祭,以示隆重起见,吴宅竟日讽经礼忏,磐鼓齐鸣,经声喃喃声达邻近。共讽经、施食六堂。计:拈花寺常住送法师13位讽《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一堂:冈野等公送翊教寺法师15位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一堂;智莲道长送莲花山下院坤道9位讽《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三官北斗经》一永日;崔润卿送拈花寺法师十五众施放“瑜伽燄口平等无遮甘露法食”一堂;本家自请弘慈广济寺法师13人施放“瑜伽焰口甘露斜食”一堂。因此,是晚仍为南北两韵对台焰口,通宵达旦。下午1时,云南旅京同乡会至吴邸举行公祭,由吴煦主祭,行礼悉遵古制,并由吴煦亲读祭文。是日,吴夫人张氏还挂出了自撰的这副冲天大幅挽联,上款为“子玉夫子灵座”,下款为“未亡人张佩兰泣上”。挽词内容,哀感婉转,伉俪情深,跃跃于字里行间,每联凡98字,对仗颇工。

嘲讽吴佩孚联

一片冰心在玉壶,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寒雨连江夜入吴。

——佚名调诗讽剌吴佩孚败走四川

直系军阀头目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后锐气大减速。1925年仓皇入湘,托庇于赵恒惕;1927年丁泗桥惨败后,更是一蹶不振,不得已入川依附杨森。当时有人改一首唐诗讽剌他。这诗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原诗本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人把这四句诗的次序颠倒一下,只字不改地送给吴佩孚。第三、四两句把吴入川的狼狈相写得淋漓尽致。

昔日洛阳,今日岳阳,孚威威不行,带三百卫兵,同是囹圄拘法舰;

胜者奉系,败者直系,秀才才已说,放四十烟火,几疑烽燧遍榆关。

——佚名撰讽剌吴佩孚52岁寿诞

1924年9月直奉二次大战吴佩孚战败后,于中原站不住脚了,于是在1925年3月2日乘“决川”号兵舰逃往湖南岳州,庇托于原部下、时任湖南省长赵恒惕篱下。一个多月后(4

16日)是吴的52岁生日,赵恒惕为其大摆宴席,并放四十架烟火为其祝贺。到这时吴佩孚投靠赵恒惕时所带的三千多卫队和随舰随员也已众叛亲离,紧随他的只剩三百余人了。因此有人就吴此次做寿,撰写此联嘲贬之。联语景情并茂,十分贴切,吴系秀才出身,号“孚威将军”,故以“威不行”、“才已尽”嘲之。

洛阳大帅吴佩孚的巅峰跌落

洛阳大帅吴佩孚的巅峰跌落 史实 04-06 13:00 自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开始的北洋军阀时代,黎元洪、张勋、段祺瑞、徐世昌、曹锟、张作霖等一个又一个风云人物,跑马灯似的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到了20年代初,真正引人关注且前途被普遍看好的军阀,莫过于吴佩孚了。 创刊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被誉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从一开始,它就以封面人物的创意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迄今为止,国、共两党要人共有20多位上榜。但在1924年9月8日,《时代》周刊封面上首次出现的中国人是吴佩孚。 吴佩孚作为一代枭雄,威名正处于巅峰,他所控制的直系势力,北至山海关,南到上海,影响着大半个中国。 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委任吴佩孚为直军总司令,以洛阳之师为主力迎战张作霖。张作霖率奉军12万人入关,机枪近200挺,大炮150门,大有“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花”之势。吴佩孚直接指挥参战的兵力只有张作霖的一半,在兵力和装备悬殊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奉军损失军费超过3000万元,被打死、打伤、投降及逃亡人数高达10万人,仅余2万多人败出山海关。直系军队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大获全胜,赫赫战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声望达到其军事生涯中的顶峰。 1923年4月,吴佩孚过50岁生日,数千宾客云集在洛阳吴的大本营为他祝寿。部队还在今凯旋西路和解放路交叉口西南角阅兵台附近的大操场上放映了电影,看电影的人山人海,洛阳人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电影。康有为以寿联相赠,颇为形象地概括了“吴大帅”这一年在中国的重要地位。 1924年9月,为了取得北方的控制权,第二次直奉大战一触即发。然而,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虽然直系完全掌握了北京政权,但孙中山、段祺瑞、张作霖迅速结成了“反直三角联盟”。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本应以武装统一为头等大事,曹锟却迫切想当大总统,认为做了总统再兴武力也不迟。

吴佩孚的一生及其军阀性人格

军阀,这个词最早见于《新唐书·郭虔瓘传》“郭虔瓘,齐州历城人,开元初录军阀,迁累右骁卫将军兼北庭都金山道副大总管”,唐人言“军阀”意即为累积军功之大将,颇具褒扬之意,根本的出发点是军事;但是星移日转,来到近代,军阀这个词语,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近代的军阀一词,据考源自日语,彼年梁任公先生将其从日语翻译而来,据康有为先生的学生任启圣记载,“徐勤在沪请天游同学三数人晚餐,余亦在座。余偶提军阀二字,徐高声说:‘军阀’二字,由梁任公翻译而来。日本军人可称阀,概皆幕府子弟。若中国军人都是穷光蛋,何阀之有?只可称军人,不能称军阀也。”此时军阀一词,已具有很明显的特指,不是穷光蛋的军人,或者更加贴切的称谓——藩镇割据,比如唐之节度使;那么有一定的地盘,有自己的军队,这便是军阀吗?是,又不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军阀真正的影响,是在政治层面——比如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对象,吴佩孚吴将军。 在正式介绍吴将军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吴将军所属的北洋军阀这一混乱不堪却又对近代中国影响极大的系统。通常来说,北洋军阀,始于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止于张学良改旗易帜东北军就此并入国民政府。这一段时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成立,军阀派系混战穿插其中。对于近代的中国来说,这段时间是政治的漩涡期,是军事的混乱期,也是文化的大繁荣期。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北洋军阀长期的混战,没有军阀派系的斗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推进军事上的进化以及文化上的大繁荣,可以说自小站练兵以来,北洋军阀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是功不可没的。 但是历史需要辩证地看待,纵使北洋军阀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转型乃至升级,它对于社会的消极影响同样也是巨大的。首先,军阀派系混战连年战火,虽然不能说是民不聊生但同样极大地影响到了百姓的生活,在长年战争之下的社会发展滞缓。同时北洋军阀敛财手段花样繁出,一般说来有以下六点:一.举借内债:据统计,自1912~1926年,北京政府共发行了28种公债,发行总额达876,792,228元,实发行额也达612,062,708元(千家驹:《旧中国公债史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年版,第366~360页)这些都是有借无还的官债。二.勒征苛捐杂税:名目繁多至数十种,难以历数,而且年年增加,据统计,从1924年四川的盐税附加税竟有26种之多。1914年以后河北省创行了烟酒牌照税和印花税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1、586页)三.滥发纸币票券:张作霖在东三省、直隶等省滥发奉票。吴佩孚在湖北加印官票、金库券、军需兑换券(《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92页);在河南发行400万有奖库券,分配各县,强民购买,(《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88页)其恶果是通货贬值,票券形同废纸,物价腾涌,人民生活困苦。四.栽卖鸦片:强迫种烟征税,是军阀普遍采用的阴险毒辣手段。陕西眉县、宝鸡及西部各县,对所有农户,不论种否,一律征收鸦片税。湖南湘阴、石门等县,对违抗种烟令者,“除罚洋以外,竟有处以死刑者”(《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23、625页)这笔收入相当庞大,如1924年,甘肃每亩鸦片烟税为8元至15元不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28页)陕西的烟税比田赋要高三至四倍。刘镇华督陕时,虽仅辖十数县,而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键入文字] 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和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什么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非常明显,直接打击的目标当然是当时的三个大军阀:盘踞两湖,河南京汉铁路沿线的直系军阀吴佩孚;接着就是直系划分出来的“五省联军”的孙传芳,这两个人都是对外号称兵力二十万的人。最后一个就是东北奉系大军阀张作霖,这个据说兵力有三十多万。 北伐军讨论出来的方针很简单,由南向北打。当然这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的,经过情报分析,在两湖的吴佩孚其实是三者之中相对比较弱的。再加上三个大军阀其实内部也不是那么团结,就抓住这一点,北伐军开始根据方针进攻。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个问题首先攻击的是吴佩孚的主力。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湖南人民也早就烦吴佩孚了,他们正在进行反吴佩孚的运动。北伐军首先派遣第四、第七小队进入到湖南。成功之后,再把大部队引进去。逼得吴佩孚一路退守都武汉。而在这个时候,另外两个大军阀看到吴佩孚的形势不妙,再也没有办法保持中立,但是两大军阀还要保留自己的实力,所以他们会帮助吴佩孚一下,但不会尽全力。因此北伐军在对付吴佩孚时并没有损失太多。 在吴佩孚的兵力濒临崩溃的时候,孙传芳有预感下一个就是自己,他连忙排兵布阵。但是在北伐军集中兵力的强势猛攻之下,可谓是节节败退。最后孙传芳向张作霖求救,北伐军也迎来了最后与张作霖的战斗。以上就是“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和战略方针是什么”的答案。 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北伐战争是国共双方合作,由蒋介石领导的一次统一战争,也是国共第一次合租的标志性事件,那么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呢? 北伐战争的意义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北伐战 1

吴佩孚的书法,诗词15首

吴佩孚的书法,诗词15首 吴子玉原也是一书生。时势激荡、风云际会,使他由前清秀才变成为民国的“孚威上将军”。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清末秀才。19 06年为北洋军曹锟部管带。1917年升任陆军第三师师长。五四运动时曾通电反对巴黎和约签字。1922年战败奉系军阀张作霖,掌握直系军权,先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鲁豫三省巡阅副使,后成为北洋军阀直隶首领,操纵政权并不断发动内战,支持曹锟控制北京政权。1939年“九一八”事变后,蛰居北平。日本数次逼其出任伪政府首脑,固辞不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衔。 著有《正一道诠》《循分新书》《春秋正义》《易经新解》《明德讲义》及《吴佩孚先生全集》等。受清末民初书坛尊碑风气影响,吴氏书宗北碑,尤其深得《石门铭》笔意。行草吸取篆书技法,雄健醇厚,但气局略显狭迫。能作竹石梅花小品,多明清风规,意境清雅。

1931年(民国20年)10月中旬,蛰伏四川的军阀吴佩孚带领随员200余人经武都抵达天水县城。受到马廷贤的欢迎。马廷贤把吴的“孚威上将军行辕”安在天水最好的一座房子里--大城九间楼。在天水期间,马的部下、各县士绅以及地方人士等往谒甚众。吴对来宾只谈论诗文和四书五经,不谈政治。当时曾

有人问:“听说蒋委员长要请大帅到南京去,大帅去吗?”吴只回答:“鸟兽不可与同群。”不再言其他。后吴佩孚闻风陕军有驱逐意向,即离天水经甘谷前往兰州。 --------------------------------------------------------- 一、青壮年时期 --------------------------------------------------------- 回防途次 行行重行行,曰归复曰归。江南草木长,众鸟亦飞飞。 忆昔赴戎机,长途雨雪霏。整旅来湘浦,万里振天威。 孰意辇毂下,妖孽乱京畿。虺蛇思吞象,投鞭欲断淝。 我今定归期,天下一戎衣。舳舻连千里,旌旗蔽四围。 春满潇湘路,杨柳正依依。和风送归鸟,绿草映晴晖。 少年惜春华,胜日斗芳菲。来路作归程,风景仍依稀。 周公徂东山,忧搀亦畏讥。军中名将老,江上昔人非. 建树须及时,动静宜见几。何日摧狂虏,发扬见国威。 不问个人瘦,惟期天下肥。丈夫贵兼济,功德乃巍巍。 江上送归舟,风急不停挥,得遂击楫志,青史有光辉。

令人捧腹的民国军阀轶事

令人捧腹的民国军阀轶事 休闲娱乐 07-27 10:22 1916年,陆荣廷到北京办事,段祺瑞在家设宴款待。 酒到半酣时,段祺瑞向众宾客介绍陆荣廷的枪法神准,并请他当众表演。 陆荣廷说:“年轻时练枪法,我可以射水里的游鱼。现在老了,姑且用那老掉牙的枪法来献丑吧。” 说罢,走到庭院中,对着一缸金鱼向众人说:“先打那条凤尾的。” 只听“砰”的一声响,鱼死,缸破。 那缸鱼是段祺瑞的心爱之物,但在客人面前段祺瑞不好说什么,等客人走后,段祺瑞大骂陆荣廷“野性难改”。 第二次东征,张发奎任第一独立旅旅长,在紫金县热汤圩与林虎部万余人相遇,兵力悬殊,军陷绝境。 张遂把帽子一扔,衣服一脱,对部下大喊道:“有前无后,打死罢就,叼你老母,冲!”端起机枪就往前冲。 独立旅官兵见状,遂群起狂呼“叼你老母”发起冲锋,连破林部七处阵地。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在南口进攻冯玉祥。 冯部总指挥张之江遂集合部属亲自祷告:“主啊,张作霖、吴佩孚发动内战,妄想以武力统一中国。他们好像一只船在大风浪中迷失了方向,愿我主赐给他们智慧,让他们回头登岸。” 刘湘的“海军”购买了一艘普通小轮船,然后焊上一些铁板做装甲,再装上两门陆军用的小钢炮。 因为吨位小,马力也不足,所以只要打过一炮,船身就要倒退一大截,想开下一炮,还得重新起锚调整位置。

张必果为此写诗道:“好个巴渝大兵船,由渝开万才七天。一切设备都齐整,外有纤藤两大圈;若非拉滩打倒退,几乎盖过柏木船;布告沿江船夫子,浪沉兵船要赔钱。” 韩复榘到高宛视察监狱,见监狱里空空如也,便对县长大加赞许道:“你办得对,案子随到随判,或杀或赦,不要老关着。” 等到了博兴监狱,同样也是空空如也,没有犯人,韩不禁大怒:“妈的个巴子,这么大一个县,连一个犯法的都没有,你是不是把犯人都给卖了!” 直皖战争中,段芝贵以火车为司令部,其间以麻将自娱,当时有家上海报纸对此有篇报道,一时传为笑谈,内容如下:“定国军总司令段芝贵,在阵前督战,其办公处设在火车上。车前悬一木牌,大书‘总司令处’四字,办事者有百余人之多。车中除军用品外,有烟枪烟盘十四副,麻雀牌七副,大菜司务二十四人……” 吴佩孚的同学王兆中前来依附,吴给了他个上校副官。 王不满足,称自己“文武兼资尤富于政治常识”,申请去河南当县长。 吴批示:豫民何辜?然后原件发还。 此公居然不识时务,又梦想着当旅长,请示说:“愿提一旅之师讨平两广,将来报捷洛阳,解甲归田,以种树自娱。” 吴大笔一挥,批日:且去种树。 张作霖下令:帅府重地,午夜一过,任何人不准出入。 某夜,张晚归,门房以过了时间为由拒绝开门。 张作霖无法,只得绕到后门进入。 第二天,张作霖召见门房,破格升他去当看守所所长。 门房表示自己不识字,做不来官。 张作霖不以为然,说:“那好办,给你找个识字的当秘书。” 张宗昌据鲁之后,极力搜刮民脂民膏,所得多为私人享用。军队士兵久不发饷,渐渐失去信心。

_乱世枭雄_吴佩孚_任牧辛

天地副刊 现代人一定非常熟悉民国大军阀—— —吴佩孚,他生于1874年,死于1939年,堪称一位极富盛名的军事领袖。论家谱,他属于山东蓬莱人,1904年1月,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测绘学堂。 吴佩孚一生充满传奇。在他的军旅生涯中,既有“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的煌煌战绩;也有土崩鱼烂,四面楚歌,兵败入川,茫然无依的狼狈窘迫;既曾通电反对“巴黎和约”,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博得了“爱国将军”的美誉,也曾摧残工运镇压“二·七”工人罢工,落下了屠杀劳工的千古骂名。他死后,当时的重庆国民政府,居然追赠其为“陆军一级上将”,表彰他“精忠许国”大义炳耀,“足为我国军人之模范”,“可谓中国旧军人最后一个典型。”南京的汪伪政府也“哀悼良深”并连夜下令:三日之内,所有各省市一律“下半旗志哀”,还专拨两万元,特别款料理丧事。当时,北平吴佩孚的住宅门前,素花牌楼矗立,车马络绎不绝…… 一个落魂失意的旧军阀,为何死后竟会得到当时敌对双方的共同捧场?这个保定陆军测绘学堂出身的一代袅雄,和他同时代的那些行伍、或绿林出身的军阀有些什么不同呢?对此,董必武早有定评,他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阀,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 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 (羽)、岳(飞),他在失败时,也不 出洋,不居租界自失……吴的不 出洋,不居租界的口号,表现了他 不愿依靠外国人讨生活的性情, 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 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 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 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 私蓄,也没有田产,有清廉名,比 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 万,总算难能可贵……” 一个民族气节,一个自身清 廉,再加上他晚年深居沦陷区,不 肯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政治诱降, 誓死不当汉奸,这都是应该值得 肯定之处。 (一)生子当如戚继光,半兵 半学中秀才 清同治十三年甲戌,也就是 1874年,农历三月初七日辰时,在 山东蓬莱城区县学后街一家字号 “安香斋”的杂货店里,传来一阵 阵婴儿的啼哭声。这个新生的婴 儿,就是后来被康有为吹捧为“牧 野鹰扬”“洛阳虎视”的乱世袅雄、 著名直系军阀首领—— —吴佩孚。 据说,在吴佩孚降生的那天, 其父吴可成做了个美梦,梦见了 抗倭名将—— —戚继光来到了家 中。戚继光,字佩玉,号南塘,晚号 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世 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即蓬 莱,其父戚景通为人刚直,畅晓边 事,治军严明。嘉靖中,戚继光袭 父职后所率军队所向无敌,屡败 倭寇,时称“戚家军”。1565年,朝廷 为褒扬戚继光父子的功绩,在蓬 莱建立了总督牌坊,戚继光父子 也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敬仰。 吴佩孚幼时家境并不富裕。 父亲吴可成靠着出租祖传的几亩 土地,并在城里开设“安香斋”小 杂货铺,经营油盐酱醋、烟酒糖 茶,维持全家生计。其母张氏,白 天帮助丈夫照料小店,夜晚织布 纺纱,补贴家用。 吴可成夫妇对儿子管教很 严。对吴佩孚,父母寄予希望更 高。六岁那年,他被送进东邻书塾 读书。在书塾先生“黄卷青灯,今 日果然辛苦;紫袍玉带,他年何等 威风”说教的诱导下,年幼的吴佩 孚读书勤勉,专心致志。一天,书 塾先生因事外出,其他学生都乘 机离座相互嬉戏,唯有吴佩孚静 坐读书不为所动。先生回来,喧闹 的群童被责,独对吴佩孚赞不绝 口。 吴佩孚也不例外。在他14岁 那年,其父吴可成患病身亡。一家 人仿佛栋折梁摧,天崩地裂。店务 “乱世枭雄”吴佩孚 ■任牧辛

章太炎轶事

章太炎轶事 2016年6月16日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逝世80周年,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鲁迅先生十分推崇章太炎的为人,赞曰:“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我们只能从中选出几件,来缅怀这位国学大师的情怀。 1 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邀请各界名流来京议政,章太炎也在其中。不久,袁世凯的称帝企图日益暴露。章太炎昔日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竟然为帝制的复辟所代替,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失败,洪宪帝制出台,张勋复辟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无不使章太炎痛心疾首。1914年2月,章太炎把袁世凯以前授给他的大勋章当扇坠,大闹总统府,大骂袁世凯包藏祸心,被袁世凯软禁于京。 由于章太炎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大的个人影响力,袁世凯并没有为难于他,反而每月发给他500银元,可谓是囚徒中的“富翁”了。为表达胸中的愤懑,章太炎竟在案几上写满“袁世凯”三字,每天都要用木杖击打数次。在其堂屋内,高悬八尺宣纸,上面只有“速死”两个大字,足见其愤世嫉俗的狂士性格。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按规定,章太炎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肉菜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后来钱玄同知道了,便和官方取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2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

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泰山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 1、与清王朝的纠葛 2、两次直奉大战中的表现 3、与共产党的杯葛 4、与蒋介石的恩怨 二、冯玉祥墓修建经过 1、冯玉祥遇难原因分析 2、墓址选定过程 三、冯玉祥墓风水 1、冯玉祥墓概况 2、墓地风水初探 四、冯玉祥墓修建轶事 1、当头棒喝 2、瑕不掩瑜之瑜

(上为冯玉祥人生历程之标准照) 一、冯玉祥生平大事记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今冯玉祥已遇难60余年,死而后已,现返求其一生之经历,以塞冬日午后之空虚也。 1、与清王朝的纠葛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1861年其父投身铭军,举家迁往直隶,光绪八年(1882年)11月6日冯在河北青县出生,自幼在保定长大,其母游氏,山东济宁人,因此冯玉祥心宽体胖、人高马大,很有山东大汉之遗风。

1896年,为维持生计,年仅15岁的冯玉祥便到淮军当步兵,每月三两六钱的俸禄,因淮军暮气日深,1902年,冯“生异志”,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每月关饷四两八钱,历任哨长、排长、队官、管带等职,先后参加了河间秋操、彰德秋操和巨流河秋操,1911年的秋操没有举行,因为武昌起义爆发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可晚清政府实在腐败地扶不起来了,于是1909年,冯玉祥联合志同道合之人成立了“武学研究会”,从事反清的革命活动。经过周密策划,1911年12月31日,辛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滦州宣布独立,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赞成共和反对帝制。起义遭清军镇压而失败,2月12日,清帝下诏宣布退位。大都督、总司令等壮烈牺牲,因冯玉祥不在起义现场、又有姑父陆建章的暗中搭救,遂革职递解原籍。 冯玉祥非常看重这次起义,他认为辛亥革命,南有武昌首义,北有滦州起义,因此1933年底他在泰山为王金铭、施从云等修建了烈士祠,1936年2月6日,身为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又提请国民党中央在北平西山建立了滦州起义烈士衣冠冢,在泰山南麓营建了滦州起义纪念碑,籍以提高声望和地位。 有陆建章的保护伞,冯玉祥旋又重返袁世凯麾下,1914年任北洋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袁世凯称帝前,令

河南文史资料41--50辑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一辑(1992年第1辑))三门峡工程决策的探索历程…………………………赵之蔺(1) 查勘三门峡坝址纪实…………………………………仝允杲(22) 在红旗渠工地上………………………………………郭世杰(29) 河南村治学院始末略记………………………………梁仲华(40) 梁仲华教授事略………………………………………梁曾相(43) 从彰德高中到河南大学………………………………赵以文(47) 在河南大学求学时期的回忆…………………………王锡璋(71) 解放前河南学校甫迁桂林纪实………………………聂常庆(90) 南阳文人熊伯乾………………………………………熊振黄(101) 张了且自 传 (111) 金銮殿上话家常……………………………………张了且(132) 回忆新闻工作者刘国明………………………………陈承铮(161) 台儿庄前线采访的回忆………………………………李 蕤(169) 国民党统治时期河南的新闻检查工作………………陈承挣(181) 我所经历的新闻检查…………………………………王华农(190) 记中州琴社及其他……………………………………杜棣生(194) 南阳曲子在舞阳………………………………………周声远(199) 井上靖访问上蔡新蔡纪实……………………………尚景熙(207)

长寿老人唐道成事迹见闻………马德勋原稿王锡朋整 理(213) 历尽风霜苦,落叶又归根……………………陈文轩口述 刘蓉记录(217) 捕雀记…………………………………………王锡朋(223) [质疑·订正·补充] 我所知道的齐白石二三事……………………余倜(22 7) 《雪苑戆叟忆往》校堪记……………………吕忠爽郑 涵(232) 附图片: 1、梁仲华(一九六四年摄) 2、张了且(一九四九年摄) 3、仝允杲(一九八O年摄) 4、赵之蔺(一九五七年摄) 5、王锡璋(一九七九年摄) 6、赵以文(一九八八年摄) 7、刘国明(一九五二年摄) 8、李蕤(一九三六年摄) 9、井上靖一九八六年参观蔡国故城尚景熙作讲解 河南文史资料第四十二辑(1992第2辑)) 山河新貌 治淮漫忆……………………………………杨廷富(4) 民权治抄记……………………………………李好仁 王梦石(21) 朝鲜人金秉万在开封……………………………………陈浴春(29) 张钫与青年……………………………………孟志昊(32) 中原人物 德文教授杨丙辰……………………………………张中 行(4l) 忆杨丙辰博士……………………………………邢汉三(4 5)

关涉吴佩孚的三幅对联

关涉吴佩孚的三幅对联 1、自撰写真明志联; 2、康有为的祝贺五十“知天命”寿联; 3、蒋介石送的挽联、唁电及董必武的评价 1、自撰写真明志联 1935年,日本人策划“华北自治”,但是总觉得已经投入其怀的汉奸殷汝耕、王揖唐等辈档次不高,分量不足,成色不好,名气不大,影响力弱,不够领袖资格,就转而三次拉拢1924年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吴佩孚(注)这个曾经的北洋军阀头子,觉得此时赋闲成都的吴佩孚这个档次更高,分量更重,成色更足,名气足大,影响力强,足可以为领袖作旗帜的人下水出山当汉奸,充傀儡。不料,吴氏坚辞,曰:“自治者,自乱也!”随即赋诗明志道:“国耻传来真有恨,宇宙犹存待罪身。 天落泪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深!”

继而,又自撰对联一副,既对自己一生做个总结,又借以明其心志,书写,装裱,悬挂厅堂,昭告世人,曰: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借,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考察历史,吴佩孚这个军阀头子反动派,还正真做到了这些,那人品不但比当年投靠日本的汉奸殷汝耕、王揖唐之流高出许多,恐怕比当今一些头上冠戴着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冠冕,把“为人民服务”悬挂在府邸门脑上共产党员们也强出许许多多的吧? 注:1924年,军阀吴佩孚虽然因了“二七大罢工”而无由地身负刽子手的污名,却仍然为全世界瞩目。该年,光头的吴佩孚的肖像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时代》杂志的封面向世界亮相。照片下

有两行说明:“GENERALWU(吴将军)”和“Biggest mna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2、康有为写的祝贺五十大寿联 吴佩孚生于1874年,到1924年照相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恰是“知天命”之五十大寿之年。其年四月,数千宾客云集其驻军之地洛阳,为他祝寿。公车上书的头儿康有为举笔挥毫,写了一幅祝寿联曰: “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 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极力夸赞了吴氏的功劳勋业,声名影响。 据实说来,南海康先生也并非谬说:1919年,吴佩孚与统治集团内部那些忍辱接受《巴黎合约》之流者们的态度大不相同,他得知“五四运动”时候北洋政府镇压学生后,其时他虽是一个驻军湖南衡山的小小的师长,却浩气勃发,连连发电痛骂政府总理、国会,怒斥国民总统。5月9日,在发给大总统徐世昌的通电中慷慨陈词:“大好河山,任人宰割,

吴佩孚对联

吴佩孚对联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号孚威将军,山东省蓬莱县人。秀才出身。1898年投军,历任北洋军第3镇曹锟部下管带,第3师团、旅、师长。直系军阀首领。 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时,以“爱国军人”姿态,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后任两湖巡阅使、直鲁豫三省巡阅使。1922年为争势力范围与东北军的奉系头目张作霖打了一次大内战,名曰“直奉之战”,这次内战直系获胜,是其最得意的时期。1923年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 大革命时期,1924年9月张作霖卷土重来,展开“第二次直奉大战”,这次战争中却是被奉系打败,锐气大减。1925年3月仓惶入湘,出走岳州,寄于赵恒惕篱下。1926年北伐军兴。1927年其主力在湖北丁泗桥一战,又被国民革命军打败。同年逃至四川,不得不依附地方军阀杨森等。自后江河日下,终于退出了政治舞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蛰居北平(今北京),过着销声匿迹的隐居生活。当时一些失意的军阀政客极力怂恿吴出洋寻找国外支持,以图东山再起,均被射绝。 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投敌叛国,当了汉奸头目,在日本统治区组织伪政权时,日本多次迫其出任伪政府首脑,汪又多次动员他“出山”相助,“共赴国难”,都遭到了他严辞拒绝。其民族气节确非一般军阀可比。 1939年12月4日因牙疾请日籍医生医治,拔牙后因流血不止而逝世,终年65岁。 吴佩孚自题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自挽 吴佩孚贺赠联 花开阳春惟三月; 人在蓬莱第一峰。 ——赠友人 1920年前后,吴氏常以此联送人,以示他的雄心壮志。这是因为1919年冯国璋病死,天便成为地位仅次于曹锟的直系军阀首领,此时甚为得意。“蓬莱第一峰”,古代传说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为神仙所居;蓬莱名列第一,故名。 吴佩孚撰挽联 天高月黑风沙恶; 志决身歼军务劳。 ——挽中国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 民初某年传孙中山死,吴集句写了这副挽联。联见《谢觉哉日记》。关于吴的人格,谢氏在日记中颇为称道:“顽固与进步之分,不等于君子与小人之分。有些顽固的人并不失为君子。……吴佩孚不出洋、不住租界。说了就这样做。失败时下湖[在岳州]或上山[四川]),现已盖棺论定,不失为有骨气的人。”“月黑风沙恶”,语出白居易《缚戎人乐府》诗:“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志决”,杜甫诗成句。《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志决身歼,谓立志坚定,以身殉职。

“最强者”吴佩孚:曾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北洋军阀

“最强者”吴佩孚:曾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北洋军阀 一代枭雄袁世凯在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近3个月后,1916年6月病亡,北洋军阀集团分裂成直、奉、皖等派系。为掌控北京中央政权,各派逐鹿日渐激烈。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中央。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48岁的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使张作霖12万人的奉军败北山海关外。 赫赫武功让吴佩孚声名鹊起。这个有着“一嘴短短的红胡子,长脸高额,鼻相很好”的直系军阀被当着“中国最强者”,于1924年9月8日成为首次亮相美国《时代》杂志周 刊封面的中国人。是时,吴佩孚掌握着 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 阳,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人们普 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 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 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 能统一中国”。 识曹锟,北洋之星冉冉升起

1906年春,吴佩孚在第三镇步队十一标第一营任督队官(营副),不久被保荐到天津讲武堂进行短期培训,毕业后回到原所在营部升为管带(营长)。翌年,曹锟成了第三镇的统制(师长)。一次吴佩孚随曹锟驻防吉林时,曹锟要用东北地图,整个第三镇只有吴佩孚有一张在日俄战争时期自己绘制的东北地图,由此曹锟对吴佩孚开始有所关注。次年吴佩孚调任炮兵第三标第一营管带。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曹锟奉袁世凯之命率第三镇官兵入关,负责天津、北京、保定一线京畿外围防务。同月山西新军宣布独立,袁世凯派曹锟率军攻打山西革命军。队伍即将行进到娘子关时,第三镇第三标部分人员在标统(团长)的带领下准备起事,被吴佩孚及时发现向曹锟告密,吴佩孚第一次救了曹锟,之后被提拔为第三镇第三标标统。 曹锟 1912年2月,袁世凯为了达到在北京老巢就任大总统的目的,指使曹锟带兵到南京迎袁专使住处进行骚扰,最终迫使南京临时参议院通电同意袁世凯的要求,曹锟因此在官道上青云直上。随着曹锟势力的

吴佩孚致冯玉祥书

吴佩孚致冯玉祥书 案:吴佩孚(1873-1939)为民国直系名将,以谋略和气节著称,为民国以来军政中品德第一人。内战失败后,拒绝进入租界;中日战争期间,身陷北方日占领区,而大义凛然,不肯与日人合作。日人敬重其气节,欲加以收罗利用,以至终不屈,据传遇害逝世。吴的旧部将领冯玉祥(字焕章),素有“基督将军”之名,而反覆无常,假冒为善,为世人所不齿。此为其致冯玉祥将军之信,时在1924年十一月十七日。信中数次提到狄考文,怀念其教导;而揭发冯不义之行,充分说明基督徒品格之重要,与教育影响人心之深。 焕章将军足下:别来无恙? 忆自膺命为讨逆军总司令,干城付托,早许此身为国所有,不敢自私。言犹在耳,忠无忘心,想二三袍泽必不以佩言为欺诈也。惟此次身败名辱,祸生肘腋,不第身处其境者为之惋惜,即天下旁观侧耳之人,谁不为之疾首椎心,以为事出意外,鬼神所难测,数理所难通哉!足下之计谋,可谓如愿以偿;而不知公德私德所垂之品格,早窒入阿鼻地狱,万劫不复矣。 佩之所以信服足下,倚为心腹者,诚以足下为基督令徒,不致有诈耳。佩虽未受洗入教,然昔在蓬莱为秀才时,亦尝过访该处美国教师(士),狄考文先生;彼之言曰:“基督徒之为军人者,当刚强如大丈夫;又当以真理为腰带,以公义为护心镜,足穿和平福音之靴,以信仰为盾橹,扑灭恶敌之火箭;以救恩为兜鍪,手执圣灵之宝剑,此乃上帝所赐之全身甲胄,方可敌魔鬼之奸计。”(原文见新约以弗所书第六章)自受教以来,即无日不以上言诸种德性自为训练。夫所谓真理者,此言基督牺牲道理也;公义者,此言因信称义所得之圣洁心也;和平福音者,此言传和平恩主之大喜信息也;信仰者,此言世人所受倚靠之功能也;救恩者,此言以牺牲为救赎之鸿恩也;圣灵宝剑者,此言上帝有能力之圣语也。狄考文之解释如此。秉此诸德,然后可以为基督之精兵;非然者,特魔鬼之假面具。佩自入军以来,转战京津,坐镇湘鄂,未尝不以此诸德自勉。 前在河南,以足下之作为,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处;故为顾全名誉计,不得不荐之北上,以救大局。足下为真正基督徒,无有不熟读圣经之理。耶稣明言,在此末世,民要攻击民,国要攻击国;地震,饥荒,瘟疫,各处多有,今已应于目前,全非妄语。是知耶稣必不以现世界为天国,而以人心为天国。故于被钉时,亦言我国非此世界;若果为世界之国,吾之臣子必为我争战。盖此世界尚为魔鬼所占据,一大罪人沉沦子尚未出现,当未灭亡。此世界如一大溷厕,蝇蛆臊臭,概不能免;待至天地末日,火焚硫化,自有澄清之法。是改良世界,拯救同胞,亦当合经而行,非私人所能为也。足下竟背耶稣真言,强以现世界制造天国,只见其多增变乱耳。足下前在河南,不准人吸纸烟,不准开设娼妓,不准人穿绸缎;此在个人私德,固足为模范军人,而以此为大方针,此肉体与魔鬼争,多见其不自量耳。佩虽未入耶稣,然自为秀才时所受经训,犹跃跃于脑际,毋或暂忘。而足下以基督徒号召天下,熟读圣经,何尚叛离乃尔!而犹自粉饰,以求同情于基督徒为尔祈祷。吾谁欺?欺上帝乎? 此次奉命讨张,佩膺命为总司令,若非足下怂恿,声明致讨,大总统必不能遽下讨伐之令,佩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轻从前敌。若事前声明有所反对,尽可商议,可进则进,可止则止。愚若佩孚,当不能根据不稳之后路贸然独往。及讨

焦山碑林吴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d1098836.html, 焦山碑林吴佩孚碑石刻文化背景考察 作者:张雪莹陈卫明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2期 摘要:吴佩孚将军所撰写的《扬州弥勒楼阁颂碑》现藏于江苏镇江焦山碑林。吴佩孚作 为“秀才将军”,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颠覆着人们对北洋军阀形象的认识,成为北洋军阀中有着鲜明个性特色的“另类”军阀[1]。笔者试从吴佩孚生活和其作品的时代背景、生平事实以及他的佛性品德等方面来探讨焦山碑林吴佩孚石刻的文化背景,以期对这位将军的性格作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键词:吴佩孚;军阀;佛性 一、引言 由于历史时期的特殊性,现代人对于“北洋军阀”这个名词的印象都不是很好,总是联想到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与一个个强取豪夺的形象。然而,却有一个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就是吴佩孚。吴佩孚作为“秀才将军”,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读书精博而且擅长诗赋写作”;面对日军侵华战争时,他奋力抗争,充满爱国主义精神;他还有着虔诚皈依的思想。其作品《扬州弥勒楼阁颂》中体现了其性格的复杂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探讨,并对日后的研究提出一些有益参考。 二、《扬州弥勒楼阁颂碑》 《扬州弥勒楼阁颂》现藏于江苏省镇江市焦山碑林,碑型横置,高53厘米,宽192厘米。此碑是吴佩孚途经扬州,于扬州长生寺中写下颂词,并被刻成石碑。从内容上看,是吴佩孚于扬州长生寺为其弥勒楼阁所作颂词。具体分析如下: (一)时代背景 《扬州弥勒楼阁颂碑》写于甲子季夏,即1924年。此时正值军阀混战的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吴佩孚作为“直系”的统帅,在“讨奉”战争中,突遇冯玉祥将军的倒戈反直,在外攻内乱的形势下,吴佩孚军事上连连溃败,四面楚歌,心情十分沮丧,惶惶不可终日。在直、奉两军的夹击下走投无路,只好率残部浮海之为虔诚的皈依,南下寻地安身。吴佩孚由海上进入长江,溯江而上,来到扬州与长生寺方丈可端相会[2]。吴佩孚本就有着虔诚信佛的信仰与精 神,在这次“讨奉”失败后,更是仰慕可端皈依佛门的遁世之道,与可端促膝长谈,相交甚欢。于是,便有了这篇《扬州弥勒楼阁颂》。 (二)碑文解读 碑文如下: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

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爱国者、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至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吴佩孚,1874年出生于蓬莱,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以秀才身份出道的军事将才,在早年曾连战连捷,在当时被称为“常胜将军”,在大败张作霖的军队后,他上了《时代》,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杂志。 曾被外国人称为中国当时最强者。在很多吴佩孚简介中,曾把他定义为一个杀人如麻,双手沾满鲜血的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流通,吴佩孚的一些别人以前不曾为人所深知的一面也展现给了世人。在一些吴佩孚简介中介绍了吴佩孚的高风亮节,为人至情至性一面。在他晚年一口拒绝了日本人想与其合作的想法,最终因此被日本人怀恨在心。于1939年被设计杀害。用生命的代价保住了自己的晚节,诠释了中华儿郎不可欺。 吴佩孚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军人。所以其文笔自然也是不凡,在许多吴佩孚简介中都流传有他的传世作品,如《易箴》。文笔造诣也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从《大丈夫论》等著作中就能看出其文化造诣的高度。吴佩孚简介中也记录了吴佩孚四字批示的三个故事,每个

批示都简短幽默又直明要义。从中可以看出吴佩孚的文化功底确实非常深厚。 然而对吴佩孚却一直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吴佩孚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每一个吴佩孚简介中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吴佩孚的定位,也成了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在袁世凯取消帝制,于1919年逝世后,北洋军阀被分为多个派系。而其中又以直系,奉系,皖系,为势力最大的三个派系。吴佩孚成为直系军阀真正的头目。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各军阀之间也是战争不断。1920年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吴佩孚的势力得到很大的扩张。1922年春,吴佩孚自己带领军队与奉系军阀正式开战。吴佩孚率领直系军大战张作霖的军队,从打仗方面来说吴佩孚毫无疑问是一个真正的将才,在吴大帅的带领下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在北山海关外大败张作霖大军,从此吴佩孚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吴佩孚也随着战争的胜利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当时的最强者,并成为首个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中国人,吴佩孚手握数十万精兵,以洛阳为基地,势力已经强大到控制了大半个中国的地步。许多人都很看好吴佩孚的前途。美国人甚至认为吴佩孚将能以武力一统中国。 吴佩孚之所以能在生涯前期的战争中连战连捷,被称为常胜将军。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是分不开的。吴佩孚善于用兵,在军阀乱战时期吴佩孚的军事才能是数一数二的。同时,吴佩孚也是一个为人耿

吴佩孚与段祺瑞_名人故事

吴佩孚与段祺瑞 民国初期,段祺瑞因在清末做过北洋武备学堂的监督(校长)而被许多职业军人奉为师长,直系主将吴佩孚也是其一。然而,对昔日的老师,吴佩孚却从未有酬恩之念,反倒每作忤逆之举,直至老段过世后,才捐弃前嫌,亲自致祭并执绋,了却一生恩怨。 士兵与将军 在北洋巨头里,吴佩孚起步太晚,故辈分不高。 1898年,吴佩孚在天津投军,成为一名护兵。当兵之前,吴佩孚是“北漂”一族,混在京城街头,靠算命和写对联为生。本来他在老家山东蓬莱已经考中秀才,但因莽撞砸了本县电报局长家的堂会(他嫌人家请来男女同台唱戏有伤风化),被革了功名,成了县衙的通缉犯,不得已跑到帝都来闯荡。因生活无着,稍后,他赶赴天津,投奔了一位叫郭绪栋的山东胶州同乡。郭是驻军的师爷,即营部的文秘,虽不是什么官儿,但却能荐人当兵。这一年,吴佩孚24岁,已是老大不

小的年纪了。 这一年的段祺瑞,33岁,正春风得意,任武卫右军炮兵统领兼炮队兵官学堂监督,是令军界瞩目的新军骨干。 按说,两人相差9岁,年龄差距不算太大;同在天津驻军,相距也不算太远。但一个是威风凛凛的炮兵司令兼军校校长,一个是跟在管带(营长)屁股后头的护兵(实为勤务兵),两人在军营里的地位实有天壤之别。 此为吴佩孚二度入伍。此前,在老家,父亲亡故后,为补贴家用,15岁那年即在家门口当过登州府的“学兵”,为的是每月挣二两四钱银子。 吴佩孚仓促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乃是本军对遍地拳匪(义和团)的回击。成片死于阵前的拳民让他痛感国人愚昧盲从的可怕和可悲。他经历的第一场兵败,乃是本军在八国联军洋炮轰击声中的大溃败,直隶提督聂士诚在阵前被洋炮炸伤又在阵后被拳匪残忍杀死的血腥过程他看得很真切。身为大清国常备军的一名护兵,从江山到统帅,啥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