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师范生素质的培养

论述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培养

摘要: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我国如何培养专业化的教师,已是国内众多师范院校的教学重点。但是,仍有许多师范院校保留传统的教学工作,重理论而轻实践。本文就当前师范院校如何培养师范生作简要说明,并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和步骤。

关键字:师范生教师素质培养理论实践

1 师范生教师素质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培养历来是非常重要但又是很难做好的一项工作。目前,尽管许多师范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师范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但都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牢固,学生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训练途径单一,形式零散,等等,致使师范生教师素质普遍欠缺。有关调查报告显示,现今在校师范生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且有下滑的趋势。因此,如何加强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教师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师德等方面。

2 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培养

2.1理论知识的培养

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重要区别在于:师范生必须具备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及由此形成的奉献精神,必须具备足以使受教育者顺利接受“教化”的教师人格与魅力。但目前的理论知识的课程设置都有些问题。第一,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高等师范院校在他们的教学计划中仍然沿用“老三门”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模式,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三门理论课程。从课程设置形式上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被看作是师范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且安排在某一固定的学期进行教学,教育类课程的选修课较少。同时,这三门都是各自开课,没有统一的备课小组来协调进度和教学内容。第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也是不合理的。传统的教师教育强调的是课程和课程间的一一对应,即: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学科教师,高校就会相应的设置什么样的学科教育。而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以往的教师教育专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取代了“以知识为主体”的旧理念,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新课改要求把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而这个要求在现行的师范类院校专业目录中较难找到相对应的课程。

因此,很有必要对理论类的课程进行调整。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保持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力度,因为不同学科的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业知识的区别。这也是目前师范院校做的比较好的一块。第二,应当适当增加对师范专业的其它课程。例如,可以增加所属师范专业的教材研究,通过了解课程的标准和课程方案,让师范生了解更多的关于初高中的课程。同时通过分析,比较,了解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块,让师范生更早接触中学教材,以便在日后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素质的培养。第三,还可以教授师范生如何发现教科书里面没有的教学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并在教授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有利于教学的内容,,使师范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师范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师范技能主要有书写技能、普通话技能、

沟通交流技能、口头表达技能等。众所周知,三笔字,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于这些方面的培养,在我们的师范高校教育中,除了文学、历史、海外留学生,都很难看到。教学实践技能也是很多师范生所欠缺的,从近几年一些师范院校的实习情况来看,教育见习、实习、教育调查落实力度不够。比如,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都为6-8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部分的工作,是很不科学的。由于教育实践时间较短,未来教师很难在这有限的实习过程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也很难有时间向学校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因此,实习效果差,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

所以,针对师范技能,师范院校可以开设一些书法课或者类似的课程。比如粉笔字,硬笔字,考虑到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参差不齐,课程的开设方式可以选择选修课,让需要自己的师范技能能得到提高的师范生去上课。第二,针对实习问题,师范院校可以和相应的实习学校建立长期而广泛的合作关系,加强同中小学校的联系,积极共建广泛、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这样,师范院校就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传递到实习基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三,定期邀请中小学校的优秀校长和教师到师范院校,为师范生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题报告,让师范生更好地了解中小学的现状,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目的性。第四,可以延长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让师范生有充分的时间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最大程度的应用到实践中去。

2.3现代教育技术

现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辅助教学。很多师范生本身缺乏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态度和最有效的学习模式, 这大大降低了课程学习的效率。一方面,通过学习,大部分师范生掌握了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但信息素养还是很不够。缺乏科学、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欠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具备了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 但实践却远远跟不上,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能熟练地设计与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普遍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对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利用还处于低层次的水平。所以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教学效果更佳,效率更高,就需要学习计算机技能,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制作动画、视屏和声色结合的教学材料。

2.4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和教育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校师范生在经过专业教育后,将从事“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工作,因此,具有良好的师德,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精神素质。大学期间,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打好职业道德品质基础,特别是能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将关系到以后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成败。但是,近几年来,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部分师范类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校应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发挥教育者“以身作则”和“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做到环境育人。第二,提高师范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当个体主动地、积极地、公正地去分析认识自身发展时,就会为发展自我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使自我教育的能力的提高。第三,培养师范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能使师范大学生“不须扬鞭自奋蹄”,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自我鞭策,自我奋进。第四,加强师范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意志力的表现,要达到良好的自我教育效果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力。因此,作为一名师范生应正视现实,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社会不良倾向的影响。如果没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为,师范生也会在前进中迷失方向,影响到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在国外,很多大学都非常重视对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并呈现如下特

点:一是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与师范专业技能相结合,二是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三是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课程体系建设,四是建立教师许可证制度等等。

3 总结

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教师素质的培养,应该坚持多元化的理念,使自身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21世纪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校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现状调查研究,李秀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1卷第五期。

2、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探讨,杜启明,中国成人教育,教学论,2011年第115-117页。

3、新课程下师范生技能培训模式的建构,乔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师范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彭松林,易丽丽,高校论坛,2011年6月第6期。

5、论师范类大学生的师德教育,董耀金冯占辉,中国成人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第45-46页。

6、教师专业发展,余文森连榕等,福建教育出版社。

7、论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周福雄,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第2期。

8、以人为本培养高校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杨旭,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