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卷(第20讲_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卷(第20讲_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2015届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卷(第20讲_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2014·邵阳)如图,在△ABC 中,∠B =46°,∠C =54°,AD 平分∠BAC,交BC 于点D ,DE ∥AB ,交AC 于点E ,则∠ADE 的大小是( C )

A .45°

B .54°

C .40°

D .50°

,第1题图) ,第2题图)

2.(2013·衡阳)如图,∠1=100°,∠C =70°,则∠A 的大小是( C )

A .10°

B .20°

C .30°

D .80°

3.(2012·南通)如图,在△ABC 中,∠C =70°,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 B )

A .360°

B .250°

C .180°

D .140°

,第3题图) ,第4题图)

4.(2014·威海)如图,在△ABC 中,∠ABC =50°,∠ACB =60°,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ABC 的平分线BD 与∠ACE 的平分线CD 相交于点D ,连接AD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B )

A .∠BAC =70°

B .∠DO

C =90°

C .∠BDC =35°

D .∠DAC =55°

二、填空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5.(2014·广州)在△ABC 中,已知∠A=60°,∠B =80°,则∠C 的外角的度数是__140°__.

6.(2013·白银)如图,已知BC =EC ,∠BCE =∠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__AC =DC (答案不唯一)__.(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

,第6题图) ,第7题图)

7.(2012·乐山)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 的平分线与∠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A n -1BC 的平分线与∠A n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n ,设∠A=θ.则:

(1)∠A 1=__θ2

__; (2)∠A n =__θ2

__. 解析:(1)∵A 1B 是∠ABC 的平分线,A 2B 是∠A 1BC 的平分线,∴∠A 1BC =12

∠ABC ,同理∠A 1CD =12∠ACD.又∵∠ACD =∠A +∠ABC ,∠A 1CD =∠A 1BC +∠A 1,∴12(∠A +∠ABC )=12

∠ABC +∠A 1,∴∠A 1=12∠A =θ2 (2)同理可得∠A 2=12∠A 1=12·θ2=θ22,∴∠A n =θ2

n 8.(2012·黄石)将下列正确命题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②__.

①若n 为大于2的正整数,则n 边形的所有外角之和为(n -1)·180°;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③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SAS ,ASA ,SSA 及HL 等.

三、解答题(共48分)

9.(12分)(2014·武汉)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OA =OC ,OB =OD.求证:DC∥AB.

∵在△ODC 和△OBA 中,∵?????OD =OB ,∠DOC =∠BOA ,OC =OA ,

∴△ODC ≌△OBA (SAS ),∴∠C =∠A (或者

∠D =∠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C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12分)(2014·宜宾)如图,在△AFD 和△CEB 中,点A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E =CF ,∠B =∠D,AD ∥BC.求证:AD =BC.

∵AD∥BC ,∴∠A =∠C ,∵AE =CF ,∴AE +EF =CF +EF ,即AF =CE ,∵在△ADF 和△CBE 中,?????∠B =∠D ,

∠A =∠C ,AF =CE ,∴△ADF≌△CBE (AAS ),∴AD =BC

11.(12分)(2013·佛山)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

(2)证明推论AAS .

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指的是: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在△ABC 与△DEF 中,∠A =∠D ,∠C =∠F ,BC =EF.求证:△ABC≌△DEF.证明:如图,在△ABC 与△DEF 中,∠A =∠D ,∠C =∠F (已知),∴∠A +∠C =∠D +∠F (等量代换).又∵∠A +∠B +∠C =180°,∠D +∠E +∠F =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 =∠E ,∴在△AB

C 与△DEF 中,?????∠C =∠F ,BC =EF ,∠B =∠E ,

∴△ABC ≌△DEF (ASA )

12.(12分)(2014·杭州)在△ABC 中,AB =AC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AE =AF ,BF 与CE 相交于点P.求证:PB =PC ,并直接写出图中其他相等的线段.

在△ABF 和△ACE 中,?????AB =AC ,∠BAF =∠CAE ,AF =AE ,

∴△ABF ≌△ACE (SAS ),∴∠ABF =∠ACE (全等

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F =CE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 =AC ,AE =AF ,∴BE =

CF ,在△BEP 和△CFP 中,?????∠BPE =∠CPF ,∠PBE =∠PCF ,BE =CF ,

∴△BEP ≌△CFP (AAS ),∴PB =PC ,∵BF =CE ,

∴PE =PF ,∴图中相等的线段为PE =PF ,BE =CF

2015年名师预测

1.如图,在△ABC 和△DEC 中,已知AB =DE ,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C )

A .BC =EC ,∠

B =∠E

B .B

C =EC ,AC =DC

C .BC =DC ,∠A =∠D

D .∠B =∠E,∠A =∠D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点B ,E ,C ,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B =DE ,BE =CF ,AC =6,则DF =__6__.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供参考)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点结构梳理及解读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 (S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AAS):两个角和其中的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斜边,直角边 (HL):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从已知出发,看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考虑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中线、高分别相等(对应元素都分别相等) (2)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反过来,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分别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的对角等于90°;Rt⊿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反之,Rt⊿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是30°。 (4)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内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与第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旁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等距离的点有四个 经典例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 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思考: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3。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E (3)如图,,A C D A B 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 B A ,求AD C ∠的大小。 B C

最新中考第一轮复习29全等三角形

中考第一轮复习29全等三角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课时29 全等三角形 【考点链接】 1.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 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_______.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周长_____、对应高、______、_______相等. 【典例精析】 例1 已知:在梯形ABCD 中,AB//CD ,E 是BC 的中点,直线AE 与DC 的延长线交于 点F. 求证:AB=CF. 例2 (06重庆)如图所示,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AD=BF ,AE=BC , 且AE ∥BC .求证:(1)△AEF ≌△BCD ;(2)EF ∥CD . 【巩固练习】 1.如图1所示,若△OAD ≌△OBC ,且∠O=65°,∠C=20°,则∠OAD=____.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 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3.如图,已知AE ∥BF, ∠E=∠F,要使△ADE ≌△BCF,可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 B A E F C D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4. 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A=∠A /,若证⊿ABC ≌⊿A /B /C /还要从下列条 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B=∠B / B. ∠C=∠C / C. BC=B /C /, D. AC=A /C /, 【中考演练】 1.(08遵义)如图,OA OB =,OC OD =,50O ∠=,35D ∠=,则AEC ∠等于 ( ) A .60 B .50 C .45 D .30 2. ( 08双柏) 如图,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AOP BOP △≌△,则需添加的一个 条件是 (只写一个即可,不添加辅助线):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3. ( 08郴州) 如图,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 BC 上F 处,若50B ∠=?,则BDF ∠= __________度. 4. (08荆州)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 ,DF ⊥AE 于F ,连 结DE ,求证:DF =DC . 5. 如图,AB=AD ,BC=DC ,AC 与BD 交于点E ,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 (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 A B P O C B A C A O E A B D C D

初三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年山东东营,第4题3分)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2=b2,那么a=b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利用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错误,如3与﹣3;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 D、正确,是真命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四川遂宁,第9题,4分)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A.3B.4C.6D.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由图可知,S△ABC=S△ABD+S△ACD, ∴×4×2+×AC×2=7, 解得A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四川南充,第5题,3分)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A.(﹣,1)B.(﹣1,)C.(,1)D.(﹣,﹣1) 分析: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 ∠OAD=∠COE,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OD和△O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E=AD,CE=OD,然后根据点C在第二象限写出坐标即可. 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OC,∠AOC=90°,∴∠COE+∠AOD=90°, 又∵∠OAD+∠AOD=90°,∴∠OAD=∠COE, 在△AOD和△OCE中,,∴△AOD≌△OCE(AAS), ∴OE=AD=,CE=OD=1,∵点C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二、填空题 1.(?福建福州,第15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 1 CF BC 2 ..若AB=10,则EF的长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 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概括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请同学们类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理解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含义.仔细阅读课本中“全等”符号表示的要求.Ⅱ.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演示 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将△ABC旋转180°得△AED.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得出:△ABC≌△DEF,△ABC≌△DBC,△ABC≌△AED.(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中考数学知识点训练题(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复习要点】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 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 ,对应高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 。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 ,周长 。 (二)实例点拨 例1 (2010淮安) 已知:如图,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CE=CD ,∠ACD=∠BCE 。求证:AE=BD 。 解析:此题可先证三角形全等,由三角形全等得出对应边相等即结论成立。证明如下: 证明:∵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 ∴AC=BC ∵∠ACD=∠BCE ∴∠ACD+∠DCE=∠BCE+∠DCE 即∠ACE=∠BCD 在△ACE 和△BCD 中, AC=BC ∠ACE=∠BCD CE=CD ∴△ACE ≌△BCD (SAS ) ∴AE=BD 反思:证明两边相等是常见证明题之一,一般是通过发现或构造三角形全等来得到对应边即要证边相等,或者若要证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也常先证角相等,再用“等角对等边”来证明边相等。 例2 已知:AB=AC ,EB=EC ,AE 的延长线交BC 于D ,试证明:BD=CD E B C A D

解析:此题若直接证BD 、CD 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不够,所以先证另一对三角形全等得到有用的角、边相等的结论用来证明BD 、CD 所在的三角形全等。证明如下: 证明:在△ABE 和△ACE 中 AB=AC , EB=EC , AE=AE ∴ △ABE ≌△ACE (SSS) ∴∠BAE =∠CAE 在△ABD 和△ACD 中 AB=AC ∠BAE= ∠CAE AD=AD ∴ △ABD ≌ △ACD (SAS ) ∴ BD = CD 反思:通过证明几次三角形全等才得到边、角相等的思路也是中考中等难度题型的常考思路。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先针对条件分析、演绎推理,逐步找出解题的思路,再书写规范过程。 【实弹射击】 1、 如图,AB=AC ,AE=AD ,BD=CE ,求证:△AEB ≌ △ ADC 。 2、如图:AC 与BD 相交于O ,AC =BD ,AB =CD ,求证:∠C =∠B 3、如图,已知AB=CD ,AD=CB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且DE=BF ,说出下列判断成立的理由 .①△ADE ≌△CBF ②∠A=∠C C A B D E 第1题图 O A C D B 第2题图 A D B C F E 第3题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课题:12.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后的一节课、只要实际操作不出错、学生一定能学好。 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 3.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 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

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 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 二、探究 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 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 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 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BC≌?DEF

2020中考数学 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含答案)

2020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与尺规作图(含答案) A组基础题组 一、选择题 1.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下,则说明∠CAD=∠BAD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 2.尺规作图要求:Ⅰ.过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Ⅱ.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Ⅲ.过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Ⅳ.作角的平分线. 下图是按上述要求排乱顺序的尺规作图: 则正确的配对是( ) A.①—Ⅳ,②—Ⅱ,③—Ⅰ,④—Ⅲ B.①—Ⅳ,②—Ⅲ,③—Ⅱ,④—Ⅰ C.①—Ⅱ,②—Ⅳ,③—Ⅲ,④—Ⅰ D.①—Ⅳ,②—Ⅰ,③—Ⅱ,④—Ⅲ 3.用直尺和圆规作Rt△ABC斜边AB上的高线CD,以下四个作图中,作法错误的是( ) 4.在△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A. B.4 C.2 D.5 5.如图,在△ABC中,∠C=90°,∠B=30°,边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E,交BC于点D,CD=3,则BC的长为( ) A.6 B.6 C.9 D.3 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OA=OD;②AD⊥EF;③当∠BAC=90°时,四边形AEDF是正方形;④AE+DF=AF+DE.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D=CD,AB=CB,某同学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 ①AC⊥BD;②AO=CO=AC;③△ABD≌△CBD.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8.如图,OC为∠AOB的平分线.CM⊥OB,OC=5,OM=4.则点C到射线OA的距离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人教版)(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人教版) 试卷简介:本套试卷主要测试学生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并和前面学生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内容结合起来,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理有据的求边长、求角度。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面是五个全等的正五边形,请你仔细观察,判断出下面四个图案中与已知图案完全相同的图案是(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全等图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观察已知图形,对比选项验证,A正确,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图形 2.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思路分析: ①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α的度数,需找到∠α的对应角; ②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先找对应边; ③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结合图中标注,可知∠α所对的边长为b,因为边长为b 的边所对的角为50°,故∠α=50°,选D.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如图,△ABD≌△EBC,AB=5,BC=12,则DE长为( ) A.5 B.6 C.7 D.8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思路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BC,BE=AB,然后根据DE=BD-BE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2.解题过程 ∵△ABD≌△EBC,AB=5,BC=12, ∴BD=BC=12,BE=AB=5,

中考数学专项复习之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模型总结

全等的相关模型总结 一、角平分线模型应用 1.角平分性质模型: 辅助线:过点G 作GE ⊥射线AC (1)例题应用: ①如图1,在中ABC ?,,cm 4,6,900 ==∠=∠BD cm BC CAB AD C 平分,那么点D 到直线AB 的 距离是 cm. ②如图2,已知,21∠=∠,43∠=∠.BAC AP ∠平分求证:. 图1 图2 ①2 (提示:作DE ⊥AB 交AB 于点E ) ②21∠=∠ ,PN PM =∴,43∠=∠ ,PQ PN =∴,BAC PA PQ PM ∠∴=∴平分,.

(2).模型巩固: 练习一: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BC>AB ,AD=CD ,BD 平分BAC ∠. .求证:?=∠+∠180C A 图3 练习二:已知如图4,四边形ABCD 中, ..,1800BAD AC CD BC D B ∠==∠+∠平分求证: 图4 练习三:如图5,,,900 CAB AF D AB CD ACB ABC Rt ∠⊥=∠?平分,垂足为,中,交CD 于点E , 交CB 于点F. (1)求证:CE=CF. (2)将图5中的△ADE 沿AB 向右平移到' ' ' E D A ?的位置,使点' E 落在BC 边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6所示,是猜想:' BE 于CF 又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图5 图6 练习四:如图7,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 求证:CP 平分∠DCB . 图7 练习五:如图8,AB >AC ,∠A 的平分线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D ,自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求证:BE=CF . 图8 练习六:如图9所示,在△ABC 中,BC 边的垂直平分线DF 交△BAC 的外角平分线AD 于点D ,F 为垂足,DE ⊥AB 于E ,并且AB>AC 。求证:BE -AC=AE 。 A D E C B P 2 1 4 3

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协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使用;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实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的习题训练,提升学生综合使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水平,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理解,但因为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水平、发散思维水平和概括归纳水平将有所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相关问题. 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难点:能理解使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 以“自助探究”为主,以小组合作、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复习课,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练后思”的模式,协助学生搜整《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通过基础训练、概念变式练习、典例探究、拓展应用等活动实行查缺补漏和拓展延伸;借助“基础了题目-变式题目-典型题目-拓展题目”五个梯次递进的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讲义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 讲义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图形全等: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 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全等”用...........................?表示,读作 ..... “全等于” .....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 ABC? ?和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 F D A B C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下列说法:①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如图,△ABD≌△ACE,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__,∠BAD的对应角是______. 3.已知:如图,△ABE≌△ACD,∠B=∠C,则∠AEB=_______,AE=______. 4.如图:△ABC≌△DCB,AB和DC是对应边,∠A和∠D是对应角,则其它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_,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如图,△ABC≌△DEF,BC∥EF,∠A=∠D,BC=EF,则另外两组对应边是____,另外两组对应角是_____. 2题3题4题5题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测试

第四单元三角形 第十九课时全等三角形 基础达标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 两个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2. 如图,在△AB C和△DEF中,AB=DE,∠B=∠DEF,补充下列哪一条件后, 能应用“SAS”判定△ABC≌△DEF( ) 第2题图 A. ∠A=∠D B. ∠ACB=∠DFE C. AC=DF D. BE=CF 3.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 =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第3题图第4题图 4. (2020眉山)如图,EF过?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CD的周长为18,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 ) A. 14 B. 13 C. 12 D. 10 5. (2020黔东南州)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得△ABC≌△DEF.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Rt △ABC ≌Rt △DCB ,两斜边交于点O ,如果AC =3,那么OD 的长为________. 7. (2020达州)△ABC 中,AB =5,AC =3,AD 是△ABC 的中线,设AD 长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第8题图 8. (2020新疆建设兵团)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下列结论中:①∠ABC =∠ADC ;②AC 与BD 相互平分;③AC ,BD 分别平分四边形ABCD 的两组对角;④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12 AC ·BD . 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9. (6分)(2020云南)如图,点E 、C 在线段BF 上,BE =CF ,AB =DE ,AC =DF . 求证:∠ABC =∠DEF . 第9题图 10. (6分)(2020南充)如图,DE ⊥AB ,CF ⊥AB ,垂足分别是点E ,F ,DE =CF ,AE =BF .求证:AC ∥BD .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讲解 【考纲要求】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 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 角形全等.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基本概念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相等;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考点二、灵活运用定理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

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 要点诠释: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 要点诠释: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 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 要点诠释: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 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 变换中的“旋转”; 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 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 转折叠”; 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 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全等三角形 1.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 上,CQ=AB.求证:(1)AP=AQ;(2)AP⊥AQ.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问题. 【答案与解析】 证明:

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11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①通过实例理解全等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识别图形的全等. ②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③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④通过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变换其中一个的位置,使它们呈现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的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难点:理解全等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复写纸、剪刀、半透明的纸、多媒体课件(几个重要片断中使用)等. 教学设计 问题情境 1.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录像片断. 片断1:图案. 注: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能很快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片断2: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一幅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片断3:教科书第90页的3幅图案. 2.学生讨论: (1)从上面的片断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 注: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全等图形. 图片的收集与制作 1.收集学生讨论中的图片. 2.讨论(或介绍)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制作类似图形的方法. 注: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指导.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有人用“全等形”一词描述上面的图形,你认为这个词是什么含义? 注:对学生的不同回答,只要合理,就给予认可. 教师明晰。建立模型 1.给出“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列举反例,强调定义的条件. 3.提出问题“你能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吗?你是如何构造的,与同伴交流.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性质:教师结合手中的教具说明(学生运用自制学具理解)对应元素(顶点、边、角)的含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全等三角形中对应元素的关系,发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重合”来说明道理). 注:通过构图,为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奠定基础. 解析、应用与拓广 1.学生用半透明的纸描绘教科书91页图13.1-1中的△ABC,然后按“思考题”要求在三个图中依次操作.(或播放相应的课件)体验“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初三中考第一轮复习全等三角形(一对一 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授课类型T全等三角形判定 C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特点T 中考题型分析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一、同步知识梳理 1.判定和性质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二、同步题型分析 题型1:边边边(SSS)的证明 (.★.)例 ..1.:.已知:如图1,AD=BC.AC=BD.试证明:∠CAD=∠DBC. 图1 提示:证明△ABD≌△BAC,得到∠BAD=∠ABC,∠DBA=∠CAB,通过∠BAD—∠CAB=∠ABC—∠DBA,证明∠CAD=∠DBC。 题型2:边角边(SAS)的证明

(.★.)例 ..1.:.已知:如图2,AB=AC,BE=CD. 求证:∠B=∠C. 图2 提示:由 ....AB=AC,BE=CD,得到AD=AE,证明△ABD≌△ACE,得到∠B=∠C (.★.)例 ..2.:.已知:如图3,AB=AD,AC=AE,∠1=∠2. 求证:BC=DE. 图3 提示:由 ....∠1=∠2,得到∠BAC=∠DAE,证明△BAC≌△DAE,得到BC=DE (.★★ ..3.:.如图4,将两个一大、一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尺拼接(A、B、D三点共线,AB=CB,EB=DB,..)例 ∠ABC=∠EBD=90°),连接AE、CD,试确定AE与CD的位置与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4 提示:延长 ..AB=CB,EB=DB,∠ABE=∠CBD=90°,证明△ABE≌△CBD,得到..F.,由 .....AE..交.CD..于点 AE=CD,∠EAB=∠DCB,再由∠CDB+∠DCB=90o,得到∠CEF+∠ECF=90°,证明AE⊥CD 题型3:角边角(ASA)、角角边(AAS)的证明

全等三角形章节总复习.doc

13.1命题、定理、证明 知识回顾: 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③对顶角相等;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 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2、定义:的语句,叫做命题 (二)命题的构成: 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 .....是, "那么"后接的的部分 ......是. (三)命题的分类真命题:。 (定理:的真命题。) 假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1.已知:如图在R t△ABC中,∠C=900 求证:∠A+∠B=900 例2.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0 已知:△ABC, 求证:∠1+∠2+∠3=3600 【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o,那么这两个角互余.()2、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对顶角相等. (6)等角的补角相等; (7)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13.2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相互重合的顶点称为;相互重合的边称为;相互重合的 角称为。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符号语言: 注意:只有SAS没有SSA 拓展:以2.5cm,3.5cm为三角形的两边,长度为2.5cm的边所对的角为40°,情况又怎样?动手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 ②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A B C

2018人教版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项练习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8 苏州二模)如图,ABC ?和EFG ?均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D 是边BC 、EF 的中点,直线AG 、FC 相交于点M .当EFG ?绕点D 旋转时,线段BM 长的最小值是 ( ) A. 211- 答案:D 2、(2018青岛一模)如图,在△ABC 中,∠C=90°,AB=5cm ,AC=4cm ,点D 在AC 上,将△BCD 沿着BD 所在直线翻折,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则DC 的长为( ) A . cm B . cm C .2cm D . cm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C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D=∠C=90°,BE=BC=3cm ,得出AE=AB ﹣BE=2cm ,设DC=xcm ,则DE=xcm ,AD=(4﹣x )cm ,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C=90°,AB=5cm ,AC=4cm , ∴BC= =3cm , ∵将△BCD 沿着直线BD 翻折,使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 ∴△BED ≌△BCD , ∴∠BED=∠C=90°,BE=BC=3cm , ∴AE=AB ﹣BE=2cm , 设DC=xcm ,则DE=xcm ,AD=(4﹣x )cm , 由勾股定理得:AE 2+DE 2=AD 2 , 即22+x 2=(4﹣x )2 , 解得:x=. 故选:B . 3.(2018·新疆乌鲁木齐九十八中·一模)如图,边长为2a 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M 是高CH 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MB ,将线段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HN .则在点M 运动过程中,线段HN 长度的最小值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