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及速度检测

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及速度检测
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及速度检测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设计(论文)

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设计及速度检测BELT CONVEYOR BRAKING AND SPEED DETECTION DEVICE DESIGN

学生姓名

班级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指导教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所拥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考虑到矿用下运式运输机停止运行措施,本文采取盘式制动器。首先,介绍盘式制动器运行过程。盘式制动器是利用油缸中的油压的改变来控制制动盘内制动转矩的而改变来实现制动效果的。制动系统失电时,制动油缸加大油压改变制动盘制动力,从而发生摩擦转矩;其次,本文还研究了液压控制系统。其中利用溢流阀来精确调节油压,继而调节停止运行压力,改变停止运行力矩。制动装置在其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制动能力对于保证带式输送机的稳定运行有极大作用。

除此之外,本篇论文还讲述了常见的带速传感器及其检测原理。根据研究带式输送机运行环境及工作特点,本文进行速度监测设备的设计。通过对皮带速度的检测可以实时控制带速及使输送机可靠运行。

通过改进输送机制动设备和研究带速检测设备,带式输送机能够工作得更加安全可靠。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盘式制动器;液压控制系统;速度检测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stopped running mine belt conveyor, this paper take the disc brake.Fir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disc brake.Disc brake is controlled using the change of the oil cylinder of hydraulic brake disc brake torque and the change to realize the braking

effect.Braking system loss of electricity, the brake cylinder increase oil pressure change the brake disc braking force, causing friction torque; Secondly, this paper also studied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The overflow valve is used to precisely adjusting oil pressure, and then adjust the stop running, change stop running torque.Braking dev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belt conveyor, good braking capability to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belt conveyor has great effect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tells the story of common tape speed sensors and its detection principle. According to the belt conveyor running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r the design of speed monitoring equipment. By the detection of the belt speed can

real-time control tape speed and reliable running conveyor.

By improving the conveyor braking equipment and the tape speed detection equipment, belt conveyor can work more safe and reliable.

Keywords Belt conveyor Disc brake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Speed monitoring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II 1 绪论 (1)

1.1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的发展情况 (2)

1.2.2 盘式制动装置的发展情况 (2)

1.3 本设计的研究方向 (2)

2 制动装置的设计 (3)

2.1制动装置的总体布置 (3)

2.2带式输送机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

2.3盘式制动器的优点 (5)

2.4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5)

2.4.1带式输送机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制动系统受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制动器各变量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盘形弹簧的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5液压油缸的单位排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液压系统总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液压系统原理与动作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液压泵性能参数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液压控制元件和装置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选取的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液压元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液压辅助元件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蓄能器的选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过滤器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油管和管接头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4 油箱的设计和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5 液压泵组的连接和安装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带式输送机制动系统的速度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速度检测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速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速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监测电路各部分设计及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信号输入隔离放大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施密特整形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频率电压变换器 (5)

4.2.4微分器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1 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采煤工作想要提高生产发展效率做到高效高产,就必须要有强大运输能力的运输系统。运输系统能精简转载过程,实行连续畅通的运输以此改善工作效率。

目前带式输送机运输方式被广泛采用,主要由于输送机运输的运载量大、能适用于不平坦的道路、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带式输送机在采煤矿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带式输送机最大的作用是加速和集中产煤工作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在运输效率一样的条件下,采取下运带式运输方式更好。下运式带式输送可缩短输送机机身长度,节约成本,利用斜坡上物料的下滑力,降低电动机的电能损耗。因此下运式带式运输机在采矿业中被广泛使用。

伴随下运带式输送机的不断推广,输送机的制动问题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在运行过程中输送机会主要出现以下制动问题,有制动系统失效引起的断带、堵塞巷道以及飞车。只有使带式输送机做到在突然断电时依旧能平稳制动,减速时也不会产生较大冲击。才能确保带式输送机的精准限速和安全制动。

要保证带式输送机安全可靠的运行,就必须装设功能完善优良性能的制动装置。因此,研制一种优良性能的制动装置具有很大的必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带式输送机制动装置的发展情况

通过对带式输送机制动方式的深入探究。国内外专家总结出了,使输送机停止运行能够依靠电气、液力、液压以及机械等。

通过研究该机械的中断运行方式,现成功研制出的制动装置包括:液压、盘式、液力以及电液推杆等。

不仅具有灵活性能高而且拥有良好的散热性,此外盘式制动装置还易于使用和维修。因此盘式制动装置十分适用于下运式输送机。盘式制动器的原理是利用油缸中的油压与弹簧来产生摩擦制动转矩。可以实现定车功能,原理是利用增大油压缩弹簧松开闸门、卸掉油压后弹簧回复关闭闸门。制动系统失电时,改变制动油缸给予活塞的推力来改变摩擦衬块引起的摩擦力。然后利用液压控制系统改变油压来控制制动正压力大小,从而控制制动力矩,达到制动的目的。

1.2.2 盘式制动装置的发展情况

由于国外对其研究历史比国内久,因此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德国公司的盘式制动器因其运行可靠,控制灵活,保护功能齐全等优点已开始在国内,应用。但因其价格昂贵需要进口耗费时间长,且产品的安全认证方面不完善,没能在国内广泛应用。而国内对盘式制动装置的研究较晚,制动器的制动转矩及运行稳定性与国外还是有很大差距。

国内外在矿井输送机上的发展仍未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还需要不断探索研究。

1.3 本设计的研究方向

1、进行制动器的选择。本文使用盘式制动器,因其灵活性能高且拥有良好的散热性及易于使用和维修等特点,能够实现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定车功能、紧急制动功能和断电制动功能。

2、盘式制动器各元部件的设计。通过改进制动油缸的结构设计,来加大油缸对制动盘的推力,减少容量,使之变轻。

3、研究液压系统来支持盘式制动器运作。利用溢流阀来精确控制油压,继而调节制动压力。

4、进行带速检测装置的设计。实时监控输送机速度以防打滑和超速现象。通过对输送带速度的检测可以实时控制带速及保护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和稳定。

2 制动装置的设计

2.1制动装置的总体布置

图2-1盘式制动器立体图

1——电动机;2——联轴器;3——牵引体;4——传动轮;5——联轴器;6——垂直减速器;7——制动器;

8——弹簧;9——活塞;10——闸瓦;11——油管

图2-2盘式制动器布置图

2.2带式输送机制动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盘式制动装置组成部分包括制动盘和摩擦衬块。按照结构形式可分有全盘式和点盘式两种。盘式制动器总是成组出现,一副有两个。带式输送机上使用制动器的副数与制动力矩有关。盘式制动器配置如图2-3

图2-3 盘式制动器配置 盘式制动器运行过程是将油液压入轮缸、利用油压压紧活塞。使制动块及圆盘间出现摩擦力矩达到制动效果。当油压增强时,油液带动活塞往左,活塞带动摩擦衬块往左,同时压缩弹簧,此时松开制动盘,正常运转。当油压降低时,被压缩的弹簧恢复形变,推动活塞和摩擦衬块一起向右,加紧制动盘,停止运转。原理图如下图2-4

1——活塞;2——碟形弹簧;3——闸瓦

图2-4盘式制动器调节制动力原理图

当闸瓦压紧制动盘,活塞此时受到弹簧作用力2F 和制动油压力1F ,此时一个摩擦衬块对制动盘的正压力为:12F F N -=

当油压0=P 时,即2max 1,0F N N F ===时,为全制动状态。

当油压max P P =时,21F F >,摩擦衬块间隙大于零时,为全松闸状态,

正压力N 与油压力成正比:P N μ=,

而闸瓦与制动盘的摩擦系数μ一般不变,故正压力的变化就反映了制动力的变化。

2.3盘式制动器的优点

盘式制动器具有收到摩擦系数影响小,制动稳定性好;容易实现间隙调整;热稳定性好,水稳定性好;制动器内的摩擦衬块更换,方便维修;结构简单;灵敏性高、散热性能好等优点。

2.4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4.2.3频率电压变换器

频率电压(F/V)变换器输出电压大小正比于输入信号的频率大小。整形电路的输出波频率f 正比于与带式输送机速度。所以,F/V 输出电压正比于带速。通过观察F/V 输出电压能够控制输送机速度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F/V 频率电压变换器构成部分包括BG030集成变换模块和调节电位器W 。BG030的各个参数为:

输入信号频率为:KHZ 1~0;输出直流电压:V 15~0;线性精度误差范围:0.1%<,电源电压:15V +

该装置采用10K Ω的20.5WS W -。

此时F/V 频率电压转换器输出电压03V :

100/03f V =(V )

令d V f 250=则:d V V 5.203=(V )

所以由上述计算选择输送带的最大速度为m/s 6。

4.2.4微分器

微分器由2C 、8R 、9R 、10R 及4BG 组成。微分器可以实现监测带式输送机运行时的加速度的功能。因为原始微分电路非常容易被输入信号中的高频及噪音所影响,导致电路的信噪比减弱很多。所以将电阻8R (其阻值并不大)串联到微分电路中。通过下列公式可求得装置的输出电压04V 为: 030404102

82()dV dV V R C R C dt dt =-+ 式(4.2)

要改善计算的精确程度,28C R 必须足够小。本设计中选择Ω=K R 1008, F C μ7.42=,Ω=M R 110,Ω=K R 919。

那么:

03

04102

dV V R C dt ≈- 可得)/(2s m a 与04V 关联公式为:)V (75.1104a V -=

其中:机器加速工作时004V 。 以获得更精准的结果为目的,本设计应用了OP07型号的运算放大器4BG 。

结论

伴随下运式带式输送机的普遍推广使用,运输机的制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带式输送机工作时设备会出现以下制动问题,有制动系统失效引起的断带、堵塞巷道以及飞车。只有使带式输送机做到发生突然断电情况依旧能稳定安全的制动,减速状况下也不会出现大的冲击。才能确保带式输送机的精准限速和安全制动。

盘式制动装置的灵活性能高而且拥有良好的散热性,此外还易于使用和维修。因此本文使用盘式制动器作为下运式输送机的制动设备。使用液压系统来支持刹车系统,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够稳定刹车。即使在设备带速超出安全速度时,依旧能够实现紧急刹车,确保安全。

速度检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输送机带速以确保机器安全运行。

致谢参考文献

[1]李毕胜.带式输送机用盘式制动装置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

[2]李维礼.木材工业气力输送及厂内运输机械[M].南京: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出版社,1993

[3]魏学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蒋卫良.高可靠性带式输送、提升及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5]邹景超.机械工程设计图学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刘淑春,黎龙.机械设计制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7]张金立,于振华.津滨快速轨道交通工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

[8]王启广.采掘设备使用维护与故障诊断[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9]王庆春.冶金通用机械与冶炼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10]陈道南.起重运输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11]望亭发电厂.燃料分册望亭发电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12]彭万喜,吴义强.气力输送与厂内运输[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13]魏钟,夏英杰.轻化工机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14]王启广.选煤机械[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08

[15]雷丹.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16]YongSheng Zhang,HongFei Lin and GuangZhen Cheng.Belt Conveyor Electromagnetic Speed Adjustment Technology[D].2012

[17]Werner Schulz,Recklinghausen.Sprung Blade Scrapers - A Perfect System For Precision Belt Cleaning[D].1999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第三章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3.1 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应具有下列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资料 (1)物料的名称和输送能力: (2)物料的性质: 1)粒度大小,最大粒度和粗度组成情况; 2)堆积密度; 3)动堆积角、静堆积角,温度、湿度、粒度和磨损 性等。 (3)工作环境、干燥、潮湿、灰尘多少等; (4)卸料方式和卸料装置形式; (5)给料点数目和位置; (6)输送机布置形式和尺寸,即输送机系统(单机或多机)综合布置形式、地形条件和供电情况。输送距离、上 运或下运、提升高度、最大倾角等; (7)装置布置形式,是否需要设置制动器。 原始参数和工作条件如下: 1)输送物料:煤

2)物料特性:1)块度:0~300mm 2)散装密度:0.90t/3m 3)在输送带上堆积角:ρ=20° 4)物料温度:<50℃ 3)工作环境:井下 4)输送系统及相关尺寸:(1)运距:300m (2)倾斜角:β=0° (3)最大运量:350t/h 初步确定输送机布置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1 传动系统图 3.2 计算步骤 3.2.1 带宽的确定: 按给定的工作条件,取原煤的堆积角为20°。 原煤的堆积密度按900 kg/3m。

输送机的工作倾角β=0°。 带式输送机的最大运输能力计算公式为 Q sυρ =(3.2-1) 3.6 式中:Q——输送量()/h t; v——带速()/s m; ρ——物料堆积密度(3 kg m); / s--在运行的输送带上物料的最大堆积面积, 2m K----输送机的倾斜系数 带速与带宽、输送能力、物料性质、块度和输送机的线路倾角有。当输送机向上运输时,倾角大,带速应低;下运时,带速更应低;水平运输时,可选择高带速.带速的确定还应考虑输送机卸料装置类型,当采用犁式卸料车时,带速不宜超过3.15m/s。 表3-1倾斜系数k选用表 输送机的工作倾角=0° 查DTⅡ带式输送机选用手册(表3-1)k可取1.0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V 带传动效率97.01=η, 滚动轴承传动效率20.97η=, 三 相电压 380V

高速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外文翻译、中英文翻译

附件A 高速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G. Lodewijks,荷兰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带式输送机设计方面的问题。带式输送机的输送量取决于输送带的速度、传送带宽度和托辊槽形角。然而输送带速度的选择又受到各种实际条件的限制,在本文有这方面的讨论。输送带速度也影响传送带的性能,例如它的能源消耗和它连续运行的稳定性。一种计算输送带的能源消耗的方法就是通过考虑运输过程中的各种能量损耗来进行估算的。输送带速度的不同使得安全系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这也影响输送带所要求的强度。一种新的计算输送带速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的方法在本文中被介绍。最后,输送带速度的冲击对各组成部分的选择和对中转站设计的影响也在本文中被讨论。 1 概述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使用窄带输送机的经济可行性,输送带的速度变快要求输送带的宽度随之变宽,低速输送机适于长距离输送。例如图[1] - [5]。现在,传送带以8 m/s 的速度运行是没有问题的。无论怎样,输送带速度在10m/s到20 m/s在技术上是(动态地)可行的,并且也许在经济上也是可行的。本文将输送带速度在10和20 m/s之间的定义为高速。输送带速度在10m/s之下的定义为低速。使用高速输送带的目的并不在于它本身。如果使用高速输送带不是经济上有利,或则,如果安全和可靠的操作没有保证的,那么就应该选择低速输送带。 输送带速度的选择是总的设计过程的一部分。静态或稳定的设计方法决定了带式输送机的优化设计。在这些设计方法中输送带被认为是刚性的,静止的。这增加了输送机稳定运行的质量和也决定了带式输送机各零部件的尺寸。稳定操作包括传送带稳定运行时的张力、相对各种物料载荷的能量消耗和相关的工作环境情况。应该体会到找到最优的设计不是一次性的努力,而是一个反复的过程[6]。 优化设计,开始于优化的决心,终于符合要求的确定的控制算法和组成输送机的各零部件确定的位置和尺寸的大小,例如驱动,闸和飞轮,可由动态设计方法确定。在这些设计方法中,也涉及动态分析,输送带可看作是一个三维的弹性体。三维波动理论被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1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1 设计的原始数据与工作环境条件 (1)工作地点为工作面的皮带顺槽 (2)装煤点的运输生产率,0Q =(吨/时); (3)输送长度,L =1513m 与倾角β= 5以及货流方向为下运: (4)物料的散集密度,'ρ=3/m t (5)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堆积角,θ=30 (6)物料的块度,a=400mm 1.2 运输生产率 在回采工作面,为综采机组、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采煤时,其运输生产率应与所选采煤机械相适应。由滚筒采煤机的运输生产率,可知: 2.8360=Q (h t ) 1.3 设备型式、布置与功率配比 应根据运输生产率Q 、输送长度L 和倾角,设备在该地点服务时间,输送长度有无变化及如何变化确定设备型式。产量大、运距短、年限长使用DT Ⅱ型;运距大,采用DX 型的;年限短的采用半固定式成套设备;在成套设备中。由于是上山或下山运输和在平巷中输送距离变化与否采用设备也有所不同。根据本顺槽条件,初步选用 280SSJ1200/2?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一部。其具体参数为: 电机功率:2?280kW 运输能力:1300h t / 胶带宽:1200 mm 带速: m/s

设备布置方式实际上就是系统的整体布置,或称为系统方案设计。在确定了输送机结构型式下,根据原始资料及相关要求,确定传动装置、改向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其它附属装置的数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对输送线路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功率配比是指各传动单元间所承担功率(牵引力)的比例。 1.4 输送带宽度、带速、带型确定计算 根据物料断面系数表,取458=m K 根据输送机倾角,取1=m C 则由式(),验算带宽 m C v K Q B m m 901.019.05.24582 .836'0 =???= ≥ρ 式() 按物料的宽度进行校核,见式() mm a B 9002003502200 2max =+?=+≥ 式() 式中 m ax a —物料最大块度的横向尺寸,mm 。 则输送机的宽度符合条件 1.5 基本参数的确定计算 (1)q –—输送带没米长度上的物料质量,m kg /,可由式()求的; m kg Q q /9.925 .26.32 .8366.30=?== ν 式() (2)'t q ——承载托辊转动部分线密度,m kg /,可由式()求的;

TD75-800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TD75-800mm-75m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一、原始参数及物料特性 1.山碧建材石料输送系统,输送能力:Q=400t/h 2.石料粒度:a=0-200mm 3.堆积密度(查表):ρ=1700kg/m3 4.静堆积角:α=40° 5.机长Ln约75m 6.提升高度H=0 7.倾斜角度δ=0 二、初步设计给定: 8.带宽B=800mm 9.带速v=1.6m/s 10.上托辊间距a0=1200mm 11.下托辊间距au=3000mm 12.托辊倾角λ=30° 13.托辊辊径?89 14.导料槽长度4000mm 15.输送带上胶厚4.5mm,下胶厚1.5mm 16.拉紧装置:垂直重锤拉紧 17.因需双向运行,采用双头架形式 18.简图如下

三、计算 1.核算输送能力 Q=3.6Svkρ 查表:由α=40°,得θ=25°,S=0.0717㎡;δ=0,得k=1 则Q=3.6Svkρ=3.6*0.0717*1.6*1*1700=702t/h>400t/h,满足要求。 2.核算带宽 B=2a+200=2*200+200=600mm<800mm,带宽满足粒度要求。 3.计算圆周驱动力和传动功率 (1)主要阻力FH FH=fLg[qro+qru+(2qB+qG)cosδ] 查表:f=0.03(多尘、物料内摩擦大) G1=7.74KG,G2=7.15KG 则qro=G1/ a0=7.74/1.2=6.45kg/m,qru=G2/a1=7.15/3=2.38kg/m qG=Q/(3.6v)=400/(3.6*1.6)=69.4kg/m qB=9.6kg/m

计算FH=0.03*75*9.81* [6.45+2.38+(2*9.6+69.4)cos0°]= 2150.5N (2)主要特种阻力FGL FGL=μ2*I2*ρ*g*l/v2*bl2 =(0.7*0.11472\2*1700*9.81*4)/(1.6\2*0.495\2)=980N (3)附加特种阻力FS FS=nFr =nApu3 清扫器个数n=5(两个头部清扫器,两个空段清扫器,空段清扫器相当于1.5个头部清扫器) 查表:A=0.008,取p=100000,u3=0.6 则FS=5*0.008*100000*0.6=2400N (4)圆周驱动力FU FU=C*FH+FS+FGL=1.92*2150.5+2400+980=7509N (5)传动功率计算 传动滚筒轴功率PA为 PA=FU*v/1000=7509*1.6/1000=12.01KW 电动机功率为 PM=PA/η=12.01/0.9/0.9=14.82KW 选电动机型号为Y160L-4,N=15KW。 查表,减速机选用ZQ50,驱动装置组合号53,驱动装置图号S2-5061-70,十字滑块联轴器图号SL190.3,规格YP80*150/YA70*135,柱销联轴器图号HL170.3,规格YA42*110/ZC50*110。 4.张力计算

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概况 (4) 1.2带式输送机的应用 (5) 1.3课题研究的内容 (6) 1.4各种带式输送机的特点 (7) 1.5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方向 (8) 第二章移动式带式输送机 (9) 2.1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 ..11 2.2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和布置形式 (12) 2.2.1带式输送机的结构 (13) 2.2.2带式输送机的布置方式 (14) 2.3运行阻力的计算 (15) 第三章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计算 (17) 3.1带速和槽角的确定 (19) 3.2驱动装置的确定 (20) 3.3最小张力点的设计计算 (22) 3.4电机的选择与计算 (24) 3.5减速器的选择与计算 (25) 第四章各主要零件强度的校核计算 (26) 4.1轴承强度的校核 (27) 4.2槽钢支架的强度校核 (28) 4.3联轴器的强度校核 (29) 第五章移动带式输送机的三维建模 (30)

5.1底部机架的三维建模 (31) 5.2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 (32) 5.3轮子的三维建模 (34) 5.4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三维建模 (35) 第六章三维软件设计总结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摘要 本次毕业设计是关于移动式带式输送机的设计。首先对移动带式输送机作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分析了移动带式输送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设计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输送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校核。普通型带式输送机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动装置,机尾或导回装置,中部机架,拉紧装置以及移动。最后简单的说明了输送机的安装与维护。目前,移动输送机正朝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出现的气垫式移动输送机就是其中的一个。在移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移动带式输送机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足。本次移动带式输送机设计代表了设计的一般过程, 对今后的选型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移动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导回装置 absraote The design is a graduation project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At first, it is introduction about the belt conveyor. Next, its the principles about choose c omponent parts of belt conveyor. After that the belt conveyor abase on the p rinciple is designed. Then, it is checking computations about main compone nt parts. The ordinary belt conveyor consists of six main parts: Drive Unit, Ji b or Delivery End, Tail Ender Return End. Intermediate Structure, Loop Take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书手写初表汇总

1)计算输送能力 每秒输送能力:I v =Svk= m 3/s (输送能力=输送带横截面积×带速×倾斜输送机面积折减系数) kg/ms 输送能力:I m =Svk ρ= kg/ms(输送能力=输送带横截面积×带速×倾斜输送机面积折减系数×物料堆积密度)小时输送能力:ρSvk Q 6.3= (输送能力=3.6×输送带横截面积×带速×倾斜输送机面积折减系数×物料堆积密度) (S )输送带横截面积查表3-2得:S= m 2 (V )带速根据用户提供或者运算后自行选择 (k )倾斜折减系数查表3-3得:倾斜角度:δ= °(根据用户提供数据填写)得k= 。 (ρ)物料堆积密度根据用户提供数据或查表得 h t S Q / 6.3vk 6.3=?==ρ(根据计算后验证是否满足用户要求) 2)按输送物料块度验算带宽 a= mm mm a B 8002002=+≥ 带宽B= 确定是否满足要求。 是 否。 3)输送带 预选 输送带规格为 。 纵向拉伸强度X G = N/mm 。 每米输送带质量 kg/m ,钢丝绳直径d= mm ,带厚 mm 4)托辊、托辊转速核算 预选托辊直径为φ mm 查表3-7得: 承载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质量kg G 1=

承载分支托辊间距m a 0= 回程分支每组托辊旋转部分质量kg G 2= 回程分支托辊间距m a v = m kg a G q RO / 01=== m kg a G q RU / 22=== ① 托辊转速核算: r/min 30n ===r v π 查表4-12得φ 托辊理论带速[v ]≤ m/s 理论转数[n ]≤ r/min ② 辊子载荷计算 a .静载荷 承载分支托辊 N 81.9q a e 00==??? ? ??+??=B M V I P kg ===ρSvk I M 回程分支托辊 N 81.90==???=B u q a e P b .动载荷 承载分支托辊 N 00== ???='a d s f f f P P 回程分支托辊

带式输送机设计方案定稿

页眉内容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毕业设计方案 题目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设10Q4 学生董吉蒙 学号012 指导教师顾英妮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

学院泉城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董吉蒙学号012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工业化经济的不断增长,带式输送机作为输送行业中的重要设备,其技术发展已成为输送设备发展更替的重要标志之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提倡低能环保机械的倡导,设计出低能耗和环保新型带式输送机又成为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目标。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长距离、高速度、大运量、大功率等方向,其特点将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具有现代物流发展意义,与传统的直线输送机搭接、汽车等其它运输工具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生产实践证明,带式输送机与其他运输机械相比,其相关技术指标都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但作为机械设备来讲,都会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如通用带式输送机的运动零部件多,维护维修费用大问题、由于托辅的原因带速受限问题,再比如输送机的起动、输送带的振动易跑偏和摩擦起热等问题,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做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国内研究现状 尽管我国已拥有先进的软起动技术及多机功率平衡技术、中间驱动技术,而且掌握的技术完全可满足煤矿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需要,但由于国内输送带技术跟不上国外先进国家,带强受到限制,无法满足高强度带式输送机发展的需要。因此,输送机驱动系统必须尽量减少对输送机各部件的动负荷,控制对输送带的动张力,防止输送带在滚筒上的打滑,减小张紧行程。因此,输送机的起制动要求更高,据有关资料介绍,上运输送机最佳的起动特性曲线应为“S”形,有必要进一步研制新型启动技术和自动张紧技术。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无辑式特种带式输送机的研究较早,成果也相对丰富。气垫式带式输送机最初始于荷兰,系统介绍气垫式带式输送机的文献出自荷兰TWERTE大学,一种供运送旅客用的气垫输送机取得专利,另外国外还有供搬集装箱的新型双气垫输送机。国外有关气塾带式输送机的专利有几十项,国外主要的生产厂家有,荷兰的Shiis公司,英国的Simon-Carves和Numec公司等,在初期阶段,国外的气垫带式输送机多用于输送面粉、谷物等密度较小的散状物料,近些年来,幵始用于输送憐酸盐、煤矿等密度较大且刚性大的物料,并逐渐向长距离、高运速和大运量上发展。 - 1 -

TD带式输送机设计方案计算

TD75-800mm-75n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 原始参数及物料特性 1.山碧建材石料输送系统,输送能力:Q=400t/h 2.石料粒度:a=0-200mm 3.堆积密度(查表):p =1700kg/m3 4.静堆积角:a =40。 5.机长Ln约75m 6.提升高度H=0 7?倾斜角度3 =0 初步设计给定: 二 、 带宽B=800mm 8. 9. 带速v=1.6m/s 10 上托辊间距a0=1200mm . 11 下托辊间距au=3000mm . 12 托辊倾角入=30° . 13 托辊辊径?89 . 14 导料槽长度4000mm . 15 输送带上胶厚4.5mn,下胶厚1.5mm . 16 拉紧装置:垂直重锤拉紧 . 17 因需双向运行,采用双头架形式 . 18 简图如下 .

二、计算 1.核算输送能力 Q=3.6Svkp 查表:由 a =40°,得 B =25°, S=0.0717 m2;S =0,得k=1 则Q=3.6Svk p =3.6*0.0717*1.6*1*1700=702t/h>400t/h ,满足要求。 2.核算带宽 B=2a+200=2*200+200=600mm<800m带宽满足粒度要求。 3.计算圆周驱动力和传动功率 (1)主要阻力FH FH二fLg[qro+qru+(2qB+qG)cos 5 ] 查表:f=0.03 (多尘、物料内摩擦大) G仁7.74KG,G2=7.15KG 则qro二G1/ a0=7.74/1.2=6.45kg/m,qru=G2/a仁7.15/3=2.38kg/m qG

二Q/(3.6v)=400/(3.6*1.6)=69.4kg/m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含全套图纸)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2011年01月06日

目录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1) 二、选择电动机 (2) 三、传动零件的计算 (7) 1)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7) 2)减速箱的设计计算 (10) Ⅰ.高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0) Ⅱ.低速齿轮的设计计算 (14) 四、轴、键、轴承的设计计算 (20) Ⅰ.输入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0) Ⅱ.中间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5) Ⅲ.输出轴及其轴承装置、键的设计 (29) 键连接的校核计算 (33) 轴承的校核计算 (35) 五、润滑与密封 (37) 六、箱体结构尺寸 (38) 七、设计总结 (39) 八、参考文献 (39)

一、题目及总体分析 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设计参数: 设计要求: 1).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2).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3).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设计内容: 1.装配图1张; 2.零件图3张; 3.设计说明书1份。 说明: 1.带式输送机提升物料:谷物、型砂、碎矿石、煤炭等; 2.输送机运转方向不变,工作载荷稳定; 3.输送带鼓轮的传动效率取为0.97; 4.工作寿命为8年,每年300个工作日,每日工作16小时。

装置分布如图: 1. 选择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 按工作条件和要求选用一般用途的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卧式封闭。 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电动机所需的工作效率为: d w d P P η= d P -电动机功率;w P -工作机所需功率; 工作机所需要功率为: w Fv P 1000 = 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42d 1234ηηηηηη= 按表2-3确定各部分效率: 三 相电压 380V

机运计算规定

机运专业设计计算书编制规定 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管道工程部 中国·天津

目录 1.目的 (3) 2.编制人及归档要求 (3) 3.主要计算内容及计算方法 (3)

1.目的 设计计算书是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制定本规定是为了规范设计程序,加强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和水平,对输出的设计文件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ISO9001的要求。本规定制定了粉体工程专业设计计算书应涵盖的主要计算内容及计算书的归档要求 2.编制人及归档要求 计算书的编制由设计人员完成。计算书和依据其完成的工程文件(设计图纸,工程说明,请购文件等)应一并交校、审复核。工程文件入库时计算书应交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室保存,保存期至项目质保期结束。(附:计算书装订封面) 3.主要计算内容及计算方法 3.1工艺设计计算-包括:系统能力计算、堆场和库房的面积及贮量的计算、贮仓 的容积及贮量的计算等。 计算方法:按《化工机械化运输设计原则规定》HG20518-92 执行 参考文献:《机械化运输工艺设计手册》 3.2定型设备选型计算-包括:破碎、筛分、给料、装卸等设备生产能力及电机功 率的计算。 计算方法:参照《机械化运输工艺设计手册》或设备生产厂资料执行。 3.3通用设备设计计算-包括:TD75型带式输送机、DTⅡ型带式输送机、大倾角 挡边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等输送设备的生产能力、电机功率、带宽及张力等参数的计算。 计算方法:参照《TD75型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

《DTⅡ型带式输送机设计选用手册》 《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执行。 机运专业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工程代号:主项名称:主项代号:页数:页完成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带式输送机-设计计算说明书模板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设计者:BBB 学号: CCC 专业班级:机械X X X X 班 指导教师:余庆玲 完成日期: 2016年月日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目录 (注意:目录插入,最终自动生成如下目录,字体,五号宋体,行距1.5倍)一课程设计的任务……………………………………………………? 二电动机的选择………………………………………………………? 三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五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六轴的设计计算……………………………………………………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和计算…………………………………………… 八键连接的选择和计算……………………………………………… 九联轴器的选择……………………………………………………… 十减速器箱体的结构设计…………………………………………… 十一润滑和密封的选择………………………………………………… 十二设计总结………………………………………………………… 十三参考资料…………………………………………………………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 1.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知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 (3)提高学生的有关设计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等,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等)的使用,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2.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已知条件:每日两班制工作,传动不逆转,有轻微冲击,输送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带式输送机已知条件如下: 3.设计任务 1.选择(由教师指定)一种方案,进行传动系统设计; 2.确定电动机的功率与转速,分配各级传动的传动比,并进行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 3.进行传动零部件的强度计算,确定其主要参数; 4.对齿轮减速器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减速器装配图(零号图1张),减速器装配图俯视图手绘草图(2号图1张); 5.校核中间轴的强度、轴承寿命、键强度;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设计概要

1 引言 1.1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状况 输送机是在一定线路上连续输送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又称连续输送机。输送机可进行水平、倾斜和垂直输送,也可组成空间输送线路,输送线路一般是固定的。输送机输送能力大,运距长,还可在输送过程中同时完成若干工艺操作,所以应用广泛。 17世纪中,开始应用架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输送机相继出现。1868年,在英国出现了带式输送机;1887年,美国出现了螺旋输送机;1905年,瑞士出现了钢带式输送机;1906年,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输送机[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煤矿用带式输送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输送机产品系列不断增多,从定型的SDJ、SSJ、STJ、DT等系列发展到多功能、适应特种用途的各种带式输送机系列,如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大倾角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九五”攻关项目—“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都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了大倾角、长距离输送原煤的新型带式输送机系列产品,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应用动态分析技术和中间驱动与智能化控制等技术,研制成功了多种软启动和制动装置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但与国外相比(如表1-1),其机型一般都偏小,特别是带速通常均不超过4.5m/s,对高带速输送机及其动态设计与计算机监控等关键技术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由于带速普遍较低,许多设计单位仍沿用以往的静态设计法,用加大带式输送机安全系数的方法来提高设计的可靠性,其结果不仅增大了设备成本,而且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表1-1 国外目前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2] 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是:大运输能力、大带宽、大倾角、增加单长度和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1 设计的原始数据与工作环境条件 (1)工作地点为工作面的皮带顺槽 (2)装煤点的运输生产率,0Q =836.2(吨/时); (3)输送长度,L =1513m 与倾角β= 5以及货流方向为下运: (4)物料的散集密度,'ρ=0.93/m t (5)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堆积角,θ=30 (6)物料的块度,a=400mm 1.2 运输生产率 在回采工作面,为综采机组、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采煤时,其运输生产率应与所选采煤机械相适应。由滚筒采煤机的运输生产率,可知: 2.8360=Q (h t ) 1.3 设备型式、布置与功率配比 应根据运输生产率Q 、输送长度L 和倾角,设备在该地点服务时间,输送长度有无变化及如何变化确定设备型式。产量大、运距短、年限长使用DT Ⅱ型;运距大,采用DX 型的;年限短的采用半固定式成套设备;在成套设备中。由于是上山或下山运输和在平巷中输送距离变化与否采用设备也有所不同。根据本顺槽条件,初步选用280SSJ1200/2?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一部。其具体参数为: 电机功率:2?280kW 运输能力:1300h t / 胶带宽:1200 mm 带速:2.5 m/s

设备布置方式实际上就是系统的整体布置,或称为系统方案设计。在确定了输送机结构型式下,根据原始资料及相关要求,确定传动装置、改向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其它附属装置的数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对输送线路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功率配比是指各传动单元间所承担功率(牵引力)的比例。 1.4 输送带宽度、带速、带型确定计算 根据物料断面系数表,取458=m K 根据输送机倾角,取1=m C 则由式(7.1),验算带宽 m C v K Q B m m 901.01 9.05.24582.836'0=???=≥ ρ 式(7.1) 按物料的宽度进行校核,见式(7.2) mm a B 9002003502200 2max =+?=+≥ 式(7.2) 式中 m a x a —物料最大块度的横向尺寸,mm 。 则输送机的宽度符合条件 1.5 基本参数的确定计算 (1)q –—输送带没米长度上的物料质量,m kg /,可由式(7.3)求的; m kg Q q /9.925.26.32.8366.30=?== ν 式(7.3)

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综合设计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带式输送机的设计 设计者: XXX 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学号: XXXXXXXX18 指导教师: XX 2014年 1 月 10 日

目录 1. 设计任务 (3) 2. 输送带的选型设计 (4) 2.1. 输送带宽度的设计计算 (4) 2.2. 输送带宽的校核 (4) 2.3. 输送带输送能力校核-------------------------------------------------------------------------- 4 2.4. 输送带的选型 (5) 3. 带式输送机系统布置 (5) 4. 输送机运行阻力及张力计算 (5) 4.1. 有关参数计算 (6) 4.2. 运行阻力计算 (8) 4.3. 输送带张力的计算 (8) 4.4. 校核输送带强度 (13) 5. 驱动装置的选型设计 (14) 5.1. 电动机的计算、选定 (14) 5.2. 联轴器的选用、校核 (14) 5.3. 液力耦合器的选择 (15) 5.4. 减速器的计算、选用和校核 (15) 5.5. 滚筒的选择和滚筒合力的计算 (15) 6. 驱动装置的布置简图 (18) 7. 托辊、机架的选型设计 (19) 7.1. 托辊的计算、选用和校核 (19) 7.2. 机头架、中间架、机尾架的选用 (20) 8. 拉紧装置的选型设计 (24) 8.1. 拉紧参数计算 (24) 8.1.1. 拉紧力 (24) 8.1.2. 拉紧行程 (24) 8.2. 拉紧装置的选型设计 (24) 9. 制动装置的选型设计 (25) 9.1. 逆止力矩的计算 (25) 9.2. 逆止器的选定 (26) 10. 其他装置的选型设计 (27) 10.1. 导料槽的选型设计 (27) 10.2. 中间架支腿的选型设计 (29) 10.3. 驱动装置架的选型设计 (30) 10.4. 清扫器的选型设计 (30) 11. 设计小结 (32) 12. 参考文献 (33)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 带式输送机的选型计算 1.1 设计的原始数据与工作环境条件 (1)工作地点为工作面的皮带顺槽 (2)装煤点的运输生产率,0Q =836.2(吨/时); (3)输送长度,L =1513m 与倾角β= 5以及货流方向为下运: (4)物料的散集密度,'ρ=0.93/m t (5)物料在输送带上的堆积角,θ=30 (6)物料的块度,a=400mm 1.2 运输生产率 在回采工作面,为综采机组、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采煤时,其运输生产率应与所选采煤机械相适应。由滚筒采煤机的运输生产率,可知: 2.8360=Q (h t ) 1.3 设备型式、布置与功率配比 应根据运输生产率Q 、输送长度L 和倾角,设备在该地点服务时间,输送长度有无变化及如何变化确定设备型式。产量大、运距短、年限长使用DT Ⅱ型;运距大,采用DX 型的;年限短的采用半固定式成套设备;在成套设备中。由于是上山或下山运输和在平巷中输送距离变化与否采用设备也有所不同。根据本顺槽条件,初步选用280SSJ1200/2?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一部。其具体参数为: 电机功率:2?280kW 运输能力:1300h t / 胶带宽:1200 mm 带速:2.5 m/s 设备布置方式实际上就是系统的整体布置,或称为系统方案设计。在确定了输送机结构型式下,根据原始资料及相关要求,确定传动装置、改向滚筒、拉紧装置、制动装置以及其它附属装置的数量、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对输送线路进行整体规划布局。 功率配比是指各传动单元间所承担功率(牵引力)的比例。

1.4 输送带宽度、带速、带型确定计算 根据物料断面系数表,取458=m K 根据输送机倾角,取1=m C 则由式(7.1),验算带宽 m C v K Q B m m 901.019.05.24582 .836'0 =???= ≥ρ 式(7.1) 按物料的宽度进行校核,见式(7.2) mm a B 9002003502200 2max =+?=+≥ 式(7.2) 式中 m a x a —物料最大块度的横向尺寸,mm 。 则输送机的宽度符合条件 1.5 基本参数的确定计算 (1)q –—输送带没米长度上的物料质量,m kg /,可由式(7.3)求的; m kg Q q /9.925 .26.32 .8366.30=?== ν 式(7.3) (2)'t q ——承载托辊转动部分线密度,m kg /,可由式(7.4)求的; 't q =m kg l G g /67.165.1/25/' '== 式(7.4) 式中' g l ——上托辊间距,一般取m 5.1~1。 (3)''t q ——回空托辊转动部分线密度,kg/m ,可由式(7.5)求的: "q " "/g l G =m kg /100.2/22== 式(7.5) 式中" g l ——下托辊间距,一般取m 3~2。 (4)d q –—输送带带单位长度质量,kg/m ,该输送机选用阻燃胶带,其型号为1400S , d q 取m kg /63.15;其他参数为:

第三章 带式输送机得设计计算

第三章带式输送机得设计计算 3、1 已知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带式输送机得设计计算,应具有下列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资料 (1)物料得名称与输送能力: (2)物料得性质: 1)粒度大小,最大粒度与粗度组成情况; 2)堆积密度; 3)动堆积角、静堆积角,温度、湿度、粒度与磨损性等。 (3)工作环境、干燥、潮湿、灰尘多少等; (4)卸料方式与卸料装置形式; (5)给料点数目与位置; (6)输送机布置形式与尺寸,即输送机系统(单机或多机)综 合布置形式、地形条件与供电情况。输送距离、上运

或下运、提升高度、最大倾角等; (7)装置布置形式,就是否需要设置制动器。 原始参数与工作条件如下: 1)输送物料:煤 2)物料特性: 1)块度:0~300mm 2)散装密度:0、90t/ 3)在输送带上堆积角:ρ=20° 4)物料温度:<50℃ 3)工作环境:井下 4)输送系统及相关尺寸: (1)运距:300m (2)倾斜角:β=0° (3)最大运量:350t/h 初步确定输送机布置形式,如图3-1所示:

图3-1 传动系统图 3、2 计算步骤 3、2、1 带宽得确定: 按给定得工作条件,取原煤得堆积角为20°。 原煤得堆积密度按900 kg/。 输送机得工作倾角β=0°。 带式输送机得最大运输能力计算公式为 (3、2-1)式中:——输送量(; ——带速(; ——物料堆积密度(); 在运行得输送带上物料得最大堆积面积,

K----输送机得倾斜系数 带速与带宽、输送能力、物料性质、块度与输送机得线路倾角有。当输送机向上运输时,倾角大,带速应低;下运时,带速更应低;水平运输时,可选择高带速、带速得确定还应考虑输送机卸料装置类型,当采用犁式卸料车时,带速不宜超过3、15m/s。 表3-1倾斜系数k选用表 输送机得工作倾角=0° 查DTⅡ带式输送机选用手册(表3-1)k可取1、00 按给顶得工作条件,取原煤得堆积角为20°; 原煤得堆积密度为900kg/; 考虑山上得工作条件取带速为1、6m/s; 将参数值代入上式,即可得知截面积S: S

高速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外文翻译

附件A esign of High Speed Belt Conveyors G. Lodewijks, The Netherlands. SUMMARY This paper discusses aspects of high-speed belt conveyor design. The capacity of a belt conveyor is determined by the belt speed given a belt width and troughing angle. Belt speed selection however is limited by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belt speed also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yor belt, as for example it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it's running behavior. A method is discussed to evaluat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nveyor belts by using the loss factor of transport. With variation of the belt speed the safety factor requirements vary, which will affect the required belt strength. A new method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the belt speed on the safety factor is presented. Finally, the impact of the belt speed on component selection and on the design of transfer stations is discussed. 1 INTRODUCTION Past research has shown the economical feasibility of using narrower, faster running conveyor belts versus wider, slower running belts for long overland belt conveyor systems. See for example [I]-[5]. Today, conveyor belts running at speeds around 8 m/s are no exceptions. However, velocities over 10 m/s up to 20 m/s are technically (dynamically) feasible and may also be economically feasible. In this paper belt speeds between the 10 and 20 m/s are classified as high. Belt speeds below the 10 m/s are classified as low. Using high belt speeds should never be a goal in itself. If using high belt speeds is not economically beneficial or if a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is not ensured at a high belt speed then a lower belt speed should be selected. Selection of the belt speed is part of the total design process. The optimum belt conveyor design is determined by static or steady state design methods. In these methods the belt is assumed to be a rigid, inelastic body. This enables quantification of the steady-state operation of the belt conveyor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size of conveyor components.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steady-state operation includes a quantification of the steady-state running belt tensions and power consumption for all material loading and relevant ambient conditions.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 finding the optimum design is not a one-time effort but an iterative process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