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研究

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国际旅游方向学号 XX)

摘要:在旅游研究中,本真性的含义主要是博物馆语境下的本真性,它意味着传统的文化及其起源,意味着一种纯真、真实与独特。在现代社会的旅游形式中,家庭旅游已经成为体验个体与个体之间本真性的一个典型案例。家庭旅游是家庭成员之间联络感情和放松身心的最好方式,在国外已有长足的发展。而大学生又是旅游消费群体中最具潜力的生力军,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基本结论,以期可以对将来的家庭旅游热潮提供经验和借鉴,对旅游商品的开发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家庭旅游;本真性;旅游社会学

一、关于本真性的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旅游本真性的研究

“本真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这来源于美国历史学家珀尔斯汀和美国社会学家麦肯耐尔关于本真性的讨论和争论。珀尔斯汀(Boorstin,1964)在他的《形象》一书中将大众旅游称为“伪事件”(pseudo-event)。他认为旅游企业制造了旅游目的地的假象,而旅游者亦满足于这些被设计好的、无意义的事件,其最终结果是“旅游者越来越远离目的地社会的本真现实”相比较于珀尔斯汀的批评,麦肯耐尔(MacCannell,1989)则认为旅游者生活在现代化、异化(alienated)的社会中,因而他们的旅游动机正是去寻找本真性,即了解旅游地居民的真实生活。他指出,对旅游者而言,其挑战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他/她可以被允许了解或经历他者/旅游地居民的真实生活。由于不断地寻求本真的旅游体验,麦肯耐尔

将现代的旅游者称为“世俗的朝圣者”(secular pilgrim)。

1999年,王宁发表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研究纪事》)中的《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旅游体验原真性再认识》)一文,将西方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用于研究旅游者动机和体验的“真实性”概念引入中国旅游研究阵地。此后,肖洪根、杨慧、李旭东等学者们也在旅游研究中对“真实性”进行了研究与发展,探索了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这些研究国外旅游本真性理论的引介和研究进展的把握,为我国旅游本真性研究的实证及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本真性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本真性(authenticit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本真性虽然是源自西方哲学界的一个新概念,然而又被各国学者运用于旅游学之中。真实性在西方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旅游体验和动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旅游界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以至于有多少人写关于真实性的文章,就有多少关于真实性的定义。可见,旅游研究中对本真性含义的界定从一开始便是有争议的。对此,科恩认为本真性的概念本来就“不是静止的、固定的,它是可以商榷的”。

“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

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它意味着传统的文化及其起源,意味着一种纯真、真实与独特。王宁曾总结了本真性概念的发展过程,

并将本真性发展的各个阶段划分为:客观主义的本真性、建构主义的本真性和后现代的本真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主义的本真性。

二、研究题目相关的概念

(一)、家庭旅游概念的界定

家庭旅游是指一家人一起进行的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相较于一般的旅游活动而言,其旅游对象有了特殊的限定。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这里一家人泛指上述生活组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文中所研究的家庭不只局限于标准家庭结构(即父母和孩子)下的两代同堂家庭,还包括其他的家庭结构形式,例如三代同堂。家庭旅游也不仅限于周末父母带孩子去公园的那种传统形式下的出游,而是个体为了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自然情感的联系和家庭中真正的亲密关系,通过家庭旅游来实现自我“本真性”回归的旅游方式。

也正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在客源市场中,家庭旅游的比例将逐年增加,且成为一种时尚,这对今后旅游市场发展、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以及旅游宣传促销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开辟这一市场。

(二)、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研究的目的

大学生属于最具潜力的旅游消费者群体,而面对就业等压力和对家庭的依赖比较大的情况下,家庭旅游就成为了大学生释放压力,调节生活节奏,寻归本真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

是旅游行业的潜在市场,选取大学生群体进行该问题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强、更具代表性,实用性更大等优点。

我们都知道,未来的旅游产品设计,更需要提供专门针对旅游者的“私人订制”,而家庭旅游则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对亲情的需求增加,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市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即将步入社会,对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问卷调查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考虑了人口统计学和社会学属性的因素,除了个人基本信息之外,还包括对受访者的意愿调查,对家庭旅游的感受度调查,家庭旅游的旅游动机和影响评价因素。还设计了关于选择家庭旅游的时机与本真性的关系的题目,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的优势等问题,受访者对家庭旅游的满意程度会通过访谈进行补充了解,所获得调查结果基本能够直接反映被调查者的真实感受,从而进行本真性的分析。

(二)、调查过程与访谈过程

由于调查时间赶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多数同学时间不充裕,所以问卷发放采用了网上发放为主和实际发放为辅的形式,调查对象是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均有调查到。在此期间,我还到学校周边的岳麓山和橘子洲等地进行实地发放问卷,虽然受访

者没有预期的那么多,但湖南省内和省外的学生都有,这也增加了调查的可信度。因为发放的问卷数量有限,所以本次调查结果有可能存在一些偏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了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外,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交谈,旨在能够获得一些及时真实的感性认识,同时更深入的了大学生对家庭旅游本真性的感知。

四、统计结果与特征分析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共244份,回收244份,其中网上问卷144份,纸质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共204份,有效率为83.6%。

(一)、大学生家庭旅游本真性研究受访者特征

此次大学生家庭旅游本真性调查的受访者比较均衡,男生占22.55%,而女生占了77.45%,年龄也很集中,以18—25岁这一年龄段为主,占到了调查总人数的94.12%;而受访者年纪分布也相对均衡,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到,大一年级的学生约占14.71%,大二年级的学生约占26.47%,大三年级的受访者相对较多,约占样本总体的50.98%,大四的学生约占7.84%。以中收入者为主,月收入在1500—3000元之间的家庭占了调查总数的35.29%,月收入在3000—5000元之间的家庭占了样本总数的24.51%,两者的总和占了调查总数的一半以上。湖南省内和省外的学生都有,省内学生占样本总数的45.1%,省外学生则占54.9%。

(二)、家庭旅游是本真性体验的一个典型案例

根据本次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家庭旅游,而且基本不受地域因素和收入因素的影响,无论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家庭,也无论是湖南本省还是外省的学生,约占3/4的受访者选择了家庭旅游,并且认为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能在旅行中更加流露出最真实的自己,能放松心情,更加自然。在询问到家庭旅游的作用时,有78.43%的学生选择了“让家庭氛围更和谐,乐趣也会更多”这一选项,74.51%的学生也认为家庭旅游可以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自然情感的联系和家庭中真正的亲密关系。而“依赖感得到满足,幸福感的到提升”“能回归本真的自我,不用伪装,让旅行更加轻松”等选项也有近半数的人勾选,由此可见家庭陪伴下的旅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本真性的重要体现形式,正如王宁所说的,家庭旅游是本真性体验的典型案例。

(三)、家庭旅游的旅游动机与影响评价的因素

希望与家人共享快乐,增进了解是大学生选择家庭旅游的旅游动

机之一。也有58.82%和56.86%的受访者的旅游动机是为了孝敬父母和游览观光,另有50%的人是出于放松身心的目的选择家庭旅游的。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影响家庭旅游评价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旅游地的状况的好坏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约占调查人数的75.49%,而自己及家庭、别人的行为及态度、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等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旅行社与旅游目的地想要想抓住家庭旅游这个机遇,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选择家庭旅游的时机与本真性的关系

“本真性”表达了人们对旅游的美好期望,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这一“神圣旅程”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在旅游中,身体成为了“主体”,成为了自己的主人。身体得到了真正的放松,身体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是这种短暂但超凡的身体体验使得人们从现代日

常生活中的身体约束中解脱出来,成为个体本真性的表现。在问卷的第13题,有77.23%的受访者选择了会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来临时候出行,也有65.35%的受访者会在持续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身心疲惫的时候选择家庭旅游,有64.36%的受访者是为了调节生活节奏,让心灵获得重生,还有35.64%的受访者会在突发情况让心情不好、迷失自我的时候选择家庭旅游。这些比重体现了旅游者外出旅游或是为了逃避世俗的束缚,或是为了解放自己的身体与灵魂,或是为了寻归真正的自我,但这些时机的选择,也恰恰说明了旅游者的旅游是寻找“本真性”的体现,家庭旅游就成为了体验“本真性”的最佳选择。而旅游产品的开发或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可以根据旅游者家庭旅游的选择时机来进行安排。

五、关于大学生家庭旅游本真性研究结果的思考

多数受访者到选择家庭旅游是为了与家庭成员之间联络感情和

放松身心而来的,他们希望能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旅行,体验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解放灵魂,达到“本真性”的回归。家庭旅游的本真性,不是因为安全或是金钱等方面的方便,而是因为旅游者不仅从观光、事件或表演中中获得了愉悦,同时也满足了自身对于自然情感的联系、家庭中的真正亲密关系和个体本真性得到释放的目的。符合现代人到异地异域体会异质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并获取全新身心

体验的要求,也顺应了现代旅游业对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的要求。

但是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影响家庭旅游评价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旅游地的状况的好坏、自己及家庭、别人的行为及态度、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等因素会影响个体对于本真性的体验。由此可见,家庭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细分市场,目前还较为狭窄。旅行社与旅游目的地想要想抓住家庭旅游这个机遇,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舒适的旅游环境。

其次,由于旅游者对本真性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场景内进行的,也是出于特定的原因、目的而选择家庭旅游的。家庭旅游者会选择在突发情况让心情不好、迷失自我的时候,或是到了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来临时候出行,也有的受访者会在持续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之后,身心疲惫的时候选择家庭旅行,来调节生活节奏,让心灵获得重生。另外需要注意一点,游客的旅游动机虽然有追求自我本真性的目的,但是受自身性格、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影响,他们原有的条件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他们的体验。对于部分旅游者来说,他们认为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实的,认为选择及爱听旅游和

寻找自我本真性没有太大关系,有的是单纯的陪家人旅游,有的是因为学习等原因,他们对本真性就没有什么概念了,这种情况在调查中也是有的。

六、总结

家庭旅游作为一种新趋势,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以往推出的旅游商品一般是大众型的,以为普通游客提供服务为主,以散客组团为主要出游方式,这不适合家庭旅游的发展要求,而且忽视了旅游者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客我”中解放出来,释放和展现“主我”。本文尝试从旅游社会的本真性角度,去分析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体现,以及对旅游业发展所能提供的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旅游的本真性的研究分析,不仅充实和丰富了旅游社会学,拓展了研究思路,还可以帮助旅游业经营者更加了解家庭旅游的“本真性”需求与旅游动机,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更好的应对家庭旅游热潮提供有益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罗少燕,武邦涛.家庭旅游的模式分析与产品选择[A].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43-10444

[2]马凌.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A],旅游学刊,2007年第10期

[3]王宁.旅游中的互动本真性--好客旅游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11):29

[4]王宁,丹萍,马凌.旅游社会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12:143-158

[5]孙喜林,廉洁.本真性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的分类及其现实意义,东北财经大学学报[J],2010,(4)

[6]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A],人文地理,2010年第四期

[7]杨振之;胡海霞.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J],旅游学刊,2011年12期

[8]周亚庆,吴茂英,周永广,竺燕红.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及其比较[J],旅游学刊,2007年06期

[9]赵静蓉,诗意栖居的本真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1月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