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对比研究的系统评价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对比研究的系统评价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疗效对比研究的系统评价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

疗效对比研究的系统评价

刘俊1

林国生1

张艳1

潘传武

2

[摘要] 目的 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 rane 图书馆(2008年第3期)、Pub M ed 、E M BA S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08年6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效果的文献,并用R ev M an 5.0统计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累计胺碘酮治疗组262例,普罗帕酮治疗组255例。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效果的合并OR 值为1.26,95%可信区间为0.83~1.91,P >0.05。结论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效果没有差异。[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胺碘酮;普罗帕酮;系统评价中图分类号 R 972.

+

2 R54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59(2009)02-0122-05

Syste m atic review of co m 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 i cacy of a m iodaron e versus propafenone for the conversion of at rial fibr illation .L IU J un 1,L IN G uo sheng 1,ZHANG Y an 1,PAN Chuan w u 2.1D epart m ent of C ard i o l ogy ,R en m i n H osp i ta,l W uhan U n i ve rsity ,W uhan ,430060,Ch i na ;2Y ong an N ew Zone Co mm un ity H ealth Serv i ce Center ,X ian an D istrict ,X ianni ng 437000,China

[Abstract] O bjective T o prov i de ev i dence f o r the c li n ic use of a m i odarone and propafenone through investi ga ting the e fficacy o f a m i odarone vers us propa fenone f o r the conv ers i on o f atrial fi brillati on . M ethod The Cochrane li brary (Issue 3,2008),Pub M ed ,E M BA SE ,Chi nese B i om ed i ca l D atabase and China N ati onal K now l edge Inte rnet w ere searched .T he literat u re co m pari ng t he e ffi cacy of a m i oda rone ve rsus propa f enone f o r the conversi on o f atrial fi brillati on ,w hich w ere pub li shed bet ween January 2000and June 2008,w ere i ncluded .M eta analysis w as perfor m ed usi ng R ev M an 5.0soft w are . R esu lts F i ve random i zed con tro ll ed tra ils (RCT )w ere identifi ed .T he am i oda rone and propa fenone cases we re 262and 255,respecti ve ly .The pooled odds rati o (OR )va l ues and 95%confi dence i n terva lw ere 1.26,0.83-1.91respectively ,P >0.05. Conclusions

T here i s no sign ificant diffe rence be t w een the e ffi cacy o f a m i oda rone and tha t o f propafenone f o r

the conve rsion o f atrial fibrillati on .[Chinese Journal of Card i ac P acing and E lectrop hys i o logy,2009,23(2):122-126][K ey words] Card i o logy ;A trial fibrillati on ;Am iodarone ;P ropafenone ;Syste m atic rev i ew

作者单位:1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430060)

2 咸宁市咸安区永新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咸宁

437000)

作者简介:刘俊(1984-),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基础与临床。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前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药物是主要的选择

[1]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用于转复房颤,但

是,对于两种药物疗效的比较,临床研究的结果不尽一致。为进一步客观评价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

颤的效果,本研究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现有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结果进行质量评价和汇总分析,以期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RCT )并满足如下条件: 试验至少分两组,同时有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患者用药前已经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胺碘酮和普罗帕酮使用的剂型不限,可为静脉用药,也可为口服用药;#除研究所用药物外,各组其余处理相同;?交待了研究中的副反应情况。1.2 纳入患者类型

研究对象为房颤患者,年龄,性别,房颤持续时间不限;排除合并其他心律失常患者;除外电解质紊乱,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1.3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2008年第3期)、Pub M ed 、E M BA SE(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

知网全文数据库;分别以英文检索式:&atrial fi brillati on?AND &a m i odarone?AND&propafenone?;中文检索式:&房颤?和&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检索;手工检索主要专业期刊The Am erican Journa l o f Ca rd i o l ogy(美国心血管病学杂志)、C ircu lati on(循环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文献发表的年代限制在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检索无语种限制。尽量避免检索遗漏。

1.4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1.4.1 资料提取 用统一设计的表格提取资料,包括方法学、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来源期刊、基线情况、干预措施、试验对象退出研究的情况及结局指标(用药后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为结局指标;以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表现作为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判断标准)。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意见不同时通过讨论决定。

1.4.2 质量评价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Jadad量表进行评价[2]。其评价内容包括:(1)随机分组情况:若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或随机数字表产生的随机序列进行随机分组,计2分;!若试验中虽提到随机分组,但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未予交待,计1分;?若试验采用半随机方法,如采用交替分配病例的方法,或者按入院顺序、出生日期进行分组,计0分。(2)是否使用盲法及如何进行:若试验中描述了实施双盲的具体方法并且使用恰当,计2分;!若试验中仅提及采用双盲法,具体方法未予交待,计1分;?若试验采用双盲,但方法不恰当,计0分。(3)是否提及试验对象的退出及其理由:若试验对退出和失访的病例数及退出的理由进行了详细地描述,计1分;!若试验没有提到退出和失访,计0分。总分为上述三项评价内容得分之和,总分在0~2分之间为低质量文献,总分在3~5分之间为高质量文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 ev M an5.0统计软件进行M eta分析。采用比值比(odds ra ti o,OR)作为疗效分析统计量,并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采用卡方检验(Ch i square test)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tests f o r hetero gene ity),当各研究间有同质性时(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 xed effec tm odel)进行分析;当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时(P<0.05),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 m e ffect m ode l)进行分析。

1.6 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

排除纳入研究中权重最大的研究,比较其结果;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别进行分析,比较其结果;如果涉及到纳入研究的差异,使用亚组分析。

1.7 偏倚的估计

用漏斗图来评价分析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则会出现不对称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也越大[3]。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文献32篇,其中8篇为英文,24篇为中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及部分文章的全文,其中27篇未能满足本系统评价的纳入标准被排除,最终纳入5篇RC T(英文2篇,中文3篇)[4~8],累计胺碘酮治疗组262例,普罗帕酮治疗组255例。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基线特征

5篇RCT中2篇为较高质量的研究(Jadad计分均为3分),其余3篇均为低质量研究(Jadad计分分别为1,1,2分)。有两篇报告了具体的随机方法,仅1篇文献使用了盲法,但为单盲,3篇文献描述了退出及理由,质量评价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纳入研究发表年代随机方法盲法退出Jadad评分M art n ez M arcos等[4]2000恰当不恰当(单盲)有描述3

Koch i adak is等[5]2007不清楚无有描述2

谢陈玲等[6]2006不清楚无未提及1

邹桂和等[7]2004不清楚无未提及1

马丹等[8]2007恰当无有描述3

所纳入的5篇文献中,2篇为静脉用药,3篇为口服用药。M art nez M arcos等[4]的研究胺碘酮组,最初予以5m g/kg剂量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不少于20m in),继以50m g/h静脉滴注,直至12h;对普罗帕酮组,最初予以2mg/kg剂量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不少于20m in),若未转复,8h后继以1m g/kg剂量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不少于20m in),12h后观察疗效。Koch iadakis等[5]的研究中,胺碘酮组,最初予以300m g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1h);继以20 m g/kg剂量静脉滴注,直至24h;普罗帕酮组,最初予以2m g/kg剂量静脉推注(推注时间不少于15 m i n);继以10m g/kg剂量静脉滴注,直至24h。谢陈玲等[6]的研究中,胺碘酮组,予以每次200m g口服,3次/天,直至7天;普罗帕酮组,予以每次150 m g口服,3次/天,直至7天。邹桂和等[7]的研究中,用药方法与谢陈玲等相同。马丹等[8]的研究

中,胺碘酮组,予以每次200m g 口服,3次/天,直至7天;普罗帕酮组,予以600m g 一次顿服(1例女性体重较轻,仅45kg ,用量450m g),6h 后观察疗效。另外,两篇外文文献提供了受试者的左室射血分数的基线资料,M art nez M arcos 等

[4]

的研究,胺碘酮组

和普罗帕酮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62(0.07

和0.64(0.07;Koch iadak is 等[5]

的研究,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2(0.10和0.53(0.10。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见表2。2.3 结果评价

2.3.1 异质性检验结果 检验统计量 2

=4.96,P =0.29,大于0.05,可认为各研究同质性较好,选用

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3.2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后的结果 5项研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疗效的OR 值的95%C I 均跨过了无效线(OR =1),见图1,因此可以认为这5项研究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量为517,综合检验效果为Z =1.07,P =0.29,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合并OR 值为1.26,95%C I 为0.83~1.91。

表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纳入研究 组别例数退出年龄(岁)房颤持续时间

左房内径(mm )

转复例数

M art nez M arcos 等[4]

胺碘酮组50162(145h 40(532普罗帕酮组50162(116h 40(336 Kochiadak is 等[5]

胺碘酮组92165(11<48h 42.22(5.4082普罗帕酮组914

64(11<48h 41.57(6.09

73 谢陈玲等[6]

胺碘酮组4025~7230m i n~7d 16普罗帕酮组3622~7030m i n ~7d 14

邹桂和等[7]

胺碘酮组5054(10.57(1.63m 40(4.542普罗帕酮组4852(11.5

7(1.47m 39(3.234 马丹等[8]

胺碘酮组30456.2(7.816.3(7.2y 43.1(8.23普罗帕酮组

30

1

55.8(8.2

16.8(7.5y

45.2(7.9

4

2.3.3 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 若删去5个研究中权重最大的M art nez M arcos 研究,进行M eta 分析计算合并的OR 值,OR =1.54,95%C I 为0.94~2.51,跨过了无效线,综合检验效果为Z =1.73,P =0.08,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与5个研究的综合

结果一致,见图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合并的OR 值,OR =1.25,95%C I 为0.77~2.

02,跨过了无效线,综合检验效果为Z =0.90,P =0.37,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一致,见图3,

说明本研究的结果基本可靠。

图1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疗效对比研究的M eta 分析结果(固定效应模型)

因为所纳入的研究中,3篇文献为口服用药,2篇为静脉用药,为除外用药方式造成疗效差异的可

能,对用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口服药物组,综合检验效果为Z =0.91,P =0.36,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合并OR 值为1.33,95%CI 为0.72~2.44;静脉用药组,综合检验效果为Z =0.61,P =0.54,大于0.05,没有统计学差异。合并OR 值为1.20,95%C I 为0.67~2.14。与未分组

前得出的结果一致,见图4。提示排除用药方式的影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的疗效没有差别。

2.3.4 偏倚的估计 本研究的漏斗图较对称,见图5,可认为本研究偏倚较小。3 讨论

本研究纳入的5项研究均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各项研究都对治疗前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心房

图5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疗效对比研究的OR漏斗图大小、基本伴随疾病等因素进行了基线一致性分析,使得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其中的3项研究[5~7],胺碘酮组转复率均高于普罗帕酮组,但仅在1项研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项研究[4,8],胺碘酮组转复率低于普罗帕酮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对5项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后,总的OR值包含了1,说明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组转复率间并无差别,而亚组分析也得出了一样的结论。因纳入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要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2006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

脏病学会房颤控制指南中,普罗帕酮用于房颤的窦性心律转复,在该指南中是)类推荐,且属于A级证据,胺碘酮用于房颤的窦性心律转复,在该指南中是?a类推荐,亦属于A级证据[1]。在临床实践中,较倾向于使用胺碘酮转复房颤,亦有使用普罗帕酮的。两种药物到底何者能够更有效地转复房颤,国内外不同的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困惑。M eta分析可以对多个同类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汇总,尤其是当多个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时候;从而达到增大样本含量,提高检验效能的目的,得出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分析结果。本研究运用M eta分析的方法,对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在现有资料的情况下,得出了较为综合的结论,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纳入的国内文献有的对受试者的基线情况评价不够全面,可能会影响系统评价的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为5篇,总的样本例数较少,还需等待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出现,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可信;虽然本研究的漏斗图基本对称,但是,仍不能除外偏倚的可能,因为没有纳入一些已经完成,但未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参考文献

1 Fu ster V,Ryd n LE,Canno m and DS,et a.l ACC/AHA/ESC2006

gu i deli nes f or t h em anage m en t ofpati en ts w it h atri al fi brill ation execu tive summ ary[J].Eu ro H eart J,2006,27:1979

2 A lej and ro R,J adad R,M oore A,et a.l Assess i ng t h e quality of re

ports of rando m iz ed clin i cal tri als:Is b li nd i ng necessary[J]?C on trolled C lin Tri a l s,1996,17(1):1

3 李幼平主编.2003.循证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2

4 M art nez M arcos FJ,Garc a Gar m end ia J L,O rt ega C arp i o A,et a.l

Co m pari son of i n travenou s fl ecai n i d e,p ropafenone,and a m i od arone for conversi on of acute atri al fi b rill ation to si nu s rhyth m[J].Am J Card i o,l2000,86:950

5 K och iadak i s GE,Igoum en i d i s NE,H a m ilos M E,et a.l A co m para

tive study of t he effi cacy and safety of p rocai na m i de vers us p ropafenone versus a m i odaron e f or t h e convers i on of recen t on set atrial fi b rillati on[J].Am J C ard i o,l2007,99:1721

6 谢陈玲,宋晓蓉.口服胺碘酮和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疗效比较

[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3):134

7 邹桂和,李红阳.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房颤的疗效对比分析

[J].中国医药导刊,2004,6(1):45

8 马丹,刘凤岐,富路,等.口服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联合电复律转复

持续性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

(3):165

(2008-09-09收稿)

(李晓清编辑)

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

糖尿病是否直接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尚不知晓。M arkus等检查一项始于1994年5月,随访至2004年5月的人群研究中的1005例成人。他们年龄25~75岁,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890例保全完整的记录,足以分析左心室的几何形状和功率,成为研究重点。其中,具体的参数为左室体积、左室直径、舒张功能的改变。

890例病人中大多数(n=833)基线时和各次随访检查时均无糖尿病(持久非糖尿病组),36人在研究期间发生糖尿病(新发糖尿病组),21人基线时及随访期间均有糖尿病(已患糖尿病组)。

研究所见与其他已发表的结果不同之处是见到已患糖尿病组心脏有偏心圆肥大,舒张功能不正常,射血分数有明显降低。10年间,3组的左室相对厚度和左室厚度改变近似。但己患糖尿病者,即患糖尿病已至少10年者(虽然不知准确的病程)左室终末舒张直径增加较多(与非糖尿病者相对而言),分别增加5.74%及0.19%。此外,入选前已患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比较),左室体积较大,分别为21.6%及9.8%;左房直径亦较大(分别为10.8%及4.6%)。该组病人的射血分数降低5.4%,而非糖尿病组增加2.9%。

在研究期间,新发生糖尿病者的结果介于已患糖尿病者及未患者之间。

结论:持久糖尿病患者左室有偏心圆肥大。10年随访期间,持久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下降比其他2组迅速。新发病的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较为轻微,积极治疗可望防止长期糖尿病的某些改变的发生。

M a rkus称:新发病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者差异不十分大。我们识别出一组糖尿病病人,如果积极治疗,这对年轻糖尿病患者关系尤大。积极治疗于发生早发性心脏重构之前,糖尿病的许多并发症或可能幸免。但上述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及证实,以期充分了解糖尿病对心脏的影响并预防之。(余国膺摘译)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5T10:44:06.5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28期作者:吕金香 [导读]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 (肇东市中医院黑龙江绥化 151100) 【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胺碘酮组经治疗后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各指标均优于普罗帕酮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药物价格低,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043-02 室性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范围从良性无症状性收缩到导致猝死的心室颤动。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要防止潜在的疾病发作,减少猝死的发生。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药物治疗,降低室性期收缩的级别,降低猝死的危险性[1]。现对我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为窦性心律,动态心动图记录均有室性早搏,有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24小时有4000个以上。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为60.5±2.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达9年,平均病程 3.5±2.5年。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80例患者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各4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均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安慰剂治疗;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片治疗,第一周每日3次,每次200mg;第二周每日2次,每次200mg;第三周每日一次,每次200mg。普罗帕酮组治疗,每次150mg ,每日三次。所有患者均经1个月的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各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转为正常。心电图和心率检查正常或明显改善;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一定的好转或改善,心电图和心率检查有一定的改善;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率等检查无明显改善[2]。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临床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x-±s)和n(%)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胺碘酮组40例,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数(6830±1310)个/24h;短阵室速数 (7.5±3.2)次/24h;PR间期(0.145±0.013)s;QRS波时限(0.080±0.013)s;QTc间期(0.39±0.02)s;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数(3715±475)个/24h;短阵室速数(1.4±1.1)次/24h;PR间期(0.145±0.012)s;QRS波时限(0.080±0.012)s;QTc间期 (0.42±0.05)s。普罗帕酮组40例,治疗前室性期前收缩数(6719±1301)个/24h;短阵室速数(7.8±3.4)次/24h;PR间期 (0.144±0.012)s;QRS波时限(0.078±0.014)s;QTc间期(0.38±0.12)s;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数(3844±682)个/24h;短阵室速数(4.3±2.5)次/24h;PR间期(0.146±0.014)s;QRS波时限(0.080±0.013)s;QTc间期(0.40±0.03)s。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治疗前相对均衡,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数和短阵室速数比较,胺碘酮组明显优于对普罗帕酮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指标相对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胺碘酮组40例,显效25例(62.5%),有效11例(27.5%),无效4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普罗帕酮组40例,显效18例45.0%),有效13例(32.5%),无效9例(22.5%),总有效率为77.5%。胺碘酮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罗帕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胺碘酮组发生缓慢心律失常1例,厌食1例;普罗帕酮组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两组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心脏状况、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的症状和预后意义,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 普罗帕酮主要阻断钠通道,对钙通道和β受体亦有阻滞作用。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延缓激动在心房和心室内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亦能延长预激综合征旁道不应期。口服后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t1/2为2~8小时[3]。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优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对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非常有效,特别是旁道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胺碘酮为苯丙峡喃衍生物,为Ⅲ类药。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转律、预激综合征伴发的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可作为首选。多通道阻滞剂,胺碘酮对钾离子通道可以有效抑制,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可以明显加长有效不应期的效果,有效延迟复极的时间。有效抑制心房和心肌上对纤维进行传导钠离子向内流,有效的减缓心肌的传导速度。用于其他药物不能控制的心律失常。胺碘酮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和转复房颤治疗的常用药物[4],用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者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促心律失常反应少;但禁用于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治疗。 本研究中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总有效率90.0%,与普罗帕酮的总有效率的77.5%差异明显,胺碘酮对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神经和皮肤的毒副反应,不会加重心脏负担,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 不让天使流泪发表于: 2009-5-25 02:49 来源: 临床药师网 美国波士顿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心脏科 "临床治疗学"栏目的报道形式是以一个包含某种治疗建议的小病历开头。文章随后讨论此临床问题和这种疗法给患者带来益处的机制。作者对与该疗法相关的主要临床研究、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进行综述,同时介绍现有的相关正式指南。最后作者以自己的临床建议结束全文。 一名73岁的男性患有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因反复发生房颤、心室率在80~90次/分就诊。他的症状包括气短和乏力。他在近1年内发生过两次房颤,每次发作时,电复律可明显改善其症状。他的超声心动图显示对称性左心室肥厚,有舒张功能不全的证据。他使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和美托洛尔(25mg,2次/d)。他被转给一位心脏专业医师,这位医师建议其口服胺碘酮控制心律。 临床问题 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约200多万美国人患有此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至1000万1。房颤可以是阵发、自行缓解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需要进行心脏复律。房颤极少是一个一次性事件,但预期房颤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复发。85%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之初有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胸痛,但症状常常在患者接受控制心律或心率的治疗后消失2。与房颤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这些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并未显示可降低总死亡率或脑卒中的危险,但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贮备和生活质量3-5。控制心律的策略没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有毒性6。 图1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时(图A),心肌的激动始于窦房结,产生协调一致的除极波阵,除极波通过双侧心房(箭)到达房室结和特殊传导系统(绿色)。房颤(图B)由起源于肺静脉区域的心房过早去极化(红色星号)触发,以不规则和不同步的方式传播(箭)。由此引发的心室激动不规则(见心电图记录)。胺碘酮(图C)有几种电生理效应。其中对控制房颤的最重要作用是对钾通道的阻滞作用。阻滞钾通道可减慢心肌的复极化,从而延长动作电位和不应期。除极波更容易遇到无反应的心肌区,因此阻止了激动的扩散。虽然从心电图上看,动作电位延长对心室肌的影响最明显(QT间期延长),但实际上其对心房也有相似的作用。 病理生理学和疗效 房颤的实际发病机制很可能是存在一个发出自主激动的局部起源和(或)一系列小的折返环7。房颤由心 房过早去极化触发,常常起源于肺静脉的肌组织, (上接D1版)或左房的其他结构,或在较少的病例中起源于右房8。一些临床因素如高血压、高龄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复发性房颤本身,都可引起心房的结构性改变,包括扩张和纤维化9。这种类型的机械性重构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正常情况下,心房和肺静脉肌细胞的不应期在心率快时发生适应性缩短,心房的连续快速电激动也可导致上述心肌细胞丧失正常适应性,此过程称为电重构10。 房颤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后果主要起因于丧失房室同步化,但是也可能起因于心率快和心室反应不规则9。有舒张顺应性受损(如左心室肥厚)临床综合征的患者,最容易出现功能恶化和症状,由于(房颤时)心房在心室充盈过程中的作用缺失,因此,这些患者也最可能从恢复窦性心律中获益。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抑制房颤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11。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胺碘酮)可阻滞钠、钾和钙通道。它也是相对强的非竞争性的α和β受体阻滞剂,但无具有临床意义的负性肌力效 应9,11。在快速心率下,钠通道阻滞作用增强12。 电生理检查可证实这些通道阻滞效应的后果。最重要的是,阻滞钾通道可减慢复极化过程,导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和心肌组织的不应性增加。这有延长QT间期的作用(图1)。胺碘酮对于预防实验诱发的心房 电重构也有独特的效果13。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房颤的效果对比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房颤的效果对比 目的對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给予A组患者普罗帕酮治疗,给予B组患者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有效率58.33%,远低于B组的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在减少药物剂量及对症治疗后减轻,可继续治疗。结论碘胺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较普罗帕酮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普罗帕酮;急性心肌梗死;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肌损伤、缺血及坏死等特征的心电图改变[1]。心房颤动是急性心肌梗死较普遍的一种并发症,据数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所占比例高达15.6%[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给其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困扰,提示临床上不断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患者,采用两种方案治疗并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患者,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其中A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8~76岁,平均(6 2.08±5.17)岁,心功能分级:I级13例,II级24例,III级9例,IV级2例;B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7~75岁,平均(61.86±5.22)岁,心功能分级:I级14例,II级23例,III级10例,IV级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给予A组患者普罗帕酮治疗,普罗帕酮(规格10 ml,批号:国药准字H50021767,产地: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常规吸氧、心电图监护下静脉注射30 ml,用药中结合患者心率、血压、有无气促症状等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待病情稳定后,药物剂量为20 ml/d,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 给予B组患者胺碘酮治疗,胺碘酮(规格:150 mg,批号:H20120497,产地: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将150 mg胺碘酮药品加入3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给药速度维持在1.0 mg/min,静脉滴注,7 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比较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和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文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共入选房颤患者25例,房颤持续时间2 h~7 d。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胺碘酮组(n=12)。在心电、血压监护下前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伊布利特1 mg,后组患者于30 min内静脉泵入胺碘酮150 mg。如未转复,则可于10 min后重复前述治疗1次。观察开始给药后1.5 h内房颤的转复率及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成功率高于胺碘酮组(57%vs 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所用的时间明显短于胺碘酮,给药后30 min内伊布利特转复率达57%,胺碘酮的转复率为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伊布利特组出现1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并QT间期延长至520 ms,未予特殊处理自行消失。胺碘酮组有4例出现低血压。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快速、安全、有效。 【关键词】伊布利特;胺碘酮;心房颤动;心律转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逐渐步入老龄社会,心律失常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由于房颤的严重并发症如脑栓塞、心衰等使其病残率很高,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可以明显降低病残率[1,2]。目前快速转复房颤的药物并不多。伊布利特是一种新型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疗效优于其他的传统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如索他洛尔[3]、胺碘酮[4]。本文即以胺碘酮针剂为对照,观察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持续时间2 h~7 d的房颤患者共25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n=13)和胺碘酮组(n=12)。其中男患15 例,女患10 例,年龄26~71岁,体重>60 kg。应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需停药至少5个半衰期。急性心梗、心衰、心室率<50次/min、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有TDP病史、高血压或低血压、低血钾、QTC>440 ms的患者不在入选范围内。 1.2 方法 伊布利特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 mg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给药,用法同前。胺碘酮组于30 min内静脉泵入150 mg胺碘酮(商品名称即可达龙),若未转复,10 min后重复前次给药方法。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即停止给药:①转为窦性心律;②QTC>550 ms;③心室率<50次/min;④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⑤多形室速;⑥收缩压<90 mm Hg等。疗效判定:给药开始后9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包括复发者),或在90 min至4 h内转为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如何规范使用胺碘酮

心律失常如何规范使用胺碘酮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9-23分享 作者: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杨艳敏 心律失常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药物治疗仍占据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临床地位。目前,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药物非常有限,其中胺碘酮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 2004年,我国颁布了《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并在2008年对该指南进行更新,同期发表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国心脏起搏和心电生理杂志》。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胺碘酮的合理应用。 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药物治疗不能根除心律失常,也不能降低患者总体死亡率,但是在心律失常急性期,药物治疗仍占据重要位置。 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首先要终止症状,才能采取后续的射频消融或置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所以,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律失常急性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胺碘酮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静脉制剂和口服制剂,其中静脉制剂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主力军”。 胺碘酮合理用药一:正确掌握不同剂型胺碘酮的适应证 两种剂型,不同作用机制 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种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因此,同时具有Ⅰ、Ⅱ、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胺碘酮静脉早期应用和长期口服应用效果有所不同。静脉用胺碘酮,更多表现为Ⅲ类药物之外的作用,即钠通道阻滞、β受体阻滞及钙通道阻滞作用;而口服胺碘酮或长时间静脉应用胺碘酮后,则表现为Ⅲ类药物的作用,即钾通道阻滞作用。通过抑制这些离子通道带来的电生理效应包括抑制窦房结、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房室旁路传导,延缓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由此带来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 胺碘酮静脉注射液适应证 包括:室颤和无脉搏室速电击除颤失败后,静脉用胺碘酮以改善电击除颤的效果;不伴有QT间期延长的宽QRS心动过速(包括单形性室速和多形性室速);房颤患者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及其他心律失常。静脉用胺碘酮还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伴缺血性心脏病及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 在房颤治疗中,相关指南对静脉用胺碘酮进行了明确定位及建议:对于合并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优先考虑静脉用胺碘酮进行复律;对于伴中等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推荐应用伊布利特和维纳卡兰,如无效可考虑静脉用胺碘酮;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复律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效果探究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7-05-04T14:13:54.0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作者:陈卫祖 [导读] 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酮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酮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酮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酮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普罗帕酮;胺碘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药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 in effect. Methods:choose between April 2014 and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giving an average group,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43 cases,control group by propafenone in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by amiodarone treatment,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93.0%,treatment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0.7%(P > 0.05),but no obvious difference,does not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Experimental group converting time was 31.3 + / - 9.9 minutes on average,12.1 + 8.1 minute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control group(P < 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1.6%,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4.9%(P < 0.05). Conclusion: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can on cure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reatment play a good curative effect,but propafenone on working time is shorter,but amiodarone cause less adverse reaction,high security. key words:propafenone;Amiodarone;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Effect of medication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之一,被纳入急性心血管病范畴。该疾病发病急,病情恶化迅速,同时具备严重的危害性。现阶段,临床上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均属于常用药物[1]。为了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挥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和胺碘酮治疗,对比其疗效,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5±5.7岁。实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5±6.2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心内科相关检查,均被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相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区别,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70毫克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制造的普罗帕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1670),将其溶解于2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针对患者开展静脉推注治疗,持续注射时间不短于5分钟,严格监测患者变化,如果20分钟后患者仍没有转复,按照上述剂量给予再次注射。观察组选择5毫克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将其溶解于10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内,实时观察患者临床反应,详细进行记录。 1.3临床疗效观察 本次研究将患者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水平处于80次/分钟至100次/分钟范围内,彻底百威窦性心律,所有临床症状均彻底消失;(2)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得到一定改善,彻底变为窦性心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大幅缓解,但是持续时间短于10分钟;(3)无效:心率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仍存在心率异常的问题,或者出现病情恶化[2]。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19.0数据软件包实施数据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组间计数数据,计数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意味着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稍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

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 心脏方面出现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会对我们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甚者可能回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选择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方法治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怎么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目前约200多万美国人患有此病,预计到2050年,患病人数将增至1000万1。房颤可以是阵发、自行缓解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需要进行心脏复律。房颤极少是一个一次性事件,但预期房颤会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复发。85%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之初有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胸痛,但症状常常在患者接受控制心律或心率的治疗后消失。 与房颤相关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与这些症状以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相关。维持窦性心律的策略并未显示可降低总死亡率或脑卒中的危险,但是可改善患者的功能贮备和生活质量。控制心律的策略没能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部分原因,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有毒性。

ECG检查就是常规十二通道心电图检查,因为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只能通过心电图检查表现出来。所以你在吃药之前以及吃药的过程中必须定期做心电图,一是来评价用药后的反应,心律失常有没有纠正或者有没有改善,二是指导继续用药! 胺碘酮用来治疗房颤,必须在心内科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能随意用药! 房颤通过药物可以控制,但是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大,对于快房颤,一般常用的就是用胺碘酮注射液静脉使用注射泵按照一定的剂量与浓度推注24小时,看有没有转为窦性心律的可能,如果没有,就停止注射,改用口服用药。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电生理治疗的方法,是通过微创的方法治疗,费用比较昂贵,好像得6万以上吧,一般得做3次左右才能彻底治愈!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2016-03-10 心在线用药参考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胺碘酮作用广谱,适应证多,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一枝独秀,但临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下文为您盘点了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常用方法。 1.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经刺激迷走神经仍无法终止,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用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等药物 存在禁忌证时可改用胺碘酮。 常用150mg加入20ml葡萄糖,10min内静脉注射,若无效后10?15min可重复静注150mg。完成第一次静脉推注后即刻使用1mg/min,维持6h;随后以0.5mg/min维持18h。第一个24h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mg。终止后即停止用药。 2 .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持续性房速,普罗帕酮、胺碘酮可终止房速。胺碘酮负荷量5mg/kg ,0.5?1h 静脉输注,继之以 50mg/h 静脉输注。 3. 房颤 快速心室率和心律不齐易导致房颤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因而,快速 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常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应给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 ,继之50mg/h静脉泵入。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房颤患者,控制房颤心室率首选静脉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者、且不存在转律的禁忌证,可考虑进行复律治疗(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为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若时间允许,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用法同上。 采用药物复律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继之以50mg/h静脉泵入。可以持续使用至转复,一般静脉用药24?48h。若短时间内未能转复,拟择期转复,可考虑加用口服胺碘酮(200mg/次,每日3次),直至累 积剂量已达10g。 4.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房扑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方法同房颤),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若应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好,不推荐序贯使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而应使用电复律。 5.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诊处理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连续治疗5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率变异性(HRV)参数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RV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结论胺碘酮相对于普罗帕酮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更具有优势,能够兼顾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帮助患者纠正心律失常问题,在排除用药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treating arrhythmia.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the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and there were 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pano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iodarone.Continuous treatment lasted for 5 weeks,the therapeutic effect,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parameter and drug safe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2%,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7.8%)(P<0.05).The HRV parame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6%,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2.2%)(P<0.05).Conclusion Amiodarone has more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Propafen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It can take into account both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s.It can help patients correct their arrhythmia problems,and can be given priority when excluding medication contraindications. [Key words]Arrhythmia;Propafenone;Amiodarone;Clinical effect;Heart rate variability parameter 正常情况下,心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在某些病变作用下可能造成心率失常,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等,患者在出现心律失常后可存在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通过心电图或者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对心律失常类型进行诊断,从而及时用药进行治疗[1]。在心律失常方面主要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本文整理我院接诊处理的72例心律失常患者,对比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临床分析【关键词】胺碘酮心房颤动临床 心房颤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比较普遍,一般多见于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老年群体,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之一,是仅次于早搏的心律失常。统计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的增加。根据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大类型。我院在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以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对采取的病例样本进行总结分析。 1 病例与治疗方法 1.1 病例样本 表1 患者病例样本统计(略) 选取心房颤动患者病例样本共26例,如表1所示,男14例,女1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40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体格检查分析后,进一步通过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诊断,确诊为房颤。入选标准:阵发性心房颤动18例,每周至少发作2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或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数分钟以上,持续性房颤8例,持续发作不超过半年。冠心病9例,慢性肺心病5例,原因不明7例。

所有病例均排除离子紊乱原因所致心律失常,排除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异常。按NY-HA心功能分级:

Ⅰ级5例,Ⅱ级14例,Ⅲ~Ⅳ级7例。 1.2 治疗方法与评价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时,不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先经静脉注射胺碘酮150㎎,对未转窦性心律的患者,使其口服胺碘酮0.2g,每日分3次口服。在应用1周后改为口服0.2g,每日分2次口服。再应用1周后减为0.2g,每日分1次口服。以后每日0.1~0.2g;长期口服维持治疗。用药期间监测心电图,每日1次,QT间期>0.5秒需要慎重,在某些情况下可酌情减量,必要时需要停药。 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动态心电图监测3~4天,对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价。大致分为三个评价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并维持窦性心律或变为偶有发作的阵发房颤的样本认为显效;②有效:经过治疗后,使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认为有效;③无效:经过治疗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样本认为无效。 2 结果与分析 治疗结果显示,2周内复律成功达20例,成功率达到76%。未能转窦性心律的患者6例。随访1年显效者16例,占60%,有效5例,总有效率76%,无效率24%。心电图显示Q-T间期有不同程度延长,但减量后能逐渐恢复。长期服药有3例诉有消化道反应。有1例出现

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1.胺碘酮的药理作用 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断剂,可表现出I -W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包括①轻度阻断钠通道②阻断钾通道③阻断L 型钙通道,抑制早期后除极和延迟后除极④非竞争性阻断a受体和B受体,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最大特点是吸收慢,半衰期长,且个体差异大。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道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2.胺碘酮在房颤中的应用 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梗或心功能障碍时,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属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症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未促使心功能恶化,使之成为重症情况合并房颤的首选药物。 2.1 胺碘酮转复房颤当房颤导致急性心衰,低血压,心绞痛恶化,或心室率难以控制,尤其是房颤经房室旁道前传引起的快速心室率时,应立即实施复律。 影响或决定房颤复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病程。七天上下是划分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的界限,无论是七天以上或以内,胺碘酮都是充分证实有效的转复药物。在重症心血管病合并房颤,I类及部分川类药物相对禁忌使用,胺碘酮可作为首选复律药物。 2.2 胺碘酮用于房颤后维持窦律 2.2.1 胺碘酮在房颤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效果 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在6-12 个月时能够保持窦律者不及50%而胺碘酮仍有50%-70%可以维持。国内临床经验表明,对房颤往往只需较小剂量即可保持窦律,如200mg 隔日1次或200mg/d,每周5天。若是应用某个维持剂量仍有发作,可以适当短期增加剂量,以后给予新的维持量。用药期间如果仅有偶尔发作,发作时频率不快,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失败,可继续原剂量维持。 2.2.2 控制房颤发作或控制心室率的选择 AFFIRM试验明确指出对于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控制房颤发作并不比控制心室 率更好,控制心室率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3 胺碘酮控制房颤心室率 房颤不能转复或无需复律时,应将心室率控制到合理范围,首选药物是B -阻断剂或钙拮抗剂。心功能降低时洋地黄最为合适。胺碘酮虽也可降低房颤的心室率,但长期应用可能有一定副作用,而且与华发令等药物有相互作用,推荐类别为u b 2.4 胺碘酮治疗房颤的进展 研究表明,胺碘酮与B-阻断剂合用,心脏死亡,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对危险均较单用其一明显降低,已使用B —阻断剂的患者,发生房颤需加用胺碘酮,无需停用B —阻断剂。伊贝沙坦与胺碘酮合用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试验发现,两者合用可使维持窦律者明显增多,未发房颤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复发者。 3胺碘酮在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3.1 胺碘酮用于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性治疗 静脉胺碘酮的适应症为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不伴QT间期延长得多形性室速,和未能明确诊断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在严重心功能受损的患者,胺碘酮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本药的主要功效是预防复发,这种作用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

对比分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

对比分析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21T15:56:35.9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刘火军 [导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进展快,如不能及时恢复窦性心律。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比较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分别给予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复律率、平均复律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1.07%稍高于普罗帕酮组89.29%(P>0.05);2组复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平均复律时间显著低于胺碘酮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显著低于普罗帕酮组21.43%,(P<0.05)。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相当,胺碘酮起效较普罗帕酮慢,但安全性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用药。 【关键词】胺碘酮;普罗帕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属于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进展快,如不能及时恢复窦性心律,可造成心源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该病,常见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等,但由于药理学不同,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拟选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2例,遵循随机、等分原则分为胺碘酮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56例。其中胺碘酮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9~73岁,平均(61.45±10.23)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分别为19例、11例、13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7~75岁,平均(62.54±10.31)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分别为14例、9例、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③Ⅱ度及其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⑤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等。 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规格:150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108,厂家:珠海润都制药有限公司)治疗:150mg胺碘酮注射液与20mL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5%)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时间不低于5min。观察20min,如未转复窦性心律,以1.0mg/min静脉滴注胺碘酮150mg。 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规格:17.5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1208,厂家: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70mg普罗帕酮注射液与20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时间不低于5min,观察20min,如为转复窦性心律,以1.5mg/min静脉滴注普罗帕酮70mg。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电,恢复窦性心律或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时应立即停药。 1.4观察指标 ①临床治疗效果:用药1h后根据心率及症状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头晕、胸闷等临床症状消失,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心律,心率为80~100次/min;有效:头晕、胸闷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转为窦性心律,心率较治疗前减慢20%以上;无效:头晕、胸闷等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室上性心动过速未转为窦性心律,心率较治疗前减慢不超过20%。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的百分比。②复律率与平均复律时间:复律成功标准:用药1h后患者心率<100次/min。③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用药期间患者是否出现心动过缓、心悸、血压下降、恶心呕吐、胸闷等不良反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用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胺碘酮组总有效率91.07%稍高于普罗帕酮组89.29%(P>0.05),详见表1。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胺碘酮组出现心动过缓、心悸、血压下降分别为1例、2例、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普罗帕酮组出现心动过缓、心悸、血压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