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朋多小学:法正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数量间的相等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简便的解题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求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找出相等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法:教师引导、点拨。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根据题意写等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5人。

等量关系: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小车以平均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几小时可以到达?

等量关系:

(3)一条路,修了3天后,还剩下50米没有修。

等量关系:

(4)梨树棵树比桃树棵树的3倍少15棵。

等量关系:

2、指出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一个未知数)

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几个步骤?(师板书)

(1)、分析(找已知和未知)

(2)、设未知量为X

(3)、找等量关系

(4)、列方程

(5)、解方程

(6)检验、作答

二、互动解疑

聪聪有80本课外书,比明明的3倍多5本,明明有多少本课外书?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板演,并说说总结的想法。

(3)集体评议

三、启思导疑

同桌讨论: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最难或者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四、实践运用

1、根据式子写出所表示的量

水果店运来一些水果,苹果30箱,每箱a千克;梨20箱,每箱b千克。

30a表示

20b表示

30a-20b表示

30a+20b表示

2、工厂要加工650个零件,已经加工了10天,还剩下350个零件没有加工,平均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

3、两地间的路程是455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一张发票的一角被污染了,你能算出每张桌子多少钱吗?

5、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步骤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完整版)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44人,其中的大部分学生爱学习,愿意动脑,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风气也较好,但尖子生相对较少,全班整体水平一般。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原因较多,如基础差,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在知识转型时期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等等,造成学生学习进步步伐不快,成绩很不令人满意。 二、复习前的思考: 1、一册教材学完,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处于杂乱、含糊、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类、整理、综合,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系统。归纳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问题,沟通内在联系。 2、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3、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4、复习课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 5、教师要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6、复习中的练习题,不是旧知识的单一重复,机械操作,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7、复习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高三数学教案

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教学内容: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2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及向量相等的含义,掌握平面向量的线性 运算(向量加法、减法、数乘)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理解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和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教学难点:用基底表示平面内的向量. 教学用具:三角板 教学设计: 一、知识要点 1. 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基本要素:大小和方向. (2)向量的表示: ①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 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②字母表示:a 或AB . (3) 向量的长度(模):即向量的大小,记作||a 或||AB . (4) 特殊的向量:零向量:0||=?=;单位向量:a 为单位向量?1||= . (5) 相等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 (6) 相反向量:-=?-=?=+. (7) 平行(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称为平行(共线)向量,记作∥. 2. 时, a a λ与, a a λ与异向; 0a =. ()()a a μλμ= μλμλ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2e 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于这个平 面内任一向量,有且仅有一对实数1λ,2λ,使2211e e λλ+=. 其中不共线的向量1e ,2e 称为基底. (2)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 即∥?)(≠=λ. 二、典型例示

例1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 ① 零向量没有方向;② 两个向量当且仅当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也相同时才相等; ③ 单位向量都相等;④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一定有DC AB =; ⑤ 若b a =,c b =,则c a =;⑥ 若a ∥b ,b ∥c ,则a ∥c ; ⑦ b a =的充要条件是||||b a =且a ∥b ;⑧ 向量AB 就是有向线段AB ; ⑨若AB ∥CD ,则直线AB ∥直线CD ;⑩ 两相等向量若共起点,则终点也相同. 解:只有 ④、⑤、⑩ 三个命题正确. 如⑧不正确,是因为有向线段仅仅是向量的直观体 现,我们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但向量可以用不同的有向线段表示,只要 这些有向线段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同即可,因此向量与有向线段是有区别的. 注:正确理解向量的有关概念是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 例2 (1)化简下列各式:①++;②++)(; ③)()(+++;④++-;⑤)(--. (2)若B 是AC 的中点,则= ,= ,= . 注:正确运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进行化简,尤其要注意差向量起点和终点的选择. 例3 已知32=,3 2=,则DE 等于( ) A. 3 1 B. CB 31- C. CB 3 2 D. CB 32- 注:逆用向量的运算法则,体现逆向思维. 例4 设=,=,=,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若=++,则 三个向量可构成ABC ?;(2)若三个向量可构成ABC ?,则=++;并由此回答下列 问题:若命题甲为=++,命题乙为三个向量可构成ABC ?,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 么条件? 注:注意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例5如图,梯形ABCD 中,AB ∥CD 且CD AB 2=,M ,N 分别是CD 和AB 的中 点,设=,=,试用,表示和. 解:2 1++-=++= a b AB AD 2 121-=-=; DN MN 41412121-=-=++=++=. 注:关键在于确定一条从所求向量起点到终点的路径,然后再借助于向量的运算逐步转 化成用基底表示. 三、课堂练习 1.已知,AD BE 分别是ABC ?的边,BC AC 上的中线,且,AD a BE b ==,则BC 为( ) A. 4233a b + B. 2433a b + C. 2233a b - D. 2233 a b -+ 2.已知,,AB a BC b CA c ===,则0a b c ++=是,,A B C 三点构成三角形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对平面内任意的四点A,B,C,D ,则AB BC CD DA +++= . 4. 化简: (1)AB BC CD ++=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版及案例

联系已学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应问题1. 第三边c 是确定的,如何利用条件求之? 首先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 、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 。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A 如图,设CB a =,CA b =,AB c =,那么c a b =-,则 b c ()() 222 2 2c c c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b =?=--=?+?-?=+-? C a 从而2222cos c a b ab C =+-,同理可证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 于是得到以下定理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 教学情境二 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定理的推论 对应问题2 公式有什么特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等式为二次齐次形式,左边的边对应右边的角。主要作用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对边。 对应问题3 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由学生推出)

222cos 2+-=b c a A bc ; 222cos 2+-=a c b B ac ; 222 cos 2+-=b a c C ba [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由学生总结)若?ABC 中,C=90,则cos 0=C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教学情境三 例题与课堂练习 例题.在?ABC 中,已知=a c 060=B ,求b 及A ⑴解: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045=2121)+-=8 ∴=b 求A 可以利用余弦定理,也可以利用正弦定理: ⑵解法一:∵cos 2221,22+-=b c a A bc ∴060.=A 解法二:∵0sin sin sin45a A B = 又 a <c ,即00<A <090, ∴060.=A 评述:解法二应注意确定A 的取值范围。 课堂练习 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答案:A=120°) 教学情境四 课堂小结 (1)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3)正、余弦定理从数量关系的角度解释了三角形全等,已知边角求做三角形两类问题,使其化为可以计算的公式。 习题设计 1. 在?ABC 中,a=3,b=4,?=∠60C ,求c 边的长。 2. 在?ABC 中,a=3,b=5,c=7,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的度数。 3. 若sin :sin :sin 5:7:8A B C =,求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的大小。 4. △ABC 中,若()222tan a c b B +-=,求角B 的大小。 5. ?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求角C 的大小) (本案例由河北师大附中 刘建良设计,由汉沽五中 纪昌武 在目标设计和习题设计方面略作改动) 编写要求: 1、页面设置:A4,上、下、左、右边距都为2cm ;教学课题:小四宋体加粗;问题设计:课本上没有的有价值的情境、问题、例题、习题用五号黑体字,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其他都用五号宋体。“目标设计、情境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要加粗。 2、目标设计主要写知识目标的设计。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可测性。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单元概述 教材分析 本单元复习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题。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等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复习课不只是把知识重现一次,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查缺补漏,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在复习时再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数学思考:通过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课时安排:4课时 1.小数乘、除法复习………………………………1课时 2.位置复习…………………………………………1课时 3.简易方程复习……………………………………1课时 4.多边形的面积复习………………………………1课时

第1课时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书:计算方法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22.32÷1.2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就像这里的22.32÷1.2就要转化为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 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法) 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 师: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2019届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师的教学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好一定的教学计划。下面是2019届高三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供广大的教师参考使用。希望各位高三数学教师能够培养出多个高端人才,进入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一、指导思想 1、关注高考动态和信息,认真学习2019~2019年安徽《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关注这三年《考试说明》的不同点。等2019年《考试说明》下发后再研究。 2、认真做好复习迎考工作精心打造模拟试题增强高考备考的诊断性和预见性。研究安徽省2009~2019年的高考试卷,确认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对照《考试说明》获知还没有考到的知识点,复习中应特别关注。 3、本学期复习要抓住双基,回归课本;更要突出重点,要提高综合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突出思维过程、思维层次的训练,强调知识的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 4、注重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落实复习方案。有潜力但数学薄弱的学生要个别辅导。有效地提高本学期教学工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高考成绩。 二. 基本情况 1. 本组有教师7人,承担高三年级13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其中有一人担任了学校教务处主任,有一人担任高三年级部主任,2人任班主任。两个实验班,四个重点班,五个平行班,两个艺术班。班级差异很大,基本上是夸课头上课,可以说是责任重大,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 2. 本年级学生数学成绩基础较差,特别是艺术班当时的进校成绩很不理想,加之各班学生人数多,学生基本素质又较差,教学有一定难度。 3.艺术班学生近五个月没有上文化课,可想而知,教学有多难。 4. 高三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现已把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提前完成。如何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安排下阶段的复习教学进度,保证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三. 教学目标与措施 1.上学期已完成第一轮复习,本期将完成第二轮,第三轮的全面复习。力争在三月初的江南十校一模、四月初的市二模和五月初的皖八三模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争取六月的高考取得优良成绩,力争完成各项指标。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及时掌握高考教学新动态; 3.抓好常规教学。坚持集体备课,同类班级统一教学内容与进度,探讨课堂复习教学新模式。我校今年使用了《世纪金榜》一书作为教学用书,该书题量较大、题型较新、有一定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总复习 教案

这部分内容是对本册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这部分教材分为“回顾与交流”“练习”两部分,每部分都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数与代数”,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小数除法及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第二个板块是“图形与几何”,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轴对称图形、平移、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的相关知识。第三个板块是“统计与概率”,主要引导学生整理和复习游戏规则、可能性的相关知识。第一部分“回顾与交流”中每个板块还分为“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两个栏目。 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经验及初步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奠定了基础。需要教师根据复习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1.在复习时,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要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意识地链接旧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深入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本册教材中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对本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整理与复习的能力。把握好不同领域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掌握好“度”,做好“定位”工作,对于总复习中的每一道题,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点是什么,以及应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的复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复习的课时较少,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问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总复习的目的,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数与代数1课时 2图形与几何1课时 3统计与概率1课时 复习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小数除法。(教材第106页及第108~110页) 1.进一步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理解并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深刻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和通分。 3.进一步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能运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运算计算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商的近似值。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新)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015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2015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 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 练习二十八第第I?4题。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经历整理因数与倍数有关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重点:能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辨析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教程批注 一、引入课题 1.整理本册所学内容 师:本册教材中新知识我们己经学完了,同学们,这个学期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准备怎样整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片刻,再进行小组讨论。在此基础上,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2.整理所学的方法。 师:在本册教材的学习过程中,你主要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最有收获的事情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指名回答) 3.自我评价 师:你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在学习中有什么成功做法或存在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揭示课题 教师简述本次期末总复习的课时安排、复习内容、复习目的和复习要求后.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二、指导复习 1.梳理基本概念. 出示教材第116页第I题,让学生按题意要求进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指导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以下知识结构图: 倍 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因数 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奇数

2 、3、5的倍数的特征 偶数 2.解析疑难点。 师:这部分内容概念众多,在概念的理解上,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八”第I?4题。 1.第1题:先让学生按题意要求与同伴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2.第2题: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或错的理由,以加深认识。 对的。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以其中一组为例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学生说完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 (1)两个数如果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2 )两个数如果成倍数关系,较小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的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第4题:本题是两个数公倍数的实际应用。练习时,先让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及课件

篇一: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三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九、总复习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与倍数相关内容的复习 【教材分析】 复习因数和倍数时,首先让学生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因为质数、合数等概念很难脱离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来单独认识和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紧密关联的概念系统整理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学情分析】 “因数与倍数”是本册书第二单元学习的内容,复习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因数、倍数的特征,能写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利用其特征解决一些问题,进一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师:我们班有60位同学,今天分成5个小组学习,谁能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说说60和5的关系? 学生可能会说:60是5的倍数,5是60的因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 【回顾整理】 1.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还学习了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同学们再回忆一下,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因数和倍数有哪些了解? 由学生自己回忆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所了解的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着重说到下面几个问题。(课件出示)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是相互存在的,不能孤立说因数或倍数。 (5)什么叫做公因数?什么叫做公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1)师: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称为什么数?举例说明。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 ●二、练习 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

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答案:1500×85%=1275元, 1600×80%=1280元 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 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 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 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策略: 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学习内容 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 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 ●二、练习 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 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 板书设计: 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ⅹ毫升。 ⅹ—2/9ⅹ=427 7/9ⅹ=427

高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方案案例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上部)

目 录 1、集合与函数概念实习作业…………………………………… 2、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 3、对数的概念………………………………………………… 4、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 5、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 6、函数图象及其应用……………………………………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8、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9、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0、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1、循环结构 …………………………………………………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1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14、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15、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 1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1)……………… 1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2)…………………… 18、正弦定理(1)…………………………………………………… 19、正弦定理(2)…………………………………………………… 20、正弦定理(3)……………………………………………………

21、余弦定理……………………………………………… 22、等差数列………………………………………………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5、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6、拋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27、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