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九下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九下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第1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一、教材分析

建筑是承载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纪念碑,每一个代表性建筑的出现都记录了历史的痕迹。建筑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建筑体现出人类工程技术的巨大飞跃和建筑艺术的巨大革新。建筑业记录了人类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折射出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

教材以历史的发展为脉络,建筑的时代风格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业反映着和它们相应的思想文化潮流。建筑的时代风格又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建筑的材料、结构等技术条件。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之后开始的,较完整的建筑体系是在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出现的,它们主要集中在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古希腊、罗马、古代美洲和中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赏析,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和时代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

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通过赏析,了解建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建筑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量。

通过欣赏与评述等各种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合作、互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欣赏、体验、讨论、评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与美的孜孜求索,领悟建筑所折射出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是人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赏析,分析不同时代外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脉络。

2、难点:通过赏析,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领悟建筑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上网或图书馆查找相关建筑作品的资料,了解建筑作品背后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课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一、宗教与陵墓建筑

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作品

三、宗教建筑赏析

四、近现代建筑欣赏

教后感:

外国古代建筑教案

课课课题:外国古代建筑艺术时: 1课时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下期 教材分析 : 本课所讲的内容主要是从古代建筑的兴起及其发展演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各种风格的建筑进行赏析、移情于景,增加学生对外国建筑风格,以及艺术表现的理解,以达到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外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及其艺术风格特征和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增加对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提升对外国建筑的欣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 对建筑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学会从多方位去欣赏建筑艺术,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外国经典建筑的欣赏能初步掌握其艺术风格理念,了解外国建筑的艺术语言,提升美术素养,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对外国古代建筑经典作品的欣赏、体验,以及风格的归纳、总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外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1. 教法:讲述法 2. 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配套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通过起立的形式上下课 二:引入新课:(5分钟)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说了中国的古代建筑,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代表性的 建筑《》(可由提问的方式激发大家的热情,由学生举例,再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那么大家又知 道哪些外国古代的建筑呢?学生甲:埃及的金字塔;罗浮宫;比萨斜塔??师:不错,这些都是 外国古代有名的建筑。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许多优秀建筑体系,但其中有的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 像古埃及、古印度的建筑。那么建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三:讲授新课:(20分钟) 人类大规模的建筑活动是从奴隶制社会建立后开始。 (一):埃及建筑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的埃及,在它建立了奴隶制以后,营造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 念性建筑物。除了被人们常提到的金字塔外,还有著名的卡纳克神庙,是世界最壮观的古建筑之 一。(播放关于埃及卡纳克神庙的幻灯片,及其简介,插入音乐)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 继埃及之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古希腊建筑最重要的类型是神庙。它创建并完善了以石制的梁柱为基本构件的建筑形式, 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不断完善,形成“柱式”,创造了多利安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西方古典建 筑的艺术特点的重要方面。它经过古罗马的发扬光大,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建筑体系,即西方 古典建筑体系。古希腊最著名的典型事例是举世闻名的雅典卫城(播放关于埃及的柱式和雅典卫 城的幻灯片,及其简介,插入音乐) 2.古罗马的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传统与成就。特别是古罗马时期,她依靠雄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黑格尔 关于西哲本质: “要么进入社会主义,要么退回野蛮时代...否则,资本主义就是我们的末路。”(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许多学者认为西哲终究是不根本、不彻底的思想,但我们是否也曾“如是”评价过科学呢?正是通过实践与理论交替的方式,科学才一步步得关于文明学说的解释: 从日常生活、电视和动物园中,我们了解到它们的雄性比雌性更美貌,而我们却相反。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世界(抽象世界)里。“存在,不是团结一致地顺势,就是独立的主宰!”(海德格尔) “少就是多”(密斯): 越是少,就越代表着“多种可能性”与“积少成多”的结果。 关于伊格尔顿对无产阶级即新生儿解释的引文: “这个阶级…的痛苦不是特殊的无权,而是一般无权,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权…”; “成熟的苹果在我头上落下;一束束甜葡萄在我嘴上挤出美酒般的琼浆;仙桃…自动探于我手,无反掌之劳…” 到发展关于幸福的人生目标的解释: 我们都不会以实现登月计划为奋斗目标,也不会以括大种族为奋斗目标,我们同样不会去研究如何征服地球。我们既不像蜂群或狮群,也不像羊群或企鹅群。我们与其它低级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感情(形而上)至上的动物(高级动物)。 关于分裂式逻辑的创造型轮回发展: 创造与设计有何区别?为什么我们精于制造?工业的基础是创造、制造还是设计?为什么要把设计与创造区别开来?创造与制造有何内在联系?发明又是什么?发明与设计体系有什么内在联系? 关于“废墟中的行者”: 歧路之上必有行者,也必有他的感慨。我们总是幻想在很久以前或很久以后的历史之上存在惊人的文明,但真正处于文明顶端的治空者关心的却是废墟的价值。废墟如此之多,只能藏于经典埋入地下。而引导我们的,仍然是那行者的身影。 关于婚姻、土地与“天堂营造法”: 对婚姻来说,土地是某种基础。对土地来说,婚姻也是某种基础。这两者之上的基础是神父。如果要找到现代建筑最具现代性之处,那就是拆毁、重建和转移的产权制度以及差异化特征,这才使现代婚姻具备了神父多样化的趣味性,它代表的是一种存在设计师的养料: “我们不是通过眼睛,而是通过在我心灵中的判断能力来理解这个物体的。”(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来表明一件事情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话,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发生。”(莱布尼茨,《给萨母尔.克拉克的信》)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外国音乐作品赏析 音乐剧《猫》赏析 通过本学期的外国音乐作品赏析课学习,我了解到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这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剧中的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与剧情本身一起,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和舞蹈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我们。《猫》可以说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音乐剧《猫》是百老汇历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作品之一,被授予“世纪音乐剧”称号。它的作者是安德鲁·洛伊德·韦伯。这部作品在1983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项托尼奖。剧中一曲《回

忆》,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我就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领略《猫》的魅力,走近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光怪陆离的舞台,满眼堆放着各式废弃物,在明亮的灯束下,一只只猫或坐或立,或舞或歌,《猫》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得以获得新生。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取得这唯一的机会。其中“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她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猫儿们起初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然而她以一曲《回忆》最终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天的猫。此外还有“领袖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 “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们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猫》的剧情很简单,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明细,我想这也正使作者更专注于对音乐,舞美的高质量追求。作品中高质量的音乐,新颖的舞台布景,演员的精湛技艺和服装的精妙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对《猫》这部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赏析。 一、令人震撼的舞美 设计者用猫的眼光看世界,在舞台上建造了一个供猫表演的巨型游乐场,逼真的情境给音乐剧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想在现场欣赏的观众一定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再说《猫》的服装与化妆,设计者极大的发挥想象力,将几十种猫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展现给我们,每一只猫身上的条纹都十分逼真,服装和道具也与它们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密切相关。例如,“领袖猫”的皮毛很长,而且没有花纹,身材高大魁梧,显得有威严有气势。而其中最重要的角色“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为了显示无情的岁月在她的身上留下的痕迹,她的皮毛选用了很暗淡的颜色,并且看起来像布满尘垢,很久没有梳理,脸色也很灰暗,眼角向下拉,满眼沧桑,是一位光华已尽的中年妇人写照。

音乐与建筑的关系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虽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这种由音乐语言及其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具体的相互关系,组成方式,就是音乐的结构.如:巴罗克建筑以装饰上光怪离奇,来激发着绚烂夺目的珠光宝气;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运用建筑上的凹凸、起伏、光影变化、明暗对比等手法,使建筑富于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气氛. 同巴洛克建筑一样,巴洛克音乐追求一种幻想、绘画式的手法,运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无穷动的音乐旋律、复杂的复调风格、疯狂的感情倾诉等来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丰富,形成音乐的戏剧性起伏.打破传统音乐的哪种典型美形式. 由于音乐音响的造型性功能,使得音乐美的最直接的体现在音乐的形式特征上,他体现了人类艺术上的形式美法则. 音乐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一、风格上的对比 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中世纪那种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引导人们向天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盛行那种圆顶的建筑,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不叫人们向上帝看,而是向人间看. 二、重复的技巧 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问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那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优美的柱廊,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典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

音乐感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音乐感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句曾经被无数的艺术家和哲人推崇过的至理名言。歌德曾经说过:“我在我的文件中发现一部手稿,在那里我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现在想来也真的不无道理,由建筑传达的情绪,确实与音乐的效果近似。”所以雨果在惊叹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之美时,也不禁这样评价:简直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的通感,一直都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就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柴可夫斯基曾说:“伟大的音乐家在大教堂绝顶之美的感召下写成的几张谱纸,就能为后代人树立一座刻画人类深刻内心世界的犹如大教堂本身一样的不朽丰碑。” 一、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共通性 音乐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门类。而建筑则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两者都通过某些相通的艺术规律在创造着美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 1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两者都通过某种符号系统对作品所代表的精神意义进行解读。符号对人们来说是既平常又抽象的,我们生存的世界到处都充满符号,皮尔斯曾说:”尽管我们不能说宇宙的构成是符号,但无疑宇宙中渗透着符号。”按照皮尔斯的符号理论,符号都可

以划分成三个层次,即符号自身,它是第一位,同时也是单一的;第二层次则是它所指的与另一个事物有关联的事物,实质上也就是符号,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但是与第一层次相比,它是一个双重关系;第三层次是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内容及其解释,其中符号的解释是主体,这是一个三重关系,是最深层次,亦可作为符合的全部。音乐的符号就是音符,我们平时最常见五线谱乐谱上那些蹦蹦跳跳的蝌蚪状的符号就是最典型的一种,用皮尔斯的理论来进行分析的话,这些蝌蚪状的图案就是符号自身,而第二层次则是它指向了某一个音高的声音,第三个层次则是所指向的声音所代表的精神含义。而建筑也同样可以进行这样的符号分解,从形体的角度来分解,建筑均由这三类基本符号组成,线、面、体;这些符号与音符一样,同样有三个层次的指向,第一层次为形状本身,第二层次是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指向的功能语义,第三个层次就是最终塑造的形体内外空间所要表达的情感。 2两者都体现出极强的时代性。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总结了,所谓美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无论何种艺术它的审美性及它所呈现的最终形式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而音乐艺术和建筑艺术不光具有这个特点,而且和双生子具有心灵感应一样,时代的变迁在两者身上产生的变化几乎是同步。我们可以从下表中看出两者之间那种奇妙的对应。 3两者都体现出了时空交错的艺术特点。时间的神秘感总是让历代的诗人、作家、哲学家们感到无比的困惑。时间总是呈螺旋形的态势上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浅谈古希腊时期的建筑与音乐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的元素。正如英国十九世纪艺 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在艺术审美活动中, 音乐的音响与建筑的造型可以相感而相通,形成通感。“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 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 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 存在的类似与关联。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 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把 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 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 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 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 点。因为建筑空间往往是一个空间序列,是一个需要在运动中逐步铺陈开来的、 置于时间推移序列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的一个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的展开既通过 空间的连续和重复,体现出单纯而明确的节奏,也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 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抑扬顿挫的律动,这就颇似音乐中的 序曲、扩展、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旋律感。 音乐和建筑是不同门类的艺术,虽是不同性质的学科,但“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两句富于哲理的话,确实是形象地道出了音乐和建 筑之间有着它们内在的与外在的密切关系,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法则及其深刻 的内涵 下面就主要古希腊时期的艺术谈谈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古希腊简介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 公元前146年)。 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 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 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 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 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同名的还有图书作品。 古希腊时期的建筑及特点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 的形象模型。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 全盘接受,或者断断续续被使用和废弃。即使失宠,也不能轻率断定它们已经从 西方建筑师们的数据库中完全消失了。希腊建筑留传于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腊 人对建筑的本质看法。建筑形式总是让人被动地接受,而关于建筑的本质看法只 能意会于心,而本能经常发现于一些显而易见的地方。人们知道要恰当设计一个 建筑物的维度,就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比例。这种观点是希腊人的,不管在本质 上,还是在选择适当的比例上。这种观点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现身,有时建筑形 式的完美性不厌其烦地重复一些偏爱的形状。现存的建筑物遗址主要就是神 殿、剧场、竞技场等公共建筑,其中尤以神殿为一个城邦的重要活动中心,它也

(荐)(美术篇)教案第四单元--外国美术赏析第三节建筑(文化艺术与体育类美术绘画)

附页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导入 一块石头的联想引出早期人类从一块石头开启了人 类文明—外国建筑的起源 (斯通亨治巨石圈) 联想 设置情境 古埃及建筑时 代 背 景 播放影片:古埃及文明 教师介绍背景:古埃及是以法老为中心高度集中 的极权政治体制,加上古埃及人特殊的生死观念 和宗教信仰,这一时期的建筑主要是修建和装饰 规模宏大的陵墓和神庙。 观看影片 了解背景 为学习感受 作品营造氛 围奠定欣赏 的基础 代 表 作 品 赏 析 赏析《吉萨大金字塔》 整体欣赏埃及金字塔陵 墓建筑群,从建筑外形、 材料的使用等来整体了 解金字塔简洁、单纯、稳 固的结构;从金字塔与沙漠 环境的融合来体会人与自 然的交流,感受威严、永恒、 神秘的时代气氛。 局部欣赏《狮身人面像》 交流讨论:雕像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狮身代表 了什么?人面象征着什么?让学生感受它的气 势雄浑以及王权神授的观念。 观察建筑 了解结构 感受作品 问题讨论 从整体到局 部的欣赏逐 步让学生了 解作品的建 筑特点,体会 作品的艺术 内涵,落实知 识、情感目标艺 术 风 格 陵墓建筑、雕刻为主,规模宏大,风格简约、雄 浑、稳固、永恒。 师生总结

对比欣赏对比欣赏中国经典陵墓建筑《明十三陵》,从文 化对比角度分析异同 中国: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 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西方:为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体现永恒、至 高无上 对比欣赏 师生总结 通过对比了 解中西陵墓 建筑的异同 古希腊建筑时 代 背 景 教师介绍这一时期的发展演变过程,点出希腊文 明的基本价值取向: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加之 社会的普遍诉求使得这一时期的建筑呈现开朗、 合理、和谐的艺术品质。 聆听了解时代背 景,便于下面 作品的赏析代 表 作 品 赏 析 赏析《帕特农神庙》 代表了全希腊建筑 艺术的最高水平,是 西方经典庙堂建筑。 建筑结构:“围柱式” 的两种基本柱式介绍,感受多利斯式柱式结构的 典雅、庄重、坚实之感; 建筑特点:匀称、精美、稳重 匀称(整个庙宇由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环 绕) 精美(祭殿的外面的腰线上雕刻着雅典娜节日的 游行盛况) 稳重(在光线明暗的变化之中,表现出强烈的立 体感和垂直结构。由立柱围成的柱廊,朴实厚重, 体现出一种力量的阳刚之美) 材料选择:白色大理石(神庙的石墙由切割的大 理石块拼镶而成,没用任何灰泥,却密合得天衣 聆听了解 观察感受 了解建筑风 格和艺术特 点,落实知识 目标;启发学 生对作品的 感受力,落实 能力目标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

一、长城的修筑主要经历了那些朝代,各个朝代又有哪些建筑特征,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自秦朝后,共有十五个朝代修建或维修过长城,分别是: 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 二、故宫的建筑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明清两代的故宫有无建筑艺术上的异同, (一)以木料为主要构材:保持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故其形式为木造结构之直接表现。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 (二)历用构架制之结构原则:既以木材为主,此结构原则乃为“梁柱式建筑”之“构架制”。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非负重之部分。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三)以斗拱为结构之关键,并为度量单位:在木构架之横梁及立柱间过渡处,施横材方木相互垒叠,前后伸出作“斗拱”,与屋顶结构有密切关系,其功用在以伸出之拱承受上部结构之荷载,转纳于下部之立柱上,故为大建筑物所必用。 (四)外部轮廓之特异:外部特征明显,迥异于他系建筑,乃造成其自身风格之特素 三、简述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宏村建筑为例),主要从工艺特整和建筑风格来阐述, 宏村建筑是典型的徽州建筑风格,层层跌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古徽州建筑素来以素雅奇巧见称,其色淡雅,粉墙青瓦;其形独具匠心,依山作墙,顺水成溪,墙外山水秀美多情,墙里庭院曲径通幽;并之以复杂多变的架梁构造,精巧繁复的纹饰雕刻,古朴大气的装饰摆设,形成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浅谈建筑与音乐的内在相关性 摘要:文章以建筑艺术欣赏的角度,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构筑形态与基本表现形式之间的相关性的特点分析人手,多方位、多视角地分析它们在知觉欣赏、情感欣赏与理性欣赏三者之间的特点;进而提出在建筑欣赏与音乐欣赏以及两者在时空定位上具有的相关性;探讨建筑作为城市的“音符”所具有的宏观形态的音乐旋律美。建筑艺术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和各门艺术的综合“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的一种广义的造型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建筑与作为表演艺术的音乐“表面上很难说有什么联系”然而由于建筑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而且可以相互得到启发。 关键词:建筑;节奏感与韵律感;音乐;艺术 一、建筑艺术美与音乐艺术美的相关性 古希腊抒情诗人席蒙尼德斯有句名言:诗是无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在建筑界也有一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书中藐:“建筑空间和形象中的抑扬顿挫、比例结构及和谐变化,体现了音乐的旋律”。建筑,凝固的音乐;音乐,流动的建筑,人们对于这两种均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艺术范畴的欣赏,很自然地诉著于美感比拟,产生心理上的美感联想,从而达到视觉美和听觉美的相互转化。由此而产生出“具有音乐旋律美的建筑”和“具有建筑结构美的音乐”。“我们在音乐里所得到的感受和我们在凝视建筑形式的相互作用时所得到的感受完全相同”。建筑与音乐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关性。 1、构筑形态的相关性 (1)音乐。基本元素:曲体(乐素、乐节、乐句、乐段和乐章)、曲式(复奏式、连续式和混合式);润饰元素:曲调、音色和音质(乐器/嗓音);谱曲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旋律和和声等以及组合体:音乐旋律与乐章;求解过程:通过简单音符的组合同样可以创造出变化无穷的音乐旋律来,而真正体现主题需要的最佳解也是存在的,流芳百世的佳作就是例证。 (2)建筑。基本元素:点、线、面和体;润饰元素:色调、光影和质感;构图原则: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组合体:建筑空间组合;求解过程:不同的组合方式产生不同的建筑空问,客观上存在无穷解,但有最佳解的必然,最佳解是既满足技术功能要求也满足审美要求的最佳表达。 2、节奏感与韵律感 建筑与音乐最为相似之处就是都能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它们都强调张力、比例和素材。音乐旋律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它是通过节拍与旋律的不同组合来达到悦耳动听的目的。对建筑而言,这种节奏感与韵律感来自建筑形体的规则或不规则变化引起的视觉刺激,进而激发人的心理上的美感联想。它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节奏感是有规律的重复,富有单纯、明确的关系,富有机械美和强力美;韵律感是有规律的变化,因而富有充实的变化美。节奏是富于理性的,韵律是富于情感的。古希腊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艺术》教案 认知目标: 通过赏析,初步认识和了解外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风格与时代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代表作品. 技能目标: 通过赏析,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建筑艺术的巨大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同构赏析,让学生感受人类对艺术的孜孜求索,领悟建筑所折射的人类对精神与文化的思考和演变,体会建筑师人类永不磨灭的生活与艺术的伟大结晶. 创造目标: 通过赏析,打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链接整合能力,用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出对作品新鲜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分析不同时代外国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理解建筑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领悟建筑所反映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多媒体展示:一张“石头”的图片. 师问:你们想一想,由这块石头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常见的一些建筑物. 多媒体展示:配有音乐背景的一些著名古建筑图片. 师问:.说说你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学生互动,积极发言.

师: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外国建筑欣赏》. 2、合作探索阶段: 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请学生对比这些建筑,说说它们的不同在哪里? 教师引导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A.泰姬陵(印度):造型追求简洁、精确的几何图形构成之美. B.科隆大教堂(德国):它那高耸入云的双塔,充满了基督教那种“神圣忘我”的宗教精神. C.凡尔赛宫(法国):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是欧洲最宏大华丽的宫殿建筑. 学生活动:欣赏巴黎圣母院(法国)、米兰大教堂(意大利)、圣彼得堡大教堂(罗马)、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法国)、佛罗伦萨大教堂、埃菲尔铁塔(法国)、悉尼歌剧院等等.学生合作探讨对比它们的不同(造型、材质、感受). A、宗教与陵墓建筑。 B、古希腊语古罗马建筑。 C、宗教建筑赏析。 D、印度泰姬陵赏析。 E、近现代建筑赏析。 3、感悟体验阶段: 结合建筑作品谈谈对“建筑师凝固的音乐”是如何理解的? 4归纳巩固阶段: 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区别?你知道各国的标志性建筑吗? 5拓展延伸阶段: A、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 B、喜欢哪类的建筑作品?你能为自己的城市设计一座标志性建筑吗?或者有为自己设计一个漂亮的小家吗?

中外建筑艺术赏析

中外建筑赏析 董帅 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 201222050104 摘要:本文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空间、建筑观念等方面对中外建筑艺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中外建筑艺术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外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对中外建筑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建筑艺术;材料;结构;空间;观念 引言 建筑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熔铸、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审美追求,建筑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示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以其触目的巨大形象,而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体形式、结构造型、内外空间组合、装修和装饰、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实用造型艺术。而中国和西方的建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木材与石材 中外古代建筑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二、木构与石构 2.1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艺术体系,是从木构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词汇”。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

无论是宫廷殿阁,还是佛寺道观,抑或是亭台楼榭,我们看到的中国建筑,都离不开木构主体的支撑。 中国故宫 2.2西方传统建筑 西方传统的建筑以石结构建筑为主。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建筑艺术体系,却是以石构为基础发展至今。西方的石制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这样一来,能否将高密度的石制屋顶擎入云霄,便成为建筑艺术的关键所在,而执行这一任务的柱子也便成了关键中的关键。即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调。则屋顶的不同,导致了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式、巴洛克式等等。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建筑与音乐带给我们的启示 ---------古希腊篇通过这么多天的建筑与音乐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古典音乐带给我们的别样的魅力。每节课上,老师都会播放很多的古典音乐,让我们本来忙碌的心得到别样的放松与熏陶。下课时耳边缭绕着古典音乐,时而迂回感人时而震奋人心的旋律令我神魂颠倒,心旷神怡。那是一种迷幻而又真实的感觉,恍若九霄之上却又触手可及。感觉古典音乐,正如感觉一段丰富而饱满的感情,心中激荡起无限的感慨;感受古典音乐,正如感受一次惊险而神奇的旅行,忍不住会跟着他朝着最危险的山谷前进。古典音乐是律动的生命,她的魅力或者魔力也许正在于他天生赋有的灵性和流动的美感。 古典音乐的内涵是令人感动的力量,古典音乐的博大精深在不知不觉之中便把人引领进一种平和而又华丽的境界。古典音乐的深沉本身就蕴含着无与伦比的韵律,古典音乐的激昂和柔和的反差正体现着他本身深沉的内涵。 古典音乐穿越过历史的长廊走到我们面前,经历的跌宕起伏从每一个音符散发出来,摸索的过程艰难却让音乐家兴奋。古典音乐经久不衰并流传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这种魅力的高深见证了音乐家对古典音乐的理解。于是古典音乐便身赋了传承音乐的历史使命。

今天就让我来谈谈古希腊的建筑与音乐。来更好的体会这内心深处的感触· 一.古希腊的建筑特点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言。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的类似与关联。不同艺术类尽管各具特性,却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使艺术家得以从不同的艺术中得到激励,也使各种艺术有可能互相“移植”、综合。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意思是说,如果使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从音乐中或说从乐谱中便可以看到诸如严格数学化的比例、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联系。 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类以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建筑是一种空间造型艺术,但它也有时间艺术的某些特点。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 这些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三师第三中学肖玲玲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鉴赏第18课的内容,这节课属于鉴赏课,内容多,时间紧,加之由于高一鉴赏课已进行了十八课时,虽然我力求让每节课“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一个欣赏,学生由最初的新鲜感到现在的麻木,针对这一现状,设计本课时我决定转变方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交给学生,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各大建筑体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地位,能在广泛的文化、历史及地理环境背景下理解建筑艺术所包涵的艺术和文化真谛。 三、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风格。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美术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建筑作品是承载艺术、科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综合体,如果让学生独自欣赏,比较困难,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表演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号节目主持人提问:这节课我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你们愿意吗?学生回答:“愿意” (2)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导入。 学生活动:(1)欣赏,分组讨论,分析建筑的名称及感受(2)抢答 (3)知识连连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艺术性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文化性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科学性 师生总结:建筑由于它的易保存的特点,因此记载了人类社会从远古到现代的全部历史,通过对古建筑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社会生活方式,感受来自祖先的智慧,给我们以科学的启迪和审美的陶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古建筑的风采。 教学意图:通过设置旅游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让学生对经典的中外建 筑的初步感知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二)新知初探: 四大建筑体系及艺术风格初识 由2号主持人回顾上一环节,介绍这一环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答题规则,分值由高到低的活获得下一环节的选题权(重点强调下一环节的答题就藏在表演当中) 最佳表演奖(20分)最佳人气奖(15分) 最佳幽默奖(15分)最佳潜质奖(10分) 学生活动:(表演) 小品:四位旅游者,中国籍,准备报旅行团外出旅行,他面对个四个旅行团是如何抉择的呢? 丸儿肆你旅行社——埃及游 梦幻岛旅行社——希腊游 皇家漫步旅行社——北京游 爬着也要去旅行社——英国游 畅游旅行社——喀什游 PK后: 最佳表演奖() 最佳人气奖()

外国音乐史与名曲欣赏A试卷.doc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希腊古典时期伟大的三位悲剧诗人是_ __ ________ 、 _____ ______ 和 ____ _______。 2.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在____ ___世纪,被称为_____ ______。 3.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年上演了由利努契尼写剧本、佩里作曲的__________,由于该作品的乐谱只留下残片,所以人们通常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写脚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__________视为最早的一部歌剧。 5.威尼斯歌剧作曲家______ ________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6.巴罗克时期的古组曲是由不同国家的四种不同风格的舞曲组成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 ______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他创作了著名的大协奏曲______________,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8.意大利作曲家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9.作曲家________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于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该剧使他蜚声世界,并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器乐作品《皇家烟火音乐》和_____ ___是巴罗克时期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1.发源于欧洲中世纪的爱情歌曲,通常在黄昏或夜晚演唱,流行于西班牙、意大 利等国,是下列哪种体裁( ); A.夜曲 B.小夜曲 C.前奏曲 D.无言歌 2.奥地利国歌是( )创作的;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小约翰.施特劳斯 3.维也纳乐派的成员不包括( ); A.海顿 B.莫扎特 C.贝多芬 D.约翰.施特劳斯 4.格鲁克的第一部改革歌剧是( ); A.《阿尔切斯特》 B.《受骗的法官》 C.《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D.《伊菲姬尼在陶里德》 5.曼海姆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不包括( ); A 弗朗兹·李赫特 B.安东·尼斯; C.卡尔.施塔米茨 D.安东·菲尔茨 6.德国作曲家库瑙是( )的最早作者; A.键盘奏鸣曲 B.小提琴奏鸣曲 C.管风琴奏鸣曲 D.钢琴奏鸣曲 7.教堂奏鸣曲为( )形式; A.快-慢-快 B.慢-快-慢 C.慢-快-慢-快 D.快-慢-快-慢 8.双簧管属于 ( )。 A.铜管乐器 B.木管乐器 C.打击乐器 D.弓弦乐器 9.下列哪位不属于古典时期的作曲家( ) A.海顿 B.帕格斯特里娜 C.莫扎特 D.贝多芬 10.古典组曲的前身是( ); A.教堂奏鸣曲 B.室内奏鸣曲 C.三重奏鸣曲 D.独奏奏鸣曲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教学文稿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14级电气信息类 1452345 李文超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

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 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 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 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许多建筑效果都是依靠视觉可见元素如支柱,光暗,色彩等的重复得以实现,同样宏伟的大型交响乐也是依靠旋律从的重复使结构匀称完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40首国外电影背景音乐欣赏 01WallaceCourtsMurro...--JamesHorner “第一首音乐来自JamesHorner(詹姆斯·霍纳)为电影《勇敢的心》创作的配乐,电影中当Wallace第一次约会Murron时候出现的 配乐,随着一段跳跃着的欢乐的节奏,表现两人爱情的主旋律是如 此的令人心旷神怡,电影中这对恋人一起在山冈上眺望着远方的日落,配和的音乐悠长而婉转。” 02TheLudlows--JamesHorner “第二首来自JamesHorner(詹姆斯·霍纳)在电影《燃情岁月》 中的TheLudlows。他的交响乐配乐的功力完全展示出来,并且巧妙 而有精彩地运用了日本的洞箫来表现出电影里的印第安文化的色彩,将电影的主题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塑造由布拉德皮特扮演 的男主角特里斯丁,很好地表现了他内心时而宁静,时而狂野那飘 忽不定和潇洒不羁的个性。” 03Rose--JamesHorner “Rose是《泰坦尼克号》整张专辑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这首音 乐出现的时候就是ROSE和JACK站在船头接吻的那段音乐,随着一 段优美的洞箫开头,整个曲子都由女声哼唱着,Sissel的音色在这 里发挥到极致,出色的电子合成配乐让人不禁联想到那洒满阳光的 大西洋洋面上,一艘巨大客轮的船头,两个年轻男女拥在一起......” 04Remembrances--JohnWilliams “Remembrances,从曲子的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一首充满了回忆和历史独白的曲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所感受到的不光 是隐隐的伤痛,更是对那段岁月的反思,这种平和、婉转和美丽的

建筑与音乐

音乐是通过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方面有组织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声音艺术。建筑是通过建筑物的形体、结构、空间、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建成供人们居住和活动的场地的一种造型艺术。音乐与建筑均按照各自的规律和审美要求,创造出既适应人类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又符合审美需要,既有可用性又有艺术性,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时间流动与空间造型的艺术。 一、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19世纪中期,音乐理论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他的名作《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道出了艺术家对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理解。“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是说音乐虽然在时间流动中不停地演奏着,但它的内部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形式美。结构和织体按照旋律、节奏、调式、和声的规律流淌。音乐与建筑两者都运用数比律。音乐和建筑的和谐都来源于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研究发现,各种不同音阶的高度、长度、力度都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构成的,后来他把这种发现推广到建筑上,认为建筑的和谐也与数比有关。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一些著名的美学家、建筑家都认为,如果建筑物的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关系,就能在视觉上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以古希腊建筑三种格式的石柱的美为例,具体说明了由于台基、柱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而形成庄重、秀美、富丽等风格区别,这就仿佛乐曲中的歌颂、抒情曲和多声部的合唱一样。这正说明了音乐与建筑都具有一种数比美。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形式中的韵律感,它的形式的和谐同音乐的和谐有共同规律。毕达哥拉斯测定,音乐的和谐同发声体的体积之间的一定比例有关系。他推定,音的高低同弦的长短有一定比例关系。他们把这个发现推广到建筑和雕刻上,认为建筑物的和谐,也决定了它的各部分的大小有某种可以用简单的数值或几何方法测定的比例关系。 因此,作曲家所使用的方法和建筑家所使用的方法相同,能把一些不表达意义的原料(声音)通过一定的比例关系组合成具有意义的表达作者意图的形式(形象)。 又如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同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柱廊的重复,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曲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许多古典音乐形式的交响乐和奏鸣曲能得以久远流传,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那些高低起伏的建筑群有那样和谐、协调,是因为它们富有美的“旋律”,体现了建筑美的特有法则。那些宏伟壮丽的交响乐那样匀称完整,是因为它们具有严谨的结构,体现了音乐美的特有法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