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一、简答题(从五道题中任选四题回答)

1.分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命题。

2.普罗提诺的“流溢说”。

3.托马斯.阿奎那的“共相”问题。

5.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真理是全体”。

二、论述题

1.晚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如何批判早期柏拉图的“理念”。

2.比较安瑟尔谟和笛卡尔对上帝存在的证明。

三、文献分析题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https://www.360docs.net/doc/971930549.html,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精选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完整复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2020年西方哲学史考研复习188题[含答案] 一、简答题 1.布拉德雷的“事物的关系是不真实的”。 布拉德雷继承并阐发了格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他以事物只能在相互关系中存在为论据来“证明”事物的不存在。他认为事物无不处在相互关系之中,但他断言,事物这种关系正好证明了他们的不真实性,即他们是人的主观幻想(现象)。他以同样的诡辩手法否定时空的客观性,否定事物运动的客观性及经验的对象不真实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 2.尼采: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主要错误就是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其影响下,人尽管被描绘为宇宙的建造者,周围世界的决定者,历史进步的核心,实际上人却必须服从普遍的、纯粹的理性及作为这种理性的体现的世界,遵循奴隶道德,陷入狭隘的实际主义,不敢去创造新的东西,从而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前景和价值。越是那些被认为经过理性的严格训练饱学之士,就越是成为理性和知识的奴隶,越易成为因循守旧、感情贫乏、思绪迟钝的人,从而就越是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变成一部机器。这样他们就丧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尼采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传统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认识、真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后者是人的深层存在,赋于了人生以意义和目的。因此,为了使人的能力不受束缚,为了使人的生活和道德行为具有真正的价值,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当做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出发点的新观念。 3.新实在主义作为一个反对唯心主义的派别,其不同于唯物主义之处有哪些? ⑴他们主张认识的对象是独立的实在,但他们并没有把认识对象的本性看做是物质的。他们既反对一元论,又反对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最根本的存在,它们都是某种更根本的非心非物、亦心亦物的“中性物”以不同的关系所构成的。⑵肯定本质或共相的独立存在,从而表现出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4.怀特海的哲学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既肯定科学,也肯定宗教,认为宗教是人类经验之中不断表现出向上的一个因素;他为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基本宗旨的分析哲学运动提供了工具(数理逻辑),却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他曾致力于数学和逻辑学的研究,却对数学的精确性持怀疑态度,对烦琐的语义分析也持异议;他关注科学,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奠基于科学之上,却又笃信宗教,充满着宗教感情,力图使科学与宗教融合起来。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同济大学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及详解2021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邓晓芒《西方哲学史》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2021年西方哲学史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5.兄弟院校考研真题汇编 ?全国名校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考研真题及详解 导言 0.1 复习笔记 一、西方哲学史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 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 1哲学问题 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 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 (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3)哲学,它像自然科学一样诉诸理性,但又像宗教一样,以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作为其希图实现的理想,如果说宗教是信仰的世界观,则哲学就是理性的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问题的特点 (1)哲学问题有历史性的特点,就哲学这门学科而论,有一些一般性的基本问题是任何一位哲学家都必然会关注的。 (2)哲学问题有时代性特点,由于小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问题,因而就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而言,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些富于时代特色的、具有特殊性的哲学问题。 (3)哲学具有理想性的特点,它不仅关注终极关怀的最高理想,同时也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理想。 三、哲学史 1哲学的基本特征

西方哲学史名词解释考研

本原: 早期自然哲学家思考的“自然”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总和的自然界,它的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本原,它的本义是“太初”,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运动比那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本原的这两层含义分别被翻译为“基质”和“原则”。 我们现在说的自然界相当于希腊人所说的“宇宙”,本原和宇宙的的联系在于,宇宙是本原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伊奥尼亚派 水本原说:泰利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理由:1、经验证据表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 2、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3、他接受了古埃及人的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宇宙图式,以水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大地上下均为水所环绕,所以推想世界的原初状态是水。 无定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成万物的本原是“无定” 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它没有任何规定性,是调和各种规定性的中性状态。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的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二者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3、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生成过程是对无定的损害,事物的回归则是对无定的补偿,这种损害和补偿的比喻表达了古希腊人循环往复的因果观。 气本原说: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1、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气既和水具有特定的性质,又保留了无定的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 2、气是一种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的普遍性质,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这是一种典型的转化生成观。 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的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赫拉克利特 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认为 1、世界的原初状态是火,火转化为万物,而万物又转化为火,因此,世界的归宿也是火。火与万物之间的循环转化是火的运动: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为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 2、火的运动符合其自身的本性,受一定的原则支配。火转化为万物之后,取而代之的气、水、土的状态,但仍然受着火的本性原则支配。故气、土、水之间的转化也是火的运动。 3、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 逻各斯学说 1、赫拉克利特认为,内在的本原——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即是逻各斯。逻各斯与火是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 2、逻各斯的原义是“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它专指“说出的道理”。 3、逻各斯表现为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毁灭是可感的,但支配可感事物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4、逻各斯是因火的不足和多余而造成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

各所重点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集锦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与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

xx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xx“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xx(概念)分析。 第一章 xx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xx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xx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xx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xx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xxxx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题

简析(50):启蒙运动,唯理论,经院哲学,“存在即被感知”,《精神现象学》 论述(60): 1,试比较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论 2,康德说,有两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的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结合你对康德思想的了解,谈谈你对此句话的理解与评价。 原著分析(40)具体要求:1,论述作者论证要点2,评论作者的思想3,简要说明作者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简析(60):启蒙运动的精神,唯名论,唯理论,绝对精神(黑格尔),苏格拉底辩证法,实体(亚里士多德) 分析(90):以下文字出自现代德国哲人之手,试结合欧洲哲学史的演化过程,单单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评价。 简述(70):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安瑟伦本体论证明与康德的批判,洛克两种性质学说,休谟的怀疑哲学,黑格尔:“理性的狡计”说,胡塞尔意向理论 论述(80): 1,以笛卡尔为例,阐发哲学运思的基本特征。 2,试论述康德的实践理性论。 简答(60):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曲,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中世纪信仰与理性关系说举要,启蒙运动的主题。 论述(90): 1,试评述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论问题上的分歧 2,试评述康德的宗教哲学 3,试评述西方哲学中的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理论 一、简答题(80分,每小题16分) 1、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观 2、列举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几个主题 3、洛克两种性质说 4、列举西方哲学史中的几种身心观 5、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二、论述题(70分,每小题35分) 1、比较休谟与康德对因果性问题处理的不同进路及各自理据。 2、针对康德的 “定言令式”(categorical imperative)观,席勒(schi11er)曾撰诗嘲讽:“我愿意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的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的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的观点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东西”; 赫拉克利特是“火本原论”者,他第一个提出“逻各斯”的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他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的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他物。那么 是:“” 而不是感官的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的关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亚里斯多德的实体论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直接的关系,实体论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和缜密论证创立的。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的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

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理念是在现象界之外的,决定现象接的永恒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必然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的看法和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理念是无用的设定。他质问道:抽象的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你能说人只是人(抽象共性)而不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缜密的论证创立了他的实体论。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体”首先一个涵义就是形成世界万物的最基本的原始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 “是者” “实体 免陷入理念论所持的普遍先于个别的立场,但却不免向理念论妥协。实体论并不是与理念论截然对立的学说,而是试图包容后者、比后者更全面的尝试。 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柏拉图的“分离学说”,但最后也不得不设定了一个分离的纯形式。他与相位因分歧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承认理念或形式的分离,而在于如何解释可感事物与不可感的本质之间的分离和联系。柏拉图使用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西方哲学史考研必背重点概念 1.始基:古希腊语。作为哲学名词,真正使用者是赫拉克利特。泰勒斯起开始具有哲学上的意义,指万物的根源或基本,万物从它产生又可复归于它的共同的东西。 2.逻各斯:欧洲古代和中世纪常用的哲学概念。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因而也有语言或“理性”的意义。希腊文这个词本来有多方面的含义﹐如语言﹑说明﹑比例﹑尺度等。赫拉克利特最早将这个概念引入哲学﹐在他的著作残篇中﹐这个词也具有上述多种含义﹐但他主要是用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具有一定的尺度﹐虽然它变幻无常﹐但人们能够把握它。在这个意义上﹐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的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亚里士多德用这个词表示事物的定义或公式﹐具有事物本质的意思 3.种子说:“种子”说,由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 4.四根说:四根说,由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他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5.奴斯: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的哲学术语。一般译为“理性”、“心灵”。希腊文,最初是指感知、认识、理解事物的东西。 6.影像说:影像说是古希腊原子唯物主义者提出的一种说明认识来源的学说。它承认人的认识是由外界客观对象引起的,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朴素的反映论。——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7.智者: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5世纪前智者泛指聪明并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后来自然科学家、诗人、音乐家乃至政治家,也被称为智者。由于智者能言善辩及晚期智者的末流堕于诡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其看成是歪曲真理、玩弄似是而非的智慧的人。因而智者在历史上又成为诡辩论者的同义语。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智者在思想上接受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思想,肯定运动变化着的感觉现象的真实性,但走向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认为知识就是感觉,无所谓真假是非之分,把个人的感觉作为真理的标准。 8.理念: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9.第一实体与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他运用“实体”概念来概括一切特殊具体事物的共同本质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寻求物质的一般概念。他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把“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区分开来,认为“种”“属”等东西是一种共相,是不能离开个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第二实体”是后于“第一实体”的。在这里,他是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处理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一般的东西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柏拉图理念论唯物主义的克服。10.四因说:?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观点,认为有“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组成,其中目的因是终极的,是最重要的。他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 11.《理想国》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一,其中阐述了其政治观点希望以哲学家为统治者来统治从而实现一个乌托邦国家。 12.《物理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后面给牛顿等人很大的启发。 13.《工具论》亚里士多德主要论述了演绎法,该书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4.《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它是西方思想传统中的最重要的经典文本,或者说是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重要着作,它展示了人类理性对于事物最普遍的面相和终极的原因的探索。本书最终考察了人类知识的形成,进而提出关于普遍知识的理论,从根本上奠定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一、名词解释 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曼尼德) “存在”被巴曼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6.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2017年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

新祥旭.未名堂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930549.html, 2017年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 科目:西方哲学史一 时间:25号上午 一、名词解释(8X5=40分) 1.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 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3.奥古斯丁的“光照说”; 4. 奥康的剃刀 5.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 斯宾诺莎的实体; 7. 第二性的质; 8. 黑格尔的否定辩证法; 二、论述题(3X25=75分) 1. 试析柏拉图如何论述正义本身为善; 2. 扼要论述休谟的因果性理论; 3. 试论康德的绝对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 )为什么是普遍法则? 三、哲学文本分析题(35分) “ 关于抽象本性我已说了很多, 再回到共相的概念,它必须经过抽象而形成。当我听到“人”、“白”或“白色的”时,我并未从词意想起基体事物之中的本性或性质,而是从“人”获得关于动物、理性、可朽的概念,而不是关于后来那些偶性的,而且,这些概念虽然是混淆的,但不是分离的。个体的概念也是经过抽象而形成的,如说:这个实体、这个身体、这个动物、这个人、这种白的东西。用“这个人”这个词,我们仅考虑人的本性与某一个基体有关;而用“人”这个词,我们考虑同样的本性,但这是纯粹于自身之中的,不与任何一个人有关的本性。 至于对共相的理解,正确地说它是唯一的、明白的(nudus )与纯粹的。所谓唯一的,指与感官分离,它不把事物感知为可感的;所谓明白,是指对一切的、任何的形式的抽象;纯粹则是指从所有具体的事物中分离出来,因为没有任何事物,无论是质料或形式,设定在它之中,如果在它之中,那概念就是混淆的。 考虑到这些问题之后,让我们来解决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在共相的所有本性已经揭示之后,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 阿伯拉尔《对波菲利的注释》 问题: 1. 上文提到的“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具体是指什么问题?它牵涉到中世纪哲学一个什么样的论争? 2. 根据你的哲学史知识和对以上文本的分析,请尝试说明作者阿伯拉尔在这个论争持什么样的立场,他会对“波菲利提出的种与属的问题”给出什么样的回答?

西方哲学史历年真题

2015 中哲方向 一、名词解释(5×8=40) 1.德性即知识 2.流溢说 3.能动得自然与被动得自然, 4.波菲利问题 5.上帝就是人得本质 二、简答题(20×4=80) 1.分有说得困难 2.贝克莱得“物质观” 3、能动得自然与被动得自然 4、笛卡尔得“我思”与亚里士多德得灵魂观比较 三、论述题(30) 康德得一段论述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其内容就是通过对“自在之物”<物自体>、“时间”与“空间”等范畴得论述,表明她先验唯心主义得立场。这个立场不同与以莱布尼茨为代表得先验实在论,也不同与以贝克莱为代表得唯心主义经验论) 2015西哲方向 1、逻各斯 2、数本原 4、库萨得尼古拉 5、习惯(休谟) 6、自因 7、单子 两个分析题 1、分析巴门尼德一段话,关于存在得 2、分析休谟得一段话,说得关于习惯,大意就是没有习惯就不能行动 论述 1,柏拉图洞穴论说明得理论 2、笛卡尔方法论得特点 3、洛克第一性得质与第二性得质 4,康德得先天综合判断就是如何存在得 2014 849西哲一题目(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者命题(50分) 1、米利都学派 2、智者 3、流溢说 4、知识就就是力量 5、唯名论 6、《社会契约论》 7、自然法8、习惯就是人生得伟大指南(休谟)9、物自体 10、主奴意识 二、论述(100分) 1、写出您对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得理解(至少三个人) 2、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得论证逻辑 3、莱布尼兹得单子论 4、分析康德得一段话:您得行动,要把您自己人身中得人性,与其她人身中得人性,在任何时候都瞧作就是目得,永远不能只瞧作就是手段。 2014西方哲学史二(850)这里感谢一下QQ考研群里面得二戒同学提供得详细试题,有很多考题我都没记住全部 简答(10*5分) 1、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2、四因说 3、上帝存在得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 4、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因为一切用以认识与领会蜡得本性或别得物体得本性得理由都更加容易、更加明显地证明我得精神得本性”(笛卡尔) 5、《利维坦》 6、真观念(斯宾诺莎) 7、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普遍同意这个论据本来就是被利用证明天赋原则得,在我瞧来却正好证明了没有什么天赋原

西方哲学考研邓晓芒《西方哲学史》2021考研真题

西方哲学考研邓晓芒《西方哲学史》2021考研真题 一、一、名词解释 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研] 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研]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研] 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他在《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中将知识归结为“意见或想象”、“理性知识”、“直观知识”(即真观念),认为真观念能够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至于陷入错误,

并将其作为推论知识确立的出发点、前提和基础。斯宾诺莎认为哲学原则和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获得的,人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实现知识的进步。 4唯名论[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5实体[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研] 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直观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形式;②通过自在之物刺激感官而后天获得的直观的质料,包括知觉、印象、感觉等。康德认为空间是外感官的形式,

北京大学西方哲学专业考研真题汇总(00-09年)

哲 人 超 级 版 主 2# 发表于 2010-3-11 09:0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大学2008西方哲学考研试题(中哲与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北京大学2008西方哲学考研试题(中哲与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道法自然形神相即一物两体至良知气者理之依 二、论述题: 简述朱熹的理一分殊 三、名词解释: 力比多生活辩证法三阶段信仰意志命题函项译不准原理 四、论述题: 1.比较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异同 2.维特根斯坦如何批评“私人语言” 3.分析萨特的两段话:人的绝对自由和存在先于本质 西方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水是万物的本原 2.知道自己无知 3.认识就是灵魂的回忆 4.斯多亚学派 5.有知识的无知 6.自因(斯宾诺莎) 7.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8.单子 9.先验 10.自我设定非我 二、论述题: 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2.如何理解笛卡尔的“清楚、明白”的标准 3.休谟对因果性和必然性联系的看法 4.康德关于统觉的学说

TOP 哲人 超级版主 3# 发表于 2010-3-11 09:03 | 只看该作者 2007年北大西方哲学试题 现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三个世界 绵延 逻辑原子主义 信仰意志 范畴错误 自在与自为 能指与所指 作为公平的正义 二、分析论述 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大概说的是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的用法。 三、论述题 为什么对海德格尔而言,现象学的中心问题不是认识论,而是存在论。 西方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 永恒的活火 智者 四因 流溢说 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 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真观念 观念的关系和事实 物自体 绝对精神

西方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赫拉克利特得万物流变论,巴门尼德得宇宙实在抽象永恒不变论 1、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在存在问题上得差异,并分析这两种存在观得局限性与合理性。 差异: 赫拉克利特典型得观点就是“某物存在又不存在”; 而巴门尼德观点与之相反,认为“某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得东西”; 赫拉克利特就是“火本原论”者,她第一个提出“逻各斯”得概念,并开启了辩证法之门。“万物流转,无物常住,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在经验中她观察到世界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即变化就发生在现在。对于一个特定得事物,它正在发生着变化,正转化为她物。那么在现在得这一刻瞧来,它有它本身得这一面,也有已经转化为她物得那一面,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某物确实既就是又不就是它本身,既存在着又不存在。如同“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在这里,她并不否认变化中“河流”自身性质得保留,也就就是说,她就是主张当我踏进河流得时候,这条河流既就是又不就是这条河流,有“就是”得一面也有“不就是”得一面,两者皆有。 巴门尼德第一个把“就是者”提升为真理得对象,提出“就是者”(存在)就是世界得本原,认为它最具对世界得概括性与统一性。她指出“所就是得东西不能不就是,不就是得东西必定不就是”可以理解为存在者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它不可能存在,没有既存在又不存在得东西。原因就是:“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就是同一得。”既然“存在者”与被思想与表达得东西同一,“不存在者”不能被思想与表达,那么这两者就截然得分开了,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得联系。在她瞧来,真理性认识表现在“存在就就是存在,不存在就就是不存在”,绝不就是赫拉克利特那种既存在又不存在,一切都向自己对立面转化。 两种存在观得局限性与合理性 合理性 赫拉克利特基于变化阐明“某物存在又不存在”,这就是很好理解得。变化就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得,对于此刻得某物,它既保存着自身得本性,又包含着转变为她物得趋势,因此它存在又不存在。 局限性: 赫拉克利特认为得万物都变化,事物存在而又不存在。这怎么可能?如果说能,那就就是说某种东西存在与某种东西不存在,无能生有,有能变无。或者,如果存在有变化,它一定产生于非存在或产生于存在。如果产生于非存在,它产生于无,这就是不可能得;如果产生于存在,那么它就是产生于自身,这就等于说,它同它自身就是同一得,过去一直就是同一得,没有变化。 巴门尼德受到经验得局限,巴门尼德认为“能被思维者与存在者就是同一得”,存在就是思想得对象,而不就是感官得对象。如果没有存在作为对象,思想就是不可能得。但有得时候人们往往在“空想”。 2、柏拉图得理念论与亚里斯多德得实体论得关系,并比较它们得异同。 亚里斯多德得实体论同柏拉图得理念论有直接得关系,实体论就是亚里士多德在继承批判理念论得基础上,经过长期思考与缜密论证创立得。实体论克服了理念论关于一般能够脱离个别、理念可以脱离可感事物独立存在得错误观点 柏拉图认为世界得本原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得东西,叫做“理念”,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得原文就是idea与eidos(多数时候用得就是前者),本义指“瞧见得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瞧见得东西。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就是个别、相对与偶然得,而理念则就是永恒不变得,理念就是在现象界之外得,决定现象接得永恒不变得、普遍得、绝对得、必然得存在。 亚里士多德不赞同柏拉图关于理念可以完全脱离可感个体事物单独存在得瞧法与观点。亚里士多德指出:与个别事物相分离得理念就是无用得设定。她质问道:抽象得共性怎能单独存在?比如:您能说人只就是人(抽象共性)而不就是动物(可感共性)吗?因为人类就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所以,在批评自己老师柏拉图理念论得基础上,亚里士多德经过长期得思考与缜密得论证创立了她得实体论。

西方哲学史历年真题

西方哲学史历年真题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2015 中哲方向 一、名词解释(5×8=40) 1.德性即知识 2.流溢说 3.能动的自然和被动的自然, 4.波菲利问题 5.上帝是人的本质 二、简答题(20×4=80) 1.分有说的困难 2.贝克莱的“物质观” 3.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 4.笛卡尔的“我思”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比较 三、论述题(30) 康德的一段论述材料,对其进行分析。(其内容是通过对“自在之物”<物自体>、“时间”和“空间”等范畴的论述,表明他先验唯心主义的立场。这个立场不同与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先验实在论,也不同与以贝克莱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 2015西哲方向 1、逻各斯 2、数本原 4、库萨的尼古拉 5、习惯(休谟) 6、自因 7、单子 两个分析题 1、分析巴门尼德一段话,关于存在的 2、分析休谟的一段话,说的关于习惯,大意是没有习惯就不能行动

论述 1,柏拉图洞穴论说明的理论2、笛卡尔方法论的特点 3、洛克第一性的质与第二性的质4,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存在的2014849西哲一题目(150分) 一、解释下列名词或者命题(50分) 1、米利都学派 2、智者 3、流溢说 4、知识就是力量 5、唯名论 6、《社会契约论》 7、自然法 8、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休谟)9、物自体 10、主奴意识二、论述(100分) 1、写出你对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理解(至少三个人) 2、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的论证逻辑 3、莱布尼兹的单子论4、分析康德的一段话: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2014西方哲学史二(850)这里感谢一下QQ考研群里面的二戒同学提供的详细试题,有很多考题我都没记住全部 简答(10*5分) 1.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我们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2.四因说 3.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安瑟尔谟) 4.简要解释右边一段话“因为一切用以认识和领会蜡的本性或别的物体的本性的理由都更加容易、更加明显地证明我的精神的本性”(笛卡尔) 5.《利维坦》 6.真观念(斯宾诺莎)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专业课考试试题

目 录 2015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

2015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 研真题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共150分) 一、简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90分) (一)简述苏格拉底方法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的内涵 (三)简述奥古斯丁为什么把基督教理解为“真正的哲学” (四)简述罗吉尔·培根从哪些方面论证了实验科学的优越性 (五)简述卢梭的自然状态说 (六)简述康德的道德公设 二、论述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计60分) (一)试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二)试论唯理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三)试论黑格尔关于辩证法、历史和认识论相统一的思想

2014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801西方哲学史考 研真题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801(共150分) 一、简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90分) 1.简述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3.简述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根本分歧。 4.简述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 5.如何理解斯宾诺莎的“实体,即神,即自然”的思想? 6.简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二、论述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0分,共计60分) 1.论述休谟的怀疑论及其意义。 2.试比较康德和黑格尔对矛盾的看法。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801(共150分) 一、简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90分) 1.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他在《知性改进论》和《伦理学》中将知识归结为“意见或想象”“理性知识”“直观知识”(即真观念),

认为真观念能够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而不至于陷入错误,并将其作为推论知识确立的出发点、前提和基础。斯宾诺莎认为哲学原则和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直观的认识活动获得的,人们凭借天赋的认识能力(直观和推理)在心中建立起一个真观念,作为天赋工具,作为认识的原始起点,逐渐形成作品,再制造新的工具,实现知识的进步。 4.唯名论[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5.实体[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6.感性[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感性是指人的认识的接受性,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认识能力,是最起码的认识能力。康德把知识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感性知识由两种成分构成:①用来接受的先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