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知识点精讲,第二十六章(3)

CPA《会计》知识点精讲,第二十六章(3)
CPA《会计》知识点精讲,第二十六章(3)

CPA《会计》知识点精讲:第二十六章(3)

第三节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计算原则

稀释每股收益是以基本每股收益为基础,假设企业所有发行在外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均已转换为普通股,从而分别调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以及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而得的每股收益。

(一)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主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潜在普通股是否具有稀释性的判断标准是看其对持续经营每股收益的影响,也就是说,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否则,具有反稀释性。

(二)分子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根据下列事项对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进行调整:

(1)当期已确认为费用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利息;

(2)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时将产生的收益或费用。

上述调整应当考虑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分母的调整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应当为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与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之和。

计算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而增加的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时,以前期间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当期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假设在发行日转换。

可转换公司债券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假设转换时增加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假设转换所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和股份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

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

对于盈利企业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中规定的回购价格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回购价格×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承诺回购的普通股股数

多项潜在普通股

为了反映潜在普通股最大的稀释作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应当按照其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计入稀释每股收益,直至稀释每股收益达到最小值。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

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发行能够转换成其普通股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时,不仅应当包括在其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而且还应当包括在合并稀释每股收益以及投资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

注会会计知识点(详细)(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总论 【高频考点】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高频考点】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合营安排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所属章节】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 【知识点】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 一、概念及合营安排的认定 (一)合营安排 合营安排是指一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合营安排具有下列特征: 1.各参与方均受到该安排的约束;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 (二)共同控制及其判断原则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同的控制,并且该安排的相关活动必须经过度享控制权的参与方一致同意后才能决策。 1.集体控制 如果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则称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集体控制该安排。 2.相关活动的决策 主体理应在确定是由参与方组合集体控制该安排,而不是某一参与方单独控制该安排后,再判断这些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方是否共

同控制该安排。当且仅当相关活动的决策要求集体控制该安排的参与 方一致同意时,才存有共同控制。 如果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 3.争议解决机制 相关约定条款的存有一般不会妨碍某项安排成为合营安排。但是,如果在各方未就相关活动的重大决策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其中一 方具备“一票通过权”或者潜在表决权等特殊权力,则需要仔细分析,很可能具有特殊权力的一方实质上具备控制权,不构成合营安排。 4.仅享有保护性权利的参与方不享有共同控制 5.一项安排的不同活动可能分别由不同的参与方或参与方组合主 导 6.综合评估多项相关协议 有时,一项安排的各参与方之间可能存有多项相关协议。在单独 考虑一份协议时,某参与方可能对合营安排具有共同控制,但在综合 考虑该安排的目的和设计的所有情况时,该参与方实际上不一定对该 安排并不具有共同控制。所以,在判断是否存有共同控制时,需要综 合考虑该多项相关协议。 (三)合营安排中的不同参与方 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一项安排 就能够被认定为合营安排,并不要求所有参与方都对该安排享有共同 控制。对合营安排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分享控制权的参与方)被称 为“合营方”;对合营安排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被称为“非合营方”。 (四)合营安排的分类

注会会计知识点 详细

第一章总论 【高频考点】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高频考点】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高频考点】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高频考点】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区分

【高频考点】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及来源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第二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高频考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划分 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会计调整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学习 注会有帮助。 重要考点: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考频:★★★内容要求必须掌握,相关内容需背诵,熟记于心。 一、会计政策概述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的特点: 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性。 第二,会计政策的强制性。 第三,会计政策的层次性。 二、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企业能够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经营租赁设备租赁期届满又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签订续签合同,由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变更为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低值易耗品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五五摊销法。

三、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 (一)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会计确认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计量基础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三)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 一般地,对列报项目的指定或选择是会计政策,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 (四)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如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而是会计估计,其相应的变更是会计估计变更。 四、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追溯调整法一般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编制相关项目的调整分录; 「提示」会计政策变更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经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本期发现前期重要差错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损益调整的事项经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第三步,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及其金额; 第四步,附注说明。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变更年度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金额”栏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调整。 累积影响数一般能够经过以下各步计算获得: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版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1.会计主体 ◢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分公司; 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等。 2.持续经营 ◢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应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摊销)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 3.会计分期 ◢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期间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这种划分是人为假定的。 ◢会计期间通常包括年度和中期,年度的划分通常是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季度以及半年度。 ◢应用: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有折旧、摊销、递延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4.货币计量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计量,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不使用其他计量单位。 ◢应用: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1)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 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 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时要启动通货膨胀会计或物价变动会计。 (2)有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

比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 基于以上两点缺陷,需要通过报表的附注等表外披露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 5.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2017注会《会计》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2017注会《会计》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2017年注册会计师的备考工作已经开始,为了使大家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中华会计网校学员在论坛中分享了注会《会计》科目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备考愉快,梦想成真! 知识点:所得税知识点汇总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所得税税率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发生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 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6.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7.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 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 9.“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 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11.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019注会复习会计第九章知识点共20页文档

第九章负债 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系统阐述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对于流动负债,主要解析了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交税费、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和其他应付款等流动负债的概念界定及会计处理。对于长期负债,主要解析了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本章应重点掌握如下内容: 1.应付账款的现金折扣处理及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2.预收账款的报表列示方法; 3.其他应付款的核算范围; 4.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是视同销售和不予抵扣的会计处理; 5.应交消费税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 6.应交营业税的会计处理; 7.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费用归属科目及非货币性福利的会计处理; 8.应付债券的利息费用和摊余成本的计算;

9.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份与权益成份的划分、转股前利息费用的计提及转股时资本公积的计算; 10.长期应付款的构成内容。 (二)历年试题分析 知识点一、短期借款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1.借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2.提取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3.归还本息时:

借:短期借款 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知识点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概述 (一)交易性金融负债 (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二、交易性金融负债的会计核算 1.初始计量 以实际交易价格,即所收到或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交易费用列当期损益 2.后续计量 期末按公允价值口径调整其计价: (1)增值时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资

2020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资 本公积2018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概述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资本公积的确认和计量 (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会计处理 1.资本溢价(非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应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2.股本溢价(股份有限公司) 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超出股票面值的溢价收入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委托证券商代理发行股票而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从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企业应按扣除手续费、佣金后的数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二)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借:管理费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转换日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原账面价值的差额)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xx价值的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5.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汇兑差额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形成的汇兑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1)发生汇兑损失,借记“资产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 (2)发生汇兑收益,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6.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注册会计师 会计 重点总结 超强 完整版

2011年注册会计师 会计重点总结 注会各科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专题班等讲义和MP3音频课件请联系QQ271674469

第2章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项、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金融衍生资产等。 金融资产的计量 类别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减值准备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 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衍生工具 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 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 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投 资收益”科目)。 成本:公允价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三类。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将以公允价值计 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 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 动。 不计提 持有至到期投资有报价、回收额固定 非衍生工具 应当按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 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 金额。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 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 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成本:公允价+交易费用 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 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计提 贷款和应收款项无报价、回收额固定非衍生工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衍生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 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 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 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 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投资收益:股利、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 值变动。 计提 条件:公允价值发生严重 下跌(20%)或非暂时性的 下跌。 权益工具通过“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转回。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 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及其他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减值损失: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不得转回在活跃市场无报价,其公允价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 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的减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了近期内出售的金融资产,不能重分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交易费用;企业为发行金融工具所发生的差旅费等,不属于此处所讲的交易费用。 计息、股利发放;处置差额;结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 售金融 资产 贷款 和应 收款 项 不 得 重分 类 不 得 重 分 类 不 得 重 分 类重分类是有条件的

注册会计师CPA知识点复习重点总结

会计 第一章.总论 一.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1.《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包括:①基本准则:受托责任观 ⑴..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 ⑵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母公司:个别报表+合并报表(?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个别报表) 分公司: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不具有、不独立…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⑶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适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营业务可用权责发生制) ⑷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⑸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 A:资产 B: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法定义务:根据合同/法律规定的义务 推定义务:根据企业多年习惯做法等企业将承担的 C:所有者权益:(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在税后利润中提取的一般风险准备,也构成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D:收入 E:费用 F: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以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的价值)、 公允价值:只有在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我过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 ?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再如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不存在同类或者类似资产的活跃市场报价时,需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这时现值往往是比较普遍采用的一种估值方法。 ⑹财务报告:应当是对外报告。专门为了内部管理需要的、特定目的的报告不属于财报的范畴。

2020cpa会计重点整理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 偶尔有单选题,属于不重要章节。 第一节略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知识点1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者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知识点2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照当前规模和状态一直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讲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间隔相同的期间(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前期、后期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知识点3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民间营利组织采用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知识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

注册会计师知识点借款费用

第十一章借款费用 一、本章概述 (一)内容提要 本章阐述了借款费用的界定及分类,案例解析了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及资本化的计算过程。 (二)关键考点 01 各项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界定 02 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03 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 04 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混用时资本化的计算 二、知识点详释 知识点借款费用概述 (一)借款费用的范围 1.实际利息费用 (1)银行借款利息 (2)公司债券的实际利息=公司债券的票面利息+/-折、溢价摊销 2.汇兑差额 【例题】2018年年初借入100万欧元,汇率是1:9,用于工程建造,当年6月30日汇率变为1:10,产生汇兑差额(10-9)×100=100万元,计入在建工程。 3.辅助费用 (二)借款的范围 借款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这里所指的“相当长时间”应当是指为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所必要的时间,通常为一年以上(含一年)。 【要点提示】掌握借款费用的内容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类别。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借款费用的有()。 A.银行借款的利息 B.债券溢价的摊销 C.债券折价的摊销 D.发行股票的手续费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发行股票的手续费,是权益性融资费用,不属于借款费用。 知识点借款费用的确认 一、借款费用的归属方向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记入“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2.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而且属于筹建期内发生的部分则记入“管理费用”; 3.既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又未发生在筹建期内的部分则计入各期损益列为“财务费用”。 【要点提示】记住这三个借款费用归属原则。 二、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的必备条件 【要点提示】对比掌握这三种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条件。 【例题】2008年年初借入专门借款100万,年利率是6%,当日满足开始资本化条件,当日支出专门借款70万,闲置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闲置收益金额是1万元,至年末尚未完工,当年资本化利息金额是100×6%-1=5万元。 【例题】将上述例题中将专门借款改为一般借款,对应的资本化利息金额=70×6%=42万元。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要点精选 :财务报告 目标 2018年注册会计师《会计》要点精选: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 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会计目标理论在理论上和实务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理解会计的难点 和重点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对复习考试有影响。会计目标理论存在两个学派: 1.受托责任学派 (1)二十世纪20年代,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权集中(如80%),大股东要考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确定经营者。为 反映经营业绩,就需要确定收益,从而强调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收益性支 出和资本性支出。 (2)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费 用的配比过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表,如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大量的待摊 费用和预提费用,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受托责任学派因注重收益,形 成了收入费用观。 2.决策有用学派 (1)二十世纪70年代,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股权越来越分散(如第一大股东占13%),大部分股东不再关注于选择经营者,而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 反映的预期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信息,决定是买入股票还是卖出股票(即由用手投票变成用脚投票)。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 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2)证券市场分析师、财务分析师为了分析公司的投资 价值,非常关注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在资产负债表中,可以通过资产预测未来

的现金流入,通过负债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出。决策有用观因注重资产负债,形 成资产负债观。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后,人们更重视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信息,逐渐从“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成为制定准则的主要依据。我国新准则就是采用了“资产负债观”来制定的,由于采用了资产负债观,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 法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因此,应深刻认识资产负债观,才能对新准则有一个高层次的把握。 (3)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 的附属产物。现将两种收益的计算的比较如下: ①在收入费用观下:收益=收入—费用,应分别确认收入和费用。 ②在资产负债观下:收益=年末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假定没有所有者投入,也没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两者对收益的计算思路不同,在资产负债观下,采用了全面收益的观点, 即收益中包含了已实现的收益,还包括未实现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4)为了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负债观 下,主要计量属性采用公允价值。我国在这次会计改革中,新准则的制定也采 用了资产负债观,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可以看到“公允价值”的运用,并成为这次会计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 性房地产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收到的存货等应 该以公允价值计量等。 此外,资产负债观的典型运用有:存货发出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等。

2016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职工薪酬

2016年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职工薪酬知识点:职工薪酬 考点一:职工和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考点核心提示 1.职工、职工薪酬的概念 (1)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在企业的计划和控制下,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例如:通过中介机构为企业工作的劳务用工人员。 (2)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2.职工薪酬的分类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考点二: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考点核心提示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1.一般短期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企业发生的职工工资、津贴和补贴等短期薪酬,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情况和工资标准等计算应计入职工薪酬的工资总额,并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提取的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关负债,按照受益对象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会计处理同上。 (3)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当在实际发生时根据实际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4)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成本计量。

2019年CPA会计重点知识总结复习提纲(完整版)

2019年CPA会计重点知识总结复习提纲(完整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和第二节(略)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此假设主要用于合并财务报表时确认集团作为会计主体,但集团并不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二)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一、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净值和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如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为其账面价值。 账面余额是指某账户的账面实际余额,不扣除该账户备抵项目(如累计折旧、摊销及相关资产的减值准备等)金额。 举例说明如下: 某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该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账面价值为90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1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10万元。 账面余额10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原价-累计折旧=100-40=60(万元) 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100-40-10=50(万元)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的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播放本段编写笔记搜索答疑提问

2020CPA会计知识点

你能说出来几个所有者权益项目? 本章框架 考情分析 本章客观题和主观题均可出现,主观题可以和长期股权投资、金融工具等内容结合,属于非重点章节。 重要考点 (1)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处理(尤其是库存股)☆ (2)其他权益工具的核算(注意与金融工具内容的结合)☆☆ (3)资本公积的核算(注意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结合)☆☆ (4)其他综合收益的核算☆☆☆ (5)留存收益的核算☆ 第一节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增加的会计处理 (一)企业增加资本的一般途径 1.将资本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2.将盈余公积转为实收资本(或股本) 3.所有者投入 (二)股份有限公司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行使转换权利 借:应付债券

其他权益工具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倒挤) (四)企业将重组债务转为权益工具 (五)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行权 借: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二、实收资本减少的会计处理 (一)有限责任公司减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等 (二)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回购本企业股票方式减资 1.回购本公司股票时 借:库存股(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 2.注销库存股时 回购价格高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先冲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股本溢价余额不足,冲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股本溢价和盈余公积余额仍不足部分)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票的面值总额时: 借:股本(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 贷:库存股(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教材例15-1】B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8年12月31日共发行股票30 000 000股,股票面值为1元,资本公积(股本溢价)6 000 000元,盈余公积4 000 000元。经股东大会批准,B公司以现金回购本公司股票3 000 000股并注销。 假定B公司按照每股4元回购股票,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对上述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库存股的成本=3 000 000×4=12 000 000(元) 借:库存股1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12 000 000 借:股本 3 000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 000 000 盈余公积 3 000 000 贷:库存股12 000 000

2020CPA会计知识点

历年考情概况 本章主要讲解股份支付的基本概念及其账务处理,重点包括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及限制性股票的账务处理等。本章在历年考试中的平均分值约6分,属于重点章节。其中,股份支付的类型、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账务处理、限制性股票的处理属于常考内容,既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也在主观题中考查其会计处理原则及会计分录,应重点把握。 近年考点直击 本章2020年考试主要变化 本章考试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动。 【知识点】股份支付的有关概念★★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 (一)股份支付的特征 1.股份支付是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之间发生的交易 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可能发生在企业与股东之间、合并交易中的合并方与被合并方之间或者企业与其职工之间。其中,只有发生在企业与其职工或向企业提供服务的其他方之间的交易,才可能符合股份支付准则对股份支付的定义。 2.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 企业在股份支付交易中意在获取其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费用)或取得这些服务的权利(资产)。企业获取这些服务或权利的目的在于激励企业职工更好地从事生产经营以达到业绩条件而不是转手获利等。 3.股份支付交易的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 股份支付交易与企业与其职工间其他类型交易的最大不同,是交易对价或其定价与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未来的价值密切相关。在股份支付中,企业要么向职工支付其自身权益工具,要么向职工支付一笔现金,而其金额高低取决于行权时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中,属于股份支付的是()。 A.股份有限公司向其股东分派股票股利 B.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向被合并方股东定向增发股票作为合并对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