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五律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由五律而來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如果一联中两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叫“合掌”,是律诗的大忌。(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五律的四种格式:

(诗谱中的符号意义为:○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仄韵。所举例诗,皆选自高步瀛先生的《唐宋诗举要》)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此格唐人极少见)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王维

高楼月似霜,秋夜郁金堂。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

少儿多送酒,小玉更焚香。结束平阳骑,明朝入建章。

◎○○●●,⊙●●○△。⊙●○○●,○○⊙●△。

2、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3、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送唐环归敷水庄贾岛

毛女峰当户,日高头未梳。地侵山影扫,叶带露痕书。

⊙●○○●,◎○⊙●△。◎○○●●,⊙●●○△。

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一川风景好,恨不有吾庐。

⊙●○○●,○○⊙●△。◎○○●●,⊙●●○△。

4、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牛山春晚即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

床敷每小息,杖屨亦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

七律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

长风吹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

2、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

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佐州。

⊙●○○⊙●△,◎○⊙●●○△。◎○⊙●○○●,⊙●○○⊙●△。

飞雪堆盘脍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

3、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此格唐人极少见)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4、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朱絃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

粘对与孤平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但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来说,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所谓孤平,是指一句诗中,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孤平是律诗的大忌。

绝句

绝句的平仄、对仗皆由“截句”而來。截前两联,首联不对仗;截中间两联,全部对仗;截后两联,尾联不对仗。

1. 五绝,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汾上惊秋苏廷硕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

2. 五绝,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

3. 五绝,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

4. 五绝,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5. 七绝,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6、七绝,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长信秋词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7、七绝,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8、七绝,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

推荐书目

作品:《诗经》、《楚辞》、《古诗源》、《唐诗三百首》、《花间词》、《宋词三百首》

理论:《沧浪诗话》、《唐诗百话》、《词学十讲》、《诗词格律》

工具:《平水韵》、《词林正韵》、《白香词谱》、《唐宋词格律》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近体诗(格律诗)创作基本要求 一、概述: 近体诗是在初唐定型的一种在字数、句数、声调、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的传统诗体。又 称今体诗,或格律诗。 二、近体诗的分类 (一)绝句:①每首四句,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为二十字;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为二十八字。②限押平声韵,五绝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绝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 (二)律诗:①每首八句,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为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为五十六字。②限押平声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在同一首七律中不能重用同一韵字。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常例,首句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常例,首句不入韵为变例。③每句平仄都有固定格式,并且要求粘对。④中间两联(即3、4句和5、6句)必须对仗。 三、近体诗的押韵 (一)什么叫“韵”?所谓韵,就是指音韵相同的读音。用汉字来表达,就是韵母相同的字。一个汉字,用拼音来表示,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合成。凡韵腹、韵尾相同的字,如方、昌、皇、郎的韵腹(a)、韵尾(ng)相同,即为同韵。没有韵尾的字,韵腹相同亦为同韵。介音不论,如“方”和“乡”是同韵。“韵”可分为平声韵(旧四声中的平声字,新四声中的阴平、阳平字)和仄声韵(旧四声中的上、去、入声字,新四声中的上、去声字)。

(二)什么叫押韵?押韵就是诗词的某句句末,用同一韵部的字来收尾。因其位置在句末,而叫“韵脚”。首句入韵的绝句,其同韵字在1、2、4句的末位;首句不入韵的律诗,其同韵字在2、4、6、8句的末位。押韵是传统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不押韵不为诗。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协调、和谐,使诗词具有韵味,富于音乐美。 (三)韵的分类和选择。韵分为旧韵和新韵两种: 1.旧韵。比较流行的为“平水韵”。平水韵系南宋人刘渊1252年根据前人韵书修订而成,共107韵。 2.新韵,又叫今韵。即按今天推行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依据,按照“同身(韵腹、韵尾)同韵”的原则划分韵部来押韵。今天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作平声押韵,上声、去声作仄声押韵。旧声韵中的入声字已在普通话中分别派人今四声中。因此,对入声字应按《新华字典》对其声调的标号,判明其阴、阳、上、去,予以使用。《中华诗词》2004年第6期发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分为一麻、二波、三皆、四开、五微、六豪、七尤、八寒、九文、十唐、十一庚、十二齐、十三支、十四姑韵(见附录)。用新声新韵写诗的作者,应以此为依据。 声韵改革,势在必行。应积极贯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方针,大力倡导新声新韵,同时力求懂得、掌握旧声旧韵。用何种声韵创作,要尊重作者的自由,但新声韵和旧声韵在一首诗中不得混用。 (四)押韵的要求: 1.位置固定。首句入韵的绝句,1、2、4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绝句,2、4句末字押韵;首句入韵的律诗,1、2、4、6、8句末字押韵;首句不入韵的律诗,2、4、6、8句末字押韵。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有关基础知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有关基础知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有关基础知识闲庭信步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有关基础知识 一诗体 古代诗歌的种类,问题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是根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书中说法简要讲讲。 古代诗歌按格律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或古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以外的古典诗歌通称古体诗。律诗只能押平韵,古诗则还可以押仄韵。 古代诗歌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都分为五言诗,七言诗。这是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为什么要这样分,因为这和古诗的“节奏”有关,至于古诗节奏是什么,会在以后的章节中讲到。古风按字数分为五古、七古。 律诗也可分为五律和七律。律诗中也有长篇,称为排律。除了五言、七言之外,古诗还有杂言体。杂言指长短句杂在一起,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杂言。杂言诗歌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没有七字句,只要是长短句,也就归入七古。这是习惯上的分法,没有什么理论根据。 古代诗歌还有一种绝句,过去把绝句算为律诗,但根据北师大的王力教授和楮斌杰教授的说法,作为五言四句体的绝句,应该比律诗的起源更早,所以绝句单独算一类,既包括古绝也包括律绝。为什么叫绝句,明吴呐〈文章辩体〉引〈诗法源流〉说:“绝句者,截句也。”也就是说绝句是把诗歌的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截取后的诗。但是,绝句的本质是一种五言或七言四句诗体。 二、律诗 体诗以律诗为代表,产生与初唐,一般认为他们的开创者是初唐人沈诠期和宋之问。为什么律诗比较难做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呢?这是因为此前古代中

国的诗歌,从〈诗经〉到乐府诗歌都是合乐的,有音乐伴奏。但后来诗歌逐渐脱离音乐,这样它只能依靠自身解决音乐中的节奏和抑扬顿挫之美,这也就只能靠汉语本身的声调变化来解决了,这是律诗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律诗的发展有两源,一是对仗的盛行,二是声调的发展。正常情况下,做好律诗肯定就可以做好古诗,所以,写古典诗歌都先丛律诗开始。 由于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很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的特点,按照前人分析,有六大要素: 1、整:每句字数整齐,或五言,或七言。 2、俪:要求在诗歌中使用骈俪,即使用对仗。 2、叶:指奇偶两句的平、仄是依次相对的。4、韵:指古诗只能押平声韵。 5、谐:是指全篇的平仄有较严格的规定。 6、度:指全篇文字是一定的。 实际上,律诗最重要的,按照王力先生和启功先生的说法,只有四个关键: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其开头两句称为首联,中间两句称为颔联,下面两句称为颈联,最后一句又称尾联。 2、只能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包括句与句的平仄,都有严格的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 三、韵 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用韵也叫“押韵”。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学过拼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拼音包括声母和韵母两大类。比如“公”字,拼音为“gong”,其中“g”是声母,而“ong”是韵母,押韵也就是押韵母相同的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习惯上叫“韵脚”。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

谈谈格律诗的拗救(讲稿) 近日,受叶吟兄所邀为“中华诗词学院”(网校)的学生讲一次课。因子不甚清楚,不知道该讲点什么好。就在前些日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路看见赵老师写的一首七律《申雪、赵宏博复出夺冠可谓传奇,为国争光感 下:冰上蝶飞犹梦中,形如双燕影如鸿。 传情足令世人醉,炫技尽呈王者风。 一世同甘缘可贵,半生共苦乐无穷。 复出不负国人望,夺取金牌立首功。 因为是名人博客,评论的人也比较多。看得出来,有的评论是属于懂诗词个评论,让我印象较深。有人说此诗出律44处之多。从赵忠祥老师的其他如“李琰荣光惊六合”、“ 四十春秋从艺忙,豪情仍炽识开张”等来古声韵。那么,以上七律有没有格律的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不个“出”字是出律的。44处出律的说法,显然不负责的说法。也因此,我 谈有关诗词格律拗救的问题。 谈格律诗的拗救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以下几个概念:第一,什么是格律 律诗的拗救? 那什么是格律诗呢?格律诗也叫近体诗,它是唐代以来形成的一种诗体

求而区别于古体诗(古风)。我们所说的格律诗,是一个大的“分类”,其中包含了词那么何又为格律呢?说通俗点,格就格式,律就是规律。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式成的诗。这个格式和规律,其中包含了压韵、粘对、对仗、拗救等等。而我们今天所要 就是格律诗拗救的问题。 那么什么又是拗救呢?为什么要拗?又为什么要救呢?拗,就是不顺。救,就是补就是不顺了的补救。有拗才救,无拗不救。无拗也谈不上救。这就象我们一个没有生是不需要吃药的。用这个比喻来说,拗就是生病了,救就是吃药打针。当然,这里所说前提都是以格律诗来说的。古体诗(古风)不要求平仄,只要求压韵,因此就不存在 题。 格律诗(近体诗)的格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仄的问题。说到格律诗,我们有能会这样说:不就是“平平仄仄”的诗吗?不错,就是平平仄仄的诗。那么格律诗的平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归纳起来,无外乎十二个字“相重相间,要粘要对,有拗 下面,我们就讨论一下“有拗有救”的问题。 在讨论之前,我们还须弄明白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二个是“孤平”的问题。因为我们说的所谓的“救”,大多数都是站在孤平的角度来 我们平时所说的救,也主要是孤平的救。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我们在格律诗的创作中,诗句三、五”位置上的字,可以不论平仄,而“二、四、六”位置上的字,要论平仄。至有这样的结论,在此就不讨论了,大家在创作中,知道有这样一个概念,会用就行了有一点是我们在创作和学习中必须注意的,那就是不能出现诸如三平尾、孤平等诗词人提出此论只适合七言诗句,不适合五言,五言诗为“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虽然 确的。不过我觉得那是在钻牛角尖而已。

近体诗格律(平仄格式)

教學活動 第七至九課節 學習重點 聆聽範疇: ?安靜、耐心、專注地聆聽 ?有禮貌,不隨意插話 ?仔細聆聽,認真思考 說話範疇: ?按表達需要確定說話內容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話語 ?主動發言,積極參與討論 寫作範疇: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 ?樂於嘗試不同類型的寫作,把想像和感受寫出來:嘗試創作至少有─句 合乎帄仌的五言古詩 ?與其他說話、聆聽、閱讀活動結合,欣賞他人的作品,分享寫作心得與 樂趣 其他: ?文學:分辨帄仌; 初步認識(1)近體詩的格律特點:帄仌安排、押韻、對偶; (2)輔助作詩的古書 ?品德情意:友愛同儕──培養學生珍惜友情的態度 ?中華文化:認識對聯在中國人社會的廣泛應用 ?思維:高層次思維能力及創造性思考能力 ?語文自學:主動尋找閱讀材料,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步驟

近體詩格律(帄仌格式) 五絕 1. 仌起式首句不押韻 仌仌帄帄仌, 帄帄仌仌帄。 帄帄帄仌仌, 仌仌仌帄帄。 首句押韻則改為「仌仌仌帄帄」 2. 帄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五絶仌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 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 帄帄帄仌仌, 仌仌仌帄帄。 仌仌帄帄仌, 帄帄仌仌帄。 首句押韻則改為「帄帄仌仌帄」 七絕 在五絶的每句開頭,加上兩字,如該句開頭是「仌」,加上去的便是兩個「帄」,如此類推。 1. 帄起式首句不押韻 帄帄仌仌帄帄仌, 仌仌帄帄仌仌帄。 仌仌帄帄帄仌仌, 帄帄仌仌仌帄帄。 首句押韻改為「帄帄仌仌仌帄帄」 2. 仌起式首句不押韻(將七絶帄起式不押韻的第三、四句,變為第一、二句; 而本來的第一、二句,則變為第三、四句) 仌仌帄帄帄仌仌, 帄帄仌仌仌帄帄。 帄帄仌仌帄帄仌, 仌仌帄帄仌仌帄。 首句押韻改為「仌仌帄帄仌仌帄」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格律诗写作常识

格律诗写作常识 冉茂勋 前言 这次传统诗词培训班,学会在给县人民政府的报告中,明确说是为我县申报书法之乡夯实基础。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也把传统诗词列为教学内容之一,有专门的《诗词写作》教材。诗、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珍宝,而诗又列三者之首。一个书法爱好者,如果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汉字的抄写手而已,而且,抄写在应酬中也可能出现笑话,不可能成为功底深厚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历来为人们称道的诗序名篇,他不仅诗作得好,文章也享誉当时,传之后世,收入《古文观止》,只不过由于他的书法冠绝千古,使其诗文相对减色。诗,是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国粹之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熏陶和历史启迪。 现今所讲的传统诗词,主要是指唐诗、宋词、元曲,我们这次着重只讲格律诗词的创作基本常识。 格律诗是在唐朝才定型的,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当然,这并不是说非格律诗就不重要,如唐以前的古体诗——诗经、楚辞、汉魏乐府等,而是这次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讲多了也消化不了,所以,只能把格律诗的基本知识讲清楚,转化为成果,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写作实践,写出好的诗词作品来,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贡献。 一、诗的格律 创作传统诗,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要懂得它的格律。 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主要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各有四种格式: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不入韵式。 汉语,基本上是单字双音节,以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格律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律句又分标准律句和次标准律句(也称准律句)。 (一)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五绝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以及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各自的首尾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要作出变化,可把脚下的鞋拿到头上作帽戴,即将各自最后一个字移到前面去,就变成“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五绝的句型,无论怎样变化,都不可能超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五绝以仄起不入韵式为正格。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五绝〗

近体诗格律入门大全

近体诗格律入门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山中 王勃 ⊙平平仄仄,长江悲已滞, ⊙仄仄平平。(韵)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况属高秋晚, 平平仄仄平。(韵)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静夜思 李白 平平仄仄平,(韵)床前明月光, ⊙仄仄平平。(韵)疑是地上霜。 ⊙仄平平仄,举头望明月, 平平仄仄平。(韵)低头思故乡。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南行别第 韦承庆 ⊙仄平平仄,万里人南去, 平平仄仄平。(韵)三春雁北飞。 ⊙平平仄仄,不知何岁月, ⊙仄仄平平。(韵)得与尔同归。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塞下曲 卢纶 ⊙仄仄平平,(韵)林暗草惊风, 平平仄仄平。(韵)将军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明寻白羽, ⊙仄仄平平。(韵)没在石棱中。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南游感兴 窦巩 ⊙平⊙仄平平仄,伤心欲问前朝事, ⊙仄平平仄仄平。(韵)惟见江流去不回。⊙仄⊙平平仄仄,日暮东风春草绿, ⊙平⊙仄仄平平。(韵)鹧鸪飞上越王台。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出塞 王昌龄 ⊙平⊙仄仄平平,(韵)秦时明月汉时关,⊙仄平平仄仄平。(韵)万里长征人未还。

⊙仄⊙平平仄仄,但使龙城飞将在, ⊙平⊙仄仄平平。(韵)不教胡马度阴山。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仄⊙平平仄仄,独在异乡为异客, ⊙平⊙仄仄平平。(韵)每逢佳节倍思亲。⊙平⊙仄平平仄,遥知兄弟登高处, ⊙仄平平仄仄平。(韵)遍插茱萸少一人。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从军行 王昌龄 ⊙仄平平仄仄平,(韵)青海长云暗雪山,⊙平⊙仄仄平平。(韵)孤城遥望玉门关。⊙平⊙仄平平仄,黄沙百战穿金甲, ⊙仄平平仄仄平。(韵)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送友人 李白 ⊙平⊙仄仄青山横北郭, ⊙仄仄平平(韵)白水绕孤城。 ⊙仄⊙平仄此地一为别, 平平⊙仄平(韵)孤蓬万里征。 ⊙平⊙仄仄浮云游子意, ⊙仄仄平平(韵)落日故人情。 ⊙仄⊙平仄挥手自兹去, 平平⊙仄平(韵)萧萧班马鸣。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晚晴 李商隐 平平⊙仄平(韵)深居俯夹城, ⊙仄仄平平(韵)春去夏犹清。 ⊙仄⊙平仄天意怜幽草, 平平⊙仄平(韵)人间重晚晴。 ⊙平⊙仄仄并添高阁回, ⊙仄仄平平(韵)微注小窗明。 ⊙仄⊙平仄越鸟巢干后, 平平⊙仄平(韵)归飞体更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杜甫 春望 ⊙仄⊙平仄国破山河在, 平平⊙仄平(韵)城春草木深。 ⊙平⊙仄仄感时花溅泪,

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体式纷纭,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格律诗等。概而言之,可大致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写诗不讲究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较自由,每首诗的句数、句式没有严格规定。唐代人将这样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比如教材中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行路难》、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陆游的《关山月》等。它包括:四言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体诗、楚辞体诗、乐府诗、歌行体诗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它在句数、句式、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符合规定的就是格律诗,反之则是古体诗。 近体诗句数的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句子的字数有五言、六言、七言三种。每首诗句式整齐划一,略无参差。唐宋以来流行的体式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律诗固定为八句,两句为一联,第一、二句称首联,第三、四句称颔联,第五、六句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近体诗字声平仄的规定:平声,指古汉语四声中的平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上声)、去声(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去声)和入声(如茶、北、日、月、鹿原为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分别成为平、上、去三个声调的字,音韵学上称为“入派三声”)。近体诗严格要求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诗歌的音律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 它的平仄规则:一是以平仄相间的原理调配每句诗中各个字的声调。固定为四种基本句式:以五言诗为例 ①仄仄平平仄(按第二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此句称为仄起平收式) ②平平仄仄平(平起仄收式) ③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④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七言律诗也有四种基本句式,其规律是在五言律诗的句首加上与之平仄相反的两个字: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八种基本句式,也就是近体诗单句平仄的主要规则。各种类型的绝句和律诗格式都是由这些基本句式组成的。 二是以粘对循环的原理组接各首诗中的各个句子。所谓对,即是处于偶数位置上的诗句,其平仄格式必须与上一句相反。如第三句是“仄仄平平仄”,第四句须是“平平仄仄平”;如第七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第八句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只有首句末字允许可押或不押韵,但按近体诗押韵规律,韵一般应该押平声韵,那么第一句和第二句末字的字声就同为平声。如首句押韵为“仄仄仄平平”,第二句则为“平平仄仄平”。首句不押韵为“仄仄平平仄”,第二句为“平平仄仄平”。 所谓粘,是指绝句第三句,律诗每一联的“出句”(第三、五、七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其上一句的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如五绝第二句是“平平仄仄平”,则其第三句应为“平平平仄仄”;如七律第四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则其第五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粘和对,是近体诗组接各句的重要规则,不同类型的律诗或绝句,都是根据粘对规则由前述各种基本格式组合而成的。因而,只要能熟记近体诗单句平仄的八种基本句式,并掌握粘对规则,就可以根据首句的平仄而推演出全首的平仄。这样,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近体诗的平仄规

格律诗押韵规则

格律诗押韵规则 一、每首诗必须一韵到底,排律同样如此。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必须押韵;押平声韵的是正格,押仄声韵的是变格。 举例: 中秋月·其二(五言绝句)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空”、“同”、“风”,押上平声一东韵,正格。 江雪(五言绝句) 柳宗元 注:这是一首名诗,清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将其列为五言绝句,但严格地说,此诗失粘不合格律要求,应是古绝或拗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押入声九屑韵,变格。

桃花溪(七言绝句)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烟”、“船”、“边”,押下平声一先韵,正格。 寒闺怨(七言绝句)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静”、“影”、“冷”,押上声二十三梗韵,变格。 夜宿七盘岭(五言律诗)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西”、“低”、“啼”、“鸡”,押上平声八齐韵,正格。

望蓟门(七言律诗)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惊”、“营”、“旌”、“城”、“缨”,押下平声八庚韵,正格。 二、首句可以借用邻韵来押韵。由于五言古体诗首句不存在押韵的传统,故五言律诗首句多不入韵;而七言柏梁体因句句押韵,七言律诗受传统影响首句多入韵。所以,在正格与变格的区别上,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恰好相反。但是不论首句是否入韵,要求却相对宽松,入韵的也不计在韵数之内,故五律、七律皆有“四韵诗”之称。因此,首句入韵的允许借用邻韵来押韵,这种情况盛唐前较少,中唐后增多,到了晚唐渐趋普遍,到宋则成风气了。(▲表示借押邻韵) 举例: 马诗二十二三首·其十(五言绝句) 李贺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江”,上平声三江韵;“风”、“雄”,上平声一东韵,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谈谈格律诗的押韵 古代的诗,格律都不甚严谨,到了齐梁时候,人们写诗渐渐注重声律,经过了多时的酝酿,到了唐朝遂有了所谓的“律诗”。为别于向来的诗体起见,当时人称这种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同时叫向来的诗为“古体诗”。但就今日讲,“古体”固然已很古,而“近体”也有一千多年了。 律诗是一种极有规律的诗体,它在排比方面以及声韵方面都有严格的限制。“律诗”的律字,可以作法律解,也可作音律解,更可作纪律解。根据个人的初浅认识,我对律诗的押韵写点读诗心得,愿和朋友们商榷。 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同一韵部内的字为同韵字。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诗经》、《楚辞》、“五四”以后的《自由体诗》;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外国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等等。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我们现在写近体诗比较常用的是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

略》,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每一韵部的字,有多有少。多的,当然对作者多了挑选的余地,诗好写;少的,像“上平三江韵部”总共只有15个字,要写一首“七律”,从中挑选5个韵字,那就很难了。但古人喜欢用这种窄韵作诗,以显示自已的才华和功底。 红楼梦大观园的儿女们,有次在一起聚会,以白海棠为题吟咏,一共写了6首“七律”,其中林黛玉是这样写的: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上诗押韵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都在“上平·十三元韵部”,用这五个韵字作诗,事前都指定好了,次序都不能颠倒的。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规定是很严格的。从《红楼梦》“咏白海棠”诗,也可看出古人对于押韵是十分讲究的。但是需要明白,也不能过分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这叫不能“以韵害意”. 规则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偶、压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对,即平仄相对。 粘,也是平仄相粘 都是指每一句在2、4、6位置上相对或相粘的平仄规则。 对偶,是指词性的对仗,词语或短句结构的相称。 押韵,是为了达到诗词整体的音律和谐,而人为地要求诗句尾字要符合统一的韵字法度。简单地说就是指诗句韵字的选取。 那么,今天在讲律诗的起承转合之前,我们先学一下流水对(对联的一种),这对写诗很有帮助。 流水对:是指对偶的诗句在诗意上就像流水一样,上流下接,不能截断。因此,在形式上虽然分成两句,但意思却互相连贯,换句话说就是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说,上下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如果去掉上句或下句意义就不完整了, 如杜甫: 如:忽闻哀痛诏,又下盛明朝. 又:可惜欢吴地,都非少壮时.

又: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再举例说明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典型的流水对上下句用连词串接,或根本是一句话分两半说。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骆宾王)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很多流水对上下句分别是两个连贯的动作。 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与流水对相反,对偶时如对出了两个意思不相贯通的句子,则称为并肩对,往往显得板正生硬。并肩对跟犯了相隔的对联差不多。 流水对在律诗对联中最受人欣赏,艺术性较高,是比较不容易弄

近体诗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 四声与平仄 许多人搞不懂什么叫做平仄,这给学习对联及诗词时带来很大不便。分辨平仄,就要先从四声说起。 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上,去,入。在此需要先指出,许多人认为这个平上去入分别就是今天汉语普通话里的一二三四声,这是错误的。在现如今的普通话中,已经没有入声这个声调了,就是所谓的“入派三声”,形成了新的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去。只有一些南方的方言,如吴语,客家话等等,还保留了入声这个声调。 在古音里,平就是指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如果按今天的普通话里的一二三四声来分,平有约80%是一二声,仄有约80%是三四声,其余的那些就是由于古音和今音的差异以及入声造成的。如果想学标准的古律,可以查一下《平水韵》,这个在网上是很容易找到的,里面的分类就是标准的平上去入,可以据此判断我们所读的古诗里的平仄。 如果按照今律,那就很简单了。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我的建议是,在学习古诗词时,大家可以按照《平水韵》这种古音韵的书籍来学习和判断平仄,但在自己进行一些诗词创作时,可以按照今律来划分平仄。毕竟古人规定平仄格律的初衷是使诗词读起来的时候会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感,那么在读音已经改变的情况下还是遵照古律来判定平仄,显然无法表现诗词的音韵美,这是得不偿失的。 近体诗及用韵 一、诗的分类 我们今天所说的诗,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今体诗,或称近体诗,二是古体诗。古体诗是继承汉魏六朝的诗体,而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 古体诗分为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两类,简称五古、七古,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另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多参杂五字句、七字句、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但是一般都把这样的杂言诗归入七古,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七律,五律,七律每句七字,全诗共八句;五律每句五字,全诗亦共八句。另有一种五言排律,每句五字,全诗十二句或更多。绝句,全诗共四句,分七绝,五绝,七绝每句七字,五绝每句五字。 二、诗韵 准确的说,我们现在只讲近体诗的用韵,因为始学作诗,一般要从近体诗开始学起,古风的创作不但需要深厚的诗词功底,也需要非常高的才力,不然古风便会写的粗鄙不堪。套用前人的话,就是古体诗易学而难工,近体诗难学而易工。 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就是《平水韵》,共106个韵部,分为平声(上平、下平)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韵有宽有窄:字数多的叫宽韵,字数少的叫窄韵。宽韵如支韵、真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窄韵如江韵、佳韵、肴韵、覃韵、盐韵、咸韵等。窄韵的律诗是比较少见的。有些韵,如微韵、删韵、侵韵,字数虽不多,但是比较合用,诗人们也很喜欢用它们。 近体诗用韵,都依照平水韵,而且限用平声韵,一韵到底,只能用选定的这一个韵部的字做韵脚,不可以换韵、出韵、借韵。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首句用韵。诗的首句本来是可以不用韵的,如果用韵,就不一定非要用本韵,而可以用邻韵。盛唐时期,首句用邻韵的很少,到了晚唐及宋代,首句用邻韵的情况就非常多。除首句外,都是偶数句用韵。 五言诗首句不用韵的称为通格,首句用韵的称为变格,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五绝和五律首句的不用韵的。但七言诗正好相反,首句基本上都要用韵的,这一点大家在读红楼中诗社做海棠诗限韵时,就能看的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