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_罗瑞娟_周黎华

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_罗瑞娟_周黎华
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_罗瑞娟_周黎华

收稿日期:2016-5-2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之一。

作者简介:罗瑞娟(1984—),

女,江西吉水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讨

罗瑞娟,

周黎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

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较多问题,

本文分析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进一步探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17-0044-02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6.17.021

[本刊网址]http ://www.hbxb.net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当前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困境,尝试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困境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尝试和探索。但总体而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依然存在形式主义现象,面临不少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高,领导重视不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然而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特点的不同,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往往比较重视专业课程,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投入也相应地比较多。但是对于思想政

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往往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学校经费不足,组织保障不力

根据2011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要求,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经费独立,每年15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但是在实践中,由于不同学校的经费状况和经费管理方式的不同,很多高职院校是很难保证真正落实。学校领导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专业建设和学校的基础建设当中,没有经费的支撑和保障,即使思政教师有较好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想法,恐怕也难以落到实处,学生的实践活动也就成为空话。

(三)组织形式单一,活动效果不强实践教学可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都可采用不同的富有创造性的形式来进行。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存在着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流于形式化的现象。比如对于课内实践教学来说,有些教师认为课堂讨论、看视频就是一种实践教学,而对于课外实践教学,时常采用安排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到当地红色景区或者博物馆参观,写一篇参观感想。然而这些形式让学生了解多少?懂得了多少?收获到了什么?这些都值得思考。

(四)时间安排不足,辐射范围不广据了解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利用寒暑假开展的学生社会调查、三下乡等活动。因时间、经费的

问题,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往往比较少,基本是安排半天或者是一天时间。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往往是社团干事、或者班干部成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人员受到限制,全校学生都能参加实践活动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大部分学生实际上都未能真正参与和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辐射范围有限。

二、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很多院校对学校的后勤工作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后勤工作就为学生的住宿、餐饮、生活(水电)提供保障。没有将后勤管理工作纳入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范畴中来,无形中割裂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后勤工作的关联。

高校后勤围绕“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和

“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三服务两育人理念开展后勤社会化工作,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后勤社会化这个平台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更好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而体现出后勤的育人目标。

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

其特有优势。一是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可有

效节省经费。很多高职院校之所以未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经费问题显然影响实践教学开展的瓶颈。若能借助后勤社会化这个平台来开展系列活动,由后勤提供场所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将大大减少了学生外出的交通成本和住宿成本,从整体上能降低实践教学经费。二

是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可辐射更多学生。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是在校内或者是学校附近,这便于教师组织活动,也便于学生参加,其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问题而受到限制。只要教师组织得力,相关部门如教务处、学工处、后勤处密切配合,其完全可保证全校学生都有

机会参加实践活动。三是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展实践教

学,可保障充裕时间。以往的课外实践活动一般可能要带学生

外出,可能只安排半天的时间。若是借助“后勤社会化”平台开

展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时间既可以是课后休闲时间,也可以周末。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给予学生充裕的活动时间。

三、后勤社会化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对策

(一)基地建设:以后勤社会化为平台构建学生实践教学

4

https://www.360docs.net/doc/972794942.html,

本文摘自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基地

高职院校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到经常化、长期化,建立起一批校内外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加强与后勤的联系与合作,把后勤基地同时打造成德育基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辟新场所。充分利用后勤各种资源,在培训后勤人员服务管理育人的同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与后勤工作巧妙对接,把后勤社会化的平台成为学生实践教学的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

(二)经费保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

虽然借助后勤社会化开展实践教学可大大减少经费支出,但是并不是不需要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学院经费的支持,若没有经费,即使有再好的实践教学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高职院校应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尽快落实生均15元的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要求,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以保障借助后勤社会化能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三)组织保障:多部门协同配合为实践教学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借助后勤化平台开展实践教学,虽有很多的便利条件,但它并不只是后勤的事情。相反,要保障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需要有学校领导的重视、需要有教务处在课时安排上的支持与协调、需要有学工团委的组织和协调,若其中有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沟通和协调处理,不能妥善安排,将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一般而言,高职院校要成立以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为负责人的教学领导小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实践方案的制定;教务处负责审批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并检查、督导和协调实践教学活动;党委宣传部指导、协调部门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团委主要负责学生的组织和发动;后勤提供场所、基地。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个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协调沟通,才能借助后勤平台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四)队伍保障:培养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实践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喜爱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在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需要有知识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为此,在保证一定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培养一批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是保证实践教学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为此,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和提升,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总之,面对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要把思政课变成“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不是一件简单容易之事,但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借助一切有利条件和时机,不断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进一步增强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天贺,郑玉书.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4).[2]胡征宇,姜群瑛,傅延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三服务两育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

On Practical Teaching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Rear Service Socialization

LUORui-juan,ZHOU Li-hua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Nanning Guangxi530023,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facing many problems.In this paper,by means of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platform,it can carry out the feasibi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vocational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mechan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socialization of rear servic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e teaching(责任编辑:封丽萍)

54

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分析与选择

关键词: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改制度也是一波三折,大型医院由于得不到投入,从而导致竞争力逐步降低,但却还要满足大众医疗的需求。大多数中小国有医院则由于自身力量的孱弱则处境危机举步维艰,有的经不起医海风浪的考验最终被这个时代所淹没,更多的则是竭力搏击苟延存活,两极分化的局面自此形成。 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医院规模化经营与后勤服务社会化 (1)医院规模化经营概况。二级医院主要是向含有人口数量一般在数十万左右的社区提供一些医疗、保健、预防宣传服务项目,并且一些二级医院还兼顾教学宣传和研究发明任务,其一般都是一些地区性的医疗机构。如果这种类型的医院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客户就是上帝,一定要落实便民服务,改善门诊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病人的就医等待时间,使患者在进行就医治疗时更加舒心,更加放心。第二,在面对患者的预约以及一些需求时,应尝试通过不同方式,努力找到属于自己医院最贴心的服务形式,如可以对门诊和出院复诊患者实行中长预约等方式来提高自己医院的服务效率。 (2)后勤服务社会化理念。医院后勤管理的提出突出体现了引入竞争机制,有竞争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进步,建立可视化的经济体制和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开创新一代的风格。 (3)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目前,医院后勤服务采取内外兼顾的战略,具体包括第一,后勤领域实行对外承包政策。第二,在保证自身质量及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对外政策。第三,各医疗单位后勤部门自愿从各单位之中分离出来,为向社会提供更多服务,独立自主增强经济效益。第四,社会物业公司实现后勤整体上的剥离。上述战略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行动方案,四种不同的方案有好有坏,不同的地域存在适应与不适用的关系,不同地区应当选择正确的发展模式。 2.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长此以往,医院后勤同样会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后勤服务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二是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对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先决条件;三是手段的单调、空洞会促使后勤服务处于被动;四是部门人员分布较广,并且人员的素质表现良莠不齐;五是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后勤的管理,后勤管理的严谨程度关系着医院将来的发展。 第二,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劳务价值已大大的体现了出来,所造成医疗下降空间已急剧减少,医院后勤服务是减少开支的需要。降低成本才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医院可适当引用社会基本条件。如在大部分大型城市,由于其经济发达,生产力较高效,这便使其服务项目逐渐变成熟,其利润随着对外部市场的服务越来越熟练也开始逐渐增长。同时对于其他行业医院也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因为只有对各行各业有所熟悉,才能够完善自身。在完善自身的条件之下,才能促使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四,医院可运用可利用资源为社会服务,同样医院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高超的社交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医院在各种大型领域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我们要整合一系列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市场而去不懈努力。 二、二级医院规模化经营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分析 1.在院内后勤改革方案实施方面 (1)后勤要实现企业化管理。即一个医院当中的后勤单位应该是独立的,应该有其自己的一套管理体制。不在受到多方面的干扰,其后勤应建立管理层次隶属于医院,然后由这些管理者们对医院的后勤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面临五大问题 一、对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定位不清 高校后勤是按照纯市场化的机制运作,还是按照公益或半公益性质的机制运作?浙江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定位模糊,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和进入后勤市场的社会企业面对的是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服务项目都严格实行政府限价,不能和社会一般企业一样,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只能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运作。但有些职能部门和学校视其为一般盈利性企业,导致该给的政策不给,该落实的政策不落实,甚至乱收费、乱罚款;有的学校对新组建的实体该投入的不投入,该支持的不支持,存在"甩包袱"倾向,甚至要求不切实际的回报,挫伤了改革的积极性,影响了改革的持续推进。 二、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据分析,改革实施几年来,省级政府在用地、规费减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也比较好,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但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实体)在后续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享受哪些支持政策,除税收政策外,大多没有明确,导致政府、学校和企业(实体)的责权利关系不清。 随着物价持续上涨,目前高校食堂、公寓经营过程中教育公益性与市场竞争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非常突出。为稳定食堂饭菜价格,保证伙食质量,国务院和教育部明文要求各地按照财政隶属关系,对学生食堂给予补贴,但这一要求落实情况并不好。有的学校食堂,不但没有给予补贴,反而把学生食堂当成赚钱项目。此外,随着土地、建材、水电、用工费用的上涨,加上银行贷款利息持续攀高,各种收费项目繁多,社会企业投资开发的学生公寓建设与运行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学生住宿收费标准一直未动,使得许多学生公寓、公寓区正常运转面临困难,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水电费等而引发的纠纷已发生多起,社会企业开发的学生公寓"回购"风日盛。 三、对高校后勤的监督须进一步加大 湖南省教育厅认为,这几年,通过改革,一方面学校原有的后勤部门与学校初步分离,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后勤服务实体,与学校形成了甲、乙方的契约关系;同时,一大批社会企业包括个体经营者也进入了学校后勤服务市场,使高校后勤服务主体趋于多元化,责、权、利关系趋于复杂化,高校后勤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过分强调高校后勤市场运作和监管不到位导致后勤服务市场失序、学校和师生利益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已影响到改革的成效,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面对高校后勤这样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学校、行业中介组织及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管合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行业服务标准等一系列"游戏规则",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 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法规类别】教育改革 【发文字号】市政发[2001]12号 【发布部门】西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1.02.25 【实施日期】2001.02.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政发[2001]12号2001年2月25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1年陕西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陕政发[2001]3号)精神,支持西安地区各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实现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经研究,现就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其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实现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后勤服务设施建

设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工作环节。全力推进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对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教育强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区县、市级各部门要更新观念,增强全局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在两年内建成基本满足西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的后勤服务设施。 二、高校后勤服务设施是指学生生活后勤、教职工生活后勤等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提供服务的建筑设施。我市支持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高校学生公寓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开发和建设。对于教职工住宅,应

对银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对银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思考 文章论述了银行后勤服务型管理模式走向物业服务型社会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转向物业管理的对策:对业主物业管理服务的经营;以物业本身为中心开展多种经营;开展专项经营活动;展开与房地产经营相联系的经营活动。 标签: 银行后勤;物业管理模式;思考 在我国,后勤管理行业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达到一定水平后所兴起的一种朝阳产业,而后勤管理市场化经营模式紧随着国内物业管理行业的产生而产生的,30多年来,随着政策法规的逐步出台和落实,社会及业主对后勤管理的逐渐熟悉和住房消费意识的逐步形成,竞争有序的后勤管理市场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初步形成,目前其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后勤管理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后勤管理和城市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一、银行后勤走向物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1、对政府来说,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国家经济负担。推行物业管理市场经营,是以后后勤管理企业取代政府成为后勤管理经营的主体,通过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实现服务有偿性,进行合理收费,这就为企业走以业养业,自我发展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这种企业参与市场的行为无疑可以减少政府主管部门的财政经济负担,同时市政府在物业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从主观职能向监管职能过渡,从具体的事务性管理到政策性监管转变。 2、对社会来说,可以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在后勤管理市场化过程中,对各种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但可以使环境清洁,美丽、舒适、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因自然灾难、生态环境破坏或暂时失衡对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改善市容市貌和城市环境。 3、市场化经营的后勤管理更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围绕消费者需求开展的物业管理服务,将切实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真正做到为他们排忧解难。后勤管理市场化还有利于顺应体制改革,分流冗余人员,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显而易见,后勤管理关系到千家万户,然而当今后勤管理的覆盖率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需要,后勤管理的市场是非常大。后勤管理的市场化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可见,后勤管理向市场化经营转变势在必行。

中小学后勤管理社会化应慎行[1]

中小学后勤管理社会化应慎行 东台市三仓镇中学施卫国 224231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后勤保障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学校的后勤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作为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的后勤社会化也波及到中小学,许多的中小学校积极探索,力争形成社会化的后勤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后勤管理的特点对这一趋势进行初步探讨,指出中小学后勤管理不同于高校,不能盲目照搬高校的做法和经验,并呼吁中小学后勤管理社会化应当慎行。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 我国高等学校后勤改革的实质就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所谓后勤社会化就是高等学校为集中精力抓好教学和科研,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服务水平和质量,而将与高等学校基本职能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工作交由社会来管理或与社会共同管理,直至将市场向社会开放。高等学校只负责对社会化的后勤进行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使学校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办好教育。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际上是我国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高等教育领域带来的必然结果,也受到到教育产业化大潮的影响。近年来,在中央的政策指导和地方政府的参与支持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迅速。尽管目前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但是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后勤的社会化,使高校行政负责人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等学校发展的大事上。其次,市场机制的引进为高校后勤管理注入了一股活力,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后勤服务的内容,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了便利。再次,各高校利用社会力量办后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幅度新建和改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自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以来,全国高校后勤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机制在后勤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高校后勤保障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为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受多方面制度的制约,这项改革远未完成,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部分地区和部分高校后勤服务模式落后、后勤保障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未来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克服体制机制障碍,不仅是健全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对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高等教育各项改革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就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为导向,克服机制体制障碍,深化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整体改革发展相适应、与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大学制度要求相符合、与社会第三产业相融通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基本原则:坚持政策支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相结合。坚持校企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坚持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责、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广大师生为本,兼顾后勤职工利益。统筹协调高校后勤改革与高等教育整体改革的步骤。 二、总体目标与方针 3、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立起“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部门依法监督”比较完善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基本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 4、工作方针:坚持“巩固、推进、创新、优化、规范、提高”。即:切实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努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规范市场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和群体性。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的关键,是否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是实践教学是否完善,是否有特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正在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建设目标 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为主线,结合专业建设实践,以突出学生就业服务对象、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崭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机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综合素质,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一线生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进而逐步形成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 1.形成新的实践教学理念 2.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3.开发新的实践教学形式 二、建设方案 为实现实践教学的建设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据多年实践教学的体会,我们提出“一个核心、两个平台、三个模板、四个保证”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一个核心是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核心;两个平台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和校企联合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三个模板是科学实验基本能力训练模块,综合实践能力训练模块和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四个保证是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及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机制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 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这个核心,搭建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这两个平台是三个模块运行的基础,三个模块是在这两个平台上实现的。为保证三个模块运行实现培养目标,建立了四个保障的体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有监督的、保障的运行体系。一个核心: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为核心。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基本技能;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应用人才的目的。同时将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与理论教学培养目标有机组合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本科教学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_调研报告完整篇.doc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_调 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两年多来,后勤工作社会化在高等学校推进很快,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都借助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学生公寓,改扩建或新建了学生食堂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进校后校舍不足,食宿条件较差的问题,后勤社会工作有声有色,全国已经分别在上海、武汉和西安召开了三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涌现出了一批后勤工作社会化典型,形成了一整套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经验。然而,同样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中阶段教育,后勤社会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不少学校已经在两年前就已经进行了尝试,见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中学规模小、收费低导致的投资风险比高校大,回报相对较低的原因存在,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冷遇,各地推进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面远不如高校广,效果远不如高校好。中学推行后勤社会化有没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学后勤社会化的形式有哪些?在中学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实践与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学校两年多的后勤社会化实践就以上几方面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必要性与可能性 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政府,对高

中阶段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但高中阶段教育却面临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全教会召开后的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二是创建各级示范高中的机遇。要扩大办学规模,学生进校,首先必须有教室上课,必须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发展很快,进入到××年,一个学校一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可能就相当于年以前一个县区一年的高中招生总数。但教学用房、教辅用房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规模与现状上,因此,扩大办学规模,适应群众对上高中的需求,必须保证最为基本的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的数量,也要保证最起码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实践场地等,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招进来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这无疑需要大量的投入。创建各级示范高中不仅要求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数量充足,同时对教学设施也有具体要求,甚至要求很高,如实验条件、电教条件、场馆设施等要达到国家Ⅰ类或省Ⅰ类标准,这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也不是师资数量缺乏问题,而是缺少硬件建设中启动资金问题。不难看出,在中学面临大发展的绝好机遇面前,谁的硬件先上了规模与档次,谁就抓住了主动,谁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困扰学校发展的钱的问题就会最先得到解决,谁就会最先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谁就是高中阶段教育大发展中的最大赢家。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政府投入,数量有限或根本不可能;多收费,政策不允许,社会不答应;向金融部门贷款,贷款政策有变,不再提供信用贷款,只提供担保贷款或质押贷款,但学校固定资产不能提供担保。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或手段向社会融资,吸引社会资金对学校硬件设施先期进行投入,把学校的后勤让社会办起来,把办学条件先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调查报告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制度和职能、优化后勤队伍的过程。传统体制下,政府机关后勤服务完全由政府后勤机构承担的做法,在新的形势下,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因此,必须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进一步探讨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从我市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加快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报告。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市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对后勤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了后勤产业的跨专业、跨部门甚至跨系统和跨地域的联合,在为党政机关服好务的同时,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是,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 1.目前管理范围比较分散 我们**市政府机关共有**个办公大院,**个机关干部职工宿舍区,布局分散,一方面每个办公大院都要安排人员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每个大院都要安排管理人员和保安、保洁人员,同时还要负责维修、绿化,增加了管理成本,后勤服务费用开支大。从客观上导致机关后勤服务社

会化难以全面推行。 2.市场意识不强 机关宿舍一部分住户对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心存疑虑:一是认为机关后勤服务是福利型的,应该由政府财政来负担,不应该社会化;二是认为社会服务机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担心推行社会化会导致保障能力减弱、管理水平降低、服务质量下滑。 3.配套政策没有跟进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滞后,致使管理缺少法规、契约缺少规范、评估缺少标准、奖惩缺少依据。另外,机关公有住房出让给个人以后,相关的管理政策法规并未配套,维修服务等问题因邻里关系不协调或因维修涉及经费大而无法解决。 4.后勤服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后勤服务部门在机关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一部分人员学习市场竞争本领主动性不够,参与市场竞争意识甚至市场化操作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技能缺乏;一部分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担心改革引发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部门工作,缺乏开拓精神。 1.职能上的原因,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没有彻底分开。一些地方和部门还是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几点思考 摘要:21世纪初期,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国。它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令人耳目一新,为之振奋。我们身处这场改革大潮中,充满蓬勃雀跃之势,以期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学校实际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在此,根据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并结合本人工作,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资产;财务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长时间以来,在传统计划导向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具有封闭性、单一性、成规化的特点。学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研、后勤保障占有的总资产量一般均在80%以上,这三类的事业费用都由国家财政预算单位统筹统拨,学校财务部门期初按计划领拨经费,在期末核销经费支出数目。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只计投入不计产出的理财方式,弱化了后勤财务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入量大,但实际管理松散,会计人员的工作局限在账簿和凭单的常规工作之中,会计工作方式具有程式化和单一性特点。1998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第一次将“教育成本”和“经营结余”的理念贯入高校会计管理制度中。随后,在市场经济变革力量的策动下,高校后勤改革持续推进,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单纯行政管理向部分经营实体转变的模式应运而生。传统仅“记账式”和“报账式”的简单核算模式已不适应改革推动下的管理要求,这就使得资产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会计工作不能局限在账簿凭单中,应把核算管理当作立足重心,而非简单意义上的“记账报账”工作。资产和财务管理也应从传统计划的影迹中走出来,摆脱过去陈旧核算模式的局限,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体制,充实新知,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的政策方法途径,以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管理要求。 二、社会化初始期,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首先,清产核算,明细产权。集团(中心)从学校成建制度中分离出来,实行准企业化管理,要对集团(中心)所使用、占有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查核实,明晰产权。在初始阶段,集团(中心)拥有对学校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学校以零价格使用或优惠价租赁,集团(中心)作为承租方,负有过渡期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不流失的义务,有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责任,适时或可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引入固定资产年限折旧。同时,做好资产核算工作,为后勤服务融入社会第三产业,或进行股份制改制做好基础工作。其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初创阶段,学校可能仍要投入一定数量的事业费和固定资产等,作为集团(中心)运作的保障。由于学校投入的资产比重和事业费数量的差异,集团(中心)内部的实体经济性质和经济类型就有所不同,大概分为:管理服务类、有偿服务类、经营服务类。不同属性和类别的实体,在财务管理和操作中区别很大,这对会计人员从业的政策解读与执行,具体工作要求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例如:对管理服务类,学校拨付的日常事业费,应履行目标责任化管理,考量项目完成和工作绩效情况。另一方面还需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推行合理可行的收费标

2019年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工作总结

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工作总结 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两年来,我市各学校在后勤管理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打破常规改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打破常规,租赁承包,互相竞争 我市学校后勤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校创办的城 乡中学的师生食堂全部走向社会化,彻底改变以往学校发工资聘请炊事员,并安排后勤人员管伙采购的办法。管理采购与饭菜服务两张皮,质量上不去,价格还贵,学校一方面消耗人力,一方面还得投资,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钱财。有些学校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开办两家食堂,分别承包给不同业主,开展竞争,用市场手段搞活学校食堂服务。这样承包人不得不在质量、价格上做文章,以上好的质量、优惠的价格来赢得顾客。现在师生普遍反映饭菜质量高了,份量足了,价格低了,彻底改变了学校亏损经营且师生意见大的局面。 二、整章建制,证件齐全,督促检查 为了加强管理,各学校都有专人负责,定期对食堂的水电卫生 进行检查,责任到人,明确权限,同时督促承包人办证件,制定各项制度,如《食堂管理制度》《食品卫生制度》和《食堂安全制度》等,要求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证上岗。我局也定期邀请市防疫站的检查人员深入到学校进行检查,查找隐患,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

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善办学条件 为了彻底改变我市敦煌中学住宿难,敦煌三中无宿舍的问题,我局多方融资1500万元,在敦煌中学和三中开工兴建学生公寓和餐厅,分别可配备800个床位,可同时客纳1000人就餐,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这将彻底解决学校扩招带来学生饮食住宿方面的压力。农村中学也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维修、改造现有平房,增加床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住宿的需要。 四、今后的设想 紧紧围绕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后勤服务,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标,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做好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我们的设想是: 1、敦煌中学、三中的学生公寓楼年底峻工后,面向社会拍卖,经营权完全与学校脱离,由业主自主经营,学校参与管理,制定要求,使之规范服务。把变卖的资金投入校舍的新建和设施的改造,从而减少后勤管理人员,减轻财政负担。农村学校学生宿舍规模小,设施简陋,但必须大胆尝试承包经营,把学校从繁杂的后勤服务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教学方面。 2、市幼儿园在园幼儿1156人,东街、西关附属幼儿园分别为400人、224人,都具备后勤社会化规模,目前都是学校管理,考虑到幼儿没有鉴别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能力,以及承包会出现垄断经营的局面因素,我们不提倡对外承包经营,但必须独立核算,自负赢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后勤资源和各方面利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分类管理,向专业化、社会化管理过渡 一类是工作保障型,以内部服务为主。这种类型,其主要任务是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保障,以内部服务为主。二类是经营服务型。如车队、物资采购和为职工提供保障的后勤服务行业。这种类型,通过转换机制,对内模拟市场运行,对外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可以面向社会逐步发展成为“四自”的企业法人。三类是社会公益型。如公房的管理、维修和职工医院、疗养院。这种类型,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单位职工、家属和周边地区,运行机制企业化、社会化。对于一类单位或有条件的二类单位,可以采取停拨行政事业费的办法,通过全额成本核算与市场价格接轨,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对于第三类单位,模拟市场运行,实行收支两条线,由定额或差额补贴向自收自支的企业管理过渡,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完善内部核算,向商品化、产业化过渡 后勤服务商品化,既是后勤单位转换运行机制向社会化过渡的必备条件,也是后勤实体开展对内有偿服务,对外经营服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无论属于那种类型,都必须实行全额核算。这种核算,既包括劳动消耗,也包括物化劳动消耗,并将这种消耗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后勤服务商品化、市场化;这种生产关系,既有利于保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职工生活,也有利于克服现行管理的弊端。 转换机制,向市场化、社会化过渡 一是组建后勤集团公司,走产业化道路。由于多实体管理模式既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规模经营,缺少经济实力的抗风险能力,所以首先必须打破单位、地区、行业所有制界线,以经济为纽带联系第三产业,组建后勤集团公司;其次,按行业组建各分公司、子公司,并以产权为纽带,做到互利互惠;再次,本单位是集团公司的主要出资者,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的权利,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与本单位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实行内部分离。 二是按行业的联系效应,组建若干专业化公司。把行政机关后勤改组成集团公司,固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合理配置,发挥规模综合效应,但同时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特别是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转换机制中要根据各单位后勤的实际情况,在组建后勤集团公司条件不成熟

浅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

浅议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创新点 【摘要】后勤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的基本活动,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后勤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提高后勤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 1.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必须认清的几个原则问题 1.1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成熟的市场主体是基础。要做到“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前提是要有合格的市场主体,否则学校就无从自主选择。校园市场与社会市场不同,虽然也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更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体现高校教育的公益性,并要承担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特殊的政治责任。从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都采用过甲乙方协议的管理模式。首先,高校物业服务费用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因各自不同的情况,标准很难一致,故大多采用“成本倒推法”,而不是“市场计费标准”。由于物业中标费用偏低,该企业很难贯彻落实《劳动法》的相关条例,用工的负担和风险日益突出。致使对绿化日常养护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造成其隐性的园

林损失。再次,其承包时间的短期性不会因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学校绿化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局部改造。吸引优质的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并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这种改革模式,要求学校与社会方之间紧密配合,互惠互利,形成共赢的局面,才能把改革继续推进。而社会企业的短线经营策略使为数不少的高校步履维艰,极不利于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1.2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坚持服务育人是宗旨。我国高校后勤长期坚持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即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服务,坚持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是由高校后勤“经济属性、教育属性”的双重性所决定的。这个宗旨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灵魂,必须坚持,不应动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食堂服务、校园环境管理等是后勤管理的重点、热点问题,也是高校管理的敏感问题,涉及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和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切不可简单化地实行承包经营。高等学校是一块特殊的阵地,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不能只强调经营及经济效益,而忽略或弱化作为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服务性功能。不能只注重改革的短期性、表面性,而忽略其长期性和深入性。因此,在其后勤社会化的服务中,除了强化市场和服务以外,还要增强政治、思想的教育和管理,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和现实决定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探索与思考

中学后勤服务社会化实践探索与思考 XX《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指出: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 两年多来,后勤工作社会化在高等学校推进很快,随着高校大量扩招,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各高校包括一些名牌高校都借助社会力量投资兴建了大量的学生公寓,改扩建或新建了学生食堂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进校后校舍不足,食宿条件较差的问题,后勤社会工作有声有色,全国已经分别在上海武汉和西安召开了三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涌现出了一批后勤工作社会化典型,形成了一整套后勤工作社会化的经验。 然而,同样处于快速发展中的高中阶段教育,后勤社会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不少学校已经在两年前就已经进行了尝试,见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中学规模小收费低导致的投资风险比高校大,回报相对较低的原因存在,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冷遇,各地推进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面远不如高校广,效果远不如高校好。 中学推行后勤社会化有没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学后勤社会化的形式有哪些?在中学实施后勤社会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实践与探讨的问题,现结合学校两年多的后勤社会化实践就以上几方面问题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中学后勤工作社会化必要性与可能性目前,各级政府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级政府,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但高中阶段教育却面临

两大发展机遇,一是全教会召开后的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大规模发展的机遇,二是创建各级示范高中的机遇。 要扩大办学规模,学生进校,首先必须有教室上课,必须保障最基本的教学条件,近几年高中阶段教育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发展很快,进入到年,一个学校一年的高中招生人数可能就相当于年以前一个县区一年的高中招生总数。 但教学用房教辅用房却仍然停留在原有的规模与现状上,因此,扩大办学规模,适应群众对上高中的需求,必须保证最为基本的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的数量,也要保证最起码的教学条件,包括实验条件实践场地等,同时还要保证学生招进来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这无疑需要大量的投入。 创建各级示范高中不仅要求教学用房及教辅用房数量充足,同时对教学设施也有具体要求,甚至要求很高,如实验条件电教条件场馆设施等要达到国家I类或省I类标准,这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因此,高中阶段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生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也不是师资数量缺乏问题,而是缺少硬件建设中启动资金问题。 不难看出,在中学面临大发展的绝好机遇面前,谁的硬件先上了规模与档次,谁就抓住了主动,谁就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困扰学校发展的钱的问题就会最先得到解决,谁就会最先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谁就是高中阶段教育大发展中的最大赢家。 但启动资金从哪里来?政府投入,数量有限或根本不可能;多收费,政策不允许,社会不答应;向金融部门贷款,贷款政策有变,不再提供信用贷

服务育人:重点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缩)

服务育人:重点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探索 浙江省宁海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校一户办后勤,一校后勤办社会”是多年来学校后勤管理的基本模式。这种计划经济的后勤服务模式由于缺乏竞争和效益意识,导致学校机构臃肿,后勤支出大,服务质量低劣等状况,使后勤成为学校的沉重包袱,从而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发展。如何改革后勤工作,有效地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促进后勤管理更好地发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成为当前广大学校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 我校是国有公办的全日制学校,现有学生近3000人,全部实行寄宿制,吃、住、生活都在学校,后勤服务一直是学校工作矛盾的焦点,传统后勤体制存在的问题在我校同样突出。如硬件设施不足、学生就餐住宿环境差,没有竞争压力、后勤人员服务水平低,缺乏成本经营意识、学校投入大产出少等情况普遍存在。长期以来,后勤就象一双无形的手,拖住学校不放,使学校把很大一部份精力用在处理后勤日常工作上,分散了学校抓教学、抓科研的主要精力,造成办学效率低、办学效益差,师生意见大的现状。既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又限制了学校的发展。 1998年学校搬迁,新校相对独立的生活区,多个餐厅、多幢宿舍,全方位的服务项目和设施为后勤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以搬迁新校为契机,学校相继推出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等重大改革,又为后勤社会化创设了有利的内部环境。正视现状,抓住时机,在后勤管理上寻求突破,通过推进社会化改革“轻装上阵”,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课题的设计 1、概念释义

中学后勤,主要是指寄宿制管理中学生生活服务这一范围,包括住宿、就餐、购物、个人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中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后勤这一块交给社会去办,学校集中精力抓教学、科研、育人,学校原有的后勤机构人员逐渐与学校分离,走向社会。通常的做法通过改革转换后勤管理和运行机制,组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按市场企业化的机制运行,从而实现后勤剥离、人员分流、效益提升。 2、理论依据 ⑴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略) ⑵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理论。(略) ⑶校园经济和教育效益理论。(略) 3、研究目标 ⑴完成后勤剥离的改革任务。在承包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后勤剥离,积极推进后勤管理、经营、运行机制转变,实现后勤社会化、产业化经营。 ⑵构建后勤服务的新型机制。切实解决转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运行、学生管理、德育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⑶总结后勤社会化的管理规律。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后勤社会化的管理规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为兄弟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4、指导原则 ⑴公益性原则。(略) ⑵教育性原则。(略) ⑶双赢原则。(略) ⑷渐进性原则。(略) ⑸创新性原则。(略) 5、实施策略(略) 三、实践探索

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72794942.html, 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解析 作者:韦俊松 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17期 摘要:本文利用SWOT 法系统分析公立医院服务社会化模式,对该服务模式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对该服务为医院形成的效益和风险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明确了公立医院后期服务社会化模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必须正视后勤改革之后潜在一系列的弊端,在利弊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化服务提供了优化和完善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解析 深圳市人民医院有病床2260张,年出院病人9.20万人次,门诊病人310万人次,员工3900人。后勤社会化的项目有:导医、保洁、保安、绿化、中央空调与中央消防值班、中央 监控与水电气供应值班,院内货物与药品配送、停车与电梯服务,每月的后勤社会化需支付费用360万元,每年需4320万元,如何做好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结余资源,保障医疗任务有序进行,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 一、概述医院后勤管理与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后勤管理主要是指医院管理层结合时代发展形式,利用现代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管理办法,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医院后勤进行科学的指导,促进医院医疗、科研、预防等活动顺利开展[1]。对于医院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的各种联系进行计划性的协调,确保各项资 源发挥最优化的效益,为医疗以及患者提供了有力保障的一系列活动。 二、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解析 (一)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外部机遇 1.吸收外部医院的先进经验 在国内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首先进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医院后勤全部外包给众安康后勤服务有限公司,采取“一体两翼”管理形式,获得非常重大的成功,之后有很多医院先后进行后勤服务社会的改造,同时均获得非常理想的效益[2]。当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充分利用其 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实现自身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当前医院管理层重要选择。 2.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我国有关城镇医疗改革相关指导意见指出,为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的提升,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充分运用医院现有的各项人、财、物资源,增强自身效益,缩减成本,必然需要积极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新医改非常明确地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推进,优化医院的运作机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高校后勤社会化实例 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何处去?是近年来常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几年来,我校积极稳健地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总结,以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规律,为进一步深化我校后勤改革明确方向,也为其他高校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实践基于认识,认识到什么程度,后勤改革就到什么程度。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之前,有必要简要阐述我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认识。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校后勤服务经营性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性。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必须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之中,高校从市场中获取后勤服务。第二、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彻底剥离原有后勤,实现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即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否实现原有后勤实体的规范、彻底剥离,能否实现传统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将是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这是后勤社会化的主要任务。第三、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既“市场提供服务,高校自主选择”,高校通过市场自主选择服务,构建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第四、后勤实体企业化的基本模式是股份制。发展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后勤服务企业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形式。第五、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艰难性决定了社会化的渐进性,必须从长计议,分步实施,稳健推进。总之,社会化的实质是市场化,核心是企业化,模式是股份制。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道路。第一、确立了“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稳健发展”的改革方针。第二、制定了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两个策略:一是剥离原后勤部门,并通过改革使其逐步走向真正的企业;二是逐步开放校园市场,形成有序竞争。二者相互促进,最终要实现后勤服务的完全社会化。第三、制定了后勤实体企业化从整体剥离到注册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的改革道路,以及从国有独资到员工持股的股份多元化改革道路。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老人问题、资产问题以及教育公益性问题等。几年来,由于认识到位,规划前瞻,思路明确,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逐步构建起来。 一、从简单剥离到真正企业化的改革路径 轰轰烈烈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以高校剥离后勤实体为标志开始的,各高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后勤发展总公司或后勤集团公司,使后勤实体从学校行政事业体系中脱离出来。但这种剥离并未实现2000年2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色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目标,以致于有些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出质疑。后勤实体虽从学校行政系统中脱离出来,但实际上“脱而不离”,无论校方还是后勤实体部门都把后勤实体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来对待和管理;后勤“实体不实”,学校办后勤的职能没有改变。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认识上、操作上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对后勤社会化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对后勤实体企业化及其实现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就停滞不前,难以突破。 后勤实体从学校剥离以后应当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只有注册为独立的法人企业,才能具有法人财产权,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才能具有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脱离学校,实现事企分开,学校才能摆脱经营风险;才能真正解决内部人事、分配、资产等种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有效配置学校和社会的后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使学校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后勤实体发展壮大。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一注册就完事,一注册就包医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