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解读

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解读
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解读

歌德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魅力解读

从《维特》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书信体采用的多重抒情方式所带给人们的心灵上的冲击,以及它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对这部小说的魅力进行解读。

歌德维特真实性多重抒情魅力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在世界文学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774年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由歌德创作,几乎让他一夜成名的畅销小说,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空前的社会反响,甚至还形成了一股维特热。随后,《维特》被译成意、法、西等多种语言,在各个国家流行起来,甚至还有的国家有许多不同的译本。另外,《维特》的阅读群体也非常的广泛,上至德高望重的大人物,下至普通的劳动人民,都对这部小说有极大的赞誉。恩格斯曾经说《维特》是一部“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的小说。

一、《维特》所特有的时代精神

《维特》虽然描述的是一个少年的爱情故事,但是其本质体现的是对封建势力的反抗,这是对歌德所生活的时代的生活本质最真实的反映,同时还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德国绝大多数进步青年的心态体现。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思想也受其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狂飙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

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封建专制制度一次最激烈的反抗。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要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采取多种形式对社会丑恶现象和专制暴政进行抨击和揭露;他们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这次运动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和反抗性,对德国的社会现状的改善和民族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维特》正是受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在作品中极大的表现了具有时代性的狂飙突进精神。

二、《维特》人物形象塑造的真实性

所谓艺术就是“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歌德就特别强调这一点,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非常注重真实性的表现,力求在对现实生活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采用艺术的方式对其进行再现。《维特》中主人公维特的原型就是歌德,而他所追求的女子夏绿蒂也是生活中的歌德为之痴狂,为之痛苦的夏绿蒂•布甫,直到歌德终老之时都没有忘记这个纯情的女子。《维特》是歌德通过自己刻骨铭心的爱恨的经历,用自己的血和泪讲述的一个悲剧故事,这里面蕴含着他大量的思想和感情,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发泄口,向读者倾诉了他满腔的爱恨。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真实性,才能够写得如此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让人禁不住为维特感觉到悲伤,这是虚构的故事和一般现实生活中无法体现出来的

外国文学作品赏析(简单框架)(大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

一、荷马史诗《伊里亚特》 (公元前九世纪行吟诗人,成文于-6世纪,记载-12世纪的事,-3世纪定稿 1、史诗分为《伊里亚特》《奥德塞》两部分 2、两个主要英雄人物:阿基琉斯(英俊骁勇,感情强烈、但过于自尊,盛怒之下不免残忍赫克托尔(遇事冷静,比较内向,性格稳重,有人情味 3、人神双线推进,多用善用比喻 二、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公元前 5世纪 1、俄狄蒲斯形象分析:正直、诚实,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而四走奔走,力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说明其有独立意志和坚强毅力,遵循高尚的道德准则,敢于反抗神喻 2、作者的命运观:肯定独立意志和高尚品质,但命运使一个优秀人物成为罪人,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但作者没有否定命运, 主人公也未能逃出命运的劫数, 存在历史局限性。 3、结构和艺术手法:歌队的穿插;临近高潮落笔的“回顾式”结构;不断“发现” “突变”推动剧情。 4、 130个剧本, 7个流传至今。 三、但丁《神曲? 地狱篇》 (13-14世纪 1、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的三部分篇名:《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拦路的三头野兽:豹、狮、虎。 3、两个形象:维吉尔――理性的指引,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涤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贝雅特里奇――信仰的引导,走出迷惘,到达理想的境界。

4、神曲的两重性:虚构的情节与场景源自中世纪宗教思想。运用宗教文学中常用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前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一部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素材取自现实生活, 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表示态度,富有现实感,使虚幻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塑造出有立体感的人物, 主观抒情色彩强烈。用意大利文写成; 兼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5、象征意像: 黑暗的森林 ---意大利现实 三头猛兽 ---阻碍人类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力量 但丁在森林中迷路 ---人类的迷惘 但丁游历 ---追随理性与信仰 6、第五歌、第十九歌的内容: 第五歌:地狱第二圈。凡生前淫荡的亡魂之所在。弗兰采斯加与保禄的故事。 第十九歌:第八圈第三层。惩罚神职人员。教皇尼古拉三世,菩尼腓斯八世。 7、神曲表现手法: A 、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新文学特征。 (梦幻故事,但取材于现实,从现实出发来评价人物 B 、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量取自现实的比喻。 C 、注意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人物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 D 、不是纯客观描写,爱憎分明、感情充沛、直抒胸臆,有鲜明的抒情性。 四、薄伽丘《十日谈》 (14世纪

一本成功的言情小说是怎么练成的

一本成功的言情小说是怎么练成的? 一、言情小说5W定律 1)who---谁是你的男女主角?他们是何种个性?内向,外向? 2)what--他们的感情冲突(心理问题)的基础是什么?什么事情造成他们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通常是最大的危机。)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设立和发展爱情以及情节的必要,所以要从一开始就掌握好,知道他们有什么心理问题,可以给你的角色们深度,让他们像真人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问题。 3)where---你的小说要从哪里开始?如何开始? 选择最有效的的开始,越早越好,因为可以为你节省很多浪费的时间,是要从事情发生转变的那一点,还是从头开始? 4)How---故事中的最大事件如何进展(指的是最大的冲突),如何和爱情的事件融合在一起? 例如你故事中最大的冲突就是男主角被发现劈腿,那么你在故事开始时就要埋下伏线,他为什么会劈腿,把前因埋下,让它在时机成熟了爆发,那么在爆发之前和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小冲突发生?这些你都要考虑清楚;为了避免徒劳无功,你要在点和点之间(故事和故事之间)设计,还要确定你的故事合乎逻辑。 5)when---角色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在何时影响故事线?而故事线又如何影响他们的关系? 因为男主角的劈腿事件,突显男主角的心理有病,女主角发现之后她该如何面对,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采取了这种方式之后,又如何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当然,也要包含他们之间的肉体亲密关系的改变及影响。 二、情节进展如何把控? (第一章)──建立时间、地点,介绍角色(主要人物),同时指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建立男女主角之间的吸引力,种下或泄露未来冲突的种子,次要情节的角色出现。 (第三章)──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更加往前发展,次要情节也往前发展。

《外国文学》课题论文:简析歌德笔下浮士德和魔鬼的形象

简析歌德笔下浮士德和魔鬼摩菲斯特的形象 摘要:《浮士德》(Faust)是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生活道路的故事。书中有两个核心人物——浮士德和魔鬼摩菲斯特。本文将从人物形象、背景内涵等方面对两个人物形象进行简析,体会《浮士德》中故事构思宏伟、内容复杂、风格多变的特点,作者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的写作方法,感受作品极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浮士德,摩菲斯特,思考,追求,浪漫主义 诗剧《浮士德》中,主人公浮士德借魔鬼靡非斯特的帮助进行人生意义的探索。浮士德发现他所掌握的知识全是死的,他一生困守书斋,无谓地消耗着生命,他希望投身真实生活,但却没有力量独自走出书斋,这时,靡非斯特帮助他恢复了青春,从此以后,浮士德前进的每一步都印上了靡非斯特魔力之助的痕迹。浮士德作为歌德笔下的一个文学形象,其艺术魅力无不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歌德循着文艺复兴时期马洛在其戏剧《浮士德博士》中的方向,在《浮士德》中把靡菲斯特塑造成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否定的精灵。 一、简析浮士德的形象 在书中,浮士德是以一位学识渊博、功成名就的老博士的形象出场的。但他却对这种停滞不前生活状态感到失望与痛苦,从而造成了他内心的矛盾与不满足,这个矛盾是人内心对自然外界的渴望以及书斋对人行动的遏制产生的,他一面享受着知识给他带来的欢乐,一面又不满被书斋的抑制。于是就有了浮士德这样的一段独白:“有两个我居住在我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于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关于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的诗人、作家、学者和思想家。他以自己长达六十余年的辛勤劳作,给德国和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富多彩、光辉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对德国和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极大,马克思赞他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恩格斯称他“在自己的领域里是真正的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当今世人把他看作继但丁和莎士比亚之后近代西方精神文明最卓越的代表; 二、《维特》创作背景 歌德对夏洛特·布夫的爱 小说的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当歌德在韦茨拉尔(Wetzlar)的帝国最高法院实习期间,他结识了年轻的夏洛特·布夫,并爱上了她。但夏洛特已经和一位名叫约翰·克里斯蒂安·凯斯特纳(Johann Christian Kestner)的法律工作者订了婚。在夏洛特的父亲看来,凯斯特纳显然比年轻、有着艺术方面抱负的歌德更加稳重可靠;歌德在那时就已经更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而不是律师。歌德仓促地离开了夏洛特。后来,他又认识了一位枢密顾问的女儿马克西米利安娜·冯·拉·罗歇。歌德把两个女子给他留下的印象融合到了绿蒂的形象中。据歌德本人说,他在四周的时间内写出了这部书信体小说,以抵消爱情的痛苦并使自己从自杀的念头中摆脱出来。 耶路撒冷的自杀 小说中的一部分情节,特别是结尾的部分,不同于歌德的经历。维特自尽了,歌德却沉浸在痛苦与写作中。小说中自杀的情节是受到了一位年轻的同事耶路撒冷的激发而产生的。耶路撒冷确实因为巨大的爱情上的不幸而自杀,他在韦茨拉尔的墓地成了不幸的年轻恋人的朝拜圣地。卡尔·威廉·耶路撒冷(Karl Wilhelm Jerusalem)是歌德的泛泛之交,他于1772年10月自杀。此事是凯斯特纳告诉歌德的。具有悲剧性的是,耶路撒冷用来自杀的手枪是凯斯特纳借给他的。这使歌德把他自己在1772年夏天的经历和耶路撒冷的命运混合起来,而在小说的第二部分,耶路撒冷的命运越来越多地成为叙述的主要对象。歌德将耶路撒冷的许多性格特点和其他特征转移到他的维特形象上。为了更近地了解耶路撒冷自杀的情况,歌德于1772年11月初再次短暂地来到韦茨拉尔。他以与熟悉耶路撒冷的人的谈话,以及他自己对耶路撒冷的记忆构成了小说的基础。他甚至原文引用了凯斯特纳对耶路撒冷之死的报告的一些段落。 关于《维特》的写作情况,《诗与真》第十三卷作了如下描述:“……没过多久,这种情况我便觉得忍无可忍,一切从类似处境中惯于产生的不快,似乎都两倍三倍地压迫着我,我需要重新痛下决心,才能得到解脱。 “因苦恋朋友的妻子而自杀的耶鲁撒冷之死,从梦中撼醒了我。我不仅对他和我过去的遭遇进行思索,也分析眼下刚碰到的使我激动不安的情感,以致无从分辨艺术的虚构与生活的真实,我把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离起来,杜门谢客,集中心思,排除一切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杂念。另一方面,我又搜索枯肠,重温我最近那段还不曾写出来的生活,不放过任何有一点点关系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了那么久和那么多的暗中准备,我奋笔疾书,四个礼拜便完成了《维特》,而事先并不曾写下全书的提纲或者内容的一部分。 “……我像个梦游者似的,在差不多是不自觉的情况下写成了这本小册子。所以,当我最后通读它,对它进行修改泣饰的时候,自己也感觉十分吃惊……” 三、《维特》及其时代 不能仅仅认为《维特》就是一部个人的恋爱悲剧;十九世纪的丹麦大批评家勃兰兑斯等

scu言情小说上榜作品创作套路分析-标题篇(言情书殿原创)m...

上榜作品创作套路分析-标题篇 注:本文档内容由全球原创言情门户“言情书殿”(https://www.360docs.net/doc/962859042.html,)撰写整理。原创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962859042.html,/thread-4176-1-1.html,转载请注明出自言情书殿。 关键字:言情书殿、写作资料、写作培训、作家培训、写作素材、言情小说、言情小说在线阅读、言情小说免费下载、言情小说下载、免费言情小说、言情小说阅读、言情小说txt下载、好看的言情小说、言情小说网、校园言情小说; 正文: 第一部分标题 一、标题的重要性 标题是作品呈现给读者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标题,是成功的第一步。好的标题有两方面优势:首先,一个网站的首页,最少推荐有一百个文,好的标题能让你的文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点击。其次,好的标题也能吸引编辑关注,每天编辑的后台都有几十上百个新文出现,标题上道的文编辑肯定会多看几眼,更有机会被编辑选中签约推荐。 二、标题的基本组成要素 1、常见标题的命名套路 红袖添香、17k、凤鸣轩、小说吧、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小说的命名套路如下: 1)以人物的身份或是性格为基础起的书名 比如:蛇王的娇妻、法老的宠妃、调皮王妃、邪少的贴心冷秘、王爷的丑宠、总裁的失宠新娘。这里面的宠妃、王爷、总裁都是主角的身份。 2)以主角的主要故事经历为线索的书名 比如:奉旨逃婚、霸道校草狂追我、休掉妖孽王爷、挑战总裁的底线、下堂王妃开青楼、十六皇妃不洞房等。这类会让读者有个比较主观的印象,喜欢这类文的读者会从一排排的书名中迅速的发现它们,从而点击阅读。 3)带副标题形式的书名 比如,通缉令:惹上首席总裁、帝天下:皇妃要造反、下堂妻:七日离婚契约等。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读后感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少年维特之烦恼英文读后感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 was written by the famous German author Goethe. The story was based on his own experiences of her adolescence. It is a dairy form so as to fully represent the changes of Werther’s inner world . Werther happened to meet Lotte and then he fell in love with the engaged girl Lotte secretly at once. lotte was a very beautiful ,charming and kind-hearted girl,and his fiance was a handsome, honest gentleman. Werther and Lotte became good friend, but Werther dared not to speak out his admiration to her ,because he didn’t want to separate the doomed couple and he didn’t think he deserved

her love for his not being good enough. But Werther loved Lotte so much that he went to the parties and activities that Lotte participated. Every time he had the impulse to tell his love to her, but then he saw the fiance, and he swallowed the words. Time after time, he became more and more upset, and the more upset he was , he thought even more of his upset and gave him more felt like a little hopeless and lonely mouse. Then he went away from his hometown and Lotte to be a minister in somewhere else ,he wanted to get away from the sorrows. Then he was in a legation .But the life was not the same as he thought, he always be looked down on by the nobility and the gentry as he was not rich and he was not in the high status. Apart from that, he found himself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count who employed him. So he went back to the little village.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言情小说的对比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与当代网络言情小说的对比 民初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它上承清末小说界革命,下启五四小说新潮。而鸳鸯蝴蝶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类型就是言情小说,这也是它在当时乃至很长一段时间遭人诟病的原因。 而近几年来,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首发网站的言情小说数量迅猛增加,小说网站迅速崛起,其点击量与知名度不断提升,本土言情小说作者正在成长并渐成气候,部分作者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作品。 当下的通俗文学中的言情小说和清末明初的鸳鸯蝴蝶派文学都是传播媒介发展之后追求相应经济效益的必然结果,它们都是作家成为市场的一个输出单位后的产物,二者所处时代所给与的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一个世纪后的今天鸳鸯蝴蝶派虽然已经消亡,但是当代的网络言情小说仍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能说是鸳鸯蝴蝶派的延续,但它们基于的相同文化现象,都不是当时社会上的主流文化。他们之间有着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 一、商业运作方式。作为文学史上“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刊物,《礼拜六》在当时十分畅销,编者之一周瘦鹃曾回忆说:“民初刊物不多,《礼拜六》曾经风行一时,每逢星期六清早,发行《礼拜六》的中华图书馆门前,就有许多读者在等候着。门一开,就争先恐后地涌进去购买,这情祝倒像清早争一争买大饼油条一样。”《礼拜六》第1期的销量曾达两万份,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从客观上看,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达和小说期刊的繁荣,使小说能够广泛、迅速地在大众读者群中流播。传播范围的扩大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拉近了文学与接受群体的距离。 《礼拜六》拥有强大的编辑队伍和作家群,这是一个刊物的生命之源,《礼拜六》聚集了当时文坛上几乎全部的通俗文学作家,既有专业作家,又有大量的机关、商行、企事业职员和大中学校学生及社会青年。《礼拜六》所包含的小说类型也十分多,特别是到后期,但是仍以言情小说为主体。这些保证在内容上吸引了读者,也保证了质量。 其次,巧妙的商业化运作也扩大了刊物的影响,增加了销售量。确立稿酬制度,使作家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大大刺激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使作家的职业化成为可能,也为刊物的稿源提供了保证。《礼拜六》的编者利用巧妙的宣传、营销策略,策划一个与众不同的刊名,然后围绕刊名做文章,扩大刊物的知名度。《礼拜六》发行之初的若干期,每期必有一篇文字是围绕“礼拜六”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而作。《礼拜六》1921年复刊后,打出了一句广告语:“宁可不取小老媳,不可不看《礼拜六》。”这一惊人之语,虽然招致了许多批评,但也吸引了众多的目光,这就是现在的炒作,由此也可以看出编者重视刊物宣传的经营理念的先进性。第三,《礼拜六》用低价位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这些运作手段使得《礼拜六》在当时盛况空前。 而一个世纪后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言情小说的传播媒介已经多元化了,除了传统的杂志和书,还出现网络这个巨大推手。大部分言情小说都是在

歌德与世界文学

歌德与“世界文学” 简·布朗 内容提要歌德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8种语言,是各国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德通晓多种语言,熟悉欧洲国家各历史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形式,他翻译、戏仿或用这些作品的风格写作。《浮士德》简直是欧洲文学传统的汇集。歌德还对世界各地的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搜集欧洲主流之外的作品。他参与“世界文学”的最突出的例子是两本诗集《西东诗集》和《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前者受波斯诗人哈菲兹影响,后者受中国戏剧和小说影响。歌德希望借文化了解来提高宽容度,他的“世界文学”我们现在称之为“跨文化交流”,指一系列的全球对话乖交换。在这些对话和交换中,不同文化的共性日趋明显,个性却也并未被抹杀。歌德通过广泛的学术阅读、文本翻译来了解世界上各种文化的观点,并宽容地对待这些观点,平静地接受或忽略它们。歌德赞同康德艺术和科学相互启发的观点。他的科学实践以及“世界文学”实践都是为了寻找一切生命体在不同中体现出的统一和和谐。 关键词歌德世界文学艺术实践科学实践 在歌德的漫长人生中,他不仅是德国重要的知识分子、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和 小说家,还是重要的散文家、艺术评论家、戏剧导演和科学家。他在科学方面著作 甚广,涉及地理、光学和生物学。除此之外,他还是活跃的政府官员。这些活动都 有助于他对“世界文学”的思考。本文的宗旨不是一一列举他的所有活动对其思想的 影响、他对世界文学的充分利用,或是他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而是要探讨如何 以不同的方法理解“歌德”和“世界文学”的综合含义,并以歌德对艺术和自然的思考

为根据说明“世界文学”对歌德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首先简单概述歌德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以及他对全世界文学的兴趣,然后探讨歌德自己是如何论述“世界文学”(Weltlker-atur)这一概念的——他赋予这一概念的含义以及当代语境对其含义的拓展。这样就有可能思考为什么“世界文学”对他如此重要,以及这一概念是如何在他的审美活动和科学探索中形成的(后者甚至更为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完全明了这一概念对歌德的重要性以及对我们来说潜在的重要性。 一、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很多作品已经考察了歌德对追随他的德国内外的作家和读者的影响。在这方面的经典是弗瑞茨·施特里齐(Fritz Strich)在1946年出版的《歌德和世界文学》(Goethe and World Literature)。该书实际上局限于歌德对欧洲和北美的影响(歌德在北美的影响比在欧洲稍逊一筹)。不过尽管如此,在世界范围内比歌德的翻译更广泛、影响更大的也只有莎士比亚了。据厚达七卷的《浮士德》的文献记录,歌德最重要的作品《浮士德》从1968年起被翻译成48种语言至少一次。斯图尔特·阿特金斯(Stuart Atkins)在一篇文章中讨论1972—1992年间《浮士德》的翻译情况时,参考了除了英语和法语之外二十多种语言的译文。截至1972年,四分之一的《浮士德》翻译是英文的,由此可见翻译之多。这种比例失调显示出歌德的国际影响的另一个不寻常方面。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歌德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即他对其他国家经典的影响。在英语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学德语意味着阅读歌德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经典戏剧《伊菲格涅在陶立斯》(Iphigenieauf Tauris)、荷马史诗式的田园诗《赫尔曼与窦绿苔》(Herrnann und Dorothea),以及肯定会包含在内的《浮士德》(Faust)即便是现在,《浮士德》也是经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希腊戏剧,美国学生肯定能认出剧名的非英语戏剧只有《浮士德》了。歌德在中国的影响也补充说明了这一点。歌德的第一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Die Leiden desjun-gen Werther)在德国出版的时候造成轰动,立刻被翻译成所有的欧洲语言。据说,许多年轻人自杀时的穿着和歌德小说主人公开枪自杀时所穿的衣服一模一样。一百五十年后,这部小说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我不清楚小说引发了多少的自杀案例,但是小说在五四运动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1922年,郭沫若将其翻译成中文;两年后,第八版面世,到1949年已经是第五十版了。到1935年,《浮士德》两卷(大约一万二千行)被翻译成中文;之后,他的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由冯至翻译成中文。在歌德的时代,欧洲正处在迅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显然,歌德作品在一个处于同样状况的中国社会中深得人心。 二、世界文学对歌德的影响

18世纪重要文学内容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①产业革命;②启蒙运动;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④古希腊文学传统。 简述18世纪文学的特征: (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启蒙文学成就最高,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S世纪形成厂自己的民族文学。(2)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3)启蒙文学自觉地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丁一大步。(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等。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及文艺复兴运动后所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哲理小说:是18世纪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其特点是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和社会看法。不重视情节、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而把人物的形象作为一种寓意,常用体裁有书信体、对话体、游记体等。哲理小说对开启民众思想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启蒙戏剧也称“正剧”或“市民剧”,它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由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莱辛创立。其特征是打破了悲、喜剧的界限,描写日常生活,以平民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教育功能。代表作有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等。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什么是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这种小说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写其中因恋情或因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代表作是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力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莱辛是德国民族戏剧、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其主要贡献有三:一是美学理论。《拉奥孑L》(1766)探讨的是诗与画的界限。二是戏剧理论。《汉堡剧评》(1767—1769)强调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民族特性,要求反映市民阶级的生活、愿望和情感。三是戏剧贡献。其喜剧代表作是《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市民悲剧代表作是《萨拉?萨姆逊》(1755)和《爱米莉娅?迦洛蒂》(1772)。 歌德 论述浮土德的艺术形象。 这一生的痛苦曲折经历中,浮士德表现出坚韧顽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品格。在他不断得到与不断失去的整个人生过程中,他永不满足,永不示弱,探求不止,始终向上向善。他生命饱满,感受丰富,痛苦促使他深入思考,失败磨砺他的意志,内心不断生出的种种意愿使其精力旺盛,永远开拓。:这种永远不满足、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构成了有名的“浮士德精神气这正是欧洲

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

《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 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百余年来,一直向前发展,名家名译辈出。但近几年来,大家可见,文学翻译因为种种原因,似有泛滥之象。一些译者越来越糊弄读者,而读者也越来越不相信译者,买翻译之书,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这种情况,使得我们越来越怀念翻译前辈,以及他们翻译的书。我们应该庆幸,前辈们已经将大部分世界名作译出,可供我辈分享。 基于对经典译作的崇敬,也为了与大家交流翻译作品阅读的体验,豆瓣有网友整理了一份《翻译家及作品不完全名单》(见下),将国内著名翻译家,翻译代表作整理。既然是不完全,也就是说,此名单还可以继续补充完善,希望好之者多多参与。 英语 林纾:《巴黎茶花女遗事》、《鲁宾孙漂流记》、《伊索寓言》等。 严复:《天演论》。 周瘦娟:《军人之旅》、《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916年。 郭沫若:《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战争与和平》、《雪莱诗选》,马克思著作若干。张谷若: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哈代翻译专家。 朱生豪:莎士比亚作品。 张友松:马克吐温翻译专家,比如《竞选州长》。 查良铮:俄国普希金作品,英国浪漫派诗歌:《济慈诗选》《拜伦抒情诗选》《雪莱抒情诗选》《唐璜》等 赵萝蕤(女):《草叶集》,艾略特《荒原》。 朱维之:主要翻译弥尔顿,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萧乾:《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夫妻合译《尤利西斯》(译文版)、辛克莱《屠宰场》(合译)、《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合译)、《光荣与梦想》、《麦克米伦回忆录》、《拿破仑传》、《战争风云》(皆为合译)、易卜生《培尔金特》、金堤《尤利西斯》(人民文学版1994)。 注:《尤利西斯》译者还有:李虹,李进,纪江红,章影光,刘象愚等。 李文俊:福克纳《喧哗与骚动》(首译)、卡夫卡《审判及其它小说》、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王佐良:《英国诗文选译集》、《彭斯诗选》、《苏格兰诗选》,主编《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等。袁可嘉:《英国宪章派诗选》、《叶芝抒情诗精选》、《布莱克诗选》,主编《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汤永宽:卡夫卡《城堡》、泰戈尔《游思集》、《采果集》、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杨德豫:《朗费罗诗选》、《柯尔律治代表作三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拜伦抒情诗七十首》。 江枫:《雪莱诗选》。 冯亦代:《美国短篇小说集》(合译)、斯坦贝克《人鼠之间》。 黄雨时:狄更斯《奥列弗退斯特》、康拉德《黑暗深处》、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等。陈良廷:《乱世佳人》、《教父》、刘易斯《纳尼亚》系列、《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等。 卞之琳:《西窗集》、《英国诗选》、《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莎士比亚抒情诗选》。 方平:《莎士比亚喜剧五种》,莎士比亚悲剧多种,《呼啸山庄》,主编《新莎士比亚全集》。屠岸:《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济慈诗选》。 注:目前中国《莎士比亚全集》有朱生豪,梁实秋,方平三种。 林疑今:《永别了武器》。 杨必:《名利场》。 法语

20世纪德国最壮观的大河文学

去老地方淘了些盘来看,在单位闲着没事就先把WPP买的一部德国电影看了。“窃听风暴”,德文原文俺就不给出了,反正俺也不懂德语。英文译名是"The Lives of Others",别人的生活。看完电影俺觉得原名起的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翻译成窃听风暴,驴唇不对马嘴。The lives of Others讲述两德统一前的1985年发生的故事,东德当时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警察机构,通过这些秘密警察,东德人生活在一种很压抑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当然无存。电影的整个调子也很压抑,男主角甚至很少有对白,但他的表演实在很精彩。片子的最后当柏林墙倒塌的消息传来时,俺也被深深打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电影的声音做得极好,录音师和混音师都是大师级的人物。有些细节里故意把声音放大,比如咀嚼食物的声音,给人以一种很近的临场感。音乐也很棒,不愧是德国人的作品。中间用了几段摇滚乐,俺肯定听过,但是死活想不起来是谁唱得了——从这儿也可以看出俺老了。剧情俺懒得写,要么自己看一下,要么去网上找影评,都差不多。倒是应该推荐一篇龙应台的文章,“活过底片的世界”,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很好的注脚。 龙应台:活过底片的世界 1 20世纪德国最壮观的"大河文学"出现了。 这部作品的厚度有100公里长,每一公里大概有1000多页密密麻麻的文字。其中18公里是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11公里是"坏分子"的活动细节,剩下的70公里嘛,还不清楚是什幺。 作者的名字是"东德公安部等" ,"等"包括85000名秘密警察和数十万名埋伏在社会各个角落的"线民"。作品里的主角,是东德1700万人口。作品的名字或许可以叫"围城",因为这1700万人住在围城里,四周有70万枚地雷,6万枝自动扫射机关枪,还有,1100只训练有索的狼狗。 今年一月,"大河文学"公开,人们涌进那蜿蜒100公里的阴暗的文字迷宫里,寻找自己的故事。进去的时候,心里已经藏着不样的预感,出来的时候,脸色苍白,双腿颤抖,太亮的阳光使人晕眩。 做妻子的,发现那定期到秘密警察那儿去报告自己行踪和言谈的,是共枕10年的丈夫。做学生的,发现记录自己"不当"言行的,是那课堂上授课的老师。作家,发现自己某年某日私下读了西方的刊物,打小报告的是那长年进出自家书房和厨房的知交。牧师,发现自己在几年前所以大病,是因为医生遵从公安部的指示,开给他损坏脑神经的药剂。异议分子,发现自己和辩护律师当年的"密谈"内容,白纸黑字的记载着。病人,发现自己对精神医师的倾吐,一卷一卷录在大河文学里…… 人们早已忘怀了某年某月某日和某人在某地做的某事,突然像血证似的摊开在眼前,角落里写着出卖者的代号--他们是街坊邻居,是亲人、知交、文友、爱人,是为你治感冒的医生,为你辩护的律师,为你指引人生的教授。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民族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征和民族传统,并以民族语言为表现形式的文学。 早在 18 世纪,伏尔泰就明确意识到,同样的体裁在不同的民族国家里,因其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理论上提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概念的则是德国诗人、美学家歌德(Goethe,1749-1832)他在 1827 年 1 月 31 日同爱克曼谈话时说:“我愈来愈深信,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歌德强调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不能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应当通过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促使世界文学的时代到来。 歌德的这一见解,反映了人类文学活动发展的总的趋向。世界文学是与民族文学相对而言的,它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此作过深刻的论述,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可见,世界文学是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由世界各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共同构成的一种世界性文学的总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全人类性,同时,各民族文学又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在世界文学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文学之间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从而使世界文学这个百花园显得更加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外国文学(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外国文学》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30分)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每空1分,共10分) 1.《埃涅阿斯纪》____ 2.《奥瑟罗》____ 3.《浮士德》____ 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5.《安娜·卡列尼那》____ 6.《东方故事诗》____ 7.《呼啸山庄》____ 8.《苍蝇》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 9.《尤利西斯》____ 10.《百年孤独》 (二)综合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1.一一是欧洲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他说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即影子的影子;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艺术就更不真实。他的文艺观点开西方唯心主义文艺思想之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 12.中世纪中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法国的《一》、西班牙的《________》、德意志的《尼卜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13.一____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代表作是《艾凡赫》等。 14.狄更斯和____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后者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 15.未完成的长诗《》写一个西班牙贵族青年出国冒险的故事,是拜伦晚期最伟大的作品。 16.巴尔扎克90余部小说的总标题是《一》。 17.一.的“一____戏剧”理论对20世纪戏剧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伽里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等。 18.长篇小说《____》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之一,列宁曾称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9.简述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20.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 21.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 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 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C)。 A.16世纪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 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C )。 A.斯威夫特B.理查生 C.笛福D.菲尔丁 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B )。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 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 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C)。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 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 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D )。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 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 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A)。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 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 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 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 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C)。 A.拜伦B.雪莱 C.彭斯D.济慈 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A )。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 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 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的名言,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这部小说是(B )。 A.《天真汉》B.《老实人》 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 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B )。 A.《修女》B.《拉摩的侄儿》 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 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B)。 A.狄德罗B.卢梭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C )。 A.尤丽B.苏珊娜

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800字5篇

关于《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800字5篇 篇一:《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800字 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上学的时候曾经读过,但似懂非懂。最近读了一遍又有一些体会。生活在18世纪的歌德之所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是因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书中有些话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指导意义。 “唉,这人啊真是一种惯会自怨自责的怪物!而我,亲爱的朋友,我向你保证,我一定改弦更张,绝不再像已往那样,总把命运加给我们的一点儿痛苦拿来反复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是的,好朋友,诚如你所说:人们要是不这么没完没了地运用想象力去唤昔日痛苦的回忆----上帝才知道为什么把人造成这个样子----,而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的话,人间的痛苦本来就会少一些的。” 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质。人很容易自怨自责,喜欢咀嚼痛苦。人生是个经历的过程,也是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以经历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人生就会轻松许多。成功是经历,失败也经历,赚钱是经历,赔钱也是经历,兴高采烈是经历,垂死挣扎也是经历,家庭和睦是经历,众叛亲离也是经历。每个人只能有自己的经历,谁也不能替代谁。但生活同时也是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你是过去的积累。人们都喜欢快乐,都不喜欢痛苦。然而快乐就像酒一样,容易挥发,而痛苦就像水一样,不容易挥发。

为什么快乐容易过去而痛苦会伴随人很长的时间呢?这就要看人为什么会快乐,人为什么会痛苦。人得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会快乐。找到满意的对象、得到钱物、得到职位、吃到美味、欣赏到美妙的音乐等都会使人快乐。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乐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们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东西或者碰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会痛苦。失去钱物、与人争吵、受人误解、考试失败、身体不适等都会使人痛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痛苦是与失去和得不到紧密相连的。人们得到之后就会习惯于东西和财物带来的便利,会很快地变得麻木。从心理上来讲,人们会将获得归因于他们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会给人原来习惯的生活带来不便。当你拥有某样东西时,你可以选择不用,比如我们有很多东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选择,因此你不会痛苦。当想使用某样东西而你没有它时,你就会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咀嚼失去的爱,回忆当日的辉煌,悔恨过去的错误,另一些人则憧憬未来的美好或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人来讲,真正有意义的就是现在,也就是歌德所说的眼前。人永远只能和现在一起流失。过去的永远失去,未来的变化无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数,歌德的建议是:多考虑考虑如何挨过眼前。 篇二:《少年维特之烦恼》读后感800字 花了几天时刻读完了歌德所著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这本书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年轻人维特寻找自我直至崩溃的心路历程。在此

近年网络言情小说纸质出版分析

近年网络言情小说纸质出版分析 姜洪伟陈四琴 摘要:本文以近几年网络言情小说纸质出版的热潮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其背后的生产机制与内在规律。包括小说网站的崛起与对作者作品的大力扶持、图书公司的市场运作、优秀作品预热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并定位女性读者群、强化读者与网站互动等几方面,最后讨论了言情小说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模式化与色情化。 关键词:网络;言情小说;纸质出版 一、网络言情小说出版“热”概貌 近几年来,网络言情小说的发展蔚为壮观。首发于网站的言情小说数量迅猛增加,小说网站迅速崛起,其点击量与知名度不断提升,本土言情小说作者正在成长并渐成气候,部分作者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市场上出现了一批有较高文字审美水平的作品。伴随这股热潮而来的是图书的纸质出版,06、07年言情小说出版市场热闹红火,大量网络言情小说获得出版机会,这股风潮持续到了08年,由于拥有之前的网络发表的基础。言情小说出版后大多获得不俗成绩,有些图书销售数十万册。 以内容区分,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四类:现代都市言情、穿越言情、青春言情、架空及历史言情小说,其代表作如顾漫的《何以笙箫默》、金子的《梦回大清》、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流潋紫的《后宫·甄缳传》,都曾领一时风骚。拥有大批读者。概括而言,这些小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作品类型丰富、品种多样;2.作品网络点击量高,例如《梦回大清》几大网站相加其点击量过亿,许多作品拥有数千万点击;3.印行数量大,《后官·甄煨传》销量过20万,作家出版社签约的《迷途》、《束世朱颜》、《木槿花西月锦绣》等四本书,首印量都是10万:4.作者大多为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首先崛起于网络而非传统路线;5.出版者多为民营公司或小出版社,如开维文化图书公司、磨铁文化、民族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等,即使在大社出版也有民营图书公司幕后运作。 二、出版“热”背后的成功运作 1.小说网站竞争激烈,力捧作品各显身手 当前各大小说网站竞争激烈,于是网站各显神通。针对作者和作品推行各种措施,为作者寻找出版机会,通过推荐文、排行榜等吸引读者的目光。网站建设的完善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网络言情小说的繁荣。获得出版的言情小说,此前在网络上都有一定的点击量和人气,园此出版社对图书市场有较清晰的了解,预先了解读者反应和需求,减少了盲目性,因此不少图书付梓出版后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比如晋江原创网就是根据点击量和积分等读者反馈信息来选择出版作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