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刑法学(2)期末复习指导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罪状法定刑

2、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状空白罪状

3、立法罪名司法罪名学理罪名

4、单一罪名选择罪名

5、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6、境外其他机构、组织、个人主权安全

7、组织策划实施

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

9、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0、间谍组织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轰击目标

11、不特定多数人的重大公私财产

12、危险犯

13、14

14、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

15、罪并罚

16、暴力胁迫

17、枪支管理规定

18、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19、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20、按假药处理

21、非食品原料非食品原料

22、5万元

23、牟利传播

24、万元累计

25、家禁止进口物品走私进口

26、从重数罪并罚

27、利用职权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利益归个人所有

28、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29、人民币外币

30、伪造货币罪从重

31、中国人民银行

32、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

33、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牟利

34、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

35、非法占有

36、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

37、数罪并罚

38、数罪并罚

39、10% 1万元

40、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个人单位

41、暴力威胁

42、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

43、注册商标所有人

44、营利

45、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46、非法占有签订履行

47、暴力威胁提供服务接受服务

48、有生命的活人胎儿尸体

49、14

50、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51、致人重伤死亡

52、暴力胁迫

53、14

54、不满14周岁

55、暴力胁迫

56、14

57、殴打侮辱利用职权

58、使用暴力

59、勒索财物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人质

60、婴幼儿

61、出卖

61、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

62、妇女和儿童

63、本罪与强奸罪数罪

64、犯罪事实受刑事追究

65、从重

66、暴力公然捏造事实

67、司法工作人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68、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从重

69、司法工作人员证人

7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

7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72、有配偶明知他人有配偶

73、现役军人同居结婚

74、行为人家庭中的成员

75、暴力胁迫

76、14周岁

77、抢劫罪

78、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

79、数额较大多次盗窃

80、通信线路电信码号电信设备、设施

81、公私财物财产性利益

82、代为保管遗忘物埋藏物

83、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84、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85、行为人所在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

86、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87、公私财物财产性利益

88、暴力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暴力威胁

89、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暴力威胁

90、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警察

91、功能数据应用程序

92、功能数据应用程序计算机病毒

93、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

94、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

95、数罪并罚

96、营利聚众赌博开设赌场

97、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98、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99、直接故意陷害他人隐匿罪证、包庇犯罪

100、犯罪的人隐匿处所财物

101、一般主体犯罪人本人共同犯罪人

102、他人犯罪所得

103、犯罪对象

104、有能力已生效(本题在“人民法院”之后漏了一个空)

105、负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人

106、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

107、牟利国家禁止经营

108、故意伤害罪

109、就诊人就诊人死亡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110、合法从业的医务人员

111、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人身伤亡

112、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

113、禁渔区禁渔期禁用的工具、方法

114、国家重点保护

115、狩猎法规禁猎区禁猎期禁用的工具、方法野生动物

116、森林其他林木

117、自然人单位

118、数量多少刑事处罚

119、累计

120、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121、已满16周岁单位已满14周岁单位

122、200克10克

123、利用本单位的条件

124、卖淫嫖娼

125、牟利

126、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127、公共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管理使用运输

128、侵吞窃取骗取

129、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管理经营

130、国内公务对外交往

13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个人营利3个月

132、职务上的便利他人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国家规定回扣手续费

133、本人职权地位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请托人财物请托人财物

134、不正当利益

135、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13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37、国家秘密绝密机密秘密

13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39、司法工作人员侦查检察审判监管

140、民事行政审判

141、司法工作人员

142、文职干部学员文职干部学员预备役人员

二、选择题

1、C

2、B

3、C

4、B

5、A

6、A

7、B

8、B

9、B 10、C 11、C 12、A 13、

C 14、A 15、ABC

D 16、D 17、B 18、ABD 19、C 20、B 21、B 22、B 23、B 24、

B 25、D 26、ABD 27、B 28、AB 29、

C 30、C 31、ABC

D 32、ABCD 33、ACD

34、A 35、BD 36、D 37、B 38、C 39、C 40、C 41、B 42、C(因甲掩盖的是乙的全部罪行,符合包庇罪的特征;而伪证罪掩盖的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犯罪情节) 43、D 44、ABD 45、D 46、C 47、B(非法出售文物藏品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文物藏品) 48、AC 49、ABCD 50、A 51、D(甲无牟利的目的,也无传播的故意) 52、B 53、B(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前者是挪用特定款物给私人使用;而后者是挪用特定款物作为公用,即挪作他用)54、ACD 55、A(属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 56、ABCD 57、C 58、D

三、名词解释

1、罪状:答案见教材第6页。

2、法定刑:答案见教材第8页。

3、简单罪状:答案见教材第6页。

4、叙明罪状:答案见教材第6页。

5、引证罪状:答案见教材第6页。

6、空白罪状:答案见教材第7页。

7、危害国家安全罪:答案见教材第13页。

8、背叛国家罪:答案见教材第14页。

9、分裂国家罪:答案见教材第15页。

10、武装叛乱、暴乱罪:答案见教材第17页。

11、叛逃罪:答案见教材第19页。

12、间谍罪:答案见教材第20页。

13、危害公共安全罪:答案见教材第29页。

14、放火罪:答案见教材第31页。

15、爆炸罪:答案见教材第33页。

16、破坏交通工具罪:答案见教材第36页。

17、劫持航空器罪:答案见教材第40页。

18、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答案见教材第38页。

19、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答案见教材第47页。

20、交通肇事罪:答案见教材第49页。

21、重大责任事故罪:答案见教材第52页。

2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答案见教材第74页。

23、生产、销售假药罪:答案见教材第77页。

24、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答案见教材第79页。

25、走私淫秽物品罪:答案见教材第81页。

26、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答案见教材第83页。

27、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答案见教材第85页。

28、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答案见教材第87页。

29、伪造货币罪:答案见教材第87页。

30、洗钱罪:答案见教材第94-95页。

31、集资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96页。

32、贷款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97页。

33、信用卡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99页。

34、保险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100页。

35、偷税罪:答案见教材第102页。

36、抗税罪:答案见教材第105页。

37、假冒注册商标罪:答案见教材第110页。

38、侵犯著作权罪:答案见教材第111页。

39、侵犯商业秘密罪:答案见教材第114页。

40、虚假广告罪:答案见教材第116页。

41、合同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117页。

42、非法经营罪:答案见教材第118页。

43、强迫交易罪:答案见教材第122页。

44、故意杀人罪:答案见教材第173页。

45、故意杀害罪:答案见教材第178页。

46、过失致人死亡罪:答案见教材第177页。

47、强奸罪:答案见教材第180页。

48、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答案见教材第185页。

49、非法拘禁罪:答案见教材第186页。

50、绑架罪:答案见教材第188页。

51、拐卖妇女、儿童罪:答案见教材第191页。

52、诬告陷害罪:答案见教材第193页。

53、侮辱罪:答案见教材第194页。

54、诽谤罪:答案见教材第196页。

55、刑讯逼供罪:答案见教材第197页。

56、破坏选举罪:答案见教材第200页。

57、报复陷害罪:答案见教材第199页。

58、重婚罪:答案见教材第201页。

59、破坏军婚罪:答案见教材第202页。

60、虐待罪:答案见教材第203页。

61、抢劫罪:答案见教材第219页。

62、盗窃罪:答案见教材第225页。

63、诈骗罪:答案见教材第231页。

64、抢夺罪:答案见教材第244页。

65、侵占罪:答案见教材第234页。

66、职务侵占罪:答案见教材第236页。

67、挪用资金罪:答案见教材第238页。

68、敲诈勒索罪:答案见教材第241页。

69、妨害公务罪:答案见教材第252页。

70、招摇撞骗罪:答案见教材第255页。

71、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答案见教材第256-257页。

72、聚众斗殴罪:答案见教材第260页。

73、寻衅滋事罪:答案见教材第261页。

74、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答案见教材第262页。

75、伪证罪:答案见教材第268页。

76、窝藏、包庇罪:答案见教材第269页。

77、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答案见教材第272页。

78、脱逃罪:答案见教材第274页。

79、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答案见教材第275页。

80、偷越国(边)境罪:答案见教材第276页。

81、倒卖文物罪:答案见教材第277页。

82、非法组织卖血罪:答案见教材第279页。

83、医疗事故罪:答案见教材第280页。

84、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答案见教材第281-282页。

85、非法狩猎罪:答案见教材第285页。

86、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答案见教材第283页。

87、盗伐林木罪:答案见教材第288页。

88、滥伐林木罪:答案见教材第289页。

89、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答案见教材第290-291页。

90、非法持有毒品罪:答案见教材第293页。

91、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答案见教材第294-295页。

92、组织卖淫罪:答案见教材第295页。

93、强迫卖淫罪:答案见教材第297页。

94、传播性病罪:答案见教材第298页。

95、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答案见教材第343页。

96、阻碍军事行动罪:答案见教材第345页。

97、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答案见教材第346页。

98、接送不合格兵员罪:答案见教材第347-348页。

99、贪污罪:答案见教材第361页。

100、挪用公款罪:答案见教材第364页。

101、受贿罪:答案见教材第366-367页。

102、行贿罪:答案见教材第370页。

103、私分国有资产罪:答案见教材第371页。

104、渎职罪:答案见教材第379页。

105、滥用职权罪:答案见教材第381页。

106、玩忽职守罪:答案见教材第382页。

107、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答案见教材第384页。

108、徇私枉法罪:答案见教材第387页。

109、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答案见教材第388页。

110、私放在押人员罪:答案见教材第389页。

111、军人违反职责罪:答案见教材第409页。

112、战时违抗命令罪:答案见教材第411页。

113、战时临阵脱逃罪:答案见教材第412页。

114、逃离部队罪:答案见教材第413页。

115、武器装备肇事罪:答案见教材第414页。

116、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答案见教材第416页。117、非法出卖、转让武器装备罪:答案见教材第417页。

四、问答题

1、答案见教材第2页。

2、答案见教材第6-7页。

3、答案见教材第10-11页。

4、答案见教材第13页。

5、答案见教材第14-15页。

6、答案见教材第15-16页。

7、答案见教材第17-18页。

8、答案见教材第20-21页。

9、答案见教材第29-30页。

10、答案见教材第31-33页。

11、答案见教材第33-34页。

12、答案见教材第34-36页。

13、答案见教材第36-38页。

14、答案见教材第38-39页。

15、答案见教材第40-42页。

16、答案见教材第42-44页。

17、答案见教材第46-47页。

18、答案见教材第47-49页。

19、答案见教材第49-52页。

20、答案见教材第52-54页。

21、答案见教材第74-77页。

22、答案见教材第77-78页。

23、答案见教材第81-82页。

24、答案见教材第83-84页。

25、答案见教材第85-86页。

26、答案见教材第87-88页。

27、答案见教材第96-97页。

28、答案见教材第97-98页。

29、答案见教材第99-100页。

30、答案见教材第100-102页。

31、答案见教材第102-104页。

33、答案见教材第110-111页。

34、答案见教材第111-114页。

35、答案见教材第114-115页。

36、答案见教材第116页。

37、答案见教材第117-118页。

38、答案见教材第118-121页。

39、答案见教材第122-123页。

40、答案见教材第173-176页。

41、答案见教材第177、180页。

42、答案见教材第178-180页。

43、答案见教材第205页。

44、答案见教材第180、181、183、184页。

45、答案见教材第182、183、186页。

46、答案见教材第185-186页。

47、答案见教材第186-188页。

48、答案见教材第188-190页。

49、答案见教材第191-192页。

50、答案见教材第193、194、199、200页。

51、答案见教材第194-197页。

52、答案见教材第197-198页。

53、答案见教材第200-201页。

54、答案见教材第201-203页。

55、答案见教材第203-205页。

56、答案见教材第219-225页。

57、答案见教材第221-222页。

58、答案见教材第225-230页。

59、答案见教材第231-233页。

60、答案见教材第234-236页。

61、答案见教材第236-237页。

62、答案见教材第238-241页。

63、答案见教材第241-243页。

64、答案见教材第252-255页。

65、答案见教材第255-256页。

66、答案见教材第256-257页。

67、答案见教材第260-261页。

68、答案见教材第261-262页。

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在实践中,它们通常不难区分,但当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手段追逐、拦截妇女时,就会发生寻衅滋事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法条竞合。其中寻衅滋事罪为普通法,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为特殊法,根据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应按照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

69、答案见教材第262-264页。

70、答案见教材第268-269页。

71、答案见教材第269、270、271、388页。

73、答案见教材第274页。

74、答案见教材第275-276页。

75、答案见教材第277-278页。

76、答案见教材第279-280页。

77、答案见教材第280-281页。

78、答案见教材第281-283页。

79、答案见教材第284-286页。

80、答案见教材第288-290页。

81、答案见教材第290-292页。

82、答案见教材第293-294页。

83、答案见教材第295-296页。

84、答案见教材第297-298页。

85、答案见教材第298-299页。

86、答案见教材第299-300页。

87、答案见教材第343-344页。

88、答案见教材第345页。

89、答案见教材第346-347页。

90、答案见教材第347-348页。

91、答案见教材第361-363页。

92、答案见教材第364-366页。

93、答案见教材第366-369页。

94、答案见教材第370-371页。

95、答案见教材第371-372页。

96、答案见教材第381-382页。

97、答案见教材第382-384页。

98、答案见教材第384-386页。

99、答案见教材第387-388页。

100、答案见教材第388-389页。

101、答案见教材第409-410页。

102、答案见教材第411页。

103、答案见教材第412页。

104、答案见教材第413-414页。

105、答案见教材第414-415页。

106、答案见教材第416页。

五、分析案例

案例1参考答案要点:

(1)李某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

(2)诬告陷害罪,简称诬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案中,李某模仿孙某的笔迹先后写三封信(信中编造一些关于我军布防情况的假情报)寄给某国设在香港的情报机关的行为,属于捏造他人犯罪事实的行为,即捏造孙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犯罪事实;李某以“知情人”的名义写信给公安局,要求对孙某写信传递情报之事进行追查的行为,属于向国家机关告发的行为;李某捏造孙某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

秘密、情报的犯罪事实并向公安局告发的行为,足以引起司法机关的刑事追究活动,属于情节严重的诬告行为。综上所述,李某的行为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其行为已构成诬告陷害罪。

案例2参考答案要点:

(1)王某构成强奸罪。

(2)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下,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

(3)因为,王某将被害人张某骗至偏僻无人之处,致使被害人处于恐惧而无法(不能)抗拒的状态,只好忍辱屈从,王某的行为完全符合强奸罪客观方面所要求的胁迫手段的特征。王某将张某推倒在地,用力扯张的腰带的行为,表明王某具有强行与张某性交的目的,符合强奸罪主观方面的要求。综上所述,王某在客观上实施了违背张某意志,以胁迫手段,使张某处于不能抗拒的状态,与张某发生性交的行为;在主观上具有与张某发生性交的目的。张某的行为完全符合强奸罪犯罪构成要件,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

案例3参考答案要点:

(1)刘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

(2)爆炸罪是指故意引发或者制造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刘某在电影院这种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引爆炸弹,表明其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刘某的爆炸行为,导致李某当场被炸死,在场观众多人受伤,其行为符合爆炸罪客观方面关于“故意用爆炸的方法,杀伤不特定多数人”的要求。综上所述,刘某既有用爆炸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又实施了爆炸行为,并导致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其行为已构成爆炸罪。

案例4参考答案要点:

(1)张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2)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妇女处于不能抗拒、不敢抗拒或者不知抗拒的状态下,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因为,张某将李某骗上车后强行奸污,其行为构成强奸罪;张为杀人灭口,用凶器猛击李的头部,将李打昏后弃置路旁,致李重残,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案例5参考答案要点:

(1)刘某的行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应依抢劫罪的规定从重处罚。

(2)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行为人必须首先实施了盗窃、

诈骗、抢夺犯罪行为,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第二,行为人必须是当场使用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第三,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

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目的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证据。这是构成转化型抢劫

罪的主观条件。

(3)刘某公然夺取李某手提包的行为属于抢夺行为,刘某在抗拒抓捕而逃跑的过程中,

当场使用暴力(骑车向吕猛撞),致使吕某死亡,刘某的行为完全具备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的三个条件。

案例6参考答案要点:

(1)温某和李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

(2)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3)温某作为企业经手财物的人员,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5000

元现金)非法占为己有,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李某在本案中起初是对温某

进行劝诱,促使温某产生犯意,其行为构成教唆犯。在温某窃得现金后,李某又伪造被盗

现场,其行为符合共同犯罪中帮助犯的特征。

案例7参考答案要点:

(1)白某的行为属于一般盗窃行为,不构成盗窃罪。

(2)白某所窃得的财物数额较小,不符合构成盗窃罪“数额较大”或接近数额较大的

起点并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恶劣情节的要求,也不符合“多次盗窃”的要求。对白某的

行为可给予治安行政处罚。

案例8参考答案要点:

(1)胡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2)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

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3)本案中,胡某作为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收受他人财

物价值4万余元,收受财物后,向房管局有关人员打招呼,帮助请托人违反规定分配了住

房。胡某的上述行为属于刑法典第388条规定的受贿行为,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

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的

利益,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所以,胡某的行为构成受贿罪。

案例9参考答案要点:

(1)王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对其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本案中,王某将毒鼠强倒入装食盐和味精的小罐中并将其拌匀,导致陈某及前来就餐的23名顾客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浑身打颤、口吐白沫等中毒症状。王某的上述行为表明其具有投放危险物质的故意,实施了投放危险物质(毒鼠强)的行为,并损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因此,王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

(4)王某投放毒鼠强后,中毒者因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而脱险,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所以,王某的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属于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案例10参考答案要点:

(1)韩某、王某和黄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韩某是主犯,对韩某应当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王某是胁从犯,对其应当按照她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王某还是自首犯,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黄某是从犯,对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案中,韩某和黄某在王某的配合下,拍下王某与胡某发生性行为时的裸照,随后以此要挟胡某,并迫使胡某交出身上的2000元现金、留下自己轿车的钥匙并写下5万元的欠条。韩某、黄某和王某的行为属于以损害名誉、张扬隐私相要挟,迫使被害人交付财物的敲诈勒索行为,其行为完全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

(4)韩某在本案中,一手策划、组织和指挥并亲自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属于主犯。王某被韩某威胁而参加共同犯罪,属于胁从犯。黄某与韩某共同实施了拍摄裸照和要挟胡某交出财物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从犯。

(5)王某向公安机关投案,属于自首犯。

案例11参考答案要点:

(1)邓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未遂),对其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毛某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从犯,对其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人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案中,邓某为曾某陆续购买30份各类人身保险,总保险赔偿金高达100余万元。为获取保险金,邓某伙同毛某将丈夫曾某杀死,其行为属于制造保险事故的行为。因此,邓某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罪(未遂)和故意杀人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规定,对邓某的行为应当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毛某伙同邓某将昏迷不醒的曾某推进鱼塘,导致曾某溺水身亡,毛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毛某在共同犯罪中只是起帮助作用,所以,毛某属于从犯。

(5)因为邓某并未对毛某说起过保险金的事,所以,毛某的行为不构成保险诈骗罪。

案例12参考答案要点:

(1)黄某和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黄某是累犯,对其应当从重处罚。孙某不满18

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3)黄某和孙某驾驶摩托车将刘某撞致颅骨粉碎性骨折,此时,两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竟然将昏迷的刘某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蔽起来,导致刘某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上述事实表明,黄某和孙某具有放任刘某死亡的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将受伤昏迷的刘某隐蔽起来的行为很可能造成刘某死亡的结果,而仍然实施该行为,这表明黄某和孙某对刘某死亡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因此,黄某和孙某既具有放任刘某死亡的间接故意,又实施了导致刘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隐蔽行为,所以,黄某和孙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4)黄某在前罪(故意伤害罪)刑罚执行完毕以后不到1年的时间内,又犯故意杀人罪,其行为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

(5)孙某犯罪时只有16岁,属于从宽责任年龄时期,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构成的个数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犯罪结果的个数

数据库设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1、有一课程管理系统,有如下特点:一个系可开设多门课程,但一门课只在一个系部开设,一个学生可选修多门课程,每门课可供若干学生选修,一名教师只教一门课程,但一门课程可有几名教师讲授,每个系聘用多名教师,但一个教师只能被一个系所聘用,要求这个课程管理系统能查到任何一个学生某门课程的成绩,以及这个学生的这门课是哪个老师所教的。 (1)请根据以上描述,绘制相应的E-R图,并直接在E-R图上注明实体名、属性、联系类型; (2)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画出相应的数据库模型图,并说明主键和外键。 (3)分析这些关系模式中所包含的函数依赖,根据这些函数依赖,分析相应的关系模式达到了第几范式。对这些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1、参考答案:

2、设某汽车运输公司数据库中有三个实体集。一是“车队”实体集,属性有车队号、车队名等;二是“车辆”实体集,属性有牌照号、厂家、出厂日期等;三是“司机”实体集,属性有司机编号、姓名、电话等。 车队与司机之间存在“聘用”联系,每个车队可聘用若干司机,但每个司机只能应聘于一个车队,车队聘用司机有“聘用开始时间”和“聘期”两个属性; 车队与车辆之间存在“拥有”联系,每个车队可拥有若干车辆,但每辆车只能属于一个车队; 司机与车辆之间存在着“使用”联系,司机使用车辆有“使用日期”和“公里数”两个属性,每个司机可使用多辆汽车,每辆汽车可被多个司机使用。 (1)请根据以上描述,绘制相应的E-R图,并直接在E-R图上注明实体名、属性、联系类型; (2)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画出相应的数据库模型图,并说明主键和外键。 (3)分析这些关系模式中所包含的函数依赖,根据这些函数依赖,分析相应的关系模式达到了第几范式。对这些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2、参考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二年级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二年级语文综合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我会读,还会写。 chuán rǎnpù bùqīng cuì xià tiān jù lilǐu ya jì xùqī fu mào shènggē bohuī huáng xióng wěi 二、组词。 同音字组词。 yǎn _______ ________ gòu _______ ________ fù_______ ________ zhū _______ ________ 多音字组词。转zhuàn zhuǎn 钉dīng dìng chóng 间jiān jiàn ) )) 好像_____________。、谁说孔雀的尾巴不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积累词语。 、古诗中有描写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诗句,读一读,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季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你能写出那个季节的诗句吗?、写出反义词。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快乐。快乐→ 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要约几位朋友来看看。开放→ 自信会让你成功。成功→ 笨重的铁牛陷在了河底。底→ 八、我会选字组词。

距具巨 体人离大工相邮由油 煤来局于冷政九、填空。 、本学期学过的古诗《绝句》。、本册课文,我记住了这样一些人:发过科学家_______做的杯子实验;还知道一些地方:祖国宝岛台湾的_________,盛产葡萄的新疆____;还知道了一个节日:傣族人民的_______节。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 下雨天,屋檐上的水一点一点地滴下来,落在下面的石阶上。石阶轻轻的笑道;“哈哈,有趣!你是来替我洗澡,还是来替我搔痒?替我洗澡,我嫌你的水太少;替我搔痒,我嫌你的力气太小。“ 水滴说;“去你的,我不是来替你洗澡的,也不是来替你搔痒的。我要滴穿你!“ 石阶哈哈大笑,说:“别做梦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水能滴穿石头。” 水滴不理他的话,只是一点一点往下滴,落在石阶上。晴天,当然没有水滴了,石阶完全忘记了之间事。下雨天,对这样小小水滴,石阶毫不放在心上。一年一年过去了,。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过去了。真的,石阶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 、按课文内容填空。 下雨天,屋檐上的__________一点一点往下落,落在

刑法总则复习要点 (1)

第一章刑法概说 刑法的渊源:①,刑法典,即国家以刑法名称颁布的、系统规定 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 ②,单行刑法,即国家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 条例等名称颁布的,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法律 后果或者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③,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于民法、经济法、行政 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刑法的分类: A,按形式分类 广义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刑法典与附属刑法。是关 于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指刑法典。 普通刑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和效力;﹝刑法典﹞ 特别刑法:仅适用于特别人、特别时、特别地或特别 事项。﹝单行刑法与附属刑法﹞ 形式刑法:又称纯粹刑法,从名称上便知其为刑法的 法律。 实质刑法:又称不纯粹刑法,外形或名称不属于刑法, 但内容规定了犯罪与刑法的法律或条款, 如附属刑法。 固有刑法:规定既侵害法益又违反伦理道德的犯罪及其

法律后果的刑法。 行政刑法:行政法律中的罪刑条款的总称。 B,按性质分类。 权威刑法:以保护国家权威为侧重点,过于限制公民自 由。 自由刑法:以保护公民自由为侧重点,重在限制国家刑 罚权的发动。 侵害刑法:将刑法或刑罚对象侧重于客观行为及其法益 侵害结果。 意志刑法:将刑法或刑罚对象侧重于犯罪人的危险恶 意。 行为刑法:以客观的违法行为及结果作为刑罚的根据。 行为人刑法:直接以犯罪人的危险性格作为刑罚的根 据。 国内刑法:是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刑法。 国际刑法:规定违反国际公法原则的犯罪及制裁的法 律。﹝我国﹞ 刑法的解释:是指对刑法规定意义的说明。 解释效力A ,正式的刑法解释主要指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即在刑法施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刑法学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 一、选择题: 1.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 A.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 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 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 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2.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 A. 按劳取酬 B. 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 不发报酬 D. 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3.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 A. 共同犯罪 B. 非共同犯罪 C.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 任意共同犯罪 4. 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 A. 从新原则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5.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 A. 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 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 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 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6. 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 A. 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B. 间歇性精神病人 C. 又聋又哑的人 D. 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病理性醉酒的人 7. 减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 () A. 管制的犯罪分子 B. 拘役的犯罪分子 C. 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犯罪分子 8. 下列情形中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的对象是 () A. 杀人后,正要逃离现场的行为人 B. 欲实施强奸而尾随、跟踪妇女的行为人 C. 驱使训练有素的动物侵害他人的行为人

《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第1题、在Internet Explorer中,将https://www.360docs.net/doc/932880198.html,加入可信站点,通过管理员认可,才能运行可信站点中的ActiveX控件和插件。 第1题操作步骤: 1.选择“开始”菜单中“设置”子菜单中的“控制面板”命令,打开“控制面板”窗口。2.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单击“网络和Internet连接”。 3.在“网络和Internet连接”窗口中单击“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属性”对话框。 4.打开“安全”选项卡,单击“受信任的站点”图标。 5.单击“站点”按钮,打开“可信站点”对话框。 6.在文本框中输入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932880198.html,,单击“添加”按钮。 7.单击“确定”按钮,返回“Internet属性”对话框。 8.在“Internet属性”对话框中,单击“自定义级别”按钮,打开“安全设置”对话框。9.在“运行ActiveX控件和插件”下选择“管理员认可”选项,单击“确定”按钮,返回“Internet属性”对话框。 10.单击“Internet属性”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第2题、将InternetExplorer设置为取消智能图像抖动,不显示图片,不在媒体栏中显示联机媒体内容。 第2题操作步骤: 1.打开InternetExplorer。 2.选择“工具”菜单中的“Internet选项”命令,打开“Internet属性”对话框。 3.选择“高级”选项卡,取消“多媒体”栏下的“智能图像抖动”选项;取消“多媒体”栏下的“显示图片”选项;选中“多媒体”栏下的“不在媒体栏显示联机媒体内容”选项。4.单击“确定”按钮,操作完成。 第3题、为了更好地管理OutlookExpress发送的邮件,请做如下设置:自动将我的回复对象添加到通讯簿,在撰写邮件时自动完成电子邮件地址,将发送国际邮件时的默认编码设置为日文(JIS),回复邮件时总是使用英文标头。 第3题操作步骤: 1.打开OutlookExpress。 2.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打开“选项”对话框。 3.选择“发送”选项卡,选中“自动将我的回复对象添加到通讯簿”和“在撰写邮件时自动完成电子邮件地址”两个选项。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刑法学复习资料(1)

刑法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罪刑法定原则 2.单位犯罪 3.犯罪既遂 4.数罪并罚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节法定“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的是:( ) A.从犯 B.胁从犯 C.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D.中止犯 2.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 ) A.甲犯爆炸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B.甲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C.甲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D.甲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3.张某因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三年,缓刑期满后三年张某又犯间谍罪,则张某:() A.构成一般累犯 B.构成特别累犯 C.不构成累犯,因为后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D.不构成累犯,因为缓刑执行期满后不符合累犯构成条件 4.在以下所列情形中,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甲在其16周岁生日当天,盗窃某银行并窃得人民币20万元

B.乙(15周岁)在南方某市打工。为向吴某索要欠他的到期债务1万元,乙将吴某三岁的儿子劫持。为防止吴某的儿子吵闹,乙用桌布将其嘴堵住,致其窒息死亡 C.丙(15周岁)和父亲一起经营一家超市。一次,在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查处假冒、伪劣产品的行动中,丙以暴力抗拒执法,将一名执法人员打成重伤D.丁在15周岁时加入了某黑社会性质组织。不久,在该组织实施的一次聚众“打砸抢”犯罪中,丁参与抢走了某私营企业的一辆进口轿 5.行为人进行了犯罪的准备行为,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能够着手实行犯罪的,属于:( ) A.预备犯 B.未遂犯 C.预备阶段的中止D.实行阶段的中止犯 6.犯罪既遂取决于t( ) A.是否达到犯罪的目的 B.是否实际发生了犯罪的结果 C.实行行为是否完全实现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事实 D.实行行为是否实行完毕 7.甲、乙二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某后两人结婚。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 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菜,让丙喝酒。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 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乙对甲说,丙如此命大,不能再害他了,甲也表示同意。但是 二人继续保持通奸关系。甲、乙二人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 ) 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能犯的未遂 C.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D.中止

刑法学复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 1.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刑法修正案的法律效力低于刑法 C. 刑法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与结构 2. 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效力低于刑法的效力 B. 刑法的学理解释没有法律约束力 C. 扩张解释对刑法条文的解释超过了字面的意思 D. 我国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 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D. 犯罪目的是故意犯罪的必要条件 所有的犯罪均有犯罪对象 4. 5. B. C. 限制加重原则 D. 面那些不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A. 刑法设立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C.量刑时应当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 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 正确进行司法解释原则 反对株连原则 B. 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D. 刑法不能溯及既往原则 ( 6.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 A. 抢夺罪 B. 盗窃罪 C. 强奸罪 D. 侵占罪 楚某 1997年 3月5日犯甲罪,追诉期限应为 10年, 2002年 3月 5日又犯乙罪,乙罪的 追诉期限也是 10 年。这时甲罪的追诉期限应: ( A. 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 20 年,即以甲罪的追诉期限 10 年加乙罪的追诉期限 10 年 B .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共计 15 年,即以甲罪追诉期限剩余的 5 年加乙罪的追诉期 限 10 年 C .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 5 年 D .从犯乙罪之日起计算,还有 10 年 7.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凡在本国领域内犯罪的一律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8. 不论犯罪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地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凡是侵害本国国家 利益或公民利益的, 都适用本国刑法被称为 ( ) A. 属地原则 B. 属人原则 C. 保护原则 D. 普遍原则 9.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 ( ) 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 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10. 犯罪发生在我国境内是指 ( ) A.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 B. 犯罪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 C. 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境内

会计学原理综合练习题(二)及答案

综合练习题(二) 一、填空题 1.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在著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中第一次系统地介绍的记账方法是()。 2.将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依据是( )。 3.记账凭证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具有多少种类,它与原始凭证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载有()。 4.“固定资产”账户始终反映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耗用而转移的价值则通过()账户反映。 5.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取决于()。6.生产费用按照其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可分为()和();前者一般()计入产品成本,后者则需()计入产品成本。 7.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情况下,购货方享受的现金折扣应通过( )账户核算。 8.账户期末余额的大小由( )、()和()所决定。9.从原理上说,企业核算存货的数量和金额有两种基本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和()。 10.在实际工作中,开设账户的直接依据是()。 二、判断题 1.若商品销售后,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同意予以退货,则不论是本期的还是以前各期的,均应冲减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 2.净利润等于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3.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登记应该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4.账户余额一般与借方发生额在同一方向()。 5.若企业期初结存的材料单位成本和本月购买的各批次材料的单位成本都不一样,则无论按照先进先出法还是按照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其本期发出材料的成本也都不一样()。 6.如果按照备抵法中的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则期末应该计提的坏账损失的发生额等于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乘以计提坏账的比例减去“坏账准备”账户的期末借方余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刑法学(1)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 )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上审裁分离 D.决策上审裁分离 2、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A.法律 B.经济 C.政治 D.文化 3、我国国家赔偿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为前提条件。 A.个人过错 B.公务过错 C.行为违法 D.无过错责任 4、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形成()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的目标。 A.高效.便捷 B.公开.公平 C.公正.全面 D.便民.诚信 5、刘某1999年4月向某县郊区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后,在该村地界修建了105平方米的平房。同年10月,县城建局认定该建筑为违章建筑,责令刘某强行拆除,并在强拆时将刘某部分财产损坏。刘某诉至法院,要求赔偿。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城建局的行为合法,不予赔偿 B.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但因所拆建筑属违章建筑,因此不予赔偿 C.城建局的行为合法,只能对刘进行补偿 D.城建局的行为违反法定程序,应对刘某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 6、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下列不属于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的是()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注重政绩 D.高效便民 7、林某于1995年8月某日早晨4时许,到县火车站仓库中盗窃化肥1包,价值约100元。在用自行车载回家的路上,被乡治安联防队员抓获后,关押在乡政府一间办公室内。联防队

高三英语综合练习题二试题及答案

高三英语综合练习题二 I . 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I grew up in a tiny Baltimore row house in a faraway mountain area. My parents ___1___ the necessities of life but couldn’t give much more. If I asked my father for a pair of jeans, he would say, “ If you want them, make the money and buy them yourself.” He wasn’t being mean; he just couldn’t ___2___ them. From age 12 on, I did part-time jobs after school. When I ___3___ from high school, I joined the navy. Soon I was in a boot camp(新兵训练营) at Parris Island, S.C., where I learned that life in the navy centered around completing daily ___4___. These could be anything from cleaning the camp to conducting mock(模拟的) battles. Completing these tasks successfully ___5___ discipline, team-work and responsibility. I didn’t ___6___ whether you were black, white or Asian; everyone worked together for the ___7___ of the company. I went on to graduate from the U.S. Naval Academic and later became an officer in the navy. The part of my job I ___8___ most was the consoling(咨询) meetings I ___9___ with the family members of the men and women in my ___10___, trying to help them deal with the long periods of ___11___. These proved popular and word of them spread. Before long I was being asked to give encouraging ___12___ to business groups, educators and kids across the country. But I consider the boot camp my first real ___13___, and my life is still guided by the ___14___ lessons I learned there. It taught me discipline, friendship and the pride related to setting a task every day and working hard to ___15___ it. 1. A. provided B. got C. made D. bought 2. A. pay B. find C. produce D. afford 3. A. came B. returned C. escaped D. graduated 4. A. drills B. tasks C. exercises D. reports 5. A. included B. asked C. required D. met 6. A. matter B. mean C. exist D. work 7. A. good B. staff C. rest D. right 8. A. took B. hated C. enjoyed D. did 9. A. ended B. began C. continued D. held 10.A. charge B. situation C. position D. choice 11.A. lessons B. meetings C. training D. separation 12.A. gifts B. descriptions C. speeches D. performances 13.A. vacation B. place C. job D. travel 14.A. important B. bitter C. normal D. difficult 15.A. gain B. achieve C. show D. match 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15分) Before the 1850’s, the United States had a number of small colleges, most of them

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试题答案及解析精选

2016法律硕士考研资料:刑法学试题答案及解析(9) 单选题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 )刑法。 A. 中国 B. 某外国 C. 甲国 D. 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特殊情况才追究 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 答案:1—5:A A A B C 单选题 6、精神病人在(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 )的人不适用死刑。 周岁18周岁,不满16已满A.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 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 A.继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 10: D D C C C —6答案:

(完整word版)【案例分析题】刑法学(1)期末复习.docx

课堂讨论案例汇总 (一)案情 被告人李某,男, 45 岁,农民。一天晚上 9 时许,被告人李某驾驶一辆农用车回家途中,不小心将王某撞成重伤。李某为了争取时间顺利逃脱,即将伤口流血不止已处于昏迷中的王某拖入路边小树林中。王某后因伤口出血过多而死亡。李某被抓获后交代说,他想到过这样做王某可能会出血过多死亡,但他想王某完全可能醒过来呼叫而获救,因而不一定死亡。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死亡,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是什么 ?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 如果构成犯罪,属于何种表现形式的犯罪? 答案: 1.对于王某的死亡,李某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间接故意。李某并不希望王某死亡, 因而其行为时的心理态度不属于直接故意。李某在已预见到将伤口流血不止已处于昏迷中的 王某拖入路边小树林中可能会致其因出血过多死亡的情况下,认为王某可能醒来呼叫而获救的想 法没有任何实际根据,完全是一种侥幸、碰运气的心理,实际上是有意听任王某死亡的发生, 因而这种心理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是间接故意。 2.李某的行为造成王某死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 罚,因此构成犯罪。 3.李某的行为属于不作为形式的犯罪。李某将王某撞伤后负有将王某送往医院救治的义务, 但他却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致使王某出血过多死亡,因而其行为符合犯罪不作为的构成条件。 (二)案情: 陈某,男, 46 岁,某校教师。吴某(陈某的外甥 ),男 25 岁,无业, 1994 年因故意伤害 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 1997 年 11 月 26 日刑满释放。朱某(吴某的朋友 ),男 20 岁,无业。 陈某因为在工作中对校长许某某产生不满,蓄意报复,于是便要家在外地的吴某找个人 来干掉许某某,并许诺事成之后给每人3000 元钱。 2002 年 6 月到 9 月,陈某带着吴某数次 查看了许某某的办公室方位和工作环境,确认了许某某,并告诉吴某如何接近许某某,还在“酬金”之外另外给吴某 1000 元作为往返路费。 2002 年 9 月 22 日下午,吴某与朱某来到许某某 的办公室外,吴某让朱某留在门口望风,自己则进人许某某的办公室。许某某以为吴 某是有事相找,正准备站起身接待时,吴某便拿出藏在身后的螺纹钢段猛击许某某头部数下, 导致许某某重度颅脑损伤死亡。随后,吴某、朱某从陈某处拿到钱后潜逃。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对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 答案: 1.陈某、吴某、朱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陈某在共同犯罪中属于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陈某为达 到杀害许某某的目的,以金钱为诱惑,指使原本无犯罪意图的吴某和朱某将许某某杀害,其行为完全符合教唆犯的特征,因此属于教唆犯。 3.陈某和吴某在共同犯罪中均属于主犯。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 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陈某虽未直接实施杀人行为,但他不仅教唆他人实

(完整版)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 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 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AB 5、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 A、犯罪时空上不同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C、犯罪的结果不同D、犯罪的行为不同 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不构成共同犯罪。 A、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 B、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C、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 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