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摘要】2010年以来,国家在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体现了国家对地理国情普查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大大提高地理国情普查的速度,提高了普查的效率。本文重点探讨了遥感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图像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

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任务:(1)收集行业专题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并建立专题资料数据库。(2)利用高分辨率、中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正射影像图,建立控制资料数据库。(3)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根据国家地理国情普查内容指标要求,开展地形地貌、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在普查过程中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建立样本库。(4)对普查形成的成果数据进行建库,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5)利用普查成果结合社会经济等数据开展地理国情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及分析评价工作,同时根据有关技术规定,编制普查图集和系列图、基本统计报告、分析评价报告等。(6)开发遥感影像提取与解译、数据处理、地理国情信息管理等软件系统,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软件体系建设。

二、图像遥感技术

地理国情预设的查验对象,凸显出明晰了区域特性;多维架构下的时序变更,有着复杂的倾向。然而,现代特性的遥感技术,可以经由高清拍摄,快速明辨地面范畴内的监测对象。图像传感器特有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延展;存留着的数据资源,也渐渐丰富。空间辨识率的升高,为普查数值的存留及获取,供应了可用的数值支持。与此同时,遥感数据接续的处理流程,也提快了速率。商业软件的制备,提升了原有的处理速率,能解析偏多的空间数据。多源架构内的图像融汇,能提炼出明晰的解释,提升数值精度。对选取出来的测区,进行地表层级的完全覆盖,缩减了耗费掉的劳动强度。卫星遥感关联着的新技术,对地观测及查验的水准很高;观测时段被缩减,提炼得来的信息递增,且覆盖范畴被延展。未来时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1] 2地理国情普查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5工作要求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6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及采集指标。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 地理国情信息分为12 个一级类,58 个二级类,135个三级类。[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1月

目 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底图规格 (2) 3.1数学基础 (2) 3.2底图模式 (2) 3.3数据内容 (2) 3.4数据格式 (2) 4技术要求 (3) 5作业流程及步骤 (5) 5.1技术流程 (5) 5.1.1数字普查底图 (5) 5.1.2纸质普查底图 (6) 5.2作业步骤及要求 (6) 5.2.1数据准备 (6) 5.2.2数字普查底图 (7) 5.2.3纸质普查底图 (8) 6质量控制 (9) 6.1检查要求 (9) 6.2检查内容 (9) 7底图输出 (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 (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 (12)

前言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郝科铭 殷福忠 梁安宝 曲 平 王 刚 李 军 汲旭生 岳 昊 王明亮 张 俊 夏立福

引言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底图制作的规格、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数据组织与成果汇交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DEM精细化技术设计书-数据采集

密级:编号: 地理国情普查 DEM精细化技术设计书 (2012年)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二〇一三年三月

地理国情普查 DEM精细化技术设计书 (2012年) 项目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批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来源 (1) 1.2内容和目标 (1) 1.3作业区范围 (1) 1.4行政隶属 (2) 1.5项目任务量 (2) 1.6项目完成期限 (2) 1.7项目承担单位 (2) 1.8项目成果归档单位 (2)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 2.2已有资料情况 (3) 2.2.1影像资料 (3) 2.2.2控制资料 (4) 2.2.3DEM数据 (5) 3引用文件 (5) 4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 4.1数学基础 (5) 4.2分幅与编号 (6) 4.3数据格式 (6) 5设计方案 (8) 5.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8) 5.1.1使用的软件 (8) 5.1.2使用的硬件 (8) 5.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8)

5.2.1工艺流程 (8) 5.2.2作业方法及要求 (9) 5.3成果提交和归档 (10) 5.3.1基本要求 (10) 5.3.2数据成果 (10) 5.3.3文档资料 (11) 5.3.4其它成果及各种专业资料 (11) 5.4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 (12) 5.4.1质量控制总体要求 (12) 5.4.2质量控制技术方法 (12) 5.4.3质量控制检查比例 (12) 5.4.4数据安全、备份 (13)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 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 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 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 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 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 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 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 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 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 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 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 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 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 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 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 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 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 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 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 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 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 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 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分析和对策 发表时间:2018-11-20T16:05:25.1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作者:冯国杰吴晶晶 [导读]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 青海省第一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1 摘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测绘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正经历一个不断发展成熟的阶段,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是指从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地理国情的监测的结果来开展对应工作,随着监测技术的进步,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对策 引言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测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未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正从定位和制图,走向工程应用、管理与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控制与管理等社会调控方面。各项事业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的形式、内容、专题层次、尺度等应用需求不断扩大和深化。地理国情监测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出的,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所谓地理国情,是指包括国土疆域面积、地理区域划分、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生产力空间布局、灾害分布等在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在宏观层面的综合表达,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就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的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及时为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提供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以提高科学决策、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地理国情监测属于国家基础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基础测绘工作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 2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 地理国情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地理统计信息和地理演化信息,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是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实施基础测绘获取的可量测的、高精度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了地形地貌、水系及附属设施、道路交通、居民地、土地利用等地理要素的分布信息;地理统计信息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如道路长度、地区面积、水库库容等;地理演化信息是在动态测绘的基础上,通过获取不同时间段的地理信息,采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揭示被监测对象的变化演进规律,并对监测对象的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所形成的相关信息,如冰川退缩、城市扩张、地表升降等。从地理国情信息所涵盖的基本要素看,监测对象基本上都包含在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要素之中,并与传统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地理国情监测的一些基本内容。地形图表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工矿建筑物、公共设施和独立地物、道路及附属设施、管线和垣栅、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地形图注记等。 3地理国情监测面临的问题 3.1测绘能力 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的测绘能力包括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分发能力,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实施持续的动态测绘,监测数据具有实时性强、准确性高、覆盖范围广、监测频率高以及成果展现方式丰富等特点,因此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测绘数据获取、处理以及地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流程的测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资金投入 目前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资金获取的主要来源还是国家的基础测绘经费,而这些经费还主要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常规4D产品等)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很多省份甚至还没有完成全省范围内1:10000比例尺4D产品的全面覆盖。近年来,通过从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的不断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技术水平、装备设施和人才队伍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前期投入相对较大,且短期内无法及时完成资金的回收,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现有的基础测绘经费仍不足以维持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持续性发展,使得许多工作难以开展。 3.3标准体系 地理国情监测具有涉及行业领域广、学科交叉强、数据获取量大、服务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现有的测绘标准中仅涉及了其中某些环节某些方面,部分标准滞后,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生产,同时还存在部分现有标准之间协调性差、现有标准和地理国情监测要求不一致等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使地理国情监测能够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就要建立和完善地理国情监测相关标准体系,确保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权威性。 3.4成果应用 地理国情涉及到跨地区、跨部门的专题地理信息,各种专题地理信息的不协调和不一致也将造成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难以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是这样一个公共的、权威的、标准统一的平台,将地理国情监测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相结合,既能满足监测成果应用的需求,又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重点工程建设思路相吻合。 4地理国情监测的应用对策 4.1建立地理国情监测机制,强化测绘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 地理国情监测既是测绘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持续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水平,必须建立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地理国情数据是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并通过修改《测绘法》调整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发布制度,强化测绘部门相关职能,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二是在现有条件下加快调整基础测绘工作内容,把地理国情监测作为基础测绘的重点任务,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同时将地理国情信息直接作为基础测绘成果由测绘部门适时发布;三是按照不同周期,

地理国情监测复习

地理国情监测 一.简答: 1.简述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和外延。 2.简述地理国情监测和地理国情普查的区别。 1)地理国情调查与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的信息可以很好地融合, 形成更为广泛的国情信息,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地理国情监测则是针对地理国情要素的变化监测,是一种针对特定对象 (地理国情要素)开展的专项地理监测,其关注点则是地理国情要素的时空变化,据此分析评估地理国情时空特征及其变化发展趋势,形成权威、标准的地理国情监测产品。 3.简述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尺度问题。 4.简述常用的遥感数据源特征(分别举例说明低分辨率、中高分辨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特征)。

5.简述免费DEM特征及获取方法。 SRTM:分辨率90M ASTER GDEM:分辨率30M,投影:UTM/WGS84 6.简述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数学基础。 ①平面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为正常高 高程坐标单位:米 投影与分带:分幅数据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 6゜分带; 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向西平移500千米后的点为投影带坐标原点 平面坐标单位:米 按政区建立的本底数据库数据不分带,采用地理坐标,十进制度为单位,用双精度浮点数表示。 7.简述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12个一级类)。 8.简述地理国情普查中,水体和植被遥感自动分类的光谱依据及所采用的方法(说清楚两个指数)。 9.简述地表覆盖内容。 地表覆盖内容:草地、园地、耕地、荒漠与裸露地表、水域、房屋建筑、构造物、道路、林地、人工堆掘地 10.简述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 11.简述地理国情监测中,点、线、面的基本统计要素。 点:个数、密度、距离、交通距离。 线:密度、长度、表面长度。 面:个数、面积、表面面积、占比、构成比、四至坐标、东西和南北长度、平均高程、最高高程、最低高程、地表平整系数。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9月17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普查背景 (1) 1.2 编写依据 (2) 1.3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2) 2 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2) 2.1 普查目标 (2) 2.2 普查任务 (2) 2.3 普查时点 (3) 3 普查范围、对象与内容 (3) 3.1 普查范围 (3) 3.2 普查对象 (4) 3.3 普查内容 (4) 4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9) 4.1 总体技术路线 (9) 4.2 主要数据源 (10) 4.2.1 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0) 4.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1) 4.2.3 行业专题数据资料 (12) 4.2.4 其他参考资料 (12) 4.2.5 主要数据源和资料的利用 (12) 4.3 数学基础 (12) 4.4 数据精度与一致性要求 (13) 4.4.1 平面精度指标 (13) 4.4.2 分类精度 (14) 4.4.3 数据现势性 (15) 4.4.4 属性精度 (15) 4.4.5 数据一致性 (15) 4.4.6 数据接边原则 (15) 4.5 数据采集一般要求 (16) 4.6 主要技术方法 (17) 4.6.1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17) 4.6.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17) 4.6.3 外业调查方法 (19) 4.6.4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19) 4.6.5 统计分析技术方法 (19) 4.7 普查各工序作业方法及要求 (20) 4.7.1 资料收集整理 (20) 4.7.2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 (21) 4.7.3 内业信息采集 (22) 4.7.4 外业调查底图制作 (23) 4.7.5 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 (23) 4.7.6 不同任务区数据的协调性检查和处理 (24)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4T09:41:01.9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6期作者:张艳峰刘现印陈瑞聪 [导读] 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它的开展对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作用。弄清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能促进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发展。文章重点就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联系;区别 引言:随着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数字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天地图服务、应急测绘保障、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有利于准确把握地理国情监测的目标任务,全面促进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重要意义。 1地理国情监测的特征分析 1.1地理国情监测具有区域信息的集成性特征 地理国情监测所涉及与涵盖的信息多为区域性的地理信息。将普通的地理信息同实际的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形成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数据,这便是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特征。 1.2时间性与现势性成为地理国情监测的显著特征之一 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反映的是截至到某个时间点的某个时间段内地理信息发生的变化情况。在自然地理方面主要是指地形与地貌发生的变化;在人文地理要素的变化中,则包含了区域的城镇化变化与国情信息的动态变化,这些都能够体现出地理国情监测的时间性特征与现势性特征。 2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区别与联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获得了高度的重视。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测绘地理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各项工作做出了比较明确的划分,通过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完成具体的工作,在多方面来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基础测绘在能够和谐推进,实现互补的同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相对而言,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存在较大的区别,两项工作虽然具有共同的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并且紧密联系的存在又促使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交集。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的联系和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者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3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已有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交通、地表覆盖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其所形成的成果数据量大,涉及多个行业,成果的综合分析突出。基础测绘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其成果相对于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针对性强,涉及行业较少,且未包含统计分析信息。第二,地理国情监测与基础测绘是相互联系的。基础测绘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更新了国家、地方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都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既有数据基础,又有技术储备,而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成功开展,其成果被多个行业应用并反映良好,又促进了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 3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策 地理国情监测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吸取了传统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成功经验,有效的促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的转型升级。山东省在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新型基础测绘实施方案,即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对传统基础测绘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成果得到多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应用并受到好评。 3要促进地理国情监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1对已有测绘成果予以合理与科学地应用 地理国情监测在数据采集阶段采用的技术手段同基础测绘采集手段区别不大,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可有效利用已有的各种测绘成果,包括年度更新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卫星影像资料等。山东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山东省1:10000基础测绘五年更新三次,每年度对水系、道路等重要要素进行定期更新,这些成果都可以作为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数据基础,可以为国情监测工作的内外业数据采集提供参考。另外,2015年以来开展的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部分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国情要素采集,如城市空间格局的专题性监测成果,可以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国情要素中心城区范围采集的依据。 3.2汲取基础测绘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地理国情普查在开展时,成功沿用了传统基础测绘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有效减少了外业采集的工作量;普查阶段应用了开展基础测绘时收集的交通水利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参考资料,确保了成果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吸取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普查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做到地理国情监测和基础测绘协同联动更新,在进行行业部门资料收集和外业数据采集时,分析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的区别联系,做到一次资料收集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一次外业调绘兼顾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减少内外业工作量,真正做到“最多跑一次” 。 3.3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新技术的推广 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测绘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近年来不少新技术新装备在开展基础测绘时得到应用。同样,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也应用到地理国情监测中,并得到发展。如无人机进行基础测绘时一般用于影像的获取,在地理国情普查开展中,青岛某单位用小型无人机搭载智能手机进行短距离外业调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在山东省推广;传统的基础测绘应用遥感信息提取软件进行植被类型的提取,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24T15:37:19.1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宁世勇[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理国情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 83000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地理国情是制定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目前,中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完成了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初步摸清了中国的地理国情家底,科学揭示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对准确把握 国情国力,准确掌握、科学分析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对于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义十分重大。例如,通过普查获得了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了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评估的需求,提高了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生态环境;监测方法 引言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1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新需求地理国情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信息资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是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基础,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表的全要素监测,监测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考虑到普查和监测成果的实际应用需求,未来还应该增加普查未涉及的不透水面数据、社会经济类专题数据等。在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相关行业部门(国土资源、环境部门等)所收集的数据,比如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作为自然地理国情要素的补充资料,遥感影像可用于不透水面的提取;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等社会经济类数据通过空间化处理后,可用来获取社会经济地理国情信息。经过应用的调研、技术的研讨和成果的服务,本文认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不等于基础测绘,当前的普查和监测,在以下方面还存在完善和创新的新需求。(1)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内容需要创新需要增加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要产出老百姓能看懂的地理国情指标,如城市海绵度、绿化度、交通通达度、水资源丰足度、绿色国民生产总值(GDP)、居民幸福指数等,并实现其空间化。例如人口数据,应形成白天和夜晚的人口空间分布,内容要面向领导辅助决策,且易于决策。(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需要创新自然地理国情充分利用1∶5万和1∶1万数据等测绘成果,要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要通过众源大数据和对地观测传感网来更新各类地理国情。(3)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表达形式需要创新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地理国情要通过矢量和栅格一体化表达,其中点和线类国情适合矢量表达,面状地理国情适合栅格表达。 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 2.1污染源及防治设施综合分析按不同县市区和三类水源保护区统计2015年污染性工矿企业等点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数量、密度等指标;统计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个数、规模(日处理量),分析不同县市区的污染源及防治设施的空间分布状况。按照主要河流边界,在两侧3km范围内建立缓冲区,统计缓冲区内的点污染源的个数、密度等,分析不同河流的健康状况. 2.2重点城镇发展扩张边界提取城区是指在行政界限内,符合城市功能、具有城市形态的空间范围。利用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按照城区的定义,初步提取城区的初始轮廓。初始轮廓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需要根据地物的形态和功能,通过人工目视判读,进行初始轮廓的修正,开展精细边界提取,计算城区面积。利用两期城区数据,制作重点发展城镇2009和2015年两期城区边界图。 2.3植被覆盖变化及水土流失易发区分析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2009年1∶50000DLG数据,获取两期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和裸露地要素,计算各要素的面积。2009年DOM影像数据作为工作底图用于必要的要素补充提取;利用水源地耕地要素数据和DEM数据,计算不同坡度带的耕地面积。综合考虑水源地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坡耕地面积及区域内的植被覆盖度,提取人口相对集中、坡耕地较多、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作为水土流失易发区。选择对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加权降雨量、坡度、坡长、沟谷密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壤质地7个指标,确定权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水土流失强度进行定量评价。计算研究区水土流失综合分值,并对水土流失强度进行分级,分为微度流失、中度流失、重度流失、剧烈流失4个等级,并生成水土流失强度空间分布图。结语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利国利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已经在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为更好地提供实时、权威、丰富的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本文总结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新需求,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地理国情监测将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服务,逐步走向实时化和智能化。未来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需要在内容、技术和成果表达形式等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同时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为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挖掘及信息服务应用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地理国情监测复习资料(教学课资)

第0章 绪论 1、国情: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地理国情:是空间化、可视化的国情信息,是从地理空间角度分析、研究、描述和反映一个国家自然、经济、人文的国情信息。 3、监测:是对事物动态变化的监管和检测。 4、地理国情监测:是对地理相关的国情进行动态测绘、统计和分析研究。(概念本质:是地理监测在国家尺度上的一种变化监测) 5、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特点:海量性、 多维性、异构性、多源性(位置、属 性和时间) 6、监测的最终目的 :获取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分析变化信息的合理性 7、地理国情监测的特点:系统集成性、 动态变化性、主动服务性、准确可靠性、过程完整性。 8、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分析方法、数据 表达方法等发展,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技术集成发展、数据源的多样性、更科学的时效性监测、监测成果的共享服务、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多部门协同监测。 9、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及过程 内容: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调查与监测、农情监测、森林和湿地监测、灾害动态监测、水文监测、海洋监测、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气象监测 10、地理国情监测系统的功能:国情信息普查、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综合分析与决策建模。 11、地理国情监测活动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 遥感技术(偏重空间位置的现状、变化数据的获取);GIS 技术(时空数据管理、

数据的分析、信息共享等);地理和社会经济调查与地理编码技术(偏重属性数据的获取、属性数据的空间化技术等) 第1章地理国情普查 1、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2、地理国情普查的内容:地形地貌普查、地表覆盖普查、地理单元普查。 3、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范围): 地表自然要素(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 人文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 4、地理国情普查的目标:查清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 5、地理国情普查的任务:查清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查清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开展地理国情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 6、地理国情普查任务时点: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需利用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第2章地理国情监测的数据获取 1、众源地理数据:是由大量非专业人员志愿获取并通过互联网向大众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种开放地理数据,是有别于传统测绘产品的一种新型地理空间数据。 2、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类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地理环境实时监测数据。 3、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技术特点:多传感器集成、高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 4、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要求:高可靠性、高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广、灵活性。 5、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的主要来源:遥感(航天卫星、航空、低空、地面等)、GNSS、数字测图、无线传感器、专业监测站网、地理统计调查、众源地理空间数据。 6、众源式地理国情监测数据(OSM)的应用:道路网变化监测与更新、兴趣点动态更新、应急地图制作。 第3章地理国情监测遥感数据处理 1、影像的几何畸变:原始影像上各地物的几何位置、形状、尺寸、方位等特征与在参照系统中的表达要求不一致时产生的变形。 2、影像的几何纠正:是指从具有几何畸变的影像中消除畸变的过程,从而建立影像上的像元坐标与目标物的地理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并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3、几何校正的方法:直接法、间接法 4、遥感数据的类型:有两种类型: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摘要:当前形势下只有在充分利用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成果资料,着力开发品种类型齐全、要素内容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有效覆盖全部国土的地形图数字产品及纸质产品的同时不断推出适用、好用的公众版系列地形图以及国家和区域地图集等,才能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测绘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需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监测 中图分类号:X924文献标识码: A 依托国家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提供更加丰富的测绘基准信息产品,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精度、全覆盖、三维、动态测绘基准信息的需求。通过进一步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强化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档案资料在地理国情分析、测绘地理信息项目规划设计等工作中的基础参考作用[1]。 1地理国情普查的测绘技术 随着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不断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测绘事业面临着技术手段、服务层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向全社会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是近几年测绘学科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测绘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测绘学科发展主要依赖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中的地理空间信息理论、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服务方面的进步。如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现代测绘基准建设、海岛礁联测、“天绘”和“资源j号”测绘卫星、国家1:50000基准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西部测图工程、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技术、数字城市、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台与天地图等10大工程既推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测绘学科的发展。 2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意义 2.1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加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政府、企业、社会以及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产品,加快发展车载导航、手机定位、便携式移动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的位置服务产品,不断拓展地理信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地理信息产品附加值,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承载地理信息服务的能力,积极创造和培育新的需求、新的市场,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电子游戏产品、地理信息电视频道或栏目、基于数码相机的位置服务产品以及物联网位置服务产品等,满足各类个性化需求和大众需要,全面拓展地理信息消费市场[2]。 2.2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步伐 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占领地理信息产业制高点的重要途径。要紧紧围绕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作用,尤其要为企业参与科研活动创造经费、政策等支撑条件。 3加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技术的应用 国土整治是指对国土资源的考察、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以及为此目的进行的国土规划、国土立法及国土管理工作。譬如国土资源部主页的栏目中既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管理,也有基础测绘、地质调查、国土规划、土地监测等栏目,还有“西部大开发”:“全球资源战略”等宏观信息,这些都属于国土整治工作的范畴。国土整治工作既有全国范围跨区域的,也有区域性的,其目的都是为了

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

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 事证第136000000265号 住所:南昌市省府大院西一路2号 法定代表人:肖烈钊 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开办资金:1520.61万元 举办单位: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制、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国家数字地图生产、国家法定测绘、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 受奖评和有关评估情况:无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13年度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成了江西省基础测绘项目,江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地理实体数据制作、江西省第二代1:1万外业像控点入库、第二代1:1万DLG数据整合升级生产和初始数据建库及转化坐标、新抚测区第三代1:1万地形图测制与更新、鹰潭测区1:1万DEM、DOM数据更新、地理国情普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地理国情信息普查试点与试生产、卫星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主要是为国家及本省各级政府部门的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基础地理国情测绘信息监测数据,成果社会共享。 2.完成了“数字景德镇”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泰和

县新农村测绘保障、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规划、增减挂图,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及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构建服务,为降低城市管理的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完成了兴国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丰城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新建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全省农村三权发证1:2000DOM生产底图生产项目、江西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调查1:2000DLM(地籍调查矢量图),主要是为国家、省政府及国土部门提供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服务,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成果社会共享。 4.另外完成了零星安福、兴国、峡江县1:1000地形图,交通设计院公路图1:2000地形图、莲花至上栗1:5000公路图,南昌县、永新县新农村图,主要是为当地国土、城建、水利、交通及工程建设等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用图,帮助地方建设。 2013年度法人年检情况:合格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资源三号卫星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的应用 系部名称:测绘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遥感科学与技术09-2班 学生姓名:刘鹏 指导教师:陆宇红 职称:研级高工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The Graduation Thesis for Bachelor's Degree Application of No. 3 Resources Satellite in the Geographic Conditions Monitoring Project Candidate:Liu Peng Specialty: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ass:09-2 Supervisor:Senior Engineer. Lu Yuho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06·Harbin

黑龙江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 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需要,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开展地理国情监测生产任务,利用国产卫星影像完成正射影像生产并利用其完成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监测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本论文以呼玛县为例,选取1:5万卫星影像作为本论文实验区。首先,探讨通过国产卫星影像与国外卫星影像对比确定国产卫星影像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存在的优势,并确定在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中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其次,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的正视及多光谱影像,借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各种专业的资料制作DOM,利用DOM数据对应相应的项目指标对地理国情项目中的要素进行采集及分析;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地表覆盖分类解译;最后,提交的成果为技术流程图、利用资三卫星制作的正射影像及在此基础上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及基本要素数据样例。 关键词:地理国情;卫星影像;资源三号;DOM;地表覆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