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

上海大学2015~2016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

课程名称:精细化工选论课程编号: 11SBA9001 论文题目: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研究生姓名: 黄乐学号: 15722175 论文评语:

成绩: 任课教师: 张宝华

评阅日期: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黄乐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摘要: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呈现出诸多新奇的物理、化学特性,在催化生物、医学、光、电、磁以及高性能机械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核-壳复合材料综合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诸多特异性质于一体,并可以通过分别控制核-壳的厚度等实现性能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核-壳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特点、形成机理以及制备方法,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re-shell Nanocomposites

Huang L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many nove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due to their unique structures, which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is, medicine, optical, electrical, magnetic, and high performance mechanical materials. The core-shell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organic, organic and nano particles, and can be controlled by controlling the thickness of the core shell.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core-shell type composite nano material are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core-shell structure; nano composites; research progress

1 前言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成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CSNC)一般由中心的核以及包覆在外部的壳组成,CSNC中的内核与外壳之间通过物理、化学作用相互连接。广义的核壳结构不仅包括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还包括中空微球、微胶囊等纳米复合材料。由于CSNC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超疏水表面涂层、材料学、化学、磁学、电学、光学、生物医学、催化等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研究也逐渐从制备简单的纳米颗粒向设计和可控合成具有特定功能性质的纳米复合材料方面过渡。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复合,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是这种复合材料的一种典型的形式。过去10年里,构建具有核壳结构的材料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兴趣。核壳结构的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可调的优良性质制备不同类别的核与壳的新材料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机理有一定的介绍,然后针对应用方向对一些文献进行评述,目的在于指出应用方向、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研究CSNC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2 核壳型纳米粒子的定义及分类

2.1 核壳型纳米粒子定义

核壳型纳米粒子是以一个尺寸在微米至纳米级的球形颗粒为核,在其表面包覆数层均匀纳米薄膜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多相结构,核与壳之间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相互连接。广义的核壳材料不仅包括由相同或不同物质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材料,还包括空球、微胶囊等材料。

核壳型复合微球集无机、有机、纳米粒子的诸多特异性质与一体,并可通过控制核壳的厚度等实现复合性能的调控。通过对核壳结构、尺寸剪裁,可调控它们的磁学、光学、电学、催化等性质,因而有诸多不同于单组分胶体粒子的性质。他在材料学、化学组装、药物输送等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2.2 核壳型纳米粒子分类

(1)无机—无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壳均为无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2)无机—有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为有机材料,壳为无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3)有机—无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为无机材料,壳为有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4)有机—有机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核壳均为有机材料的复合微纳米材料。

(5)复杂核壳结构微纳米材料:具有多层核壳结构,核壳多分分分别为有机或者无机材料。

3 核壳结构形成机理

无论是包覆无机物还是包覆有机物所形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其形成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3.1 化学键作用机理

在用SiO2包覆TiO2的研究中发现,二者是通过形成Ti-O-Si键结在一起的。[1~

3]这是由于SiO

TiO2这类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在水中可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产2、

生羟基,如硅溶胶颗粒表面的硅醇基,这些基团容易与其它无机颗粒表面的羟基或高分子链上所带的一些官能团(如-COOH、-OH等)发生化学作用,使二者形成化学键。通过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偶联剂,也可使包覆物与被包覆物之间形成化学键。如在制备Au表面包覆SiO2的研究中,[4]由于Au纳米颗粒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并且Au和SiO2间没有亲和性,不能直接完成包覆,因此先用柠檬酸吸附在Au纳米颗粒面防止其团聚,然后再加入偶联剂氨丙基三甲硅氧烷以及硅酸钠,就可以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完成Au纳米颗粒表面包SiO2的过程。

3.2 库仑静电引力作用机理

这种机理认为,包覆剂带有与基体表面相反的电荷,靠库仑引力使包覆剂颗粒吸附到被包覆颗粒表面[5]。Homola等[6]研究了SiO2包覆γ-Fe2O3的机理,当pH在3~6之间时,γ-Fe2O3和SiO2带有相反电荷。他们通过混合带有相反电荷的γ-Fe2O3和SiO2两种颗粒,利用颗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在γ-Fe2O3表面包覆了一层SiO2,使磁纳米颗粒具良好的分散性,并且防止了团聚的产生。

3.3 吸附层媒介作用机理

将无机颗粒进行表面处理,形成一层有机吸附层,用经过这种处理的颗粒作核,通过吸附层的媒介作用,可以提高无机颗粒与有机物质的亲和性,进行有机单体的聚合,从而获得复合胶囊化颗粒。Cui等[7]用柠檬酸对Y2O3/Eu进行表面修饰,使其表面吸附一层有机层 ,再进行苯乙烯的聚合,获得了聚苯乙烯包覆的Y2O3/Eu复合粒。

颗粒表面的包覆 , 无论是无机包覆还是有机包覆,一般均采用以上3种机理,有的包覆可能几种机理同时存在,如Tianhao Ji等[8]采用静电吸附和化学键合作用相结合的机理在聚苯乙烯颗粒表面包覆上了Au纳米颗粒。他们首先将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胺静电吸附到表面带负电荷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表面,再使Au纳米颗粒与聚乙烯亚胺的氨基键合,包覆到聚苯乙烯颗粒表面,然后以包覆在聚苯乙烯颗粒表面上的Au颗粒作为晶种与NH4OH和HAuCl4反应来提高Au颗粒在聚苯乙烯颗粒表面的覆盖率。

4 几类典型的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4.1 无机-无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无机-无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Ⅱ-Ⅵ族,特别是CdSe/ ZnS 和CdSe/CdS等体系受到了广泛和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体系[9-13]有CdS/Cd(OH) 2、CdSe/ZnSe、HgS/CdS、CdS/HgS、CdS/P bS、ZnS/CdS、ZnS/CdSe、CdS/ SiO2、CdS/ Ag2S、CdS/CdSe1 -X、CdS/ H gS /CdS、I nP / ZnCdSe、InA s /I nP、InAs/ CdS e、InAs /ZnSe、CdS/ZnO、CdS/ZnS、CdS/S、CdTe/CdS等。

Velikov等[14]报道了同质均匀成核或以SiO2、PS 微球为核合成Ⅱ-Ⅴ族半导体微球(如CdS、Z nS ) 。Y.N.Xia等[ 15,16]以单分散a-Se微球为核合成了结构可调的Se@-Ag2Se核-壳胶体复合微球,并通过离子交换反应获得了单分散Se@CdSe微球(图1)[17],为组装有序纳米结构新型光电复合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构筑基元。

Mohwald等[18]利用胶体颗粒可控沉积法制备CrSe2纳米粒子覆盖的SiO2微球,主要是通过控制溶液条件使CrSe2纳米粒子沉积到SiO2溶胶微球表面,并通过调节溶液浓度实现对CrSe2厚度的调控。曹立新等[19]采用反胶束方法制备了核壳型ZnS @Mn纳米复合粒子,发现Mn2+580n的数倍发光增强效应。金包覆氧化硅微球和氧

化硅包覆金体系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Sadtler等[20]采用静电自组装制备了SiO2@ Au复合微球,观察到了表面增强Raman光谱现象。LeeHB等[21]采用原位直接包覆制备了可用于光子晶体组装的单分散Au@ SiO2复合微球,并通过调节前驱物TEOS 浓度、反应时间等成功控制壳层SiO2厚度。Xia等[22]综合了Li z-Marzan与Walt的工作,首先制备了Au@SiO2核壳型复合微球,然后采用Walt方法即加入CTM与SiO2微球表面的羟基进行偶联反应,引入氯甲基苯乙基作为ATRP引发剂引发BzM A在SiO2微球表面进行ATRP反应,制备出具有双重壳结构的Au@SiO2@PBzMA 复合微球,以氢氟酸溶解SiO2微球则可以进一步得到内含可移动Au纳米粒子的中空Au@Air@PBzMA 或Au@Water@PBzMA微囊的复合微球。

4.2 无机-有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

无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有乳液聚合法、界面聚合法、凝聚相分离法、干燥浴法等[23]。

目前最为常见的无机核是SiO2微球,这主要是因为单分散SiO2微球制备技术成熟、SiO2微球表面硅羟基易改性、修饰、接枝。柏杨等[24]制备了内含可移动SiO2微球、三明治结构核壳型SiO2@Polystyrene@Polypyrrole空心胶囊。该复合微球将在传导基元组装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具体合成步骤如图2所示。SiO2@PS@ PPy核壳微球的SEM、TEM图如图3所示。

金属氧化物( ZnO、F e3O4、Z rO2等)也可作为核,但很多金属氧化物易水解且在水中易聚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属氧化物核的有效包覆。在氧化物小球表面先采用LBL技术吸附1层或多层(1~2nm)聚电解质,可在防止小球静电聚集的同时作为纳米反应器继续包覆其他材料。Wang[25]把油酸包覆过的Fe2O3纳米微球用2 - 溴-2-甲基丙酸( Br-MPA)改性后分散于苯乙烯单体中,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 RP)得到Fe2O3@PS 纳米复合微球。此外,采用乳液聚合法,通过直接包覆法或预

处理包覆法,还可制备出以CuO、Z nO、A g2O、Al2O3等无机粒子为核的多种核壳式无机-有机纳米复合粒子[26]。近年来,在乳液聚合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复合技术”将高分子包覆在无机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出核壳结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Song等[27]采Oil/Water微乳液法合成了核壳型PS包覆Fe3O4磁性微球。

这些无机-有机复合胶体微粒具有无机组分的功能性和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在核材料周围构筑了一个保护层,既增加了它的化学稳定性和分散性,又赋予聚合物胶体微粒特殊的光学、磁学或机械性质。另外,通过共聚或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带有多种反应性功能基团(如-COOH 、-NH2、-OH、-COH等) , 从而使其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方面。

4.3 有机-无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核壳结构纳米粒可以由两步合成[28]:第一步,首先在甲基丙烯酸(MAA)存在下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得到乳胶粒子;第二步,把三类不同的无机粒子分别包覆在乳胶粒上从而制备出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这些无机物分别为碳酸钙、氧化铝和硅石。

在这一领域,PS小球广泛地应用为核,不仅仅因为苯乙烯单体容易得到,而且合成PS小球的技术已经比较完善。TiO2包裹的小球在催化剂、涂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要在聚合物表面包覆一层TiO2比较困难,因为TiO2前驱体反应活性高,很难对它的沉淀进行控制,容易形成核聚集或生成游离的TiO2颗粒[29]。可以用乙醇作溶剂,将水解四异丙醇钛包覆到PS纳米小球(带正电)

上去的方法来制备PS-TiO2小球。因为生成的TiO2略带负电荷,反应进行得比较快,但还是有严重的核聚集现象。加入少量PVP、NaCl可以较好地缓解这种现象。另一种方法是在含有以Ni为核的PS小球的正丁醇、无水乙醇混合溶剂中逐滴加入丁氧(醇)钛的正丁醇溶液,再搅拌回流8h,即可得到比较光滑PS-TiO2小球[30]。令人惊奇的是,纳米级TiO2小薄片也可以包覆到PS(或PMMA)小球表面,得到规则的核壳结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得到超薄的TiO2壳层[31],而且可以在用聚电解质改性以后,多次包覆TiO2薄片到自己想要的厚度。

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可以把带负电荷的TiO2凝胶颗粒吸附到带正电荷的PS小球

表面,然后洗去游离的TiO2小球,得到TiO2小球吸附于P S大球的模型[32]。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TiO2小球吸附于PS大球的模型[33]。甚至可以先吸附大一点的SiO2小球(70~100nm),再吸附小一点的SiO2小球(10~20nm)。

用浓硫酸对PS小球表面进行磺化,通过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控制磺化层的厚度,通过水解TEOS,把SiO2包覆到PS小球表面, 并且SiO2是沉积在磺化层中的。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一系列核径不同而壳外径相同的PS -SiO2小球[34]。如果在磺化后,先把苯胺聚合到磺化层,再水解TEOS得到SiO2沉积到磺化层中,就可以得到SiO2 -PANi(聚苯胺)复合壳层[35]。

Shiho等[36]在有PVP、尿素和盐酸存在的条件下,水解陈化FeCl3生成Fe3O4包覆到PS小球表面,得到磁性材料。调节尿素和盐酸的浓度,控制体系反应前后的pH 值,可以得到比较光滑的Fe3O4壳。随着尿素浓度的变大,壳也随之变厚,同时也会影响到壳的光滑程度。

用PS为核来包覆无机材料(半导体材料、稀土元素掺杂物等) ,可使其拥有某些光学性能。在PS小球表面组装PAH-PSS层,使小球(粒径为640nm)表面带正电荷,HgTe微胶束水溶液加入其中反应1h,可以得到PS-HgTe小球,对其进行堆积可以得到光子晶体[36]。这样不仅可以改变PS小球的粒径,而且有效地增强了折射指数,使光子禁带能系统地红移。由于HgTe在近红外有强发射,与PS-HgTe小球堆积得到的光子晶体的禁带正好重合,HgTe光致发光效率得到明显加强。而Breen等[37]用硫代乙酸铵与乙酸锌反应得到ZnS ,超声沉淀到羰化的PS小球表面,制备了PS-ZnS小球。由于ZnS与PS的折射率相差比较大,同样可以形成光学禁带。

4.4 有机-有机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有机—有机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分为微球和微囊,微球和微囊因其特殊尺寸和特殊结构在许多重要领域起到了特殊而关键的作用。微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微存储器。(2)微反应器。(3)微分离器。(4)微结构单元。

4.4.1乳液聚合法

李俊峰等人以戊二醇为交联剂[38],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来制备CS/n-HA复合微球。他们认为其形成的主要是基于CS和戊二醛的Schiff碱反应。谢敏等以硫酸

铵为引发剂,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出以聚苯乙烯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壳的复合乳液。

4.4.2悬浮聚合法

Ma Guanghu[39]等制备了尺寸均一的聚氨酯/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具体方法是:将聚氨酯预聚物与苯乙烯或丙烯酸酯均匀混合制备成油相,将MST-1和SLS溶于水,用于水相,再用膜乳化法制备O/W型乳液后,加入增链剂(二胺)/乙酸乙酯溶液,边搅拌边反应1h后,将乳液移入聚合反应器,通入氮气1h后,升温到70℃,聚合搅拌速度为150r/min。

5 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5.1 光学方面的应用

5.1.1光敏材料

光敏材料通常指光敏半导体材料,又称为光导材料。其特点为:在无光照状态下呈绝缘性,在有光状态下呈导电性。现已普遍应用的感光材料硒、氧化锌、硫化镉、有机光导体等。由于纳米材料吸光能力大大超过体相材料和微米级材料,因而纳米复合材料的光敏性、吸光强度方面大大高于体相材料,如海胆状太阳能转化Zn-ZnO复合粒子阳极材料以及光波导材料等。

海胆状Zn-ZnO复合粒子可采用热蒸发法制备。与核壳同轴CSNC层不同,该CSNC层不同,该CSNC具有很强的光电感应特性,可作为太阳能转换装置的阳极材料。

5.2.2 荧光材料

荧光材料在照明、生物医药、印刷防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荧光CSNC 基本上以包覆荧光纳米粒子如CdS、ZnS和CdSe等为主。

除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外,无机物基复合材料也可用于制备荧光材料。荧光CSNC基本上以包覆荧光纳米粒子如CdS、ZnS和CdSe等为主。如CdS-(Cd-Sn)、T-ZnO-SnO2棒杂化复合材料、CdSe-ZnS等。特别是纳米复合CdSe-ZnS粒子以荧光量子点形式分散在聚乙烯醇薄膜中所制得的复合薄膜在生物医学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总之,尽管纳米复合材料光学性能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对其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深入系统地研究,如纳米复合材料不同于本体材料的吸收、发光等特性产生的理论基础,纳米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强度如何在受限条件下随着纳米复合粒子尺寸变化,如何通过表面修饰来获得具有一定光学性能的纳米材料等;拓宽材料的种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5.2催化方面的应用

多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正比,而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和高表面能刻增加催化性能,因此CSNC是非常理想的催化剂。纳米复合催化剂可能同时具有络合催化和多相催化的特点,使得催化剂既同时具有络合催化的高效性,同时具有多相催化的易回收特性。纳米复合催化剂已用于湿化学反应催化、光化学反应催化等。

5.2.2 湿化学反应催化

湿化反应催化,一般是指催化剂在液相或者气相介质中诱导化学反应路线发现改变,而使化学反应变快或减慢或者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化学反应。纳米复合催化剂本身具有高表面能、高比表面积,在催化化学反应时,其催化活性将大大提高,同时CSNC也可能体现出协同效应。另外,由于纳米复合催化剂结构的特殊性,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其与反应无的接触面积也有所增强。纳米复合催化剂在湿化学反应催化中已经被应用于Suzuki[40]偶联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钯是催化卤代烃与芳香硼酸偶合合成不对称联芳烃的常用催化剂,该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铃木偶联反应。该反应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核苷类似物和药物的合成,通常使用使用Pd/C负载型催化剂。Kim等[41]利用模板法制得中空钯球的BET表面积为64m2·g-1,远远高于实心球的表面积(8.3m2·g-1)。催化结果表明中空钯球催化碘代噻吩与苯基硼酸间的铃木偶联反应收率超过95%,回收6次后反应收率仍不低于95%,解决了实心球催化剂因团聚而导致的失活问题。Pd纳米粒子镶嵌于纳米PS-P4VP复合微球壳层中也可用于催化铃木偶联反应。

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催化剂代表性的工作有Yamada等[42]制备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SiO2-聚苯乙烯-咪唑复合粒子。该CSNC可在温和的条件反应下高效催化甲醇羰基化合物缩醛反应。

以金为核,以小分子催化剂为壳的催化剂体系研究不多。如磺酸修饰的单分子

层保护的纳米Au粒子可用于催化三甲基硅醚(TMS)的水解。该催化剂见具有络合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的特性。由于该特性,这类催化剂可用于研究特殊反应的动力学和开发新型催化剂。

5.2.2光催化反应

光催化剂又称为光触媒,是能够加速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常用的光触媒有磷化镓(GdP)、砷化镓(GdAs)等。最广泛使用的是二氧化钛,它能靠光的能量来进行消毒、杀菌。

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包括光催化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甲基橙等,具有高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无二次污染、安全无毒等特点,是具有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催化剂。

如Lee等[43]采用Stober法制备但分散的纳米SiO2微球,然后在其表面沉积纳米TiO2粒子,得到具有海胆型核壳结构的纳米SiO2-TiO2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于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

纳米复合催化剂不仅改善了催化剂在催化体系中的分散性,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比表面能,因而较之单一组分的活性高、催化效果好。在应用动力学研究和解决配位催化剂的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3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一般不予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发生反应,但其壳层或内核能够包裹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及其他配体,能与生物环境体系中的细胞相互结合,并且能够选择性地与抗原、靶细胞或病毒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生物检测、生物分离、药物释放、生物传感等方面。

5.4 复合导电材料

很多导电纳米材料与聚合物材料复合可以得到纳米复合导电材料,它可以制作导电涂料和导电胶等,在电子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导电纳米材料常用金、银、铜纳米粒子。用纳米级导电材料代替微米级常规导电材料可以提高材料的物化性能,例如纳米银粉代替微米银制成导电胶,在保证同导电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大大节省银的用量,降低材料密度。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很好的导电性,与聚合物材料复合所

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也是导电的。

Jiang等[44]制备了氟化聚酰亚胺/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材料较单纯聚酰亚胺具有较低的漏电电流和介电常数,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Wang等设计和构造了具有导电性能的单分散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粒子,该纳米复合粒子以热塑性聚合物为核,聚电解质为壳。然后将得到的纳米复合粒子用聚吡咯(PPy)进行点缀修饰得到表面光滑的纳米复合粒子,该纳米复合粒子能够黏附在ITO模版上,在可见光区域有较高的透过率,能够应用在电子工业方面。

综上所述,导电复合材料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传感器、分子器件、金属防腐、电磁屏蔽以及隐身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材料仅限于实验室研究,距离应用尚远。其中纳米粒子的分布、分散等问题都会影响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后将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制备方法,以提高工业生产的可操作性,提高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及性能重复性。

5.5 其他应用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通过改变材料的组成来研究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在填料、光学、电学、催化、生物医药、药物载体,以及功能涂层材料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纳米复合材料不断向功能化方向发展,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出材料具有重要意义,而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正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纳米复合核壳材料还可用于污水处理[21]等。随着纳米材料的研究和表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军事吸波等方面将会被开发出来。

6 展望

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型的功能材料在光学、磁学、催化、药物载体等领域现实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已经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但事,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1)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团聚与分散问题;(2)制备过程中的单分散和壳层厚度的控制;(3)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尚需完善;(4)对于核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特征与材料性能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5)核壳纳米复合

粒子的内核与壳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及相容性问题;(6)目前,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研究主要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工业化。随着理论研究和制备工艺的完善,纳米复合材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Fleming M S, Mandal T K, Walt D R. Chem. Mater, 2011, 13: 2210-2216

[2] Lei M, Qian L Q, Hu Q R, Wang S L, Tang W H. J. Alloys Compd., 2009, 487: 568-571

[3] Tang D M, Liu G, Li F, Tan J, Liu C, Lu G Q, Cheng H M. J. Phys. Chem. C, 209, 113: 11035-11040

[4] Kuang Q, Jiang Z Y, Xie Z X, Lin S C, Lin Z W, Xie S Y, Huang R B, Zheng L S. J. Am. Chem. Soc., 2015, 12: 11777-11784

[5] 周兴,刘亚青,孙友谊等.HDPE/Fe3O4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工程塑料应用,2008,(7):18-22.

[6] Suo B T, Su X, Wu J, Chen D, Wang A, Guo Z H. Mater. Chem. Phys., 2010, 119: 237-242

[7] Wen F, Zhang W O, Wei G W, Wang Y, Zhang J Z, Zhang M C, Shi L Q. Chem. Mater., 2008, 20: 2144-2150

[8] Kim S W, Kim M, Lee W Y, Hyeon T. J. Am. Chem. Soc, 2012, 124: 7642-7643

[9] Yamada Y, Qiao K, Bao Q, Tomida D, Nagao D, Konno M, Yokoyama C. Catal. Commun., 2009, 11: 227-231

[10] Mandal S, Mandale A B, Sastry M. J. Mater. Chem., 2014, 14: 2868-2871

[11] Manivannan S, Ramaraj R. J. Chem. Sci., 2009, 121: 735-743

[12] Li X M, Paraschiv V, Huskens J, Reinhoudt D N. J. Am. Chem. Soc., 2013, 125: 4279-4284

[13] Sreedhar B, Radhika P, Neelima B, Hebalkar N. Chem. Asian. J., 2008, 3: 1163-1169

[14] Ma Y, Zhang H, Zhong H, Xu T, Jin H, Ceng X. Catal. Commun., 2015, 11: 434-437

[15] Lee J W, Othman M R, Eom Y, Lee T G, Kim W S, Kim J. Micropor. Mesopor. Mat., 2008, 116: 561-568

[16] 张立新.氧化铕等空/实心微球的制备和表征[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17] Xuan S, Fang Q, Hao L, Jiang W, Gong X, Hu Y, Chen Z.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7, 314: 502-509

[18] Yan W, Feng X, Chen X, Li X, Zhu J J. Bioelectrochemistry, 2015, 72: 21-27

[19] Xiong H M, Xu Y, Ren O G, Xia Y Y. J. Am. Chem. Soc., 2008, 130: 7522-7523

[20] Li Y, Sun Z, Zhang J, Zhang K, Wang Y, Wang Z, Chen X, Zhu S, Yang B.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8, 325: 567-572

[21] Jiang L Y, Leu C M, Wei K H. Adv. Mater., 2012, 14: 426-429

[22] Wang J J, Sun L, Mpoukouvalas K, Lenkamp K, Lieberwirth I, Fassbender B, Bonaccurso E, Brunklaus G, Muhlebach A, Beierlein T, Tilch R, Butt H J, Wegner G. Adv. Mater., 2015,21: 1137-1141

[23] Zhai Y M, Zhai J F, Zhou M, Dong S J. J. Mater. Chem, 2009, 19: 7030-7035

[24] 张立新,张韧等.ZnS:锰二价离子/聚苯乙烯核壳及ZnS:锰二价离子中空微球制备和光谱性质.化学物理学报,2005,18(4):609-613.

[25] 王锐,訾学红,刘立成,戴洪兴,何洪,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粒子的研究与应用[J],化学进展,2010,3(22):358—366

[26] Yang J, Lee J Y, Chen L X, et al. J. Phys. Chem. B., 2005,109: 5468—5472

[27] Zhou W J, Lee J M.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2007,9: 1725—1729

[28] Hu J W , Li J F, Ren B , et al. J. Phys. Chem. C, 2007, 111:1105—1112

[29] Garcia Gutierrez D , Gutierrez W ing C, M iki Yoshida M , et al.Applied Physics A ,2004, 79 ( 3) : 481—487

[30] Zhou S H, Varughese B , Eichhorn B , et al. Angew. Chem.Int. Ed. , 2005, 44: 4539—4543

[31] Alayoglu S, N ilekar A U , Mavrikakis M , et al. Nature Materials, 2008, 7: 333—338

[32] Tsuji M , N ishio M , J iang P, et al.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 Eng. Aspects, 2008, 317: 247—255

[33] Ferrer D , Torres-Castro A , Gao X, et al. Nano Letters, 2007, 7( 6) : 1701—1705

[34] 金永中,吴卫,热分解-还原法在制备金属包覆粉中的应用[J]. 稀有金属,2004,28(1):262—264

[35] 姜晓霞,沈伟.化学镀理论及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6] 廖辉伟,李翔,彭汝芳,等.包覆型纳米铜一银双金属粉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3,19(12):1327一1330.

[37] 熊晓东,田彦文,翟秀静,等.化学镀法制备镍包覆铝粉[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6,6(4):39—42.

[38] Cao L Y,Tong L M,Diao P,eI al.Kinetically controlled Pt deposition onto self-assembled Au colloids:Preparation of Au(core)—Pt(shell)nanoparticle assemblies[J].chem Mater,2004,16(17):3239—3245

[39] cho S J,Shallin A M,Longy G J,et al. Magnetic and mosebauer spectral study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Fe/Au nanoparticles[J].Chem Mater,2006,18(4):960—967.

[40] Jin Y D,shen Y,Dong S J.Electrochemical design of ultrathin platinum-coated Gold nanoparticle monolayer as a novel nanostructured electro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J].J Phys Chem B,2004,108(24):8142—8147

[41] Chen H M , L iu R S, Lo M Y, et al. J. Phys. Chem. C, 2008,112 ( 20) : 7522—7526

[42] Mandal S, Selvakannan P R, Pasricha R, et al. J. Am. Chem.Soc., 2003, 125: 8440—8441

[43] Zhang X B,Yan J M,Song Han,et al. Magnetically recyclable Fe@Ptcore-shell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use as electrocatalysts for ammoniaborane oxidation:The role of crystallinity of the core[J]. J. Am. Chem.Soc.,2009,131(8):2778-2779.

[44] Sárkány A,Geszti O,Sáfrán G. Preparation of Pd shell-Aucore/SiO2 catalyst an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acetylene hydrogenation[J]. Applied Catalysis A:General,2008,350(2):157-163.

201503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1)

201503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要求根据课程考核方式及辅导教师建议,以下40门考查课的期末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具体课程名称如下表。 201503学期考试形式为小论文或大作业的考查课课程 以上课程小论文或大作业要求已于3月20日前在新平台上公布,请各学习中心通知学生按要求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登录平台后可在相关课程的“书面作业”里查看小论文 或大作业详细要求;

2、提交的小论文或大作业由所属学习中心组织评阅,小论文或 大作业成绩即为该门课程的期末卷面成绩。 3、考查课期末成绩上报等相关事宜请与考试中心张楠老师联 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 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附件: 201503学期考查课小论文或大作业题目及具体要求如下: 1.3DS MAX应用 题目:任选某件作品,并说明其制作过程与体会 内容:论文题目属于半开放型,同学们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结合个人兴趣,确定创作内容,自拟题目,比如室内设计的制作过程与体会、游戏角色的制作过程与体会、影视广告的制作过程与体会等。 论文要求如下: (1)独立完成,禁止大篇幅抄袭,不少于2000字; (2)论文围绕自己创作的作品展开,不能泛泛而谈; (3)论文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 (4)主题明确,交代清楚创作的源头、创作的灵感; (5)运用3ds max进行创作的过程要以截图的形式呈现,并予以简单说明;(6)要包括设计心得体会,比如创作的过程、创作的经验和总结等,强调创新之处; (7)包含参考文献(包括教材,参考书,网上下载的文章等)。 2.财务案例分析 题目:利率市场化 内容:请分析阐述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影响,字数控制在2000字左右 3.财务报表分析 题目: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及方法 内容:结合个人对这门课程学习后的理解,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不少于1000字。 4.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题目:试析依法治政——以我国政治制度中XXX制度改革为例 内容: 1.首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到的依法治国,理解其中的“依法执政”的涵义。 2.以本课程所学的我国政治制度中的某一个部分(可以是“选举”、“人大”、“行政管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等等)作为例子来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题目 评阅人职称 工作单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 2、图纸共张 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 4、评阅人意见共页 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学院专业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 答辩组成员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 年月日

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绩管理成绩查询 C语言面向过程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意见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意见

西藏大学关于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的意见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论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西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精神,特提出加强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指导工作及管理的意见。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全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 1.教务处负责协调有关问题,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执行情况;汇总各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和指导教师情况;收集和保管各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及毕业论文(设计)分析报告;收集各学院(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等。 2.各学院(部)负责布置本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并填写《西藏大学学院(部)200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表》(见附件4),审查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任务书;安排指导教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动员;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考核指导教师的工作;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查,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复查成绩评定情况。对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论文 (设计)进行审核评价;推荐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收集并妥善保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原件及评审情况相关资料。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文献检索与阅读、资料收集、归纳整理、综合分析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研究和正确撰写论文(设计)的能力。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流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选题及定题、论文(设计)指导、中期检查、定稿、论文(设计)评阅、答辩与评定成绩、论文(设计)抽检、优秀论文(设计)推荐、工作总结等九个环节组成。其工作流程见附件23。 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工作及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各系(教研室)组织教师拟定若干方面的题目,于第7学期开学初交学院院长(部长)审查,之后由分管教学的院长(部主任)以任务形式下达给各系(教研室),系(教研室)主任最后将任务分配给本系(教研室)的教师。 2.第7学期的第5周,由学院(部)将审定后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的形式向本单位毕业学生公布和介绍。论文(设计)题目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填写选题志愿,由学院(部)根据学生志愿和教师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3.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要求: ①选题内容覆盖面要宽,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眼界。 ②专业学科特点鲜明,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选题应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③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其中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选题应在80%以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④能够跟踪学科发展新趋势,选题关注专业学科的热点、焦点等问题。

精细化工课程设计

1. 产品介绍: 1.1.产品简介: 液体洗衣剂,顾名思义是一种物理存在形态为液体的洗衣用洗涤剂,是进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洗衣剂。由于液体洗衣剂具有的在冷水中易溶,易分散,在洗衣机的分配器中不宜结块等优点,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而走向消费者市场。 1.2发展趋势: 最初开发重垢液洗剂 (HDL) 主要是对衣物进行预处理 , 后来发展成为与洗衣粉并列的剂型。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 ,促使洗涤用品也在不断更新变换 ,目前洗涤用品正朝着浓缩化 ,低温化 ,加酶化 ,专业化 ,无磷化及易生物降解等方向发展。 1.3产品优势: 相较于其它洗衣剂,如肥皂、洗衣粉等,该产品具有易于用瓶盖计量、冷水中易溶、易分散、去污力强、用量少、对皮肤温和、不损伤衣物、易生物降解、稳定性好等特点 ,适应于洗涤棉麻 、化纤 、混纺等衣物,可在各种水质中使用 。 2.文献综述: 2.1洗衣剂产品概述: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现行洗衣剂产品的种类主要分为皂基洗衣剂、粉状洗衣剂和液体洗衣剂三大类。其中皂基洗衣剂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洗衣剂,以肥皂为主要代表。肥皂是最古老的洗衣产品,在烷基苯磺酸钠(ABS)出现之前一直统治着全球的洗衣剂市场。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发现ABS 与三聚磷酸钠存在显著的协同去污作用,使得洗衣粉的性能明显超越了肥皂,然后,洗衣粉迅速取代肥皂,成为最主要的洗衣剂。洗衣粉因具有耐硬水、无皂垢、手洗机洗皆宜等诸多优点,因此洗衣粉仍然是现行最受欢迎的一种洗衣剂。然而面对逐渐升温的环境保护问题和低碳的号召问题上,由于其使用时需要温水且其配料可能污染环境等缺点,洗衣粉不断地接受着事实的考验。洗衣液是一种新型的洗衣产品,由于其具有的在冷水中易溶,易分散,在洗衣机的分配器中不宜结块等优点,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而走向消费者市场。 2.2制备方法: 2.2.1一种环保型多功能液体洗衣剂 2.2.1.1本液体洗衣剂的配方如下: (wt%)每个烷基含:15—50个碳原子 的二烷 基胺盐 0.5—2.0 一端连有含15—20个碳原子直链烷基的七至十五聚乙二醇9.5—12 氢氧化钠 0.3—0.5

教学小论文:作业布置浅谈

教学小论文:作业布置浅谈 教学小论文:作业布置浅谈 教学小论文:作业布置浅谈作业的布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有的教师认为只要课讲得好,作业的布置无非是给学生任意划几个题做一做而已。然而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作业的布置实际上也是一门艺术,布置的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那么所起的反馈作用、巩固新知识的作用也就迥然不同。前不久,我有幸听一位特技教师讲授一篇语文课。在课将要讲完是,教师开始让学生听写学习的`生字、新词,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订正。评定完毕,恰值下课铃响,这位教师就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同学们,回家后把刚才写错的字、词用心写正确。这里,教师是针对学生各自的知识缺陷,因人而异地予以填补的,其用心良苦令人佩服。于是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一天晚上,无事到邻居家串门,邻居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正在“伏案疾书”。我走近探身一看,他正在抄写当天新学的生字新词,说是老师让学生每次必写十五遍:他写字的速度却是快得惊人,刷刷刷,顷刻间便写完一行,令人奇怪的是,每写完一行,他总是从头数一下,如果超过了十五个字,一定要擦去多些的。等到他把字写完,他妈妈让他听写几个生字新词,他去要很费劲的回忆,而且写出来的很多都不正确。当时我想,老师布置这样大的作业与其说是抄写,倒不如说是笔

和纸张的摩擦,完全的一种机械的重复。两位教师同样是布置作业,效果竟然如此不同。究其原因,前一位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实际,因人而异,精心设计作业,在学生知识的凝固点上加温,于学生思维的淤塞之处进行疏堵,学生不但轻松愉快地改正了错误,而且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可谓两全其美。后者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认为只要量大,一味要求学生死抄硬写。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好被迫敷衍应付,知识的原委都很少去思考,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学生学得也不轻松,效果欠佳,教学质量也是差强人意。因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所具备的认知基础、情感准备、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学习速度以及掌握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都是不同的。既然学生的差异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应该是多层次的、有弹性的。教师布置作业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尽可能地做到有梯度、有区分度,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于学生,于家长,于老师都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原标题:《作业布置浅谈》作者:范彩阁

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2008)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法律与政治系 目录 1、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2008)-------------------------------1 附件: (1)法律与政治系毕业论文文本规范----------------------------------------------8 (2)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工作进程----------------------------------------13 (3)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程序----------------------------------------16 附表: (3)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19 (4)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1 (5)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25 (6)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考核表-------------------------------------26 (7)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分表-------------------------------------------28 (8)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答辩成绩评定表-------------------------------------31(9)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答辩成绩汇总表-------------------------------------32(10)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议记录--------------------------------33 (11)法律与政治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变更申请表----------------------35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论文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论文 题目:聚苯胺合成及掺杂机理的研究进展院系:化工与能源学院 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 姓名:刘生 学号:20080300513 任课教师:苏媛

聚苯胺合成及掺杂机理的研究进展 (刘生化学工程与工艺三班 20080300513) 【摘要】:近年来聚苯胺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合成方法和复合材料的性能一直是聚苯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聚苯胺的合成方法以及对聚苯胺的掺杂机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聚苯胺,合成,掺杂机理 Development of synthesis and doped mechanism of polyaniline (liu she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lass 3; 20080300513)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olyanilin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properties. The study on its synthesis and doped mechanism is always one of the major research contents of polyanline.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methods and doped mechanism of polyanline are reviewed 【Keywords】:polyanline, synthesisi, doped mechanism 引言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传感器是目前主要的商业化的气体传感器,但在应用中存在选择性差、操作温度高、稳定性也不令人满意等问题。而以聚苯胺(PANI)为代表的导电高分子气敏材料由于价廉易得、合成和制膜工艺简单且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纯的聚苯胺气敏材料存在选择性性差、灵敏度低以及稳定性欠佳等缺点,并且聚苯胺为共轭的刚性链结构,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低、成膜性能差,不易加工成型从而阻碍了它作为气敏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所以,为了克服纯聚苯胺的缺点,通过选择合适的通用高分子材料与聚苯胺复合,提高其灵敏度和选择性;改善材料的加工成膜性能;同时使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气体传感器中。 1、聚苯胺的结构 聚苯胺早在1834年即被Runge[1]发现,并在本世纪被Willstatter[2]]称为“苯胺黑”。对于聚苯胺的结构,科学家们提出过许多模型,现已公认的是1987年MacDiarmid[9]提出的:即结构式中含有“苯-苯”连续的还原单元和含有“苯

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 国内外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概述了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创新,并提出了我国精细化工需要解决的主 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精细化工,发展创新,趋势。 Fine chemical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current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Kong ling wei Abstract: Overview of the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put forward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need to solve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Fine chemic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rend. 引言: 化学工业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逐步深人的过程,即由初级加工逐步向 深度加工发展,即由初级加工逐步向深度加工发展,由一般加工逐步向精细加工发展,由主要生产大批量通用的基础材料逐步向既生产基础材料又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专用产品发展的过程。精细化工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具有特定功附加价值高、小批量、多品种、系列化为特点的化学工业。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大部分产品已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有的还有相当数量的出口。但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不断的开创新的工业技术。 1 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 世界精细化工总体发展态势综观近20多年来世界化工发展历程,各国、尤其是美国、欧洲、日本等化学工业发达国家及其著名的跨国化工公司,都十分重视发展精细化工,把精细化工作为调整化工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举措,世界精细化工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进入21世纪,世界精细化工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产业集群化,工艺清洁化、节能化,产品多样化、专用化、高性能化。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故适用于实验室、生产现场和野外环境工作使用。 1.1 生产现状 国际石化工业以处于技术相对成熟的阶段,生产经营竞争激烈,导致利润明显下降。 国外大型炼化企业从两方面努力追求投资回报。一是致力于生产如千万吨的炼油装置、百万吨级装置规模大型化,乙烯装置、数十万吨级的基本原料装置,以追求规模效益,力求降低成本;二是利用其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在石油化工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石油化工的。1深度加工及裂解产物(C4、C5、 C9、C10等)的综合利用,致力于中小吨位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依靠技术保持效益。1997年全球化学工业的销售额约15000亿美元,1986年为3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精细化学品产值为 450-500亿美元,比1986年的140亿美元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率为12%。专业化学品的发展也很快,已由1986年的900亿美元上升到1996年的约24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10%。由此可见,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生产是国际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2] 。 1.2 发展趋势 以大型石化装置为龙头发展精细化工,在精化工生产成本中,原料所占比例极低。大型石化企业可以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下游产品,直接投向市场,另外,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

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全文包括:封面、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外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致谢(可选)等);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理工科5000字以上;文科6000字以上,其中外语专业4000单词以上,艺术类专业3000字以上(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等)。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内容要求 (一)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 ……、1.1.1 ……),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标题应与正文中标题一致。 (二)标题 标题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超过20字。 (三)摘要 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或总说明书要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内容的精华,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要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求达到的技术参数;简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五)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及结果的讨论等。 撰写设计(设计)正文部分的具体要求是: 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应以简练的文字概略地表达。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要写明哪些为人所用,哪些为己所改进,哪些为己所创造,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 2.对于用实验方法研究的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的性能,并对所用装置、仪器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和操作方法,力求叙述简明扼要;对于由理论推导达到研究目的的课题,内容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心脏,对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认识等要作为分析的依据进行具体撰写。在对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证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应说明其适用的条件与范围。 此外,作为结果与分析的图、表,应精心制作、整洁美观。 (六)结论 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结论要概括、简短。 结论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精细化工与生活论文1000字

精细化工与生活论文1000字 篇一:精细化工论文 常见食用色素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摘要:概述了目前在食品中常见的数种食用色素的理化特性和应用现状,以及对色素的安全性评估。通过对比说明色素的安全使用范围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关键词:天然色素、合成色素、色素特性、安全性评估颜色在食品加工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食品的颜色是用来辨别和衡量食品新鲜程度最基础的工具之一[1]。特别是在酒类、饮料、肉类、以及乳制品中,食品的色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以及购买欲望。但是在现代食品加工工业中,食品加工企业为了改变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造成的褪色等问题,通常采取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添加色素的方法,以达到改善食品色泽的目的[2]。不过在色素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而是自古有之,当时人们就知道利用红曲色素来制作红酒。1856年英国人帕金合成出第一种人工色素——苯胺紫以来,合成色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不断地改善食品色泽。 目前,食用色素的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天然色素是指从植物、微生物、动物材料中用各种方法提取、精制得到的天然着色物质。相对来说,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安全性高、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同时具备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部分的天然色素甚至具备了丰富的药理学性能,目前在饮料、糖果、乳制品、糕点、肉类制品甚至调味料中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但与众多优点相对应的,天然食用色素也存在着溶解性差、保色性差、应用范围

窄等不足之处。而与天然食用色素相反,人工合成色素则存在着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因此,人工合成色素的应用受到了较为严格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饮食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也不断增加。因此,食用色素的开发,应用研究和安全性的评估也成为了相关科研工作者和食品加工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食用色素的特性介绍以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常见天然色素的特性及安全性评估 [3] 天然食用色素来源于自然,种类繁多,且大多数无毒副作用。但也存在着着色力低、稳定性差、色调较暗、使用成本较高的特点[1]。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天然色素有焦糖色素、红曲红、姜黄素、红花黄色素、萝卜红等。以目前产量靠前的焦糖色素和红曲红进行分析。 1.1 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俗称焦糖,英文名为Caramel,如今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食用色素之一[4],焦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人们使用量最大,适用范围最广的色素。与普通天然色素不同,焦糖色素的色率高,对食品的着色效果好,用其发酵的酱油色泽十分鲜艳;并且焦糖的溶解性十分出众,而且不易受微生物的污染。表1 焦糖色素的分类 类别Ⅰ 名称普通(酒精)焦 糖 Ⅱ Ⅲ 亚硫酸钾纳焦糖酒精中稳定氨焦糖啤酒啤酒、酱油中 稳定

课程小论文作业范文

“现代通信技术”课程学生论文写作辅导 一、写作目的 1.培养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规范的写作论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与创新的能力。 二、写作内容和方式 1.由教师根据课程讲授的实际内容,布置相关的内容和写作方式,以“命题作文”的方式写作; 2.按照教师制定的具体内容,开展相关内容的论述,要紧紧围绕着中心题目,开展论述; 3.注意论点要正确、论据要充分、议论要言之有物、语言要生动流畅,字数应在800字以上; 4.本课程每位同学应写作2篇以上小作文,准备1本“作文本”,手写在作文本上,该作文可替代1次课程的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时会有1篇小论文写作,请大家注意平时的认真训练。 三、“说明式”论文写作辅导——即对某原理性事物或理论,进行系统说明的论文形式。 这类论文的写作方式通常如下: 1.写作总体思路: 围绕主题,从理论、实践应用、个人心得逐步展开,最后是“总结体会”。 2.写作提纲: A 问题的提出——以简洁流畅的语言,论述中心论点; B 论述理论内容——从若干个方面,论述论文的中心理论内容; C 实际应用——从若干实际应用的方面,论述中心理论的实际应用意义; D 个人体会——从个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体会,具体论述对该论点的体验; E 结束语——简单的提出总结或结论性的内容。 3.写作格式要求: A题目——根据教师命题,准备好题目 B摘要——简洁地、概括性地说明论文从哪几个方面叙述(或论证)了命题的内容、得到了哪几条结论等,一般不超过100字。 C关键词——总结出论文“主要表达”或论述的基本概念词(中心词),一般是名词,至少3 个以上; D论文正文——论文的正文内容,一般800字以上,符合通常的写作格式。 E参考文献——文章正文中引用的内容,相关的文献和书籍,在正文中以“上标[数字序号]” 的形式出现,在参考文献栏中,以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一一排列出来。 F教师评语——编辑者或教师,根据“内容、论据的编排(内容的广度)、论述的水平(内容的深度)、论文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论文的评论和打分。 四、论文写作要求 1.题目:以下题目,可以任选1个,完成1篇课程论文。 (1)谈谈对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认识 (2)谈谈对现代通信工程技术的认识 (3)谈谈对现代通信业务组成的认识 (4)谈谈对现代通信系统的认识 2.写作方式:800字以上,手写在作文本(方格本)上, 3.写作内容:根据上课教师讲的实际内容,从互联网的作用、发展历史、网络结构、软件内容与作用、以及实际的主要应用等方面,谈谈你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 4.写作规则:要自己完成——真实原创,不得抄袭别人的论文,和网上等的资料,只可以自己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计科教务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1.1.选题的背景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管理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并且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革命。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人为主导的,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运输、加工、存储、更新、维护,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人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ant Information System,MIS)的重要标志。MIS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把组织部的各级管理连接起来,而且能够克服地理界限,把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形成跨地区的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虽然有许多学校已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学校教务的管理.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根据国大学的现在管理模式,结合国际新的思想观念,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建设先进的、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学校

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乃至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的大学的关键环节。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电脑化、网络化,也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容。 1.2.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高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今天使用最广的现代化工具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并且正在成为未来社会——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学校教务的管理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教务工作,管理和服务平台发生的变化,教务管理不再是传统的手工操作,人工管理,而是全面实行计算机管理。 此次毕业设计是对我两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总结。它使我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本人知识水有限,系统设计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改进。此外,该系统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科生毕业论文(含毕业设计,以下统称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第二条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 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 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 学院(系)要对毕业论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组织学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课程组拟定的课程计划和论文要求,制订本院(系)的毕业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督促和协调课程组做好指导教师的

安排,明确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经费及时到位,监督和检查毕业论文的质量。 第四条教务部负责制定全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原则,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负责对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 第四章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 第五条毕业论文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课程效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各学院(系)及毕业论文课程组要切实加强论文选题工作,做好选题指导。毕业论文的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专业性论文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理工医科学生要尽量选择实验类、工程实践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人文社科类学生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实践设立题目。拟题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题目立意过大,内容空泛。要通过做毕业论文,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论文题目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鼓励学院与外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企事业研发和生产单位联合拟定论文题目,符合要求的可采取联合指导的方式。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注重与实际工程项目结合,难度和工作量应高于课程设计,并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 (三)创新性论文题目应突出创新性,要结合学科创新、技术创新和具体产品创新,使论文题目在难度适中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反映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创意的需要。 (四)可行性论文题目要具有可行性,符合本科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工作条件的实际,切实满足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量的要求,避免过多和过少两个极端。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个性化论文题目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避免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自拟题目,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使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2013春精细化工结课论文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新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课程结课报告 院系: ***************** 班级:********* 姓名: ****** 学号:********** 指导教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成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新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这门课程讲述精细化工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安排了化妆品级洗涤剂的实验室制备环节,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后课程拓展部分着重介绍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和提取,介绍了化妆品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新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发展现状及趋势;化妆品实验制备;拓展 1前言 1.1课程介绍 新型精细化学品的研制这门课程针对精细化工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结合理论课程开展了响应的实验实践,增加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这门课程贴近生活主要针对精细化学品中的化妆品及合成洗涤剂一类进行了详细了解,并进行了洗发香波、洗洁精、雪花膏的实验室制作,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课程拓展部分主要针对每个人感兴趣的部分进行了介绍及研究探讨,本文主要针对茶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提取发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2 背景介绍 精细化学品,相对于通用的和产量大的化学品而言的专门术语,与通用化学品或大宗化学品相区分的概念。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为:以大宗化学品为起始原料;用复杂的生产工艺,进行深度加工(多步合成、分离、提纯、复配等);得到小批量(百吨以内)、多品种(万种以上)、利润高(占化工产品利润之首)、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精细化学品具有特定应用性能、合成工艺中步骤多、反应复杂、产量小而产值高等的特点。 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为精细化工。具有品种多,更新换代快;产量小,大多以间歇方式生产;具有功能性或最终使用性,许多为复配性产品,配方等技术决定产品性能;产品质量要求高;商品性强,多数以商品名销售;技术密集高,要求不断进行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重视技术服务;设备投资较小;附加价值率高等特点。

关于提交本学期课程论文和毕业作业有关要求的通知

关于提交本学期课程论文和毕业作业有关要求的通知 “一村一”各有关分校及教学点: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放教育(专科)期末考试安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将园林设计基础(2751号)等五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要求及07春季学员综合实践档案抽查的要求,通知如下。望有关教学点遵照执行。 一、期末考试形式为作品及课程论文的要求 (一)、园林设计基础(2751号),考试形式为呈交作品,作品要求及试题见附录一。请各有关教学点下载“园林设计基础”试题,务必于2009年12月30日前,将学员完成的作品邮寄到内蒙古电大农学院教学科。(邮寄地址附后) (二)、小城镇建设(2735号),考试形式为呈交一篇课程论文。 (一)课程考核目的 该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对本课程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听有关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深入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考核要求 参观、访谈、调查等活动可以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小城镇建设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誊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三)其它要求 请各有关教学点的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在近期内完成课程论文。务必于2009年12月30日前,将学员完成的论文邮寄到内蒙古电大农学院教学科。(邮寄地址附后)(三)、农业推广(2740 号)考试形式为提交论文。 (一)目的:终结性考核(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知识、方法的理解及综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暂行办法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暂行办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主要工作程序包括选题、下达任务书,学生实习或课题调研、文献检索,相关实验(实践)工作,论文撰写及答辩等。为保证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管理 第一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由主管校长领导,实行学校、学院、系三级管理。 第二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宏观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和精神,制订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办公室负责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和总结。 第三条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规定和要求,结合本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制定本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提出毕业论文(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检查、评估与工作总结;组织本学院各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第四条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其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学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和要求;选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召开指导教师会议,就指导要求、日程安排、评阅标准等统一思想和认识;组织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选定和编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少于16周,各阶段进度及具体工作见《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的文档管理 (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档)由学院资料室统一保存,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含电子档)由学校档案馆保存。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包括任务书、

精细化工论文

精细化工论文 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 化学类 年 级 2005级化学教育二班 姓 名 廉洛仓 论文题目 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指导教师 方林霞 职称 副教授 2009年5月16日 学号: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前言 (3) 1.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 (3) 2.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 (5) 2.1电子化学品 (5) 2.2食品添加剂 (5) 2.3饲料添加剂 (5) 2.4皮革化学品 (5) 2.5造纸化学品 (5) 2.6胶粘剂 (6) 2.7水处理化学品 (6) 2.8生物化工 (6) 2.9表面活性剂 (6) 3.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前景展望 (6) 参考文献 (7)

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学生姓名:廉洛仓学号:20050504071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 指导教师:朱建君职称:讲师 摘要:概述当前精细化工的范畴和部分精细化学用品的发展状况,介绍了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指出21世纪中国的精细化工将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并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精细化工;化学工业;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cope of the current fine chemicals and fine chemicals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ne chemicals, pointing out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China's fine chemical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rapi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fine chemicals; chemical industry;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前言 精细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在世纪之交之际,精细化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都将精细化工的发展作为化学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从新产品开发到应用研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精细化工率已达到55%–65%,尤其是生命科学(包括医药,农药,营养品,生物工程等)的发展倍受重视[2]。精细化工的发展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更代表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3]。 1.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通称,简称“精细化工”。精细化学品的含义,原指产量小、纯度高、价格贵的化工产品,如医药、染料、涂料等[4]。但是,这个含义还没有充分揭示精细化学品的本质。近年来,各国专家对精细化学品的定义有了一些新的见解,欧美一些国家把产量小、按不同化学结构进行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称为精细化学品;把产量小、经过加工配制、具有专门功能或最终使用性能的产品,称为专用化学品。中国、日本等则把这两类产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5]。但从总体上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