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赠汪伦》第二周教案

古诗词《赠汪伦》第二周教案
古诗词《赠汪伦》第二周教案

《赠汪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讲故事。

2、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教学重点

1、讲故事

2、熟悉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故事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哪位小朋友来讲讲这个故事呀?

二、引出题目,了解题目大意。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跟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释“赠”。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三、欣赏古诗。

1.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2.教师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传来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四、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张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2、请幼儿集体朗诵。

师:来,咱们一起念。(李白乘舟……)

3、请幼儿分组朗诵。

下面我们大家两人一组联系一下朗读。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呢?

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五、配乐齐朗诵。

好我们大家在一起读一下。

六、课后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学生能够模拟表现当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孩子们对古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理解到位。

教学过程:

一、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

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

“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a.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b.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4.后两句理解感悟

(1)一尺是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千尺是多长呢?

“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二、配乐真情诵读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 ,他们的心中是多么的难舍难分啊!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配乐读、配上动作表演读)。

三、背诵古诗。

四、情景表演

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例如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习)

五、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六.总结课堂:

总结学生整体表现,表扬和鼓励表现好的学生。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全诗附带注释。将:马上。欲:就。忽闻:忽然听见。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千尺:很深。不及:比不上。情:情谊。)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赠汪伦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赠汪伦》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大量积累送别诗。 教学重点: 学会吟诵古诗,积累送别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教学模式: 导、学、议、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1、谈话导入 师: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教室里坐的老师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朋友远方来——不亦乐乎,和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师:中华古诗文字字珠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以诗会友,在诗歌的殿堂里尽情遨游,我们诵之、吟之、歌之、舞之。 (师吟诵《望庐山瀑布》) 师: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出示李白图)李白生活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的诗豪迈奔放,飘逸洒脱,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诗仙”。“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识记生字;通过图文对照,识记“舟”,并学会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大量积累送别诗。 二、学、议

1、出示自学提示 师:孩子们,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16页,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议 (1)师:争争就能行,试试就能赢。谁来试着朗读一遍?(指名读) (2)师:这首诗中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容易读错的字,是什么字?(出示“舟”)老师这儿有一张图片能帮你准确地记住这个字。(出示象形文字图片,师讲解每一笔像什么) (3)师:中国汉字中很多象形字都能望文生义,以后我们再见到“舟”,你的脑海中一定能出现小船的样子。下面我们把“舟”字送到田字格中吧!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 第一笔是“短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第二笔是“竖撇”,要先竖后撇,在“短撇”的下方起笔;第三笔“横折钩”横要上扬,折的时候要注意顿笔;后三笔的笔顺是“点、横、点”,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来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 (4)师:中国汉字如诗如画,中国古诗美轮美奂,接下来卢老师将用一种新的诵读方式——吟诵,来展示这首古诗的魅力,先听老师诵一遍。 (出示古诗,师范诵) 师:这种诵读方式美吗?想学吗?首先你们要记住两个吟诵要点: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意思就是:一声和二声诵得长一些,三声和四声诵得短一些,要根据字的读音吟诵出正确的腔调。老师诵一句,你们跟着诵一句。 (师领诵两遍) 师:孩子们的模仿能力真强!老师诵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反过来再诵)师:孩子们吟诵的越来越好了,我们一起来一遍!(师生齐诵) (5)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这么多遍的诵读,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下面老师说一句诗意,你们用吟诵的方式诵出相对应的诗句。(出示文白对读)你们的小脑瓜可真聪明,全都答对了!那反过来,老师吟诵诗句,你们说出相对应的诗意吧!(师生对答) (6)师重复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回答诗意。 师:孩子们,桃花潭水真的有一千尺那么深吗?(不是)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完整版)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学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语文标准》中明确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并提出了具体的分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要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3-4年级)要能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5-6年级)要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四学段(7-9年级)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当前,我国出版的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古诗词,皆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均闪耀着华夏文化的光芒,洋溢着中华民族的激情。通过阅读、欣赏这些古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糅和起来,形成开放的、创造性的教学思路;要善于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要为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情境,引导其掌

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重视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提高学生感悟的有效手段。古诗词具有节奏强、韵律美的特点,最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可采取齐读、个别读、默读、朗读、示范读、交叉读等多种方式,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我们还应提倡课前细读、课内精读、课后美读,加深学生的理解。 2、提倡练笔 练笔,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写、续写。如:在学完《赠汪伦》后,安排学生以诗意为背景,写一段故事;在学完《陌上桑》后,让学生联系上文续写秦罗敷的命运。练笔,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让古诗词教学更富有现代气息,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进行比较教学 比较教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具有一定联系的诗文放 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的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是诗与诗的比较,如:《别董大》和《送元二使安西》(同是送别诗);可以是古诗词与现代文的比较,如:《梅花》(古诗词)和《梅花魂》(现代文);可以是句与句之间的对比,如同是写黄河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

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随文识字,利用甲骨文学习课文生字的含义及相应字音字形。 2、通过故事进行情感渲染,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 3、进行同类古诗的知识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赠汪伦》,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下课题。 课下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我现在考考大家,谁能把这些字准确地读出来。 (开火车读,齐读) 谁能把整首诗读下来(两个学生读)并评价 看到大家这么踊跃,老师也想读一读,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注意老师断句的位置(师范读)。 谁起来像老师一样读一下这首诗。 (找两三个读,齐读) 二、古诗及作者背景描述 同学们读得不错!你们知道《赠汪伦》这首诗的作者是

谁吗?你都知道他的哪些诗句,非常棒!你们知道《赠汪伦》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吗?那你们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故事吗? 下面听老师讲这个非常美好的故事,唐朝时期李白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人们都非常仰慕他的才华,都希望请他到家里做客,当时安徽省有位名士叫汪伦,也请他来家里做客,汪伦就想啦,那么多人邀请李白,我怎么能把他青岛自己家呢?汪伦四方打听,听说李白有两大爱好:游玩和喝酒。于是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意思就是说呀,李白你不是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绵延十里的桃花,李白你不是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一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封信非常高兴,他就来到了汪伦的家里,但是汪伦这时候说了实话,他说这里没有绵延十里的桃花,有的只是十里以外的桃花潭,这里也没有一万家酒店,有的只是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这不明摆着骗人吗?你是李白的话,你是怎样的心情?但李白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哈哈大笑,觉得汪伦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汪伦因此也更加敬重李白,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未来的几天,他们形影不离。 每当日光和煦,诗人诗兴大发的时候,他们就在书房一起······· 每当微风习习,他们悠然自得的时候,他们就在凉亭一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赠汪伦》教案教学教材

《赠汪伦》教案

《25 古诗两首》之《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和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唐诗对答,激趣导入 1、屏幕出示五句学过的唐诗(每句中有半句需要生填空),师生对答,师说前半句,生答后半句。或生说前半句,师答后半句。 2、(最后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最后一句唐诗是谁写的吗?生:李白。 3、出示李白图片,师简介。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人李白的诗。这首诗是李白送给他的朋友的,他的朋友叫做“汪伦”。板书“汪伦”并认识生字“汪”,生自由说识字方法,再读李白朋友的名字“汪伦”。 5、这首诗是李白“赠”送给汪伦的,板书“赠”,生认读。 6、齐读诗题→赠汪伦 (二)读诗识字,读中感悟 1、检查预习,指名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好友李白要走了,他要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 出示第一行,指名读。认识生字“舟、欲”,出示图片“舟”,再读生字。知道“欲”在诗中是“想要”的意思,生说“欲”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乘、舟”。 “乘”字是独体字,由“禾”和“北”组成。注意第一笔是平撇,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强调“北”字的笔画和笔顺。“舟”也是独体字,第二笔是竖撇,强调两点和横的笔顺是点、横、点,而且两点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板书范写,生书空后,再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4、指导朗读。体会李白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语速稍慢一些。 5、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第二行,指名读。出示图片简单了解“踏歌”并认识生字“踏”,联系生活实际识记。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实录

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例实录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 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谁理解了?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 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2、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 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3、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 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古诗教学案例

2014年首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 古诗教学课例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苏教版六下) 执教:江苏陈宏斌 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石灰吟》,复习背诵《游子吟》,理解“吟”的意思,体会诗歌题目的含义,就课题质疑:诗人是怎么赞美石灰的?为什么赞美石灰?赞美石灰是为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朗读,评价音准及节奏。讲223解节奏,指名不同的节奏,交流完整的词语连在一起读,教师引读,男女合读,让学生感受这节奏样朗读的感觉。 3.想象诗歌画面朗读,读懂诗意。学生尝试一边自读一边写出诗意。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想象画面去朗读诗句: “若等闲”为什么读得平常?真的平平常常吗? “全不怕”体现石灰的顽强. 后两句体现石灰的,是为了什么?赞美石灰的坚强、不怕牺牲。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写?” 4.于谦这么写,引出文天祥的诗句,欣赏于谦的其他诗句,介绍于谦的人物形象及时代背景。加深体会诗句含义。教师语言讲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读诗句。体会作者人物形象和心理,解决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解决“怎么写” 6.引出王冕的《墨梅》,让学生从诗句中读懂什么。欣赏题画诗,提问,通过这首诗体现王冕的什么志向?齐读 7.就两首诗的学习进行质疑,指名说。 8.小结,欣赏历代书法名家及教师的书法作品。说说书法作品与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竖着写、无标点、落款),学生练习书写诗歌。 9.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10.总结: 我希望带给你们的文化精神之旅,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华学子甲天下。 清平乐?村居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刘方姝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所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有三:一是通过阅读,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赠汪伦》

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赠汪伦》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古诗词》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词》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古诗词三首》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古诗词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古诗词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 演丰镇中心小学冯祖全 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美不胜收,闪烁着伟大的人文精神之光,对提高人的语言素养、文化品位,塑造人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神。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在新教材的选编上就十分注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对古代诗歌的选编。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除了在阅读文中收录了大量诗歌以外,在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里也收录了不少诗歌。我们去年刚刚开始全面使用的长春版语文教材,诗歌的数量更多。这些都足以证明新教材对古代诗歌和古代文化的重视。 我个人认为古诗词教学其实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原因一是由于诗歌本身。诗歌并不是像说明文、记叙文一样明白晓畅,而是通过选取一些包含某种情感或特殊含义的“意象”,在有限的字数和特定的规范内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所以,需要通过挖掘“意象”的含义来体味意境美,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对于初中生来说,虽然在小学已背诵了一些古诗词,但多数学生对诗词意境美的意识还处于一种朦胧状态。其二是古今差异。古诗词的美学意蕴,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古代生活的基本范式。古代的生活是以循环为特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循环既是特征,也是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因此古诗词之美,只有在自己的语言系统之内才成立。

而现代的学生的生活同古人的生活已大相径庭,要现在的学生进入古代的语言系统,来体验古人的生活感受,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我们现在的古诗文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更多在于背诵和考试应用,而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课堂的教学方法又比较呆板,很多老师提倡“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原则,把古诗文进行分解。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 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我们不妨从《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这句话入手:“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诵读。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一)诵读,要读出语感。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代的人有隔膜。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存在不小的难度,“诵读”就是打破隔膜的利器。因为古诗文语言高度凝练,讲究声韵和谐。要诵出语感,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大致的文义;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再次,要读出感情。诵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听录音跟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合读、个人读、接龙读、分角色表演或比赛读。让一

《赠汪伦》教案设计

《赠汪伦》教案设计 《赠汪伦》教案设计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

古诗词单元教学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诗词单元教学之阅读指导(第5课时)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过程】 一、小结景物描写的写法与现代诗歌阅读 板书: 景物描写的写法巧用修辞、视线变化、多感官、景物叠加、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推动情节;衬托感情;暗示主题…… 由古代诗歌过渡到现代诗歌 二、播放“为你读诗”《学校》(日本.金子美铃) 学校 金子美铃[日本] 有坐船来学校的孩子 也有翻山越岭来学校的孩子 后面的山上响着蝉声 前面的堤坝上刮着芦苇的风 穿过水田能看见大海 主帆和偏帆都渐行渐远 红瓦上的雪化了 桃花开在蓝天下 新生入学时 ??pì tī和青蛙都在叫

我们背着黑书包 摘下红草莓 红瓦房的学校 映在水中的那个房顶啊 那水中的倒影 现在只映在我的心里 三、老师批注示范 “有坐船来学校的孩子 也有翻山越岭来学校的孩子 后面的山上响着蝉声 前面的堤坝上刮着芦苇的风 穿过水田能看见大海 主帆和偏帆都渐行渐远” 批注一:有文采的转述 诗的第一节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金子美玲上学的地方离家有点远,从表现力看,远的地方,总是充满吸引力。“坐船来”“翻山越岭来”,学校何其远。不像现在的学校,在家门口,很方便,所以也少了一些吸引力、仪式感。 第二三节择取了“蝉声”、“芦苇风”、“大海”、“主帆”和“偏帆”几个意象表现上学路上情景。夏天的清晨,村前山后,树木成荫,枝头鸣蝉此起彼伏,嚷嚷着,一刻也不消停。热闹了清晨,热闹了枝头,也热闹了童心。路前方的堤坝啊,生长着许许多多朴实无华,绿如轻纺的芦苇,在晨风中摇曳着身姿,白嫩的花絮在头顶纷纷扬扬,将生命洒落在远近各处,尽是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走出家门,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水田,漾着水纹,一起一伏,泛着光亮,路过仿佛就能闻到稻花的香味。大海近在眼前了,清晨的大海多么平静,微波不兴,烟气浩渺,海面上白帆点点,主帆轻轻地将偏帆托起,送向远方。孩童的心底,也深藏一片独属于自己的海呢! 批注二:理性的分析 蝉声、芦苇风、大海、主帆和偏帆,在诗词文中,都是有丰富意象的事物,都是“入诗”的好词。分析这几个意象的特点,写法的角度,包含的情感。 (芦苇风、大海、帆都带有地域特色,金子美铃的家乡有山有海,伴着蝉声,吹着芦苇风,路过大片水田,望着无际的大海就是作者第一天上学路上的场景、是作为新生入学深刻的记忆。这些意象都从远处着手,学校也在远方,远方在金子美铃的心里是个美丽而有吸引力的地方,上学是浪漫而快乐的旅行。) 三、学生批注与交流,并展示 “红瓦上的雪化了 桃花开在蓝天下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古诗赠汪伦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古诗赠汪伦》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关于酒的古诗词教学设计

关于酒的古诗词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ancient poetry about wine

关于酒的古诗词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短语句词是一个语法学术语,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一类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本教案根据短语句词的要求和教学对象 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 征战几人回? 2.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 高楼垂柳边。 3.苏轼?新酿桂酒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 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菜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 可惜在蛮村。 4.范成大、南宋淳熙年间?东楼锁江两重客(公元1126---1193年) 东楼锁江两重客,笔墨当代俱诗客。我来但醉春碧酒,星桥 脉脉向三更。 5.秋瑾?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6.宗臣过采石怀李白 阊阖天门夜不关,酒星何事谪人间?为君五斗金茎露,醉杀江南千万山。 7.醉酒歌 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对月邀饮嫦娥伴,一江愁绪酒中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千百杯。醉卧桌头君莫笑,几人能解酒深味? 8.李贺?诰歌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疤,神血末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看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除。 9.李贺?屏风曲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水迥六曲抱膏半,将鬟镜上掷金蝉。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赠汪伦》教案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 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 分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

小学六年级古诗复习教案教学教材

小学六年级古诗复习 教案

小学六年级古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组织形式:以竞赛的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在闯关的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答对者给该组加十分,答错了本组内的成员可以补充,同样也可以得分。记住我们的口号是“快乐大闯关,闯关我快乐!”现在,为了缓解一下同学们比赛前的紧张心里,我们不妨先热热身,来个热身赛,你们看怎么样?(好) 大家不必紧张,比赛结果不计入总分。 师: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四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播放《如梦令》、《墨梅》、《观书有感》、《村居》的情境图课件) 学生背诗 二、快乐大闯关 师:从这个热身可以看出来,咱们班的同学实力不简单啊!现在我们开始正式进行闯关,出示课件。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按组别顺序指定答题,听提示,用诗句作答。 第一关:诗句对对碰。 第一组: 不知细叶谁裁出,————。小娃撑小艇,——————。 秦时明月汉时关,————。千山鸟飞绝,—————。 第二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壮不努力,————。纸上得来终觉浅,——————。 第三组: 谁知盘中餐,————。不识庐山真面目,——————。 等闲识得东风面,————。劝君更尽一杯酒,——————。 第四组: 海内存知己,————。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四娘家花满蹊,————。飞流直下三千尺,——————。 老师小结:第一关同学们都顺利通过,下面我们将进入难度较大的第二关:古诗大荟萃,你们有信心吗?咱们先给自己鼓鼓劲,喊出我们的口号:快乐大闯关,闯关我快乐!学生边拍手边喊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