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

麦棠源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印度尼西亚,致使这个“千岛之国”的经济遭受近30年来最严重的打击,成为这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

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大众也陷入了十分困难的境地。工厂企业不景气导致大批人员失业,失业人数年底可能上升到2000万,占全国9000万劳动力的22%。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升导致低收入家庭陷入困境,全国贫困人口从1996年的2250万人上升到今年9月的7940万人。5月中旬的骚乱更使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哈比比执政后,领导“改革建设内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和恢复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尼盾同美元的比价从年初的17000 盾兑换1美元,到10月底回升到7000盾兑1美元,通货膨胀率开始下降。哈比比政府首先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大力整顿国营和私营银行。政府冻结10家经营不善的私营银行,把全国最大的三家私营银行收归国有,同时把四家国营银行组建成曼迪里银行。为了迅速筹集大笔资金来振兴银行,国会同意修改银行法,允许外国投资者控制现有银行100 %的股份,而过去只能控制49%。此外,政府要求那些管理不善的银行在一年内用现金分期偿还中央银行的债务,否则政府将毫不犹豫地依法采取措施。

由于骚乱破坏了供应渠道,再加上投机和贪污,使大米价格从9 月初开始直线上升,导致大城市示威不断,许多地方发生抢粮事件,局势不稳。哈比比10月初指出,政府过去一直忽视农业生产,把精力过分集中到工业发展上,致使国家每年不得不进口几百万吨大米来满足国内需求。在这次危机中,工业生产因原材料的进口受到很大冲击,而农业则保持0.26%的增长。他因此强调,政府将推行优先发展农业的政策。

政府还希望通过巩固和发展中小企业来摆脱经济危机。哈比比指出,中小企业可以吸收75%到80%的劳动力。他因此要求政府支持那些能够自立的企业继续发展,扶持那些半自立的企业变成自立,并帮助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克服困难。此间经济专家预测,印尼经济要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可能要花费六到八年时间。他们估计,1999年经济增长率为负6%到负8%。

哈比比希望印尼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他强调,危机给大家带来困难,同时也是挑战。要想办法把挑战转化成机遇,以积极的态度探索克服危机的办法。

马来西亚经济严重衰退

本刊驻吉隆坡记者吴定保

马来西亚的经济今年急速衰退。官方的统计显示,上半年经济衰退4.8%,是13年来经济最恶劣的表现。充分说明东亚金融危机对马经济的严重影响。

由于经济衰退,老百姓紧缩银根过活,人人讲求节省。首都吉隆坡所在的巴生流域的消费市场比以往萧条得多,平时热闹的市区和娱乐中心也比以往冷清了许多。

国内需求萎缩是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阻止经济大幅度滑落,政府大步伐调整政策,采取发展性的宏观经济措施和放宽货币政策,给国内重要生产领域提供必要的融资,刺激经济活动。6月18 日,政府宣布实施“抗衡循环”方案,增加70.31 亿林吉特(马币)开支拨款。7月1日,政府又宣布设立一项初步拨款为50亿林吉特“基础设施发展基金”,以协助正在进行或已被搁置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7月23日,国家公布了完整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振兴经济的6大目标:稳定马币、恢复市场信心、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强经济基础、继续股权分配和社会经济的计划,以及协助受创的业界恢复活力。

为落实经济复苏计划,马政府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 8月初开始,利率和

金融机构的法定储备率一再被调低,多项限制措施包括贷款限制被取消。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金融风暴已全面扩散、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压力下,为求自保,遏制林吉特的投机活动,使其经济避免外来不利因素带来的风险和打击,马中央银行于9月1日宣布马币管制措施;9 月2日又宣布马币兑美元的汇率固定在3.8林吉特兑1美元。

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同时,政府也着眼于处理一些微观经济问题,主要着力点是加强金融体系。宏观政策调整已开始显现积极效果。吉隆坡股市综合指数已从9月1日的262.7的历史低点逐步回升至目前的420点左右。外汇管制下,已有近130亿林吉特回流。国际储备金增加,截至9月底,国际储备金从8月31日的768亿林吉特增至815亿林吉特。

随着政府积极推行扩张式财政措施,落实经济振兴计划,马经济明年会好转是普遍的看法。此间经济学家认为,就经济增长数字而言,今年是马经济最坏的一年,明年经济将恢复正数增长。

韩国寻找摆脱危机的生路

本刊驻汉城记者李保东

目前,全球性金融危机有蔓延加剧之势,受危机影响最重的韩国,却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这主要是政府措施得力、全体人民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一些重大的内在问题没有解决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挑战,预计明年仍将是艰难关键的一年。

危机爆发以来,韩国上下一直不懈努力进行改革。

整顿改革金融体系。截至10月份,政府下令关闭或兼并了不符合国际清算银行标准的17家商业银行和4家保险公司。放宽了对浮动汇率的限制。容许外国人兼并韩国的银行和企业。同时还规定目前上市的17家商业银行必须从10月份把自身的资金比例保持在国际清算银行所要求13%的标准,否则也将面临兼并整顿的命运。整顿改革金融体系的这些措施已经完成并初见成效。股票市场稳定一些且有所回升、韩元略有升值、通货膨胀率稳定。与此同时,政府取消了对一些公司特殊优惠政策,政府正在扶持风险企业和中小企业,因为这两个部门对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改革中,银行、财阀、政府达成很大的妥协,一齐投入改革、甚至工会也接受了工人临时被解雇的现实。

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2月开始逐步提供570 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主要债权国同意延长韩国巨额短期外债偿还期、以及在美国成功地发行了40亿美元的债券,使韩国外汇储备有较大的增加。截至10月23日,外汇储备增加到453亿美元,短期外债占7%,去年11月的外汇储备只有40亿美元。

然而,要克服这场危机,还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分析家说,由于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的日益增长,市场将进一步稳定。但是,人们仍然担心日本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将继续对韩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危机至今,韩元贬值了60%,与美元的汇率现为1:1340,韩元仍然疲软,物价上涨了30—60%,而所有的企业和工厂不但没有给职员增加工资,反而减少了32%,国民人均收入由去年9600美元降到6600美元,这场危机对韩国可以说,无企不遭难、无家不遭损、无人不叫苦。失业问题是政府肩负的最沉重的负担。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共有17000家企业破产,158万人失业,失业率为7.4%,随着企业的进一步调整改革,失业人数会进一步增加。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大企业的改革还没有全面展开,尤其以现代、三星、大宇、乐喜金星和鲜京五大企业集团之间按政府“优势互补”的原则对产业进行的改革还处于讨价还价的谈判阶段。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五大企业的改革决定韩国是否能走出危机,可以说只许成功,否则,将对全社会各方面造成灾难性的冲击。

人们普遍担心企业改组和更多的企业倒闭会引起的第二次经济危机,美国埃尔德曼全球公关公司在韩国对50家外国公司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8家预测韩国的大财团会出现倒闭,

金融市场会更加混乱。然而,大财团的改革重组却是加速韩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秘书长唐纳德?约翰斯顿所说“实施这样的改革需要勇气、毅力和熟练的技术。韩国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这又将引起社会紧张局势。”

日本经济陷入战后最严峻的局面

本刊驻东京记者乐绍延

始于东南亚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金融动荡,助长了经济滑坡。日本政府最近修改的1998财政年度经济增长率预测为负1.8%,是战后首次出现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2年负增长。这表明日本经济进一步衰退,陷入战后最严峻的局面。

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的主要表现是:企业设备投资下降、个人消费低迷、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库存居高不下、工矿业生产下降、企业收益恶化、破产增加、失业人口创历史最高记录,股市跌至12年半以来的最低点。

由于企业收益和雇佣形势恶化,职工实际收入增长缓慢,人们捂紧钱包,尽量减少开支。在东京银座的高级商业区,记者看到三越、高岛屋、松坂屋等高级百货店内的顾客比前些年明显减少。即使进入店内的人,也是欣赏商品者多,掏钱购物者少。日本人的习惯是,若不打算购物是很少进商店闲逛的,有时间几乎都外出旅游或到各种娱乐场所消遣。由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下降,外出旅游和去海滨度假减少,空余时间也兴起了逛商场。

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中,每年的中元节和年末都要向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送礼,以加强彼此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企业文化也促进了市场繁荣。近年,由于收益下降,企业不得不减少交际费用,企业间互相送礼的现象大减。百货店的营业额也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在今年中期决算中,日本5大百货店有4家出现巨额赤字。由于同样的原因,饮食业也失去了昔日的兴隆,顾客减少,营业额下降。

整体经济的萧条使高级商场和百货店的生意冷冷清清、每况愈下,但廉价商店和跳蚤市场的生意却十分红火。近来,东京各地的跳蚤市场日趋兴旺。尽管跳蚤市场出售的主要是使用过的二手货,且价格比以往高得多,但销售情况依然比以前好。

个人消费下降致使企业库存居高不下,生产下降,收益恶化,破产增加。据《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的中期决算预测调查,日本30%以上的上市公司利润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其中,日立、东芝、三菱电机等骨干大企业出现了战后首次赤字。许多中小企业乃至一些上市大企业被迫破产,失业人口创战后最高记录。企业收益恶化还影响了设备投资。今年2季度在上季度下降5.2%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5%,成为1965年2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目前,还看不到日本经济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经济企划厅长官@②屋太一也承认,第三季度的经济状况不会有任何起色。《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社论说,“日本经济已经陷入史无前例的异常状态中。”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日本政府已先后提出了一系列稳定金融体系、促进经济恢复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是国会最近通过、并于10月23日实施的稳定金融体系一揽子法律。有关法律决定动用总额达43万亿日元的资金,向大型金融机构注资,提高其自有资本比例,增强银行实力,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誉。加上为保护储户存款的17万亿日元,日本政府为稳定金融体系已经准备了60万亿日元资金。另外,政府还制定了总额超过10万亿日元的第三次促进景气恢复的经济对策,用于减税、增加公共投资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努力促进经济复苏。

俄罗斯金融动荡扩展全球危机

季志业

去年7月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动荡逐渐扩展、蔓延成如今的全球性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是这场全球性危机的一个发展阶段,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去年新兴工业国爆发金融危机,对转轨经济国家构成威胁,俄罗斯因经济空虚,成为这场危机的直接受害者。外国投资者控制着俄罗斯大约20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占这一市场的

1/3,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他们大量抽资,至1998年1月,俄罗斯损失约120亿美元。世界石油价格下跌给拮据的俄财政新的打击。再加上 3 月份叶利钦用名不见经传的基里延科替换天然气大亨切尔诺梅尔金,引起投资者的信任危机,致使俄金融市场动荡,仅8月上半月工业股价的综合指数就下跌55%,跌破3年前开业时的起点。到8月底短期债券停市,长期债券市值降为面值的1%,俄发行的欧洲债券降至面值的1/3。汇市从5月27日1美元兑换6.2 卢布,跌至9月初的22卢布。目前汇率保持1美元换16卢布左右,但根据俄央行估计,到年底可能降至1美元兑30卢布。

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又对危机全球化起了推动作用。8 月中下旬俄罗斯汇市、股市恶化,导致8月26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 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全天下挫79.30点;西欧各主要股指全面下挫,成交量萎缩;拉美的智利、墨西哥、委内瑞拉、秘鲁和哥伦比亚股市都大幅下跌; 8月27日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平均指数暴跌452.24点,达6 年来的最低点;30日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两家拉美最大交易所行情指数分别下跌9. 5%和9.94%。国际外汇市场也受到冲击,美元对德国马克等西欧主要货币的比价上扬;加拿大元对美元的比价跌到历史新低点;澳大利亚元对美元汇率降至12年来最低点。

俄罗斯金融危机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更为直接。乌克兰作为俄最大的贸易伙伴,受影响最大。自8月17日起,乌克兰政府投入3亿美元支撑其货币,但仍未阻止下跌,至9月4日被迫中止银行间外汇交易,9月5日起货币贬值35%。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关税同盟者,其货币在8月底的5天中从1美元兑12万白俄罗斯卢布跌至30万,恐慌的人们从银行中提取714亿卢布。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不仅金融市场遭到冲击,而且出口经济受影响;立陶宛因对俄出口减少,失业率可能上升20%。波兰、捷克、匈牙利的对俄出口都将下降,其中匈减幅可能高达30%。

为克服金融危机,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政府更迭,前后做法不一。基里延科政府的主要措施是:放宽外汇走廊、暂停支付到期国债券。结果导致卢布大幅贬值、银行体系崩溃。普里马科夫出任总理后,采取了稳定汇率、控制物价、清理银行间债务、恢复银行体系的措施,并允诺将逐步支付到期债券。但这些措施也将为政府第四季度带来约900亿卢布的巨额赤字。

拉美国家与国际金融危机

吕银春

始于泰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开始就对拉美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了抵制东南亚金融危机、保持巴西经济的稳定发展,巴西政府耗费80余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削减了近200亿雷亚尔的公共预算,颁布了包括52 项内容的“一揽子财政计划”,摆脱了去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和第一次冲击。但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扩大到韩国、日本和全世界,对拉美新兴国家产生了第二次更为严重的冲击。至今年8月份,这种冲击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影响上都远远超过去年。

在短短的两个月中,由于外国资本的外逃,使巴西的外汇储备减少了290亿美元,由740亿美元减少为470亿美元,圣保罗股市和里约热内卢股市股票一跌再跌,不得不随时停业。经济增长开始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提高利率,达到49.75%;再次削减公共预算40亿雷亚尔;寻求国际支持;限制进口,促进出口,使1998年的外贸赤字保持在40亿美元以内。

其它拉美新兴国家也受到这次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冲击。受其影响,阿根廷外贸和金融市场受到冲击,由于内需下降,使消费品价格下降,股市受挫,资金大量外流。阿根廷的部分企业家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超过1994年和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阿根廷政府由于国内货币稳定、大量外汇储备、金融体系健康,对抗击金融危机充满信心。委内瑞拉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再加上选举,进入40年来经济最不景气的时期,今年

以来,仅石油出口收入就减少10余亿美元。智利是拉美近十余年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近14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一个样板。但由于智利出口的30%销往亚洲,因而出口受到严重冲击,导致外贸赤字上升和经常项目赤字,政府被迫削减公共开支,调整浮动汇率幅度,使比索小幅度贬值。墨西哥今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以石油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也受到冲击,但经过1994和1995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墨西哥进行了经济调整和金融改革,增强了抗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再加上有美国作为其后盾,因而,再次发生类似上次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在拉丁美洲,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是巴西,但抗击金融危机实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巴西。这是因为:巴西自1990年经济对外开放以来,对经济结构和金融机构进行了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调整和改革,经济连续几年稳步增长,通货膨胀下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特别是中长期生产性投资,使外汇储备增加;政府坚持巴西货币稳定;最近美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向巴西提供300亿美元贷款。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对拉美的经济发展前景有各种不同的预测。一些人担忧拉美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能力。拉美经济体系官员认为,拉美对全球金融危机已有充分准备;美洲开发银行也对拉美经济前景持乐观的态度。但截至目前,金融危机已对拉美新兴国家的经济、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外汇储备下降、外贸赤字上升、股市下跌、资本外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失业率上升、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拉美国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才能从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摆脱出来。

欧盟经济难以独善其身

本刊驻伦敦记者周树春

自去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在危机四起的世界经济中始终显得比较超脱,并由于没有受到大的波及而被誉为“欧洲堡垒”。特别是今年夏天俄罗斯经济恶化使国际金融危机加剧后,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地位也受到威胁,欧盟更显得一枝独放,进而自诩为全球金融危机中的“绿洲”。但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欧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

尽管日益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早已引起各国普遍关注和担忧,但直到最近,欧盟委员会经济事务委员德西尔吉和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杜伊森贝赫等许多欧盟人士仍保持相当乐观的态度,纷纷指出“没有理由认为现在存在混乱局面”,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影响“十分有限”,“欧洲经济增长势头未减”,并将充当未来几年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不过,最新发表的欧盟《秋季经济预测》报告表明,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已使欧洲经济受到明显的不利影响。为此,欧盟15国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已从春季预测的2.8%改为2.4%,而欧元区11国经济增长则从3.2%下降到2.6%。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盟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削弱出口和压抑投资两个方面。

首先,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国际贸易的增幅大幅下降,这已直接影响欧盟的外贸增长。一方面,经济状况恶化削弱了其他地区对欧盟出口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地区大量廉价的出口产品充斥国际市场,更使欧盟贸易地位恶化。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企业界和投资者的信心,这也使欧盟经济增长失去一部分动力。例如,壳牌集团因经营业绩下降到近五年最低水平而关闭了在四个欧盟国家的总部。此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恐慌作用,特别是因为一些大银行因借贷不慎而遭受巨额亏损,银行普遍产生了惜贷心理,欧盟国家金融界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信贷萎缩的苗头。在欧盟国家为实现单一货币的“趋同目标”而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这一趋势对经济增长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由于投资逐渐减少,制约欧盟经济发展的高失业率则将显得更加突出。

当然,同世界大部分地区相比而言,在经历长期徘徊后正处于全面回升阶段的欧盟经济仍处于较佳状态,也的确可望成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虽然目前欧盟尚无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言,但就大部分国家来说,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围绕欧元启动而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实施的从紧的货币政策。

但应指出,欧盟经济的增长在相当大程度上属于周期性回升,这既不说明欧盟经济不需要继续努力进行结构调整,也不能确保欧盟经济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能够独善其身地稳定增长。正因如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欧盟政治家最近开始注意到世界经济的新潮流和欧盟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此间欧盟经济观察家分析,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欧盟开始在两个方面作适度经济战略调整。

一是放松银根。在最近举行的欧盟非正式首脑会晤上,各国领导人普遍表示赞同下调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事实上,通过放松银根确保经济增长并顺利实现单一货币在欧盟内已渐成共识,继美联储降息后,西班牙、英国、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已经相继减息。

二是更加积极地介入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在最近以美元暴跌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外汇市场动荡后,欧盟比以往更加意识到,防范国际金融动荡、维护主要国际货币特别是欧元和美元汇率的稳定,对保证欧元顺利启动和运作,并进而确保欧盟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前,欧盟更多的是将欧元视为值得自豪的“避雷针”,以为有了欧元便有了抵御危机的“护身符”。

正如很多国际经济界人士所指出的,欧元的问世的确将增强欧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实力,但是,欧元作为仅次于美元的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要求欧盟必须采取与之相称的更为宽广的国际眼光,并担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给对冲基金这匹野马套上笼头

本刊驻华盛顿记者翟景升

一年前,当有的亚洲国家指责美国对冲基金是引发亚洲金融市场危机的重要导火线之一时,受到了美国经济界的无情讥讽,有的挖苦说,亚洲经济竟如此不堪一击。一年后,当这些对冲基金在俄罗斯市场上严重受创,向美国大杀回马枪时,美国的金融市场不再固若金汤,开始受到震动,美联储变得坐立不安,那些经济学家变得沉默不语。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牵头率领曾在背后支持对冲基金进行肆无忌惮投机活动的各大商业银行联手进行扶持后,美国市场暂时趋于稳定,而对冲基金却像江河日下,明显衰落,陷入了困境。

近日里,过去肆无忌惮在金融市场上买空卖空投机倒把的对冲基金呈现出新的衰败事态。国际大炒家乔治?绍罗什日前宣布将其旗下亏损最严重的“量子新兴增长基金”关闭,并还将把另外两个亏损的基金——“类星体国际基金”和“量子工业控股基金”合并,以克服目前四处碰壁造成的危机。此外,9月份已由美林、戈德曼—萨克斯、摩根—斯坦利等筹资36亿美元进行援救而实际上已经共同控制了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日前宣布裁员,把该公司总共178名雇员中裁减了18%,也是明显表明了业务收缩的迹象。

曾猖獗一时的对冲基金陷入暂时的败退,但它却留下了众多启示和一个十分关键却又尚未解答的问题:如何防范于未然?

世界最有影响的对冲基金基本集中在美国,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形势的变化,仅仅为期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态度也发生明显变化,再度暴露出了其根深蒂固的双重标准。美国是自由贸易的积极倡导者,也是金融市场自由化的鼓吹者,竭力反对干预市场。当香港金融当局进市干预对对冲基金不正当的交易成功地进行狙击,捍卫了香港市场稳定后,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公开指责香港金融当局的行动,认为有损于香港自由市场的形象。然而时隔未久,美国对冲基金在俄罗斯失利后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兴风作浪,连连失手,造成了美国长资公司濒临垮台,美联储却抛弃了“自由市场”的信条,策划了援救计划,格林斯潘之后为此辩护说,这只是“偶尔”的行动。在亚洲危机的冲击下,包括日本在内的部分亚

洲国家金融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美国一直坚决主张关闭那些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而当本国的长资管理公司因投机不成面临灭顶之灾时,却策划了各投资银行对该公司的挽救计划。

也许是接受了近几个月来的市场教训,美国虽然还在口头上坚持市场自由原则,反对直接行政干预,但其实际行动也表明了对市场适度干预的认同,并基本肯定了中国所主张的发展中国家可根据各国的情况和具备条件,循序渐进地开放金融市场的原则。在形势的迫使下,美国国会举行了有关听证会,并审查对冲基金是否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进行技术上的偷税漏税。金融监管当局也增强了对背后支持对冲基金的商业银行的监督力度,增进资金运作上的透明度。

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说,短短数月的经历,使其在认识上也进行了调整。今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门发布了一份对冲基金的报告。当时认为,对冲基金只是对泰国有较大冲击,构不成严重威胁。但是,今夏以来频频对香港、俄罗斯尔后又对美国市场的冲击,才使这个国际金融组织意识到了这部分高风险基金对市场特别是新兴国家市场可能造成的危害,到9月下旬发布今年国际资本市场报告时,其基调从原先竭力主张自由市场改变为“要逐步有序地开放金融体系,在必要时应考虑采取临时措施,限制某种类型的资金流动。”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华而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短期资金流动如没有对冲基金的从中捣乱,并不存在问题。现在对市场自由化有争论,人为的管制不好,但是市场运转要有市场机制,才会有好效果。资本不像贸易那么简单,其风险要大的多。然而贸易又同金融分不开,必须自由化。

他认为,新兴国家的金融市场不能管得太死,但也不能门户大开,无遮无挡。美国等工业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商机,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开放,要从开放中得到好处,以市场力量帮助和推动经济改革,比如证券市场要十分慎重,而银行可以加快一点。

世行的这位专家认为,最近美国长资公司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公司业务的运作连执董会和美国监管机构都不知道,明显是管理上的漏洞。市场需要短期投资,但押错宝,就会对市场产生反作用,发展中国家国力单薄,遭受的冲击就尤为突出。美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采取进一步的确实步骤,强化监管。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0132182 13数学1班韩荀 1997年7月,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拉开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在亚洲大部分国家都过分依赖于世界市场的经济形态下,由于美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和政策以及一些国际投机商的行为,使得当时发展势头迅猛的亚洲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而中国由于对资本性项目的严格管制,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情况并不多见,成为中国能够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各国的时候,中国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遭受巨大冲击,但中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使得经济逐渐走向复苏。我国首先采取了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政策。具体措施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同时中共中央发出了指导性文件,强调要调整投资计划,扩大投资规模。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由原来的10%调整到15%以上,集中力量建设铁路、公路、通讯、环保、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和扩大投资领域。我国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货币政策,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增加产出和促进就业的目的。中央银行一边下调存款准备金,仅98年一年就下调了5个百分点,从13%降至8%;另一边,降低银行利率,在98年至03年期间,利率一连降了九次。不仅如此,为刺激消费,1999年起央行又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同时还加大了出口信贷力度,扩大出口。 我国政府为了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有力的干预,在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国的经济开始增长。然而,2006年12月,按年计算的CPI已上升至2.80%,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加速的苗头。政府为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率、抑制房地产泡沫、维持价格稳定,国家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较高的利率,而较高的利率则意味着资本流入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为了维持人民币的稳定与紧缩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实施大规模冲销操作,使得央行持有国债面临枯竭的局面。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已经8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以减轻冲销的负担。通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冻结了大量流动性。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经济学II论文——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金融危机异同点对比

学号 年级 经济学II课程论文 金融危机分析 ——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xx年x月 中国南京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

摘要........................................................................................................... I 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 (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 (二)爆发原因 (1) (三)发展趋势 (1) (四)中国影响 (2) (五)世界影响 (2) 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 (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 (二)爆发原因 (2) (三)发展趋势 (3) (四)中国影响 (3) (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 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 (一)相同点 (6) (二)不同点 (6) 参考文献 (7)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亚洲金融危机回顾 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而后蔓延到东南亚各国,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日本甚至俄罗斯。 1996年之前,依靠推行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泰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直至1996年,泰国出口增长率突然急速下跌,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恐慌。1997年1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炒家开始通过做空泰铢套利,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对此反应迅速,及时通过美元储备来挽救泰铢,但最终还是因外汇储备不足而失败。7月2日,泰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停止维持泰铢对美元的固定比价,让汇率自由浮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使泰铢在一天之内贬值16%。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联系密切,泰铢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到其他东南亚各国,印度尼西亚的印尼盾、菲律宾的比索、马来西亚的林吉特纷纷相继大幅贬值,造成很大的金融恐慌,随后金融危机开始波及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及日本。 二、亚洲金融危机成因分析 1、实行固定汇率政策,货币定价偏高 固定汇率可以增强国际资本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促进短期资本的流入从而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但同时固定汇率降低了

汇率变化的灵活性,实际币值同固定汇率下的币值往往会出现很大偏差。事实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币值被高估20%左右,韩国币值被高估10%左右。货币定价偏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推动了进口的增长;同时,从1995年开始美元对日元和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致使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东南亚国家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危机国出现巨大的贸易赤字,引起国际投机者的恐慌,国际投机者开始对该国货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大量跨国资本流出。 2、金融自由化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不匹配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危机国都不同程度地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降低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同时允许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在这些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引导下,国际资本可以轻易进入危机国国内市场。1996年,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五个亚洲国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印尼)国外融资总量达到了1006亿美元。大量国际资本涌入国内,而国内却缺乏成熟的金融运行、监管体系,逐渐导致了资本和人力资源整体的不合理分配,当借款国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时,危机国的外债负担也会随之加重,容易造成经济恐慌。不合理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加大了跨境资金流动的风险,是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固有缺陷 危机国普遍实行出口替代战略,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其经济具有很强的对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发表时间:2009-09-27T14:49:51.92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张程程[导读]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上个世纪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对现在中国的政策走向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治理;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 收稿日期:2009-03-29 2006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分析得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一些启示。 一、各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应分析 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株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这场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IMF的要求下开始实施双紧政策,但效果不好。于是从1998年第一季度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允许这些国家采取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具体措施包括:(1)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2)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增长率。(3)削减银行储备金和下调中央银行干预利率。 实施双紧政策不但不利于危机国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深了危机国的矛盾。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东亚国家走出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苏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危机国家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二)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经济周期运动中,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金融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所以在金融体系内部会不断地产生和爆发金融危机的能量. (三)汇率制度调整 自1997年7月起,在货币投机者的冲击下,从泰国开始,许多东南亚国家相继放弃了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允许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由于对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缺陷存在不同认识,补救措施也多种多样,这些措施既有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进一步强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四)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流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导致了外债规模累积,而其中大量的短期资本流入使得总外债中的短期外债比例过高,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了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主要是通过资本项目管制和“谨慎性”控制手段来实现。资本项目管制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要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公众信心,有的时候金融危机完全是由公众的信心危机引爆,所以对金融危机的治理必须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实际上,单纯的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并不可怕,它们往往通过中央银行的救助、同业援助和存款保险等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可怕的是由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而导致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信心危机一旦蔓延就有可能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甚至是经济机体。要维护公众信心,首先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其次是要有一整套能够稳定公众信心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应有效并严格执行 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的次贷危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对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了应对这次的危机中国采取了很多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的政策,如: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拉动内需、加强金融监管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这些措施实施的力度及效果在中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就提出要拉动内需,十年后的今天还在叫着要拉动内需,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那些所谓的拉动内需政策的有效性。 (三)要注意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 由于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处于特殊位置,所以要求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必须要有多个部门、多种政策手段的配合。在金融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难选择,选择的治理政策可能会给经济的其他方面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前后两种政策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坚持成本—收益原则,即选择任何一种政策都必须权衡其成本与收益。从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效应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都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所以要求一国政府在采用任何一种治理措施前应先对其可能产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 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强行管制并非能将金融危机完全屏蔽于国门之外,危机对大陆的外部帐户和某些国际金融指标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就外部帐户而言主要表现为出口的下降,外资流入的减缓。 (一)金融危机对出口的影响 对出口增长给予充分的重视,是由于外贸出口在1997年已占GDP的20.3% ,如果外贸出口下滑,外需减少,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就较为严重1。亚洲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的下降,可以从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人民币对周边国家货币的升值,抑制了这些国家对国内商品的进口,削弱了中国国内产品在第三方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周边国家经济的衰退所产生的财富效应会直接降低对中国产品的需求。消费需求除了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外,还决定于该国的人均收入和财富水平,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的衰退无疑会降低个人的财富及其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同时经济萧条也抑制了企业的投资需求。 图2:中国出口和进口的月度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1997-1999年各期。 从1998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的进出口增长率同时出现下滑(见图2)。1998年的出口基本上没有增长,而负增长的趋势在1999年的头两个季度之中 1 1990-1997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年均7.5%(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课题组,1999)。

仍未得到缓解。出口的结构方面,1998年对欧洲和北美的出口仍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在亚洲市场上却全面败退2(见图3)。对东亚国家或地区外贸出口增长幅度的下降主要是源于收入效应和价格效应的双重作用,但对欧美国家的出口增长却可以说明,1998年出口增长率的下滑并不主要是由于东亚国家的汇率贬值提升了这些国家外贸出口竞争力,挤占了我国的出口市场而引起的。 汇率贬值在短期内并未给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带来好处。东亚国家的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是“来料加工”型的,进口成本约占这些国家出口总值的百分六十。货币贬值会引起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出口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利益。而且,由于金融秩序的混乱,许多企业根本借不到资金,甚至连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出的信用状,外国银行都不愿接受,因此,企业缺乏流动资金,无法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对于外国购买者来说,按时交货的因素至少和货品价格的因素同等重要。即使汇率贬值使东亚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稍微下降,许多外国购买者因担心不能按时收到货而不敢把订单下给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企业。因此,东亚国家在金融危机时的大幅贬值并未给我国在1998年对欧美的出口上造成直接的威胁。 图3:1998年中国对亚洲和其他主要国家的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海闻,钟凯锋(1999)。 从1999年5月以来,中国的出口形势开始趋于好转,尽管1-8月的累计 出口额仍为负增长。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对第一大的贸易伙伴亚洲和第三大的贸易伙伴欧洲的出口同比增长率为负(见表5)。东亚经济的复苏无疑会导致其进口需求的增加,中国对东亚各国的出口恢复程度各异,其中对日本、印尼和韩国的出口尤为显著,对亚洲其它国家则仍旧低迷。对欧洲的出口比去年相对下滑,一个直接的原因是欧洲1999年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欧元的贬值3。相对于中国而言,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使这些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了20%- 2 除了菲律宾之外,1998年中国对东亚主要国家的出口都下降了。然而到1997年为止,亚洲市场占到了中国出口市场的40%,到1999年8月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2.35%。 3 1999年,欧元相对于美元贬值了12%,而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也从98年的2.8%下降到99年的 1.8%(IMF,1999)。 -40.0% -30.0% -20.0% -10.0% 0.0% 10.0% 20.0% 30.0% J a p a n I n d o n e s i a M a l a y s i a S i n g a p o r e T h a i l a n d K o r e a P h i l i p p i n e s U K G e r m a n y F r a n c e R u s s i a C a n a d a U S A A u s t r a l i a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https://www.360docs.net/doc/953243784.html,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 索罗斯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 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 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

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 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金融危机一夜席卷亚洲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千亿港元与金融大鳄“豪赌”

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专业: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而后重心又向东北亚转移,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而这场在给地区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亚洲人民平静美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那段艰难的日子仍然让亚洲人民记忆犹新。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又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点,亚洲各国过分依赖外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但外资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第二点,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第三点,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第四点,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摘要:发生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大幅度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起因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借鉴,对中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启示 正文: (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席卷亚洲接近30年的97年金融危机,对亚洲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其原因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从中吸取教训并加以借鉴。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泡沫经济导致巨额不良债权。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时,东亚经济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各国政府普遍沉浸在“东亚奇迹”的喜悦之中,企业普遍高估市场潜力,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股票等行业,泡沫经济就此产生。随着这些国家泡沫经济的破灭,这些被大大高估的资产价格暴跌,造成大量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沉淀难以收回,银行和金融公司的呆坏帐急剧增加,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在这些不良债权的影响下,金融挤兑风波和挤兑事件时有发生,金融风险在所难免。由此可见,银行巨额不良债权是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 (2)外汇政策失误,使货币失去稳固的基础。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外债繁重且结构严重不合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外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为弥补日益扩大的项目逆差和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不得不大量借用外国货币,以维持自身国际收支的平衡。更严重的是,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不是通过直接投资弥补,三分之二是靠举借短期外债弥补,潜在风险极大。由于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外债负担,并外债结构严重不合理,使其货币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陷入被抛售,贬值,再抛售的恶性循环之中。 (4)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政府干预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力。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比较典型的是韩国政府要求银行对企业发放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剥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银行缺乏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估和筛选。由于银行的过度干预,使得企业愈来愈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经营,造成企业的高负债经营,从而动摇了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基础。另一方面,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在经济繁荣时期成立的金融公司,因为没有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其为追求高收益而盲目跟风,将巨额资产投入到房地产等行业中,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而形成大量呆、坏、死帐。正是这些盲目发展的金融公司资产状况恶化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蓄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的自由兑换和市值的稳定。当前的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案例: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7-1998)

俄罗斯金融危机(1997-1998) 一、进程与原因 俄罗斯从1997年10月到1998年8月经历了三次金融危机。 第一次金融风波发生在1997年10月28日至11月中旬之间。俄罗斯于1996年起对外投资开放,1997年是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吸入外资最多的一年。但是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资本投资。 1997年10月韩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立即对俄罗斯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结果,自1997年10月28日到11月10日间由于大量抛售股票,股价平均下跌30%,债市和汇市也纷纷告急。当时央行拿出35亿美元拯救债市,以维持国债的收益率吸住外资。虽然国债收益率上升至45%,但外资依然撤走了100亿美元。 第二次金融大波动发生在1998年5月~6月间。具体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政府危机引起投资者对俄罗斯政局不安;第二、俄罗斯严重的财政、债务危机引起投资者心理恐慌;三是议会修改政府的私有化政策。 面对上述不断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政府当时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 首先,保卢布,办法是提高利率,同时抛售美元干预汇率。 其次,由举借内债转向举借外债。 第三,延长整个债务的偿还期。 1998年8月,俄罗斯又爆发了更为严重的第三次金融大波动。这次金融大波动的直接诱因是由于政府贸然推行三项强硬的稳定金融措施:第一项,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区间;第二项,延期90天偿还到期外债;第三项,转换内债偿还期。 这三项措施一公布,股票大跌而停摆,卢布汇率猛跌,后来,央行宣布任由卢布自由浮动,卢布汇率失守,股市更是一泻千里。到8月28日,俄国综合指数所包括的100种股票的市价下跌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