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乳链球菌在非孕妇成人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无乳链球菌在非孕妇成人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无乳链球菌在非孕妇成人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无乳链球菌在非孕妇成人患者中的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

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本院无乳链球菌(gbs)在非孕妇成人患者中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非孕妇成人患者各类临床标本作无乳链球菌培养,经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无乳链球菌102株,主要来源于阴道分泌物(23株)、尿液(43株)、痰液(32株)、脓液(2株)和创面(1株)。≥65岁患者有66例,占64.7%。102株无乳链球菌经药敏分析显示其对万古霉素、青霉素、利奈唑胺、头孢曲松和头孢丙烯均敏感,没有发现耐药株;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性分别为49%、34.4%和12.8%。结论本院从非孕妇成年患者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主要引起生殖泌尿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也会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和其他感染,主要分布于老年人和具有严重潜在疾病的人群。无乳链球菌感染非孕妇成人的病例不断增加,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临床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87-02

无乳链球菌通常被称为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新生儿菌血症和脑膜炎的常见菌,该菌常定居于妇女的生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婴幼儿的生理特点 三.婴儿生理特点P38 出生至28天的新生儿期,1~12丧月的婴儿期(一)婴儿体格发育特点 1.生长发育最快,12月时赸过出生时3倍(>9kg) 前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6 后半岁体重(kg)=出生体重+3.6+(月龄-6)*0.5 2.身长反应骨骼系统生长指标,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1岁时 达到75cm。 3.头围指自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的周长。反映脑及颅 骨的发育状态,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4.不胎儿期的头颅生长最快丌同,婴幼儿期躯干增长最快。到6丧月 至1岁时,胸围呾头围基本相等,称乀为胸围交叉。 1.胃贲门括约肌弱,易溢奶戒呕吐。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呾脂 肪酶含量少,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小时。2.婴儿4丧月前丌喂肉,4丧月后增加辅食,如米粥类。 3.消化酶活力差,肝分泌胆汁较少,敀脂肪消化吸收能力差。 四.幼儿生理特点P39 (一)体重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2岁后每年增长1.5-2.0kg。(二)身长 1~2岁全年增加10cm,2~3岁平均增加约5cm ,3岁时,身长约100cm。 (三)头围、胸围、上臂围 头围不脑发育有关,1岁时增至46cm,出生时胸围比头 围小1~2cm,1岁时不头围基本相等,2岁以后胸围赸过 头围,反映出胸廓呾胸背肌肉的发育。上臂围在出生后第一年内由11cm增至16cm,随后持续 到5岁左右,上臂围可以反映皮下脂肪

厚度呾营养状况,以 及早发现营养丌良。 (四)脑呾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组细的发育自孕丨期开始,持续到2岁至3岁,人脑的 神经绅胞分裂增殖至140亿丧,脑组细重量增至成年人2/3 以上,出生时脑重量370g,6丧月600~700g,2岁时达 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75%。(五)消化系统发育 1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岁时出尖牙,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 ,2岁时共出18~20颗牙。到2岁半时乳牙仄未出齐属亍异常,如兊汀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你知道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吗?无乳链球菌的又叫B 族链球菌,传染性很好,孕妇和新生儿比较容易感染,那么你知道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吗?接下来由养生之道网为你介绍。 文章目录 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1、无乳链球菌的传播途径 1.1、无乳链球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垂直传播,且与分娩有关,如果孕妇感染GBS,新生儿就可能在出生时吸入感染的羊水或通过产道时感染无乳链球菌。 基于GBS感染引起孕妇和新生儿相关症状、疾病的严峻性,产前筛查GBS显得尤为重要。而分娩传播是新生儿感染GBS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抗生素预防能够有效降低GBS垂

直传播引发新生儿早期侵入性感染。 1.2、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应化。产褥感染发病率为1%~7.2%,是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GBS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无乳链球菌的危害 2.1、早期发病乃由于婴儿受到产道中细菌感染引起 , 发病于出生后 7 天之内 , 多表现为肺部感染 , 败血症和脑膜炎 , 发病早者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症 , 病死率很

高 , 往往在 50%~80%, 死亡者Ⅱ型菌较多。 2.2、晚期发病多为母亲产后并发症引起 , 发生于出生7~30 天以内 , 以败血症和脑膜炎为多见 , 菌型以Ⅲ型为多 , 特别是脑膜炎 ,90% 以上为Ⅲ型引起 , 病死率比早期发病者为低 , 脑膜炎的病死率为 14% 左右。 2.3、年轻女性在接受妇科检查 , 治疗以及妊娠分娩 后 , 容易发生 B 链球菌群泌尿系统感染和子宫内膜炎 , 也可发生肺炎 , 脑膜炎 , 肝脓肿 , 败血症等 , 年纪 大 , 特别已患有某些慢性病者 , 不论男女均可被感染 , 较长期接受抗生素或激素类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者亦然 , 病死率较高 , 有人报告为 29%~52%。 3、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症状 无乳链球菌感染是现在新生儿呼吸道、女性生殖器官常感染的一种病菌。新生儿被无乳链球菌感染后会出现拒食、嗜睡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女性生殖器官感染无乳链球菌感会出现尿频、尿痛、白带增多,尿道口流脓、肿痛等症状,不及时进行医治,还会引起其他炎症的出现。无乳链球菌感染后症状会比较明显,患者发现被感染后,要及时进行医治。

孕妇、乳母营养参考

一、孕后期膳食营养特点 1、增加蛋白质摄入 2、保证热量供给 3、充足的必需脂肪酸摄入 4、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摄入 5、足够的铁供给 6、足够的钙供给 二、孕后期的饮食需求 孕后期是胎儿生长最快阶段。这时,除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素外,准妈妈和胎儿的体内还需要储存一些营养素,因此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增加,为了保证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增加每日进餐的次数和进食量,以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准妈妈和胎儿的营养需要;膳食组成应多样化,食物感官性状良好,色、香、味俱全,食品的选择应根据准妈妈营养需要并照顾饮食习惯,应易于消化吸收;要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一般说来,只要准妈妈不偏食,食物的选配得当,只需适当增加一些副食的种类和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营养需要。这时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磷脂和维生素可使脑细胞的数目增多,有利于胎儿智力发育。此期体重的增长约为初生时的70%。准妈妈食量明显增加,应多吃些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动物肝脏、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此外,还要多吃些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木耳、青菜等,既可防治准妈妈本身贫血,又可预防孩子出生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要尽量少吃过咸的食物,不宜大量饮水,预防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还要注意少吃含能量高的食物,避免准妈妈过于肥胖、胎儿过大。 三、怎样安排孕后期产妇的膳食 哺乳期间,乳母的膳食要点: 1)乳母吃的食物应该尽量做到种类齐全,不要偏食,以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这就是说除了吃主食谷类食物,副食应该多样化,一日以4-5餐为宜。 2)为了预防贫血,应多摄入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肉类、

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疾病名: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英文名:streptococcus pneumonia 缩写: 别名:肺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性肺炎;streptococcal pneumonia;化脓性链球菌肺炎 ICD号:J15.4 分类:呼吸科 概述: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大类常见细菌,为链状或者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其种类繁多,且大多不致病。但致病者可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常见的如猩红热、丹毒等,以及链球菌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中的致病菌主要为A族,亦称化脓性链球菌(pyogenic streptococcus),可引起人类肺炎。 流行病学: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散发于世界各地,迄今未见到国内外有关发病率的报道。一般少有真正的流行,但1918年流感大流行后继发的链球菌肺炎呈小流行,死亡率高达30%~35%。多为内源性感染,传染源为带菌者本身,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吸入上呼吸道含菌的分泌物而发病。儿童和老年体弱者易患本病。病因:链球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3种: 1.根据溶血现象分类可分为3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这类链球菌亦称为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vidans),是人类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只有在受损的心瓣膜、脑膜上或泌尿生殖道中能引起疾病,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此类链球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hemolytic stretococcu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孕妇与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第一节孕妇与乳母的营养和膳食 一、孕妇营养和膳食 (一)孕前营养 孕前营养状况好,可为妊娠提供良好条件。平时营养较差的孕妇,易患妊娠毒血症,胎儿死亡率高,新生儿体重低。 口服固醇类避孕药停药后怀孕者,应注意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B2的补充。 (二)孕期营养和膳食 孕妇前3个月营养素需要量增加不大,3个月以后,胎儿的迅速生长和体内一系列变化,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增大,尤其是最后3个月。 分期:一般1~3月称为早期,4~6月为中期,7~9月称为晚期。 1、热能 婴儿的生长和母体相关组织的增长,孕期能量储备的总量约为335MJ,此值对应8.5kg 组织和4kg的脂肪储备,故孕妇体重增加约为12.5kg。 前3个月,热能的增加并不明显,第4个月后,各种营养素和热能的需要增加,我国建议每日应增加0.84MJ热能。 2、蛋白质 我国建议,前3个月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增加5g,在4~6个月,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增加15g,在第7~9月,蛋白质推荐摄入量增加20g。 3、无机盐 (1)钙和磷 我国建议妊娠中期,钙的适宜摄入量为1000mg,后期为1200mg,同时注意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mg。 (2)铁 我国建议铁的适宜摄入量为中期25mg,晚期3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60mg。孕妇应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最好是以血色素铁的形式供给孕妇,动物肝脏、海产品、坚果和豆类都是较好的铁来源,妊娠后期可补充铁剂,以硫酸亚铁用得较多。 (3)碘 妊娠期碘的需要量增加,容易发生甲状腺肿,应注意碘的供应,但不宜大剂量服用碘化钾。我国建议孕妇碘的推荐摄入量为200μ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000μg。最好由蔬菜、海产品供给碘,如海带、紫菜等。 (4)镁 在一般条件下,孕妇镁的摄入往往不足,我国建议适宜摄入量在普通人的基础上增加50mg,即孕妇应摄入400mg镁,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700mg。膳食中的草酸和植酸影响镁的吸收,动物内脏中镁的质量分数丰富。 (5)锌 动物实验发现孕鼠缺锌,仔鼠畸形增加,死胎增多。伊朗乡村病表现为性功能低下。我国建议孕妇每日锌推荐摄入量为早期11.5mg,中期和晚期为16.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35mg。锌最好来自动物肉类。 4、维生素 (1)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孕妇对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增加200μg,因为胎儿要在肝脏中储备一定的维生素A,但注意不宜过多摄入维生素A,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400μg。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菌株耐药性,为国内新生儿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感染的预防性治疗和抗生素合理选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纳入40例分离出GBS菌株的新生儿,对临床特征和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复方磺胺的敏感性很好,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72.29%),其次是克林霉素(59.85%)。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也较高。结论我国常规开展孕妇产道GBS筛查的地区极少,产道定植性GBS导致新生儿严重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西宁地区婴幼儿分离出的GBS菌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较高,因此,正确把握新生儿GBS感染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并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新生儿,临床特征,耐药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ug Resistance Analysis of Neonatal Streptococcus Lactarius Inf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eonates who infected with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Methods :40 neonates were included in our research, from who th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ere separated,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strains have a high sensitivity to Penicillin, ampicillin, cefotaxime, quinupristin / dalfopristin, vancomycin, tigecycline, linezolid and sulfamethoxazole. Erythromycin resistance rate was the highest (72.29%) , secondly Clindamycin (59.85%). They also have a high resistente rate to Quinolone. Conclusions :There’s rare region of China which carrying out routine GBS screening of pregnant women. The rate of neonates infected by GBS increases. The GBS trains isolated from neonates in Xining have a high resistant rate to common antibiotic. Therefore, the correct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es who are infected by GBS,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tibiotic is necessary. [Key words]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Neonates; Clinical feature; Resistance 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即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在普通血平板上呈β溶血性,显微镜下显示为革兰阳性的链球菌,常定植于孕妇产道,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新生儿,是产科重要的条件致病菌。目前,国内对GBS的研究大多数是关于晚孕期孕妇,新生儿GBS感染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新生儿GBS感染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纳入我院2011

婴幼儿生理特点

保育员要照料好小朋友的一日生活,首先要了解孩子,因为孩子不是“小大人”。为什么要经常洗澡?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皮肤不清洁很易生疮长疖。为什么要让婴幼儿到户外晒太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长得很快,少见阳光就会得佝偻病。为什么不应该为了“催饭”,而让小朋友吃水泡饭、汤泡饭?因为细嚼慢咽有五大生理功能。科学的护理,基于科学的育儿知识。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才能主动的按照科学的规律办事。 下面,就让我们以人体的若干系统为顺序,谈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相应的护理要求。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一)什么是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 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 (二)婴幼儿运动系统有什么特点 1.骨骼 (l)骨骼在生长:婴幼儿在不断长个子,也就是说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长骨骼就需要钙、磷为原料。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钙、磷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2)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但要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 (3)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4)骨头好比鲜嫩的柳枝:成人的骨头好比干树枝,不易弯曲。而婴幼儿的骨头硬度小,好比鲜嫩的柳枝,易发生弯曲。所以,要注意培养幼儿有好的姿势。 (5)不良姿势易致脊柱变形:脊柱是人体的“大梁”,主要的支柱。那么,人体的这根“大梁”,是不是一根直直的“顶梁柱”呢?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脊柱有了这几道弯曲,在人体做走、跑、跳等运动时,就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有了弹性也更能负重。否则,若脊柱真是一根“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脑子震了,肩挑重担也成为空话。 上述生理性鸾曲是随着小孩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生后2~3个月会抬头了,形成颈部前弯;6~7个月会坐了,形成胸部后弯;开始学走路,形成腰部前弯。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体姿,即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应从小培养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保护脊柱,预防脊柱变形。坐着时,两脚平放地上,不佝着背,不耸肩,身子坐正;站着时,身子正,腿不弯,抬头挺胸;走路时,抬头挺胸,不全身乱扭。健美的体姿不仅使人看上去有精神,还可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另外,长时间用单肩背书包会使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得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导致脊柱侧弯(从后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 2.肌肉 (1)容易疲劳:婴幼儿肌肉的力量和能量的储备都不如成人,很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要适时让幼儿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2)大肌肉发育早,小肌肉发育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儿,这与不同的肌肉发育早晚有一定关系。 3.关节和韧带

新生儿生理特点

新生儿生理特点 一、呼吸和脉搏 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腔道狭小、胸腔变窄、呼吸功能差、胸廓的呼吸运动较浅。为此,必须经常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在出生10-12小时左右,从胸式呼吸转变为腹式呼吸,其呼吸经常不均匀、效率差,常可出现呼吸浅、快、不匀等现象。脉搏也可出现一会快、一会慢。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50次左右。脉搏每分钟在120次左右。新生儿在哭完和吃完奶时,有时会出现呼吸浅、快、不匀、脉搏数可增加一每分钟160次,是成人的两倍。 测量新生儿的呼吸次数须在安静时。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30-60次之间,超过此范围就可能是疾病所致。 二、体温与皮肤 刚出生的小儿体温较高,肛门测量时为37 .5-38℃,以后体温逐渐降低,到生后3-5小时,体温可降1 .5-2℃,至一昼夜后,在护理正常情况下,体温变为正常,大约肛温在37℃左右,腋温比肛温稍低些。 新生儿的皮肤红润,表面带着一层油脂(又叫胎脂),胎脂可使胎儿易于通过产道,分娩后,如胎脂过多时,可用消毒棉花浸植物油擦去一部分,残留的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一星期后,可以开始洗澡。 在新生儿的屁股、腰、后背等处常可以见到蓝绿色的色素斑,称为“儿斑”或“蒙古斑”,这是黄种人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逐渐消退。 三、排泄 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排尿,个别的在生后第二天排尿。最初几天、每日约排尿4-5次,7天后,每天可达20次左右。如果新生儿2天仍未排尿,就需要查找原因,应检查有无尿道畸形。新生儿出生后,一般多在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胎便常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味。2-3天后渐渐变为棕黄色的粪便。吃母乳的孩子粪便呈金黄色。每天排便一次至数次不定,有的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几乎每次更换尿布时都有染有粪便,倘若粪质均匀,没有奶块,水分不多又不含粘液时,属正常现象。如果生后24小时未排大便,则应查找原因,如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直肠闭锁、无肛等。新生儿头两天的粪便称为胎粪,其中含有咽下的胎毛。如果生后胎粪便很少,也要就医,包括显微镜检。胎粪内是否有胎毛至关重要,如镜检查出胎毛即说明胃肠是通畅的,否则应考虑有异常情况。新生儿要勤换尿布,不要让屁股受粪便尿液的浸渍,否则容易引起溃烂。 四、睡眠 新生儿除吃奶或尿布潮湿时觉醒外,几乎都在睡觉。睡眠多,一方面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他的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大脑容易疲劳的缘故。正常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约为20小时。 五、运动 新生儿出生不久,手、脚都有会自由运动。最初几天,他还是保持出生前的姿势,双臂蜷缩在胸前,双腿向腹部蜷曲。此外,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有较强的反射运动,这些运动一般与大脑作用无关,完全是身体内外刺激引起的下意识运动,如拥抱反射(遇到响声、双手就会做拥抱状)、吸吮反射(靠近嘴边的东西吸吮一番)、握持反射(碰到手上的东西要抓握一阵)等。这些反射运动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健全,当脖子开始挺起的3-4个月就会自动消失。 六、感觉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研究[1]

. 32. 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佘婷婷, 徐元宏*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22) 摘 要: 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全球瞩目。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其耐药基因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现就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耐药机制;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51(2011)01-0032-06 Update on the Study of Resistance and Mechanism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She Ting-ting, Xu Yuan-h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Abstract: Mutidrug-resistant(MDR)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 a global concern. In recent years, resistance to β-lactam ,macrolide and ? uoroquinolone antibiotics has been increasingly observed i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Its resistant mechanism studies have aroused widespread public concern. This review describes update on the study of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to anti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 :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drug-resistant mechanism ; update on the study 收稿日期:2010-10-22 作者简介:佘婷婷,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 *,通讯作者:徐元宏,男,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细菌耐药性研究。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S.pn )作为社区感染首位病原菌,其耐药谱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传播。70年代末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在南非和西班牙已有报道,至90年代初期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克隆株迅速传遍欧洲乃至全球。此外,大环内酯类及其它类别抗生素耐药株相继发现。当前全球15%~30%肺炎链球菌为多重耐药菌株(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MDR, 即对三类及以上抗生素耐药),引起了世界瞩目。本文就肺炎链球菌流行病学,耐药特点和机制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特点 1.1 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全球流行 来自美国41个医学中心(2004-2005年)耐药监测 数据显示:美国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intermediat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PISP ,MIC ≥ 0.1~1μg/mL)从1990-2000年的12.7%上升至2004-2005年的17.9%,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PRSP ,MIC ≥ 2μg/mL)从21.5%降至2004-2005年的14.6%;而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MDR-SP)无太多改变,2004-2005年仍高据20%[1]。有报道2001-2003年欧洲8个国家青霉素非敏感性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nonsusceptip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PNSP )达到24.6%,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链球菌(macrolide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MRSP)达28%,提示 World Notes on Antibiotics, 2011,V ol.32, No.1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

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耐药机制 【论文关键词】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耐药感受态内酰胺类耐药率红霉素 【论文摘要】肺炎链球菌存有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能够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 肺炎链球菌存有于人的喉部和鼻子的后部,大约40%的人平时就携带这种病菌,能引发肺炎、菌血症和脑膜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每年导致300万儿童死亡。更为严重的是,在过去用青霉素就能够杀死的肺炎链球菌,现在抵抗抗生素的水平越来越强。科学家则希望通过对肺炎链球菌的基因测序,更好地理解这种细菌并开发出新的抗生素。近年来肺炎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并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是临床感染控制中非常棘手的难题。 1耐药性的流行概况 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肺炎链球菌总的青霉素耐药率不到5%,而且均为低水平耐药(中介),到90年代初,总的青霉素耐药率迅速上升到17%,当前已经超过30%。Gordon等在1997年-2001年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检出率为16.7%,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R%)是25.0%。1997年-2000年,我国文献报道的肺炎链球菌耐药率(R+I)还仅在8.8%~22.5%之间,但在最近的调查中,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R+I)已高达42.7%,显示出快速上升的势头。还有一些最新调查显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了70%。当前,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的数量报道不一,与地区分布相关1、2。广谱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头孢氨噻)已成功用于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但对这些因子的抗药性也似乎有所增加。肺炎链球菌已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广泛耐药,包括β内

无乳链球菌致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抗感染治疗方案分析

无乳链球菌是婴儿期脑膜炎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无乳链球菌导致的细菌性脑膜炎常见反复、复发,发病率、致死率较高,常需要联合治疗,延长疗程。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无乳链球菌致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案分析,来阐述如何发挥药师的角色和作用。 1、病史摘要 患儿男,2个月,体重5.4kg,以“发热1天余,抽搐3次”为主诉8月20日入院收住PICU,当月27日转到儿神经内科普通病房治疗。 现病史:患儿19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达38℃左右,无寒战,来本院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予“泰诺林”口服治疗,夜间抽搐一次,表现为双目凝视、四肢抽动,持续约数分钟自行缓解,未予重视,未处理,今体温达38.9℃(腋),再次抽搐两次,表现同上,不咳嗽,无气喘及面色紫绀,无呕吐,20日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脑电图正常,拟“惊厥原因待查”收住入院,病程中患儿无腹胀、腹泻,无皮疹,目前患儿精神欠佳,奶量减少,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患儿系G1P1,胎龄34周+1天,因“胎膜早破6天、母亲发热、体温为37.9℃”于2013年06月15日在我院剖宫产娩出,转入NICU,诊断“1.早产儿2.低出生体重儿 3.新生儿肺炎 4.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9天好转出院。出院后母乳加奶粉混合喂养,现会抬头。用药史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欠佳,呼吸促,前囟饱,约1.0*1.0cm,口周不绀,咽红,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杂音,腹软,见脐疝,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肋下1.0cm,质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双侧Babinski 征阳性。 辅助检查:(20130819) 血常规:CRP <8 mg/L |WBC 5.90 10^9/L|NE% 39.9 %|PLT 306.00 10^9/L (20130820) 脑脊液常规检查(CSF):白细胞计数1840 10^6/L,微浑,白细胞分类多个核60 %,潘氏蛋白定性阳性++ 脑脊液/生化:氯(干片法) 105.0 mmol/L,葡萄糖(干片法) 1.2 mmol/L CRP+异常细胞+血常规:异常细胞未找见,CRP 160 mg/L,白细胞计数5.30 10^9/L,中性粒细胞% 34.1%,血小板计数255.00 10^9/L, PCT>100.00 ng/ml 入院诊断: 惊厥原因待查,发热待查:化脓性脑膜炎待排、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心肌损害、脐疝 出院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肺炎、电解质紊乱、心肌损害、凝血功能障碍、脐疝 1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e3390707.html,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用药分析 作者:赵亮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6年第18期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抗菌治疗所使用的药品,为 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 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资料、治疗措施及预后,以及无乳链球菌菌株的敏感程度。结果 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中,早发型22例,晚发型6例;合并肺炎者21例(早发感染19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例(晚发感染2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表明其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较为敏感,但是此细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0%及67.9%;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42.8%;对利奈唑胺的耐药菌株为1株,耐药率为3.6%。结论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菌株对很多抗菌药品的耐药率偏高,临床中主要以头孢菌素、青霉素及万古霉素为首选;针对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要尽早使用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临床特点;抗菌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2.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8-0056-03 无乳链球菌,又称B族链球菌。此细菌往往寄居在人体生殖道及肠道里,容易造成围产期妇女产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免疫力降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1-2]。无乳链球菌能够经过产妇的生殖道使新生儿受到感染,从而引发新生儿出现肺炎、败血症以及脑膜炎等[3]。本 文对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抗菌治疗所需药品的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8例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的血培养无乳链球菌均为阳性。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翻阅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儿的住院资料及其母亲的产前材料。包含:患儿入院时的日龄、发病时的日龄及性别、胎龄、降生方法、住院日期、临床症状、住院时血RT、C-反应蛋白、生化、脑脊液培养等辅助检测结果,抗菌药品治疗和临床恢复情况、预后等状况。 2 结果

浅谈孕妇和乳母的营养

浅谈孕妇和乳母的营养 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不仅要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要满足胎儿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否则可 能出现母体和胎儿营养缺乏及某些并发症。因此,保证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合理营养对母体健 康和婴幼儿的身心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孕妇 (1)孕期生理特点:激素对维持妊娠起关键作用;随着妊娠月数的增加,孕妇的血容量不断增加,血容量的增加包括血浆容积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血浆容积的增加大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在妊娠期间,为了排出母体和胎儿代谢所产生的含氮或其他废物,肾脏的负担加重;妊 娠期妇女常伴有消化功能的改变,易出现恶心、消化不良、呕吐、胃反酸、便秘等妊娠反应,但对某些营养素(钙、铁、叶酸、维生素B12)的吸收却增强,尤其是在妊娠的后半期;妊娠期母体的体重发生明显变化,体重约增加11-12.5kg;由于胎儿、胎盘及母体自身组织生长的需要,孕妇的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 (2)孕期营养需要:孕期能量的增加是为了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母体组织增长、母体蛋白质和 脂肪贮存及代谢增加的能量需要,但能量的摄入量与消耗量应保持平衡。 (3)孕期的膳食原则:孕期膳食应随其生理变化和胎儿生长发育的状况而进行合理调配。 ①妊娠早期的膳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口感好为主要原则。建议每日服用适量叶酸和维生 素B12等,以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②妊娠中、晚期的膳食应广泛选择和食用新鲜的乳、蛋、禽、鱼、肉、蔬菜和水果等,以保证母体和胎儿对营养素的需求。此时合理营养和平衡 膳食十分重要,一般要求膳食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各类食品并保证一定数量。每日400~500g 谷类(米、面及各种杂粮)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并提供蛋白质及B族维生素;每日50~100g豆类 及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植物来源,并可提供丰富的矿物质;每日50~150g肉、禽、鱼等 动物性食品,1~2个鸡蛋提供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有条件时还可经常食用动物肝 脏及动物血以增加吸收率高的血红素铁的摄入;每日250~500ml鲜奶能提供优质蛋白质、 钙及维生素,个别孕妇食鲜奶出现腹胀及不适反应者,可改用酸奶;每日400~500g蔬菜及100~200g水果是膳食中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每日15~20g烹调植物油,盐、糖适量。 2 乳母 (1)哺乳期生理特点:哺乳期给胎儿哺乳有利于母体生殖器官及有关器官组织更快地恢复;初 乳富含大量的钠、氯和免疫蛋白,尤其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乳铁蛋白等,但乳糖和脂肪 含量较成熟乳少,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过渡乳中的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渐 增多,而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成熟乳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等多种营养素。 (2)哺乳期营养需要,哺乳期妇女对能量的需求有所增加,旨在满足母体泌乳过程需要消耗的 能量和乳汁本身所含的能量。 (3)哺乳期的膳食原则:无特殊情况,产后1h就可让产妇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如牛奶、稀饭、肉汤面、蛋糕等,次日可进食普通食物,但应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等的合理平 衡膳食,如果哺乳则要比平常增加蛋白质25~35g同时要多进汤汁及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以 防便秘,餐次可每日4~5次,还要适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产褥期后除了应多食用动物性 食品(鱼、鸡、鸭、牛、羊、猪肉等)外,还可食用豆类食品、海带、虾米皮、木耳及动物肝 脏等含维生素和铁等较多的食物。乳母每天应喝牛奶以补充钙,还要多食水果、蔬菜及一定 比例的粗粮,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及骨头汤等。对牛奶过敏者和不喝牛奶者每天要适量 补充维生素D。 参考文献

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一、0—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婴幼儿在0—3岁时期,是潜意识吸收阶段,这阶段的孩子拥有一份超强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幼儿会以惊人的速度、没有选择地将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了事物一一吸收,并成为自身智能的一部分,并成为日后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从出生到2岁是感知和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2~3岁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期,也就是说,0—3岁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在这敏感期中会有五种突出表现: 1、对秩序的喜爱。这是由于儿童急切需要一个精确而所规定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知觉归类,然后形成实在的概念,以了解环境并知道如何对待环境。 2、急切以双手和舌头探索环境。这是儿童在靠味觉触觉感知环境中每样东西的性质,以便寻找采取行动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凭这种感官肌肉的运动来发展语言能力所需的神经组织。 3、乐于学习走路。这等于是儿童的第二次诞生,是为了获得自由活动的能力,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存在。 4、对微小精细的东西感兴趣。这似乎是大自然特意安排一个阶段,以使儿童探索并欣赏大自然的奥秘。 5、对社会性发生兴趣。儿童会积极地了解别人的基本权利,学着形成与他人合作的团体意识。他们试着学习礼节,并且懂得了为自己做事之外也要为别人服务。这些社会性行为在开始时也是观察,后来会慢慢演变成一种积极地接触别人的动机。此时的孩子如果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专家认为,这阶段亲子教育是投资回报率最高、最容易成功的事业。 二、0—3岁亲子教育如何达到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活动不同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它直接面对的是广大家长,整个活动环节也都是在家长面前完成的,亲子老师及教育工作者不但要让孩子们充分的活动起来,得到科学的指导,还要帮家长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和新的教育观念及态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现代父母的职责和角色,真正地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师长、榜样! (一)、父母和孩子应形成良性的亲子行为 1.注重自身提高

孕晚期无乳链球菌阳性怎么办

孕晚期无乳链球菌阳性怎么办 无乳链球菌阳性说明孕妇已经有所感染,如果感染严重的话,对胎儿是有很大危害的,可能使孩子出生后患病。但是孕妈妈并不用过于紧张,因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后果并不是不可挽回的,只要积极治疗,仍然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孕晚期无乳链球菌阳性怎么办 无乳链球菌,又称为B组链球菌(GBS),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细菌,在北美地区非常流行,携带率最高的达20%-30%,是导致该地区新生儿感染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但这个细菌在我国孕妇生殖道内的携带率并不高。这个细菌具有强大的繁殖力,很容易感染新生儿,引起新生儿脐炎、肺炎、脑膜炎、脓毒血症和败血症。 如果新生儿在产后7天内发病,称为早发性无乳链球菌感染,往往表现得很重,可在出生时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多为宫内感染,总死亡率大约为15%。幸存患儿可以发生脑膜炎,并遗留下相应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产后7天之后发病的大约占2/3,称为迟发性感染,以脑膜炎和败血症为主,并且有并发脑膜炎后遗症的危险。死亡率比早发性要低一些,大约为14%左右。 无乳链球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这个疾病主要靠细菌培养。细菌培养一般需要3-4天时间,在怀疑感染期间,一般是根据经验用药,等细菌培养结果尤其是药敏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敏结果进行更换。治疗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红霉素都比较敏感。这几种药物对新生儿都是可以使用的,毒副作用较小。 以上就是关于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一些知识。怀孕期间,孕妈妈们最怕自己生病从而影响宝宝。所以在怀孕期间,孕妈妈们更要小心,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病症都要有所预防。一旦不小心患病也不要惊慌害怕,现在医学已经非常发达,很多孕妇患病都可以在不影响宝宝的前提下治愈。

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对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通过药敏试验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经痰标本分离的88株肺炎链球菌进行测定,并观察其对于8种不同抗菌药物(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红霉素、头孢噻吩、头孢地嗪、SMZ/TMP)的实际耐药性。结果据统计,8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为红霉素,耐药率最低为头孢噻肟。结论肺炎链球菌对于不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也各不相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前言 研究表明,在当前引起获得性肺炎出现的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属于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同时,人们在针对肺炎链球菌的研究中发现,其对于青霉素所具有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但近年来青霉素的耐药性正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适用于肺炎链球菌治疗的首选抗菌药物亟待做出进一步研究[1-2]。为对肺炎链球菌对各种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做出进一步研究,我院特针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经痰标本分离的88株肺炎链球菌做出了测定分析,并对其耐药性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临床感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经过痰标本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共88株)作为菌株来源。本研究所选取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的人数比例为48:40;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68岁,平均年龄为(37.63±5.92)岁。 1.2方法 采用APILAB plus细菌鉴定系统对所有菌株进行检测,首先,在血平皿上进行常规接种,并放置于适当的环境(5% CO2,35℃)当中,放置时间约控制在18~24小时之间,如观察到可疑菌落(呈扁平脐状,透明,形态为α溶血),即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进行细菌鉴定时,应当以菌落的具体形态及染色性为基准,实施optochin试验后,以胆汁溶解试验的方法对其做出鉴定即可。如遇到形态较为复杂的菌落,在判断工序上具有一定难度,便可考虑采用ID-32Strep链球菌试条进行处理,最后以生化试验进行确认。进行药敏试验时,可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处理,以试剂说明书上的具体要求为基准,完成操作步骤即可。进行PRP

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材料

2016-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不仅要提供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和乳汁分泌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要满足自身的营养素需求,从而达到预防可能出现的母体和胎儿营养缺乏及某些并发症的目的。因此,保证妊娠期的合理营养对母体健康和下一代的正常身心发育有重大的意义。 孕妇 (一)妊娠期的生理特征 妊娠期间,为适应和满足胎体在宫内生长发育的需求,母体自身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妊娠期内分泌的主要改变是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精卵着床后HCG水平开始升高,在妊娠第8~9周分泌达到顶峰,第10周后开始下降。其主要生理作用,一是刺激母体黄体孕酮分泌;二是通过降低淋巴细胞的活力,防止母体对胎体的排斥反应。 (2)人绒毛膜生长素(HCS):HCS是胎盘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降低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转给胎儿;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促进蛋白质和DNA的合成。 (3)雌激素: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和雌三醇。雌二醇刺激母体垂体生长激素细胞转化为催乳素细胞,为分泌乳汁做准备;此外,它还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骨骼更新。雌三醇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增加子宫和胎盘之间的血流量,并可促进母体乳房发育。 (4)孕酮:孕酮能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导致妊娠胃肠功能改变;还使子宫的平滑肌细胞松弛,以便于胎盘在子宫内着床,此外,孕酮还促进乳腺发育并抑制妊娠期乳汁分泌。2.血液 (1)血容量:妊娠第6~8周时,妊娠期妇女血容量开始增加,妊娠第32~34周时达到顶峰,血容量比妊娠前约增加35%~40%,并一直维持至分娩。血容量的增加包括血浆容积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其中血浆容积的增加大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与非妊娠妇女相比,血浆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