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3758971.html,

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的构建

作者:王张叶林文诗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5期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核心力量,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一段时期以来,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不同程度地加强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大都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的原则,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成为我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有效途径之一。截至2012年底,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但是不可否认,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退出机制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已成为党员质量提升进入良性循环的最大瓶颈。建立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进行党员队伍的动态调整,盘活人才资源,对青年党员整体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定义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退出机制应包括两层含义,即主动退出机制和被动退出机制。前者的依据在于中共党章规定“党员有退党的自由”,党员可根据自身意愿和情况,选择从党组织中退出;“被动退出机制”,具体是指高校学生党员中,行为规范没有触及国家法律底线,但符合“不合格党员”标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申报、审核、公示之后,被党组织最后认定的,予以请退。不合格党员的“原则性标准”按照思想、学习、工作、公益等几大模块划分,结合高校自身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定出操作性标准,依据进行评判。

党员退出不是目的,保证主动退出的自由是尊重党员权利的体现,实现被动退出的可能是引导党员义务的履行,通过在高校实施退出机制,可激励学生党员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使党员队伍保持生机与活力。

二、学生党员退出机制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退出机制及其实施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机制建设基本空白,配套措施没有跟上步伐,流程步骤需要重新设计,二是大学生入党积极性高,对党员身份极为认可和重视,操作方面如果真正大力度推行,面临阻力也会较大。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党员退出机制处在探索试水阶段,不合格党员的操作性标准各有不一

自2012年开始,对于党员退出机制的探索在各地密集出现,在影响最大的广东省,8个

试点单位分别制定细则并送省里报批。在浙江,义乌市、桐乡市、淳安县等地都在进行试点。此外还有湖南、江苏等地。据当地媒体报道,每个试点单位对于“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不尽相同,但党章中规定的“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等成为基本标准,意在强调党员基本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